明式家具介绍大全

圈椅起源于宋代,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而另一种中国传统的椅具:交椅,便是有圈椅与胡床的变化融合而来。

中文名圈椅

外文名 round-backed armchair

拼 音qu ān yǐ

释 义靠背和扶手接连成半圆形椅子

圈椅,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从它半圆的坐面、微弯的搭脑可以看出,这种椅子是唐代月牙凳的发展,是月牙凳与凭几的结合体。

圈椅正面图

圈椅正面图

2圈椅工艺

编辑

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制作。明代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

圈椅组图

圈椅组图(5张)

,制作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天圆地方”是中国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观,不但建筑受其影响,也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之中。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的造型,上圆下方,以圆为主旋律,圆是和谐,圆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圈椅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理念。从审美角度审视,明代圈椅造型美、线条美,与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具有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抽象美产生的视觉效果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圈椅的扶手与搭背形成的斜度,圈椅的弧度,座位的高度,这三度的组合,比例协调,构筑了完美的艺术想象空间。 3圈椅样式

编辑

古明式

崇尚质朴之风,不加装饰,注意材质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身和纹理不加遮饰,利用本质肌理本色特有的材料美,来显示家具木材本身和自然质朴特色。

雅明式

注重线型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方和圆的对比,横与直的对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以清秀雅致见长,以简练大方取胜。

精明式

做工精益求精,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非常注意结构美。运用卯榫结构,榫有多种,适应多方面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学结构,又使之牢固、美观耐用。

丽明式

注意意匠美,体态秀丽、造型洗练、不善繁缛。注重面的处理,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框架结构,造型方圆立脚如柱、横档枨子如梁,变化适宜,从而形成了以框架为主、以造型美取胜

的特色,使得明式圈椅具有造型简洁利落、淳朴劲挺、柔婉秀丽的工艺美。

4历史演变

编辑

圈椅起源于宋代,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而另一种中国传统的椅具:交椅,便是有圈椅与胡床的变化融合而来。

圈椅造型为上圆下方,外圆内方。暗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乾坤之说,乾为天为圆,坤为地为方。而外圆内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一种品德,虽在处事上有所圆滑但却内在有所坚持。

根据宋人或明人的版画所绘制的客厅谱图(如明朝出版的西游记所配版图)当时的客厅大多没有固定座椅与位置。通常见客时才会根据客人所处地位的高低,或者关系的亲疏设置座椅。主人一般坐交椅或圈椅并在后背的位置上设置一块屏风,尊贵或亲近的客人才会得到交椅或圈椅的待遇。次一级的便是没有扶手的交椅,在次一级便是普通的靠背椅,在次一级便是没有依靠的圆墩或板凳。一直到明朝后清初时期,才形成我们所熟知的厅堂布局。

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或透空。背板都做成“S ”或“C ”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宋朝其时蔡京为宰相兼太师,一日坐圈椅之上头部后仰之时头巾掉落。属下一官员为拍其马屁而制作一种椅背高起而略带后卷可以撑托住脑袋的圈椅,后称为太师椅。清朝之后太师椅的叫法混乱,已经不再单单指宋朝所出现的圈椅变种。许多靠背加扶手的椅子都被称为了太师椅,如今我们在家具市场如果要购买太师椅,那么早已不是最早的形制了。

至清朝时期,清人喜爱繁复的雕饰与华美的造型。原本简约的圈椅也做了大副改观,加入了透空雕刻扶手与托泥和龟足。使的圈椅出现了一种华贵的风格,因起做法起于清宫所以后世普遍称为皇宫椅。

5质量优劣

编辑

看形状

首先,看椅圈的形状。圈椅上半身造型是否优美,几乎是由椅圈的形状来决定的。一张上品圈椅,其扶手如弓,张弛有度,看了让人赏心悦目。圈椅扶手是由两条太极线组成的,末端s 处稍细,后背部分略粗,扶手的整体造型及其粗细变化让人能感受到太极的柔劲[1] 。 其次,看靠背板的形状。传统圈椅的靠背板都是做成梯形的,上小下大。而且梯形上下两边尺寸差距也很讲究,一般上下差距在1.7-2.1公分之间,这样圈椅的靠背板看上去才会给人上小下大的感觉,显得更稳当。

看比例

圈椅的上下身要遵循一定的比例,上身过高会让椅子显得头重脚轻,上身过低则显得呆滞。如果下身高度不对,人坐上去很容易就能发现。所以,工匠制作圈椅时一般不会把下身的高度搞错。但上身的尺寸就比较难拿捏了。一般来讲,上身的尺寸由鹅脖来决定,按照的尺寸换算,传统的圈椅鹅脖为22.5cm 左右。

看拼接

传统的红木家具都采用榫卯结构,圈椅也不例外。圈椅的椅圈是用三接楔钉榫来连接的,椅圈上楔钉榫的连接工艺也是判断圈椅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工粗糙的圈椅椅圈楔钉榫的连接处可能会留下较大的缝隙,事后工人们会用锯末粉将其补上,但这样的话会留下一条明显的黑线,很容易看出来。而做工优良的榫它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另外,传统的圈椅拼接处楔钉的形状应该是正方形,因为这样才能在上下左右上保持连接的稳固性,一字型的楔钉也有用,但其效果相对来说会差一些。

6圈椅典故

编辑

《红楼梦》第十四回:“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请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进房去,先将门上的布帘儿高高的吊起来,然后把那张柳木圈椅挪到当门。” 明式圈椅的演变历程

http://www.365f.com 2006-4-28 8:11:29 《家具与室内装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穆亚平 苏珂

明式圈椅以体态秀丽、造型洗练、形象淳朴著称,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经典之作,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我国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家具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此完美的设计,它的演变历程令人深思。从战国的漆几到魏晋南北朝的弯曲凭几,再到隋唐时期圈椅雏型,明式圈椅的形成经历了上千年。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着重分析明式圈椅的演变过程。

1 从漆几到弯曲凭几

1.1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手工业很发达,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冶铁业,工艺品制作。铁器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高超的名工巧匠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具在制作水平和使用要求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家具类型除商、周已有的俎、禁、床外,还有几、屏风、衣架等。此时出现了漆凭几,用于凭靠(图1)。

1.2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之前,“席地而坐”是自古以来祖先传下来的生活习惯。但是社会的变迁在人们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是两汉以来的经学崩溃了,一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由争辩之风相当流行;再者随着佛教的东来,西北民族的进入,输入了各种形式的高型家具,对人们的思想和起居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襟然跪坐不再是唯一的坐式,侧身斜坐、盘足平坐、后斜倚坐等形式同时存在。弯曲凭几(图2),好似圈椅的靠背,下有三足,供人倚用。汉时凭几大都放在人的胸前,而此时由单一的胸前靠倚发展为侧身倚或向后倚等多种形式。而隐囊好似现代家庭中的软靠垫,用以倚靠,填腰之用。弯曲凭几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单一坐姿(图3)。

图1 漆凭几 春秋晚期长沙墓

图2 弯曲凭几南京象山晋墓

图3 隐囊与凭几 南京象山晋墓

图4 圈椅 唐《执扇仕女图》

2 圈椅雏形出现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隋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随着洛阳,长安等大城市的兴建,土木工程相当发达,因而刺激了手工业的高速发展。

唐末至五代(907-960)是中国家具型式变革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起居习惯仍然是席地跪坐,伸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跌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并存。凭几经过历史的变迁,到了唐代已经不及南北朝那样流行了。这是由于高型坐具——椅子的靠背已经可以代替凭几的功效。椅子的品种开始增加,出现了最早的圈椅(图4)。

此时的圈椅: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博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具有华美的装饰,形态上崇尚富丽华贵,凳腿处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进行装饰,与唐代贵族妇女的丰满体态协调一致,成为独特的唐代风格。

3 日臻完善

唐朝灭亡以后,相继而来的是历史上称作“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政局分裂的阶段。北宋王朝在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下,由于积极采取安邦定国的措施,使宋代农业,手工业,建筑及科学技术都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经过魏晋和隋唐的长时间过渡,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终于代替了自商、周以来历时达几千年席地跪坐的起居方式,高型家具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五代虽然已经出现了高型坐具和卧具,但大多限于贵族家庭使用,而到了宋代则普遍见于平民之所。此时家具的使用由以床为中心改为移至地上使用,从而提高了家具的坐面高度。交椅在宋代是最高等级的坐椅,身份低的人是不能使用的。而此时的圈椅保留了交椅的造型,但不再是折迭的了。宋人哲学思想表现为推崇自然的道教,倡导秩序的儒教性理学,宋代以节俭简洁为美和工艺规范为美。宋代家具一反唐代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呈现出一种结构简洁工整、装饰文雅隽秀的风格。家具大多方方正正,比例优美,多数以直线部件榫卯而成,给人以简洁刚直,隽永挺秀的感觉,体现了宋代以简洁为美的观念。

圈椅在宋代时称之为圆椅,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其画龙点睛的效果,造型趋于朴素、雅致。其最大特点是搭脑与扶手没有台阶落差,而是顺势缓行而下。随着椅子坐高的升高,宋代圈椅已经具备明式圈椅的大体造型,出现了天圆地方的构造(图5)。

4 成熟鼎盛时期

明朝(1368-1644)政治上暂时稳定和经济上的恢复与发展是明代圈椅得以成熟的主要条件。在嘉靖以后,商品生产迅猛发展,民居、园林的大肆兴建,海外贸易的往来和科技书籍的不断涌现,使圈椅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明朝重视对外贸易,与盛产木材的南洋关系密切,进口了大量高级家具用材,如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乌木、红木和楠木等。这些

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木材具有质地坚硬、强度高,色泽和纹理优美的特点,因而在制作家具时可采用较小的构件断面制作精密的榫卯和加工精细的线脚,使得圈椅在工艺、结构中有不少创新。

4.1 造型特点

发展到明代,圈椅的靠背和扶手连在一起,圆形靠背顺势而下,造型优美,符合使用要求,人坐靠时,不仅肘部有所倚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圈椅的椅背做成了与人体脊椎相适的“S”型曲线,并与座面形成100度的倾角,人坐在椅子上,后背与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韧带和肌肉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圈椅的扶手顶端或云头上出现雕花,更加美观。圈椅扶手下出现了较大曲率曲线优美的镰把棍,是主圈曲线在垂直方向的衬托,与靠背板相呼应。平直的座面与弯曲的扶靠形成了沉稳与流动之间的对比感,体现了明式家具大量运用曲线造型的特点。圈椅椅腿的下端出现双枨连接椅腿,上为直枨下为罗锅枨,与座下沿的双直枨上下呼应,且有变化。不论是大曲率的受力构件,抑或小曲率的装饰牙板、花饰、线角,不多呈现挺劲、简洁、圆润、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如图6)。

4.2 艺术风格

古明式圈椅崇尚先人的质朴之风,追求大自然本身的朴素无华,不加装饰,注意材质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身和纹理不加遮饰,利用本质肌理本色特有的材料美,来显示家具木材本身和自然质朴特色。

雅明式圈椅的材料、工艺、造型、装饰所形成的总体风格具有典雅质朴、大方端庄的审美趣味,如注重线型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方和圆的对比,横与直的对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还如装饰寓于造型之中,精练扼要,不失朴素大方,以清秀雅致见长,以简练大方取胜。明式圈椅风格典雅清新,不落俗套、耐人寻味,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

精明式圈椅做工精益求精,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非常注意结构美,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用钉和胶,因为不用胶可以防潮,不用钉可以防锈,而主要运用卯榫结构,榫有多种,适应多方面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学结构,又使之牢固,美观耐用。

丽明式圈椅体态秀丽、造型洗练、形象淳朴、不善繁缛。特别注意意匠美,注重面的处理,比例掌握合度,线脚运用适当。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框架结构,使造型方圆立脚如柱、横档枨子如梁,变化适宜,从而形成了以框架为主的,以造型美取胜的特色,使得明式圈椅具有造型简洁利落,淳朴劲挺,柔婉秀丽的工艺美。

4.3 深刻的寓意

形式是表象,内涵才是精髓。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把世界万物分为阴阳两极。阳代表刚、男性和创造力,是天的象征,而阴则代表柔、女性和平静,象征着地,它所追求的是阴阳两极的平衡。明式圈椅采用曲线和直线相结合的方法,一般的说,直线尤其是垂直线体现出健拔刚劲的男性性格,而曲线则体现出柔和优雅的女性性格,这种造型正体现了阴阳互依学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含蓄美、模糊性为其特性的,圈椅的椅圈的主要走向也是趋于收缩的,成半封闭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明式圈椅就是这样一个载体,成就了中国人对艺术和自身之美的追求。

5 传统的尾声

清朝初期,由于各地压抑政策,家具处于沿袭与继承明代传统风格的状态,在造型与结构上并无多大变化。清朝在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经过了恢复和发展阶段,达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这一时期,清朝政府稳定了政治局面,巩固了封建地主政权。对外贸易的开展使得进口的木材质地优良,价格适合,为家具的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清

代家具与明代家具在造型艺术上凸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清代家具以繁复为雍贵,化简素向厚重,把清新典雅的明式家具转化为繁缛富丽的清代特质。

清代的圈椅,线条平直硬拐。椅圈发生了细微变化。而靠背也变的平直无曲线且多垂直于座面。随着雕刻的增多,靠背的形状也不再局限于明代的长方条型。座面下出现罗锅枨或霸王枨装饰(图7),椅腿下端的直枨上方,有脚踏的出现(图8)。随着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统治者体现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体积加大,二是装饰一味趋细趋腻,此时的圈椅已不如明代那般流行,圈椅的发展至此接近尾声。

图6 圈椅(明)

图7 紫檀圈椅(清)

图8 紫檀寿字八宝纹圈椅(清初)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圈椅在各阶段呈现了各自的特点,在明代达到了鼎盛。明式圈椅是较完美的一种设计,它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世界家具史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圈椅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烫蜡工艺是中国明清硬木家具进行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工艺,它不仅很好地展现了木材优美的自然纹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很好地防止了外界环境对木材的腐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保护模由于不断受到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摸、抹布的试擦等因素的影响,使家具的表面、棱角、边线等处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透亮的、温润如玉的表面形态即所谓的“包浆”。在众多硬木家具表面形成的“包浆”当中,唯黄花梨的包浆最惹人喜爱。传统工艺中所用的蜡有三种,分别是石蜡、蜂蜡及川蜡(又称中国蜡)。石蜡坚硬易碎裂,价格最低,蜂蜡黏度大、柔性高、防染力强,价格次之,川蜡强度高、熔点高、流动性好、有光泽,但性脆且收缩率大,价格也最高,故烫蜡工艺原料一般都选用石蜡和蜂蜡形成的混合蜡。松香,其质地坚硬,易碎裂,熔化后变黏,是较好的黏合剂,一般用松香作为石蜡和蜂蜡或川蜡和蜂蜡的调和剂。 3.9.1烫蜡的工序步骤 1)调蜡

即按照一定比例将石蜡、蜂蜡和松香调合成所需标准的混合蜡。所需混合蜡的蜡纹不同,石蜡、蜂蜡和松香的配比也就不同。一般地讲,要得到粗犷的蜡纹,松香和石蜡成分可增加一些,要得到细密的蜡纹,则蜂蜡的成可适当多些。 2)烫蜡

烫蜡时,应该一边用喷灯外焰迅速烘烤所要烫蜡的圈椅各零部件的表面使木材管孔膨胀,一边用刷子蘸取熔化的蜡,并刷到要烫蜡的零部件表面,这不仅使液体状的蜡浸入木材,封闭了管孔,还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大大降低了外界环境对木材的影响。另外,烫蜡应该按着从内向外(即先给圈椅的座面板里面刷蜡,再给边抹里面及前后牙板、券口的背面刷蜡,最后给圈椅各零件的外层表面刷拉),从上向下(即先给圈椅的椅圈刷蜡,接着给后腿上节、鹅勃、扶手、联邦棍及靠背板刷蜡,再给边抹及座面板外表面刷蜡,最后给前腿、后腿下节、券口和前后牙板外表面积前枨、山枨、后枨刷蜡)的顺序。 3)起蜡

等蜡完全凝固后,根据圈椅各零部件的外部形状尺寸选择不同型号的铲子,铲去附在圈椅各零部件表面的蜡层。铲子的走向应该与木材的顺纹理方向相一致,且用力应均匀,一铲压一铲,直至铲完该零部件整个外表面。 4)擦蜡

用喷灯外焰迅速地烘烤铲好的圈椅零部件的同时,用柔软的粗棉布拭擦该零部件,以清除其上未铲净的浮蜡及余蜡,最后再用柔软的粗棉布对圈椅拭擦几遍。从理论上讲,擦的遍数越多越好。

3.9.2烫蜡的检验标准

应显示木材的自然光泽。整体上应均匀一致,边角线型及花活没有烤糊的现象。没有浮蜡、余蜡,最终表面效果达到光滑铮亮。

圈椅内部烫蜡部位与外部应一致,光滑,无毛刺。 3.10成品入库

即将完成的圈椅成品存放于符合产品的使用环境要求的库房中,并用干净透明的塑料薄膜进行防护,以防止污染。当多件产品进行叠加时,则应加衬垫物

明式圈椅与清式圈椅的区别有多少

∙ 浏览:67 | 更新:2014-01-03 16:15

椅子是有靠背坐具的总称,其式样和大小,差别较大。明清家具中的椅类,按椅子的形式来划分,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和宝座等。从字面上看,圈椅就是靠背如圈的椅子,但您了解圈椅文化、圈椅的形制、圈椅的特点、明式圈椅与清式圈椅的区别等吗?以下将会告诉您。

圈椅是由交椅发展而来,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就坐时可使人的肩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造型圆润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单独摆放的不多,因为圈椅的椅圈是弧形的,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但都很浅。背板都做成“S ”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明式圈椅与清式圈椅的区别

1、明式圈椅一木连做,不做束腰;清式圈椅常带束腰,一木分作;

2、明式椅圈多为揣手五接,甚至七接;清式椅圈有揣手三接者;

3、明式圈椅靠背板呈明显的“S ”形;清式圈椅靠背板有呈弧形者。

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具文化品位的坐具,它暗合中国古典哲学天圆地方。亦称“罗圈椅”,是指后背搭脑与扶手由一整条圆润流畅的曲线组成,以其上罗圈而得名。据考证中国五代时期就是圈椅,那时的圈椅和明朝风行的圈椅是有区别的,到宋代出现了天圆地方的圈椅,元朝圈椅所见不多,到明朝圈椅渐成风尚。

圈椅起源于宋代,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而另一种中国传统的椅具:交椅,便是有圈椅与胡床的变化融合而来。

中文名圈椅

外文名 round-backed armchair

拼 音qu ān yǐ

释 义靠背和扶手接连成半圆形椅子

圈椅,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从它半圆的坐面、微弯的搭脑可以看出,这种椅子是唐代月牙凳的发展,是月牙凳与凭几的结合体。

圈椅正面图

圈椅正面图

2圈椅工艺

编辑

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制作。明代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

圈椅组图

圈椅组图(5张)

,制作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天圆地方”是中国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观,不但建筑受其影响,也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之中。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的造型,上圆下方,以圆为主旋律,圆是和谐,圆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圈椅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理念。从审美角度审视,明代圈椅造型美、线条美,与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具有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抽象美产生的视觉效果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圈椅的扶手与搭背形成的斜度,圈椅的弧度,座位的高度,这三度的组合,比例协调,构筑了完美的艺术想象空间。 3圈椅样式

编辑

古明式

崇尚质朴之风,不加装饰,注意材质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身和纹理不加遮饰,利用本质肌理本色特有的材料美,来显示家具木材本身和自然质朴特色。

雅明式

注重线型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方和圆的对比,横与直的对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以清秀雅致见长,以简练大方取胜。

精明式

做工精益求精,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非常注意结构美。运用卯榫结构,榫有多种,适应多方面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学结构,又使之牢固、美观耐用。

丽明式

注意意匠美,体态秀丽、造型洗练、不善繁缛。注重面的处理,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框架结构,造型方圆立脚如柱、横档枨子如梁,变化适宜,从而形成了以框架为主、以造型美取胜

的特色,使得明式圈椅具有造型简洁利落、淳朴劲挺、柔婉秀丽的工艺美。

4历史演变

编辑

圈椅起源于宋代,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而另一种中国传统的椅具:交椅,便是有圈椅与胡床的变化融合而来。

圈椅造型为上圆下方,外圆内方。暗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乾坤之说,乾为天为圆,坤为地为方。而外圆内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一种品德,虽在处事上有所圆滑但却内在有所坚持。

根据宋人或明人的版画所绘制的客厅谱图(如明朝出版的西游记所配版图)当时的客厅大多没有固定座椅与位置。通常见客时才会根据客人所处地位的高低,或者关系的亲疏设置座椅。主人一般坐交椅或圈椅并在后背的位置上设置一块屏风,尊贵或亲近的客人才会得到交椅或圈椅的待遇。次一级的便是没有扶手的交椅,在次一级便是普通的靠背椅,在次一级便是没有依靠的圆墩或板凳。一直到明朝后清初时期,才形成我们所熟知的厅堂布局。

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或透空。背板都做成“S ”或“C ”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宋朝其时蔡京为宰相兼太师,一日坐圈椅之上头部后仰之时头巾掉落。属下一官员为拍其马屁而制作一种椅背高起而略带后卷可以撑托住脑袋的圈椅,后称为太师椅。清朝之后太师椅的叫法混乱,已经不再单单指宋朝所出现的圈椅变种。许多靠背加扶手的椅子都被称为了太师椅,如今我们在家具市场如果要购买太师椅,那么早已不是最早的形制了。

至清朝时期,清人喜爱繁复的雕饰与华美的造型。原本简约的圈椅也做了大副改观,加入了透空雕刻扶手与托泥和龟足。使的圈椅出现了一种华贵的风格,因起做法起于清宫所以后世普遍称为皇宫椅。

5质量优劣

编辑

看形状

首先,看椅圈的形状。圈椅上半身造型是否优美,几乎是由椅圈的形状来决定的。一张上品圈椅,其扶手如弓,张弛有度,看了让人赏心悦目。圈椅扶手是由两条太极线组成的,末端s 处稍细,后背部分略粗,扶手的整体造型及其粗细变化让人能感受到太极的柔劲[1] 。 其次,看靠背板的形状。传统圈椅的靠背板都是做成梯形的,上小下大。而且梯形上下两边尺寸差距也很讲究,一般上下差距在1.7-2.1公分之间,这样圈椅的靠背板看上去才会给人上小下大的感觉,显得更稳当。

看比例

圈椅的上下身要遵循一定的比例,上身过高会让椅子显得头重脚轻,上身过低则显得呆滞。如果下身高度不对,人坐上去很容易就能发现。所以,工匠制作圈椅时一般不会把下身的高度搞错。但上身的尺寸就比较难拿捏了。一般来讲,上身的尺寸由鹅脖来决定,按照的尺寸换算,传统的圈椅鹅脖为22.5cm 左右。

看拼接

传统的红木家具都采用榫卯结构,圈椅也不例外。圈椅的椅圈是用三接楔钉榫来连接的,椅圈上楔钉榫的连接工艺也是判断圈椅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工粗糙的圈椅椅圈楔钉榫的连接处可能会留下较大的缝隙,事后工人们会用锯末粉将其补上,但这样的话会留下一条明显的黑线,很容易看出来。而做工优良的榫它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另外,传统的圈椅拼接处楔钉的形状应该是正方形,因为这样才能在上下左右上保持连接的稳固性,一字型的楔钉也有用,但其效果相对来说会差一些。

6圈椅典故

编辑

《红楼梦》第十四回:“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请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进房去,先将门上的布帘儿高高的吊起来,然后把那张柳木圈椅挪到当门。” 明式圈椅的演变历程

http://www.365f.com 2006-4-28 8:11:29 《家具与室内装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穆亚平 苏珂

明式圈椅以体态秀丽、造型洗练、形象淳朴著称,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经典之作,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我国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家具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此完美的设计,它的演变历程令人深思。从战国的漆几到魏晋南北朝的弯曲凭几,再到隋唐时期圈椅雏型,明式圈椅的形成经历了上千年。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着重分析明式圈椅的演变过程。

1 从漆几到弯曲凭几

1.1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手工业很发达,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冶铁业,工艺品制作。铁器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高超的名工巧匠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具在制作水平和使用要求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家具类型除商、周已有的俎、禁、床外,还有几、屏风、衣架等。此时出现了漆凭几,用于凭靠(图1)。

1.2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之前,“席地而坐”是自古以来祖先传下来的生活习惯。但是社会的变迁在人们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是两汉以来的经学崩溃了,一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由争辩之风相当流行;再者随着佛教的东来,西北民族的进入,输入了各种形式的高型家具,对人们的思想和起居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襟然跪坐不再是唯一的坐式,侧身斜坐、盘足平坐、后斜倚坐等形式同时存在。弯曲凭几(图2),好似圈椅的靠背,下有三足,供人倚用。汉时凭几大都放在人的胸前,而此时由单一的胸前靠倚发展为侧身倚或向后倚等多种形式。而隐囊好似现代家庭中的软靠垫,用以倚靠,填腰之用。弯曲凭几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单一坐姿(图3)。

图1 漆凭几 春秋晚期长沙墓

图2 弯曲凭几南京象山晋墓

图3 隐囊与凭几 南京象山晋墓

图4 圈椅 唐《执扇仕女图》

2 圈椅雏形出现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隋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随着洛阳,长安等大城市的兴建,土木工程相当发达,因而刺激了手工业的高速发展。

唐末至五代(907-960)是中国家具型式变革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起居习惯仍然是席地跪坐,伸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跌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并存。凭几经过历史的变迁,到了唐代已经不及南北朝那样流行了。这是由于高型坐具——椅子的靠背已经可以代替凭几的功效。椅子的品种开始增加,出现了最早的圈椅(图4)。

此时的圈椅: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博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具有华美的装饰,形态上崇尚富丽华贵,凳腿处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进行装饰,与唐代贵族妇女的丰满体态协调一致,成为独特的唐代风格。

3 日臻完善

唐朝灭亡以后,相继而来的是历史上称作“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政局分裂的阶段。北宋王朝在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下,由于积极采取安邦定国的措施,使宋代农业,手工业,建筑及科学技术都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经过魏晋和隋唐的长时间过渡,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终于代替了自商、周以来历时达几千年席地跪坐的起居方式,高型家具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五代虽然已经出现了高型坐具和卧具,但大多限于贵族家庭使用,而到了宋代则普遍见于平民之所。此时家具的使用由以床为中心改为移至地上使用,从而提高了家具的坐面高度。交椅在宋代是最高等级的坐椅,身份低的人是不能使用的。而此时的圈椅保留了交椅的造型,但不再是折迭的了。宋人哲学思想表现为推崇自然的道教,倡导秩序的儒教性理学,宋代以节俭简洁为美和工艺规范为美。宋代家具一反唐代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呈现出一种结构简洁工整、装饰文雅隽秀的风格。家具大多方方正正,比例优美,多数以直线部件榫卯而成,给人以简洁刚直,隽永挺秀的感觉,体现了宋代以简洁为美的观念。

圈椅在宋代时称之为圆椅,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其画龙点睛的效果,造型趋于朴素、雅致。其最大特点是搭脑与扶手没有台阶落差,而是顺势缓行而下。随着椅子坐高的升高,宋代圈椅已经具备明式圈椅的大体造型,出现了天圆地方的构造(图5)。

4 成熟鼎盛时期

明朝(1368-1644)政治上暂时稳定和经济上的恢复与发展是明代圈椅得以成熟的主要条件。在嘉靖以后,商品生产迅猛发展,民居、园林的大肆兴建,海外贸易的往来和科技书籍的不断涌现,使圈椅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明朝重视对外贸易,与盛产木材的南洋关系密切,进口了大量高级家具用材,如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乌木、红木和楠木等。这些

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木材具有质地坚硬、强度高,色泽和纹理优美的特点,因而在制作家具时可采用较小的构件断面制作精密的榫卯和加工精细的线脚,使得圈椅在工艺、结构中有不少创新。

4.1 造型特点

发展到明代,圈椅的靠背和扶手连在一起,圆形靠背顺势而下,造型优美,符合使用要求,人坐靠时,不仅肘部有所倚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圈椅的椅背做成了与人体脊椎相适的“S”型曲线,并与座面形成100度的倾角,人坐在椅子上,后背与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韧带和肌肉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圈椅的扶手顶端或云头上出现雕花,更加美观。圈椅扶手下出现了较大曲率曲线优美的镰把棍,是主圈曲线在垂直方向的衬托,与靠背板相呼应。平直的座面与弯曲的扶靠形成了沉稳与流动之间的对比感,体现了明式家具大量运用曲线造型的特点。圈椅椅腿的下端出现双枨连接椅腿,上为直枨下为罗锅枨,与座下沿的双直枨上下呼应,且有变化。不论是大曲率的受力构件,抑或小曲率的装饰牙板、花饰、线角,不多呈现挺劲、简洁、圆润、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如图6)。

4.2 艺术风格

古明式圈椅崇尚先人的质朴之风,追求大自然本身的朴素无华,不加装饰,注意材质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身和纹理不加遮饰,利用本质肌理本色特有的材料美,来显示家具木材本身和自然质朴特色。

雅明式圈椅的材料、工艺、造型、装饰所形成的总体风格具有典雅质朴、大方端庄的审美趣味,如注重线型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方和圆的对比,横与直的对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还如装饰寓于造型之中,精练扼要,不失朴素大方,以清秀雅致见长,以简练大方取胜。明式圈椅风格典雅清新,不落俗套、耐人寻味,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

精明式圈椅做工精益求精,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非常注意结构美,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用钉和胶,因为不用胶可以防潮,不用钉可以防锈,而主要运用卯榫结构,榫有多种,适应多方面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学结构,又使之牢固,美观耐用。

丽明式圈椅体态秀丽、造型洗练、形象淳朴、不善繁缛。特别注意意匠美,注重面的处理,比例掌握合度,线脚运用适当。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框架结构,使造型方圆立脚如柱、横档枨子如梁,变化适宜,从而形成了以框架为主的,以造型美取胜的特色,使得明式圈椅具有造型简洁利落,淳朴劲挺,柔婉秀丽的工艺美。

4.3 深刻的寓意

形式是表象,内涵才是精髓。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把世界万物分为阴阳两极。阳代表刚、男性和创造力,是天的象征,而阴则代表柔、女性和平静,象征着地,它所追求的是阴阳两极的平衡。明式圈椅采用曲线和直线相结合的方法,一般的说,直线尤其是垂直线体现出健拔刚劲的男性性格,而曲线则体现出柔和优雅的女性性格,这种造型正体现了阴阳互依学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含蓄美、模糊性为其特性的,圈椅的椅圈的主要走向也是趋于收缩的,成半封闭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明式圈椅就是这样一个载体,成就了中国人对艺术和自身之美的追求。

5 传统的尾声

清朝初期,由于各地压抑政策,家具处于沿袭与继承明代传统风格的状态,在造型与结构上并无多大变化。清朝在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经过了恢复和发展阶段,达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这一时期,清朝政府稳定了政治局面,巩固了封建地主政权。对外贸易的开展使得进口的木材质地优良,价格适合,为家具的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清

代家具与明代家具在造型艺术上凸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清代家具以繁复为雍贵,化简素向厚重,把清新典雅的明式家具转化为繁缛富丽的清代特质。

清代的圈椅,线条平直硬拐。椅圈发生了细微变化。而靠背也变的平直无曲线且多垂直于座面。随着雕刻的增多,靠背的形状也不再局限于明代的长方条型。座面下出现罗锅枨或霸王枨装饰(图7),椅腿下端的直枨上方,有脚踏的出现(图8)。随着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统治者体现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体积加大,二是装饰一味趋细趋腻,此时的圈椅已不如明代那般流行,圈椅的发展至此接近尾声。

图6 圈椅(明)

图7 紫檀圈椅(清)

图8 紫檀寿字八宝纹圈椅(清初)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圈椅在各阶段呈现了各自的特点,在明代达到了鼎盛。明式圈椅是较完美的一种设计,它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世界家具史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圈椅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烫蜡工艺是中国明清硬木家具进行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工艺,它不仅很好地展现了木材优美的自然纹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很好地防止了外界环境对木材的腐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保护模由于不断受到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摸、抹布的试擦等因素的影响,使家具的表面、棱角、边线等处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透亮的、温润如玉的表面形态即所谓的“包浆”。在众多硬木家具表面形成的“包浆”当中,唯黄花梨的包浆最惹人喜爱。传统工艺中所用的蜡有三种,分别是石蜡、蜂蜡及川蜡(又称中国蜡)。石蜡坚硬易碎裂,价格最低,蜂蜡黏度大、柔性高、防染力强,价格次之,川蜡强度高、熔点高、流动性好、有光泽,但性脆且收缩率大,价格也最高,故烫蜡工艺原料一般都选用石蜡和蜂蜡形成的混合蜡。松香,其质地坚硬,易碎裂,熔化后变黏,是较好的黏合剂,一般用松香作为石蜡和蜂蜡或川蜡和蜂蜡的调和剂。 3.9.1烫蜡的工序步骤 1)调蜡

即按照一定比例将石蜡、蜂蜡和松香调合成所需标准的混合蜡。所需混合蜡的蜡纹不同,石蜡、蜂蜡和松香的配比也就不同。一般地讲,要得到粗犷的蜡纹,松香和石蜡成分可增加一些,要得到细密的蜡纹,则蜂蜡的成可适当多些。 2)烫蜡

烫蜡时,应该一边用喷灯外焰迅速烘烤所要烫蜡的圈椅各零部件的表面使木材管孔膨胀,一边用刷子蘸取熔化的蜡,并刷到要烫蜡的零部件表面,这不仅使液体状的蜡浸入木材,封闭了管孔,还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大大降低了外界环境对木材的影响。另外,烫蜡应该按着从内向外(即先给圈椅的座面板里面刷蜡,再给边抹里面及前后牙板、券口的背面刷蜡,最后给圈椅各零件的外层表面刷拉),从上向下(即先给圈椅的椅圈刷蜡,接着给后腿上节、鹅勃、扶手、联邦棍及靠背板刷蜡,再给边抹及座面板外表面刷蜡,最后给前腿、后腿下节、券口和前后牙板外表面积前枨、山枨、后枨刷蜡)的顺序。 3)起蜡

等蜡完全凝固后,根据圈椅各零部件的外部形状尺寸选择不同型号的铲子,铲去附在圈椅各零部件表面的蜡层。铲子的走向应该与木材的顺纹理方向相一致,且用力应均匀,一铲压一铲,直至铲完该零部件整个外表面。 4)擦蜡

用喷灯外焰迅速地烘烤铲好的圈椅零部件的同时,用柔软的粗棉布拭擦该零部件,以清除其上未铲净的浮蜡及余蜡,最后再用柔软的粗棉布对圈椅拭擦几遍。从理论上讲,擦的遍数越多越好。

3.9.2烫蜡的检验标准

应显示木材的自然光泽。整体上应均匀一致,边角线型及花活没有烤糊的现象。没有浮蜡、余蜡,最终表面效果达到光滑铮亮。

圈椅内部烫蜡部位与外部应一致,光滑,无毛刺。 3.10成品入库

即将完成的圈椅成品存放于符合产品的使用环境要求的库房中,并用干净透明的塑料薄膜进行防护,以防止污染。当多件产品进行叠加时,则应加衬垫物

明式圈椅与清式圈椅的区别有多少

∙ 浏览:67 | 更新:2014-01-03 16:15

椅子是有靠背坐具的总称,其式样和大小,差别较大。明清家具中的椅类,按椅子的形式来划分,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和宝座等。从字面上看,圈椅就是靠背如圈的椅子,但您了解圈椅文化、圈椅的形制、圈椅的特点、明式圈椅与清式圈椅的区别等吗?以下将会告诉您。

圈椅是由交椅发展而来,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就坐时可使人的肩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造型圆润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单独摆放的不多,因为圈椅的椅圈是弧形的,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但都很浅。背板都做成“S ”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明式圈椅与清式圈椅的区别

1、明式圈椅一木连做,不做束腰;清式圈椅常带束腰,一木分作;

2、明式椅圈多为揣手五接,甚至七接;清式椅圈有揣手三接者;

3、明式圈椅靠背板呈明显的“S ”形;清式圈椅靠背板有呈弧形者。

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具文化品位的坐具,它暗合中国古典哲学天圆地方。亦称“罗圈椅”,是指后背搭脑与扶手由一整条圆润流畅的曲线组成,以其上罗圈而得名。据考证中国五代时期就是圈椅,那时的圈椅和明朝风行的圈椅是有区别的,到宋代出现了天圆地方的圈椅,元朝圈椅所见不多,到明朝圈椅渐成风尚。


相关文章

  • 明式官帽椅: 影响了现代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家具集大成之作
  • 中国家具史源远流长. 魏.晋时人们习惯盘坐,故家具多为低矮床席:汉代,胡人的床进入中原地带,高型坐具与垂坐开始流行:经李唐五代十国至宋朝,垂足家具定型,完全取代席地家具:到了明朝,中国家具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一个兼顾实用与美观,且最具民族特 ...查看


  • 家具设计教案整理
  • 教 案 首 页 第一章 家具的概述 引言:家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器物.家具设计和其他艺术品一样,随着 认得意识形态.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家具的发展与建筑.雕塑.绘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不同历史时期 ...查看


  • 明代家具装饰
  • 明式家具装饰风格 文章摘要:本文从主要从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装饰性构建,装饰性手法等方面着手,探讨明式家具装饰的特点. 前言: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明式家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国家具发展史 ...查看


  • 张辉:明式家具雕饰图案体系的社会及时代含义
  • ▲清早期 黄花梨条桌 华夏器物文明,堂皇璀璨,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物质创造高峰,似峰峦连绵.至明清之际,器物纹饰图案宏富浩瀚,几近顶巅,各种寓意.各种形式者,应有尽有.在图案群系中,明式家具选用.使用了哪些,为何使用?解答这个问号,不仅是图案 ...查看


  • 田家青:遇到王世襄是我的幸运
  • 王世襄,中国当代文化界巨擎,一代比俗史化巨匠,是研究明式家具的泰斗.2009年11月28日,王世杰襄溘然长辞王世,所幸,他的学术成就,文化血脉在他的学生田家青身上得以延续,传承! 走进田家青的研究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设计制造的一套有现代风 ...查看


  • 明式家具的研究
  • 明式家具的研究,至今研究仍浅:第一本研究家具的专书,是1949年德人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国黄花梨家具图考>,之后在1971年,美国的安思远发表了<中国家具>:而中国最早的家具研究,是杨耀的<明式家具研究> ...查看


  • 明式家具造型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 明式家具造型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明式家具依然是各国设计师尊奉的典范.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简.厚.精.雅"的艺术特色,还有丰富而严谨的榫卯结构,除此之外,明式家具在人机工程 ...查看


  • [明清家具]明式家具结构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完美统一,
  • 明式家具结构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完美统一 来源: 中华古典家具网 时间:2014-07-01 09:07:49我要评论 黄花梨六角梳背椅 明代家具的飞速发展与明中叶以来的儒学思想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东林学派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经世致 ...查看


  • 简约之美:一个比利时人收藏的中国明式家具
  • 截至目前,拥有100余件可追溯到中国16-17世纪,质地为黄花梨.紫檀的稀有明式硬木家具珍品,使比利时收藏家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成为中国以外拥有该类藏品收藏数量最多的藏家.据统计,明代生产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总数不超过2000件,流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