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世界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宏观世界史》

在刚开始读李植枬的这本《宏观世界史》的时候,我发现作者与其他编写世界历史的学者有很大的不同。历史学者编写世界历史一般是按照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或者按照社会形态分时期逐一叙述各国各民族和世界各地区的历史,实际上按单个国家历史和单个历史事件进行编纂,是一种分阶段的各国历史的汇编。这样编写的世界历史很难反映宏观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本书的作者改变了过去那种局限于孤立地考察单个国家历史和单个历史事件的研究角度,以世界为一全局,对人类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进程进行宏观考察。它以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为主线,以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及其作用为骨架,将关系世界全局,具有三个大的时期世界性意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运动为主要内容,提出一个综览世界全局,从全局考察人类社会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历史并演变为当今世界的结构。它以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为基础,按照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所呈现的大的阶段性,将人类历史从古至今划分为三个大时期,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作者编写世界历史的方法让我觉得受益很深,因为这种编写世界历史的方法对于培养我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很重要,作者以时间为尺度概括描写世界各地在某一时期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让我们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全局性的观念,这种观念对于我们学习世界历史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比如在公元7-8世纪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已渐趋于完善,出现了隋唐的繁荣时代,中国的封建制度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而在西欧,封建制度才刚刚开始建立,封建化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中国的那种程度。而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后来在13-14世纪时期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这种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反观中国,封建制度却被中国的封建统治者逐步完善着,中央集权高度集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虽然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却被封建经济扼杀在摇篮里,最终导致了中国在近代以来的落后。人类社会由同时存在的诸多民族组成,它们最初是处在各民族各国家封闭的分散发展状态。由于各民族各国家的经济基础都是以农为本,农业是决定性生产部门,以农为本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闭塞的经济决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闭塞性,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被分割在狭隘的各个民族地域中,那时的历史只能是各国各民族狭隘的地域史或狭隘的民族史。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进行联系和交往,但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各自的闭塞。

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具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开始于资本主义在西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的新航路的开辟。从15、16世纪之交开始,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伴随这个转变,开始了各国家各民族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就是各国家各民族开始从狭隘地域性存在的历史向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历史转变,人类社会历史开始不再被分割在狭隘的民族地域中发展,任何民

族、国家、地区都成为世界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民族、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整体的发展。

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15、16世纪之交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各民族各国家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由之路。19、20世纪之交,世界从总体上实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但是,这不等于各国家各民族都同时完成这个转变。由于各国家各民族的具体情况不同,它们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同步进行的,更不是同时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这里明确指出首先进入世界历史的是文明国家,即欧洲、北美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它们具备了进入世界历史的条件,这就是资本主义大工业代替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消灭了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能否实现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决定于各国家各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与夕}界交往的程度。任何国家,只有生产力的发展和与之相应的世界交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结束孤立的封闭状态,实现生产商品化和生产社会化,由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全面介人国际市场,结束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历史表明,各国家各民族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很不平衡的,多数民族和国家还远未完成这个转变。它们仍然要随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由各自封闭逐步走向开放,从彼此隔绝转为相互依赖。因此,人类社会历史远未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20世纪的世界已是一个整体,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根本特征就是整体发展。但是,20世纪的世界历史仍然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世界性进程中。

总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前者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后者指历史由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加强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两者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正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把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两个方面结合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进程。

读书笔记——《宏观世界史》

在刚开始读李植枬的这本《宏观世界史》的时候,我发现作者与其他编写世界历史的学者有很大的不同。历史学者编写世界历史一般是按照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或者按照社会形态分时期逐一叙述各国各民族和世界各地区的历史,实际上按单个国家历史和单个历史事件进行编纂,是一种分阶段的各国历史的汇编。这样编写的世界历史很难反映宏观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本书的作者改变了过去那种局限于孤立地考察单个国家历史和单个历史事件的研究角度,以世界为一全局,对人类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进程进行宏观考察。它以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为主线,以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及其作用为骨架,将关系世界全局,具有三个大的时期世界性意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运动为主要内容,提出一个综览世界全局,从全局考察人类社会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历史并演变为当今世界的结构。它以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为基础,按照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所呈现的大的阶段性,将人类历史从古至今划分为三个大时期,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作者编写世界历史的方法让我觉得受益很深,因为这种编写世界历史的方法对于培养我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很重要,作者以时间为尺度概括描写世界各地在某一时期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让我们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全局性的观念,这种观念对于我们学习世界历史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比如在公元7-8世纪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已渐趋于完善,出现了隋唐的繁荣时代,中国的封建制度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而在西欧,封建制度才刚刚开始建立,封建化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中国的那种程度。而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后来在13-14世纪时期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这种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反观中国,封建制度却被中国的封建统治者逐步完善着,中央集权高度集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虽然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却被封建经济扼杀在摇篮里,最终导致了中国在近代以来的落后。人类社会由同时存在的诸多民族组成,它们最初是处在各民族各国家封闭的分散发展状态。由于各民族各国家的经济基础都是以农为本,农业是决定性生产部门,以农为本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闭塞的经济决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闭塞性,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被分割在狭隘的各个民族地域中,那时的历史只能是各国各民族狭隘的地域史或狭隘的民族史。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进行联系和交往,但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各自的闭塞。

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具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开始于资本主义在西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的新航路的开辟。从15、16世纪之交开始,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伴随这个转变,开始了各国家各民族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就是各国家各民族开始从狭隘地域性存在的历史向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历史转变,人类社会历史开始不再被分割在狭隘的民族地域中发展,任何民

族、国家、地区都成为世界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民族、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整体的发展。

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15、16世纪之交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各民族各国家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由之路。19、20世纪之交,世界从总体上实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但是,这不等于各国家各民族都同时完成这个转变。由于各国家各民族的具体情况不同,它们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同步进行的,更不是同时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这里明确指出首先进入世界历史的是文明国家,即欧洲、北美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它们具备了进入世界历史的条件,这就是资本主义大工业代替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消灭了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能否实现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决定于各国家各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与夕}界交往的程度。任何国家,只有生产力的发展和与之相应的世界交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结束孤立的封闭状态,实现生产商品化和生产社会化,由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全面介人国际市场,结束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历史表明,各国家各民族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很不平衡的,多数民族和国家还远未完成这个转变。它们仍然要随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由各自封闭逐步走向开放,从彼此隔绝转为相互依赖。因此,人类社会历史远未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20世纪的世界已是一个整体,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根本特征就是整体发展。但是,20世纪的世界历史仍然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世界性进程中。

总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前者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后者指历史由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加强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两者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正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把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两个方面结合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进程。


相关文章

  •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总结
  •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总结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总结 思量再三,还是决定买下这两本书<全球通史>的上下册,原由有二,一者想进一步能以"史"的眼光去品味全球的"恩恩怨怨",当然以全球的角度来出发,这些 ...查看


  •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于一体 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约.梅.凯恩斯 在长期内, 我们都将死去.假如在暴风雨的季节里, 经济学家仅仅能够告诉我们, 当长时期的暴风雨过去以后洋面又会趋于平静, 他们是在给自己安排一个太轻松而又太无用处 ...查看


  • 国富论读书笔记 1
  • 学号 201410668 成绩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4级硕士研究生作业 专 业: 课程名称: 姓 名: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2014 ~ 2015 学年 第 2 学期 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必要的恶".中立性 ...查看


  • [读书笔记][渐行渐远的红利]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 作者曾经任各种大投行包括中信.中金和光大的首席经济学家,这本书也基本是作者此前报告观点集结的文册.看研报如果是为了投资,其实看首席经济学家的文章,多半意义不大.因为他们所写的文章过于宏观和中庸,缺乏鲜明的观点和对某个领域针对性的投资建议,而 ...查看


  • 世界现代设计史
  •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 理论学时 课程类别: 适用层次: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041665 3 32 学科基础课 汉族本科 艺术设计 中外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 设计概论 课程名称: 世界现代设计史 ...查看


  • [新政府论]读书笔记
  • <新政府论>读书笔记 黎萍 2014210345 读了洛克的<政府论>之后,再读辛向阳的<新政府论>,会发现两本著作的逻辑结构有些相似性,但是在我看来前者是一种政府哲学,但是其中一些观点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 ...查看


  • 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浅议
  • 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浅议 摘要 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从老师教的方面想得多,而从学生学的方面想得少,本文就如何追求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对教学进行了宏观的思考和宏观的把握,对教育对象的真正需求和长远发展作了认真的研究. 关键词 教法 学法 教学 读书 ...查看


  • 金融学读书笔记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在高中知识学习过程中,凯恩斯理论便为人所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凯恩斯的代表作,被誉为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要深入了解凯恩斯主义以及西方经济学,阅读学 ...查看


  •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读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其立意之新观点之新令人如沐春风.下面粗谈书中的精彩观点. 关于现代化,作者综合考虑并指出现代化是具有多重层面的:经济发展为物质层面,政治发展为制度层面,思想与行为模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