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程考试

试题(卷)

院 (所):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年 级:学 号:姓 名:--------------------------------------------------------------------------------------------------------------------------------

摘 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特点。

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进行建设、改革和创造性的理论,同样也有其发展的历程。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无疑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最积极、最辉煌的思想成果。它宣告了国家集团性的单一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为社会主义向着民族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榜样。中国有句老话:“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是同一种桔子树种在不同的地方,就会结出不同的果实。社会主义也是这样的,它在不同的国家必然会有不同的面貌与特点。虽然社会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但它必须植根于各个国家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传统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是很不平衡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性,即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要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多样化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必经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产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解决了科学社会

主义发展史提出的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代替旧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新的一轮世界社会主义的周期运动,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出色地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顾和考察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殊矛盾性,有其不同的历史任务。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不仅表现在它成功地解决了新阶段提出的历史任务,而且还表现在它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首先在于它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党的十四大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是总的来说还需要大量的探索。特别是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得这个问题更加令人深思。

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首先在东方落后国家里取得胜利。这是一种奇特的历史现象。列宁曾经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说,世界历史演进得如此奇特,到1918年竟产生了社会主义的分开两半:一半是德国具备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一半是俄国具备着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条件。俄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在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比英国或德国都要先进,但在组织合理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文明程度方面,在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①。20世纪的社会主义未能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思想轨迹发展,像俄国、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马上就提出了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未曾遇到的新问题,即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首先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经典社会主义的观念,承认“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②。他曾经设想,“以市场、商业为基础”③,通过发展“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来建设社

会主义。但是,列宁的探索在苏联的往后发展中被打断了,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了。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探索未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遗志,进行了历史性的拨乱反正,终于找到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连续不断的探索,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到建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到形成和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充分表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的理论勇气。党的十三大提出12个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定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党的十四大在十三大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科学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毫无疑义,这一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的最新的理论形态,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意义。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还在于它用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新思想和新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四大阐发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9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有些是以往的马

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但没有完全解决的观点。如: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党风建设;革命统一战线;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而大部分则是从前的马克思主义者未曾遇到和未曾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需要至少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两个主体、两种补充: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三项基本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四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三步走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等等。所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不仅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而且连同上面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新的理论形态。

3、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出现,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理论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没有自己的理论支柱?这个理论支柱又是什么呢?我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台柱,三大理论基础。正是这三大理论柱石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始阶段(世界社会主义还处在初始阶段)的理论,提出和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使得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落后国家,都不能搞纯粹的社会主义,不能搞马克思原先所设定的那种完全的属于高级形态的社会主义,从而纠正了过去那种远离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脱离人民群众觉悟的程度和个人的物质利益的关心,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把社会主义再一次置于现实的科学基础之上,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现实主义的理论光芒。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突破,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发展。这两大理论的确立,进一步揭示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它鲜明地表明了自己不同于传统观念的和以往实践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自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都断言,20世纪的社会主义试验已经宣告失败,21世纪必将是社会主义在地球上彻底消灭的世纪。我们可以这样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过三十年的分裂,改造社会主义的真正运动只是在现在才真正开始。不论是以后苏联东欧的马克思主义的再度兴起,还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已经不是也不可能是原来意义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曾经也适时地指出:“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④其实,在苏联东欧陷于毁灭的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而是过时的社会主义模式。这里用得着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讲过的一句话:“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⑤原则是永存的,运动形式则是多样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能够作为新时代和新纪元标志的东西,不仅仅是一种新理论,而主要的是一种新的实践,严格地说,划时代意义的东西不是完成于纯粹的抽象的理论之中,而是完成于实实在在的实践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理论本身的价值。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又

指导着伟大的实践。党的十四大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4年改革实践,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正是这一伟大实践,使得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使得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世界风云剧变的严峻考验,显示出自我更新的强大生命力。总之,正是这一伟大的实践,给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巨大的历史推动力,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辟的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比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有着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

1、它已经不再是向着纯粹单一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方向发展的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而是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新的实践的社会主义。

在这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纯政治上抽象对立的两极,而是经济上的合作伙伴关系。社会主义不再以不断割资本主义尾巴来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而是要把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帮手,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2、它已经不再是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而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企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将不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生产和分配,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和分配。企业将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3、它已经不再是传统观念的没有人剥削人现象的社会主义,而是在事实上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剥削现象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实际历史进程,还没有能够提供足以马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物质条件。所以,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不会也不应该把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放在首位,而应该把创造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的物质基础摆在首位。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能不在原有存在的阶级差别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不可能的,相反地,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有某种扩大和发展的趋势。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4、它已经不再是封闭的、僵化的狭隘地域性的社会主义,而是开放的、高度灵活的世界历史性的社会主义。

这种新的社会主义不再是作茧自缚、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市场,远离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竞争,把社会主义经济推向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去,吸取养料、经受考验,以求发展壮大。因此,这种新的社会主义实现的程度,将越来越受世界市场力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生产状况的制约,从而也就将越来越变成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了。

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为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性变革闯出了一条新路,树立一个榜样。事实上,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并在短短的几年里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还不甚理解,还不能跳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思想框架,但在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也不能不或多或少地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某种程度的复兴,并不是没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将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正如党的十四大所指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⑥。

注释: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85页。

②《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83页,第367页。

③《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第221页,第506 页。

④《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第20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677页。

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55页。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程考试

试题(卷)

院 (所):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年 级:学 号:姓 名:--------------------------------------------------------------------------------------------------------------------------------

摘 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特点。

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进行建设、改革和创造性的理论,同样也有其发展的历程。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无疑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最积极、最辉煌的思想成果。它宣告了国家集团性的单一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为社会主义向着民族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榜样。中国有句老话:“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是同一种桔子树种在不同的地方,就会结出不同的果实。社会主义也是这样的,它在不同的国家必然会有不同的面貌与特点。虽然社会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但它必须植根于各个国家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传统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是很不平衡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性,即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要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多样化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必经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产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解决了科学社会

主义发展史提出的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代替旧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新的一轮世界社会主义的周期运动,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出色地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顾和考察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殊矛盾性,有其不同的历史任务。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不仅表现在它成功地解决了新阶段提出的历史任务,而且还表现在它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首先在于它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党的十四大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是总的来说还需要大量的探索。特别是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得这个问题更加令人深思。

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首先在东方落后国家里取得胜利。这是一种奇特的历史现象。列宁曾经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说,世界历史演进得如此奇特,到1918年竟产生了社会主义的分开两半:一半是德国具备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一半是俄国具备着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条件。俄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在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比英国或德国都要先进,但在组织合理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文明程度方面,在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①。20世纪的社会主义未能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思想轨迹发展,像俄国、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马上就提出了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未曾遇到的新问题,即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首先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经典社会主义的观念,承认“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②。他曾经设想,“以市场、商业为基础”③,通过发展“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来建设社

会主义。但是,列宁的探索在苏联的往后发展中被打断了,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了。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探索未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遗志,进行了历史性的拨乱反正,终于找到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连续不断的探索,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到建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到形成和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充分表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的理论勇气。党的十三大提出12个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定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党的十四大在十三大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科学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毫无疑义,这一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的最新的理论形态,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意义。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还在于它用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新思想和新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四大阐发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9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有些是以往的马

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但没有完全解决的观点。如: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党风建设;革命统一战线;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而大部分则是从前的马克思主义者未曾遇到和未曾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需要至少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两个主体、两种补充: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三项基本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四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三步走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等等。所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不仅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而且连同上面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新的理论形态。

3、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出现,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理论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没有自己的理论支柱?这个理论支柱又是什么呢?我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台柱,三大理论基础。正是这三大理论柱石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始阶段(世界社会主义还处在初始阶段)的理论,提出和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使得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落后国家,都不能搞纯粹的社会主义,不能搞马克思原先所设定的那种完全的属于高级形态的社会主义,从而纠正了过去那种远离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脱离人民群众觉悟的程度和个人的物质利益的关心,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把社会主义再一次置于现实的科学基础之上,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现实主义的理论光芒。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突破,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发展。这两大理论的确立,进一步揭示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它鲜明地表明了自己不同于传统观念的和以往实践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自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都断言,20世纪的社会主义试验已经宣告失败,21世纪必将是社会主义在地球上彻底消灭的世纪。我们可以这样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过三十年的分裂,改造社会主义的真正运动只是在现在才真正开始。不论是以后苏联东欧的马克思主义的再度兴起,还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已经不是也不可能是原来意义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曾经也适时地指出:“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④其实,在苏联东欧陷于毁灭的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而是过时的社会主义模式。这里用得着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讲过的一句话:“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⑤原则是永存的,运动形式则是多样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能够作为新时代和新纪元标志的东西,不仅仅是一种新理论,而主要的是一种新的实践,严格地说,划时代意义的东西不是完成于纯粹的抽象的理论之中,而是完成于实实在在的实践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理论本身的价值。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又

指导着伟大的实践。党的十四大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4年改革实践,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正是这一伟大实践,使得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使得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世界风云剧变的严峻考验,显示出自我更新的强大生命力。总之,正是这一伟大的实践,给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巨大的历史推动力,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辟的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比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有着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

1、它已经不再是向着纯粹单一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方向发展的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而是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新的实践的社会主义。

在这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纯政治上抽象对立的两极,而是经济上的合作伙伴关系。社会主义不再以不断割资本主义尾巴来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而是要把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帮手,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2、它已经不再是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而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企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将不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生产和分配,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和分配。企业将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3、它已经不再是传统观念的没有人剥削人现象的社会主义,而是在事实上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剥削现象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实际历史进程,还没有能够提供足以马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物质条件。所以,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不会也不应该把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放在首位,而应该把创造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的物质基础摆在首位。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能不在原有存在的阶级差别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不可能的,相反地,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有某种扩大和发展的趋势。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4、它已经不再是封闭的、僵化的狭隘地域性的社会主义,而是开放的、高度灵活的世界历史性的社会主义。

这种新的社会主义不再是作茧自缚、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市场,远离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竞争,把社会主义经济推向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去,吸取养料、经受考验,以求发展壮大。因此,这种新的社会主义实现的程度,将越来越受世界市场力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生产状况的制约,从而也就将越来越变成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了。

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为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性变革闯出了一条新路,树立一个榜样。事实上,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并在短短的几年里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还不甚理解,还不能跳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思想框架,但在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也不能不或多或少地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某种程度的复兴,并不是没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将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正如党的十四大所指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⑥。

注释: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85页。

②《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83页,第367页。

③《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第221页,第506 页。

④《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第20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677页。

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55页。


相关文章

  •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哲学论
  • 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 姓名:陆金成 学号:[1**********] 学院:物理与广电能源·学部 专业:凝聚态物理 [摘 要] 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展开对其政治哲学的研究, 从发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角度, 从丰富的"关键词&qu ...查看


  • 自然辩证法-浅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浅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有了一定认识,并且意识到: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 ...查看


  •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 作者:王勇桂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10期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07)03-0038-04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 ...查看


  • ZY1207235自然辩证法论文
  •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科学技术发展对实现"中国梦"的积 极作用 --科学技术进步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ZY1 ...查看


  • 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 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数理信息与技术学院 2009210661 凝聚态 伍渊泼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一直坚持关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然辩证法更加密切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和 ...查看


  •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2年07月27日10:56   来源:经济日报 编者按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及其指导意义 ...查看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化学工程与材料 学院(系) 应用化学 专业 题 目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学生姓名 王 希 班级学号 2111101195 2011年 11 月 22 日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查看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辽宁 沈阳110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30-01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 ...查看


  •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展望
  • 作者:张雁严恺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2年07期 中国古代有三大技术(建筑.陶瓷和纺织).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四大传统学科(农学.医学.天文.算术).并在"3-13世纪,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查看


  • 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 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文登市委党校 葛新建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具有特别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年.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时期.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