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点(潍医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1章 组织学概论 ........................................................................................................ 2

第2章 上皮组织 ........................................................................................................... 3

第3章 固有结缔组织 .................................................................................................... 5

第4章 软骨和骨 ........................................................................................................... 6

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8

第6章 肌组织 ............................................................................................................... 9

第7、8章 神经组织和神经系统....................................................................................10

第9章 循环系统 ..........................................................................................................13

第10章 免疫系统

.........................................................................................................14

第11章 皮肤和皮肤附属器...........................................................................................16

第12章 内分泌系统 .....................................................................................................17

第13章 消化管 ............................................................................................................19

第14章 消化腺 ............................................................................................................21

第15章 呼吸系统.........................................................................................................22

第16章 眼和耳 ............................................................................................................24

第17章 泌尿系统.........................................................................................................26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28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29

第20章 胚胎学总论 .....................................................................................................31

第21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35

第22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36

第23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37

第24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37

第1章 组织学概论

A、重点掌握:

掌握以下概念含义:嗜酸性,嗜碱性,嗜中性,PAS反应,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

B、名词解释:

1、嗜酸性:组织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特性称嗜酸性。 ....

2、嗜碱性:组织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特性称嗜碱性。 ....

3、嗜中性:若组织结构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则称嗜中性。

4、PAS反应:也叫过碘酸希夫反应。过碘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将糖分子中的.......

乙二醇基氧化成乙二醛基;后者再与希夫试剂结合,形成不溶性紫红色反应产物。 ........

5、电子密度高和低:被重金属染色的结构,如果电子散射的多,射落到荧光屏....

上的电子少,图像暗,称这种结构为电子密度高,反之称为电子密度低。 ...

C、重点突破:

一、细胞是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外基质由细胞产生,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二、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三、制备能使光线透过的组织切片是组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用石蜡切片法制备组织切片步骤: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和切片。

四、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即H-E染色法。

第2章 上皮组织

A、重点掌握:

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分布和功能。掌握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B、名词解释:

1、内皮: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

3、连接复合体:在四种细胞联系方式(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称连接复合体。 .......

C、重点突破:

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紧密排列;2细胞有明..

显的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3大都无血管,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4分布:覆............

盖于身体表面或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的内表面。5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功能。

二、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被覆上皮覆盖在躯体的体表或内衬于有....

腔器官的腔面;腺上皮是组成腺的主要成分,具有分泌功能。 ...

三、被覆上皮分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结构---仅有一层扁平细胞,从上皮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扁圆形,居细胞中央。从垂直切面看,细胞扁薄,胞

质很少,仅含核处略厚。分布---分内皮和间皮。内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循环;外皮可分泌浆液,表面湿润光滑,有利于内脏器官的运动。

2、单层立方上皮:结构---从表面观,每个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观,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居中。分布于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等。功能---分泌、吸收。

3、单层柱状上皮:结构---一层高棱柱状细胞组成。从表面观,此部呈六角形或多角形。从垂直切面观,细胞为柱状,核长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其长轴多与细胞长轴平行。分布---胃、肠、胆囊、子宫和输卵管等器官的腔面。功能---保护、吸收、分泌。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结构---由形态不同、高矮不等的一层细胞组成。上皮中有柱状、杯状、锥形、梭形细胞。柱状细胞最多,并与杯状细胞达到上皮游离面。........

柱状细胞游离面上有纤毛。锥形细胞位于基底部。梭形细胞顶端部伸到上皮表面夹........

于柱状细胞和基底细胞之间。分布---呼吸道腔面。功能---保护、分泌。

5、复层扁平上皮:结构---表层细胞呈扁平鳞片状,从垂直切面看,与基膜紧贴的一层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以上为数层多边形细胞,再上是梭形细胞,表面层为几层扁平细胞。分类---1)角化的细胞---位于皮肤表面,浅层细胞核消失2)未角化的细胞---衬贴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浅层细胞有核。功能---耐摩擦,阻止异物入侵等作用。

6、复层柱状上皮:结构---1深层---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2中层---多边形细胞3浅层---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胞。分布---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

7、变移上皮:特点---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收缩与扩张状态而变化。 ......................

二、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微绒毛:结构---1由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2微丝形成终末网,其中微丝附着于细胞侧面的连接处。纹状缘:小肠上皮...

细胞处的微绒毛。刷状缘: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功能---增加细胞的表面...

积,有利于细胞吸收。2)纤毛:结构---1由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粗而长的指状突起2纤毛内有纵行的微管。功能---可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侧面分化成的细胞连接)1、紧密连接---可防止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2、中间连接---1细胞间隙有丝状物质存在2在

两细胞的胞质面有终末网形成。3、桥粒---1间隙内有丝状物,形成与细胞膜相平行的中间丝2在两细胞膜胞质面有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质中有张力丝附着于板上。是最牢固的连接。4、缝隙连接:有细胞间离子交换、信息传递的功能。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1、基膜---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基膜分为基板和网板。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而网板由结缔组织细胞分泌产生。功能:支持、连接、固着。2、质膜内褶: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内形成。分布---主要是肾小管。功能---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离子的迅速转运。3、半桥粒:加固上皮细胞与基膜连接。

三、多细胞腺一般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

第3章 固有结缔组织

A、重点掌握:

掌握成纤维细胞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三种纤维的主要特点。

B、名词解释:

1、网状组织:是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一种固有结缔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

2、趋化性: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能力,可沿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

进行定向运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病变部位,这种特性叫做趋化性。...这类化学物质称作趋化因子,包括细菌的代谢产物和炎症变性蛋白。

C、重点突破:

一、结缔组织一般特点:1)细胞少,细胞外基质多..2)无极性...3)分布广泛4)含有丰富的血管.....5)作用---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连接、支持、保护等作用。6)分类---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固有结缔组织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二、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1)光镜结构---1胞体较大,扁平,有长突起2胞质着色浅,呈弱嗜碱性3核较大,卵圆形,可见核仁2)电镜结构---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3)功能:形成纤维和基质。 .......

三、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1)光镜结构---1细胞形态不规则2胞质嗜酸性,内含空泡和颗粒状物质3核较小,染色深2)电镜结构---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及

两细胞的胞质面有终末网形成。3、桥粒---1间隙内有丝状物,形成与细胞膜相平行的中间丝2在两细胞膜胞质面有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质中有张力丝附着于板上。是最牢固的连接。4、缝隙连接:有细胞间离子交换、信息传递的功能。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1、基膜---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基膜分为基板和网板。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而网板由结缔组织细胞分泌产生。功能:支持、连接、固着。2、质膜内褶: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内形成。分布---主要是肾小管。功能---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离子的迅速转运。3、半桥粒:加固上皮细胞与基膜连接。

三、多细胞腺一般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

第3章 固有结缔组织

A、重点掌握:

掌握成纤维细胞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三种纤维的主要特点。

B、名词解释:

1、网状组织:是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一种固有结缔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

2、趋化性: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能力,可沿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

进行定向运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病变部位,这种特性叫做趋化性。...这类化学物质称作趋化因子,包括细菌的代谢产物和炎症变性蛋白。

C、重点突破:

一、结缔组织一般特点:1)细胞少,细胞外基质多..2)无极性...3)分布广泛4)含有丰富的血管.....5)作用---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连接、支持、保护等作用。6)分类---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固有结缔组织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二、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1)光镜结构---1胞体较大,扁平,有长突起2胞质着色浅,呈弱嗜碱性3核较大,卵圆形,可见核仁2)电镜结构---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3)功能:形成纤维和基质。 .......

三、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1)光镜结构---1细胞形态不规则2胞质嗜酸性,内含空泡和颗粒状物质3核较小,染色深2)电镜结构---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及

伪足样突起,胞质内含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溶酶体、微丝和微管,以及一些吞噬的异物颗粒。3)功能:1吞噬作用2抗原呈递3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四、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浆细胞:1)光镜结构---1细胞圆形或椭圆形2胞质嗜碱性3核周胞质着色浅,形成一淡染区;核偏向细胞的一侧,易染色质呈块状聚集在...

核膜内侧,核仁明显,整个核呈车轮状。2)电镜结构---内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

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3)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

五、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1)光镜结构---1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的水溶性、嗜碱性和异染性颗粒。2)电镜结构---表面有微绒毛及颗...............

粒状隆起,胞质内颗粒呈漩涡状。3)内容物:其胞质内含有白三稀,颗粒内含有组.....

胺、肝素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4)细胞内所释放物质的作用:1白三烯---可引起...

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小支气管粘膜水肿和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过敏反应。2肝素---抗凝血的作用。3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可引起血液内的嗜...........

酸粒细胞向过敏反应部位聚集,而嗜酸粒细胞具有抗过敏的功能,可减轻过敏反应。

六、疏松结缔组织中含有三种纤维: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1、胶原纤维(三种纤维分布最广泛的含量最多的一种纤维)1---新鲜时呈白色,故称白纤..维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2电镜结构---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3---胶原原纤维的化学组成:胶原蛋白2、弹性纤维:1---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纤维...2电镜结构---有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束3功能---富有弹性。3、网状纤维(嗜银纤维)1特征---细而短,有分支互相交织称网状。2电镜结构---由周期性横纹的胶原原纤维组成3分布...........

---网状组织和基底网板。

七、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

第4章 软骨和骨

A、重点掌握:

掌握软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软骨组织的类型。掌握骨组织中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长骨骨密质的骨板的排列方式。

B、名词解释:

1、哈夫斯系统:骨单位是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夫斯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成,又称哈夫斯系统,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数量多,是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 ..........

2、同源细胞群:在软骨周边部分有幼稚软骨细胞分布。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成熟,体积逐渐增大,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C、重点突破:

一、软骨组织的类型:软骨根据软骨基质中所含纤维的不同,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二、透明软骨1、结构:1)软骨基质:1在H-E染色时呈嗜碱性2软骨细胞中位于软骨陷窝中3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呈强嗜碱性,称为软骨囊4软骨组织中无血管5纤维是胶原原纤维,无明显的周期性横纹。2)软骨细胞:1成群分布在一个软..............

骨陷窝内,它们来自一个母细胞中,称为同源细胞群2功能---可分泌纤维和基质。

三、纤维软骨:含有大量由胶原蛋白构成的胶原纤维束。

四、弹性软骨: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

五、骨组织的细胞1)骨祖细胞1结构---细胞较小,呈梭形,细胞核椭圆形,胞质少,呈弱嗜碱性2功能---骨组织的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2)成骨细胞1结构---胞体较大,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核较大,呈圆形,胞质嗜碱性2功能---合成和分泌骨胶纤维和基质。3)骨细胞---1分散于骨板内骨板间,位于骨陷窝2功能---可溶骨和成骨,调节钙磷平衡。4)破骨细胞---1光镜结构---胞质嗜酸性2电镜结构---为微绒毛,称为皱褶缘,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和吞饮泡。

六、长骨骨密质的骨板按其排列方式可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1)

环骨板---1外环骨板---整齐地环绕骨干排列2内环骨板---由数层排列不甚规则的骨板组成3穿通管---横向穿越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的管道,与纵向走行的中央管相通连。

2)骨单位---1哈夫斯管呈同心圆,排列围绕中央管2骨单位最外层骨板内的骨小管均在骨黏合线处返折,不与相邻骨单位的骨小管相通;同一骨单位内的骨小管互相通连,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3)间骨板---存在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

七、骨的发生有两种形式,即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

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各种血细胞的分类、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血液中的正常值。掌握英文:Erythrocyte(红细胞),Neutrophil(中性粒细胞),Eosinophilic(嗜酸粒细胞),Basophilic(嗜碱粒细胞),Monocyte(单核细胞),Lymphocyte(淋巴细胞),Blood Platelet(血小板).

B、名词解释;

1、血象:也叫血液细胞学检查,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与血红蛋白等.......

变化。

2、核左移:当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大量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

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

C、重点突破:

一、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二、红细胞:1)结构: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边较厚,中央染色较浅,....

周边较深。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2)细胞内中央化学成分---血红蛋..........

白(其易于酸性染料结合,染成橘红色)3)功能---运输气体4)细胞由一定的弹性和形态可变性。5)数量:男性---4.2~5.4×1012 /L,女性---3.5~5.0×1012 /L,新生儿---6.7×1012 /L

三、白细胞根据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粒细胞又依......

其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无粒细胞又可分........

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

四、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2)结构:1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2胞质染成粉红色,为嗜酸性,含有许多细小的、分布均匀的、染成淡紫色的颗粒。3所含颗粒:a、嗜天青颗粒---光镜下着色深,体积大;电镜下电子密度高,是一种溶酶体。b、特殊颗粒---光镜下体积小;电镜下中等电子密度。3)功能:变形和吞噬,有趋化性。

五、白细胞中的嗜酸性粒细胞:1)结构:呈球形,核多分2叶,胞质呈浅红色,其中充满粗大的,分布均匀的、染成橘红色的、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2)功能:..................

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可减轻过敏作用,消灭寄生虫。

六、白细胞中的嗜碱粒细胞:1)嗜碱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少的一种2)结构:呈球形,胞核分叶或呈,核着色浅淡,轮廓常不清楚,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S.形...........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3)细胞内含有肝素、组胺和白三烯。

七、白细胞中的单核细胞:1)体积最大的白细胞2)结构: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着色较浅;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内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电.....

镜下胞质内有溶酶体和吞噬体。3)功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

八、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1)小淋巴细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质......浓密,着色深。胞质仅在核周形成一窄缘,染成蔚蓝色,含少量粗大的嗜天青颗粒。...............

2)淋巴细胞可分为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增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直接吞噬细胞。

九、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而形成的细胞质小片。血小板呈凸圆盘..........形,无核,中央有完整的紫色颗粒。其有两套系统: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 ...

第6章 肌组织

A、重点掌握:

掌握骨骼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肌丝的分子构成。掌握心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掌握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掌握英文:sarcomere(肌节),intercalated disk(闰盘),Cardiac Muscle(心肌),Smooth Muscle(平滑肌)。

B、名词解释:

1、肌节:是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每个......

肌节由1/2 I带+A带+1/2 I带三部分构成,肌节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光镜下,闰盘呈直线形或阶梯状,着色较深。电镜下,形成闰盘处的心肌纤维的肌膜密切接触,并形成细胞连接,1)在横向..部位是中间连接和桥粒,使心肌纤维连接牢固,2)纵向部位是缝隙连接,可以在心.................

肌纤维间传递信息。

C、重点突破:

一、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都有明显的横纹,均属横纹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

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1)肌膜外有基膜,两者之间有肌卫星细胞2)骨骼肌纤维为多核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3)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条带,即周期性横纹。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明带............

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暗带中部有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色的M线。肌节是骨骼肌行使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三、骨骼肌纤维的电镜结构(即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1、粗肌丝中央固定于M上,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上,另一端固定于H.线..线.

带外缘2、I带---细肌丝组成 ,H带---粗肌丝组成,A带---粗、细肌丝组成 2)横小管(T小管):由肌膜向基质内凹陷形成的小管,位于I带与A带交界处。功能:将肌膜电兴奋迅速传至每个肌节。3)肌质网(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又称纵小管。终池: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扩大成环形扁囊。三连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终池构成。功能---调节肌质内钙离子浓度。

四、肌丝的分子构成1)粗肌丝(肌球蛋白构成)肌球蛋白头部形成横桥,有ATP酶,横桥与肌动蛋白接触时,头部ATP酶水解,提供能量。2)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

五、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心肌纤维呈分支短柱状,心肌细胞间的连接处称闰.盘。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心肌纤维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

六、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与骨骼肌比较):1)肌丝组成粗细不等的肌丝束,不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2)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3)终池少而小,多形成二联体4)闰盘位于Z线平面 横向连接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连接有缝隙连接。 ...................

七、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纤维呈长梭形,一条平滑肌纤维有一个细胞核,呈杆状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无横纹。 ...

第7、8章 神经组织和神经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神经元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化学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各种胶质神经细胞的功能。掌握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掌握感觉神经末梢的分布、结构和功能。掌握英文:Neuron(神经元),Nissal body(尼氏体),Synapse(突触),Motor and Plate(运动终板)。

B、名词解释:

1、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为分布于骨骼肌内的运动神经末梢。其结构来自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到达所支配的肌肉后失去髓鞘,发出许多分支,每一分支终末形成呈葡萄状膨大,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形成化学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或称神经-肌连接。电镜下,运动终板处..........

肌浆丰富,线粒体和细胞核较多,肌膜凹陷成浅槽。槽底肌膜形成突触后膜、槽内....

嵌入轴突终末,与肌膜相对的轴膜即突触前膜。当冲动到达轴突终末时,突触小泡....

释放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肌纤维收缩。 ....

2、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血液与脑实质之间的屏障结构。该屏障结构主要由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血管基膜和星形角质细胞突起末端扩大的脚板共同构....................

成。脑毛细血管属于连续型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连接,内皮细胞外侧有完整的基膜、周细胞及星形角质细胞突起的脚板包绕,其中内皮细胞及其间的紧密连接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血脑屏障能阻止多种物质进入脑内,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脑组织内环境因此保持相对稳定。

C、重点突破:

一、神经元的结构1、胞体(1)细胞膜(可兴奋膜)(2)细胞核:大而圆,异染色质少,核仁大而明显(3)细胞质(又称核周体)1尼氏体:嗜碱性小体或颗粒。电镜下---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游离核糖体构成。功能---是神经元..............

合成蛋白质的部位。2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丛、微管、微丝构成神经元细胞骨架,有支持作用,参与物质转运活动。3滑面内质网4高尔基复合体 2、突起(1)树突:结构与核周体基本相似,其表面有棘状突起---树突棘---形成突触主要部位,功能---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神经元胞体(2)轴突:胞体处发出轴突部分常成圆锥形---轴丘,突起末端膨大---生长锥,功能---传导神经冲动。(3)轴膜---轴突表面的细胞膜

(4)轴质---轴突内胞质(5)轴质内无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

二、区分轴突和树突的方法:1)光镜下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2)两者内含不同微管相关蛋白,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三、化学突触的结构:(1)化学突触由突触前部、突触后部和突触间隙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突触间隙的完整结构称为突触小体。(2)突触结:突触

前部末端状膨大。电镜下---突触结内含许多突触小泡及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微丝等。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四、化学突触的功能:突触前膜---富含电位门控通道,突触后膜---富含受体和化学门控通道。冲动传导过程:神经冲动---突触前膜---电位门控通道开放---胞外钙离子进入,使突触素Ⅰ磷酸化---使突触小泡与细胞骨架分离---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内---与受体结合---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内外离子分布---产生兴奋或抑制变化。

五、神经胶质细胞(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星形胶质细胞---常形成血脑屏障2、少突胶质细胞---其突起末端扩展成扁平薄膜,包卷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3、小胶质细胞---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且具有免疫功能。(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包卷在神经纤维轴突周围形成髓鞘和神经膜2、卫星细胞---营养和保护神经节细胞。

六、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

(一)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由神经膜细胞包绕轴突形成。1)形成近似藕节的节段性髓鞘2)郎飞结---相邻神经膜细胞不完全连接而形成节段性缩窄。3)结间体---相邻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4)一个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神经膜细胞构成。5)神经膜---由神经膜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包膜和其外的一层基膜共同形成6)髓鞘切迹---在锇酸固定和染色的标本上,髓鞘纵切面上呈漏斗形的斜裂,由神经膜细胞在缠绕轴突过程中残留在髓鞘板层内的细胞质形成。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1)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包卷轴突形成2)郎飞结较宽3)一个少突胶质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

4)外薄膜无基膜包囊,髓鞘内无髓鞘切迹。

七、感觉神经末梢按其结构可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感觉神经末梢。(一)游离神经末梢1)分布---表皮、角膜和结缔组织等2)功能---能感受疼痛和冷、热等..........

刺激。(二)有被囊神经末梢(1)触觉小体1)分布---皮肤的真皮乳头内2)结构---呈椭圆形,周围包有结缔组织囊,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有髓神经纤维进入小体时失去髓鞘穿入被囊内,分支盘绕在扁平细胞间。3)功能---可感受触觉。(2)环层小体1)分布---真皮深层、皮下组织、肠系膜等2)呈圆形或椭圆形,被囊由数十层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组成,有髓神经纤维失去髓鞘进入圆柱体内3)功能---感受压力、振动和张力觉等。(3)肌梭1)分布---全身骨骼肌中的细长梭形小体2)功能---

是感受肌肉的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的本体感受器。

八、大脑皮质由浅层至深层可分为: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

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

九、小脑皮质由表及里可分为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 .....

第9章 循环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心壁结构、大动脉结构、中动脉结构,电镜下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

B、 名词解释:

1、W-P小体:是血管内皮细胞特有的一种杆状细胞器,有膜包囊,内含若干平行细管,与vWF因子的贮存有关。

C、重点突破:

一、心壁的组织结构:(1)心壁由内向外分为三层,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

心外膜。1)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由薄层细密结缔组织组成)、和心内膜下层(由较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组成。2)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室的纤维....

厚于心房。心室肌和心房肌不连续,两者分别附着于心骨骼肌上。部分心房肌纤维含有电子密度高的心房特殊颗粒,颗粒内含有心房利钠因子,具有排钠利尿、扩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作用。3)心外膜:心包脏层,为浆膜,表面附以间皮,间皮下为..

薄层结缔组织。4)心瓣膜:其表面为内皮,分别能构成二尖瓣和三尖瓣。其可阻止.......

血液逆流。

二、血管壁的一般结构:除毛细血管外,动脉和静脉的管壁一般分为三层,由.内向外为内膜、中膜和外膜。1、内膜(1)内皮---衬贴于管腔腔面(2)内皮下层---...

是薄层结缔组织(3)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动脉的内弹性膜明显,而静脉不明显或缺如。2、中膜:1)大动脉---以弹性膜为主2)中、小动脉和静脉---主要由平滑肌构成。2)动脉的中膜无成纤维细胞,中膜内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蛋白多糖由平滑肌细胞产生。3、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

三、大动脉的结构:大动脉中膜富含弹性膜和弹性纤维,故又称弹性动脉。1)..............

内膜:其内膜和中膜的分界线不清楚,内弹性膜不明显。2)中膜---主要由弹性膜构......................成;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合成纤维和基质。3)外膜---成纤维细胞为主,为疏............

松结缔组织。

四、中动脉的结构:中动脉中膜的平滑肌丰富,故又称肌性动脉。1)内膜---内..........弹性膜明显,三层膜分界清楚。2)中膜---主要由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构成。3).................

外膜

五、电镜下毛细血管的结构:1)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基膜和周细胞组成。

2)毛细血管横切面由1~3个内皮细胞围成。3)周细胞周围也有自身的基膜,并与内皮的基膜相连续。

六、电镜下毛细血管的分类(根据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基膜的特点):(1)连续毛细血管:1)内皮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2)内皮外的基膜完整3)内皮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可形成穿内皮小管。(2)有孔毛细血管:1)内皮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2)内皮外的基膜完整3)胞质不含核的部分较薄,其上有贯穿细胞的小孔,孔上有隔膜封闭。(3)血窦:共同的特点---内皮细胞之间常有较大的间.................隙。 .

第10章

A、重点掌握:

掌握淋巴组织的分类、结构。掌握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胸腺屏障、淋巴细胞再循环。掌握英文:Macrophages and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lood-thymus barrier(血-胸腺屏障),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淋巴细胞再循环)。

B、名词解释: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等。

2、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与周围的胸腺组织之间形成的一独特的屏障结构。包括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2)完整的内皮基膜3)血管周隙4)上皮性网状细胞的基质5)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层。

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可以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到另一处淋巴组织的现象叫做淋巴细胞再循环,这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使分散于全身的免疫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免疫系统

C、重点突破:

一、淋巴组织的分类:可分为弥散淋巴组织与淋巴小结。

二、淋巴组织的结构:(1)弥散淋巴组织:1)结构---其内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又称高内皮微静脉。2)功能---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2)......

淋巴小结: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和次级淋巴小结。1)初级淋巴小结---未受抗原刺激的淋巴小结。2)次级淋巴小结①中央部分可产生淋巴细胞,称为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可分为暗区(内侧)和明区(外侧)。②小结帽:生发中心的顶部周围有一层密集的小淋巴细胞,着色较深,形似新月。③多位于淋巴流入方向,或抗原进入方向,为最先接受抗原的部位。

三、淋巴结的结构:多呈豆形,一侧凹陷为淋巴结门,有输出淋巴管、血管以及神经等出入。○1表面: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摸,有输入淋巴管传入被摸,进入被摸下窦。○2小梁:被摸和淋巴结门的结缔组织向淋巴结实质内深入形成。○3淋巴结实质:分为皮质(周围部分,染色较深)和髓质(中央部分,染色较浅)。

(1)皮质1)浅皮质:主要含淋巴小结和薄层弥散淋巴组织。○1小结帽和暗区之间有清晰的明区○2主要为B分区2)深皮质(副皮质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1无.细胞..

明显界限○2主要由T构成○3在T细胞分布区有特有的交错突细胞---树突状细胞一.细胞..

种,无吞噬能力,但具有较强的抗原呈递能力○4深皮质区由若干个深皮质单位构成。○5深皮质单位可分为1)中央区:细胞密集2)周围区:较稀疏的淋巴组织,有许多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和淋巴窦盲端(深皮质区淋巴细胞可通过其进入淋巴通道)3)皮质淋巴窦:包括被摸下淋巴窦和小梁周围淋巴窦。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外,窦内偶见面纱细胞:淋巴管道中的一种树突状细胞(表皮内朗格汉斯细胞吞噬抗原---进入淋巴结形成),面纱细胞进入淋巴结---深皮质即形成交错突细胞。

(2)髓质:由髓索和髓窦构成。髓索:髓质内呈索状的淋巴组织。髓窦:髓索之间或髓索与小梁间的淋巴窦。

四、淋巴结的功能:1)滤过淋巴液2)参与免疫应答。

五、脾的结构:(1)被摸和小梁(表面---致密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游离面有间皮被覆)(2)白髓○1动脉周围淋巴窦:环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构成,相当于淋巴结的深皮质○2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主要由B细胞构成(3).....

边缘区:位于红随与白髓交界处,中央动脉分支离开白髓进入边缘区,分支形成许多毛细血管,开口于此区的边缘窦。该区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是脾首先接触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4)红髓:1)脾索:由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索构成,与血窦相间排列2)脾血窦:长杆状内皮细胞纵向排列而成。

六、脾的功能:1)造血2)贮血3)滤血4)免疫

第11章 皮肤和皮肤附属器

A、重点掌握:

掌握表皮的分层。掌握真皮的结构。

B、名词解释:

1、真皮乳头:为真皮浅层的结缔组织向表层呈乳头状突出形成的,其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有触觉小体。真皮乳头扩大了真皮和表皮的连接面,有利于二者....

牢固连接和表皮细胞从真皮获取营养。

C、重点突破:

一、表皮位于皮肤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表皮由两类不同的细胞.........

构成1)角质形成细胞 ......2)非角质形成细胞.......

二、表皮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层: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为五层: .......

(一)基底层:1)由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的基底细胞组成。2)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角蛋白丝3)细胞间以桥粒相连4)基底面借半桥粒与基膜相连5)基底细胞不断分裂增值,形成的部分新生细胞向浅层推移,逐渐分化成表皮的其余几层细胞。

(二)棘层:1)由4~10层细胞组成2)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角蛋白丝3)细胞间以桥粒相连4)有板层颗粒

(三)颗粒层:1)由3~5层扁梭形细胞组成2)细胞核和细胞器渐趋退化3)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4)细胞内板层颗粒增多5)有角蛋白丝

(四)透明层:1)由几层扁梭形细胞组成2)细胞界限不清,呈嗜酸性3)细胞核和细胞器均消失4)细胞内充满角蛋白丝

(五)角质层:1)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2)已无细胞核和细胞器3)胞质显嗜酸性4)胞质中有密集的角蛋白丝和均质状物质---两者形成角蛋白---角质细胞主要成分5)细胞间桥粒有的解体,细胞连接松散。

三、表皮中非角质形成细胞:(一)黑素细胞:1)有较大突起伸向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2)胞质内含丰富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3)胞质内有特征性的膜被黑素体人种间的黑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二)朗格汉斯细胞:.....4)

1)分散在棘细胞之间2)无角蛋白丝,细胞间无桥粒3)有特殊的伯贝克颗粒,颗.....

粒有膜包被,呈盘状或扁囊形,颗粒切面为杆状或球拍形4)是皮肤内抗原呈递细胞。

(三)梅克尔细胞:1)分布在表皮基底层2)细胞顶部有几个粗短突起,深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四、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1)乳头层(真皮浅层)---有真皮乳头,其扩大了真皮与表皮的连接面,有利于两者的牢固连接。2)网织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且有环层小体。

第12

A、重点掌握: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及肾上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掌握脑垂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关系。

B、名词解释:

1、垂体门脉系统:大脑基底动脉环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在该处形成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该毛细血管网下行到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这些静脉下行进入远侧部,再次形成毛细血管网,称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远侧部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2、赫令体:下丘脑室上核、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沿细胞的轴突运输到轴突终末,沿途聚集,形成串珠状、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赫令体。 ............

C、重点突破:

一、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1)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垂体。(2)内分泌细胞包括含N激素分泌细胞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1含N激素分泌细胞的特点: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2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特点: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嵴呈管状的线粒体、较多的脂滴和无分泌颗粒。(3)内分泌腺的特点:1)腺细胞排列成团状、索状或滤泡状。2)无导管3)毛细血管丰富4)可分泌激素。

二、甲状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一)光镜结构:甲状腺滤泡(甲状腺的

章 内分泌系统

结构和功能单位)○1滤泡壁---单层滤泡上皮细胞○2滤泡腔---充满胶质,胶质为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呈嗜酸性。1、滤泡上皮细胞(含N激素分泌细胞)1)功能活跃时---呈低柱状,胶质较少2)功能不活跃时---呈扁平状,胶质较多3)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4)电镜下:游离面有微绒毛;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较多的线粒体和溶酶体,还有高尔基复合体。细胞顶部胞质内有分泌颗粒,还有从滤泡腔内摄入的胶质小泡。5)甲状腺激素生成所经过的步骤:血液中氨基酸 粗面内质网 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 高尔基复合体、加糖、浓缩 分泌颗粒 胞吐方式 滤泡腔(贮存)加血液中碘离子 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重吸收入胞质---胶质小泡---由溶酶体水解为大量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4和少量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3、...T4的功能:增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婴幼儿的.....

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大。6)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材矮小、脑发育障碍。2、滤泡旁细胞:1)分布:○1成群分布在滤泡间结缔组织○2单个分布在滤泡上皮细胞之间。2)分泌颗粒内含降钙素3)分泌方式---胞吐方式4)降钙素作用---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抑制肾小管、胃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血钙。

三、甲状旁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腺细胞分为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一)主细胞:1)光镜结构---体积较小,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着色暗,胞核圆,位于细胞中央。2)功能:合成和分泌甲状旁腺素---增强破骨细胞活性;促进肠及肾小管吸收钙---血钙升高。(二)嗜酸性细胞。

四、肾上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一)皮质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等特征,可将皮质自外向内分为三个带: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1)球状带○1细胞排列成球状团块,细胞小,呈矮柱状或多边形,胞核小,染色深○2分泌盐皮质激素---保钠排钾1腺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的细胞索,...........2)束状带○

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2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ⅰ)促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

并转变为糖(糖异生)ⅱ)抑制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等作用---受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3)网状带○1细胞排列呈索并相互吻合成网,细胞较小,形态不规则,核小,染色深○2分泌雄激素,少量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

节。(二)髓质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髓质由髓质细胞组成。1)髓质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排列呈索或团状2)用鉻盐固定标本,会有黄色的嗜鉻颗粒3)髓质细胞根据颗粒内含物不同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构成。○1肾上腺素细胞---

颗粒内含有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脏和骨骼肌血管扩张。○2去甲肾上腺素细胞---颗粒内含有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心脏、脑和骨骼肌内血流加速。

五、脑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分为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神经垂体分为神经部和漏斗。

六、腺垂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一)1、远侧部: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腺细胞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1)嗜酸性细胞:细胞成圆形或椭圆形。1)生成激素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激素,刺激骺软骨生长。ⅰ)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垂体......

侏儒症;分泌过多---巨大症。ⅱ)成人时期: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2)促乳激素...............

细胞:分泌催乳激素---促进乳腺发育、乳汁分泌。(2)嗜碱性细胞:1)促甲状腺激....

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脂素。(3)嫌色细胞---约占远............

侧部腺细胞总数的一半。2、中间部3、结节部:包围着神经垂体的漏斗柄。

七、神经垂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神经垂体包括漏斗部和神经部,主要由大量无髓神经纤维和胶质细胞(垂体细胞)组成。

八、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1)在结构上: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型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主要来源2)在功能上: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的分泌颗粒经轴突---神经部---大量聚集成为赫令体。所以神经垂体和下丘脑是结...

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九、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下丘脑核团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经神经细胞的轴突运输、释放入漏斗处的第一级毛细血管网,继经垂体门微静脉运........

输至远侧部的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分别调节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

第13章 消化管

A、重点掌握:

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掌握胃底腺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食管的结构特点。掌握壁细胞的电镜模式图。掌握英文:intestinal villus(肠绒毛)

B、名词解释:

1、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上皮表面覆盖的厚粘液层,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不可溶性粘液构成,并含大量HCO3- ,可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和

消化。

C、重点突破: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一)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1、 上皮:分布1)消化管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复层扁平上皮---保护功能2)其余部分---单层柱状---消化吸收功能。2、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淋巴组织。3、黏膜肌层:薄层平滑肌,一般由内环行肌和外环行肌构成。........

(二)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1)有黏膜下神经丛,可调节黏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2)皱襞:有的部位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出形成。(三)肌层:分为内环形、外环形两层。1)咽、食管上段及肛门---骨骼肌---平滑肌。............2)其余部位.......

(四)外膜1)纤维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分布于食管、大肠末段.......2)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外覆盖间皮形成---表面光滑,分布于胃、部分小肠和大肠。 .........

二、胃底腺(或胃腺)的结构和功能: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一)壁细胞:(1)光镜结构---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锥体形,核圆形居中,可见双核,胞质嗜酸性。(2)电镜结构:1)细胞内分泌小管---游离面胞膜向胞质凹陷形成,管腔内有微绒毛2)微管泡系统---分泌小管周围表面光滑的小管和小泡3)①分泌旺盛时:内分泌小管内微绒毛增多,微管泡减少②在静止时:微绒毛减少,微管泡增多。---微管泡系统为分泌小管的储备形式。4)有丰富的线粒体、少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5)功能---合成和分泌盐酸(盐酸的作用:激活胃蛋.......

白酶原形成胃蛋白酶;杀菌作用);分泌内因子(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恶性贫血)(二)主细胞:1)分布:主要在腺的体部2)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底部;胞质基部嗜碱性,顶部有酶原颗粒,染色固定后变成泡沫状。3)分泌胃蛋白酶原(三)颈粘液细胞:1)分布:腺颈部,常夹于壁细胞之间2)细胞呈楔形,核扁平,居细胞基底,核上方充满黏原颗粒3)功能:可分泌可溶性粘液。

三、食管的结构特点:1、黏膜:①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2黏膜肌层由............

纵行平滑肌组成。2、黏膜下层---内含黏液性的食管腺食管的上段为........3、肌层:①....1/3....骨骼肌○2中段两者兼有○3下段为平滑肌....1/3.........1/3.......3、外膜---为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

四、小肠的黏膜的几个特殊结构:1)肠绒毛---是表面上皮及其下方的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2)中央乳糜管---扩大的毛细淋巴管,纵行于绒毛中央,无基膜3)毛

细血管---其内皮有孔4)纵行的平滑肌。

第14章 消化腺

A、重点掌握;

掌握大唾液腺腺泡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胰腺外分泌部腺泡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胰岛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肝小叶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门管区的组成与结构。掌握英文:pancreas islet(胰岛)、portal area(门管区)。

B、名词解释:

1、胰岛: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团,分布于腺泡之间,由A细胞、B细胞、D细胞和PP细胞四种细胞组成,分别合成和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 .

2、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称门管区,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它们合称门三.................联管。 ..

C、重点突破:

一、消化腺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如唾液腺、胰腺、肝脏;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管壁中,如舌腺、食管腺、胃腺、肠腺。

二、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

三、大唾液腺腺泡光、电镜结构和功能:(1)腺泡:由单层立方或锥体形腺细胞组成,为腺的分泌部。肌上皮细胞---位于细胞和基膜之间,其收缩有助于腺分泌物的排出。(1)浆液腺泡:1)光镜下---细胞核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可见嗜酸性分泌颗粒,基部胞质嗜碱性较强。2)电镜下---富含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3)功能---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2)黏液腺泡:1)光镜下---细胞核扁圆,位于基部贴近基膜处,胞质着色较浅。2)电镜下---顶部胞质内有粗大的黏原颗粒和高尔基复合体,基部和两侧胞质有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3)功能---分泌物含粘稠的黏液。(3)混合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和黏液性腺细胞共同组成。常见几个浆液性腺细胞排列成半月形结构附着在黏液腺泡的一侧,称为半月。 ..

四、胰腺的腺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又称胰岛,分泌激素。

五、胰腺外分泌部腺泡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1)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构成。

2)光镜结构:腺细胞呈锥体形,无肌上皮细胞;细胞核圆形,位于近基底部,基部胞质呈嗜碱性。3)电镜结构:基部胞质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且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顶部胞质内含有分泌颗粒。腺泡腔内可见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称泡心细胞。胞质染色浅,核圆形或卵圆形。

六、胰岛(内分泌部)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1)光镜结构:胰岛细胞多排列成不规则索状,细胞索间有丰富的有孔型毛细血管。2)电镜结构:○1 A细胞:ⅰ)分布---胰岛周边部ⅱ)其分泌颗粒含有致密芯,芯与膜之间有一新月形的帽样间隙ⅲ)分泌高血糖素○2B细胞:ⅰ)分布---胰岛的中央部ⅱ)其分泌颗粒芯与包膜之间间隙较大ⅲ)分泌胰岛素(1、胰岛素缺乏---糖尿病.........2、胰岛B细胞肿瘤或细胞功能亢进时,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3D细胞ⅰ)分布---胰岛周边部,A、B细胞之间ⅱ)...........

其分泌颗粒芯与包膜之间无明显间隙ⅲ)分泌生长抑素。

七、肝小叶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一)肝小叶: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肝板---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细胞向周围成放射状排列成板状结构。在切面上,其断面成索状,故又称肝索。1、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沿长轴走行,周围放射状排列的肝血窦开口于此。2、肝细胞:构成肝小叶主要成分。1)细胞体积大,呈多面体形2)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异染色质少而着色浅3)细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4)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1血窦面---有发达的微绒毛2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 3肝细胞面---细胞间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4胞质内滑面内质网---主要合成胆汁。3、肝血窦:肝板之间由内皮细胞构成的腔系结构1)内皮为有孔内皮2)细胞无核部分有窗孔,孔上无隔膜3)内皮细胞不连续,细胞间有较宽的间隙4)内皮外基膜5)功能性特点---通透性大,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5)窦腔内可见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肝巨噬细胞:1---来自血液单核细胞,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深入窦周间隙内。2功能---○1吞噬清除经门静脉入肝的细菌及各种异物○2能吞噬和清除衰老、损伤的血细胞○3监视、抑制和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

4、窦周间隙:肝细胞板与血窦内皮之间的狭窄间隙1)充满来自血窦的血浆)2)肝细胞血窦面上的微绒毛浸入其中3)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5、胆小管: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质膜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构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膜之间有紧密连接和桥粒,封闭胆小管,防止胆汁溢入窦周间隙内。

第15章 呼吸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气管的结构。掌握肺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肺呼吸部的结构特点;肺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B、名词解释:

1、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肺小叶呈锥形,尖朝向肺门,底向肺表面,小叶之间有结缔组织间隔,它们是肺的基本结构单位。

2、血-气屏障:肺泡腔内的O2 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CO2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血-气屏障,它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内皮构成。 .................

C、重点突破:

一、气管的结构:气管管壁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一)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

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1、纤毛细胞---有清除异物和净化吸入空气的作用。2、杯状细胞---分泌粘液。3、基细胞---干细胞4、刷细胞5、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上皮与固有层之间有明显的基膜,是气管上皮的特征之一。

(二)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及外膜之间无明显界限。(三)外膜---由C形的透明软骨环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二、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1)肺导气部: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2)肺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三、肺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三少一多”1)黏膜上皮中的杯状....

细胞逐渐减少2)固有层中的平滑肌束逐渐增多3)黏膜下层中的气管腺逐渐减少4)外膜中的透明软骨逐渐减少。

四、肺呼吸部的结构特点:1)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开口于管腔,肺泡开口处,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单层扁平上皮2)肺泡管---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有结节状膨大3)肺泡囊---由几个肺泡围成,是许多肺泡共同开口而形成的囊腔,无结节状膨大4)肺泡---由单层肺泡上皮和基膜组成,相邻肺泡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称肺泡隔。

五、肺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肺泡上皮细胞分为I型和Ⅱ型。1)I型---结构:细胞扁平,覆盖肺泡表面积的95%,功能:○1参与气体交换○2构成血气屏障。2)Ⅱ型---位于I型肺泡细胞之间,覆盖面肌仅为肺泡表面的5%。功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第16章 眼和耳

A、重点掌握:

掌握角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房水的循环途径。掌握膜蜗管各壁的结构、螺旋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位觉斑和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

B、名词解释:

1、位觉斑:为椭圆囊外侧壁和球囊前壁粘膜斑块状的局部隆起,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支持,为感受静止状态和直线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

2、壶腹嵴:是膜性壶腹底部的粘膜局部增厚形成的嵴状隆起,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支持,为感受身体或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

C、重点突破:

一、眼球壁的构成:眼球壁自内向外可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1)纤维....

膜: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前1/6部为角膜,后5/6部为巩膜;2)血管膜:为含有大量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视网膜:为神经组织,分为盲部和视部。盲部包括视网膜虹膜部和视网膜睫状体部,视部为感光部位。

二、角膜的结构和功能:角膜从前至后分为五层(1)角膜上皮:1)角膜为未角化....

的复层扁平上皮2)上皮基底部平坦3)无色素细胞4)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5)基底层为一层矮柱状细胞,为干细胞。(2)前界层:不含细胞的透明均质膜---胶原原纤维和基质。(3)角膜基质:1)角膜中最厚一层2)由大量与表面平行的胶原板层构成---内含平行排列的胶原原纤维---板层之间有角膜细胞---扁平且具有分支状突起。(4)后界层:由胶原原纤维和基质构成,与前界层相似(5)角膜内皮:1)单层扁平上皮2)胞质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吞饮小泡、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粗面内质网3)功能:物质转运,合成和分泌蛋白质。

三、角膜缘:角膜缘(角巩膜缘)---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处---内部有1)巩膜静脉窦2)小梁网---巩膜静脉窦内侧---小梁之间有小梁间隙---与内侧前房角和外侧巩膜静脉窦相通。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为房水循环的重要结构。

四、虹膜的结构和功能:虹膜为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环状薄膜---外缘接睫状体、中央有圆形瞳孔(1)前缘层---由不连续的成纤维细胞、色素细胞组成(2)虹膜基

质---血管和色素细胞(3)虹膜上皮(视网膜盲部):1)前层上皮:○1靠近瞳孔缘环状排列---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2位于括约肌外侧放射状排列---瞳孔开大肌---使..............瞳孔扩大。2)后层上皮---单层立方形色素上皮。 ....

五、睫状体的结构和功能:前连虹膜根部,后续脉络膜。有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可改变晶状体曲度。自外向内可分为三层:(1)睫状肌---平滑肌(2)睫状基....

质(3)睫状体上皮(视网膜盲部)1)外层---立方色素上皮2)内层---非色素细胞---具有分泌房水的功能。

六、脉络膜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在巩膜与视网膜之间,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2)功能:具有活跃的物质转运功能,为视网膜外侧部提供营养。

七、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视网膜最外层1)基部附于玻璃膜,顶部与视细胞接触---其与视细胞无连接结构---视网膜易剥离。2)强光照射时---上皮细胞突起伸入视细胞外节之间---色素颗粒进入突起内---保护视网膜细胞。3)还可吞噬视细胞膜盘,储存维生素A。

八、视细胞(感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视细胞---感受光线的感觉神经元---向内发出内突(轴突);向外发出外突(树突),外突又分为外节和内节。视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一)视杆细胞:1)外突呈杆状,平行排列伸入色素上皮层2)外节为细胞感光部位3)外节有平行排列膜盘4)大多数膜盘与细胞膜分离,形成独立膜盘5)膜盘内有视紫红质---可感受弱光---由维生素A构成(维生素A不足时,形成夜盲症)6)内突伸入外网层,末端膨大成球状7)数量多,位于周围部。(二)视锥细胞:1)外突呈锥状2)膜盘上有感受强光和色觉的视色素3)也有膜盘存在4)大多数膜盘不与质膜分离5)有三种视色素:红敏、蓝敏、绿敏6)内突伸入外网层,末端膨大呈足状7)数量少,位于中央部。

九、房水循环途径:房水主要由睫状突毛细血管的扩散和非色素上皮细胞的分..............

泌产生。1)大部分房水从前房角经小梁网至巩膜静脉窦,再由传出小管进入巩膜内.................静脉丛,最终汇入睫状前静脉。2)小部分房水从前房进入虹膜和睫状突中的血管,....................再导入涡静脉。房水产生过多或排出途径受障碍,则会使眼内压增高,引发青光眼。 ......

十、膜蜗管各壁的结构:膜迷路是由互相通连的膜管和囊组成,包括前庭内的椭圆囊和球囊,骨半规管内的膜半规管和耳蜗内的膜蜗管。膜蜗管1)顶壁---前庭膜,膜的中间为薄层结缔组织,两面衬有单层扁平上皮。2)外侧壁---上皮为复层柱状,

上皮内有血管,称血管纹;血管纹下方为增厚的的骨膜,称螺旋韧带。3)底壁---由内侧的骨螺旋板和外侧的膜螺旋管构成;膜蜗管是蜗轴骨向外延伸而成;膜螺旋管又称基底膜,内侧与骨螺旋板相连,外侧与螺旋韧带相连。其上的上皮增厚形成螺旋器,为听觉感受器

十一、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1)形成:是膜半规管壶腹部局部粘膜增厚突入腔内形成的嵴状隆起2)结构:黏膜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支持。支持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分泌的酸性胶样物质,覆盖在壶腹嵴上,称壶腹帽;毛细胞---位于支持细胞间,顶部有许多静纤毛。在静纤毛一侧有一根较长的动纤毛。3)功能:可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

十二、位觉斑的结构和功能: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合称位觉斑。1)结构: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支持,斑顶覆盖一片均质蛋白样胶质膜,称耳石膜。2)功能---接受直线运动开始和终止的刺激,以及头部处于静止时的位觉。

十三、螺旋器的结构和功能:1)位置:位于膜蜗管的基底膜上。2)结构: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1支持细胞:分为柱细胞和指细胞。柱细胞---排列成内、外两行,分别称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柱细胞基部较宽形成足板,并列于基底膜上内外柱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指细胞:分为内、外指细胞,分别位于内、外柱细胞的内侧和外侧。其底部位于基底膜上,顶部伸出的指状突起与胞体间形成凹陷,凹陷中间坐落着毛细胞。○2毛细胞:是感受听觉的细胞,分内、外细胞。1)内毛细胞下方有内指细胞支持;2)外毛细胞下方有外指细胞支持。

第17章 泌尿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肾单位的组成及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球旁细胞、致密斑细胞的光镜特点、电镜结构和功能。

B、名词解释:

1、滤过屏障:也称滤过膜,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入肾小囊腔而生成原尿,这一过程要经过三层结构: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之间的裂孔膜,这三.............

层结构称作滤过屏障。

2、球旁复合体:也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

组成,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大致呈三角形。球旁细胞由入球微动脉管壁平滑肌细....

胞转化而成,胞体较大,呈立方形,内含许多分泌颗粒,。其分泌物易释放入血。这

种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肾素,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致密斑是远...

端小管靠近血管极处上皮细胞增高且密集排列而成的一斑块状隆起。一般认为,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可感受远端小管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调节其分泌活动。球外系膜细胞位于入球微动脉、出球微......

动脉和致密斑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细胞体积小,有突起,与球内系膜细胞相延续。这些细胞可能起信息传递作用,将致密斑的信息传递给其它效应细胞。

C、重点突破:

一、肾实质由浅层的皮质和深层的髓质构成。肾实质主要由大量弯曲的泌尿小管构成。泌尿小官包括肾小管和集合小管。肾小管内陷成肾小囊与血管球组成肾小体。每个肾小体与其相连的肾小管形成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肾单位的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三、肾单位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一)肾小体:肾小体有两个极,小管出入端为血管极,另一端与近端小管曲部相连,称尿极。(1)血管球:电镜结构:毛细血管为有孔形,孔上多无隔膜,有利于滤过功能。(2)肾小囊:1)外层(壁层):外为单层扁平上皮,在肾小体尿极处与近端小管曲部上皮相连续。2)内层(脏层):血管极处上皮向内返折而成3)肾小囊腔:脏、壁两层之间。细胞为多突起的细胞,称足细胞。胞体突向肾小囊腔。足细胞从胞体可伸出几个较大的初级突起,每个初级突起又可分支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次级突起相互交叉嵌合。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的间隙叫做过滤间隙或裂孔。

(二)肾小管:(1)近端小管:分为曲部和直部。曲部:光镜结构---1)胞体较大,核圆形,位于基底部。2)胞质嗜酸性3)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4)细胞基部有纵纹5)细胞界限不清。电镜结构---1)有密集排列的微绒毛---故光镜下为刷状缘2)在微绒毛基部有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小泡3)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相邻细胞的侧突相互嵌合---故光镜下细胞界限不清4)细胞基底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内褶之间有许多纵行排列的线粒体---故光镜下为纵纹。直部与曲部结构大致相似。功能:是重吸收原尿中有用成分的主要场所,分泌、转运、排泄。(2)细段:管壁为单层扁平上皮,上皮较薄,有利于水和离子通透。(3)远端小管:分为直部和曲部。直部:1)管腔较大而不规则2)胞质弱嗜碱性3)细胞界限较清楚4)游离面无刷状缘5)基部纵纹较

明显。功能:能主动向间质内转运钠离子。曲部:与直部结构相似。功能:能吸收水、钠离子,排出钾离子、氢离子和NH3 等,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醛固酮可促进此段重吸收钠离子和钾离子,抗利尿激素可促使水的重吸收。 ........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特点和排列规律。掌握支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睾丸间质细胞的光镜特点和功能。掌握前列腺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

B、名词解释:

1、血-睾屏障:存在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其组成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其中紧密连接最重要。可阻..............

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形成并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防止精子抗原物质溢出到生精小管外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C、重点突破:

一、生精小管由生精上皮和固有层组成。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构成。固有层由胶原纤维和肌样细胞构成。

二、各级升精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和DNA含量: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一)精原细胞:分为A型和B型。1)分类:A型分为着色较深的暗A型精原细胞(Ad)和着色较浅的亮A型精原细胞(Ap)。Ad型精原细胞分化为Ap型精原细胞,进而分化为B型精原细胞。2)染色体核型:(46,XY)。3)DNA含量:2N(二)初级精母细胞:1)染色体核型:(46,XY)。

(三)次级精母细胞:1)染色体核型:(23,X或23,Y)。2)DNA含量:2N。(四)精子细胞:1)染色体核型:(23,X或23,Y)。2)DNA含量:1N。(五)精子:1)染色体核型:(23,X或23,Y)。2)DNA含量:1N。

三、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特点和排列规律:(1)精原细胞:1)位置---生精上皮基膜2)形态---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除核糖体外,细胞器不发达(2)初级精母细胞:1)位置---精原细胞近腔侧2)形态---体积较大,核大而圆(3)次级精母细胞1)位置---靠近管腔2)形态---核圆形(4)精子细胞1)位置---更靠近管腔2)形态---核圆,染色质致密(5)精子:形态---分头、尾两部分。头部---正面观呈卵圆形,侧面观呈梨形。头内有一个染色质高度浓缩的细胞核,核的前2/3由顶体覆盖。尾部是精子的运动装置,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

四、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由圆形逐渐变为蝌蚪状的精子,这一过程称精子形成。主要的变化是:1)细胞核染色质高度浓缩,....

核变长并移向细胞的一侧,构成精子的头部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逐渐增大,..2)

凹陷为双层帽状覆盖在核的头端,成为顶体。3)中心粒迁移到细胞核的尾侧,发出..

轴丝。随着轴丝逐渐延长,精子细胞变长,形成尾部(或称鞭毛)4)线粒体从周边....

汇聚于轴丝近段的周围,盘绕成螺旋形的线粒体鞘多余的细胞质逐渐汇聚于尾侧,....5)

形成残余体,最后脱落。

五、支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1)光镜结构---轮廓不清,核常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浅,核仁明显。2)电镜结构---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糖原颗粒,并有许多微丝和微管。细胞侧面近基部的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成基底室和近腔室。基底室内有精原细胞;近腔室有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3)功能:1)支持和营养2)分泌抑制素3)可吞噬和消化残余胞质4)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血-睾屏障。

六、睾丸间质细胞的光镜特点和功能:1)位置---生精小管之间2)成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间质细胞等。3)光镜特点---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较强。4)功能---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即睾酮)可以促进间质发生、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分化以及维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

七、前列腺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1)腺实质可分为三个带,由内向外分别是中心带、过渡带和外周带。1)腺分泌部由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及假复层柱状上皮构成,腺腔很不规则2)腔内可见分泌物浓缩形成的圆形嗜酸性板层状小体---前列腺凝....固体。 ..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卵泡的发育成熟过程。掌握各级卵泡的结构。掌握黄体的形成、结构和功能。掌握子宫内膜的结构,其周期性变化与卵巢的关系。掌握英文:corpus luteum(黄体)。

B、名词解释:

1、黄体:排卵后,卵泡壁塌陷,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突入卵泡腔,在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颗粒细胞

衍化为颗粒黄体细胞,其数量多,体积大,染色浅,位于黄体的中央,主要分泌孕.激素和松弛素;膜细胞衍化为膜黄体细胞,其数量少,体积小,染色深,位于黄体.....

的周边,与颗粒黄体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 ...

C、重点突破:

一、卵泡的发育成熟过程:卵泡主要由中央的卵母细胞和周围的卵泡细胞构成。一般将卵泡的发育过程分四个阶段,即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二、各级卵泡的结构:(一)原始卵泡:1)初级卵母细胞呈球形,体积较大,核大而圆,染色质稀疏,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2)卵泡细胞较小,核扁圆,染色深。(二)初级卵泡:1)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靠近质膜的胞质中出现电子密度高的溶酶体,称皮质颗粒2)卵泡细胞由扁平状变为立方形或柱状,这时的卵泡细胞变成颗粒细胞。3)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均质状的蛋白多糖膜,嗜酸性,称透明带。4)环绕在卵泡周围的基质细胞增生,围绕卵泡,构成卵泡膜。卵泡膜与颗粒细胞之间隔以基膜。(三)次级卵泡:1)细胞间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腔隙,腔隙汇合形成一个大腔,称卵泡腔。2)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及其周围的颗粒细胞被挤到卵泡腔的一侧,形成圆形隆起,突入卵泡腔,称卵丘。3)紧靠透明带的一层高柱状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4)卵泡腔周围的颗粒细胞构成卵泡壁,称颗粒层。5)卵泡膜进一步分化为内、外两层,内层含膜细胞---可合成类固醇...激素。(四)成熟卵泡:卵泡液急剧增多,卵泡体积显著增大;颗粒细胞不再增值,..

卵泡壁变薄。

三、子宫壁的结构: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外膜、肌层和内膜三层。1、外膜:1)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外膜为浆膜;宫颈部为纤维膜。2、肌层:由成束的平滑肌纤维构成。一般分为黏膜下层、中间层(血管层)和浆膜下层。3、内膜:又称黏膜。

四、子宫内膜的结构: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1)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散在的纤毛细胞构成。(2)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的子宫腺。(3)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1)功能层---位于内膜浅层,自青春期开始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剥脱、出血,形成月经。此层也是孕育胎儿的场所。

2)基底层---位于内膜深层,该层不脱落,有较强的增生和修复功能,可以产生新的功能层。(4)内膜的血管来自子宫动脉。营养内膜基底层的动脉叫做基底动脉,不受性激素影响;营养功能层的动脉叫做螺旋动脉,对性激素刺激敏感。

五、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卵巢的关系:由青春期至绝经期,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称月经周期。每个周......

期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可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1、月经期:排出的卵未受精,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螺旋动脉持续性收缩,内膜的功能层缺血、缺氧,组织变性坏死。最后,血液与坏死脱落的内膜组织一起经阴道排出,形成月经。月经期末,基底层残存的子宫腺细胞分裂增生,修复内膜水平,进入增生期。2、增生期:又称卵泡期。在卵泡分泌的促激素的作用下,内膜逐渐增厚;子宫腺增多、增长并弯曲;螺旋动脉增长、变弯曲。增生期末,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3、分泌期:又称黄体期。在黄体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子宫腺进一步增长、弯曲;螺旋动脉继续增长,更加弯曲并充血。1)若排出的卵受精,内膜继续增厚,发育为蜕膜;2)若卵未受精,则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进入下一个月经期。

第20章 胚胎学总论

A、重点掌握:

掌握受精的定义、时间、部位、条件及意义。掌握胚泡的结构、胚泡植入部位及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掌握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掌握三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掌握三胚层的分化。掌握胎膜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B、名词解释:

1、精子获能:精子通过女性生殖管道的过程中,在管道上皮、主要是输卵管上皮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下,精子头部外表面的糖蛋白被去除,获得释放顶体酶和穿越放射冠、透明带的能力,从而获得了受精的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精子获能。

2、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而生成受精卵的过程称受精,发生于排卵后的12~24小时内,一般在输卵管的壶腹部进行。

3、原条:胚胎发育至第3周初,二胚层胚盘的上胚层正中线一侧的细胞增生,形成一条纵行的细胞索,称原条;原条头端膨大,称原结;继而在原条的中线出现浅沟,称原沟;原结的中心凹陷,称原凹。原条和原节的出现,使胚盘有了头端与尾端、左侧和右侧之分。

4、脊索:原条出现后,从原凹向头端增生迁移的细胞,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

一条单独的细胞索,称脊索。脊索在早期胚胎起一定支架作用,以后退化,其中椎间盘的髓核是脊索退化后的遗迹。在神经管的发生中,脊索发挥着重要的诱导作用。

5、胎盘膜或胎盘屏障:胎盘内存在着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通路。其中母体血与胎儿血在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膜。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基膜、薄层的结缔组织近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在发育后期,由于细胞滋养层在许多部位消失,以及合体滋养层在一些部位仅为一薄层胞质,故胎盘膜变薄,这更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胎盘膜是一选择性的透过膜,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抗体蛋白和气体分子等可以定向通过,血细胞、细菌、大分子物质及某些有害物质则不能通过,故胎盘膜又称胎盘屏障,是胎儿正常发育、避免外界有害因子损伤的一道重要屏障。

C、重点突破:

一、受精的条件及意义:(1)条件:1)精子大部分发育正常,数量足够2)精子成熟且获能3)卵细胞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4)精子与卵子在限定时间相遇5)男女生殖管道必须通畅。(2)意义:1)恢复染色体数目,促进遗传多样性2)决定遗传性别3)激活细胞代谢、启动。

二、胚泡的结构:胚泡是指胚,胚泡中央的腔为胚泡腔,包绕胚泡腔的一层扁平细胞为滋养层,胚泡腔一端有一团细胞,称内细胞群。这群细胞是多能干细胞,未来分化为胚胎的各种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故又称成胚细胞。

三、胚泡植入部位:植入最常发生在子宫的前壁和后壁。偶尔也发生在子宫颈内口附近,并在此形成胚盘,称前置胚盘。植入也会发生在子宫以外,称宫外孕。

四、胚泡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血管增生,血供更加丰富。子宫腺扩大、分泌旺盛,腺腔内充满分泌物;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内富含糖原颗粒和脂滴,这种细胞称蜕膜细胞;细胞间隙增大,称水肿状态。

五、二胚层胚盘的发生:在第二周胚泡植入过程中,内细胞群增殖分化,逐渐形成两层细胞,临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称上胚层,靠近胚泡腔一侧的一层立方细胞称下胚层,上下胚层之间有基膜相隔。由上下两个胚层构成的椭圆形盘状结构被称为二胚层胚盘。

六、二胚层胚盘相关结构的形成 :

(一)羊膜囊的形成:受精后第八天,随着上胚层细胞的增生,在细胞间出现了一个小的腔隙并逐渐扩大,于是上胚层被分隔成了两层细胞:贴近细胞滋养层内面的一层细胞为成羊膜细胞,后形成羊膜;与下胚层相贴的一层细胞仍为上胚层。

这两层细胞的边缘相延续,环绕中央的羊膜腔,共同构成了羊膜囊,其囊腔就是原来的胚泡腔。

(二)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及体蒂的形成:受精后第十一天,在细胞滋养层内面与外体腔膜与羊膜之间出现了一层疏松的网状结构,称胚外中胚层;受精后第十三天,随着胚外中胚层的增厚,其中出现了一些小的腔隙,后融合为一个大腔,称胚外体腔;胚外体腔的出现,将胚外中胚层分隔成了两部分:一部分铺衬在滋养层的内表面并覆盖在羊膜囊的外表面,称胚外体壁中胚层,另一部分覆盖在初级卵黄囊的表面,称胚外脏壁中胚层。二胚层胚盘连同其上方的羊膜囊和下方的卵黄囊大部被胚外体腔环绕,只有一束胚外中胚层将其悬吊在滋养层上方,这就是体蒂。

(三)次级卵黄囊的形成:受精后第二周末,下胚层周缘的细胞增生,并沿外体腔末向下迁移,最终在初级卵黄囊内形成一个较小的囊,这就是次级卵黄囊,简称卵黄囊。

七、三胚层胚盘的发生:胚胎发育到第三周,上胚层细胞增殖较快,在上胚层正中线的一侧形成一条增厚区,称原条,其头端膨大称原结,中线出现浅沟称原沟,原沟深部的细胞在上下胚层之间向周边扩展迁移,一部分细胞在上下胚层之间形成一个夹层,即中胚层;其中部分细胞迁入下胚层并逐渐全部置换下胚层细胞,形成了一层新细胞,称内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形成后,上胚层随即改称外胚层。此时,胚盘由内、中、外三个胚层构成,称三胚层胚盘。

八、三胚层胚盘相关结构的形成:

(一)脊索的发生:经原窝迁移的上胚层细胞在上胚层与形成中的内胚层之间向头侧扩展而形成一个细胞柱,称头突,又称脊索突。随着原窝向头突中延伸,头突由实心的细胞索变成了空芯的细胞管,称脊索管。受精后第二十天,脊索管的腹侧壁与其下方的内胚层融合并破裂,于是脊索管向背侧通过原窝与未来的神经管相通,向腹侧则通过破裂的腹侧壁与未来的肠管相通,故称为神经肠管。原始肠管的背侧壁遇合,脊索管的背侧壁形成一条细胞索,称脊索。

(二)绒毛膜的形成:由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在第二周时,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共同向外形成突起,称初级绒毛干。第三周时,胚外中胚层长入初级绒毛干后形成次级绒毛干。第三周末,绒毛干内的胚外中胚层形成结缔组织和血管,形成三级绒毛干。各级绒毛干的表面都发出分支,形成许多细小的绒毛。绒毛干借细胞滋养层壳固定于基蜕膜上。

(三)绒毛膜的演变:胚胎早期,绒毛膜上的绒毛均匀分布在表面。之后,由

于包蜕膜的绒毛血管供应缺乏,逐渐退化消失,形成平滑绒毛膜;基蜕膜侧的绒毛血供充足,该处绒毛反复分支,生长茂盛,形成丛密绒毛膜,它与基蜕膜一起参与形成胚胎。随着胚体的发育,羊膜腔的扩大,羊膜、平滑绒毛膜、包蜕膜和壁蜕膜逐渐融合,使胚外体腔和子宫腔逐渐消失。

九、三胚层的分化:

(一)外胚层的分化:(1)神经外胚层---1)神经板、神经沟和神经管---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视网膜、神经垂体等;2)神经嵴---分化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肾上腺髓质中的嗜络细胞、黑素细胞、甲状腺滤泡旁细胞、颈动脉体I型细胞、头面部及大动脉根部的部分故骨、软骨、肌肉细胞。(2)神经外胚层之外的表面外胚层---表皮及其衍生器官、晶状体、内耳膜迷路、嗅上皮、味觉上皮、口腔表面上皮和唾液腺上皮、肛门部上皮、腺垂体等。

(二)中胚层的分化:中胚层---轴旁中胚层、侧中胚层、间介中胚层。(1)轴旁中胚层---背侧的皮肤的真皮、骨骼肌和中轴骨骼等;(2)侧中胚层---随着体腔的出现分为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前者分化为胸腹部和四肢皮肤的真皮、骨骼肌和血管等;后者分化为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结缔组织和间皮等;胚内体腔从头端到尾端将分化为心包腔、胸膜腔和腹膜腔。(3)间介中胚层---分化为泌尿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三)内胚层的分化:内胚层被包入胚体形成原始消化管,将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组织;以及中耳、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等器官的上皮组织。

十、胎膜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1)绒毛膜:1)组成---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2)功能---绒毛浸入在绒毛间隙的母血中,从母血中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CO2和代谢废物。(2)卵黄囊:1)组成---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

2)囊内贮存了大量卵黄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全部营养物质。(3)尿囊:1)形成---是卵黄囊的尾侧壁与胚盘交界处向体蒂内突出形成的一个内胚层盲囊。2)功能---气体交换和贮存代谢产物。(4)羊膜囊:1)组成---羊膜上皮和胚外中胚层2)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并具有保护胎儿免受外力损伤、防止与周围组织黏连的作用。(5)脐带:1)组成---外覆羊膜,内为粘液性结缔组织、脐动脉、脐静脉和退化后的卵黄囊、尿囊遗迹。2)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物质转运的唯一通道。

十一、胎盘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在胎盘的垂直断面上,可见羊膜下方为绒毛膜的结缔组织,脐血管的分支行

于其中。绒毛膜发出许多绒毛干,绒毛干又发出许多细小的绒毛,绒毛干的末端以细胞滋养层壳固定于基蜕膜上。绒毛干之间位于绒毛间隙,有基蜕膜构成的短隔伸入其内,称胎盘隔。胎盘隔将胎盘分隔为15~30个胎盘小叶,每个小叶含1~4根绒毛干及其分支,绒毛间隙内充满母体血液,绒毛浸入其中。2)功能---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胎儿通过胎盘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又通过胎盘排出代谢废物。胎盘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可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催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等多种激素,是维持正常妊娠和胎儿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胎盘还具有防卫屏障作用,可使胎儿免受细菌等外界有害因素的损害。

第21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鳃器、颜面的形成和腭的发生。掌握唇裂和腭裂。掌握英文:cleft lip(唇裂),cleft palate(腭裂)。

B、名词解释:

1、唇裂:最常见的颜面畸形,多因上颌突与同侧的内侧鼻突未愈合所致。唇裂.........

多为单侧。也可见双侧者。

2、腭裂:较常见,呈现多种类型。有因正中腭突与外侧腭突未愈合而致的前腭........

裂(单侧或双侧);有因左、右外侧腭突未愈合而致的正中腭裂;还有二者复合的完.......

全腭裂。

C、重点突破:

一、鳃器的发生:由鳃弓、鳃沟、咽囊和鳃膜组成。1)鳃弓---在额鼻突和心隆起之间,由头端至尾端先后形成6对背腹走向且左右对称的弓状隆起。2)鳃沟---鳃弓之间的凹沟。3)咽囊---原始咽的内胚层向外侧膨出,分别与鳃沟相对应。4)鳃膜---鳃沟外胚层、咽囊内胚层及其之间的少量间充质构成的薄膜。

二、颜面的形成:1)口凹---左、右两侧的上颌突、下颌突及其上方的额鼻突围成。2)鼻板---额鼻突下缘3)鼻窝---鼻板中央凹陷4)鼻泪沟---外侧鼻突与上颌突之间的一条浅沟。5)下颌和下唇---左右下颌突向中线生长6)鼻梁、鼻尖、人中和上唇的正中部分---左、右内侧鼻突向中线生长并相互融合。7)上颌和上唇的外侧部---左右上颌突8)鼻翼与鼻外侧壁大部---外侧鼻突9)前额及鼻根---额鼻突10)鼻孔---鼻窝11)原始鼻腔---左、右鼻窝向深部扩大并融合为一个大腔12)鼻后孔---口鼻膜13)上、下颌之间的裂隙。14)眼---额鼻突的外侧15)外耳道---第一鳃沟

三、腭的发生:1)左、右内侧鼻突---正中腭突---腭前部的一小部分。2)左、右上颌突---外侧腭突---继发腭---腭的大部,腭前部骨化---硬腭,腭后部骨化---软腭。3)额鼻突和内侧鼻突的中、外层---鼻中隔。

第22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咽囊的演变。掌握中肠的演变和泄殖腔的分隔。掌握主要畸形:先天性脐疝、梅克尔憩室和脐瘘。

B、名词解释:

1、先天性脐疝:胎儿出生时,肠管从脐部膨出,称先天性脐疝,是因肠袢从脐...腔退回腹腔或肠腔,但脐腔未闭锁所致。 ......

2、脐瘘:胚胎第六周,卵黄管闭锁并逐渐退化消失。若卵黄管未闭锁,回肠与.......脐之间残留一瘘管,出生后,肠内容物可通过该瘘管从脐溢出,这种异常叫做脐瘘。 .

3、梅克尔憩室:若卵黄管远端闭锁,但基部保留一段盲囊连于回肠,则称为梅.......

克尔憩室。

C、重点突破:

一、咽囊的演变口诀:一外鼓室内咽管,二外退化内腭扁;三腹胸腺四腹退,甲状旁腺各一对;三背下,四背上,第五咽囊滤泡旁。

二、中肠的演变:1)中肠的头端与前肠的末端---十二指肠。2)十二指肠下的....

一段中肠向腹侧弯曲,形成一失状位的U形肠袢---中肠袢。3)中肠袢顶部与卵黄蒂...

相连,并以此为界,分为头、尾两支。4)中肠袢突入脐带中的胚外体腔---脐腔---形...

成生理性脐疝。5)中肠袢在脐腔内不断增长,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逆时针方向旋.....

转90度---失状位变成水平位---头支至右侧,尾支至左侧。6)尾支上出现一囊状突起---盲肠突。7)中肠袢从脐腔退回腹腔,头支在前,尾支在后,同时,逆时针方向...

再旋转180度,头支至左侧,尾支至右侧,脐腔闭锁。8)头支---空肠和回肠的大部..

分,尾支---回肠末端和横结肠的右2/3。盲肠突近段---盲肠,远段---阑尾。 .........

三、泄殖腔的分隔:泄殖腔由后肠末端的膨大形成,其腹侧壁与尿囊相连,末端为泄殖腔膜。人胚第6~7周时。尿囊与后肠之间的间充质增生,形成尿直肠隔。

当尿直肠隔生长并与泄殖腔膜愈合后,则将泄殖腔分隔为腹侧的尿生殖窦和背侧的原始直肠。泄殖腔膜被分隔为腹侧的尿生殖膜和背侧的肛膜。

第23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后肾的发生。掌握主要畸形:多囊肾,脐尿瘘。

B、名词解释:

1、多囊肾:因远曲小管未与集合管接通,尿液在小管内积聚,使肾内出现较多大小不等的囊泡,称为多囊肾。囊泡可压迫周围正常的肾单位,使其萎缩,导致肾功能进一步降低。

2、脐尿瘘:膀胱顶端与脐之间的脐尿管未闭锁,出生后尿液从脐部漏出,称为........

脐尿瘘。

C、重点突破:

一、后肾的发生:

(1)输尿管芽:是中肾管末端近泄殖腔处向背外侧长出的一个盲管,向胚体背、颅侧方向延伸,长入生后肾组织中。其末端膨大并反复分支达12级以上。其主干---输尿管,各级分支---肾盂、肾大盏、肾小盏、乳头管和集合小管。集合小管末端呈T形分支,其末端诱导临近的生后肾组织分化为肾单位。

(2)生后肾组织:来源于中肾嵴尾端的中胚层。在集合管分支的诱导下,此处的中胚层组织增生形成帽状的生后肾组织帽,覆盖于每个集合管分支的盲端,并逐渐分化形成S形弯曲的小管,一端与集合管盲端相通,另一端膨大凹陷形成肾小囊,与伸入囊内的毛细血管球及其间的间充质共同组成肾小体,间充质分化为中的肾小囊和肾小管各段,生后肾组织外周部的间充质分化为包在后肾表面的结缔组织被膜。

第24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房室管、原始心房、原始心室的内部分隔,血岛、房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掌握胎儿血循环的途径、特点及生后变化。

B、名词解释:

1、血岛:胚胎第十五天左右,卵黄囊壁等处的胚外中胚层细胞局部聚集成团而形成血岛,血岛是发生原始血管和原始血细胞的原基。血岛中先出现小的裂隙,再逐渐合并为腔隙,腔隙周边的细胞分化为扁平的内皮细胞,形成原始血管;血岛中....

央部分的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其中卵黄囊壁中最早出现血岛。

2、房间隔缺损: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中最常见的是卵圆孔未闭。其原因是:1)卵圆孔瓣出现许多穿孔2)第一房间隔在形成第二房间孔时过度吸收3)第二房间隔发育异常4)第一房间隔过度吸收,同时第二房间隔又形成过大的卵圆孔。此外心内膜垫发育不全,第一房间隔不能与其融合,也会造成此种缺损。

3、法洛四联症: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干与心球分隔不均,致使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造成右心室代偿性肥大,粗大的主动脉向右侧偏移而骑跨在室间隔缺损处。

C、重点突破:

一、房室管的分隔:胚胎第四周,房室管背侧壁和腹侧壁的心内膜增生,各形成一个隆起---背、腹心内膜垫---彼此相对生长,至第五周末互相融合---将房室管分隔成了左、右房室孔。围绕房室孔的间充质局部增生并向腔内隆起,逐渐形成房室瓣,右侧为三尖瓣,左侧为二尖瓣。

二、原始心房的分隔:第四周末,在心房顶部背侧正中线的中央出现一半月形的第一房间隔,它向心内膜垫延伸,其尾缘与心内膜垫之间形成第一房间孔。随着第一房间隔的增长,第一房间孔逐渐变小,在第一房间孔封闭之前,于第一房间隔的上部中央出现若干小孔,小孔很快融合为第二房间孔。第五周末,在第一房间隔的右侧,从心房的顶端腹侧壁上又出现一个新月形的第二房间隔,它也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并逐渐覆盖第二房间孔,在第二房间隔上留有一孔,称卵圆孔。第一房间隔在左侧下方覆盖卵圆孔,并成为卵圆孔瓣。出生后一岁左右卵圆孔封闭。

三、原始心室的分隔:人胚第四后末,在心室底壁向上发出一半月形的室间隔肌部。该隔向内膜垫方向延伸,二者之间留有一半月形的孔,称室间孔。第八周初,左右球嵴的尾端及心内膜垫三部分的心内膜下组织增生,并与室间隔肌部相互融合,形成室间隔膜部,室间孔随之封闭。

四、胎儿血循环的途径、特点及生后变化:(一)途径及特点:1)有通连胎盘的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其中脐静脉将来自胎盘的动脉血输送到胎体,脐动脉......

将胎体内的静脉血送回胎盘与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2)有一条连接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静脉导管,将脐静脉的动脉血导入下腔静脉。3)由于卵圆孔的存在,左右心房相通,下腔静脉血进入右心房后,大部分可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4)有一条连接动

脉干与降主动脉的动脉导管,将肺动脉的大部分血液导入降主动脉。(二)生后变化:

1)脐动脉和脐静脉退化:脐动脉大部分闭锁为脐外侧韧带,近侧一小段保留为膀胱上动脉;脐静脉闭锁为肝圆韧带。2)静脉导管退化:肝的静脉导管退化为静脉韧带。

3)卵圆孔闭锁:呼吸运动使肺血流量明显增大,肺静脉血回流量增多,左心房内血压高于右心房,致使卵圆孔瓣紧贴在第二房间隔上,约在出生后一年左右卵圆孔完全封闭。4)动脉导管闭锁:胎儿出生后肺扩张,肺动脉中的血液大量进入肺内,肺动脉压降低,动脉导管逐渐退化闭锁,于出生后三个月左右完全闭锁成为动脉韧带。 祝同学们考试取得好成绩……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1章 组织学概论 ........................................................................................................ 2

第2章 上皮组织 ........................................................................................................... 3

第3章 固有结缔组织 .................................................................................................... 5

第4章 软骨和骨 ........................................................................................................... 6

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8

第6章 肌组织 ............................................................................................................... 9

第7、8章 神经组织和神经系统....................................................................................10

第9章 循环系统 ..........................................................................................................13

第10章 免疫系统

.........................................................................................................14

第11章 皮肤和皮肤附属器...........................................................................................16

第12章 内分泌系统 .....................................................................................................17

第13章 消化管 ............................................................................................................19

第14章 消化腺 ............................................................................................................21

第15章 呼吸系统.........................................................................................................22

第16章 眼和耳 ............................................................................................................24

第17章 泌尿系统.........................................................................................................26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28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29

第20章 胚胎学总论 .....................................................................................................31

第21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35

第22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36

第23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37

第24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37

第1章 组织学概论

A、重点掌握:

掌握以下概念含义:嗜酸性,嗜碱性,嗜中性,PAS反应,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

B、名词解释:

1、嗜酸性:组织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特性称嗜酸性。 ....

2、嗜碱性:组织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特性称嗜碱性。 ....

3、嗜中性:若组织结构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则称嗜中性。

4、PAS反应:也叫过碘酸希夫反应。过碘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将糖分子中的.......

乙二醇基氧化成乙二醛基;后者再与希夫试剂结合,形成不溶性紫红色反应产物。 ........

5、电子密度高和低:被重金属染色的结构,如果电子散射的多,射落到荧光屏....

上的电子少,图像暗,称这种结构为电子密度高,反之称为电子密度低。 ...

C、重点突破:

一、细胞是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外基质由细胞产生,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二、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三、制备能使光线透过的组织切片是组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用石蜡切片法制备组织切片步骤: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和切片。

四、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即H-E染色法。

第2章 上皮组织

A、重点掌握:

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分布和功能。掌握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B、名词解释:

1、内皮: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

3、连接复合体:在四种细胞联系方式(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称连接复合体。 .......

C、重点突破:

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紧密排列;2细胞有明..

显的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3大都无血管,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4分布:覆............

盖于身体表面或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的内表面。5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功能。

二、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被覆上皮覆盖在躯体的体表或内衬于有....

腔器官的腔面;腺上皮是组成腺的主要成分,具有分泌功能。 ...

三、被覆上皮分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结构---仅有一层扁平细胞,从上皮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扁圆形,居细胞中央。从垂直切面看,细胞扁薄,胞

质很少,仅含核处略厚。分布---分内皮和间皮。内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循环;外皮可分泌浆液,表面湿润光滑,有利于内脏器官的运动。

2、单层立方上皮:结构---从表面观,每个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观,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居中。分布于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等。功能---分泌、吸收。

3、单层柱状上皮:结构---一层高棱柱状细胞组成。从表面观,此部呈六角形或多角形。从垂直切面观,细胞为柱状,核长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其长轴多与细胞长轴平行。分布---胃、肠、胆囊、子宫和输卵管等器官的腔面。功能---保护、吸收、分泌。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结构---由形态不同、高矮不等的一层细胞组成。上皮中有柱状、杯状、锥形、梭形细胞。柱状细胞最多,并与杯状细胞达到上皮游离面。........

柱状细胞游离面上有纤毛。锥形细胞位于基底部。梭形细胞顶端部伸到上皮表面夹........

于柱状细胞和基底细胞之间。分布---呼吸道腔面。功能---保护、分泌。

5、复层扁平上皮:结构---表层细胞呈扁平鳞片状,从垂直切面看,与基膜紧贴的一层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以上为数层多边形细胞,再上是梭形细胞,表面层为几层扁平细胞。分类---1)角化的细胞---位于皮肤表面,浅层细胞核消失2)未角化的细胞---衬贴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浅层细胞有核。功能---耐摩擦,阻止异物入侵等作用。

6、复层柱状上皮:结构---1深层---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2中层---多边形细胞3浅层---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胞。分布---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

7、变移上皮:特点---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收缩与扩张状态而变化。 ......................

二、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微绒毛:结构---1由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2微丝形成终末网,其中微丝附着于细胞侧面的连接处。纹状缘:小肠上皮...

细胞处的微绒毛。刷状缘: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功能---增加细胞的表面...

积,有利于细胞吸收。2)纤毛:结构---1由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粗而长的指状突起2纤毛内有纵行的微管。功能---可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侧面分化成的细胞连接)1、紧密连接---可防止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2、中间连接---1细胞间隙有丝状物质存在2在

两细胞的胞质面有终末网形成。3、桥粒---1间隙内有丝状物,形成与细胞膜相平行的中间丝2在两细胞膜胞质面有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质中有张力丝附着于板上。是最牢固的连接。4、缝隙连接:有细胞间离子交换、信息传递的功能。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1、基膜---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基膜分为基板和网板。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而网板由结缔组织细胞分泌产生。功能:支持、连接、固着。2、质膜内褶: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内形成。分布---主要是肾小管。功能---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离子的迅速转运。3、半桥粒:加固上皮细胞与基膜连接。

三、多细胞腺一般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

第3章 固有结缔组织

A、重点掌握:

掌握成纤维细胞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三种纤维的主要特点。

B、名词解释:

1、网状组织:是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一种固有结缔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

2、趋化性: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能力,可沿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

进行定向运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病变部位,这种特性叫做趋化性。...这类化学物质称作趋化因子,包括细菌的代谢产物和炎症变性蛋白。

C、重点突破:

一、结缔组织一般特点:1)细胞少,细胞外基质多..2)无极性...3)分布广泛4)含有丰富的血管.....5)作用---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连接、支持、保护等作用。6)分类---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固有结缔组织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二、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1)光镜结构---1胞体较大,扁平,有长突起2胞质着色浅,呈弱嗜碱性3核较大,卵圆形,可见核仁2)电镜结构---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3)功能:形成纤维和基质。 .......

三、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1)光镜结构---1细胞形态不规则2胞质嗜酸性,内含空泡和颗粒状物质3核较小,染色深2)电镜结构---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及

两细胞的胞质面有终末网形成。3、桥粒---1间隙内有丝状物,形成与细胞膜相平行的中间丝2在两细胞膜胞质面有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质中有张力丝附着于板上。是最牢固的连接。4、缝隙连接:有细胞间离子交换、信息传递的功能。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1、基膜---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基膜分为基板和网板。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而网板由结缔组织细胞分泌产生。功能:支持、连接、固着。2、质膜内褶: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内形成。分布---主要是肾小管。功能---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离子的迅速转运。3、半桥粒:加固上皮细胞与基膜连接。

三、多细胞腺一般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

第3章 固有结缔组织

A、重点掌握:

掌握成纤维细胞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三种纤维的主要特点。

B、名词解释:

1、网状组织:是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一种固有结缔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

2、趋化性: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能力,可沿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

进行定向运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病变部位,这种特性叫做趋化性。...这类化学物质称作趋化因子,包括细菌的代谢产物和炎症变性蛋白。

C、重点突破:

一、结缔组织一般特点:1)细胞少,细胞外基质多..2)无极性...3)分布广泛4)含有丰富的血管.....5)作用---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连接、支持、保护等作用。6)分类---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固有结缔组织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二、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1)光镜结构---1胞体较大,扁平,有长突起2胞质着色浅,呈弱嗜碱性3核较大,卵圆形,可见核仁2)电镜结构---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3)功能:形成纤维和基质。 .......

三、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1)光镜结构---1细胞形态不规则2胞质嗜酸性,内含空泡和颗粒状物质3核较小,染色深2)电镜结构---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及

伪足样突起,胞质内含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溶酶体、微丝和微管,以及一些吞噬的异物颗粒。3)功能:1吞噬作用2抗原呈递3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四、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浆细胞:1)光镜结构---1细胞圆形或椭圆形2胞质嗜碱性3核周胞质着色浅,形成一淡染区;核偏向细胞的一侧,易染色质呈块状聚集在...

核膜内侧,核仁明显,整个核呈车轮状。2)电镜结构---内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

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3)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

五、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1)光镜结构---1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的水溶性、嗜碱性和异染性颗粒。2)电镜结构---表面有微绒毛及颗...............

粒状隆起,胞质内颗粒呈漩涡状。3)内容物:其胞质内含有白三稀,颗粒内含有组.....

胺、肝素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4)细胞内所释放物质的作用:1白三烯---可引起...

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小支气管粘膜水肿和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过敏反应。2肝素---抗凝血的作用。3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可引起血液内的嗜...........

酸粒细胞向过敏反应部位聚集,而嗜酸粒细胞具有抗过敏的功能,可减轻过敏反应。

六、疏松结缔组织中含有三种纤维: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1、胶原纤维(三种纤维分布最广泛的含量最多的一种纤维)1---新鲜时呈白色,故称白纤..维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2电镜结构---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3---胶原原纤维的化学组成:胶原蛋白2、弹性纤维:1---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纤维...2电镜结构---有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束3功能---富有弹性。3、网状纤维(嗜银纤维)1特征---细而短,有分支互相交织称网状。2电镜结构---由周期性横纹的胶原原纤维组成3分布...........

---网状组织和基底网板。

七、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

第4章 软骨和骨

A、重点掌握:

掌握软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软骨组织的类型。掌握骨组织中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长骨骨密质的骨板的排列方式。

B、名词解释:

1、哈夫斯系统:骨单位是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夫斯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成,又称哈夫斯系统,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数量多,是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 ..........

2、同源细胞群:在软骨周边部分有幼稚软骨细胞分布。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成熟,体积逐渐增大,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C、重点突破:

一、软骨组织的类型:软骨根据软骨基质中所含纤维的不同,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二、透明软骨1、结构:1)软骨基质:1在H-E染色时呈嗜碱性2软骨细胞中位于软骨陷窝中3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呈强嗜碱性,称为软骨囊4软骨组织中无血管5纤维是胶原原纤维,无明显的周期性横纹。2)软骨细胞:1成群分布在一个软..............

骨陷窝内,它们来自一个母细胞中,称为同源细胞群2功能---可分泌纤维和基质。

三、纤维软骨:含有大量由胶原蛋白构成的胶原纤维束。

四、弹性软骨: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

五、骨组织的细胞1)骨祖细胞1结构---细胞较小,呈梭形,细胞核椭圆形,胞质少,呈弱嗜碱性2功能---骨组织的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2)成骨细胞1结构---胞体较大,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核较大,呈圆形,胞质嗜碱性2功能---合成和分泌骨胶纤维和基质。3)骨细胞---1分散于骨板内骨板间,位于骨陷窝2功能---可溶骨和成骨,调节钙磷平衡。4)破骨细胞---1光镜结构---胞质嗜酸性2电镜结构---为微绒毛,称为皱褶缘,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和吞饮泡。

六、长骨骨密质的骨板按其排列方式可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1)

环骨板---1外环骨板---整齐地环绕骨干排列2内环骨板---由数层排列不甚规则的骨板组成3穿通管---横向穿越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的管道,与纵向走行的中央管相通连。

2)骨单位---1哈夫斯管呈同心圆,排列围绕中央管2骨单位最外层骨板内的骨小管均在骨黏合线处返折,不与相邻骨单位的骨小管相通;同一骨单位内的骨小管互相通连,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3)间骨板---存在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

七、骨的发生有两种形式,即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

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各种血细胞的分类、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血液中的正常值。掌握英文:Erythrocyte(红细胞),Neutrophil(中性粒细胞),Eosinophilic(嗜酸粒细胞),Basophilic(嗜碱粒细胞),Monocyte(单核细胞),Lymphocyte(淋巴细胞),Blood Platelet(血小板).

B、名词解释;

1、血象:也叫血液细胞学检查,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与血红蛋白等.......

变化。

2、核左移:当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大量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

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

C、重点突破:

一、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二、红细胞:1)结构: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边较厚,中央染色较浅,....

周边较深。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2)细胞内中央化学成分---血红蛋..........

白(其易于酸性染料结合,染成橘红色)3)功能---运输气体4)细胞由一定的弹性和形态可变性。5)数量:男性---4.2~5.4×1012 /L,女性---3.5~5.0×1012 /L,新生儿---6.7×1012 /L

三、白细胞根据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粒细胞又依......

其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无粒细胞又可分........

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

四、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2)结构:1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2胞质染成粉红色,为嗜酸性,含有许多细小的、分布均匀的、染成淡紫色的颗粒。3所含颗粒:a、嗜天青颗粒---光镜下着色深,体积大;电镜下电子密度高,是一种溶酶体。b、特殊颗粒---光镜下体积小;电镜下中等电子密度。3)功能:变形和吞噬,有趋化性。

五、白细胞中的嗜酸性粒细胞:1)结构:呈球形,核多分2叶,胞质呈浅红色,其中充满粗大的,分布均匀的、染成橘红色的、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2)功能:..................

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可减轻过敏作用,消灭寄生虫。

六、白细胞中的嗜碱粒细胞:1)嗜碱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少的一种2)结构:呈球形,胞核分叶或呈,核着色浅淡,轮廓常不清楚,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S.形...........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3)细胞内含有肝素、组胺和白三烯。

七、白细胞中的单核细胞:1)体积最大的白细胞2)结构: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着色较浅;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内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电.....

镜下胞质内有溶酶体和吞噬体。3)功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

八、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1)小淋巴细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质......浓密,着色深。胞质仅在核周形成一窄缘,染成蔚蓝色,含少量粗大的嗜天青颗粒。...............

2)淋巴细胞可分为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增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直接吞噬细胞。

九、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而形成的细胞质小片。血小板呈凸圆盘..........形,无核,中央有完整的紫色颗粒。其有两套系统: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 ...

第6章 肌组织

A、重点掌握:

掌握骨骼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肌丝的分子构成。掌握心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掌握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掌握英文:sarcomere(肌节),intercalated disk(闰盘),Cardiac Muscle(心肌),Smooth Muscle(平滑肌)。

B、名词解释:

1、肌节:是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每个......

肌节由1/2 I带+A带+1/2 I带三部分构成,肌节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光镜下,闰盘呈直线形或阶梯状,着色较深。电镜下,形成闰盘处的心肌纤维的肌膜密切接触,并形成细胞连接,1)在横向..部位是中间连接和桥粒,使心肌纤维连接牢固,2)纵向部位是缝隙连接,可以在心.................

肌纤维间传递信息。

C、重点突破:

一、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都有明显的横纹,均属横纹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

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1)肌膜外有基膜,两者之间有肌卫星细胞2)骨骼肌纤维为多核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3)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条带,即周期性横纹。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明带............

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暗带中部有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色的M线。肌节是骨骼肌行使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三、骨骼肌纤维的电镜结构(即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1、粗肌丝中央固定于M上,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上,另一端固定于H.线..线.

带外缘2、I带---细肌丝组成 ,H带---粗肌丝组成,A带---粗、细肌丝组成 2)横小管(T小管):由肌膜向基质内凹陷形成的小管,位于I带与A带交界处。功能:将肌膜电兴奋迅速传至每个肌节。3)肌质网(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又称纵小管。终池: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扩大成环形扁囊。三连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终池构成。功能---调节肌质内钙离子浓度。

四、肌丝的分子构成1)粗肌丝(肌球蛋白构成)肌球蛋白头部形成横桥,有ATP酶,横桥与肌动蛋白接触时,头部ATP酶水解,提供能量。2)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

五、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心肌纤维呈分支短柱状,心肌细胞间的连接处称闰.盘。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心肌纤维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

六、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与骨骼肌比较):1)肌丝组成粗细不等的肌丝束,不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2)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3)终池少而小,多形成二联体4)闰盘位于Z线平面 横向连接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连接有缝隙连接。 ...................

七、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纤维呈长梭形,一条平滑肌纤维有一个细胞核,呈杆状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无横纹。 ...

第7、8章 神经组织和神经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神经元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化学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各种胶质神经细胞的功能。掌握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掌握感觉神经末梢的分布、结构和功能。掌握英文:Neuron(神经元),Nissal body(尼氏体),Synapse(突触),Motor and Plate(运动终板)。

B、名词解释:

1、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为分布于骨骼肌内的运动神经末梢。其结构来自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到达所支配的肌肉后失去髓鞘,发出许多分支,每一分支终末形成呈葡萄状膨大,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形成化学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或称神经-肌连接。电镜下,运动终板处..........

肌浆丰富,线粒体和细胞核较多,肌膜凹陷成浅槽。槽底肌膜形成突触后膜、槽内....

嵌入轴突终末,与肌膜相对的轴膜即突触前膜。当冲动到达轴突终末时,突触小泡....

释放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肌纤维收缩。 ....

2、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血液与脑实质之间的屏障结构。该屏障结构主要由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血管基膜和星形角质细胞突起末端扩大的脚板共同构....................

成。脑毛细血管属于连续型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连接,内皮细胞外侧有完整的基膜、周细胞及星形角质细胞突起的脚板包绕,其中内皮细胞及其间的紧密连接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血脑屏障能阻止多种物质进入脑内,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脑组织内环境因此保持相对稳定。

C、重点突破:

一、神经元的结构1、胞体(1)细胞膜(可兴奋膜)(2)细胞核:大而圆,异染色质少,核仁大而明显(3)细胞质(又称核周体)1尼氏体:嗜碱性小体或颗粒。电镜下---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游离核糖体构成。功能---是神经元..............

合成蛋白质的部位。2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丛、微管、微丝构成神经元细胞骨架,有支持作用,参与物质转运活动。3滑面内质网4高尔基复合体 2、突起(1)树突:结构与核周体基本相似,其表面有棘状突起---树突棘---形成突触主要部位,功能---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神经元胞体(2)轴突:胞体处发出轴突部分常成圆锥形---轴丘,突起末端膨大---生长锥,功能---传导神经冲动。(3)轴膜---轴突表面的细胞膜

(4)轴质---轴突内胞质(5)轴质内无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

二、区分轴突和树突的方法:1)光镜下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2)两者内含不同微管相关蛋白,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三、化学突触的结构:(1)化学突触由突触前部、突触后部和突触间隙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突触间隙的完整结构称为突触小体。(2)突触结:突触

前部末端状膨大。电镜下---突触结内含许多突触小泡及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微丝等。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四、化学突触的功能:突触前膜---富含电位门控通道,突触后膜---富含受体和化学门控通道。冲动传导过程:神经冲动---突触前膜---电位门控通道开放---胞外钙离子进入,使突触素Ⅰ磷酸化---使突触小泡与细胞骨架分离---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内---与受体结合---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内外离子分布---产生兴奋或抑制变化。

五、神经胶质细胞(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星形胶质细胞---常形成血脑屏障2、少突胶质细胞---其突起末端扩展成扁平薄膜,包卷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3、小胶质细胞---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且具有免疫功能。(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包卷在神经纤维轴突周围形成髓鞘和神经膜2、卫星细胞---营养和保护神经节细胞。

六、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

(一)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由神经膜细胞包绕轴突形成。1)形成近似藕节的节段性髓鞘2)郎飞结---相邻神经膜细胞不完全连接而形成节段性缩窄。3)结间体---相邻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4)一个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神经膜细胞构成。5)神经膜---由神经膜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包膜和其外的一层基膜共同形成6)髓鞘切迹---在锇酸固定和染色的标本上,髓鞘纵切面上呈漏斗形的斜裂,由神经膜细胞在缠绕轴突过程中残留在髓鞘板层内的细胞质形成。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1)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包卷轴突形成2)郎飞结较宽3)一个少突胶质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

4)外薄膜无基膜包囊,髓鞘内无髓鞘切迹。

七、感觉神经末梢按其结构可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感觉神经末梢。(一)游离神经末梢1)分布---表皮、角膜和结缔组织等2)功能---能感受疼痛和冷、热等..........

刺激。(二)有被囊神经末梢(1)触觉小体1)分布---皮肤的真皮乳头内2)结构---呈椭圆形,周围包有结缔组织囊,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有髓神经纤维进入小体时失去髓鞘穿入被囊内,分支盘绕在扁平细胞间。3)功能---可感受触觉。(2)环层小体1)分布---真皮深层、皮下组织、肠系膜等2)呈圆形或椭圆形,被囊由数十层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组成,有髓神经纤维失去髓鞘进入圆柱体内3)功能---感受压力、振动和张力觉等。(3)肌梭1)分布---全身骨骼肌中的细长梭形小体2)功能---

是感受肌肉的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的本体感受器。

八、大脑皮质由浅层至深层可分为: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

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

九、小脑皮质由表及里可分为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 .....

第9章 循环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心壁结构、大动脉结构、中动脉结构,电镜下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

B、 名词解释:

1、W-P小体:是血管内皮细胞特有的一种杆状细胞器,有膜包囊,内含若干平行细管,与vWF因子的贮存有关。

C、重点突破:

一、心壁的组织结构:(1)心壁由内向外分为三层,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

心外膜。1)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由薄层细密结缔组织组成)、和心内膜下层(由较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组成。2)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室的纤维....

厚于心房。心室肌和心房肌不连续,两者分别附着于心骨骼肌上。部分心房肌纤维含有电子密度高的心房特殊颗粒,颗粒内含有心房利钠因子,具有排钠利尿、扩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作用。3)心外膜:心包脏层,为浆膜,表面附以间皮,间皮下为..

薄层结缔组织。4)心瓣膜:其表面为内皮,分别能构成二尖瓣和三尖瓣。其可阻止.......

血液逆流。

二、血管壁的一般结构:除毛细血管外,动脉和静脉的管壁一般分为三层,由.内向外为内膜、中膜和外膜。1、内膜(1)内皮---衬贴于管腔腔面(2)内皮下层---...

是薄层结缔组织(3)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动脉的内弹性膜明显,而静脉不明显或缺如。2、中膜:1)大动脉---以弹性膜为主2)中、小动脉和静脉---主要由平滑肌构成。2)动脉的中膜无成纤维细胞,中膜内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蛋白多糖由平滑肌细胞产生。3、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

三、大动脉的结构:大动脉中膜富含弹性膜和弹性纤维,故又称弹性动脉。1)..............

内膜:其内膜和中膜的分界线不清楚,内弹性膜不明显。2)中膜---主要由弹性膜构......................成;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合成纤维和基质。3)外膜---成纤维细胞为主,为疏............

松结缔组织。

四、中动脉的结构:中动脉中膜的平滑肌丰富,故又称肌性动脉。1)内膜---内..........弹性膜明显,三层膜分界清楚。2)中膜---主要由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构成。3).................

外膜

五、电镜下毛细血管的结构:1)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基膜和周细胞组成。

2)毛细血管横切面由1~3个内皮细胞围成。3)周细胞周围也有自身的基膜,并与内皮的基膜相连续。

六、电镜下毛细血管的分类(根据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基膜的特点):(1)连续毛细血管:1)内皮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2)内皮外的基膜完整3)内皮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可形成穿内皮小管。(2)有孔毛细血管:1)内皮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2)内皮外的基膜完整3)胞质不含核的部分较薄,其上有贯穿细胞的小孔,孔上有隔膜封闭。(3)血窦:共同的特点---内皮细胞之间常有较大的间.................隙。 .

第10章

A、重点掌握:

掌握淋巴组织的分类、结构。掌握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胸腺屏障、淋巴细胞再循环。掌握英文:Macrophages and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lood-thymus barrier(血-胸腺屏障),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淋巴细胞再循环)。

B、名词解释: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等。

2、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与周围的胸腺组织之间形成的一独特的屏障结构。包括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2)完整的内皮基膜3)血管周隙4)上皮性网状细胞的基质5)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层。

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可以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到另一处淋巴组织的现象叫做淋巴细胞再循环,这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使分散于全身的免疫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免疫系统

C、重点突破:

一、淋巴组织的分类:可分为弥散淋巴组织与淋巴小结。

二、淋巴组织的结构:(1)弥散淋巴组织:1)结构---其内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又称高内皮微静脉。2)功能---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2)......

淋巴小结: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和次级淋巴小结。1)初级淋巴小结---未受抗原刺激的淋巴小结。2)次级淋巴小结①中央部分可产生淋巴细胞,称为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可分为暗区(内侧)和明区(外侧)。②小结帽:生发中心的顶部周围有一层密集的小淋巴细胞,着色较深,形似新月。③多位于淋巴流入方向,或抗原进入方向,为最先接受抗原的部位。

三、淋巴结的结构:多呈豆形,一侧凹陷为淋巴结门,有输出淋巴管、血管以及神经等出入。○1表面: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摸,有输入淋巴管传入被摸,进入被摸下窦。○2小梁:被摸和淋巴结门的结缔组织向淋巴结实质内深入形成。○3淋巴结实质:分为皮质(周围部分,染色较深)和髓质(中央部分,染色较浅)。

(1)皮质1)浅皮质:主要含淋巴小结和薄层弥散淋巴组织。○1小结帽和暗区之间有清晰的明区○2主要为B分区2)深皮质(副皮质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1无.细胞..

明显界限○2主要由T构成○3在T细胞分布区有特有的交错突细胞---树突状细胞一.细胞..

种,无吞噬能力,但具有较强的抗原呈递能力○4深皮质区由若干个深皮质单位构成。○5深皮质单位可分为1)中央区:细胞密集2)周围区:较稀疏的淋巴组织,有许多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和淋巴窦盲端(深皮质区淋巴细胞可通过其进入淋巴通道)3)皮质淋巴窦:包括被摸下淋巴窦和小梁周围淋巴窦。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外,窦内偶见面纱细胞:淋巴管道中的一种树突状细胞(表皮内朗格汉斯细胞吞噬抗原---进入淋巴结形成),面纱细胞进入淋巴结---深皮质即形成交错突细胞。

(2)髓质:由髓索和髓窦构成。髓索:髓质内呈索状的淋巴组织。髓窦:髓索之间或髓索与小梁间的淋巴窦。

四、淋巴结的功能:1)滤过淋巴液2)参与免疫应答。

五、脾的结构:(1)被摸和小梁(表面---致密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游离面有间皮被覆)(2)白髓○1动脉周围淋巴窦:环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构成,相当于淋巴结的深皮质○2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主要由B细胞构成(3).....

边缘区:位于红随与白髓交界处,中央动脉分支离开白髓进入边缘区,分支形成许多毛细血管,开口于此区的边缘窦。该区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是脾首先接触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4)红髓:1)脾索:由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索构成,与血窦相间排列2)脾血窦:长杆状内皮细胞纵向排列而成。

六、脾的功能:1)造血2)贮血3)滤血4)免疫

第11章 皮肤和皮肤附属器

A、重点掌握:

掌握表皮的分层。掌握真皮的结构。

B、名词解释:

1、真皮乳头:为真皮浅层的结缔组织向表层呈乳头状突出形成的,其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有触觉小体。真皮乳头扩大了真皮和表皮的连接面,有利于二者....

牢固连接和表皮细胞从真皮获取营养。

C、重点突破:

一、表皮位于皮肤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表皮由两类不同的细胞.........

构成1)角质形成细胞 ......2)非角质形成细胞.......

二、表皮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层: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为五层: .......

(一)基底层:1)由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的基底细胞组成。2)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角蛋白丝3)细胞间以桥粒相连4)基底面借半桥粒与基膜相连5)基底细胞不断分裂增值,形成的部分新生细胞向浅层推移,逐渐分化成表皮的其余几层细胞。

(二)棘层:1)由4~10层细胞组成2)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角蛋白丝3)细胞间以桥粒相连4)有板层颗粒

(三)颗粒层:1)由3~5层扁梭形细胞组成2)细胞核和细胞器渐趋退化3)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4)细胞内板层颗粒增多5)有角蛋白丝

(四)透明层:1)由几层扁梭形细胞组成2)细胞界限不清,呈嗜酸性3)细胞核和细胞器均消失4)细胞内充满角蛋白丝

(五)角质层:1)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2)已无细胞核和细胞器3)胞质显嗜酸性4)胞质中有密集的角蛋白丝和均质状物质---两者形成角蛋白---角质细胞主要成分5)细胞间桥粒有的解体,细胞连接松散。

三、表皮中非角质形成细胞:(一)黑素细胞:1)有较大突起伸向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2)胞质内含丰富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3)胞质内有特征性的膜被黑素体人种间的黑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二)朗格汉斯细胞:.....4)

1)分散在棘细胞之间2)无角蛋白丝,细胞间无桥粒3)有特殊的伯贝克颗粒,颗.....

粒有膜包被,呈盘状或扁囊形,颗粒切面为杆状或球拍形4)是皮肤内抗原呈递细胞。

(三)梅克尔细胞:1)分布在表皮基底层2)细胞顶部有几个粗短突起,深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四、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1)乳头层(真皮浅层)---有真皮乳头,其扩大了真皮与表皮的连接面,有利于两者的牢固连接。2)网织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且有环层小体。

第12

A、重点掌握: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及肾上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掌握脑垂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关系。

B、名词解释:

1、垂体门脉系统:大脑基底动脉环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在该处形成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该毛细血管网下行到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这些静脉下行进入远侧部,再次形成毛细血管网,称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远侧部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2、赫令体:下丘脑室上核、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沿细胞的轴突运输到轴突终末,沿途聚集,形成串珠状、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赫令体。 ............

C、重点突破:

一、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1)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垂体。(2)内分泌细胞包括含N激素分泌细胞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1含N激素分泌细胞的特点: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2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特点: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嵴呈管状的线粒体、较多的脂滴和无分泌颗粒。(3)内分泌腺的特点:1)腺细胞排列成团状、索状或滤泡状。2)无导管3)毛细血管丰富4)可分泌激素。

二、甲状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一)光镜结构:甲状腺滤泡(甲状腺的

章 内分泌系统

结构和功能单位)○1滤泡壁---单层滤泡上皮细胞○2滤泡腔---充满胶质,胶质为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呈嗜酸性。1、滤泡上皮细胞(含N激素分泌细胞)1)功能活跃时---呈低柱状,胶质较少2)功能不活跃时---呈扁平状,胶质较多3)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4)电镜下:游离面有微绒毛;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较多的线粒体和溶酶体,还有高尔基复合体。细胞顶部胞质内有分泌颗粒,还有从滤泡腔内摄入的胶质小泡。5)甲状腺激素生成所经过的步骤:血液中氨基酸 粗面内质网 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 高尔基复合体、加糖、浓缩 分泌颗粒 胞吐方式 滤泡腔(贮存)加血液中碘离子 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重吸收入胞质---胶质小泡---由溶酶体水解为大量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4和少量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3、...T4的功能:增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婴幼儿的.....

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大。6)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材矮小、脑发育障碍。2、滤泡旁细胞:1)分布:○1成群分布在滤泡间结缔组织○2单个分布在滤泡上皮细胞之间。2)分泌颗粒内含降钙素3)分泌方式---胞吐方式4)降钙素作用---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抑制肾小管、胃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血钙。

三、甲状旁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腺细胞分为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一)主细胞:1)光镜结构---体积较小,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着色暗,胞核圆,位于细胞中央。2)功能:合成和分泌甲状旁腺素---增强破骨细胞活性;促进肠及肾小管吸收钙---血钙升高。(二)嗜酸性细胞。

四、肾上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一)皮质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等特征,可将皮质自外向内分为三个带: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1)球状带○1细胞排列成球状团块,细胞小,呈矮柱状或多边形,胞核小,染色深○2分泌盐皮质激素---保钠排钾1腺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的细胞索,...........2)束状带○

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2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ⅰ)促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

并转变为糖(糖异生)ⅱ)抑制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等作用---受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3)网状带○1细胞排列呈索并相互吻合成网,细胞较小,形态不规则,核小,染色深○2分泌雄激素,少量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

节。(二)髓质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髓质由髓质细胞组成。1)髓质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排列呈索或团状2)用鉻盐固定标本,会有黄色的嗜鉻颗粒3)髓质细胞根据颗粒内含物不同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构成。○1肾上腺素细胞---

颗粒内含有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脏和骨骼肌血管扩张。○2去甲肾上腺素细胞---颗粒内含有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心脏、脑和骨骼肌内血流加速。

五、脑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分为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神经垂体分为神经部和漏斗。

六、腺垂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一)1、远侧部: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腺细胞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1)嗜酸性细胞:细胞成圆形或椭圆形。1)生成激素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激素,刺激骺软骨生长。ⅰ)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垂体......

侏儒症;分泌过多---巨大症。ⅱ)成人时期: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2)促乳激素...............

细胞:分泌催乳激素---促进乳腺发育、乳汁分泌。(2)嗜碱性细胞:1)促甲状腺激....

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脂素。(3)嫌色细胞---约占远............

侧部腺细胞总数的一半。2、中间部3、结节部:包围着神经垂体的漏斗柄。

七、神经垂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神经垂体包括漏斗部和神经部,主要由大量无髓神经纤维和胶质细胞(垂体细胞)组成。

八、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1)在结构上: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型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主要来源2)在功能上: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的分泌颗粒经轴突---神经部---大量聚集成为赫令体。所以神经垂体和下丘脑是结...

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九、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下丘脑核团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经神经细胞的轴突运输、释放入漏斗处的第一级毛细血管网,继经垂体门微静脉运........

输至远侧部的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分别调节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

第13章 消化管

A、重点掌握:

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掌握胃底腺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食管的结构特点。掌握壁细胞的电镜模式图。掌握英文:intestinal villus(肠绒毛)

B、名词解释:

1、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上皮表面覆盖的厚粘液层,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不可溶性粘液构成,并含大量HCO3- ,可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和

消化。

C、重点突破: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一)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1、 上皮:分布1)消化管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复层扁平上皮---保护功能2)其余部分---单层柱状---消化吸收功能。2、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淋巴组织。3、黏膜肌层:薄层平滑肌,一般由内环行肌和外环行肌构成。........

(二)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1)有黏膜下神经丛,可调节黏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2)皱襞:有的部位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出形成。(三)肌层:分为内环形、外环形两层。1)咽、食管上段及肛门---骨骼肌---平滑肌。............2)其余部位.......

(四)外膜1)纤维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分布于食管、大肠末段.......2)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外覆盖间皮形成---表面光滑,分布于胃、部分小肠和大肠。 .........

二、胃底腺(或胃腺)的结构和功能: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一)壁细胞:(1)光镜结构---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锥体形,核圆形居中,可见双核,胞质嗜酸性。(2)电镜结构:1)细胞内分泌小管---游离面胞膜向胞质凹陷形成,管腔内有微绒毛2)微管泡系统---分泌小管周围表面光滑的小管和小泡3)①分泌旺盛时:内分泌小管内微绒毛增多,微管泡减少②在静止时:微绒毛减少,微管泡增多。---微管泡系统为分泌小管的储备形式。4)有丰富的线粒体、少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5)功能---合成和分泌盐酸(盐酸的作用:激活胃蛋.......

白酶原形成胃蛋白酶;杀菌作用);分泌内因子(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恶性贫血)(二)主细胞:1)分布:主要在腺的体部2)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底部;胞质基部嗜碱性,顶部有酶原颗粒,染色固定后变成泡沫状。3)分泌胃蛋白酶原(三)颈粘液细胞:1)分布:腺颈部,常夹于壁细胞之间2)细胞呈楔形,核扁平,居细胞基底,核上方充满黏原颗粒3)功能:可分泌可溶性粘液。

三、食管的结构特点:1、黏膜:①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2黏膜肌层由............

纵行平滑肌组成。2、黏膜下层---内含黏液性的食管腺食管的上段为........3、肌层:①....1/3....骨骼肌○2中段两者兼有○3下段为平滑肌....1/3.........1/3.......3、外膜---为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

四、小肠的黏膜的几个特殊结构:1)肠绒毛---是表面上皮及其下方的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2)中央乳糜管---扩大的毛细淋巴管,纵行于绒毛中央,无基膜3)毛

细血管---其内皮有孔4)纵行的平滑肌。

第14章 消化腺

A、重点掌握;

掌握大唾液腺腺泡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胰腺外分泌部腺泡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胰岛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肝小叶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门管区的组成与结构。掌握英文:pancreas islet(胰岛)、portal area(门管区)。

B、名词解释:

1、胰岛: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团,分布于腺泡之间,由A细胞、B细胞、D细胞和PP细胞四种细胞组成,分别合成和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 .

2、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称门管区,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它们合称门三.................联管。 ..

C、重点突破:

一、消化腺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如唾液腺、胰腺、肝脏;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管壁中,如舌腺、食管腺、胃腺、肠腺。

二、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

三、大唾液腺腺泡光、电镜结构和功能:(1)腺泡:由单层立方或锥体形腺细胞组成,为腺的分泌部。肌上皮细胞---位于细胞和基膜之间,其收缩有助于腺分泌物的排出。(1)浆液腺泡:1)光镜下---细胞核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可见嗜酸性分泌颗粒,基部胞质嗜碱性较强。2)电镜下---富含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3)功能---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2)黏液腺泡:1)光镜下---细胞核扁圆,位于基部贴近基膜处,胞质着色较浅。2)电镜下---顶部胞质内有粗大的黏原颗粒和高尔基复合体,基部和两侧胞质有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3)功能---分泌物含粘稠的黏液。(3)混合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和黏液性腺细胞共同组成。常见几个浆液性腺细胞排列成半月形结构附着在黏液腺泡的一侧,称为半月。 ..

四、胰腺的腺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又称胰岛,分泌激素。

五、胰腺外分泌部腺泡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1)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构成。

2)光镜结构:腺细胞呈锥体形,无肌上皮细胞;细胞核圆形,位于近基底部,基部胞质呈嗜碱性。3)电镜结构:基部胞质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且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顶部胞质内含有分泌颗粒。腺泡腔内可见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称泡心细胞。胞质染色浅,核圆形或卵圆形。

六、胰岛(内分泌部)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1)光镜结构:胰岛细胞多排列成不规则索状,细胞索间有丰富的有孔型毛细血管。2)电镜结构:○1 A细胞:ⅰ)分布---胰岛周边部ⅱ)其分泌颗粒含有致密芯,芯与膜之间有一新月形的帽样间隙ⅲ)分泌高血糖素○2B细胞:ⅰ)分布---胰岛的中央部ⅱ)其分泌颗粒芯与包膜之间间隙较大ⅲ)分泌胰岛素(1、胰岛素缺乏---糖尿病.........2、胰岛B细胞肿瘤或细胞功能亢进时,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3D细胞ⅰ)分布---胰岛周边部,A、B细胞之间ⅱ)...........

其分泌颗粒芯与包膜之间无明显间隙ⅲ)分泌生长抑素。

七、肝小叶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一)肝小叶: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肝板---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细胞向周围成放射状排列成板状结构。在切面上,其断面成索状,故又称肝索。1、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沿长轴走行,周围放射状排列的肝血窦开口于此。2、肝细胞:构成肝小叶主要成分。1)细胞体积大,呈多面体形2)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异染色质少而着色浅3)细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4)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1血窦面---有发达的微绒毛2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 3肝细胞面---细胞间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4胞质内滑面内质网---主要合成胆汁。3、肝血窦:肝板之间由内皮细胞构成的腔系结构1)内皮为有孔内皮2)细胞无核部分有窗孔,孔上无隔膜3)内皮细胞不连续,细胞间有较宽的间隙4)内皮外基膜5)功能性特点---通透性大,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5)窦腔内可见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肝巨噬细胞:1---来自血液单核细胞,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深入窦周间隙内。2功能---○1吞噬清除经门静脉入肝的细菌及各种异物○2能吞噬和清除衰老、损伤的血细胞○3监视、抑制和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

4、窦周间隙:肝细胞板与血窦内皮之间的狭窄间隙1)充满来自血窦的血浆)2)肝细胞血窦面上的微绒毛浸入其中3)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5、胆小管: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质膜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构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膜之间有紧密连接和桥粒,封闭胆小管,防止胆汁溢入窦周间隙内。

第15章 呼吸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气管的结构。掌握肺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肺呼吸部的结构特点;肺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B、名词解释:

1、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肺小叶呈锥形,尖朝向肺门,底向肺表面,小叶之间有结缔组织间隔,它们是肺的基本结构单位。

2、血-气屏障:肺泡腔内的O2 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CO2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血-气屏障,它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内皮构成。 .................

C、重点突破:

一、气管的结构:气管管壁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一)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

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1、纤毛细胞---有清除异物和净化吸入空气的作用。2、杯状细胞---分泌粘液。3、基细胞---干细胞4、刷细胞5、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上皮与固有层之间有明显的基膜,是气管上皮的特征之一。

(二)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及外膜之间无明显界限。(三)外膜---由C形的透明软骨环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二、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1)肺导气部: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2)肺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三、肺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三少一多”1)黏膜上皮中的杯状....

细胞逐渐减少2)固有层中的平滑肌束逐渐增多3)黏膜下层中的气管腺逐渐减少4)外膜中的透明软骨逐渐减少。

四、肺呼吸部的结构特点:1)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开口于管腔,肺泡开口处,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单层扁平上皮2)肺泡管---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有结节状膨大3)肺泡囊---由几个肺泡围成,是许多肺泡共同开口而形成的囊腔,无结节状膨大4)肺泡---由单层肺泡上皮和基膜组成,相邻肺泡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称肺泡隔。

五、肺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肺泡上皮细胞分为I型和Ⅱ型。1)I型---结构:细胞扁平,覆盖肺泡表面积的95%,功能:○1参与气体交换○2构成血气屏障。2)Ⅱ型---位于I型肺泡细胞之间,覆盖面肌仅为肺泡表面的5%。功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第16章 眼和耳

A、重点掌握:

掌握角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房水的循环途径。掌握膜蜗管各壁的结构、螺旋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位觉斑和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

B、名词解释:

1、位觉斑:为椭圆囊外侧壁和球囊前壁粘膜斑块状的局部隆起,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支持,为感受静止状态和直线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

2、壶腹嵴:是膜性壶腹底部的粘膜局部增厚形成的嵴状隆起,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支持,为感受身体或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

C、重点突破:

一、眼球壁的构成:眼球壁自内向外可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1)纤维....

膜: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前1/6部为角膜,后5/6部为巩膜;2)血管膜:为含有大量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视网膜:为神经组织,分为盲部和视部。盲部包括视网膜虹膜部和视网膜睫状体部,视部为感光部位。

二、角膜的结构和功能:角膜从前至后分为五层(1)角膜上皮:1)角膜为未角化....

的复层扁平上皮2)上皮基底部平坦3)无色素细胞4)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5)基底层为一层矮柱状细胞,为干细胞。(2)前界层:不含细胞的透明均质膜---胶原原纤维和基质。(3)角膜基质:1)角膜中最厚一层2)由大量与表面平行的胶原板层构成---内含平行排列的胶原原纤维---板层之间有角膜细胞---扁平且具有分支状突起。(4)后界层:由胶原原纤维和基质构成,与前界层相似(5)角膜内皮:1)单层扁平上皮2)胞质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吞饮小泡、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粗面内质网3)功能:物质转运,合成和分泌蛋白质。

三、角膜缘:角膜缘(角巩膜缘)---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处---内部有1)巩膜静脉窦2)小梁网---巩膜静脉窦内侧---小梁之间有小梁间隙---与内侧前房角和外侧巩膜静脉窦相通。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为房水循环的重要结构。

四、虹膜的结构和功能:虹膜为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环状薄膜---外缘接睫状体、中央有圆形瞳孔(1)前缘层---由不连续的成纤维细胞、色素细胞组成(2)虹膜基

质---血管和色素细胞(3)虹膜上皮(视网膜盲部):1)前层上皮:○1靠近瞳孔缘环状排列---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2位于括约肌外侧放射状排列---瞳孔开大肌---使..............瞳孔扩大。2)后层上皮---单层立方形色素上皮。 ....

五、睫状体的结构和功能:前连虹膜根部,后续脉络膜。有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可改变晶状体曲度。自外向内可分为三层:(1)睫状肌---平滑肌(2)睫状基....

质(3)睫状体上皮(视网膜盲部)1)外层---立方色素上皮2)内层---非色素细胞---具有分泌房水的功能。

六、脉络膜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在巩膜与视网膜之间,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2)功能:具有活跃的物质转运功能,为视网膜外侧部提供营养。

七、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视网膜最外层1)基部附于玻璃膜,顶部与视细胞接触---其与视细胞无连接结构---视网膜易剥离。2)强光照射时---上皮细胞突起伸入视细胞外节之间---色素颗粒进入突起内---保护视网膜细胞。3)还可吞噬视细胞膜盘,储存维生素A。

八、视细胞(感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视细胞---感受光线的感觉神经元---向内发出内突(轴突);向外发出外突(树突),外突又分为外节和内节。视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一)视杆细胞:1)外突呈杆状,平行排列伸入色素上皮层2)外节为细胞感光部位3)外节有平行排列膜盘4)大多数膜盘与细胞膜分离,形成独立膜盘5)膜盘内有视紫红质---可感受弱光---由维生素A构成(维生素A不足时,形成夜盲症)6)内突伸入外网层,末端膨大成球状7)数量多,位于周围部。(二)视锥细胞:1)外突呈锥状2)膜盘上有感受强光和色觉的视色素3)也有膜盘存在4)大多数膜盘不与质膜分离5)有三种视色素:红敏、蓝敏、绿敏6)内突伸入外网层,末端膨大呈足状7)数量少,位于中央部。

九、房水循环途径:房水主要由睫状突毛细血管的扩散和非色素上皮细胞的分..............

泌产生。1)大部分房水从前房角经小梁网至巩膜静脉窦,再由传出小管进入巩膜内.................静脉丛,最终汇入睫状前静脉。2)小部分房水从前房进入虹膜和睫状突中的血管,....................再导入涡静脉。房水产生过多或排出途径受障碍,则会使眼内压增高,引发青光眼。 ......

十、膜蜗管各壁的结构:膜迷路是由互相通连的膜管和囊组成,包括前庭内的椭圆囊和球囊,骨半规管内的膜半规管和耳蜗内的膜蜗管。膜蜗管1)顶壁---前庭膜,膜的中间为薄层结缔组织,两面衬有单层扁平上皮。2)外侧壁---上皮为复层柱状,

上皮内有血管,称血管纹;血管纹下方为增厚的的骨膜,称螺旋韧带。3)底壁---由内侧的骨螺旋板和外侧的膜螺旋管构成;膜蜗管是蜗轴骨向外延伸而成;膜螺旋管又称基底膜,内侧与骨螺旋板相连,外侧与螺旋韧带相连。其上的上皮增厚形成螺旋器,为听觉感受器

十一、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1)形成:是膜半规管壶腹部局部粘膜增厚突入腔内形成的嵴状隆起2)结构:黏膜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支持。支持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分泌的酸性胶样物质,覆盖在壶腹嵴上,称壶腹帽;毛细胞---位于支持细胞间,顶部有许多静纤毛。在静纤毛一侧有一根较长的动纤毛。3)功能:可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

十二、位觉斑的结构和功能: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合称位觉斑。1)结构: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支持,斑顶覆盖一片均质蛋白样胶质膜,称耳石膜。2)功能---接受直线运动开始和终止的刺激,以及头部处于静止时的位觉。

十三、螺旋器的结构和功能:1)位置:位于膜蜗管的基底膜上。2)结构: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1支持细胞:分为柱细胞和指细胞。柱细胞---排列成内、外两行,分别称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柱细胞基部较宽形成足板,并列于基底膜上内外柱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指细胞:分为内、外指细胞,分别位于内、外柱细胞的内侧和外侧。其底部位于基底膜上,顶部伸出的指状突起与胞体间形成凹陷,凹陷中间坐落着毛细胞。○2毛细胞:是感受听觉的细胞,分内、外细胞。1)内毛细胞下方有内指细胞支持;2)外毛细胞下方有外指细胞支持。

第17章 泌尿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肾单位的组成及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球旁细胞、致密斑细胞的光镜特点、电镜结构和功能。

B、名词解释:

1、滤过屏障:也称滤过膜,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入肾小囊腔而生成原尿,这一过程要经过三层结构: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之间的裂孔膜,这三.............

层结构称作滤过屏障。

2、球旁复合体:也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

组成,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大致呈三角形。球旁细胞由入球微动脉管壁平滑肌细....

胞转化而成,胞体较大,呈立方形,内含许多分泌颗粒,。其分泌物易释放入血。这

种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肾素,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致密斑是远...

端小管靠近血管极处上皮细胞增高且密集排列而成的一斑块状隆起。一般认为,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可感受远端小管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调节其分泌活动。球外系膜细胞位于入球微动脉、出球微......

动脉和致密斑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细胞体积小,有突起,与球内系膜细胞相延续。这些细胞可能起信息传递作用,将致密斑的信息传递给其它效应细胞。

C、重点突破:

一、肾实质由浅层的皮质和深层的髓质构成。肾实质主要由大量弯曲的泌尿小管构成。泌尿小官包括肾小管和集合小管。肾小管内陷成肾小囊与血管球组成肾小体。每个肾小体与其相连的肾小管形成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肾单位的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三、肾单位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一)肾小体:肾小体有两个极,小管出入端为血管极,另一端与近端小管曲部相连,称尿极。(1)血管球:电镜结构:毛细血管为有孔形,孔上多无隔膜,有利于滤过功能。(2)肾小囊:1)外层(壁层):外为单层扁平上皮,在肾小体尿极处与近端小管曲部上皮相连续。2)内层(脏层):血管极处上皮向内返折而成3)肾小囊腔:脏、壁两层之间。细胞为多突起的细胞,称足细胞。胞体突向肾小囊腔。足细胞从胞体可伸出几个较大的初级突起,每个初级突起又可分支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次级突起相互交叉嵌合。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的间隙叫做过滤间隙或裂孔。

(二)肾小管:(1)近端小管:分为曲部和直部。曲部:光镜结构---1)胞体较大,核圆形,位于基底部。2)胞质嗜酸性3)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4)细胞基部有纵纹5)细胞界限不清。电镜结构---1)有密集排列的微绒毛---故光镜下为刷状缘2)在微绒毛基部有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小泡3)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相邻细胞的侧突相互嵌合---故光镜下细胞界限不清4)细胞基底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内褶之间有许多纵行排列的线粒体---故光镜下为纵纹。直部与曲部结构大致相似。功能:是重吸收原尿中有用成分的主要场所,分泌、转运、排泄。(2)细段:管壁为单层扁平上皮,上皮较薄,有利于水和离子通透。(3)远端小管:分为直部和曲部。直部:1)管腔较大而不规则2)胞质弱嗜碱性3)细胞界限较清楚4)游离面无刷状缘5)基部纵纹较

明显。功能:能主动向间质内转运钠离子。曲部:与直部结构相似。功能:能吸收水、钠离子,排出钾离子、氢离子和NH3 等,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醛固酮可促进此段重吸收钠离子和钾离子,抗利尿激素可促使水的重吸收。 ........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特点和排列规律。掌握支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掌握睾丸间质细胞的光镜特点和功能。掌握前列腺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

B、名词解释:

1、血-睾屏障:存在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其组成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其中紧密连接最重要。可阻..............

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形成并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防止精子抗原物质溢出到生精小管外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C、重点突破:

一、生精小管由生精上皮和固有层组成。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构成。固有层由胶原纤维和肌样细胞构成。

二、各级升精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和DNA含量: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一)精原细胞:分为A型和B型。1)分类:A型分为着色较深的暗A型精原细胞(Ad)和着色较浅的亮A型精原细胞(Ap)。Ad型精原细胞分化为Ap型精原细胞,进而分化为B型精原细胞。2)染色体核型:(46,XY)。3)DNA含量:2N(二)初级精母细胞:1)染色体核型:(46,XY)。

(三)次级精母细胞:1)染色体核型:(23,X或23,Y)。2)DNA含量:2N。(四)精子细胞:1)染色体核型:(23,X或23,Y)。2)DNA含量:1N。(五)精子:1)染色体核型:(23,X或23,Y)。2)DNA含量:1N。

三、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特点和排列规律:(1)精原细胞:1)位置---生精上皮基膜2)形态---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除核糖体外,细胞器不发达(2)初级精母细胞:1)位置---精原细胞近腔侧2)形态---体积较大,核大而圆(3)次级精母细胞1)位置---靠近管腔2)形态---核圆形(4)精子细胞1)位置---更靠近管腔2)形态---核圆,染色质致密(5)精子:形态---分头、尾两部分。头部---正面观呈卵圆形,侧面观呈梨形。头内有一个染色质高度浓缩的细胞核,核的前2/3由顶体覆盖。尾部是精子的运动装置,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

四、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由圆形逐渐变为蝌蚪状的精子,这一过程称精子形成。主要的变化是:1)细胞核染色质高度浓缩,....

核变长并移向细胞的一侧,构成精子的头部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逐渐增大,..2)

凹陷为双层帽状覆盖在核的头端,成为顶体。3)中心粒迁移到细胞核的尾侧,发出..

轴丝。随着轴丝逐渐延长,精子细胞变长,形成尾部(或称鞭毛)4)线粒体从周边....

汇聚于轴丝近段的周围,盘绕成螺旋形的线粒体鞘多余的细胞质逐渐汇聚于尾侧,....5)

形成残余体,最后脱落。

五、支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1)光镜结构---轮廓不清,核常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浅,核仁明显。2)电镜结构---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糖原颗粒,并有许多微丝和微管。细胞侧面近基部的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成基底室和近腔室。基底室内有精原细胞;近腔室有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3)功能:1)支持和营养2)分泌抑制素3)可吞噬和消化残余胞质4)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血-睾屏障。

六、睾丸间质细胞的光镜特点和功能:1)位置---生精小管之间2)成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间质细胞等。3)光镜特点---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较强。4)功能---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即睾酮)可以促进间质发生、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分化以及维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

七、前列腺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1)腺实质可分为三个带,由内向外分别是中心带、过渡带和外周带。1)腺分泌部由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及假复层柱状上皮构成,腺腔很不规则2)腔内可见分泌物浓缩形成的圆形嗜酸性板层状小体---前列腺凝....固体。 ..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

A、重点掌握:

掌握卵泡的发育成熟过程。掌握各级卵泡的结构。掌握黄体的形成、结构和功能。掌握子宫内膜的结构,其周期性变化与卵巢的关系。掌握英文:corpus luteum(黄体)。

B、名词解释:

1、黄体:排卵后,卵泡壁塌陷,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突入卵泡腔,在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颗粒细胞

衍化为颗粒黄体细胞,其数量多,体积大,染色浅,位于黄体的中央,主要分泌孕.激素和松弛素;膜细胞衍化为膜黄体细胞,其数量少,体积小,染色深,位于黄体.....

的周边,与颗粒黄体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 ...

C、重点突破:

一、卵泡的发育成熟过程:卵泡主要由中央的卵母细胞和周围的卵泡细胞构成。一般将卵泡的发育过程分四个阶段,即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二、各级卵泡的结构:(一)原始卵泡:1)初级卵母细胞呈球形,体积较大,核大而圆,染色质稀疏,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2)卵泡细胞较小,核扁圆,染色深。(二)初级卵泡:1)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靠近质膜的胞质中出现电子密度高的溶酶体,称皮质颗粒2)卵泡细胞由扁平状变为立方形或柱状,这时的卵泡细胞变成颗粒细胞。3)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均质状的蛋白多糖膜,嗜酸性,称透明带。4)环绕在卵泡周围的基质细胞增生,围绕卵泡,构成卵泡膜。卵泡膜与颗粒细胞之间隔以基膜。(三)次级卵泡:1)细胞间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腔隙,腔隙汇合形成一个大腔,称卵泡腔。2)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及其周围的颗粒细胞被挤到卵泡腔的一侧,形成圆形隆起,突入卵泡腔,称卵丘。3)紧靠透明带的一层高柱状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4)卵泡腔周围的颗粒细胞构成卵泡壁,称颗粒层。5)卵泡膜进一步分化为内、外两层,内层含膜细胞---可合成类固醇...激素。(四)成熟卵泡:卵泡液急剧增多,卵泡体积显著增大;颗粒细胞不再增值,..

卵泡壁变薄。

三、子宫壁的结构: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外膜、肌层和内膜三层。1、外膜:1)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外膜为浆膜;宫颈部为纤维膜。2、肌层:由成束的平滑肌纤维构成。一般分为黏膜下层、中间层(血管层)和浆膜下层。3、内膜:又称黏膜。

四、子宫内膜的结构: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1)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散在的纤毛细胞构成。(2)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的子宫腺。(3)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1)功能层---位于内膜浅层,自青春期开始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剥脱、出血,形成月经。此层也是孕育胎儿的场所。

2)基底层---位于内膜深层,该层不脱落,有较强的增生和修复功能,可以产生新的功能层。(4)内膜的血管来自子宫动脉。营养内膜基底层的动脉叫做基底动脉,不受性激素影响;营养功能层的动脉叫做螺旋动脉,对性激素刺激敏感。

五、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卵巢的关系:由青春期至绝经期,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称月经周期。每个周......

期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可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1、月经期:排出的卵未受精,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螺旋动脉持续性收缩,内膜的功能层缺血、缺氧,组织变性坏死。最后,血液与坏死脱落的内膜组织一起经阴道排出,形成月经。月经期末,基底层残存的子宫腺细胞分裂增生,修复内膜水平,进入增生期。2、增生期:又称卵泡期。在卵泡分泌的促激素的作用下,内膜逐渐增厚;子宫腺增多、增长并弯曲;螺旋动脉增长、变弯曲。增生期末,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3、分泌期:又称黄体期。在黄体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子宫腺进一步增长、弯曲;螺旋动脉继续增长,更加弯曲并充血。1)若排出的卵受精,内膜继续增厚,发育为蜕膜;2)若卵未受精,则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进入下一个月经期。

第20章 胚胎学总论

A、重点掌握:

掌握受精的定义、时间、部位、条件及意义。掌握胚泡的结构、胚泡植入部位及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掌握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掌握三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掌握三胚层的分化。掌握胎膜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B、名词解释:

1、精子获能:精子通过女性生殖管道的过程中,在管道上皮、主要是输卵管上皮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下,精子头部外表面的糖蛋白被去除,获得释放顶体酶和穿越放射冠、透明带的能力,从而获得了受精的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精子获能。

2、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而生成受精卵的过程称受精,发生于排卵后的12~24小时内,一般在输卵管的壶腹部进行。

3、原条:胚胎发育至第3周初,二胚层胚盘的上胚层正中线一侧的细胞增生,形成一条纵行的细胞索,称原条;原条头端膨大,称原结;继而在原条的中线出现浅沟,称原沟;原结的中心凹陷,称原凹。原条和原节的出现,使胚盘有了头端与尾端、左侧和右侧之分。

4、脊索:原条出现后,从原凹向头端增生迁移的细胞,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

一条单独的细胞索,称脊索。脊索在早期胚胎起一定支架作用,以后退化,其中椎间盘的髓核是脊索退化后的遗迹。在神经管的发生中,脊索发挥着重要的诱导作用。

5、胎盘膜或胎盘屏障:胎盘内存在着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通路。其中母体血与胎儿血在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膜。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基膜、薄层的结缔组织近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在发育后期,由于细胞滋养层在许多部位消失,以及合体滋养层在一些部位仅为一薄层胞质,故胎盘膜变薄,这更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胎盘膜是一选择性的透过膜,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抗体蛋白和气体分子等可以定向通过,血细胞、细菌、大分子物质及某些有害物质则不能通过,故胎盘膜又称胎盘屏障,是胎儿正常发育、避免外界有害因子损伤的一道重要屏障。

C、重点突破:

一、受精的条件及意义:(1)条件:1)精子大部分发育正常,数量足够2)精子成熟且获能3)卵细胞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4)精子与卵子在限定时间相遇5)男女生殖管道必须通畅。(2)意义:1)恢复染色体数目,促进遗传多样性2)决定遗传性别3)激活细胞代谢、启动。

二、胚泡的结构:胚泡是指胚,胚泡中央的腔为胚泡腔,包绕胚泡腔的一层扁平细胞为滋养层,胚泡腔一端有一团细胞,称内细胞群。这群细胞是多能干细胞,未来分化为胚胎的各种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故又称成胚细胞。

三、胚泡植入部位:植入最常发生在子宫的前壁和后壁。偶尔也发生在子宫颈内口附近,并在此形成胚盘,称前置胚盘。植入也会发生在子宫以外,称宫外孕。

四、胚泡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血管增生,血供更加丰富。子宫腺扩大、分泌旺盛,腺腔内充满分泌物;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内富含糖原颗粒和脂滴,这种细胞称蜕膜细胞;细胞间隙增大,称水肿状态。

五、二胚层胚盘的发生:在第二周胚泡植入过程中,内细胞群增殖分化,逐渐形成两层细胞,临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称上胚层,靠近胚泡腔一侧的一层立方细胞称下胚层,上下胚层之间有基膜相隔。由上下两个胚层构成的椭圆形盘状结构被称为二胚层胚盘。

六、二胚层胚盘相关结构的形成 :

(一)羊膜囊的形成:受精后第八天,随着上胚层细胞的增生,在细胞间出现了一个小的腔隙并逐渐扩大,于是上胚层被分隔成了两层细胞:贴近细胞滋养层内面的一层细胞为成羊膜细胞,后形成羊膜;与下胚层相贴的一层细胞仍为上胚层。

这两层细胞的边缘相延续,环绕中央的羊膜腔,共同构成了羊膜囊,其囊腔就是原来的胚泡腔。

(二)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及体蒂的形成:受精后第十一天,在细胞滋养层内面与外体腔膜与羊膜之间出现了一层疏松的网状结构,称胚外中胚层;受精后第十三天,随着胚外中胚层的增厚,其中出现了一些小的腔隙,后融合为一个大腔,称胚外体腔;胚外体腔的出现,将胚外中胚层分隔成了两部分:一部分铺衬在滋养层的内表面并覆盖在羊膜囊的外表面,称胚外体壁中胚层,另一部分覆盖在初级卵黄囊的表面,称胚外脏壁中胚层。二胚层胚盘连同其上方的羊膜囊和下方的卵黄囊大部被胚外体腔环绕,只有一束胚外中胚层将其悬吊在滋养层上方,这就是体蒂。

(三)次级卵黄囊的形成:受精后第二周末,下胚层周缘的细胞增生,并沿外体腔末向下迁移,最终在初级卵黄囊内形成一个较小的囊,这就是次级卵黄囊,简称卵黄囊。

七、三胚层胚盘的发生:胚胎发育到第三周,上胚层细胞增殖较快,在上胚层正中线的一侧形成一条增厚区,称原条,其头端膨大称原结,中线出现浅沟称原沟,原沟深部的细胞在上下胚层之间向周边扩展迁移,一部分细胞在上下胚层之间形成一个夹层,即中胚层;其中部分细胞迁入下胚层并逐渐全部置换下胚层细胞,形成了一层新细胞,称内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形成后,上胚层随即改称外胚层。此时,胚盘由内、中、外三个胚层构成,称三胚层胚盘。

八、三胚层胚盘相关结构的形成:

(一)脊索的发生:经原窝迁移的上胚层细胞在上胚层与形成中的内胚层之间向头侧扩展而形成一个细胞柱,称头突,又称脊索突。随着原窝向头突中延伸,头突由实心的细胞索变成了空芯的细胞管,称脊索管。受精后第二十天,脊索管的腹侧壁与其下方的内胚层融合并破裂,于是脊索管向背侧通过原窝与未来的神经管相通,向腹侧则通过破裂的腹侧壁与未来的肠管相通,故称为神经肠管。原始肠管的背侧壁遇合,脊索管的背侧壁形成一条细胞索,称脊索。

(二)绒毛膜的形成:由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在第二周时,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共同向外形成突起,称初级绒毛干。第三周时,胚外中胚层长入初级绒毛干后形成次级绒毛干。第三周末,绒毛干内的胚外中胚层形成结缔组织和血管,形成三级绒毛干。各级绒毛干的表面都发出分支,形成许多细小的绒毛。绒毛干借细胞滋养层壳固定于基蜕膜上。

(三)绒毛膜的演变:胚胎早期,绒毛膜上的绒毛均匀分布在表面。之后,由

于包蜕膜的绒毛血管供应缺乏,逐渐退化消失,形成平滑绒毛膜;基蜕膜侧的绒毛血供充足,该处绒毛反复分支,生长茂盛,形成丛密绒毛膜,它与基蜕膜一起参与形成胚胎。随着胚体的发育,羊膜腔的扩大,羊膜、平滑绒毛膜、包蜕膜和壁蜕膜逐渐融合,使胚外体腔和子宫腔逐渐消失。

九、三胚层的分化:

(一)外胚层的分化:(1)神经外胚层---1)神经板、神经沟和神经管---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视网膜、神经垂体等;2)神经嵴---分化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肾上腺髓质中的嗜络细胞、黑素细胞、甲状腺滤泡旁细胞、颈动脉体I型细胞、头面部及大动脉根部的部分故骨、软骨、肌肉细胞。(2)神经外胚层之外的表面外胚层---表皮及其衍生器官、晶状体、内耳膜迷路、嗅上皮、味觉上皮、口腔表面上皮和唾液腺上皮、肛门部上皮、腺垂体等。

(二)中胚层的分化:中胚层---轴旁中胚层、侧中胚层、间介中胚层。(1)轴旁中胚层---背侧的皮肤的真皮、骨骼肌和中轴骨骼等;(2)侧中胚层---随着体腔的出现分为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前者分化为胸腹部和四肢皮肤的真皮、骨骼肌和血管等;后者分化为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结缔组织和间皮等;胚内体腔从头端到尾端将分化为心包腔、胸膜腔和腹膜腔。(3)间介中胚层---分化为泌尿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三)内胚层的分化:内胚层被包入胚体形成原始消化管,将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组织;以及中耳、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等器官的上皮组织。

十、胎膜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1)绒毛膜:1)组成---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2)功能---绒毛浸入在绒毛间隙的母血中,从母血中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CO2和代谢废物。(2)卵黄囊:1)组成---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

2)囊内贮存了大量卵黄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全部营养物质。(3)尿囊:1)形成---是卵黄囊的尾侧壁与胚盘交界处向体蒂内突出形成的一个内胚层盲囊。2)功能---气体交换和贮存代谢产物。(4)羊膜囊:1)组成---羊膜上皮和胚外中胚层2)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并具有保护胎儿免受外力损伤、防止与周围组织黏连的作用。(5)脐带:1)组成---外覆羊膜,内为粘液性结缔组织、脐动脉、脐静脉和退化后的卵黄囊、尿囊遗迹。2)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物质转运的唯一通道。

十一、胎盘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在胎盘的垂直断面上,可见羊膜下方为绒毛膜的结缔组织,脐血管的分支行

于其中。绒毛膜发出许多绒毛干,绒毛干又发出许多细小的绒毛,绒毛干的末端以细胞滋养层壳固定于基蜕膜上。绒毛干之间位于绒毛间隙,有基蜕膜构成的短隔伸入其内,称胎盘隔。胎盘隔将胎盘分隔为15~30个胎盘小叶,每个小叶含1~4根绒毛干及其分支,绒毛间隙内充满母体血液,绒毛浸入其中。2)功能---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胎儿通过胎盘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又通过胎盘排出代谢废物。胎盘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可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催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等多种激素,是维持正常妊娠和胎儿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胎盘还具有防卫屏障作用,可使胎儿免受细菌等外界有害因素的损害。

第21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鳃器、颜面的形成和腭的发生。掌握唇裂和腭裂。掌握英文:cleft lip(唇裂),cleft palate(腭裂)。

B、名词解释:

1、唇裂:最常见的颜面畸形,多因上颌突与同侧的内侧鼻突未愈合所致。唇裂.........

多为单侧。也可见双侧者。

2、腭裂:较常见,呈现多种类型。有因正中腭突与外侧腭突未愈合而致的前腭........

裂(单侧或双侧);有因左、右外侧腭突未愈合而致的正中腭裂;还有二者复合的完.......

全腭裂。

C、重点突破:

一、鳃器的发生:由鳃弓、鳃沟、咽囊和鳃膜组成。1)鳃弓---在额鼻突和心隆起之间,由头端至尾端先后形成6对背腹走向且左右对称的弓状隆起。2)鳃沟---鳃弓之间的凹沟。3)咽囊---原始咽的内胚层向外侧膨出,分别与鳃沟相对应。4)鳃膜---鳃沟外胚层、咽囊内胚层及其之间的少量间充质构成的薄膜。

二、颜面的形成:1)口凹---左、右两侧的上颌突、下颌突及其上方的额鼻突围成。2)鼻板---额鼻突下缘3)鼻窝---鼻板中央凹陷4)鼻泪沟---外侧鼻突与上颌突之间的一条浅沟。5)下颌和下唇---左右下颌突向中线生长6)鼻梁、鼻尖、人中和上唇的正中部分---左、右内侧鼻突向中线生长并相互融合。7)上颌和上唇的外侧部---左右上颌突8)鼻翼与鼻外侧壁大部---外侧鼻突9)前额及鼻根---额鼻突10)鼻孔---鼻窝11)原始鼻腔---左、右鼻窝向深部扩大并融合为一个大腔12)鼻后孔---口鼻膜13)上、下颌之间的裂隙。14)眼---额鼻突的外侧15)外耳道---第一鳃沟

三、腭的发生:1)左、右内侧鼻突---正中腭突---腭前部的一小部分。2)左、右上颌突---外侧腭突---继发腭---腭的大部,腭前部骨化---硬腭,腭后部骨化---软腭。3)额鼻突和内侧鼻突的中、外层---鼻中隔。

第22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咽囊的演变。掌握中肠的演变和泄殖腔的分隔。掌握主要畸形:先天性脐疝、梅克尔憩室和脐瘘。

B、名词解释:

1、先天性脐疝:胎儿出生时,肠管从脐部膨出,称先天性脐疝,是因肠袢从脐...腔退回腹腔或肠腔,但脐腔未闭锁所致。 ......

2、脐瘘:胚胎第六周,卵黄管闭锁并逐渐退化消失。若卵黄管未闭锁,回肠与.......脐之间残留一瘘管,出生后,肠内容物可通过该瘘管从脐溢出,这种异常叫做脐瘘。 .

3、梅克尔憩室:若卵黄管远端闭锁,但基部保留一段盲囊连于回肠,则称为梅.......

克尔憩室。

C、重点突破:

一、咽囊的演变口诀:一外鼓室内咽管,二外退化内腭扁;三腹胸腺四腹退,甲状旁腺各一对;三背下,四背上,第五咽囊滤泡旁。

二、中肠的演变:1)中肠的头端与前肠的末端---十二指肠。2)十二指肠下的....

一段中肠向腹侧弯曲,形成一失状位的U形肠袢---中肠袢。3)中肠袢顶部与卵黄蒂...

相连,并以此为界,分为头、尾两支。4)中肠袢突入脐带中的胚外体腔---脐腔---形...

成生理性脐疝。5)中肠袢在脐腔内不断增长,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逆时针方向旋.....

转90度---失状位变成水平位---头支至右侧,尾支至左侧。6)尾支上出现一囊状突起---盲肠突。7)中肠袢从脐腔退回腹腔,头支在前,尾支在后,同时,逆时针方向...

再旋转180度,头支至左侧,尾支至右侧,脐腔闭锁。8)头支---空肠和回肠的大部..

分,尾支---回肠末端和横结肠的右2/3。盲肠突近段---盲肠,远段---阑尾。 .........

三、泄殖腔的分隔:泄殖腔由后肠末端的膨大形成,其腹侧壁与尿囊相连,末端为泄殖腔膜。人胚第6~7周时。尿囊与后肠之间的间充质增生,形成尿直肠隔。

当尿直肠隔生长并与泄殖腔膜愈合后,则将泄殖腔分隔为腹侧的尿生殖窦和背侧的原始直肠。泄殖腔膜被分隔为腹侧的尿生殖膜和背侧的肛膜。

第23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后肾的发生。掌握主要畸形:多囊肾,脐尿瘘。

B、名词解释:

1、多囊肾:因远曲小管未与集合管接通,尿液在小管内积聚,使肾内出现较多大小不等的囊泡,称为多囊肾。囊泡可压迫周围正常的肾单位,使其萎缩,导致肾功能进一步降低。

2、脐尿瘘:膀胱顶端与脐之间的脐尿管未闭锁,出生后尿液从脐部漏出,称为........

脐尿瘘。

C、重点突破:

一、后肾的发生:

(1)输尿管芽:是中肾管末端近泄殖腔处向背外侧长出的一个盲管,向胚体背、颅侧方向延伸,长入生后肾组织中。其末端膨大并反复分支达12级以上。其主干---输尿管,各级分支---肾盂、肾大盏、肾小盏、乳头管和集合小管。集合小管末端呈T形分支,其末端诱导临近的生后肾组织分化为肾单位。

(2)生后肾组织:来源于中肾嵴尾端的中胚层。在集合管分支的诱导下,此处的中胚层组织增生形成帽状的生后肾组织帽,覆盖于每个集合管分支的盲端,并逐渐分化形成S形弯曲的小管,一端与集合管盲端相通,另一端膨大凹陷形成肾小囊,与伸入囊内的毛细血管球及其间的间充质共同组成肾小体,间充质分化为中的肾小囊和肾小管各段,生后肾组织外周部的间充质分化为包在后肾表面的结缔组织被膜。

第24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A、重点掌握:

掌握房室管、原始心房、原始心室的内部分隔,血岛、房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掌握胎儿血循环的途径、特点及生后变化。

B、名词解释:

1、血岛:胚胎第十五天左右,卵黄囊壁等处的胚外中胚层细胞局部聚集成团而形成血岛,血岛是发生原始血管和原始血细胞的原基。血岛中先出现小的裂隙,再逐渐合并为腔隙,腔隙周边的细胞分化为扁平的内皮细胞,形成原始血管;血岛中....

央部分的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其中卵黄囊壁中最早出现血岛。

2、房间隔缺损: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中最常见的是卵圆孔未闭。其原因是:1)卵圆孔瓣出现许多穿孔2)第一房间隔在形成第二房间孔时过度吸收3)第二房间隔发育异常4)第一房间隔过度吸收,同时第二房间隔又形成过大的卵圆孔。此外心内膜垫发育不全,第一房间隔不能与其融合,也会造成此种缺损。

3、法洛四联症: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干与心球分隔不均,致使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造成右心室代偿性肥大,粗大的主动脉向右侧偏移而骑跨在室间隔缺损处。

C、重点突破:

一、房室管的分隔:胚胎第四周,房室管背侧壁和腹侧壁的心内膜增生,各形成一个隆起---背、腹心内膜垫---彼此相对生长,至第五周末互相融合---将房室管分隔成了左、右房室孔。围绕房室孔的间充质局部增生并向腔内隆起,逐渐形成房室瓣,右侧为三尖瓣,左侧为二尖瓣。

二、原始心房的分隔:第四周末,在心房顶部背侧正中线的中央出现一半月形的第一房间隔,它向心内膜垫延伸,其尾缘与心内膜垫之间形成第一房间孔。随着第一房间隔的增长,第一房间孔逐渐变小,在第一房间孔封闭之前,于第一房间隔的上部中央出现若干小孔,小孔很快融合为第二房间孔。第五周末,在第一房间隔的右侧,从心房的顶端腹侧壁上又出现一个新月形的第二房间隔,它也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并逐渐覆盖第二房间孔,在第二房间隔上留有一孔,称卵圆孔。第一房间隔在左侧下方覆盖卵圆孔,并成为卵圆孔瓣。出生后一岁左右卵圆孔封闭。

三、原始心室的分隔:人胚第四后末,在心室底壁向上发出一半月形的室间隔肌部。该隔向内膜垫方向延伸,二者之间留有一半月形的孔,称室间孔。第八周初,左右球嵴的尾端及心内膜垫三部分的心内膜下组织增生,并与室间隔肌部相互融合,形成室间隔膜部,室间孔随之封闭。

四、胎儿血循环的途径、特点及生后变化:(一)途径及特点:1)有通连胎盘的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其中脐静脉将来自胎盘的动脉血输送到胎体,脐动脉......

将胎体内的静脉血送回胎盘与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2)有一条连接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静脉导管,将脐静脉的动脉血导入下腔静脉。3)由于卵圆孔的存在,左右心房相通,下腔静脉血进入右心房后,大部分可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4)有一条连接动

脉干与降主动脉的动脉导管,将肺动脉的大部分血液导入降主动脉。(二)生后变化:

1)脐动脉和脐静脉退化:脐动脉大部分闭锁为脐外侧韧带,近侧一小段保留为膀胱上动脉;脐静脉闭锁为肝圆韧带。2)静脉导管退化:肝的静脉导管退化为静脉韧带。

3)卵圆孔闭锁:呼吸运动使肺血流量明显增大,肺静脉血回流量增多,左心房内血压高于右心房,致使卵圆孔瓣紧贴在第二房间隔上,约在出生后一年左右卵圆孔完全封闭。4)动脉导管闭锁:胎儿出生后肺扩张,肺动脉中的血液大量进入肺内,肺动脉压降低,动脉导管逐渐退化闭锁,于出生后三个月左右完全闭锁成为动脉韧带。 祝同学们考试取得好成绩……


相关文章

  • 以"结缔组织"为例,浅谈[组织学胚胎学]的教学方法
  • 摘要:组织学胚胎学是一门显微形态学科,是医学生接触最早的学科之一,它是生理学.病理学及妇产科学等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本门课程概念多,光学显微镜下,机体微结构,形态抽象,知识点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对于教 ...查看


  • 婴儿的诞生教案 12-10-29
  • <婴儿的诞生>教学案例 鄌郚镇包庄中学李爱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男.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2)描述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3. ...查看


  • 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教学方法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教学方法 作者:陈海瑞 来源:<学园>2013年第27期 [摘 要]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类院校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为本门 ...查看


  • 生物的个体发育-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案(1)
  • 生物的个体发育 - 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 ...查看


  • 临床医学之路
  • 临床医学之路(前三年)--就应该这样走 下面很多学习方法都值得鉴戒: 1.功夫下在平时,不要搞考前突击. 尤其是基础课,对于一个在医学知识方面完全空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上课把老师花大部分时间讲的内容认真做笔记,课后尽量看一遍, ...查看


  • 初中生物教案
  •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赵虎镇赵宅中学 付金平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概述生物体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3.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4.关注细胞研究在防 ...查看


  •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V01.2720a19No.6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吕小华,吴铁 (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东湛江524023) 摘要:通过对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理念更新.模式探索.开展意义等方面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认为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对 ...查看


  • 生物科学专业
  • 生物科学专业 05013001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56-3-1] 内容提要: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程专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 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 ...查看


  • 大连医科大学2014复试细则
  • 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复试工作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环节.为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快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