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病_西医学

作者:韩张 倪道凤 听神经病(auditoryneuropathy ,AN )是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的一种有特殊临床表现的听力损伤,其诊断、处理皆有别于一般的感音神经性聋。Worthington

等[1]1980年报道了4例患者,他们都有可测得纯音听阈,但引不出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 )。此后,又有学者报道相似病例[2,3],其中Kraus

等[3]最早注意到这类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听阈,后来进一步发现这类患

者耳蜗微音电位和诱发性耳声发射多正常。1993年Berlin 等[4]首先在2例患者中发现诱

发性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消失,并提出了一个“Ⅰ型传入神经元病”的概念。1996年Starr 等

[5]首次将其命名为听神经病,1998年Doyle 等[6]报道了8例听神经病患儿。这种病变

表现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顾瑞等[7]于1992年报道了16例中枢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

力减退,根据听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应有部分患者符合听神经病的诊断;1999年梁凤和等[8]

报道了17例。 临床特点 听神经病发病率较低,且多自幼年起病。1999年Rance 等[9]

在5199例新生儿期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和青少年中检出109例ABR 异常,其中12

例引不出ABR ,但微音电位正常,即听神经病在这组高危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23%。Starr

等[5]报道的10例成人患者均为散发病例,虽然就诊时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但都是自婴幼

儿或青少年期起病。听神经病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1.病史:大多数患者主诉双耳听不清

说话声,存有不同程度的言语交流困难,少数病例伴有耳鸣等,且多自幼年起病。均无耳毒

性及噪声接触史,可有耳聋家族史。 2.纯音及言语测听:听神经病患者的纯音听阈呈轻、

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并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听力图可以是以低频损失为主的上升型,也可

以是为以高频损失为主的下降型,还可以为平坦型曲线,但以低频感音神经性聋较多,Soliman

等[10]和顾瑞等[7]分别报道了一组病例,其纯音听阈都以低频损失为主。言语听力差是

听神经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患者言语识别率常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听阈,Starr 等[11]和

Zeng 等[12]推测言语识别能力差与听神经非同步化放电有关。Rance 等[9]则认为是到达

更高位中枢的听觉信号发生语音畸变所致。 3.ABR :ABR 引不出反应是听神经病最重要

的特征之一。ABR 无反应的原因包括:①没有神经活动;②神经传导阻滞;③听神经纤维非

同步化放电或同步化放电遭到破坏[1]。从听神经病患者存有可定量测定的听力,即有一定

的神经冲动传入来看,第3种情况可能性较大。而导致有髓神经纤维非同步化放电最常见的

原因是脱髓鞘。 4.诱发性耳声发射及对侧抑制:这里主要指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 ,TEOAE )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production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 ),在听神经病患者中,即使纯音听阈

表[!--empirenews.page--]现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诱发性耳声发射仍然可正常或轻度改变,

同时微音电位也多正常,这是听神经病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正常人的诱发性耳声发射存在对

侧抑制,在测试中给对侧耳加一定强度的白噪声,TEOAE 的振幅一般下降2~4dB [4],但在

听神经病患者中这种对侧抑制现象消失。Berlin 等[4]比较了1位听神经病患者与普通感

音神经性聋患者的TEOAE 对侧抑制结果,两人虽有几乎相同的纯音听阈,但听神经病患者对

侧抑制现象消失。Berlin 认为可能的解释有:①Ⅰ型听觉传入纤维非同步放电不足以激动耳

声发射对侧抑制;②仅仅依靠Ⅱ型听觉传入纤维维持某些频率区正常的纯音听阈;③初级听

觉神经元同步化放电受听觉传出系统调控,即传出系统的功能障碍是疾病的首发因素。由于

白噪声并不能使听觉通路神经元同步化放电,说明耳声发射对侧抑制反射弧的激动并不需要

听觉传入系统同步化放电。听神经病患者在有足够声刺激传入的情况下对侧抑制现象消失,

提示脑干听觉通路或听觉传出系统存在病变,第3种可能性并不能轻易排除。另外还要注意

可能出现的继发性耳声发射引不出,所以必要时应同时检测耳声发射和微音电位[13]。

5.中、长潜伏期反应:听神经病患者中、长潜伏期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Starr 等[5]

报道的成人病例中约半数可引出,这可能是由于中、长潜伏期反应的检测并不严格要求神经

元的同步化放电。 6.声导抗测试:听神经病患者的鼓室导抗图均呈“A ”型,提示中耳

功能正常;镫骨肌反射引不出。Berlin 等[4]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比较发现,他们有着

几乎相同的纯音听阈,都为2kHz 处正常,但听神经病患者镫骨肌反射引不出,其对照则可引

出,而按一般理解,其至少应在2kHz 处可以引出。与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相似,镫骨肌反射的

激动并不依赖于听觉传入纤维的同步化排放,听神经病患者在有一定听觉传入信号的情况下

仍引不出镫骨肌反射,提示听觉脑干通路存在病变。病变部位 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尚未

确定。由于ABR 的Ⅰ波是由耳蜗内听神经纤维发生的,Starr 等[5]根据听神经病患者ABR

引不出反应推测病变可能发生于听神经的远端部分,包括内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两者

之间的突触连接及耳蜗内的听神经纤维。 Harrison 等[14]利用卡帕损伤灰鼠

(chinchilla)耳蜗内毛细胞而外毛细胞基本不受累的特性,以期建立听神经病的动物模型。

他用纯音诱发的下丘单细胞电反应阈值代表纯音听阈,将其与ABR 相比较,发现ABR 阈值不

成比例地高于纯音阈值。这与听神经病患者纯音听阈与ABR 不协调相似。但该模型毕竟引出

了ABR 波形,与听神经病不符,但可以说明仅仅有内毛细胞的损伤不足以解释听神经病的所

有表现。 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与内毛细胞连接的解剖结构特点有利于神经元同步化放电

[11]。在听神经病中是否存在由于细胞连接结构的破坏而使神经元放电丧失了时间锁定

(timelock),进而导致ABR 引不出和言语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另外,两者突

[!--empirenews.page--]触连接的病变,从理论上分析,同样可以产生听神经病的表现。内

毛细胞合成及释放递质的非同步化,必然导致神经冲动排放的非同步化。 外毛细胞是产

生听力所必须的,但其与内毛细胞的关系,及与之相连的Ⅱ型传入神经纤维功能至今未明,

故它在听神经病中扮演的角色还难以定论。虽然诱发性耳声发射和微音电位提示外毛细胞微

机械活动和发生感受器电位功能正常,但并不能排除其他诸如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外毛细

胞与Ⅱ型节细胞突触连接等的异常。但目前这些都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 Starr 等[5]

报道的10例成人病例中,8例在听力损伤若干年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外周神经病表现;有人

报道[15-17]患有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的家系中,部分成员出现听神经病表现,提示病变

累及听神经。以上说明听神经病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神经病变在听觉系统的表现。Rance 等[9]

报道的12例听神经病患儿中均未发现外周神经受累的表现,可能是病变发展需有一个过程。

另外,根据听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特点,不排除同时存在两处或两处以上

病变的可能性。有些部位的病变为所有听神经病患者所共有,而另一些部位的病变则为不同

的患者所特有。病因和病理 听神经病只是一个功能性诊断,迄今尚未确定其病因。由于

听神经病多于婴幼儿和青少年期起病,故患者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曾出现的疾病引起人们的

高度重视。目前认为可能的病因有:①遗传性疾病如Charcot-Marie-Tooth 综合征(包括遗传

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型及Ⅱ型) 和费里德赖希共济失调;②免疫性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③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脑膜炎;④毒性物质代谢性疾病如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⑤各种原

因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炎等造成的缺氧;⑥无明显诱因。这其中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尤为引人注目,Rance 等[9]普查的12例听神经病患儿中,6例曾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50μmol/L,另外Berlin 等[18]报道的5例听神经病患儿也均出现

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ABR 既可以表现为反应阈值的升高,也可

以表现为Ⅰ-Ⅴ波潜伏期延长,提示胆红素可以同时影响外周和中枢听觉系统。Gunn 大鼠是

一种极好的急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动物模型。高胆红素血症的Gunn 大鼠表现为ABR 异常,微音

电位正常,耳蜗核和斜方体的体积和细胞均明显缩小[19,20]。但胆红素导致听觉系统损伤

仍有不少待解决的问题,如胆红素能否损伤听神经纤维?是作用于雪旺细胞还是轴索?对内、

外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是否有损伤作用?对耳蜗支持细胞和血管纹作用如何?胆红素对

听觉系统的损伤到何种程度会产生听神经病的表现? 部分听神经病患者在听力损伤若干

年后(平均10年)出现外周神经病表现是本病的又一令人费解之处。可能导致听神经病的病

因除遗传性和免疫性疾病外,其他致病因素都是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控制的,如高胆红素血症、

缺氧、感染等,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在若干年后才引起外周神经病变呢?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①除部分遗传[!--empirenews.page--]性和免疫性疾病先后累及听神经和外周神经外,其他

听神经病与外周神经病无相关性,发生于同一患者纯属巧合;②听觉系统对上述致病因素更

敏感,病变发展更迅速。究竟如何解释有待相关资料的进 一步积累。 由于缺乏相应部位的病理活检,故对听神经病的病理改变知之甚少。目前认

为听神经纤维发生不均匀脱髓鞘的可能性较大,其根据有:①听神经纤维不均匀脱髓鞘可以

解释ABR 引不出,及言语测听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测听;②患者伴有外周神经病表现,且都

以脱髓鞘为病变基础;③某些以脱髓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外周神经病累及听神经可出现听神

经病的表现[15-17];④某些中枢性原发性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累及听觉通路可出现类

似听神经病的表现。Starr 等[5]报道的10例成人病例中,有8例在听力损伤若干年后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外周神经受累的表现,其中3例是Charcot-Marie-Tooth 综合征,另5例仅

有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腱反射异常。Charcot-Marie-Tooth 综合征的病理变化以神经脱髓鞘

为主要表现,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及腱反射减弱也是神经脱髓鞘的表现。但Pareyson 等[21]

报道了对81例脱髓鞘性和21例轴索性外周神经病共102例患者ABR 的研究,其中44例出现

异常,主要表现为Ⅰ波潜伏期延长,Ⅰ-Ⅲ间期延长,少数为Ⅲ-Ⅴ间期延长,未发现引不出

反应的现象。如果听神经病仅仅是听神经纤维脱髓鞘的表现,那么这与脱髓鞘性外周神经病

累及听神经的病变有何不同?为什么有不同的ABR 表现?听神经纤维脱髓鞘到何种程度方引

不出ABR ,到何种程度只引起ABR 波潜伏期的延长?听神经脱髓鞘是由于雪旺细胞内髓鞘成

分降解,还是由于雪旺细胞死亡所致,或着两者兼有?由于雪旺细胞属于稳定细胞,可以通

过增生修复损伤,如果脱髓鞘是雪旺细胞死亡所致,不可逆性听神经病中是否存在某种机制

抑制了雪旺细胞的再生?治疗 目前对听神经病尚缺乏十分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是否适

合佩带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尚存有争议。Starr 等[5]认为佩带助听器对改善听神经病患

者的听力无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产生负面效果。Rance 等[9]的报道则积极得多,在15

例佩带助听器的患儿中7例在使用1年后无改善,另8例患儿的言语识别和一般听觉反应都

有明显的改善,这至少表明听神经病患儿存在通过佩带助听器改善言语识别技巧的可能。因

此Rance 推荐所有行为听阈异常的外周神经病患儿都应该佩带助听器,但这是否适用于成年

人,尚待证实。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明显改善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但

听神经病大多数只表现为轻或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其预后较难预料。在听神经纤维脱髓鞘的

情况下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如何?Shepherd 等[22]报道电刺激有髓鞘缺失的听神经,产生

了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电刺激有髓鞘缺失的听神经纤维也可引出ABR

[[!--empirenews.page--]23]。但髓鞘缺失与不均匀脱髓鞘是不同的。Rance 等[9]报道1

例听神经病患儿人工耳蜗植入1年后,其言语识别能力没有任何提高。该患儿未引出电刺激

诱导的ABR ,提示听觉脑干水平存在病变,但这种情况可能并不出现于每位听神经病患者,

所以目前还不能说听神经病是人工耳蜗植入的禁忌证。值得注意的问题 听神经病的出现

提示对于一些听觉检查结果矛盾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及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选中,有必要同

时进行ABR 、TEOAE 和DPOAE (和/或耳蜗微音电位)检查,以免漏诊。 听神经病的表现

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的产生是由于病变不同还是由于同一病变而程度不同,

目前还无法确定。但这提醒我们在临床中对于不同的听神经病患者应根据其各自独特的表现

综合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处理。 听神经病的命名是否恰当,其病因、病变部位、治疗及

预防等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韩张 倪道凤 听神经病(auditoryneuropathy ,AN )是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的一种有特殊临床表现的听力损伤,其诊断、处理皆有别于一般的感音神经性聋。Worthington

等[1]1980年报道了4例患者,他们都有可测得纯音听阈,但引不出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 )。此后,又有学者报道相似病例[2,3],其中Kraus

等[3]最早注意到这类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听阈,后来进一步发现这类患

者耳蜗微音电位和诱发性耳声发射多正常。1993年Berlin 等[4]首先在2例患者中发现诱

发性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消失,并提出了一个“Ⅰ型传入神经元病”的概念。1996年Starr 等

[5]首次将其命名为听神经病,1998年Doyle 等[6]报道了8例听神经病患儿。这种病变

表现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顾瑞等[7]于1992年报道了16例中枢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

力减退,根据听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应有部分患者符合听神经病的诊断;1999年梁凤和等[8]

报道了17例。 临床特点 听神经病发病率较低,且多自幼年起病。1999年Rance 等[9]

在5199例新生儿期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和青少年中检出109例ABR 异常,其中12

例引不出ABR ,但微音电位正常,即听神经病在这组高危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23%。Starr

等[5]报道的10例成人患者均为散发病例,虽然就诊时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但都是自婴幼

儿或青少年期起病。听神经病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1.病史:大多数患者主诉双耳听不清

说话声,存有不同程度的言语交流困难,少数病例伴有耳鸣等,且多自幼年起病。均无耳毒

性及噪声接触史,可有耳聋家族史。 2.纯音及言语测听:听神经病患者的纯音听阈呈轻、

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并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听力图可以是以低频损失为主的上升型,也可

以是为以高频损失为主的下降型,还可以为平坦型曲线,但以低频感音神经性聋较多,Soliman

等[10]和顾瑞等[7]分别报道了一组病例,其纯音听阈都以低频损失为主。言语听力差是

听神经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患者言语识别率常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听阈,Starr 等[11]和

Zeng 等[12]推测言语识别能力差与听神经非同步化放电有关。Rance 等[9]则认为是到达

更高位中枢的听觉信号发生语音畸变所致。 3.ABR :ABR 引不出反应是听神经病最重要

的特征之一。ABR 无反应的原因包括:①没有神经活动;②神经传导阻滞;③听神经纤维非

同步化放电或同步化放电遭到破坏[1]。从听神经病患者存有可定量测定的听力,即有一定

的神经冲动传入来看,第3种情况可能性较大。而导致有髓神经纤维非同步化放电最常见的

原因是脱髓鞘。 4.诱发性耳声发射及对侧抑制:这里主要指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 ,TEOAE )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production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 ),在听神经病患者中,即使纯音听阈

表[!--empirenews.page--]现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诱发性耳声发射仍然可正常或轻度改变,

同时微音电位也多正常,这是听神经病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正常人的诱发性耳声发射存在对

侧抑制,在测试中给对侧耳加一定强度的白噪声,TEOAE 的振幅一般下降2~4dB [4],但在

听神经病患者中这种对侧抑制现象消失。Berlin 等[4]比较了1位听神经病患者与普通感

音神经性聋患者的TEOAE 对侧抑制结果,两人虽有几乎相同的纯音听阈,但听神经病患者对

侧抑制现象消失。Berlin 认为可能的解释有:①Ⅰ型听觉传入纤维非同步放电不足以激动耳

声发射对侧抑制;②仅仅依靠Ⅱ型听觉传入纤维维持某些频率区正常的纯音听阈;③初级听

觉神经元同步化放电受听觉传出系统调控,即传出系统的功能障碍是疾病的首发因素。由于

白噪声并不能使听觉通路神经元同步化放电,说明耳声发射对侧抑制反射弧的激动并不需要

听觉传入系统同步化放电。听神经病患者在有足够声刺激传入的情况下对侧抑制现象消失,

提示脑干听觉通路或听觉传出系统存在病变,第3种可能性并不能轻易排除。另外还要注意

可能出现的继发性耳声发射引不出,所以必要时应同时检测耳声发射和微音电位[13]。

5.中、长潜伏期反应:听神经病患者中、长潜伏期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Starr 等[5]

报道的成人病例中约半数可引出,这可能是由于中、长潜伏期反应的检测并不严格要求神经

元的同步化放电。 6.声导抗测试:听神经病患者的鼓室导抗图均呈“A ”型,提示中耳

功能正常;镫骨肌反射引不出。Berlin 等[4]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比较发现,他们有着

几乎相同的纯音听阈,都为2kHz 处正常,但听神经病患者镫骨肌反射引不出,其对照则可引

出,而按一般理解,其至少应在2kHz 处可以引出。与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相似,镫骨肌反射的

激动并不依赖于听觉传入纤维的同步化排放,听神经病患者在有一定听觉传入信号的情况下

仍引不出镫骨肌反射,提示听觉脑干通路存在病变。病变部位 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尚未

确定。由于ABR 的Ⅰ波是由耳蜗内听神经纤维发生的,Starr 等[5]根据听神经病患者ABR

引不出反应推测病变可能发生于听神经的远端部分,包括内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两者

之间的突触连接及耳蜗内的听神经纤维。 Harrison 等[14]利用卡帕损伤灰鼠

(chinchilla)耳蜗内毛细胞而外毛细胞基本不受累的特性,以期建立听神经病的动物模型。

他用纯音诱发的下丘单细胞电反应阈值代表纯音听阈,将其与ABR 相比较,发现ABR 阈值不

成比例地高于纯音阈值。这与听神经病患者纯音听阈与ABR 不协调相似。但该模型毕竟引出

了ABR 波形,与听神经病不符,但可以说明仅仅有内毛细胞的损伤不足以解释听神经病的所

有表现。 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与内毛细胞连接的解剖结构特点有利于神经元同步化放电

[11]。在听神经病中是否存在由于细胞连接结构的破坏而使神经元放电丧失了时间锁定

(timelock),进而导致ABR 引不出和言语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另外,两者突

[!--empirenews.page--]触连接的病变,从理论上分析,同样可以产生听神经病的表现。内

毛细胞合成及释放递质的非同步化,必然导致神经冲动排放的非同步化。 外毛细胞是产

生听力所必须的,但其与内毛细胞的关系,及与之相连的Ⅱ型传入神经纤维功能至今未明,

故它在听神经病中扮演的角色还难以定论。虽然诱发性耳声发射和微音电位提示外毛细胞微

机械活动和发生感受器电位功能正常,但并不能排除其他诸如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外毛细

胞与Ⅱ型节细胞突触连接等的异常。但目前这些都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 Starr 等[5]

报道的10例成人病例中,8例在听力损伤若干年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外周神经病表现;有人

报道[15-17]患有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的家系中,部分成员出现听神经病表现,提示病变

累及听神经。以上说明听神经病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神经病变在听觉系统的表现。Rance 等[9]

报道的12例听神经病患儿中均未发现外周神经受累的表现,可能是病变发展需有一个过程。

另外,根据听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特点,不排除同时存在两处或两处以上

病变的可能性。有些部位的病变为所有听神经病患者所共有,而另一些部位的病变则为不同

的患者所特有。病因和病理 听神经病只是一个功能性诊断,迄今尚未确定其病因。由于

听神经病多于婴幼儿和青少年期起病,故患者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曾出现的疾病引起人们的

高度重视。目前认为可能的病因有:①遗传性疾病如Charcot-Marie-Tooth 综合征(包括遗传

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型及Ⅱ型) 和费里德赖希共济失调;②免疫性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③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脑膜炎;④毒性物质代谢性疾病如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⑤各种原

因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炎等造成的缺氧;⑥无明显诱因。这其中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尤为引人注目,Rance 等[9]普查的12例听神经病患儿中,6例曾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50μmol/L,另外Berlin 等[18]报道的5例听神经病患儿也均出现

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ABR 既可以表现为反应阈值的升高,也可

以表现为Ⅰ-Ⅴ波潜伏期延长,提示胆红素可以同时影响外周和中枢听觉系统。Gunn 大鼠是

一种极好的急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动物模型。高胆红素血症的Gunn 大鼠表现为ABR 异常,微音

电位正常,耳蜗核和斜方体的体积和细胞均明显缩小[19,20]。但胆红素导致听觉系统损伤

仍有不少待解决的问题,如胆红素能否损伤听神经纤维?是作用于雪旺细胞还是轴索?对内、

外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是否有损伤作用?对耳蜗支持细胞和血管纹作用如何?胆红素对

听觉系统的损伤到何种程度会产生听神经病的表现? 部分听神经病患者在听力损伤若干

年后(平均10年)出现外周神经病表现是本病的又一令人费解之处。可能导致听神经病的病

因除遗传性和免疫性疾病外,其他致病因素都是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控制的,如高胆红素血症、

缺氧、感染等,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在若干年后才引起外周神经病变呢?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①除部分遗传[!--empirenews.page--]性和免疫性疾病先后累及听神经和外周神经外,其他

听神经病与外周神经病无相关性,发生于同一患者纯属巧合;②听觉系统对上述致病因素更

敏感,病变发展更迅速。究竟如何解释有待相关资料的进 一步积累。 由于缺乏相应部位的病理活检,故对听神经病的病理改变知之甚少。目前认

为听神经纤维发生不均匀脱髓鞘的可能性较大,其根据有:①听神经纤维不均匀脱髓鞘可以

解释ABR 引不出,及言语测听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测听;②患者伴有外周神经病表现,且都

以脱髓鞘为病变基础;③某些以脱髓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外周神经病累及听神经可出现听神

经病的表现[15-17];④某些中枢性原发性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累及听觉通路可出现类

似听神经病的表现。Starr 等[5]报道的10例成人病例中,有8例在听力损伤若干年后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外周神经受累的表现,其中3例是Charcot-Marie-Tooth 综合征,另5例仅

有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腱反射异常。Charcot-Marie-Tooth 综合征的病理变化以神经脱髓鞘

为主要表现,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及腱反射减弱也是神经脱髓鞘的表现。但Pareyson 等[21]

报道了对81例脱髓鞘性和21例轴索性外周神经病共102例患者ABR 的研究,其中44例出现

异常,主要表现为Ⅰ波潜伏期延长,Ⅰ-Ⅲ间期延长,少数为Ⅲ-Ⅴ间期延长,未发现引不出

反应的现象。如果听神经病仅仅是听神经纤维脱髓鞘的表现,那么这与脱髓鞘性外周神经病

累及听神经的病变有何不同?为什么有不同的ABR 表现?听神经纤维脱髓鞘到何种程度方引

不出ABR ,到何种程度只引起ABR 波潜伏期的延长?听神经脱髓鞘是由于雪旺细胞内髓鞘成

分降解,还是由于雪旺细胞死亡所致,或着两者兼有?由于雪旺细胞属于稳定细胞,可以通

过增生修复损伤,如果脱髓鞘是雪旺细胞死亡所致,不可逆性听神经病中是否存在某种机制

抑制了雪旺细胞的再生?治疗 目前对听神经病尚缺乏十分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是否适

合佩带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尚存有争议。Starr 等[5]认为佩带助听器对改善听神经病患

者的听力无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产生负面效果。Rance 等[9]的报道则积极得多,在15

例佩带助听器的患儿中7例在使用1年后无改善,另8例患儿的言语识别和一般听觉反应都

有明显的改善,这至少表明听神经病患儿存在通过佩带助听器改善言语识别技巧的可能。因

此Rance 推荐所有行为听阈异常的外周神经病患儿都应该佩带助听器,但这是否适用于成年

人,尚待证实。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明显改善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但

听神经病大多数只表现为轻或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其预后较难预料。在听神经纤维脱髓鞘的

情况下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如何?Shepherd 等[22]报道电刺激有髓鞘缺失的听神经,产生

了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电刺激有髓鞘缺失的听神经纤维也可引出ABR

[[!--empirenews.page--]23]。但髓鞘缺失与不均匀脱髓鞘是不同的。Rance 等[9]报道1

例听神经病患儿人工耳蜗植入1年后,其言语识别能力没有任何提高。该患儿未引出电刺激

诱导的ABR ,提示听觉脑干水平存在病变,但这种情况可能并不出现于每位听神经病患者,

所以目前还不能说听神经病是人工耳蜗植入的禁忌证。值得注意的问题 听神经病的出现

提示对于一些听觉检查结果矛盾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及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选中,有必要同

时进行ABR 、TEOAE 和DPOAE (和/或耳蜗微音电位)检查,以免漏诊。 听神经病的表现

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的产生是由于病变不同还是由于同一病变而程度不同,

目前还无法确定。但这提醒我们在临床中对于不同的听神经病患者应根据其各自独特的表现

综合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处理。 听神经病的命名是否恰当,其病因、病变部位、治疗及

预防等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 宁夏医科大学 2012 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宁夏医科大学位于美丽的塞上湖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 校于 1978 年在宁夏高校中首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拥有 7 个一级 学科.3 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招收和 ...查看


  • 中医眼科学重点
  • 中医眼科学 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 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奠基时期(隋代-唐代) 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 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 ...查看


  •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张某 ,男 ,7岁,耳鸣有三个月,近来伴随有间歇性眩晕,胸闷.心悸.有高血压病史, 服降血压药后耳鸣症状少有减轻,但不明显.睡眠质量极差.通过电测听.声阻抗,多普乐 动脉血流量检测及脑干神经反应,确诊为神经性耳鸣 ...查看


  • 2012北大专业目录
  • 单位代码:10001电话:010-82802338 院部所.专业.研究方向 单位名称:北京大学(医学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邮政编码:100191 备注 891基础医学院92-95 说明:基础医学院共招收硕 ...查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26例报告
  • <求医问药n嘈喟刊 Seek MedieaJl AndAskThe Medicine 2012年第10卷 第12期475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00%,高于对照组的6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查看


  • 2010医学类核心期刊目录
  • 2010医学类核心期刊目录 默认分类 2010-12-19 12:57:59 阅读16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 阅 本文引用自jpjp<2010医学类核心期刊目录>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原文地址:2010医学类 ...查看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24例 中西医结合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24例 笔者自200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即中药内服.西药注射.针刺加电刺激.TDP神灯局部照射及自我按摩治疗面瘫患者2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般资料 24例患者,男性l4例,女性l0例:年龄l4-68 ...查看


  • 西医综合:平衡感觉功能
  • 前庭器官是人体运动状态及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当头的位置改变或作直线变速运动时,会引起前庭器官中感受器的兴奋.椭圆囊和球囊中内淋巴的流动而使囊斑上毛细胞顶部的纤毛倾倒,引起与之相连的神经发放神经冲动传至中枢,引起机体在空间位置及变速运动的感觉 ...查看


  • 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1402・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李 勤,李秉芝,刘 宏 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职业病防治所,济南250000) 1 2 3 (1.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质量管理科,山东泰安271000;2.曲阜市人民医院内科,山东曲阜27 ...查看


  • 非线性与多维次人体
  • 非线性与多维次人体-脊椎相关疾病的非线性(之八) (2009-01-31 01:00:08) 转载▼ 标签: 经络学 人体科学 脊椎 中西医 解剖学 非线性 多学科 我国古代已有的关于脊椎相关疾病的学说 <黄帝内经>下卷第51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