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A08080228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The Research of Minor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学生姓名:李子昭

指导教师:李玉

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中国·哈尔滨

2012 年 5 月

摘要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全球各类企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间的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是我国中小企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能力的必由之路。本论文主要用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竞争力 策略

- I -

The Research of Minor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makes the world all kinds of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specially the total number of enterprise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9%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particularly fierce. Research o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is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o quickly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strong competitive pressure, promotes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viability of the route one must take.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researching o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nd on this basis tha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main restricting factors existed i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Minor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

- II -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 I I

1 前言...................................................................................................................................... 1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 1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 1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 3

2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理论 . ..................................................................................... 3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 .............................................................................................. 3

2.2 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 .......................................................................................... 4

2.3 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 5

3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 6

3.1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测评指数 . .............................................................................. 6

3.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测评 . .............................................................................. 8

3.3 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总结 . .................................................................... 10

4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 ........................................................................... 10

4.1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自身原因 ......................................................... 10

4.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政府原因 .......................................................... 11

4.3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国际原因 ......................................................... 12

5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 12

5.1 加强企业自身实力建设 . ........................................................................................ 12

5.2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政府服务体系 ............................................. 13

5.3 实施开拓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以适应国际经济规则 ......................................... 13

6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 16

- III -

1 前言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全球各类企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间的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是我国中小企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能力的必由之路。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外资的不断涌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我国部分产业的技术、设备和产品过剩。占我国贸易出口企业总数绝大多数的出口型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出口模式转变的问题,这就促使着出口型中小企业必须放眼国际市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向国际市场延伸己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本论文主要用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对策。

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目的在于理解面对入世后中小型企业必须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出口型中小企业如何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同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借鉴国外的经验,思考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长远发展战略。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David Ricardo (1817)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 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此时各国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Eli F Heckscher (1919)和Bertil Gotthard Ohlin (1919)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用生产要素的丰缺程度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于: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以及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Cohen and Zyman (1989)从基于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国际竞争力, 认为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 在于这个企业能否在建立和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获得利润的能力。

Hide Yamashita (1990)认为, 竞争力是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保持长期而稳定的竞争优势。

Peter J Buckley (1992)认为竞争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和动态的概念, 因此把竞争力定义为将潜力转化为业绩的过程, 一个竞争潜力、竞争过程和竞争业绩相互作用的过

- 1 -

程。

美国总统产业竞争力委员会(1985)将国家竞争力定义为:“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下, 生产经得住国际市场检验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 保持和扩大其国民实际收入的能力”。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则通过揭示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国际竞争力。

WEF 把国际竞争力不断由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发展, 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的一系列要素、政策和制度的集合。

IMD 在《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1996)中, 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并提出了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计算公式: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国际竞争力。

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并从战略的高度前瞻性地把握国际化进程, 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 以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这是我国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但是,由于制度环境、企业规范性、市场成熟度等差异, 发达国家中有关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实证研究结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李春侠(2009), 谢守祥(2009)在《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用图表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现状,指出了中小企业存在着战略意识薄、技术创新力弱、人力资源质量普遍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引进人才等措施。

何静(2007)在《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质量差,盈利能力不足、研究开发费用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国际竞争力较低的情况;提出了解决对策如: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实施技术创新、加强人才管理等措施。

杜苇(2008),周艳(2008)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指出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市场管理无序、融资困难、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且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组织结构、努力吸引和培养人才、寻求多元化融资途径、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解决对策。

刘玲(2007)在《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主要指出了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意义、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及指出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其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措施是建设企业文化,其包括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建立学习型和创造型组织。

郭鹏(2006)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对策研究》阐述了竞争、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涵义,论述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指出企业要以平等的市场竞争机会,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陈伟(2007),于丽艳(2007)在《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指出建立中小企业创新机制、构建中小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

- 2 -

方面制定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指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首先,介绍了相关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其次,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分别从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来分析;

第四部分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低的原因;

第五部分是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这部分主要是根据以上论证分析及具体原因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第六部分是结论。

2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理论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一般的来说,国际上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这两个角度来界定的。定性标准主要包括市场份额、所有权集中度以及是否自主经营等特征。美国195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法》中规定:凡是独立所有和经营,并且在某一行业内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英国对中小企业的规定是:所有者依靠个人的判断进行独立经营,并且市场占有率很低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定性标准界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且不利于统计和比较。因此,其他国家很少对中小企业进行定性界定,更多的则是从定量的角度来界定。定量界定一般包含三个指标:从业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所选择的指标及其取值也不尽相同。

我国在中小企业的划分上曾有过6次规定, 而现行的界定标准则是由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发展计划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下发, 并于2003年2月29日予以实施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大指标,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将行业分为: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工业行业中,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总资产不足4亿元的企业被界定为中小企业;建筑行业中,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总资产不足4亿元的企业被界定为中小企业;批发和零售业中,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销售额在1.5亿元以下的企业被界定为中小企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中,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的企业被界定为中小企业;住宿和餐饮业中,职工人数在800人以下,销售额在1.5亿元以下的企业被界定

- 3 -

为中小企业。

本规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业。本标准以外的其他行业中小企业标准则另行制定。此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通过此规定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职工人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而言普遍偏多,这也说明我国的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同时劳动力充足的现状。销售额巨大也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这也是界定标准略微偏高的原因之一。本文中所论述的中小企业均以我国统一界定的标准为依据。

2.2 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有关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存在有比较大的分歧,在不同的学派中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本文选择了几个与企业竞争力有关的定义进行分析。

《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中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为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在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后,国际竞争力定义便成为“国家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与其他各国竞争力相比,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这个概念实际上还是与1996年的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一脉相承,只是从微观定义上升到宏观定义。

公布全球竞争力的权威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EF )于每年对主要国家、地区的竞争力以及对该国家和地区内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排名的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在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一致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或以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并且IMD 进一步定义国际竞争力为“一国创造与保持一个是企业持续产出更多价值和人民拥有更多财富的环境的能力。”为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作出了充分的阐释。而WEF 的常务理事长葛瑞里也对在基础定义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国际竞争力即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这种看法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定义打下了基础。

欧洲货币基金会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分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关于微观的定义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环境中,以比其国内外的竞争对手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的能力。”而宏观部分也是微观部分的发展,即“某一国家为了维持、增加国民的实际收入,在自由公正的市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程度。”该定义彻底将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相结合,认识到了企业竞争力对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程度,对国家和企业通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的定义。

OECD 将国际竞争力定义的阐述更为精确:一个国家在自由和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和扩大本国公民在长期内的实际收入水平,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表达了出来: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角度入手,只是满足本国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是不够的,国际及竞争力并非国内企

- 4 -

业的竞争力加权或者平均后的结果,还要看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竞争力与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竞争战略之父波特的看法则是,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经济竞争并持续地获得盈利和竞争优势的能力。

2.3 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西方国家的竞争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崇尚自由竞争,主张过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从而创立了最初的竞争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后来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等又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等理论观点,使竞争理论进一步系统化。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克拉克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是现代竞争理论产生的标志,他认为竞争不是一个最终的静止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轮”,把国家竞争优势确立为国家贸易理论的核心,并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四阶论断,为现代竞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再破特提出片中宏观分析的国家竞争优势轮的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磨练和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推动竞争理论的研究走向微观化、企业化和实用化,开创了竞争理论研究的新阶段。

本文中,将重点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重点进行阐述。

2.3.1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利用本国的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制度等有形与无形资源上的差异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让一个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来提高本国生产效率,从而使本国总的社会福利提高。比较优势的思想最早出现在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中,但是,斯密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背离,按照斯密的理论,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上与贸易对象国相比都处在劳动成本绝对高、劳动生产率绝对低,绝对劣势的地位,就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获得绝对利益,这是不符合现实的。而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建立了一个以比较成本为基础简化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指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使不同的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时候存在不同的机会成本,但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对于国际贸易形成原因解释得并不充分全面。并通过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发展,将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密集的优势归结为一个国家比较优势产品生产效率较高的原因,使比较优势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随后,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受到了“里昂惕夫之谜”的挑战,但是通过加入人力资本要素对其进行修正,比较优势理论逐步得到完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1919年发表的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之影响》中首先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观点。作为其学生俄林在

- 5 -

1924年的《贸易学说》和1933年的《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中全面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因此被称为赫—俄理论,也即要素比例理论。

综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是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因此,各国中小企业在进行贸易时,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理,根据比较优势原理选择适当的贸易模式来发挥和培育自己的比较优势。

2.3.2 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产业结构“五力竞争”模型为基础,逐步形成了适应全球经济化环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和方法,即所谓的波特“钻石”模型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际竞争力模型(六因素模型) 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变量。四种决定因素为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及竞争,上述四个决定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构成了产业竞争环境,还有两个外部变量—随机事件与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波特的“六因素模型”很好的解释了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现时的经济条件不具备模型所要求的国内经济环境,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的为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韩国学者乔东逊通过研究韩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九要素模型”。

根据乔东逊的“九要素模型”,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因素,包括资源察赋、商业环境、相关支持产业、国内需求,这些因素客观上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特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另一类是人力因素,包括工人、政治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他们从主观上创造和激发前四个物质因素,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机遇则作为一个独立的外部因素与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分析模式。

对外贸易是一国参与世界竞争的一种直接体现形式,而且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服务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中坚力量,其国际竞争力水平将是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这种重要性会继续加强。竞争优势理论即波特“钻石模型”对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非常适用。 3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3.1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测评指数

3.1.1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TC )表示的是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值。他是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供应的他国同种产品来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 6 -

其计算公式为:TC= (Xi-Mi)/ (Xi+Mi)

在公式中,X 、M 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i 表示某一国家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 TC 的理论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C

在分析TC 时,还可将TC 指数细分成6个区间:当TC 取值为(-1,-0.6)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当TC 取值为(-0.6,-0.3)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的竞争劣势;当TC 取值为(-0.3,0)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微弱的竞争劣势;当TC 取值为(0,0.3)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微弱的竞争优势;当TC 取值为(0.3,0.6)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TC 取值为(0.6,1)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极大的竞争优势。TC 综合考了进口与出口两个因素,能够反映一国某一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本文选取TC 作为评测指数进行分析。

3.1.2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 又称出口绩效指数,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该指数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RCA= (Xi/Xt)/ (Wi/Wt)

在公式中,Xi 表示一国某商品出口值;Xt 表示一国商品出口总值;Wi 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 表示世界商品出口总值。

其中,RCA>1,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具有限性比较优势;RCA

在分析RCA 时,同样可将RCA 分为4个区间:当RCA 取值为(2.5,+∞)时,该国该产业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 取值为(1.25,2.5)时,该国该产业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 取值为(0.8,1.25)时,该国该产业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 取值为(-∞,0.8)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3.1.3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 CA),即从出口的比较优势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该国该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因为,一个产业内可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而 RCA 指数只考虑了一个产业出口所占的相对比例,并没有考虑该产业进口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CAij=RCAij-(Mij/Mi)/ (Mwi/Mw)

其中,Mij 表示国家i 在j 产品上的进口,Mi 表示国家i 在某时期的总进口,Mwi 表示j 产品同期在世界市场上的进口,Mw 表示世界市场在同一时期的总进口。

如果一国CA 指数大于0,说明该国国际竞争力具有比较优势;若CA 指数小于0,

- 7 -

则说明该国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比较优势。

3.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测评

3.2.1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市场占有率

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是指一国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表明该国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反映了一国贸易出口的整体竞争力状况或竞争地位的变化。该比例提高说明出口的竞争力增强;反之减弱。即: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

表3-1 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 5333.65 6782.58 8524.46 10099.76 世界贸易出口总额 104680 120620 138384 157800 出口市场占有率 5.08% 5.62% 6.16% 6.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截止到2010年11月20日的统计数据

从05年到08年的数据不难看出,总体上,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呈现增长的态势,而且增速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出口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但是,高增速、高出口市场占有率的繁荣背后,却是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现实。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个在国外售价50美元,而投入大量劳动力、采用上百工序进行制作的国内中小企业,最终得到的加工费只有2美元。这就是中国目前中小玩具制造商的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玩具出口总额达到225.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5%,仍稳居全世界玩具出口额的头把交椅。尽管如此,出口中小企业所得的利润却相当有限,仅维持在6%~8%左右。

还以玩具为例,某外国品牌公司在中国的基地每年要生产数千万个该品牌的玩具,投入的劳动力达到了7000人左右,有的产品要经过500多道加工工序,而平均每个玩具的加工费只有2美元左右。以该品牌玩具的一款为例,其国际市场海外售价为50美元,生产成本为10美元左右,出去销售成本,至少有90%的利润为国外品牌商和经销商所得,而进行具体生产加工的中国出口中小企业获利不及其中的10%。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快速提高,但是始终回避不了利润低下、出口模式单一导致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的事实。

3.2.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从表3-2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在2005~2008年间一直处于竞争力弱势的地位。国际贸易竞争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它的TC 指数一直在

- 8 -

0.6以上,具有非常强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美国的TC 指数一直大于0.6,说明美国在保持其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竞争力呈稳步增强的趋势,处于极强的竞争优势地位。日本的TC 指数在0.23~0.43之间波动,在2006年超过0.3,,2008年一度达到0.43,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法国的TC 指数处在0.3~0.15之间,在2005年时达到0.3,处于较强的竞争优势地位,但是2006年下降到0.26,甚至2007年一度下降到0.15,说明其竞争优势地位保持不稳,于是在2008年上涨到0.24。英国的TC 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008年稍有抬头但收效甚微,其竞争优势地位正逐步下降。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TC 指数从2005~2007年处于逐步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高峰,但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TC 指数受到重创迅速下滑,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竞争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滑向劣势,贸易竞争地位明显恶化。

表3-2 部分国家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竞争力指数(TC)比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美国 0.65 0.65 0.63 0.65 日本 0.23 0.35 0.40 0.43 法国 0.30 0.26 0.15 0.24 英国 0.22 0.17 0.15 0.16 中国 -0.21 -0.19 -0.05 -0.72

资料来源:WTO 网站和中国贸易指南网,截止到2010年11月20日的统计数据

3.2.3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表3-3 世界部分国家中小企业贸易总体RCA 指数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美国 1.39 1.50 1.52 1.54 1.56 1.76 1.57 英国 1.27 1.34 1.36 1.38 1.45 1.50 1.39 德国 0.63 0.64 0.65 0.66 0.71 0.65 0.65 法国 1.05 1.06 1.09 1.05 1.05 1.04 1.04 日本 0.67 0.63 0.64 0.70 0.69 0.64 0.76 中国 0.56 0.59 0.56 0.57 0.55 0.47 0.4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年鉴2010》整理计算得出

从表3-3中得出,美国在2002~2008年的RCA 指数一直处于1.25以上,2007年达到峰值1.76,说明美国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一直有较强竞争优势,2008年虽然受次贷危机影响RCA 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但是依然没有低于1.25。英国2002~2008年的RCA 指数一直处于1.25以上,同样于2007年达到峰值1.5,同样受金融危机影响在2008年有较大跌幅,但是英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总体依然有较强竞争优势。德国的RCA 指数在

- 9 -

2002~2008年中一直比较平稳,2006年有过小幅上涨达到0.71,但总体一直没有超过0.8,说明德国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竞争优势一般。法国的RCA 指数也在2002~2008年中一直比较平稳,未发生大幅度变化,竞争优势仅次于英国,但法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整体依然竞争优势一般。日本2002~2008年RCA 指数虽然一直在波动上升中,2008年峰值达到0.76,但依然没有打破其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竞争优势较弱的局面。我国在2002~2005年虽有短暂波动上升趋势,但2005~2008年RCA 指数迅速下滑,而且始终没有突破0.6,是在表格所有国家中竞争优势最弱的国家。综上所述,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一直是处于较弱的位置。

3.2.4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

表3-4 2005-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 CA 指数

RCA 指数

CA 指数 2005 0.37 -2.689 2006 0.35 -4.276 2007 0.27 -7.231 2008 0.28 -6.946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因为,一个产业内可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而 RCA 指数只考虑了一个产业出口所占的相对比例,并没有考虑该产业进口的影响。当国与国之间存在产业之间的贸易或产业内部也存在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进口情况来对比较优势进行衡量。从表3-4中得出,如果在RCA 中考虑进口的影响,我国CA 指数一直为负数,更加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竞争力非常弱。

3.3 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总结

通过以上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评测体系的指标分析,初步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做出评价,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逐年递增,且增速较快,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整体贸易出口长期处于较弱的位置,与传统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国际竞争力十分低下,这与我国第一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家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市场占有率虽逐年递增,但是依然掩盖不了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缺乏自主品牌、利润低、附加值低的隐患。同时,出口明显大于进口,导致近些年来贸易摩擦纷争不断,贸易保护主义趁虚而入,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缺乏竞争力的又一表现。

4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4.1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自身原因

根据前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0 -

4.1.1 核心竞争力匮乏

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看,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第二,我国中小企业科研人员及相关人才紧缺,且流动频繁;第三,由于技术创新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少,这导致我国中小企业无力投入足够的研发费用。

4.1.2 管理体制落后

家族式的企业模式和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往往会造成一股独裁、一人独裁,用人唯亲的例子屡见不鲜,弱化了企业职工对于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使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上缺乏突破的动力

4.1.3 缺少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受限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多数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并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发展;个别有这种意向的优秀人才往往提出高于中小企业承受能力的待遇要求,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接受,从而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国家贸易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4.1.4 融资难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面对的世界性难题。在当下,我国金融体制还不健全、民间资本相对短缺、长期买方市场造成大量积压的三角债,以及受当下金融危机影响出货量大量减少造成的现金流紧缺、国际市场紧缩,在这些因素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正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

4.1.5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出口与亚洲、北美和欧盟地区,而日本、美国和欧盟是同我国发生贸易摩擦最频繁的三大地区。相比之下,我国对拉美、非洲等地区的出口严重不足。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种过于集中的市场结构会使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风险。

4.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政府原因

4.2.1 专业性的中小企业出口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管理当前是以工业和经济成分划分,虽然一些诸如工业和贸易部的下属企业部门,各地农业部门对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合作协调办公室等,但这种现状已然不能适应当下的生产力发展和国际贸易形势。一方面机构力量大都太弱,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贸易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机构繁杂,职能不清。鉴于我国中小企业在所有权方面的多样性,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样的干预是明显不适应的,依然会出现国企大于私企的情况。

- 11 -

4.2.2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世界各国贸易活动的基础是一个健全的竞争法律环境。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为中小企业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由于一直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法,因此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出现了很多无法可依的情况。而且,在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计划经济的遗存依然存在(如立法基础依然是按照所有制进行划分),这必然导致中小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处于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在出现国际贸易纷争时,容易出现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相违背的情况;二是当前法律制度依然尚未健全。

4.2.3 出口退税政策不完善

政府最直接的对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的优惠政策便是出口退税。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虽然实施了一部分出口退税政策,但依照的仍然是1994年颁布的税制改革的相关规定执行,时效性暂且不说,且说大多数并不是专门为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的发展量身定制的,因此依然存在执行不到位、手续繁琐、办理时间较长等问题。

4.3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国际原因

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社会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在国际经济组织中掌握支配权,指定的国际经济规则更有利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他们指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如观景标准、技术标准等,表面上看,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较低,达不到他们指定的高标准,产品难免被挤出发达国家的国门之外。

在国际市场上,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0系列以成为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还有各自更严格的认证,比如北美的UL 、CSA 安全认证,日本的JIS 、JAS 及SG 安全认证,欧盟的CE 安全认证。从2004年5月1日起,欧美国家强制实行SA8000标准认证,即企业在赚取利润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006年12月13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REACH 》(《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该法规于2008年6月1日正式运行,并开始接受《REACH 》登记申请,这是一个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及社会壁垒的新型贸易壁垒,将严重影响我国轻工、纺织及化工等行业产品的对欧出口。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之路并不平坦,而技术贸易壁垒也成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

5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果要积极寻求救济之道,将企业面临的严重困难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驱动力,就要改变经营出口策略,转变出口模式,科学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在逆境中发展自己。

5.1 加强企业自身实力建设

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世界经济已进

- 12 -

入劳动力的价格、土地价格、原材料、能源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调整时期,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出口模式是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唯一的出路。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操作,注重产品质量,对工艺、对产品要利润。在产品的开发、出口推广方面,变低附加值为高技术。为满足全球客户高端、高附加值需求,从而引领行业发展。

5.2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政府服务体系

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专业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管理机构。在这一点上,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 )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其次还要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法律体系。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成熟的先进经验,结合现阶段国情我国完全可以制定一系列关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专业性法律法规,从而明确其地位,更好地为其合法贸易服务,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法律环境。再次,发展融资、出口退税等其他优惠政策。扩大出口退税目录、增加退税额度、简化退税手续或流程等手段,无一不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出口的促进起到重要作用。

5.3 实施开拓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以适应国际经济规则 我国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外贸出口主要依赖发达国家市场的格局不会改变。因此,在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北美、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周边地区市场。随着我国近年来同拉美、非洲各国领导人高层互访的加深,互相之间签订的贸易、投资协定的增加以及媒体对上述地区各国介绍的增多,我国中小企业对上述地区的市场开拓也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还要认识到,进出口大体平衡才是保持双边经贸关系长期发展的基本原则。片面追求对某一地区的出口增长,而忽视相应的进口增长,难免会增加贸易毛擦,为他国贸易保护主义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提供借口。以进口促出口,才是长期稳定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

6 结论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全球各类企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间的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是我国中小企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能力的必由之路。

本论文主要用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对策。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文得出研究结论如下: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较低。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连年递增,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步上涨,但增长幅度小,指数背后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市场依赖程度严重,极易受到外来因素如金融危机或非关税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买

- 13 -

方市场严重,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中小企业贸易出口是十分脆弱的。

如果要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首当其冲的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转变出口模式,同时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政府服务体系,还要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逐渐摆脱对传统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性,以进口促进出口,走可持续性出口贸易道路。

- 14 -

参考文献

1. 张绪斌. 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竞争力的理论阐述. 西南财经大学,2004.

2. 何晓斌.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

3. 汪海. 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权的公法保障. 苏州大学,2006.

4. 王从远,郭晓光,刘洪岩. 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核心能力关系研究. 建筑经济,2006(08).

5. 宋莉莉.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再思考. 上海商业,2006(066).

6. 王连森.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竞争优势及其来源的衡量与判别. 山东大学,2007.

7. 黄必成. 中小企业国家化成长机制与评价体系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2007.

8. 李凯,周强. 关于区域竞争力理论的回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9. 薛求知,朱吉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2007(02).

10. 梅姝娥,张少华,仲伟俊. 试析FDI 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东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11. 朱云霏.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商场现代化,2007(04).

12. 王晓梅,薛小奇. 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和路径. 经济导刊,2007(11).

13. 曹宝瑞.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浅析. 集团经济研究,2007(24).

14. 何平然,张素荣.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分析及建议. 商场现代化,2008(03).

15. 任道纹. 中小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经济导刊,2008(05).

16. 李芸. 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9(06).

17. Bhagwati , Jagdish. Immiserizing Growth: A Geometric Not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58.

18. Brainard , S. Lael.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Proximity-Concentration Trade-off

Between Multinational Sales and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

19. Krugman , Obstfeld , Maurice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A: Addison-Wesley,1997.

20. Hennessey , Jeannet .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ies. MA: Houghton Mifflin,1998.

21. Keegan , Warren J. Principles of Global Marketing. NJ:Prentice Hall,1998.

22. Meier , Gerald M.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Business. NY: Oxford,1998.

23. Porter, Michael E. The Bond Market Is Likely to Stay Stro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998.

- 15 -

致谢

在即将离校之际,我衷心地感谢学院以及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是他们的鼓励、关心和支持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生活,使我在思想、学习和各个方面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这将在我的人生中浓浓的划上一笔。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给予了我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宽阔了我的视野。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玉老师,论文的写作与修改都得到了她的悉心指导。导师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厚的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以及正直的为人,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我还得到了学院其他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关怀,在此对各位老师和领导表示感谢:你们不仅传授给我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教会了我许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这都将让我终生受益。感谢与我同窗四年的同学们,是他们的关爱让我拥有了难忘的快乐时光。

另外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在精神上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学业和论文将难以顺利完成,感谢你们给予了我无限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感谢各位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的评审老师对本文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16 -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指导教师用)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2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评阅人用)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2 年 月 日

评阅人(签字):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答辩委员会用)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2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论文等级用)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2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A08080228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The Research of Minor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学生姓名:李子昭

指导教师:李玉

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中国·哈尔滨

2012 年 5 月

摘要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全球各类企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间的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是我国中小企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能力的必由之路。本论文主要用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竞争力 策略

- I -

The Research of Minor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makes the world all kinds of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specially the total number of enterprise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9%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particularly fierce. Research o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is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o quickly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strong competitive pressure, promotes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viability of the route one must take.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researching o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nd on this basis tha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main restricting factors existed i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Minor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

- II -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 I I

1 前言...................................................................................................................................... 1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 1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 1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 3

2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理论 . ..................................................................................... 3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 .............................................................................................. 3

2.2 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 .......................................................................................... 4

2.3 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 5

3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 6

3.1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测评指数 . .............................................................................. 6

3.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测评 . .............................................................................. 8

3.3 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总结 . .................................................................... 10

4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 ........................................................................... 10

4.1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自身原因 ......................................................... 10

4.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政府原因 .......................................................... 11

4.3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国际原因 ......................................................... 12

5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 12

5.1 加强企业自身实力建设 . ........................................................................................ 12

5.2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政府服务体系 ............................................. 13

5.3 实施开拓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以适应国际经济规则 ......................................... 13

6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 16

- III -

1 前言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全球各类企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间的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是我国中小企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能力的必由之路。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外资的不断涌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我国部分产业的技术、设备和产品过剩。占我国贸易出口企业总数绝大多数的出口型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出口模式转变的问题,这就促使着出口型中小企业必须放眼国际市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向国际市场延伸己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本论文主要用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对策。

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目的在于理解面对入世后中小型企业必须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出口型中小企业如何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同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借鉴国外的经验,思考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长远发展战略。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David Ricardo (1817)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 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此时各国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Eli F Heckscher (1919)和Bertil Gotthard Ohlin (1919)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用生产要素的丰缺程度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于: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以及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Cohen and Zyman (1989)从基于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国际竞争力, 认为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 在于这个企业能否在建立和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获得利润的能力。

Hide Yamashita (1990)认为, 竞争力是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保持长期而稳定的竞争优势。

Peter J Buckley (1992)认为竞争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和动态的概念, 因此把竞争力定义为将潜力转化为业绩的过程, 一个竞争潜力、竞争过程和竞争业绩相互作用的过

- 1 -

程。

美国总统产业竞争力委员会(1985)将国家竞争力定义为:“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下, 生产经得住国际市场检验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 保持和扩大其国民实际收入的能力”。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则通过揭示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国际竞争力。

WEF 把国际竞争力不断由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发展, 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的一系列要素、政策和制度的集合。

IMD 在《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1996)中, 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并提出了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计算公式: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国际竞争力。

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并从战略的高度前瞻性地把握国际化进程, 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 以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这是我国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但是,由于制度环境、企业规范性、市场成熟度等差异, 发达国家中有关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实证研究结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李春侠(2009), 谢守祥(2009)在《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用图表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现状,指出了中小企业存在着战略意识薄、技术创新力弱、人力资源质量普遍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引进人才等措施。

何静(2007)在《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质量差,盈利能力不足、研究开发费用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国际竞争力较低的情况;提出了解决对策如: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实施技术创新、加强人才管理等措施。

杜苇(2008),周艳(2008)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指出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市场管理无序、融资困难、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且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组织结构、努力吸引和培养人才、寻求多元化融资途径、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解决对策。

刘玲(2007)在《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主要指出了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意义、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及指出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其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措施是建设企业文化,其包括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建立学习型和创造型组织。

郭鹏(2006)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对策研究》阐述了竞争、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涵义,论述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指出企业要以平等的市场竞争机会,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陈伟(2007),于丽艳(2007)在《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指出建立中小企业创新机制、构建中小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

- 2 -

方面制定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指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首先,介绍了相关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其次,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分别从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来分析;

第四部分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低的原因;

第五部分是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这部分主要是根据以上论证分析及具体原因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第六部分是结论。

2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理论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一般的来说,国际上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这两个角度来界定的。定性标准主要包括市场份额、所有权集中度以及是否自主经营等特征。美国195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法》中规定:凡是独立所有和经营,并且在某一行业内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英国对中小企业的规定是:所有者依靠个人的判断进行独立经营,并且市场占有率很低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定性标准界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且不利于统计和比较。因此,其他国家很少对中小企业进行定性界定,更多的则是从定量的角度来界定。定量界定一般包含三个指标:从业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所选择的指标及其取值也不尽相同。

我国在中小企业的划分上曾有过6次规定, 而现行的界定标准则是由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发展计划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下发, 并于2003年2月29日予以实施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大指标,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将行业分为: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工业行业中,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总资产不足4亿元的企业被界定为中小企业;建筑行业中,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总资产不足4亿元的企业被界定为中小企业;批发和零售业中,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销售额在1.5亿元以下的企业被界定为中小企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中,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的企业被界定为中小企业;住宿和餐饮业中,职工人数在800人以下,销售额在1.5亿元以下的企业被界定

- 3 -

为中小企业。

本规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业。本标准以外的其他行业中小企业标准则另行制定。此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通过此规定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职工人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而言普遍偏多,这也说明我国的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同时劳动力充足的现状。销售额巨大也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这也是界定标准略微偏高的原因之一。本文中所论述的中小企业均以我国统一界定的标准为依据。

2.2 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有关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存在有比较大的分歧,在不同的学派中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本文选择了几个与企业竞争力有关的定义进行分析。

《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中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为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在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后,国际竞争力定义便成为“国家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与其他各国竞争力相比,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这个概念实际上还是与1996年的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一脉相承,只是从微观定义上升到宏观定义。

公布全球竞争力的权威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EF )于每年对主要国家、地区的竞争力以及对该国家和地区内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排名的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在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一致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或以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并且IMD 进一步定义国际竞争力为“一国创造与保持一个是企业持续产出更多价值和人民拥有更多财富的环境的能力。”为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作出了充分的阐释。而WEF 的常务理事长葛瑞里也对在基础定义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国际竞争力即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这种看法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定义打下了基础。

欧洲货币基金会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分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关于微观的定义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环境中,以比其国内外的竞争对手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的能力。”而宏观部分也是微观部分的发展,即“某一国家为了维持、增加国民的实际收入,在自由公正的市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程度。”该定义彻底将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相结合,认识到了企业竞争力对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程度,对国家和企业通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的定义。

OECD 将国际竞争力定义的阐述更为精确:一个国家在自由和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和扩大本国公民在长期内的实际收入水平,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表达了出来: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角度入手,只是满足本国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是不够的,国际及竞争力并非国内企

- 4 -

业的竞争力加权或者平均后的结果,还要看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竞争力与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竞争战略之父波特的看法则是,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经济竞争并持续地获得盈利和竞争优势的能力。

2.3 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西方国家的竞争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崇尚自由竞争,主张过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从而创立了最初的竞争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后来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等又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等理论观点,使竞争理论进一步系统化。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克拉克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是现代竞争理论产生的标志,他认为竞争不是一个最终的静止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轮”,把国家竞争优势确立为国家贸易理论的核心,并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四阶论断,为现代竞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再破特提出片中宏观分析的国家竞争优势轮的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磨练和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推动竞争理论的研究走向微观化、企业化和实用化,开创了竞争理论研究的新阶段。

本文中,将重点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重点进行阐述。

2.3.1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利用本国的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制度等有形与无形资源上的差异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让一个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来提高本国生产效率,从而使本国总的社会福利提高。比较优势的思想最早出现在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中,但是,斯密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背离,按照斯密的理论,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上与贸易对象国相比都处在劳动成本绝对高、劳动生产率绝对低,绝对劣势的地位,就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获得绝对利益,这是不符合现实的。而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建立了一个以比较成本为基础简化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指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使不同的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时候存在不同的机会成本,但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对于国际贸易形成原因解释得并不充分全面。并通过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发展,将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密集的优势归结为一个国家比较优势产品生产效率较高的原因,使比较优势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随后,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受到了“里昂惕夫之谜”的挑战,但是通过加入人力资本要素对其进行修正,比较优势理论逐步得到完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1919年发表的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之影响》中首先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观点。作为其学生俄林在

- 5 -

1924年的《贸易学说》和1933年的《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中全面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因此被称为赫—俄理论,也即要素比例理论。

综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是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因此,各国中小企业在进行贸易时,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理,根据比较优势原理选择适当的贸易模式来发挥和培育自己的比较优势。

2.3.2 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产业结构“五力竞争”模型为基础,逐步形成了适应全球经济化环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和方法,即所谓的波特“钻石”模型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际竞争力模型(六因素模型) 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变量。四种决定因素为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及竞争,上述四个决定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构成了产业竞争环境,还有两个外部变量—随机事件与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波特的“六因素模型”很好的解释了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现时的经济条件不具备模型所要求的国内经济环境,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的为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韩国学者乔东逊通过研究韩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九要素模型”。

根据乔东逊的“九要素模型”,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因素,包括资源察赋、商业环境、相关支持产业、国内需求,这些因素客观上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特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另一类是人力因素,包括工人、政治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他们从主观上创造和激发前四个物质因素,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机遇则作为一个独立的外部因素与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分析模式。

对外贸易是一国参与世界竞争的一种直接体现形式,而且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服务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中坚力量,其国际竞争力水平将是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这种重要性会继续加强。竞争优势理论即波特“钻石模型”对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非常适用。 3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3.1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测评指数

3.1.1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TC )表示的是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值。他是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供应的他国同种产品来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 6 -

其计算公式为:TC= (Xi-Mi)/ (Xi+Mi)

在公式中,X 、M 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i 表示某一国家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 TC 的理论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C

在分析TC 时,还可将TC 指数细分成6个区间:当TC 取值为(-1,-0.6)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当TC 取值为(-0.6,-0.3)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的竞争劣势;当TC 取值为(-0.3,0)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微弱的竞争劣势;当TC 取值为(0,0.3)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微弱的竞争优势;当TC 取值为(0.3,0.6)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TC 取值为(0.6,1)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极大的竞争优势。TC 综合考了进口与出口两个因素,能够反映一国某一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本文选取TC 作为评测指数进行分析。

3.1.2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 又称出口绩效指数,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该指数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RCA= (Xi/Xt)/ (Wi/Wt)

在公式中,Xi 表示一国某商品出口值;Xt 表示一国商品出口总值;Wi 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 表示世界商品出口总值。

其中,RCA>1,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具有限性比较优势;RCA

在分析RCA 时,同样可将RCA 分为4个区间:当RCA 取值为(2.5,+∞)时,该国该产业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 取值为(1.25,2.5)时,该国该产业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 取值为(0.8,1.25)时,该国该产业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 取值为(-∞,0.8)时,该国该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3.1.3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 CA),即从出口的比较优势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该国该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因为,一个产业内可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而 RCA 指数只考虑了一个产业出口所占的相对比例,并没有考虑该产业进口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CAij=RCAij-(Mij/Mi)/ (Mwi/Mw)

其中,Mij 表示国家i 在j 产品上的进口,Mi 表示国家i 在某时期的总进口,Mwi 表示j 产品同期在世界市场上的进口,Mw 表示世界市场在同一时期的总进口。

如果一国CA 指数大于0,说明该国国际竞争力具有比较优势;若CA 指数小于0,

- 7 -

则说明该国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比较优势。

3.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测评

3.2.1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市场占有率

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是指一国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表明该国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反映了一国贸易出口的整体竞争力状况或竞争地位的变化。该比例提高说明出口的竞争力增强;反之减弱。即: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

表3-1 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 5333.65 6782.58 8524.46 10099.76 世界贸易出口总额 104680 120620 138384 157800 出口市场占有率 5.08% 5.62% 6.16% 6.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截止到2010年11月20日的统计数据

从05年到08年的数据不难看出,总体上,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呈现增长的态势,而且增速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出口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但是,高增速、高出口市场占有率的繁荣背后,却是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现实。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个在国外售价50美元,而投入大量劳动力、采用上百工序进行制作的国内中小企业,最终得到的加工费只有2美元。这就是中国目前中小玩具制造商的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玩具出口总额达到225.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5%,仍稳居全世界玩具出口额的头把交椅。尽管如此,出口中小企业所得的利润却相当有限,仅维持在6%~8%左右。

还以玩具为例,某外国品牌公司在中国的基地每年要生产数千万个该品牌的玩具,投入的劳动力达到了7000人左右,有的产品要经过500多道加工工序,而平均每个玩具的加工费只有2美元左右。以该品牌玩具的一款为例,其国际市场海外售价为50美元,生产成本为10美元左右,出去销售成本,至少有90%的利润为国外品牌商和经销商所得,而进行具体生产加工的中国出口中小企业获利不及其中的10%。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快速提高,但是始终回避不了利润低下、出口模式单一导致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的事实。

3.2.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从表3-2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在2005~2008年间一直处于竞争力弱势的地位。国际贸易竞争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它的TC 指数一直在

- 8 -

0.6以上,具有非常强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美国的TC 指数一直大于0.6,说明美国在保持其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竞争力呈稳步增强的趋势,处于极强的竞争优势地位。日本的TC 指数在0.23~0.43之间波动,在2006年超过0.3,,2008年一度达到0.43,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法国的TC 指数处在0.3~0.15之间,在2005年时达到0.3,处于较强的竞争优势地位,但是2006年下降到0.26,甚至2007年一度下降到0.15,说明其竞争优势地位保持不稳,于是在2008年上涨到0.24。英国的TC 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008年稍有抬头但收效甚微,其竞争优势地位正逐步下降。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TC 指数从2005~2007年处于逐步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高峰,但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TC 指数受到重创迅速下滑,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竞争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滑向劣势,贸易竞争地位明显恶化。

表3-2 部分国家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竞争力指数(TC)比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美国 0.65 0.65 0.63 0.65 日本 0.23 0.35 0.40 0.43 法国 0.30 0.26 0.15 0.24 英国 0.22 0.17 0.15 0.16 中国 -0.21 -0.19 -0.05 -0.72

资料来源:WTO 网站和中国贸易指南网,截止到2010年11月20日的统计数据

3.2.3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表3-3 世界部分国家中小企业贸易总体RCA 指数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美国 1.39 1.50 1.52 1.54 1.56 1.76 1.57 英国 1.27 1.34 1.36 1.38 1.45 1.50 1.39 德国 0.63 0.64 0.65 0.66 0.71 0.65 0.65 法国 1.05 1.06 1.09 1.05 1.05 1.04 1.04 日本 0.67 0.63 0.64 0.70 0.69 0.64 0.76 中国 0.56 0.59 0.56 0.57 0.55 0.47 0.4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年鉴2010》整理计算得出

从表3-3中得出,美国在2002~2008年的RCA 指数一直处于1.25以上,2007年达到峰值1.76,说明美国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一直有较强竞争优势,2008年虽然受次贷危机影响RCA 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但是依然没有低于1.25。英国2002~2008年的RCA 指数一直处于1.25以上,同样于2007年达到峰值1.5,同样受金融危机影响在2008年有较大跌幅,但是英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总体依然有较强竞争优势。德国的RCA 指数在

- 9 -

2002~2008年中一直比较平稳,2006年有过小幅上涨达到0.71,但总体一直没有超过0.8,说明德国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竞争优势一般。法国的RCA 指数也在2002~2008年中一直比较平稳,未发生大幅度变化,竞争优势仅次于英国,但法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整体依然竞争优势一般。日本2002~2008年RCA 指数虽然一直在波动上升中,2008年峰值达到0.76,但依然没有打破其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竞争优势较弱的局面。我国在2002~2005年虽有短暂波动上升趋势,但2005~2008年RCA 指数迅速下滑,而且始终没有突破0.6,是在表格所有国家中竞争优势最弱的国家。综上所述,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一直是处于较弱的位置。

3.2.4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

表3-4 2005-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 CA 指数

RCA 指数

CA 指数 2005 0.37 -2.689 2006 0.35 -4.276 2007 0.27 -7.231 2008 0.28 -6.946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因为,一个产业内可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而 RCA 指数只考虑了一个产业出口所占的相对比例,并没有考虑该产业进口的影响。当国与国之间存在产业之间的贸易或产业内部也存在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进口情况来对比较优势进行衡量。从表3-4中得出,如果在RCA 中考虑进口的影响,我国CA 指数一直为负数,更加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竞争力非常弱。

3.3 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总结

通过以上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评测体系的指标分析,初步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做出评价,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逐年递增,且增速较快,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整体贸易出口长期处于较弱的位置,与传统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国际竞争力十分低下,这与我国第一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家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市场占有率虽逐年递增,但是依然掩盖不了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缺乏自主品牌、利润低、附加值低的隐患。同时,出口明显大于进口,导致近些年来贸易摩擦纷争不断,贸易保护主义趁虚而入,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缺乏竞争力的又一表现。

4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4.1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自身原因

根据前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0 -

4.1.1 核心竞争力匮乏

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看,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第二,我国中小企业科研人员及相关人才紧缺,且流动频繁;第三,由于技术创新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少,这导致我国中小企业无力投入足够的研发费用。

4.1.2 管理体制落后

家族式的企业模式和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往往会造成一股独裁、一人独裁,用人唯亲的例子屡见不鲜,弱化了企业职工对于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使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上缺乏突破的动力

4.1.3 缺少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受限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多数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并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发展;个别有这种意向的优秀人才往往提出高于中小企业承受能力的待遇要求,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接受,从而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国家贸易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4.1.4 融资难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面对的世界性难题。在当下,我国金融体制还不健全、民间资本相对短缺、长期买方市场造成大量积压的三角债,以及受当下金融危机影响出货量大量减少造成的现金流紧缺、国际市场紧缩,在这些因素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正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

4.1.5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出口与亚洲、北美和欧盟地区,而日本、美国和欧盟是同我国发生贸易摩擦最频繁的三大地区。相比之下,我国对拉美、非洲等地区的出口严重不足。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种过于集中的市场结构会使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风险。

4.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政府原因

4.2.1 专业性的中小企业出口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管理当前是以工业和经济成分划分,虽然一些诸如工业和贸易部的下属企业部门,各地农业部门对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合作协调办公室等,但这种现状已然不能适应当下的生产力发展和国际贸易形势。一方面机构力量大都太弱,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贸易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机构繁杂,职能不清。鉴于我国中小企业在所有权方面的多样性,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样的干预是明显不适应的,依然会出现国企大于私企的情况。

- 11 -

4.2.2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世界各国贸易活动的基础是一个健全的竞争法律环境。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为中小企业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由于一直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法,因此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出现了很多无法可依的情况。而且,在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计划经济的遗存依然存在(如立法基础依然是按照所有制进行划分),这必然导致中小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处于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在出现国际贸易纷争时,容易出现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相违背的情况;二是当前法律制度依然尚未健全。

4.2.3 出口退税政策不完善

政府最直接的对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的优惠政策便是出口退税。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虽然实施了一部分出口退税政策,但依照的仍然是1994年颁布的税制改革的相关规定执行,时效性暂且不说,且说大多数并不是专门为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的发展量身定制的,因此依然存在执行不到位、手续繁琐、办理时间较长等问题。

4.3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国际原因

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社会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在国际经济组织中掌握支配权,指定的国际经济规则更有利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他们指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如观景标准、技术标准等,表面上看,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较低,达不到他们指定的高标准,产品难免被挤出发达国家的国门之外。

在国际市场上,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0系列以成为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还有各自更严格的认证,比如北美的UL 、CSA 安全认证,日本的JIS 、JAS 及SG 安全认证,欧盟的CE 安全认证。从2004年5月1日起,欧美国家强制实行SA8000标准认证,即企业在赚取利润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006年12月13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REACH 》(《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该法规于2008年6月1日正式运行,并开始接受《REACH 》登记申请,这是一个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及社会壁垒的新型贸易壁垒,将严重影响我国轻工、纺织及化工等行业产品的对欧出口。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之路并不平坦,而技术贸易壁垒也成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

5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果要积极寻求救济之道,将企业面临的严重困难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驱动力,就要改变经营出口策略,转变出口模式,科学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在逆境中发展自己。

5.1 加强企业自身实力建设

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世界经济已进

- 12 -

入劳动力的价格、土地价格、原材料、能源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调整时期,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出口模式是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唯一的出路。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操作,注重产品质量,对工艺、对产品要利润。在产品的开发、出口推广方面,变低附加值为高技术。为满足全球客户高端、高附加值需求,从而引领行业发展。

5.2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政府服务体系

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专业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管理机构。在这一点上,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 )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其次还要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法律体系。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成熟的先进经验,结合现阶段国情我国完全可以制定一系列关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专业性法律法规,从而明确其地位,更好地为其合法贸易服务,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法律环境。再次,发展融资、出口退税等其他优惠政策。扩大出口退税目录、增加退税额度、简化退税手续或流程等手段,无一不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出口的促进起到重要作用。

5.3 实施开拓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以适应国际经济规则 我国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外贸出口主要依赖发达国家市场的格局不会改变。因此,在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北美、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周边地区市场。随着我国近年来同拉美、非洲各国领导人高层互访的加深,互相之间签订的贸易、投资协定的增加以及媒体对上述地区各国介绍的增多,我国中小企业对上述地区的市场开拓也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还要认识到,进出口大体平衡才是保持双边经贸关系长期发展的基本原则。片面追求对某一地区的出口增长,而忽视相应的进口增长,难免会增加贸易毛擦,为他国贸易保护主义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提供借口。以进口促出口,才是长期稳定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

6 结论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全球各类企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间的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是我国中小企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能力的必由之路。

本论文主要用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对策。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文得出研究结论如下: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较低。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额连年递增,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步上涨,但增长幅度小,指数背后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贸易出口市场依赖程度严重,极易受到外来因素如金融危机或非关税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买

- 13 -

方市场严重,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中小企业贸易出口是十分脆弱的。

如果要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首当其冲的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转变出口模式,同时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政府服务体系,还要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逐渐摆脱对传统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性,以进口促进出口,走可持续性出口贸易道路。

- 14 -

参考文献

1. 张绪斌. 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竞争力的理论阐述. 西南财经大学,2004.

2. 何晓斌.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

3. 汪海. 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权的公法保障. 苏州大学,2006.

4. 王从远,郭晓光,刘洪岩. 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核心能力关系研究. 建筑经济,2006(08).

5. 宋莉莉.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再思考. 上海商业,2006(066).

6. 王连森.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竞争优势及其来源的衡量与判别. 山东大学,2007.

7. 黄必成. 中小企业国家化成长机制与评价体系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2007.

8. 李凯,周强. 关于区域竞争力理论的回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9. 薛求知,朱吉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2007(02).

10. 梅姝娥,张少华,仲伟俊. 试析FDI 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东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11. 朱云霏.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商场现代化,2007(04).

12. 王晓梅,薛小奇. 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和路径. 经济导刊,2007(11).

13. 曹宝瑞.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浅析. 集团经济研究,2007(24).

14. 何平然,张素荣.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分析及建议. 商场现代化,2008(03).

15. 任道纹. 中小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经济导刊,2008(05).

16. 李芸. 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9(06).

17. Bhagwati , Jagdish. Immiserizing Growth: A Geometric Not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58.

18. Brainard , S. Lael.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Proximity-Concentration Trade-off

Between Multinational Sales and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

19. Krugman , Obstfeld , Maurice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A: Addison-Wesley,1997.

20. Hennessey , Jeannet .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ies. MA: Houghton Mifflin,1998.

21. Keegan , Warren J. Principles of Global Marketing. NJ:Prentice Hall,1998.

22. Meier , Gerald M.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Business. NY: Oxford,1998.

23. Porter, Michael E. The Bond Market Is Likely to Stay Stro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998.

- 15 -

致谢

在即将离校之际,我衷心地感谢学院以及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是他们的鼓励、关心和支持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生活,使我在思想、学习和各个方面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这将在我的人生中浓浓的划上一笔。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给予了我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宽阔了我的视野。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玉老师,论文的写作与修改都得到了她的悉心指导。导师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厚的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以及正直的为人,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我还得到了学院其他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关怀,在此对各位老师和领导表示感谢:你们不仅传授给我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教会了我许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这都将让我终生受益。感谢与我同窗四年的同学们,是他们的关爱让我拥有了难忘的快乐时光。

另外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在精神上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学业和论文将难以顺利完成,感谢你们给予了我无限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感谢各位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的评审老师对本文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16 -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指导教师用)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2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评阅人用)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2 年 月 日

评阅人(签字):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答辩委员会用)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2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论文等级用)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2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相关文章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查看


  •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2012)浙江财经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以根据以下参考选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长,确定自己的具体选题.也可自由选题. 1. 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以浙江省为例 2. 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以浙江省为例 3. ...查看


  •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题目仅供参考,可以加以修改,也可以自拟) 1.WTO 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3.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4.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5.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6. ...查看


  • 国际贸易实务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贸易实务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各们知识综合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内容时就应去了解商品学科的知识;讲到商品的价格时,就应去了解价格学.国 ...查看


  • 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毕业论文题目
  • 一.毕业论文__(国际)金融方向: 国际金融方向的论文主要应围绕人民币汇率变动(升值)我国外贸生产型企业.外贸公司面临的问题.应对策略,以及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对我国外贸企业的支持等方面来展开,要求紧密联系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和企 ...查看


  • 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 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摘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状况, 结合企业国际竞争的总体态势,针对融资困难.技术创新.和人才制约以及从进一步加强集群 ...查看


  • 国际贸易专业2011届毕业论文题目
  • 国际贸易专业2010届毕业论文题目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影响 中美贸易差额的成因.性质与前景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影响 人民币 ...查看


  • 2017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2017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对外贸易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1.XX 省(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金砖X 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实证)分析 3.美(欧.日.韩)对外贸 ...查看


  • 产业结构升级
  •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004-04-28 10:40 张键 杜晓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也走向了国际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家要想谋得最大利益,就必须提高其国内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