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数乘法中的学习策略

学校:增城市英才学校

学科:六年级数学

姓名:梁锦波

小数乘法中的学习策略

——“小数乘法中的学习策略”教学案例与反思

【 背景分析】

小数乘法除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外,还蕴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常用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研究,推理、总结、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注重问题设计,把矛盾冲突抛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教学案例 】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那位同学能说说在这两个多月里,大家都学了那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小数乘法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板书:小数乘法与 (课题不写完整)

2、让学生猜想课题,从而引入课题(多媒课件出示课题)。

二、研究、推理、概括、归纳

1、口算,直接说出得数(课件展示)

①0.8×4 ②0.3×0.3 ③1.5×6 ④1.6×5 ⑤2.5×4 ⑥2.4×5 ⑦20×0.5 ⑧ 4.8×0.5

学生根据自己做的情况说出口算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互相提醒。

师肯定答案,引出学习策略多样化,继而从多样化的方法中引出优化策略

2、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的乘积。(课件逐题出示)

①出示:50.6×1.8

出示答案: A、91.08 B、91.06 C、41.08 指明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引导分析归纳出:排除法、找标准

②14.5×3.18=

A、46.015 B、46.11 C、28.11

师引导归纳:看位数、估算

③出示:0.42×0.106≈

A、0.03 B、0.4 C、0.04

学生思考后说理由。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会计算,还要去分析、推理,用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推理。

3、讨论 :以下各题的乘积是大于12,还是小于12,为什么?

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的乘积。

①12×1.7 ②12×0.7 ③24×0.51

④4.3×3.8 ⑤3.7×2.8 ⑥6×1.98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作记录于黑板上:

大于12 小于12

①③④ ②⑤⑥

学生说出判断依据

4、根据乘积选择算式

( )×( )=17.8

A、4.2×4.7 B、2.8×8.16 C、3.6×4.8 D、

3.6×6.8

师根据学生的争议,引出策略:先留下。

三、巩固练习(出示卡片)

学生练习后集体评议

四、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小数乘法中的一些很重要、很常用、也很简单的策略,其实,在我们平时学习的很多知识当中,都蕴含着这样、那样的学习策略,我要把它们挖掘出来,这样就会帮助你提高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小数乘法除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外,还蕴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常用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研究,推理、总结、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注重问题设计,把矛盾冲突抛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目标:友会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研究,推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策略的归纳与应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归纳探究

三、说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练习卡片

四、说教学过程: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难点,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

1、谈话,引入课题

2、研究、推理、概括、归纳出学习策略

3、口算,直接说出得数(课件展示)

①0.8×4 ②0.3×0.3 ③1.5×6 ④1.6×5 ⑤2.5×4 ⑥2.4×5 ⑦20×0.5 ⑧4.8×0.5 学生根据自己做的情况说出口算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互相提醒。

师肯定答案,引出学习策略多样化,继而从多样化的方法中引出优化策略。

[设计意图]这8道口算题,选题精当,用意深远。0.8×4是一般性的口算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0.3×0.3是学生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积的位数容易少一位,变成0.9。20×0.5的口算方法多样化,旨在告诉学生计算这一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是多样的,我们不要只满足于一种计算方法,还要另辟新径,从而引出优化的学习策略。1.5×6 和1.6×5 ,2.5×4 和2.4×5是两组易混的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4、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的乘积。(课件逐题出示)

①出示:50.6×1.8

出示答案: A、91.08 B、91.06 C、41.08 指明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引导分析归纳出:排除法、找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学习,学生归纳出了看尾数、排除法、找标准的数学策略,看尾数,排除了B;找标准,排除了C。只剩下了A,正好选它。

②14.5×3.18=

A、46.015 B、46.11 C、28.11

师引导归纳:看位数、估算

[设计意图]本题比第(1)题复杂,表面上看是三位小数,其实不然,5×8=40,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积实际上是两位小数,所以A反而不行了,只看能B、C中选一个;再找标准,把“×3”作为标准,积肯定大于四十几,所以选B 。该题是对几种策略的综合应用。

③出示:0.42×0.106≈

A、0.03 B、0.4 C、0.04

学生思考后说理由。

[设计意图]这题的解题难度又进了一层:前面学的看尾数、看位数的方法都不适用,用排除法,在这里也很难确定排哪一个,而用估算法就简捷多了, 0.42≈0.4, 0.106≈0.1,0.4×0.1=0。04,所以0.42×0.106的积大于0.04,所以选C。

纵观这3道题,不难看出,题目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思维的难度逐步加大,层次明显,代表性强,不仅反映了小数乘法中几种常见的解题策略,而且策略的使用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巧妙。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体操,又呈现出了数学内在的魅力。

5、讨论 :以下各题的乘积是大于12,还是小于12,为什么?

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的乘积。

①12×1.7 ②12×0.7 ③24×0.51

④4.3×3.8 ⑤3.7×2.8 ⑥6×1.98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作记录于黑板上:

大于12 : ①③④ 小于12: ②⑤⑥

学生说出判断依据

6、根据乘积选择算式

( )×( )=17.8

A、4.2×4.7 B、2.8×8.16 C、3.6×4.8 D、

3.6×6.8

师根据学生的争议,引出策略:先留下。

这几道题目,要用到上面提及的几种解题策略,是学习策略的综合使用,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优化了学生思维的方式。提升了学生认知的水平,这些变化,是新授课中无法实现的目标!

7、巩固练习(出示卡片)

学生练习后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了以上策略以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运用的更熟练,特设计一组巩固练习。

8、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小数乘法中的一些很重要、很常用、也很简单的策略,其实,在我们平时学习的很多知识当中,都蕴含着这样、那样的学习策略,我要把它们挖掘出来,这样就会帮助你提高学习能力。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注重问题设计,把矛盾冲突抛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教研活动优秀案例”教学作品及成果申报表(2011学年上

小数乘法中的学习策略

学校:增城市英才学校

学科:六年级数学

姓名:梁锦波

小数乘法中的学习策略

——“小数乘法中的学习策略”教学案例与反思

【 背景分析】

小数乘法除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外,还蕴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常用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研究,推理、总结、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注重问题设计,把矛盾冲突抛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教学案例 】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那位同学能说说在这两个多月里,大家都学了那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小数乘法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板书:小数乘法与 (课题不写完整)

2、让学生猜想课题,从而引入课题(多媒课件出示课题)。

二、研究、推理、概括、归纳

1、口算,直接说出得数(课件展示)

①0.8×4 ②0.3×0.3 ③1.5×6 ④1.6×5 ⑤2.5×4 ⑥2.4×5 ⑦20×0.5 ⑧ 4.8×0.5

学生根据自己做的情况说出口算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互相提醒。

师肯定答案,引出学习策略多样化,继而从多样化的方法中引出优化策略

2、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的乘积。(课件逐题出示)

①出示:50.6×1.8

出示答案: A、91.08 B、91.06 C、41.08 指明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引导分析归纳出:排除法、找标准

②14.5×3.18=

A、46.015 B、46.11 C、28.11

师引导归纳:看位数、估算

③出示:0.42×0.106≈

A、0.03 B、0.4 C、0.04

学生思考后说理由。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会计算,还要去分析、推理,用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推理。

3、讨论 :以下各题的乘积是大于12,还是小于12,为什么?

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的乘积。

①12×1.7 ②12×0.7 ③24×0.51

④4.3×3.8 ⑤3.7×2.8 ⑥6×1.98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作记录于黑板上:

大于12 小于12

①③④ ②⑤⑥

学生说出判断依据

4、根据乘积选择算式

( )×( )=17.8

A、4.2×4.7 B、2.8×8.16 C、3.6×4.8 D、

3.6×6.8

师根据学生的争议,引出策略:先留下。

三、巩固练习(出示卡片)

学生练习后集体评议

四、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小数乘法中的一些很重要、很常用、也很简单的策略,其实,在我们平时学习的很多知识当中,都蕴含着这样、那样的学习策略,我要把它们挖掘出来,这样就会帮助你提高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小数乘法除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外,还蕴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常用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研究,推理、总结、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注重问题设计,把矛盾冲突抛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目标:友会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研究,推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策略的归纳与应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归纳探究

三、说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练习卡片

四、说教学过程: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难点,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

1、谈话,引入课题

2、研究、推理、概括、归纳出学习策略

3、口算,直接说出得数(课件展示)

①0.8×4 ②0.3×0.3 ③1.5×6 ④1.6×5 ⑤2.5×4 ⑥2.4×5 ⑦20×0.5 ⑧4.8×0.5 学生根据自己做的情况说出口算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互相提醒。

师肯定答案,引出学习策略多样化,继而从多样化的方法中引出优化策略。

[设计意图]这8道口算题,选题精当,用意深远。0.8×4是一般性的口算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0.3×0.3是学生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积的位数容易少一位,变成0.9。20×0.5的口算方法多样化,旨在告诉学生计算这一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是多样的,我们不要只满足于一种计算方法,还要另辟新径,从而引出优化的学习策略。1.5×6 和1.6×5 ,2.5×4 和2.4×5是两组易混的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4、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的乘积。(课件逐题出示)

①出示:50.6×1.8

出示答案: A、91.08 B、91.06 C、41.08 指明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引导分析归纳出:排除法、找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学习,学生归纳出了看尾数、排除法、找标准的数学策略,看尾数,排除了B;找标准,排除了C。只剩下了A,正好选它。

②14.5×3.18=

A、46.015 B、46.11 C、28.11

师引导归纳:看位数、估算

[设计意图]本题比第(1)题复杂,表面上看是三位小数,其实不然,5×8=40,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积实际上是两位小数,所以A反而不行了,只看能B、C中选一个;再找标准,把“×3”作为标准,积肯定大于四十几,所以选B 。该题是对几种策略的综合应用。

③出示:0.42×0.106≈

A、0.03 B、0.4 C、0.04

学生思考后说理由。

[设计意图]这题的解题难度又进了一层:前面学的看尾数、看位数的方法都不适用,用排除法,在这里也很难确定排哪一个,而用估算法就简捷多了, 0.42≈0.4, 0.106≈0.1,0.4×0.1=0。04,所以0.42×0.106的积大于0.04,所以选C。

纵观这3道题,不难看出,题目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思维的难度逐步加大,层次明显,代表性强,不仅反映了小数乘法中几种常见的解题策略,而且策略的使用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巧妙。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体操,又呈现出了数学内在的魅力。

5、讨论 :以下各题的乘积是大于12,还是小于12,为什么?

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的乘积。

①12×1.7 ②12×0.7 ③24×0.51

④4.3×3.8 ⑤3.7×2.8 ⑥6×1.98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作记录于黑板上:

大于12 : ①③④ 小于12: ②⑤⑥

学生说出判断依据

6、根据乘积选择算式

( )×( )=17.8

A、4.2×4.7 B、2.8×8.16 C、3.6×4.8 D、

3.6×6.8

师根据学生的争议,引出策略:先留下。

这几道题目,要用到上面提及的几种解题策略,是学习策略的综合使用,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优化了学生思维的方式。提升了学生认知的水平,这些变化,是新授课中无法实现的目标!

7、巩固练习(出示卡片)

学生练习后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了以上策略以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运用的更熟练,特设计一组巩固练习。

8、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小数乘法中的一些很重要、很常用、也很简单的策略,其实,在我们平时学习的很多知识当中,都蕴含着这样、那样的学习策略,我要把它们挖掘出来,这样就会帮助你提高学习能力。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注重问题设计,把矛盾冲突抛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教研活动优秀案例”教学作品及成果申报表(2011学年上


相关文章

  • 浅谈反思性教学
  •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术界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反思性教学有力的推进着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因为人们对反思性教学内涵的理解不同.操作和实践中缺乏固定的标准."为反思而反思"的形式主义倾向突出, ...查看


  •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满丽论文电子稿
  •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中学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申请人姓名:满丽 导师姓名.职称:段文阁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3月_ [摘要] 反思性教学是当前影响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反思能力是教 ...查看


  •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能提升自身素质及专业化水平.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经验与反思.由于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科目的学习,教材的序列性和逻辑性.系统性不强,所以更需要教师提高自察的水平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 ...查看


  •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反思
  •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教学反思 凤凰岭中心小学 刘洋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经验+反思=成长.由此看出小学品社教师的自身发展,离不开品社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小学品社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可以不断超越自我--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 ...查看


  •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与说课设计策略
  •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 教学反思与说课设计策略 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 ...查看


  • 反思,让语文教学更完美
  • 摘要: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对某一问题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观律.反思,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 关键词:教前反思 教中反思 教后反思 ...查看


  • 怎样做好教学反思
  • 怎样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更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 一 ...查看


  • 关于教学反思的认识与思考
  • 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形成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于教学反思的认识与思考 ○米秀兰 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学发展的灵魂,也是教师 1. 以新课程为依据进行教学反 ...查看


  • 校本培训讲座--如何写教学反思
  • 校本培训讲座 如何写教学反思 主讲人:唐志康 [校本培训讲座] 如何写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 ...查看


  • 教而不思则罔---在新课程教学反思中成长
  • 教而不思则罔 ---在新课程教学反思中成长 李 晶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回顾,追求教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