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天 津 大 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

管理与经济学部 专 业

设计(论文)题目:企业文化研究

(题目四号,宋体)

完成期限:

自 2011年 7月 1日 至 2011 年 10月 15 日 止

指 导 教 师

办学点负责人 牛占文

批 准 日 期 2011.1.10 学 生 黄玉亭

接受任务日期 2011.7.1

注:1. 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院或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任务完成后附在说明书内。

2.“检查人签名”一栏和“指导教师批准日期”由教师用笔填写,其余各项均要求打印。

一、设计 (论文)原始依据(资料)

[1] 范周,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研究,企业文化导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2] 徐国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祝和良 刘宝宏,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意义,战略管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武克华 马海敏 张淑敏,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四点战略措施,经济导刊,2004年,04期

[5] 宋养琰 陈鸣,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中 国经济快讯,2002年,37期

[6] 戴钢书,企业文化在我发展的现状、必然性及其意义,现代企业文化新论,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2

[7] 叶生,企业文化核心竞争理论,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4年,1期

[8] 刘光明,企业文化结构,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3月,3版

[9] 陈亭楠,企业文化战略,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1版

二、设计(论文)内容和要求:(说明书、专题、绘图、试验结果等)

(一)论文内容

在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的创新与变革,已成为企业适应竞争与自身良性发展的基本手段。但是,一个本身正确的创新与变革方案为什么难以推动,是由于方案设计者往往容易忽略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因为企业文化以抽象形态存在。只有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和企业文化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能使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 人力资源怎样活用企业文化,开发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变成显化的大家认可的意识,提升员工绩效,特别是提升团队绩效,从而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文章探讨了企业文化的特征和作用,分析了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企业文化战略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如果企业文化战略的基本信念、价值观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并体现在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中,使企业成员以更大热情去完成企业的战略计划,可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经营绩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文化势必会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应用也显得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顺应企业发展潮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与应用。

(二)写作要求

1.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理论正确;

2.论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符合科技文写作规范;

4.杜绝错别字,字数符合要求。

附:

设 计 进 度 计 划 表

天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摘 要

摘 要

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和企业文化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能使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企业有无自己特有的先进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永葆生命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研究。 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方向。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特点的研究,是我们加深了对一夜文化的了解,为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在企业文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本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化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战略

ABSTRACT

ABSTRACT

Enterprise culture reflects an enterprise's mainstream values, the good enterprise culture for a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s indispensable, only construction out a good enterprise culture, make enterpris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mutual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hen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long-te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have their own special advanced culture, relates directly to enterprise keeping healthy development, preserves forever the vitality.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must according to its own reality, to grasp the sc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function and meaning. Enterprise culture is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of the intangible assets,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ource. In the changing market economy, to make the enterprise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be healthy development, cannot leav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So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With advanced culture to raise the overall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leading enterprise in the new type industrialization path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eriod, this is the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Through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of the contents and features of research, is we deepened to the nigh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enterprise culture,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aid a foundatio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enterprise cultur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 i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Although we 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s still the deficiency, in this paper,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ep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olutions.

Keywords: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Enterprise culture strategy

目 录

第一章 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研究 ····························································································································1

1.1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 1

1.2企业文化结构 ················································································································ 4

1.3企业文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5

第二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 8

2.1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 ······································································································ 8

2.2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1

2.3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 ············································································ 16

第三章 我国企业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20

3.1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 20

3.2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22

3.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 ································································ 25 参考文献··············································································································································································· 28 致谢 ························································································································································································· 39

第一章 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研究

1.1 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1.1.1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定义

1.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二战以后,美国企业在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新技术发明不断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致使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但在20 世纪70 年代初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的企业竞争力大大削弱,而日本的经济却得到长足进展,速度十分惊人。20 世纪80 年代初,日本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美国,对其经济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威胁。为了寻求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许多美国专家学者到日本企业考察,在调查、比较、研究两个国家企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从1981年到1982 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著作:《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企业文化》、《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的经营艺术》和《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这四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其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于1981 年7 月出版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他们在对近80 家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这一著名论断。可以说,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及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 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有些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但有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提出,它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中外许许多多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给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二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三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

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的分解,不是企业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中的文化,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通常是指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的内在素质及其外在表现,即狭义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家的引领—下,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由以企业精神文化为内核的企业的物质文化层、企业的制度文化层、企业的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的具体行为中。企业借助企业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和环境,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士气、斗志和创造力,以共同的信仰力量推动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具体来说,企业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推动促进作用。通过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完善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以帮助企业克服危机,重新发展;②协调作用。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社会和企业和谐一致。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尽可能调整自己,以便适应公众的情绪,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着的需要,跟上社会整体的变化步伐,保证企业和社会之间不会出现裂痕,即使出现了也会很快弥合;③凝聚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具有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这三种作用综合运用的效果,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④教育作用。企业文化在激励、协调企业成员,将企业文化的各种精神内涵、价值观念传递给成员时,实际上也发挥了自己的教育作用。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成员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质,改善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也就起到了教育员工、培养人才的作用。

1.1.2 企业文化研究的特征

1. 企业文化的一般特征

(1) 客观性。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理念和经验的科学反应和凝结而且也是社会文化和和企业实践的融合。作为前者,它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反映了企业基本的精神风貌。无论人们对其意识与否,认识到何种程度,他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兴衰;作为后者,他有鲜明地体现着社会文化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与企业实践的结合。

(2) 时代性。企业不但存在于社会环境这一空间环境中,而且同时也处在时间环境这一时代条件下。所以,企业文化中必然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例如,50年代鞍钢的“孟泰精神”60年代大庆的“铁人精神“以及原大同矿务局的“特别能战斗”精神。

(3) 民族和区域性。任何企业都必然存在于特定的国家、地理区域和民族聚集范围内。因此,企业文化总会受到国家历史、民族传统和区域习俗的影响,他们会从各方面给企业文化打下自己的烙印,形成某种企业文化特定的优点和缺憾。

(4) 独特性。企业文化存在于各种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之中,同时也是自身各种构成因素和条件的综合表现。由于这些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和不同,因此各种企业文化也必然显示出独到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反映出企业独特的精神风貌。

(5) 系统性。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多因素、多方面、多层次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像任何一个自然和社会系统一样,企业文化中某一部分和方面的变动,也都会影响和牵扯到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6) 目的性。企业文化学说作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发展中的新阶段、新思想,它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其视为企业生产经营诸要素的首要一条以及其他一切管理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企业文化理论通过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想情操、道德标准来统一和指导员工的言行,使个体行为融入总体行为之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目的保持最大可能的一致,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

2.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人文化成”和“以事教化”,似乎是以“文”为形式,以“教”为手段,达到“化”的目的。这与今天西方语言的“文化”一词所指的培养、教育、改变、发展的意思大致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性十分明确,那就是文治教化。

纵观企业文化,概括起来说,除一般文化所共同的特点外,还有其个性:

(1) 区间性。文化活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针对的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实施者,文化的使用范围指的是该种文化的“区间性”。例如,西夏文化,以历史时空为界定;民族文化以种族不同为界定;企业文化,则有自己的专指性,即那种产生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虽然与社会有广泛联系但仅能生存和使用于企业这个活动区间的文化。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反之,在企业之外的文化,它可以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但它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2) 依附性。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认为“人者,五行之秀气也”(《小戴礼记。礼运》),有“人为万物之灵”(《苟子。解蔽》)的记载,说的是尊重人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西方古典学派的人本管理理论相比更为深刻,有独到之处。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达到统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离开人去谈企业文化,就是无源之水。

(3) 目的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为其终极目标服务。

惟此,别无其他选择。这是因为,其一,企业文化与该企业生存发展同生死、共存亡;其二,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实践的主体是该企业的员工,其中决策者的主导性意见占有很高的地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盈利性程度息息相关,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在企业无立椎之地,纵使外来文化的干扰影响,也没有太多的市场。当然,当具体的某个企业目的与社会发展目标相悖时,企业的目的性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例如,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环境文化,企业分配制度要适应于现行国家推行的分配体制的总格局等。

(4) 社会性。企业植根于社会,属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细胞。细胞依附肌体而生存。企业文化属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联,它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重脱离社会文化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存的可能,与社会文化背道而驰的企业文化必然遭到取缔。

(5) 普遍性与差异性。作为企业法人,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就具有拟人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表现在承担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个主要方面,还表现在自己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目标等。企业文化的这些内容对于企业都具有运用的普遍性,但对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差异,甚至千差万别。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凝聚企业的全力;差别在于针对各自存在的不同的薄弱五一节;差别在于企业都有处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象、经济效益处于不同阶段等。

(6) 可塑性。企业文化既是长期传统的遗存产物,又是现代文明影响的产物。它不

是企业纯自然产生的,而是继承上的扬弃,是在一定基础上的不断挖掘、改进、整理和概括。企业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社会运行机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和企业自身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从总体来看,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关系调整变化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摩合,达到相互融洽或者兼容并蓄,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1.2企业文化结构

1.企业文化结构定义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 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2.企业文化结构的层次

企业文化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第二层是幔层的(或称浅层的)

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1)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它是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2)企业文化的行为层。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如果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那么企业行为文化可称为企业文化的幔层,或称为第二层,即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主要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行为。

(3)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

上述三者,构成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各项制度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如果不与企业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企业目标就无法实现。卓越的企业总是经常用适应企业目标的企业组织结构去迎接未来,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的。

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具有活力、是否严谨,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职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无不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4) 企业文化的精神层。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称为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

1.3企业文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

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文化上。

1.企业文化的存在有充足的理由:

(1) 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 人才竞争的需要。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 (4) 市场竞争的需要 (2) 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

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因此文化的改变会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 企业文化具备开放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在运作中不能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2.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建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3.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4.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1) 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

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

(3) 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

掌握的“内在规则”。

(4)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5)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

(6) 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

(2) 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

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

(7)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8) 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 (9)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核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10)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第二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2.1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

2.1.1 企业文化的结构与因素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组织文化理论出现以来,企业文化已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信念、期望值和价值观体系,它确定企业行为的标准和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对战略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当文化、目标与战略三者协调一致时,就能形成企业的巨大优势。由于企业文化具有长远不变性,一旦环境变迁而原有文化不能适应时,就可以阻碍企业新目标、新战略的选择与制定,从而成为企业的严重劣势。所以,在战略实施中,必须对企业文化予以高度重视。

1. 企业文化的结构

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观点不一,但一个基本共识是,企业文化是企业“风气”制度化的表现,是一个结构性概念。企业文化的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

(1) 物质层

这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其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它主要包括厂容厂貌、产品外观及包装、企业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等三个方面。

(2) 制度层

这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制度层主要是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动标准,主要应包括企业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主要是指企业的非程序化制度,如职工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庆功会制度等)三个方面。

(3) 精神层

这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是形成企业文化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则。企业文化的精神层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目标及企业道德等五个方面。

2. 企业文化的要素

企业文化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集合体,受到每个要素的影响。其中,对企业文化影

响较大的因素有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形象与形象性活动。

(1) 共同价值观

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这一概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

(2) 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指企业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们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的。企业组织为了做到别具特色,需要规范自己行为,影响组织的决策与行动。企业组织的最高管理着就是要开发与培育企业文化,按照所期望的方式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3) 形象与形象性活动

形象是可以表达某种含义的媒介物的客体或事件。文化形象是表达有关基本文化与哲理的含义。在企业组织中,形象也用来表示组织的共同信念、价值与理想。在企业组织中常被采用的形象有创业者与最初的企业使命、现代化的角色等。

2.1.2 战略实施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 战略实施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在战略管理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突出企业特色,形成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略制定以后,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功能,统一员工的观念和行为,共同为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企业战略而努力奋斗。当然,企业文化并不总是适应战略的。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并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却往往由于企业文化的刚性和连续性,使其很难马上为新战略作出相应的变革,这时原有的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业新战略的障碍。因此可以说,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2. 战略实施与文化关系的管理

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有四种情况,每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各有侧重。

(1) 一致

一致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变化不大,而且这些变化与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巩固和强化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

利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和持续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战略实施的促进作用。

(2) 潜在一致

潜在一致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会发生很的大变化,但这些变化与企业原有文化有潜在的一致性。这种情况大多是以往企业的效益就比较好,他们根据自己的实力,寻找可以利用的机会,以求得更大的发展,或者他们试着扩大自己的主要产品或市场,以求得发展。总之,这种企业处于非常有前途的地位,他们可以在原有

企业文化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新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重点是:

① 企业进行重大变革时,必须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即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高层管理人员在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企业的任务可以发生变化,但这一战略变化由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基本性质和地位,因而仍与企业原有文化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 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重要作用。由于这些人员仍保持着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

③ 在必须调整企业的奖励制度时,要注意与企业目前的奖励措施相衔接。

④ 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着重考虑与企业原有文化相适应的变革,不要破坏企业已经形成的行为准则。

(3) 不很协调

不很协调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组织要素变化不太大,但这些要素的变化却与原有文化不很协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高层管理着应在与企业总体文化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对某些特殊的业务领域实行不同的文化管理。例如,美国奇瑞百货公司是一家长期以来专门为高收入阶层服务的百货公司。但在20世纪70年代,公司决定开拓收入阶层较低的中下层顾客市场。但这个市场的文化要求与公司以往获得成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极不一致,为此,公司决定在零售业中新开一个联号商店,培育不同的企业文化,独立经营。结果,公司在两个市场上都获得了成功。

(4) 很不一致

很不一致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企业原有文化又很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高层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是否有必要大动干戈推行这个新战略,因为企业为实施这个新战略要冒改变企业原有文化的风险,并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这一改变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不好预料。如果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没有必要冒这一风险,就要考虑重新制定与企业现有文化基本一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制定与企业文化很不一致的战略时,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再造。

2.1.3 企业文化再造

1. 企业文化再造是项系统工程,因此,渐进式比激进式更易成功

再造企业文化,是一项相当大的系统工程,费时费力,因此,对这一工作的艰巨性必须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切不可操之过急。一般来说,改变一个大而复杂的企业的文化要比改变一个小而简单的企业的文化更加困难,改变一个文化同质性高的企业的文化要比改变一个企业的文化同质性低的企业的文化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应根据组织大小和复杂性表示企业的人数、结构、产品种类等“体积”因素,用文化的同质性表示企业成员坚持价值观念和信念的刚性程度,那么就可得出改变企业原有文化的四种难易情况。

改变旧文化,再造新文化,一般来说逐步的、细致入微的渐进式比急剧的、全面的激进式更容易成功。其原因在于,渐进式改革往往以给人们带来一定改革的好处为开端,容易获得人们的支持,从而顺利推进下去,而激进式改革往往在开始时给人们原有的状况以较大的冲击,从而引起人们对改革的反对,阻碍改革的顺利实施。当然,如果采用激进式改革的同时,能够在人事安排上做出重大变革,如更换领导人员,聘用新员工,坚强教育与培训,那么往往也能够比较迅速的实现企业文化的变革。

2. 根据新战略的要求选择适宜的企业文化类型

从权力分配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权利导向型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强调权利的支配作用,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但距权力中心越远,权利的影响越弱,其结构类似与蜘蛛网,因此这种企业文化类型也称蛛网型。

(2)角色导向型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对企业忠诚奉献,因事定岗,因岗定人,每个人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角色,企业的正常运行依靠各角色的努力工作,其结构类似于亭子,因此,这种企业文化类型也称亭子型。

(3)任务导向型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一切为完成任务服务,为了完成任务将资源集中起来,因任务设岗设编,通过各种具体任务的顺利完成来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一般适合于环境变动性大的企业,其结构类似于网格,因此,这种企业文化类型也称网格型。

(4)员工导向型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员工参与民主管理与决策的作用,从分尊重员工的行为选择,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自己工作,一般存在于俱乐部或会员制组织中,其结构类似于环线,因此,这种文化类型也称环形。

3. 必须对物质层、精神层和制度层三个结构层次的文化进行全面再造。

如前所述,企业文化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结构层次。物质层包括厂容厂貌、产品外观包装、技术设备特性等方面,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反映出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制度层主要包括企业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非程序化制度等方面,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规定和约束了企业成员的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物质层及精神层对企业成员和组织行为的要求。精神层包括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风气、愿景目标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则,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企业文化的标志。因此,再造企业文化时,不能偏废这三个层次中的任何一个,而应该通过不同途径分别采取措施进行全面再造,达到新的协调。

2.2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2.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人力资源怎样活用企业文化,开发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变成显化的大家认可的意识,提升员工绩效,特别是提升团队绩效,从而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2.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的职能,一个是基础层次的职能,一个是深层次的职能。基础层次的职能也叫员工优化,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的信息系统等,它的中心目的就是围绕整个职能的目标让企业拥有最优秀的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层次职能叫组织优化,包括组织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层领导风格与技能等等。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在基础层面展开的,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价值观已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向深层次职能展开。 3.人力资源倡导企业文化。

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人力资源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组织优化管理,直接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发,导致企业文化的优化变革。

(1) 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要围绕企业文化,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始工作,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共同探讨企业文化,然后再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洞察把握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提炼简化成文,使隐含的企业文化形成质的飞跃。

(2)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捍卫者。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领导层应做一个有效沟通,确认企业文化是不是把握到位,把握准确。在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高层领导者应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楷模,同人力资源部门一起用企业文化激励和约束员工,将企业文化导入工作中,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论文网 LunWenNet.Com]

(3)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辅导设计者。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有意识地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来更新优化现有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价值观实践管理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及企业对于环境认知的变

化,又会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随时深入企业内部,提炼新的理念,对原有价值观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就原有价值观具体内涵进行更好的阐释,从而对整个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确保企业始终能在市场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4. 企业文化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1) 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最佳的组织架构有利于组织价值观的应用。一是总体的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各个组成部分(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胜任素质要与价值观紧密结合。只有在价值观的作用下,企业才能把管理降到最少,把效果提高到最大。

(2) 把企业文化运用到招聘和培训体系。在招聘方面,应该对申请者进行两个方面的考察,即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吻合。比如,团队合作是软件开发最基础的价值理念,那么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新的员工是就会考虑新员工团队意识强不强,有没有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招聘的成功率也提高了。培训方面,一是针对成员进行广泛的企业价值观培训,重点是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价值观对于每一个员工的意义。二是针对公司的价值观进行相关的技能(包括领导力)方面的培训。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是企业最好的最强的凝聚力,员工若有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就会自发地形成共同目标,形成和谐默契的团队合作,去争取最佳的团队绩效和企业绩效。

(3)将企业文化引入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企业充分将企业文化管理的过程和结果纳入已有的绩效管理体系,最终与成员的晋升、培训、奖励、薪酬等有效对接,确保企业的各种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又有突出成果的行为,这样不但强化了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又可使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的业务,优化企业业务活动的结果。

综上,运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效益是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最有成效的贡献,企业只有根据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建设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实现依靠文化管理企业的管理之最高境界。

2.2.2 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就是要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工作群体。它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的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人之上的,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互相推动、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管理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国际化、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敏感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以其特有的魅力与方式发挥着对人力资源的导向、人才吸引和保持、人力资源激励、人才培养和行为约束等功能。

1. 人力资源管理导向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整个流程与企业文化都是息息相关的,从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核、晋升通道、任职资格体系、素质模型到战略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相关。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有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①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这要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在招聘开始以前就已描绘好所要招聘人员的整体形象,即事前的招聘;②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要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这种培训既包括职业培训,也包括非职业培训。尤其是对于非职业培训,要改变以往生搬硬套的模式,采取一些较灵活的方式;③将企业文化的要求溶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大部分企业在评价员工时,以业绩指标为主。即有些企业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量化的描述,使考核评价时各人根据各人的理解进行,并未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在考核体系内,要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的一部分。其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解释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企业价值观的目的;④在员工的薪酬系统上,企业应真正建立起符合其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原则的薪酬系统。例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强调业绩导向,那么在薪酬系统设计上就应该拉大不同表现员工的薪酬差距,并且真正让工作表现好、对企业贡献大的员工受到明确的奖励零口赏识,特别是通过薪酬的调整予以体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把企业文化称为“管理的精髓”是不无道理的。

2. 人才吸引与保持功能。企业是否对人才有吸引力取决于它作为雇主的品牌形象(报酬制度、个人发展空间、企业环境等)是否能为人才所认同。企业作为一个雇主,其品牌形象常常会以综合的形式把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昭示于众。企业文化通过提供各种诱因与贡献的相互平衡,即“诱因引导与成就驱动”的平衡使人才认同来达到吸引人才、维系人才的作用。如企业可以通过分配文化保证人才物质利益的实现;通过招聘、录用、内部待业、解雇、养老等安全保障文化来满足人才安全感的需要;通过主体文化和诸多亚文化制造团体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协调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企业文化所特有的魅力,通过这种魅力把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牢牢吸引并保持在自己的周围。

3. 人力资源激励功能

人力资源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对文化行为主体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作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事实上,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从而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激励功能具体体现在:①信任鼓励。只有使员工感到上级对他们的信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②关心鼓励。企业各级主管应了解其部属的家庭和思想情况,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

困难,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为企业尽职尽责;③宣泄激励。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和不满,管理者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员工消气泄愤,满足其宣泄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心平气和地为企业工作。

4. 人才培养功能

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文化本身的行为约束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来实现的。首先,企业文化的行为约束功能的人才培养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和企业伦理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是硬性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而且,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反映了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理所当然会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伦理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员工都必须遵守,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韧性约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员工。其次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也具有人才培养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心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来实现,从而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因为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对企业成员个体和企业整体的价值观进行导向。其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二是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三是建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如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书中反复强调的:“我们认为人员是公司最伟大的资源,管理的方法不是直接用电脑报表,而是经由文化暗示,强有力的文化是引导行为的有力工具,它帮助员工做到最好。”据有关专家对1977年至1988年间沃尔玛和莱尼两家公司的研究发现:沃尔玛和莱尼在创业初期都十分注重提倡创业精神,重视顾客的满意程度,注重人才,注重企业形象与经营实力的提高。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两家公司因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于是出现了不同的经营结果。沃尔玛十分注重吸收优秀人才,极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且采用一定的标准提高员工形象与员工素质,保持与发展了公司的“和气生财”的传统,坚决执行了“顾客永远是对的”的原则,从而使得沃尔玛蒸蒸日上,成为世界著名的“零售大王”。而莱尼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放松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致使企业员工在价值取向上失去导向与约束,企业竞争意识越来越淡薄,企业中滋生出一种裙带关系,职工晋升是凭关系而非业绩或能力,原来的名牌文化渐渐被抛弃而使企业失去文化力的支撑,不得不日趋衰落。

5. 人力资源的约束功能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一种非行政、非经济的心理约束氛围,能增强经济、行政手段制约功能。企业依靠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和各种规章制度以行政命令的手段约束员工行为,而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同样可以约束、规范员工行为,如同上层建筑一样,一旦形成,表现出一种无形的力量,更高级、更长远地约束着员工的行为,使企业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和高效化。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约束功能表现在:①能使对员工的心理约束和对工作的约束一致起来,建设一支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首创精神,以及一切行动听指

挥、遵纪守法的员工队伍,既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又使每一个员工懂得自己的工作任务、目标、职责,并按照这些要求驾驭管理各种要素,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②能使自我约束与强制约束结合起来。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启发和增强员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与规范化的工作纪律、规章制度、管理秩序等相匹配,推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一个企业群体的价值观念一旦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意念和行为,员工们就毋须外力的强制,自觉地按照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待人处事和从事经营活动;③能使软件约束和硬件约束结合起来。除企业结构、技术管理属于硬管理外,系统、网络、员工、策略和共同价值观等均属于软管理。只有软管理强化,才能加强硬件管理。如果软管理软弱,硬管理是难以成立的,就是把硬管理加强起来,也难以持久。企业文化属于软管理,形象搞好了,结构、技术便能获得保证,发挥它应有的功能;④能使事前、事中、事后的约束相结合,三者约束,环环紧扣。在商品质量问题上,事先约束尤为重要,按规定、按制度、按要求执行,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私心杂念、简单、马虎,都会造成不良后果,早有警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企业文化中长期形成的群体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在员工中起潜移默化作用,可以使不良行为自我约束。即使发生,也比较容易进行纠正。

2.3 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

2.3.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及特征

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把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具体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的宝贵的战略资源。

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 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2) 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不仅是当前的而且包括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往往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在新领域的积极运用得以实现,从而可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利润点。因此,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通用”的技术专长,而不是对应于某一两种产品本身;核心的胜利意义远超出单个产品的胜利。

(3) 独特性。核心信念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具有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基于企业独特的历史、文化、技能等产生的,具有稀有性。

(4) 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价值和稀有,而且必须具有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它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不可模仿性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企业占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5) 不可替代性。即使企业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能力,但如果竞争者能够找到替代能力,还是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一种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 核心竞争力能够适用于各种市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能对消费者利益做出重大贡献,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效仿,即使效仿, 也是公司最擅长的。

随着经济迅猛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消费趋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数量和质量消费型发展到品牌和文化消费型。消费者不再仅仅重视商品的质量优劣与价格的高低,而是对商品的售后服务、商品品牌的知名度、购物的环境等比较关注,也就是说消费者更注重商品核心功能以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附加功能。由此决定了企业间的竞争必然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直接目的就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百年企业。比如说海尔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发展之迅速并长期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状态,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售后服务相当好,消费者信得过,是同行业不可比拟的。它的品牌名言“真诚到永远”,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企业仅通过产品科技含量高、性能优、价位低廉,企业制度完善、拥有充足的高科技企业员工,它只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的技术、流程、制度是可以借鉴的,人员是具有流动性的,因此很难成为企业独有的持久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重点培育那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流不掉、无法模仿、无法复制、极为稀缺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2 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因为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拥有个性,惟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衡量一切事物对错好坏的标准体系,并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一旦把企业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就提高了。所以,文化是形成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文化管理比战略管理都重要。比如沃尔沃的核心竞争力是安全,宝马的核心竞争力是豪华,TOYOTA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经济实用。在沃而沃看来,产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它的企业文化首先就是要强调安全性;宝马的产品文化则侧重追

求舒适和地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极其大。

(1)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比较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位员工,任何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含量的增高,员工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工作热情高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追求一种企业整体的优势和卓越良好的集体感受,把激励的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树立企业的整体共同价值观念上,着力塑造优秀的群体意识,因此必然有益于消解企业职工个体目标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向同一目标迈进,从而在企业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显现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引导企业去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将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使他们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工作。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4)约束作用。整洁有序的企业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硬的约束、有形的约束,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是软的约束、无形的约束。企业文化建设要达成的目标就是使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成为员工内心信念,表现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的统一。当员工的行为违背企业的信念时,其心理会有一种内疚感,并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5)塑造形象作用。海尔集团在我国企业中发展得比较好,有持续的竞争力。不但是产品质量优,售后服务好,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的精神与文化,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竖立了一个信得过的品牌。因此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但能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顾客,而且能使企业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综合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3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所以说技术是第一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又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又是第一竞争力。认识到此还远未结束,这是因为,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企业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植根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附图模型揭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指出模型的外层组成元素指企业文化的功能,模型内因元素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其中,企业文化功能分别为指导力、推动力、改善力、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润滑力、开发力与感应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诸多因素组成,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要素,它们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1) 第一层面为基础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的保障。包含:理念、价值观、形象、创新、特色、人才和信息等着力点。

(2) 第二层面为载体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包括结构、机制、规模、战略、品牌、关系和制度等着力点。

(3) 第三层面为转换层,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包括服务、质量、营销、技术和能力等着力点。

第三章 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

3.1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队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型文化;从封闭型文化转向开放型文化;由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型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

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4.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处于不拜之地。

创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抑制员工对某些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 的创新性解决。(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6)注重结果重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后,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方法。(7)强调开放系统。企业应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的反应。

根据调查,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创新型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应创新沟通体系。根据调查,许多富于创新性的活动因为沟通不及时或无效而变得扭曲。因此,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目标。

(2)在日常工作中鼓励职工互相交流。(3)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建立信任。(4)推动团队工作,促进团队成员互相学习。(5)重视召开有关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会议。(6)高层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知识看成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将持续学习作为新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通过学习,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5.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

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刚刚起步,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任何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会考虑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生态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未来企业竞争将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谁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生态型企业文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生态企业文化的培育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3.2 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2.1 企业文化管理及其含义

1.企业文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在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等的总和。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沉淀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管理。

简而言之企业文化管理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格特征。这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政策的内驱因素,也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它是凝聚员工精神的领袖,是员工行为的航向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

实践中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的管理,而战略的管理需要一个文化氛围的支撑。实践证明,虽然一般的企业都有与其匹配的企业文化管理,但是杰出的企业都有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当企业的外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文化管理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改变。具体来讲,企业文化管理具有以下内涵。

(1) 企业文化管理是包装

企业是产品,企业文化是产品外面的包装,详细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观”等是包装上的说明文字。这样的包装,有利于推广企业这个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在市场中、在政府中、在客户中、在员工中的竞争力。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企业文化是传达管理者思想的最好方式。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管理者是没有思想的,有自己思想的老板,企业一定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有某种文化。所以站在企业是个产品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包装。

(2) 企业文化管理是规矩

企业文化是公司中不成文规矩的集合。管理者要统一整个企业的思想,要求大家按照管理者的意志动作。因此,企业中制定了很多规章和制度。但是所有这些规章和制度,都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管理者的思想。但在企业中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把这些规矩进行集中,进行提炼,就总结出了企业文化thldl.org.cn。

中层管理人员在处理彼此关系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定,还要符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时候,企业文化就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它使得双方保持沟通平台,减少企业中的纷争。这样,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相互配合,使得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

2.企业文化管理的三个层次

(1)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包括企业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企业器物(企业产品、企业生产资料、文化实物)、企业标识(企业名称、企业象征物)。

(2) 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人只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企业文化,以动态形式作为存在形式。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企业人际关系等。[

(3) 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以意识形态存在的深层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及企业道德等

3.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

(1) 无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此类现象多产生于工业制造企业,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缺乏忧患意识。

(2) 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领导人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表现为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激。

(3) 文化理想现象。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缺乏求实的工作精神。

4.企业文化管理

(1) 对企业文化进行再定位

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企业文化正是以产业经济一种天生的附属品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是别的东西所无法替

代的。

(2) 提炼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任何组织想继续生存和获得成功,首先一定要有健全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而且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核心价值观,如果违反这些核心理念,就必须加以改变。在进行文化定位时,关键一点是要把握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抓住其他公司定为价值观的东西,也不是外在世界认为应该是理念的东西。对核心价值观的陈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简单、清楚、纯真、直接而有力。通常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需要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

(3) 将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化、制度化

被业界称为“海尔三步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第一步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进而推出典型人物与事件,第三步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立保证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如海尔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理念,继而推出“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案例,最后构造“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制”等管理机制。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统筹起来,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5.企业文化管理的五大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反映在企业对外界所产生的吸引力及认同感等方面。这要从企业的形象、品牌形象等一系列方面去完成。一个好的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但形象并不代表外部文化本身,却反映了文化的蕴涵,是文化的直接表现,文化在这里又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1) 企业领导者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海尔、联想和TCL都建立了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那是因为诸如张瑞敏等一批有超强影响力的企业英雄人物。他们的超个人魅力,构成了企业文化中重要元素,同样也正是他们的超强影响力,缔造了企业文化,推动了企业文化的提炼与执行。海尔从亏损147万元起步的,联想从20万元起家,TCL从5000元起家,他们能够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与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分不开的。

(2) 企业文化需要有超强的执行力。联想的领导人柳传志有一个著名的比喻“房屋图”,柳传志认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那么地基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屋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强调企业制度一方面是要有合理的管理流程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突出执行力的重要作用。企业制度没有超强的执行力,只是一堆废纸。

(3) 没有超强的宣传就没有深刻的企业文化积淀。海尔的特点之一是强大的企业文化攻势。张瑞敏认为自己在企业里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做一个“布道者”。海尔是最早在企业里设置“企业文化中心”这一专门机构的企业。海尔有一本90多页的企业文化手册,对海尔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描述,并在每一个理念之后配上一个海尔自己的小案例。进入企业的新员工首先要做的就是培训、培训再培训。当这种文化成为了习惯,所有与它不一致的行为都将成为“异类”。这种宣传就是让员工形成这样的感知。海尔文化并购的案例至今仍为很多人津津乐道,靠文化使一个“休克鱼”重生,靠的就是强大的文化宣传。

(4) 不断学习才使企业文化永葆青春。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次实践积累而成的。不善于学习就无法保证文化的适宜性,不适宜的企业文化当然也就不能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一个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组织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不断的学习中,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文化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5) 不善于配合企业战略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个死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为文化而文化的,它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管理的工具。因而,不能随企业战略进行调整,不配合企业战略,那么就是一个死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没有价值的。企业的战略变化常常是企业对外界竞争环境变化的反应结果,而此时,企业领导人必须懂得用文化的变化来配合或推动战略的转变。这种相互的作用,应该像左手和右手那样默契。

企业文化管理牵系管理的所有层面,不仅仅关联到战略、组织、人力、流程、营销等职能序列面,也关联到企业上至最高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的管理的等级序列面,还涉及到企业各地分支机构的地域序列面和产业序列面等等,不仅仅要看整体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还要考察每个序列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协助各个序列提升各自的价值,从而实现整体价值的协同提升。

3.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

3.3.1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及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好,西部和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如文化贡献率、实证模型等),研究范围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方面。

(3)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企业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4)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凸显与张扬个性,并进行科学的CI、VI、MI、CIS设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

(5)残酷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放与利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能量的发挥,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6)中国企业缺乏对“品牌资本”的认识,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作中心,没有建立起客户对品牌强烈的忠诚度和崇敬感,没有利用各种方式为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要注意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品牌文化,注重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职工队伍形象,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企业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7)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它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

3.3.2 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1.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

2.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与统一行为的形成,它要求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

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然存在,企业文化必须引导员工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4.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倡导团队精神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推动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甚至每个员工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方式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因为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于,能确立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6.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7.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它包括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在企业对内对外的各种活动中注重贯穿和体现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务实而不是务虚,也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也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范周,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研究,企业文化导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2] 徐国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祝和良 刘宝宏,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意义,战略管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武克华 马海敏 张淑敏,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四点战略措施,经济导刊,2004年,04期

[5] 宋养琰 陈鸣,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中 国经济快讯,2002年,37期

[6] 戴钢书,企业文化在我发展的现状、必然性及其意义,现代企业文化新论,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2

[7] 叶生,企业文化核心竞争理论,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4年,1期

[8] 刘光明,企业文化结构,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3月,3版

[9] 陈亭楠,企业文化战略,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1版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提交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张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写作期间给予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们。

天 津 大 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

管理与经济学部 专 业

设计(论文)题目:企业文化研究

(题目四号,宋体)

完成期限:

自 2011年 7月 1日 至 2011 年 10月 15 日 止

指 导 教 师

办学点负责人 牛占文

批 准 日 期 2011.1.10 学 生 黄玉亭

接受任务日期 2011.7.1

注:1. 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院或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任务完成后附在说明书内。

2.“检查人签名”一栏和“指导教师批准日期”由教师用笔填写,其余各项均要求打印。

一、设计 (论文)原始依据(资料)

[1] 范周,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研究,企业文化导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2] 徐国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祝和良 刘宝宏,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意义,战略管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武克华 马海敏 张淑敏,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四点战略措施,经济导刊,2004年,04期

[5] 宋养琰 陈鸣,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中 国经济快讯,2002年,37期

[6] 戴钢书,企业文化在我发展的现状、必然性及其意义,现代企业文化新论,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2

[7] 叶生,企业文化核心竞争理论,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4年,1期

[8] 刘光明,企业文化结构,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3月,3版

[9] 陈亭楠,企业文化战略,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1版

二、设计(论文)内容和要求:(说明书、专题、绘图、试验结果等)

(一)论文内容

在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的创新与变革,已成为企业适应竞争与自身良性发展的基本手段。但是,一个本身正确的创新与变革方案为什么难以推动,是由于方案设计者往往容易忽略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因为企业文化以抽象形态存在。只有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和企业文化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能使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 人力资源怎样活用企业文化,开发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变成显化的大家认可的意识,提升员工绩效,特别是提升团队绩效,从而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文章探讨了企业文化的特征和作用,分析了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企业文化战略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如果企业文化战略的基本信念、价值观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并体现在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中,使企业成员以更大热情去完成企业的战略计划,可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经营绩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文化势必会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应用也显得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顺应企业发展潮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与应用。

(二)写作要求

1.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理论正确;

2.论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符合科技文写作规范;

4.杜绝错别字,字数符合要求。

附:

设 计 进 度 计 划 表

天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摘 要

摘 要

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和企业文化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能使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企业有无自己特有的先进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永葆生命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研究。 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方向。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特点的研究,是我们加深了对一夜文化的了解,为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在企业文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本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化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战略

ABSTRACT

ABSTRACT

Enterprise culture reflects an enterprise's mainstream values, the good enterprise culture for a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s indispensable, only construction out a good enterprise culture, make enterpris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mutual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hen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long-te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have their own special advanced culture, relates directly to enterprise keeping healthy development, preserves forever the vitality.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must according to its own reality, to grasp the sc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function and meaning. Enterprise culture is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of the intangible assets,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ource. In the changing market economy, to make the enterprise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be healthy development, cannot leav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So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With advanced culture to raise the overall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leading enterprise in the new type industrialization path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eriod, this is the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Through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of the contents and features of research, is we deepened to the nigh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enterprise culture,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aid a foundatio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enterprise cultur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 i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Although we 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s still the deficiency, in this paper,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ep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olutions.

Keywords: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Enterprise culture strategy

目 录

第一章 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研究 ····························································································································1

1.1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 1

1.2企业文化结构 ················································································································ 4

1.3企业文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5

第二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 8

2.1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 ······································································································ 8

2.2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1

2.3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 ············································································ 16

第三章 我国企业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20

3.1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 20

3.2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22

3.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 ································································ 25 参考文献··············································································································································································· 28 致谢 ························································································································································································· 39

第一章 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研究

1.1 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1.1.1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定义

1.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二战以后,美国企业在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新技术发明不断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致使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但在20 世纪70 年代初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的企业竞争力大大削弱,而日本的经济却得到长足进展,速度十分惊人。20 世纪80 年代初,日本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美国,对其经济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威胁。为了寻求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许多美国专家学者到日本企业考察,在调查、比较、研究两个国家企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从1981年到1982 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著作:《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企业文化》、《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的经营艺术》和《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这四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其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于1981 年7 月出版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他们在对近80 家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这一著名论断。可以说,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及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 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有些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但有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提出,它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中外许许多多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给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二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三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

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的分解,不是企业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中的文化,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通常是指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的内在素质及其外在表现,即狭义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家的引领—下,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由以企业精神文化为内核的企业的物质文化层、企业的制度文化层、企业的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的具体行为中。企业借助企业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和环境,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士气、斗志和创造力,以共同的信仰力量推动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具体来说,企业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推动促进作用。通过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完善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以帮助企业克服危机,重新发展;②协调作用。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社会和企业和谐一致。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尽可能调整自己,以便适应公众的情绪,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着的需要,跟上社会整体的变化步伐,保证企业和社会之间不会出现裂痕,即使出现了也会很快弥合;③凝聚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具有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这三种作用综合运用的效果,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④教育作用。企业文化在激励、协调企业成员,将企业文化的各种精神内涵、价值观念传递给成员时,实际上也发挥了自己的教育作用。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成员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质,改善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也就起到了教育员工、培养人才的作用。

1.1.2 企业文化研究的特征

1. 企业文化的一般特征

(1) 客观性。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理念和经验的科学反应和凝结而且也是社会文化和和企业实践的融合。作为前者,它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反映了企业基本的精神风貌。无论人们对其意识与否,认识到何种程度,他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兴衰;作为后者,他有鲜明地体现着社会文化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与企业实践的结合。

(2) 时代性。企业不但存在于社会环境这一空间环境中,而且同时也处在时间环境这一时代条件下。所以,企业文化中必然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例如,50年代鞍钢的“孟泰精神”60年代大庆的“铁人精神“以及原大同矿务局的“特别能战斗”精神。

(3) 民族和区域性。任何企业都必然存在于特定的国家、地理区域和民族聚集范围内。因此,企业文化总会受到国家历史、民族传统和区域习俗的影响,他们会从各方面给企业文化打下自己的烙印,形成某种企业文化特定的优点和缺憾。

(4) 独特性。企业文化存在于各种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之中,同时也是自身各种构成因素和条件的综合表现。由于这些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和不同,因此各种企业文化也必然显示出独到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反映出企业独特的精神风貌。

(5) 系统性。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多因素、多方面、多层次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像任何一个自然和社会系统一样,企业文化中某一部分和方面的变动,也都会影响和牵扯到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6) 目的性。企业文化学说作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发展中的新阶段、新思想,它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其视为企业生产经营诸要素的首要一条以及其他一切管理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企业文化理论通过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想情操、道德标准来统一和指导员工的言行,使个体行为融入总体行为之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目的保持最大可能的一致,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

2.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人文化成”和“以事教化”,似乎是以“文”为形式,以“教”为手段,达到“化”的目的。这与今天西方语言的“文化”一词所指的培养、教育、改变、发展的意思大致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性十分明确,那就是文治教化。

纵观企业文化,概括起来说,除一般文化所共同的特点外,还有其个性:

(1) 区间性。文化活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针对的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实施者,文化的使用范围指的是该种文化的“区间性”。例如,西夏文化,以历史时空为界定;民族文化以种族不同为界定;企业文化,则有自己的专指性,即那种产生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虽然与社会有广泛联系但仅能生存和使用于企业这个活动区间的文化。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反之,在企业之外的文化,它可以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但它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2) 依附性。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认为“人者,五行之秀气也”(《小戴礼记。礼运》),有“人为万物之灵”(《苟子。解蔽》)的记载,说的是尊重人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西方古典学派的人本管理理论相比更为深刻,有独到之处。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达到统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离开人去谈企业文化,就是无源之水。

(3) 目的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为其终极目标服务。

惟此,别无其他选择。这是因为,其一,企业文化与该企业生存发展同生死、共存亡;其二,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实践的主体是该企业的员工,其中决策者的主导性意见占有很高的地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盈利性程度息息相关,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在企业无立椎之地,纵使外来文化的干扰影响,也没有太多的市场。当然,当具体的某个企业目的与社会发展目标相悖时,企业的目的性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例如,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环境文化,企业分配制度要适应于现行国家推行的分配体制的总格局等。

(4) 社会性。企业植根于社会,属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细胞。细胞依附肌体而生存。企业文化属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联,它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重脱离社会文化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存的可能,与社会文化背道而驰的企业文化必然遭到取缔。

(5) 普遍性与差异性。作为企业法人,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就具有拟人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表现在承担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个主要方面,还表现在自己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目标等。企业文化的这些内容对于企业都具有运用的普遍性,但对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差异,甚至千差万别。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凝聚企业的全力;差别在于针对各自存在的不同的薄弱五一节;差别在于企业都有处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象、经济效益处于不同阶段等。

(6) 可塑性。企业文化既是长期传统的遗存产物,又是现代文明影响的产物。它不

是企业纯自然产生的,而是继承上的扬弃,是在一定基础上的不断挖掘、改进、整理和概括。企业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社会运行机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和企业自身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从总体来看,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关系调整变化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摩合,达到相互融洽或者兼容并蓄,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1.2企业文化结构

1.企业文化结构定义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 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2.企业文化结构的层次

企业文化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第二层是幔层的(或称浅层的)

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1)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它是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2)企业文化的行为层。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如果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那么企业行为文化可称为企业文化的幔层,或称为第二层,即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主要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行为。

(3)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

上述三者,构成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各项制度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如果不与企业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企业目标就无法实现。卓越的企业总是经常用适应企业目标的企业组织结构去迎接未来,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的。

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具有活力、是否严谨,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职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无不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4) 企业文化的精神层。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称为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

1.3企业文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

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文化上。

1.企业文化的存在有充足的理由:

(1) 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 人才竞争的需要。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 (4) 市场竞争的需要 (2) 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

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因此文化的改变会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 企业文化具备开放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在运作中不能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2.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建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3.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4.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1) 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

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

(3) 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

掌握的“内在规则”。

(4)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5)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

(6) 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

(2) 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

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

(7)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8) 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 (9)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核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10)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第二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2.1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

2.1.1 企业文化的结构与因素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组织文化理论出现以来,企业文化已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信念、期望值和价值观体系,它确定企业行为的标准和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对战略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当文化、目标与战略三者协调一致时,就能形成企业的巨大优势。由于企业文化具有长远不变性,一旦环境变迁而原有文化不能适应时,就可以阻碍企业新目标、新战略的选择与制定,从而成为企业的严重劣势。所以,在战略实施中,必须对企业文化予以高度重视。

1. 企业文化的结构

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观点不一,但一个基本共识是,企业文化是企业“风气”制度化的表现,是一个结构性概念。企业文化的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

(1) 物质层

这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其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它主要包括厂容厂貌、产品外观及包装、企业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等三个方面。

(2) 制度层

这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制度层主要是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动标准,主要应包括企业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主要是指企业的非程序化制度,如职工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庆功会制度等)三个方面。

(3) 精神层

这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是形成企业文化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则。企业文化的精神层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目标及企业道德等五个方面。

2. 企业文化的要素

企业文化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集合体,受到每个要素的影响。其中,对企业文化影

响较大的因素有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形象与形象性活动。

(1) 共同价值观

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这一概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

(2) 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指企业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们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的。企业组织为了做到别具特色,需要规范自己行为,影响组织的决策与行动。企业组织的最高管理着就是要开发与培育企业文化,按照所期望的方式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3) 形象与形象性活动

形象是可以表达某种含义的媒介物的客体或事件。文化形象是表达有关基本文化与哲理的含义。在企业组织中,形象也用来表示组织的共同信念、价值与理想。在企业组织中常被采用的形象有创业者与最初的企业使命、现代化的角色等。

2.1.2 战略实施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 战略实施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在战略管理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突出企业特色,形成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略制定以后,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功能,统一员工的观念和行为,共同为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企业战略而努力奋斗。当然,企业文化并不总是适应战略的。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并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却往往由于企业文化的刚性和连续性,使其很难马上为新战略作出相应的变革,这时原有的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业新战略的障碍。因此可以说,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2. 战略实施与文化关系的管理

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有四种情况,每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各有侧重。

(1) 一致

一致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变化不大,而且这些变化与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巩固和强化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

利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和持续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战略实施的促进作用。

(2) 潜在一致

潜在一致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会发生很的大变化,但这些变化与企业原有文化有潜在的一致性。这种情况大多是以往企业的效益就比较好,他们根据自己的实力,寻找可以利用的机会,以求得更大的发展,或者他们试着扩大自己的主要产品或市场,以求得发展。总之,这种企业处于非常有前途的地位,他们可以在原有

企业文化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新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重点是:

① 企业进行重大变革时,必须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即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高层管理人员在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企业的任务可以发生变化,但这一战略变化由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基本性质和地位,因而仍与企业原有文化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 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重要作用。由于这些人员仍保持着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

③ 在必须调整企业的奖励制度时,要注意与企业目前的奖励措施相衔接。

④ 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着重考虑与企业原有文化相适应的变革,不要破坏企业已经形成的行为准则。

(3) 不很协调

不很协调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组织要素变化不太大,但这些要素的变化却与原有文化不很协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高层管理着应在与企业总体文化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对某些特殊的业务领域实行不同的文化管理。例如,美国奇瑞百货公司是一家长期以来专门为高收入阶层服务的百货公司。但在20世纪70年代,公司决定开拓收入阶层较低的中下层顾客市场。但这个市场的文化要求与公司以往获得成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极不一致,为此,公司决定在零售业中新开一个联号商店,培育不同的企业文化,独立经营。结果,公司在两个市场上都获得了成功。

(4) 很不一致

很不一致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企业原有文化又很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高层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是否有必要大动干戈推行这个新战略,因为企业为实施这个新战略要冒改变企业原有文化的风险,并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这一改变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不好预料。如果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没有必要冒这一风险,就要考虑重新制定与企业现有文化基本一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制定与企业文化很不一致的战略时,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再造。

2.1.3 企业文化再造

1. 企业文化再造是项系统工程,因此,渐进式比激进式更易成功

再造企业文化,是一项相当大的系统工程,费时费力,因此,对这一工作的艰巨性必须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切不可操之过急。一般来说,改变一个大而复杂的企业的文化要比改变一个小而简单的企业的文化更加困难,改变一个文化同质性高的企业的文化要比改变一个企业的文化同质性低的企业的文化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应根据组织大小和复杂性表示企业的人数、结构、产品种类等“体积”因素,用文化的同质性表示企业成员坚持价值观念和信念的刚性程度,那么就可得出改变企业原有文化的四种难易情况。

改变旧文化,再造新文化,一般来说逐步的、细致入微的渐进式比急剧的、全面的激进式更容易成功。其原因在于,渐进式改革往往以给人们带来一定改革的好处为开端,容易获得人们的支持,从而顺利推进下去,而激进式改革往往在开始时给人们原有的状况以较大的冲击,从而引起人们对改革的反对,阻碍改革的顺利实施。当然,如果采用激进式改革的同时,能够在人事安排上做出重大变革,如更换领导人员,聘用新员工,坚强教育与培训,那么往往也能够比较迅速的实现企业文化的变革。

2. 根据新战略的要求选择适宜的企业文化类型

从权力分配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权利导向型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强调权利的支配作用,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但距权力中心越远,权利的影响越弱,其结构类似与蜘蛛网,因此这种企业文化类型也称蛛网型。

(2)角色导向型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对企业忠诚奉献,因事定岗,因岗定人,每个人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角色,企业的正常运行依靠各角色的努力工作,其结构类似于亭子,因此,这种企业文化类型也称亭子型。

(3)任务导向型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一切为完成任务服务,为了完成任务将资源集中起来,因任务设岗设编,通过各种具体任务的顺利完成来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一般适合于环境变动性大的企业,其结构类似于网格,因此,这种企业文化类型也称网格型。

(4)员工导向型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员工参与民主管理与决策的作用,从分尊重员工的行为选择,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自己工作,一般存在于俱乐部或会员制组织中,其结构类似于环线,因此,这种文化类型也称环形。

3. 必须对物质层、精神层和制度层三个结构层次的文化进行全面再造。

如前所述,企业文化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结构层次。物质层包括厂容厂貌、产品外观包装、技术设备特性等方面,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反映出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制度层主要包括企业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非程序化制度等方面,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规定和约束了企业成员的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物质层及精神层对企业成员和组织行为的要求。精神层包括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风气、愿景目标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则,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企业文化的标志。因此,再造企业文化时,不能偏废这三个层次中的任何一个,而应该通过不同途径分别采取措施进行全面再造,达到新的协调。

2.2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2.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人力资源怎样活用企业文化,开发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变成显化的大家认可的意识,提升员工绩效,特别是提升团队绩效,从而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2.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的职能,一个是基础层次的职能,一个是深层次的职能。基础层次的职能也叫员工优化,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的信息系统等,它的中心目的就是围绕整个职能的目标让企业拥有最优秀的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层次职能叫组织优化,包括组织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层领导风格与技能等等。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在基础层面展开的,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价值观已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向深层次职能展开。 3.人力资源倡导企业文化。

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人力资源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组织优化管理,直接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发,导致企业文化的优化变革。

(1) 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要围绕企业文化,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始工作,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共同探讨企业文化,然后再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洞察把握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提炼简化成文,使隐含的企业文化形成质的飞跃。

(2)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捍卫者。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领导层应做一个有效沟通,确认企业文化是不是把握到位,把握准确。在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高层领导者应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楷模,同人力资源部门一起用企业文化激励和约束员工,将企业文化导入工作中,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论文网 LunWenNet.Com]

(3)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辅导设计者。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有意识地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来更新优化现有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价值观实践管理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及企业对于环境认知的变

化,又会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随时深入企业内部,提炼新的理念,对原有价值观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就原有价值观具体内涵进行更好的阐释,从而对整个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确保企业始终能在市场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4. 企业文化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1) 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最佳的组织架构有利于组织价值观的应用。一是总体的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各个组成部分(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胜任素质要与价值观紧密结合。只有在价值观的作用下,企业才能把管理降到最少,把效果提高到最大。

(2) 把企业文化运用到招聘和培训体系。在招聘方面,应该对申请者进行两个方面的考察,即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吻合。比如,团队合作是软件开发最基础的价值理念,那么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新的员工是就会考虑新员工团队意识强不强,有没有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招聘的成功率也提高了。培训方面,一是针对成员进行广泛的企业价值观培训,重点是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价值观对于每一个员工的意义。二是针对公司的价值观进行相关的技能(包括领导力)方面的培训。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是企业最好的最强的凝聚力,员工若有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就会自发地形成共同目标,形成和谐默契的团队合作,去争取最佳的团队绩效和企业绩效。

(3)将企业文化引入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企业充分将企业文化管理的过程和结果纳入已有的绩效管理体系,最终与成员的晋升、培训、奖励、薪酬等有效对接,确保企业的各种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又有突出成果的行为,这样不但强化了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又可使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的业务,优化企业业务活动的结果。

综上,运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效益是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最有成效的贡献,企业只有根据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建设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实现依靠文化管理企业的管理之最高境界。

2.2.2 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就是要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工作群体。它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的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人之上的,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互相推动、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管理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国际化、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敏感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以其特有的魅力与方式发挥着对人力资源的导向、人才吸引和保持、人力资源激励、人才培养和行为约束等功能。

1. 人力资源管理导向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整个流程与企业文化都是息息相关的,从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核、晋升通道、任职资格体系、素质模型到战略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相关。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有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①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这要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在招聘开始以前就已描绘好所要招聘人员的整体形象,即事前的招聘;②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要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这种培训既包括职业培训,也包括非职业培训。尤其是对于非职业培训,要改变以往生搬硬套的模式,采取一些较灵活的方式;③将企业文化的要求溶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大部分企业在评价员工时,以业绩指标为主。即有些企业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量化的描述,使考核评价时各人根据各人的理解进行,并未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在考核体系内,要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的一部分。其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解释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企业价值观的目的;④在员工的薪酬系统上,企业应真正建立起符合其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原则的薪酬系统。例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强调业绩导向,那么在薪酬系统设计上就应该拉大不同表现员工的薪酬差距,并且真正让工作表现好、对企业贡献大的员工受到明确的奖励零口赏识,特别是通过薪酬的调整予以体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把企业文化称为“管理的精髓”是不无道理的。

2. 人才吸引与保持功能。企业是否对人才有吸引力取决于它作为雇主的品牌形象(报酬制度、个人发展空间、企业环境等)是否能为人才所认同。企业作为一个雇主,其品牌形象常常会以综合的形式把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昭示于众。企业文化通过提供各种诱因与贡献的相互平衡,即“诱因引导与成就驱动”的平衡使人才认同来达到吸引人才、维系人才的作用。如企业可以通过分配文化保证人才物质利益的实现;通过招聘、录用、内部待业、解雇、养老等安全保障文化来满足人才安全感的需要;通过主体文化和诸多亚文化制造团体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协调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企业文化所特有的魅力,通过这种魅力把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牢牢吸引并保持在自己的周围。

3. 人力资源激励功能

人力资源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对文化行为主体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作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事实上,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从而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激励功能具体体现在:①信任鼓励。只有使员工感到上级对他们的信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②关心鼓励。企业各级主管应了解其部属的家庭和思想情况,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

困难,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为企业尽职尽责;③宣泄激励。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和不满,管理者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员工消气泄愤,满足其宣泄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心平气和地为企业工作。

4. 人才培养功能

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文化本身的行为约束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来实现的。首先,企业文化的行为约束功能的人才培养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和企业伦理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是硬性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而且,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反映了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理所当然会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伦理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员工都必须遵守,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韧性约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员工。其次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也具有人才培养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心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来实现,从而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因为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对企业成员个体和企业整体的价值观进行导向。其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二是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三是建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如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书中反复强调的:“我们认为人员是公司最伟大的资源,管理的方法不是直接用电脑报表,而是经由文化暗示,强有力的文化是引导行为的有力工具,它帮助员工做到最好。”据有关专家对1977年至1988年间沃尔玛和莱尼两家公司的研究发现:沃尔玛和莱尼在创业初期都十分注重提倡创业精神,重视顾客的满意程度,注重人才,注重企业形象与经营实力的提高。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两家公司因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于是出现了不同的经营结果。沃尔玛十分注重吸收优秀人才,极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且采用一定的标准提高员工形象与员工素质,保持与发展了公司的“和气生财”的传统,坚决执行了“顾客永远是对的”的原则,从而使得沃尔玛蒸蒸日上,成为世界著名的“零售大王”。而莱尼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放松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致使企业员工在价值取向上失去导向与约束,企业竞争意识越来越淡薄,企业中滋生出一种裙带关系,职工晋升是凭关系而非业绩或能力,原来的名牌文化渐渐被抛弃而使企业失去文化力的支撑,不得不日趋衰落。

5. 人力资源的约束功能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一种非行政、非经济的心理约束氛围,能增强经济、行政手段制约功能。企业依靠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和各种规章制度以行政命令的手段约束员工行为,而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同样可以约束、规范员工行为,如同上层建筑一样,一旦形成,表现出一种无形的力量,更高级、更长远地约束着员工的行为,使企业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和高效化。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约束功能表现在:①能使对员工的心理约束和对工作的约束一致起来,建设一支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首创精神,以及一切行动听指

挥、遵纪守法的员工队伍,既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又使每一个员工懂得自己的工作任务、目标、职责,并按照这些要求驾驭管理各种要素,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②能使自我约束与强制约束结合起来。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启发和增强员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与规范化的工作纪律、规章制度、管理秩序等相匹配,推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一个企业群体的价值观念一旦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意念和行为,员工们就毋须外力的强制,自觉地按照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待人处事和从事经营活动;③能使软件约束和硬件约束结合起来。除企业结构、技术管理属于硬管理外,系统、网络、员工、策略和共同价值观等均属于软管理。只有软管理强化,才能加强硬件管理。如果软管理软弱,硬管理是难以成立的,就是把硬管理加强起来,也难以持久。企业文化属于软管理,形象搞好了,结构、技术便能获得保证,发挥它应有的功能;④能使事前、事中、事后的约束相结合,三者约束,环环紧扣。在商品质量问题上,事先约束尤为重要,按规定、按制度、按要求执行,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私心杂念、简单、马虎,都会造成不良后果,早有警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企业文化中长期形成的群体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在员工中起潜移默化作用,可以使不良行为自我约束。即使发生,也比较容易进行纠正。

2.3 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

2.3.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及特征

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把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具体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的宝贵的战略资源。

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 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2) 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不仅是当前的而且包括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往往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在新领域的积极运用得以实现,从而可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利润点。因此,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通用”的技术专长,而不是对应于某一两种产品本身;核心的胜利意义远超出单个产品的胜利。

(3) 独特性。核心信念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具有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基于企业独特的历史、文化、技能等产生的,具有稀有性。

(4) 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价值和稀有,而且必须具有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它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不可模仿性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企业占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5) 不可替代性。即使企业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能力,但如果竞争者能够找到替代能力,还是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一种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 核心竞争力能够适用于各种市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能对消费者利益做出重大贡献,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效仿,即使效仿, 也是公司最擅长的。

随着经济迅猛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消费趋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数量和质量消费型发展到品牌和文化消费型。消费者不再仅仅重视商品的质量优劣与价格的高低,而是对商品的售后服务、商品品牌的知名度、购物的环境等比较关注,也就是说消费者更注重商品核心功能以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附加功能。由此决定了企业间的竞争必然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直接目的就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百年企业。比如说海尔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发展之迅速并长期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状态,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售后服务相当好,消费者信得过,是同行业不可比拟的。它的品牌名言“真诚到永远”,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企业仅通过产品科技含量高、性能优、价位低廉,企业制度完善、拥有充足的高科技企业员工,它只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的技术、流程、制度是可以借鉴的,人员是具有流动性的,因此很难成为企业独有的持久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重点培育那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流不掉、无法模仿、无法复制、极为稀缺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2 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因为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拥有个性,惟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衡量一切事物对错好坏的标准体系,并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一旦把企业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就提高了。所以,文化是形成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文化管理比战略管理都重要。比如沃尔沃的核心竞争力是安全,宝马的核心竞争力是豪华,TOYOTA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经济实用。在沃而沃看来,产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它的企业文化首先就是要强调安全性;宝马的产品文化则侧重追

求舒适和地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极其大。

(1)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比较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位员工,任何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含量的增高,员工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工作热情高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追求一种企业整体的优势和卓越良好的集体感受,把激励的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树立企业的整体共同价值观念上,着力塑造优秀的群体意识,因此必然有益于消解企业职工个体目标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向同一目标迈进,从而在企业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显现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引导企业去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将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使他们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工作。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4)约束作用。整洁有序的企业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硬的约束、有形的约束,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是软的约束、无形的约束。企业文化建设要达成的目标就是使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成为员工内心信念,表现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的统一。当员工的行为违背企业的信念时,其心理会有一种内疚感,并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5)塑造形象作用。海尔集团在我国企业中发展得比较好,有持续的竞争力。不但是产品质量优,售后服务好,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的精神与文化,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竖立了一个信得过的品牌。因此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但能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顾客,而且能使企业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综合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3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所以说技术是第一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又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又是第一竞争力。认识到此还远未结束,这是因为,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企业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植根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附图模型揭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指出模型的外层组成元素指企业文化的功能,模型内因元素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其中,企业文化功能分别为指导力、推动力、改善力、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润滑力、开发力与感应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诸多因素组成,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要素,它们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1) 第一层面为基础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的保障。包含:理念、价值观、形象、创新、特色、人才和信息等着力点。

(2) 第二层面为载体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包括结构、机制、规模、战略、品牌、关系和制度等着力点。

(3) 第三层面为转换层,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包括服务、质量、营销、技术和能力等着力点。

第三章 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

3.1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队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型文化;从封闭型文化转向开放型文化;由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型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

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4.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处于不拜之地。

创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抑制员工对某些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 的创新性解决。(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6)注重结果重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后,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方法。(7)强调开放系统。企业应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的反应。

根据调查,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创新型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应创新沟通体系。根据调查,许多富于创新性的活动因为沟通不及时或无效而变得扭曲。因此,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目标。

(2)在日常工作中鼓励职工互相交流。(3)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建立信任。(4)推动团队工作,促进团队成员互相学习。(5)重视召开有关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会议。(6)高层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知识看成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将持续学习作为新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通过学习,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5.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

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刚刚起步,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任何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会考虑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生态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未来企业竞争将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谁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生态型企业文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生态企业文化的培育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3.2 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2.1 企业文化管理及其含义

1.企业文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在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等的总和。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沉淀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管理。

简而言之企业文化管理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格特征。这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政策的内驱因素,也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它是凝聚员工精神的领袖,是员工行为的航向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

实践中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的管理,而战略的管理需要一个文化氛围的支撑。实践证明,虽然一般的企业都有与其匹配的企业文化管理,但是杰出的企业都有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当企业的外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文化管理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改变。具体来讲,企业文化管理具有以下内涵。

(1) 企业文化管理是包装

企业是产品,企业文化是产品外面的包装,详细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观”等是包装上的说明文字。这样的包装,有利于推广企业这个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在市场中、在政府中、在客户中、在员工中的竞争力。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企业文化是传达管理者思想的最好方式。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管理者是没有思想的,有自己思想的老板,企业一定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有某种文化。所以站在企业是个产品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包装。

(2) 企业文化管理是规矩

企业文化是公司中不成文规矩的集合。管理者要统一整个企业的思想,要求大家按照管理者的意志动作。因此,企业中制定了很多规章和制度。但是所有这些规章和制度,都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管理者的思想。但在企业中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把这些规矩进行集中,进行提炼,就总结出了企业文化thldl.org.cn。

中层管理人员在处理彼此关系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定,还要符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时候,企业文化就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它使得双方保持沟通平台,减少企业中的纷争。这样,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相互配合,使得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

2.企业文化管理的三个层次

(1)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包括企业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企业器物(企业产品、企业生产资料、文化实物)、企业标识(企业名称、企业象征物)。

(2) 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人只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企业文化,以动态形式作为存在形式。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企业人际关系等。[

(3) 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以意识形态存在的深层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及企业道德等

3.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

(1) 无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此类现象多产生于工业制造企业,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缺乏忧患意识。

(2) 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领导人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表现为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激。

(3) 文化理想现象。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缺乏求实的工作精神。

4.企业文化管理

(1) 对企业文化进行再定位

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企业文化正是以产业经济一种天生的附属品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是别的东西所无法替

代的。

(2) 提炼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任何组织想继续生存和获得成功,首先一定要有健全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而且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核心价值观,如果违反这些核心理念,就必须加以改变。在进行文化定位时,关键一点是要把握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抓住其他公司定为价值观的东西,也不是外在世界认为应该是理念的东西。对核心价值观的陈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简单、清楚、纯真、直接而有力。通常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需要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

(3) 将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化、制度化

被业界称为“海尔三步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第一步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进而推出典型人物与事件,第三步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立保证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如海尔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理念,继而推出“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案例,最后构造“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制”等管理机制。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统筹起来,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5.企业文化管理的五大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反映在企业对外界所产生的吸引力及认同感等方面。这要从企业的形象、品牌形象等一系列方面去完成。一个好的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但形象并不代表外部文化本身,却反映了文化的蕴涵,是文化的直接表现,文化在这里又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1) 企业领导者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海尔、联想和TCL都建立了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那是因为诸如张瑞敏等一批有超强影响力的企业英雄人物。他们的超个人魅力,构成了企业文化中重要元素,同样也正是他们的超强影响力,缔造了企业文化,推动了企业文化的提炼与执行。海尔从亏损147万元起步的,联想从20万元起家,TCL从5000元起家,他们能够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与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分不开的。

(2) 企业文化需要有超强的执行力。联想的领导人柳传志有一个著名的比喻“房屋图”,柳传志认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那么地基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屋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强调企业制度一方面是要有合理的管理流程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突出执行力的重要作用。企业制度没有超强的执行力,只是一堆废纸。

(3) 没有超强的宣传就没有深刻的企业文化积淀。海尔的特点之一是强大的企业文化攻势。张瑞敏认为自己在企业里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做一个“布道者”。海尔是最早在企业里设置“企业文化中心”这一专门机构的企业。海尔有一本90多页的企业文化手册,对海尔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描述,并在每一个理念之后配上一个海尔自己的小案例。进入企业的新员工首先要做的就是培训、培训再培训。当这种文化成为了习惯,所有与它不一致的行为都将成为“异类”。这种宣传就是让员工形成这样的感知。海尔文化并购的案例至今仍为很多人津津乐道,靠文化使一个“休克鱼”重生,靠的就是强大的文化宣传。

(4) 不断学习才使企业文化永葆青春。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次实践积累而成的。不善于学习就无法保证文化的适宜性,不适宜的企业文化当然也就不能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一个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组织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不断的学习中,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文化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5) 不善于配合企业战略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个死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为文化而文化的,它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管理的工具。因而,不能随企业战略进行调整,不配合企业战略,那么就是一个死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没有价值的。企业的战略变化常常是企业对外界竞争环境变化的反应结果,而此时,企业领导人必须懂得用文化的变化来配合或推动战略的转变。这种相互的作用,应该像左手和右手那样默契。

企业文化管理牵系管理的所有层面,不仅仅关联到战略、组织、人力、流程、营销等职能序列面,也关联到企业上至最高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的管理的等级序列面,还涉及到企业各地分支机构的地域序列面和产业序列面等等,不仅仅要看整体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还要考察每个序列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协助各个序列提升各自的价值,从而实现整体价值的协同提升。

3.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

3.3.1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及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好,西部和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如文化贡献率、实证模型等),研究范围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方面。

(3)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企业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4)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凸显与张扬个性,并进行科学的CI、VI、MI、CIS设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

(5)残酷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放与利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能量的发挥,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6)中国企业缺乏对“品牌资本”的认识,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作中心,没有建立起客户对品牌强烈的忠诚度和崇敬感,没有利用各种方式为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要注意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品牌文化,注重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职工队伍形象,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企业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7)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它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

3.3.2 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1.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

2.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与统一行为的形成,它要求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

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然存在,企业文化必须引导员工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4.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倡导团队精神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推动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甚至每个员工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方式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因为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于,能确立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6.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7.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它包括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在企业对内对外的各种活动中注重贯穿和体现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务实而不是务虚,也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也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范周,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研究,企业文化导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2] 徐国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祝和良 刘宝宏,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意义,战略管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武克华 马海敏 张淑敏,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四点战略措施,经济导刊,2004年,04期

[5] 宋养琰 陈鸣,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中 国经济快讯,2002年,37期

[6] 戴钢书,企业文化在我发展的现状、必然性及其意义,现代企业文化新论,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2

[7] 叶生,企业文化核心竞争理论,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4年,1期

[8] 刘光明,企业文化结构,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3月,3版

[9] 陈亭楠,企业文化战略,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1版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提交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张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写作期间给予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们。


相关文章

  • 企业文化成长的二维特性研究
  • 企业文化成长的二维特性研究 刘邦根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44) E-mail:摘 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对企业文化多角度深入的研究也迫切需要.本文通过众多分析研究,总结出企业文化成长的二维特性(自 ...查看


  • 浅析研究院_所_的企业文化
  • 栏目主持:肖利平([email protected]) NEMIND AND POWER同心与动力 浅析研究院(所)的企业文化 文/张培峰 研究院(所) 散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门类繁多.本文中的研究院(所)是对该行业的通称,包括研究院(所). ...查看


  • 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 2005年5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22.No.3 第22卷第3期 JournalofYtmn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 May2005 [企业伦理研究] 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李 健 (陕 ...查看


  • 毕业论文[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
  • 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快了企业跨国经营的步伐,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异质文化环境中开展营销活动.然而,目标市场文化理念的迥异,使许多企业的跨文化营销都面临着很大的文化困境.因此,制定正确的跨文化营销策略,充分认识消费 ...查看


  •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附件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 号: 论文(设计)题目: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学 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 ...查看


  •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 天津农学院 毕 业 论 文 中文题目: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Sinopec Group 学生姓名 系 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查看


  • 关于陕北文化研究
  • 文史纵横 关于陕北文化研究 吕 静 -榆林市艺术馆文化研究室,陕西榆林)'3$$$. 摘要:陕北文化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对在一定区域社会条件下"陕北人"的精神生产活动.成果.生活方式.价 值观念等方面的研究.要实现陕北文化研 ...查看


  • 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题 目 中日企业文化异同的比较研究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双贸0801 学 生 学 号 [1**********] 指导教师 *****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五日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日本的优秀企业的企业 ...查看


  • 浅析企业文化
  •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谷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学 生:沈丹菁 学 号:[1**********]1 专 业:行政管理 导 师:徐步华 学校代码:10248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二O一六年一月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 ...查看


  •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模板
  • 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论文模板说明 一.页面设计 1.页边距:上2.5厘米 下2厘米 左2.5厘米 右2厘米 2.纸张:B5 3.版式:页眉1.5厘米 页脚1.75厘米 一.封皮 二.正文 1.论文题目:小二黑体居中加粗.前后段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