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邢广程
【职务职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俄罗斯“普希金奖章”获得者。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俄罗斯、中亚等国际问题,最近几年逐步开始研究边疆问题。
【研究成果】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多次赴俄罗斯、中亚、欧美、亚洲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和一百多篇学术论文。
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的纽带和网络,其历史意义和价值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欧亚大陆东方、中端区域和西方的古代居民凭借古代丝绸之路持续而顽强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联通本身就是古代欧亚大陆居民苦苦探索的结果。
最受西方人喜爱的是中国的丝绸,从而使西方以“丝”来称呼中国。古希腊、罗马人将“丝”字音译为“赛尔”,称中国为“赛里斯”,意为“丝国”。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之别。陆上丝绸之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绸之路”与“南方丝绸之路”。
一、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动因
第一,丝绸之路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客观需求。
第二,在中亚和欧洲方向曾经先后出现了两个大帝国,客观上为打通东西方贯通之路奠定了基础。
第三,汉朝与西域诸国建立联盟以“断匈奴右臂”,派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
(二)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线路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条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
(三)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中西交通的开辟,无论是人员的往来,货物的贸易,还是科学技术的交流,不可阻挡地有形、无形地同时开始了。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中国古代印刷术、造纸技术西传。
(四)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成功。自西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丝绸之路便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多用途大通道。这个时期,欧洲罗马帝国先后征服了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并开始影响东方的亚洲地区。罗马帝国通过西亚和中亚地区的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与中国进行贸易,贩运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但西汉末年,丝绸之路受到匈奴的袭扰经常中断。
(五)班超疏通丝绸之路
东汉时期公元73年,班超经过艰苦努力再次打通西域,并使丝绸之路经西域首次直通欧洲。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罗马帝国),抵条支和安息诸国,抵达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他是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 《后汉书》记载了公元166年罗马使节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东汉京师洛阳觐见了大汉皇帝。
(六)唐朝拓展丝绸之路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灭亡高昌。征服焉耆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疏勒和于阗,建立了中原王朝首次在该地区的永久性军事和政治机构西州和安西都护府。
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明初达到非常繁荣的阶段,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由中国沿海港出发通向三个不同的方向:一是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二是至东南亚诸国,三是经南亚、阿拉伯到达东非沿海诸国。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罗马帝国)派遣使者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三、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人类文明之路,它给人类发展的初期提供了一个东西方文明沟通、交流、交融和融汇的网络。
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其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3—8 世纪中亚地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艺术中心,其作品受到了希腊和罗马文化和艺术影响。萨珊伊朗帝国的城市建筑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
在当时西域存在多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西域文化对唐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原地区逐渐接受龟兹音乐和舞蹈。唐朝许多乐师和舞蹈家来自西域地区。中国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促进了多种宗教的传播和交流。佛教、锁罗亚斯德教、基督教、摩尼教和道教都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进行传播。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商品流向西域并通过西域运往欧洲,最著名的商品品类就是丝绸和瓷器。但中国商品和欧洲商品的交换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西域的中间商(如安息国)来完成的。这些中间商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推动了欧亚大陆的东西方和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又从某种意义上垄断了东西方和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第二,中国中原王朝在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对西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以西域为学术视角通过反向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域对中国中原王朝的历史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中原王朝与西域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多层面联系,尤其是两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四、丝绸之路的当代启示
(一)现代丝绸之路的含义
第一,昭示古代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价值和文明交流的历史意义。
第二,中国在有意识地重拾古代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价值的文明交流的历史意义,勇于承担历史所赋予的重新焕发古代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精神的重任。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历史赋予给中国的重要历史责任。
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明处于激荡搏击互相融合的大势下,面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经济新情况、新态势,中国理应为重塑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的新局势和新态势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使欧亚大陆整体上形成一个文明的、现代化的、畅通便捷的和友好的交流空间。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架构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原苏联空间、中东、欧洲、北非。中国是起点,中亚地区处于经济带东西南北通道的十字路口,俄罗斯是桥梁,欧洲是落脚点,北非是延伸线。
(三)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通”要求:第一,加强政策沟通;第二,加强道路联通;第三,加强贸易畅通;第四,加强货币流通;第五,加强民心相通。
(四)两个最主要的方面
两个最主要的方面:欧亚大联通和投资贸易便利化。
(五)小结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主讲人】邢广程
【职务职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俄罗斯“普希金奖章”获得者。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俄罗斯、中亚等国际问题,最近几年逐步开始研究边疆问题。
【研究成果】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多次赴俄罗斯、中亚、欧美、亚洲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和一百多篇学术论文。
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的纽带和网络,其历史意义和价值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欧亚大陆东方、中端区域和西方的古代居民凭借古代丝绸之路持续而顽强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联通本身就是古代欧亚大陆居民苦苦探索的结果。
最受西方人喜爱的是中国的丝绸,从而使西方以“丝”来称呼中国。古希腊、罗马人将“丝”字音译为“赛尔”,称中国为“赛里斯”,意为“丝国”。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之别。陆上丝绸之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绸之路”与“南方丝绸之路”。
一、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动因
第一,丝绸之路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客观需求。
第二,在中亚和欧洲方向曾经先后出现了两个大帝国,客观上为打通东西方贯通之路奠定了基础。
第三,汉朝与西域诸国建立联盟以“断匈奴右臂”,派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
(二)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线路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条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
(三)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中西交通的开辟,无论是人员的往来,货物的贸易,还是科学技术的交流,不可阻挡地有形、无形地同时开始了。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中国古代印刷术、造纸技术西传。
(四)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成功。自西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丝绸之路便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多用途大通道。这个时期,欧洲罗马帝国先后征服了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并开始影响东方的亚洲地区。罗马帝国通过西亚和中亚地区的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与中国进行贸易,贩运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但西汉末年,丝绸之路受到匈奴的袭扰经常中断。
(五)班超疏通丝绸之路
东汉时期公元73年,班超经过艰苦努力再次打通西域,并使丝绸之路经西域首次直通欧洲。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罗马帝国),抵条支和安息诸国,抵达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他是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 《后汉书》记载了公元166年罗马使节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东汉京师洛阳觐见了大汉皇帝。
(六)唐朝拓展丝绸之路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灭亡高昌。征服焉耆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疏勒和于阗,建立了中原王朝首次在该地区的永久性军事和政治机构西州和安西都护府。
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明初达到非常繁荣的阶段,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由中国沿海港出发通向三个不同的方向:一是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二是至东南亚诸国,三是经南亚、阿拉伯到达东非沿海诸国。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罗马帝国)派遣使者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三、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人类文明之路,它给人类发展的初期提供了一个东西方文明沟通、交流、交融和融汇的网络。
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其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3—8 世纪中亚地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艺术中心,其作品受到了希腊和罗马文化和艺术影响。萨珊伊朗帝国的城市建筑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
在当时西域存在多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西域文化对唐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原地区逐渐接受龟兹音乐和舞蹈。唐朝许多乐师和舞蹈家来自西域地区。中国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促进了多种宗教的传播和交流。佛教、锁罗亚斯德教、基督教、摩尼教和道教都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进行传播。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商品流向西域并通过西域运往欧洲,最著名的商品品类就是丝绸和瓷器。但中国商品和欧洲商品的交换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西域的中间商(如安息国)来完成的。这些中间商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推动了欧亚大陆的东西方和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又从某种意义上垄断了东西方和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第二,中国中原王朝在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对西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以西域为学术视角通过反向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域对中国中原王朝的历史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中原王朝与西域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多层面联系,尤其是两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四、丝绸之路的当代启示
(一)现代丝绸之路的含义
第一,昭示古代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价值和文明交流的历史意义。
第二,中国在有意识地重拾古代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价值的文明交流的历史意义,勇于承担历史所赋予的重新焕发古代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精神的重任。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历史赋予给中国的重要历史责任。
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明处于激荡搏击互相融合的大势下,面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经济新情况、新态势,中国理应为重塑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的新局势和新态势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使欧亚大陆整体上形成一个文明的、现代化的、畅通便捷的和友好的交流空间。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架构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原苏联空间、中东、欧洲、北非。中国是起点,中亚地区处于经济带东西南北通道的十字路口,俄罗斯是桥梁,欧洲是落脚点,北非是延伸线。
(三)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通”要求:第一,加强政策沟通;第二,加强道路联通;第三,加强贸易畅通;第四,加强货币流通;第五,加强民心相通。
(四)两个最主要的方面
两个最主要的方面:欧亚大联通和投资贸易便利化。
(五)小结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