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贸易结构是一国对外贸易的基础, 贸易结构的变动, 不仅关系着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 同时也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 无论从贸易规模的扩展上还是在贸易结构的优化上,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中国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和变化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中国的对外贸易的结构入手, 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分析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发展历史,出口,结构特点,问题,对策分析

Abstract: Trade struc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 Trade structure is related with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 activities, and is also linked with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foreign trad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no matter from the expansion of trade scale or on the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China has now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trading nation.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trade. It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nd irreplaceable role.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 problem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analysis of its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Export;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目 录

一、绪论„„„„„„„„„„„„„„„„„„„„„„„„„3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3

(二) 贸易结构的文献综述„„„„„„„„„„„„„„„„„„3

1. 商品贸易结构的基本内涵„„„„„„„„„„„„„„„„3

2. 文献综述„„„„„„„„„„„„„„„„„„„„„„„3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现状与特点„„„„„„„„„„„4

(一)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现状„„„„„„„„„„„„„4

1. 我国商品出口的产品结构„„„„„„„„„„„„„„„„4

2. 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结构„„„„„„„„„„„„„„5

3. 我国商品出口来源地市场的结构„„„„„„„„„„„„„6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特点„„„„„„„„„„„„„7

1.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亮点„„„„„„„7

2. 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渐渐下降„„„„„7

3. 对外出口的商品已由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资本密集型为主„„7

三、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7

(一)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不合理„„„„„„„„„„„„„„7

(二)科技含量低以及附加值低„„„„„„„„„„„„„„„8

(三)环保理念急需加强„„„„„„„„„„„„„„„„„„8

(四)受到亚洲相似阶段国家相似出口贸易结构的挑战„„„„„8

四、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发展对策„„„„„„„„„„„„„„„9

(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9

(二)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10

(三)大力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1

(四)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低碳型经济„„„„„„„„„„„„11

(五)深入改革开放,建立市场运行机制„„„„„„„„„„„12

(六)发挥政府作用, 完善外贸体制和政策体系„„„„„„„„12 参考文献 „„„„„„„„„„„„„„„„„„„„„„„„13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尤其是自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 中国的贸易总量连年迅速增长, 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快速提高。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初级产品贸易占总贸易额比重逐年下降, 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持续上升; 加工贸易蓬勃发展, 是我国的出口贸易的主要力量; 产业内贸易不断深化, 是我国未来几年努力发展的贸易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继续扩大, 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国内贸易体的分布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正进行着历史性的改变。

在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令世界瞩目成绩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清醒的看到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当前,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下滑导致的世界性需求下降,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开始下滑, 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和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急剧下降, 西方国家贸易保护措施也相继推出, 而且很多保护措施都直接针对中国产品, 出口的外部条件呈逐渐恶化趋势, 己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贸易结构的文献综述

1. 对外商品贸易结构的基本内涵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这一指标能够反映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水平、技术状况、产业结构、资源的丰缺程度等状况。由于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商品种类繁多, 联合国为了方便统计因此制定了>(SITC),把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食品和活动物(0);饮料及烟草(1);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和蜡(4);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未另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9)。一般在国际贸易中把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 把5一9类称为工业制成品。

2. 文献综述

古典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结构形成的基础是各国相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这种差异决定了各国产业间绝对或相对的成本差, 进而决定了贸易产品的价格差, 由此形成各国内部的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大卫李嘉图(1817)1发展并形成了相对成本说, 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 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 只要专门生产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即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 便可以进行对外贸易, 并且同样能使贸易双方获利。

樊纲(2009)、刘力(2010)等人认为,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应借鉴斯密的地域分工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以要素享赋结构为基础, 实行以比较优势为理论依据的发展战略, 凭借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 促进资本要素的积累, 实现要素享赋的结构升级。并指出对于比较优势处于不利的国家, 可以战略性地在短期内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技术模仿、专业化生产等手1

223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 周洁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樊纲. 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建议. 中国外汇管理,2010

刘力. 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战略[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

段进行技术积累, 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 更应该强调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注重要素的优化积累和技术的引进使用。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一)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

出口商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外贸结构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出口商品一般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一般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 附加值低且出口创汇能力低。而工业制成品的附加值则较高、出口创汇能力强。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劣。

1. 我国商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1)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主导地位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外贸出口中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年大幅度增加。1980年,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90.1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49.7%。到201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19507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95.6%(见图1) 。与此同时, 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4.4%。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出口比例接近95:5,已经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甚至超过发达国家80:20的平均水平。4由此可见, 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对外出口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日趋建立并巩固, 中国己经成长为世界工业品制造和出口中心之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www.stats.gov.cn

图1 2007年-2012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2)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在逐渐上升

从工业制成品的内部商品结构看, 把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6中的第5类化学品和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归类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 把第6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制品和第8类杂项制品归为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改革开放之初, 根据我国的要素享赋特点,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 出口一直以石油等矿物燃料及原料类为主, 直到1986年, 纺织4 张亚斌. 环境规制、FDI 与出口贸易结构升级[J].商业研究,2011 (6).

品类商品的出口取代了石油出口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第一大类出口商品, 实现了出口商品由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重大转变。到1995年, 机电产品又取代纺织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 实现了出口商品从以纺织品类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1978年我国机电类商品出口额为6.59亿美元,到2012年,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3229.3亿美元(见图2) 。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www.chinacustomsstat.com .

图2 2005一2013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2. 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结构

2012年, 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排名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 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78.3%(见图三) 。

数据来源:依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绘制

图3 我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 比重 (单位:%)

2001年-2012年, 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日本、美国、欧盟, 从2006年开始, 欧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我国与欧盟的进出口总值达到4255.8亿美元, 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6.6%,其中对欧盟出口额2928.8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9.5%,从欧盟进口额为1327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9.6%。以1997年为分界点, 之前我国对欧盟的贸易一直是逆差, 但是逆差的规模总体来看较小; 之后我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至今, 自我国加入WTO 以来,

顺差的规模在迅速扩大, 到2012年顺差高达1601.8亿美元, 可以说我国与欧盟贸易平衡关系的急剧变化也使得我国与欧盟间的贸易摩擦加剧。5目前,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但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轻纺产品和低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从欧盟进口的多为资本货物以及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工业原料、运输设备等。目前, 欧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美国一直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3337.4亿美元, 占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13%,比上一年度增长10.5%,增速是入世7年来的最低。中对美国贸易的地位也是逐年上升,1980年中国仅为美国的第24位贸易伙伴,2003年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 中美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在逐渐转变, 中国在继续保持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等传统商品对美出口的同时, 也在逐渐增加机电产品的出口; 中国从美国进口化工原料等原料型商品一直占很大的比重, 近年来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大部分属于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产品, 目前以加工贸易方式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占对美国出口总额的70%以上。目前, 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国, 第六大进口来源地。

3. 我国商品出口来源地的结构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率先发展, 逐步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994年, 东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1.2%, 2012年攀升至88.2%,这充分说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在对外开放中的领先发展。

(l)东部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地区

自2000年以来, 东部地区的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均占到全国总量的86%以上,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进出口总额28210.7亿美元, 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8.7%,在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三项排名当中, 前十位中均有9个省市属于东部地区, 可以说东部地区在出口、进口两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地位。

(2)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较落后

中部地区9个省份进出口总额2263.2亿美元, 占进出口总额的8.65%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进出口总额1142.3亿美元, 占进出口总额的4.5%。自我国入世以来,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我国出口和进口中所占的比重均有下降趋势, 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长期以来积累的贸易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大于中、西部地区, 加入WTO 使得东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实力和地缘优势都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展。

(二) 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特点

1. 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亮点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大大增加,其中计算机和通信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其他种类的产品比重较5 郭晓岩.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战略措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小。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有利之处在于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获得更高的收益,进而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和整个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2. 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渐渐下降

顺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以及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要求,我国的企业也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进而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在我国对外出口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3. 我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已由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资本密集型为主

在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虽然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很大比例,但随着中国企业技术改革步伐的加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逐渐降低。在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三、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有明显的改善, 出口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例由1980年的50.3:49.7调整到2013年的3.8:96.2,但是其中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仍然过高, 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整个货物出口额的比重达到95%左右, 但是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仍然较低, 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仍然以初级制成品为主, 即低附加值、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少的中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产品, 或者是半加工品和初级加工品, 来料加工或装配制成品。虽然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从1980年的75.9%大幅度下降到2013年的38.68%,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到2013年的45.13%,但是, 这一比例仍然不够合理,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世界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商品, 如纺织服装、玩具、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且这些产品大都进入产品成熟期, 供过于求,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在我国的增值的环节主要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只是外商投资企业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的结果。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二)科技含量低以及附加值低

我国的竞争力产品主要是传统的老的密集型产业(其中服装、纺织、鞋帽、日用消费品等占很大比重),这些产品附加值低,产品链条短。目前,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十类产品中有九类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如玩具、鞋和运动用品,以及服装和布料等)。

目前,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加快增长,但主要依靠贸易加工和外商来华投资的企业,而

我国机电产品一般档次比较低,技术含量低和附加价值不高,缺乏有强有力的支柱产品,支柱产业的出口水平还尚未形成规模。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世界十大出口国平均为40%左右),且多数还是由外资企业来实现的。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包括银行、电信、法律、保险,会计、资讯行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还必须指出,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加工贸易中,只要加工产品本身是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反映在统计中就是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实际上大量国内加工过程比较短暂,附加价值并不高。可见,建立在加工贸易基础上的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还不能说明我国的贸易出口结构已实现了高级化。

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间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不利方面。属于典型的建立在生产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我国很多地区只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生产环节变成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附加值增长并不明显,总体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较低。这也造成了产品利润率不高。在贸易竞争中就很容易受到国际汇率的影响,难以创造出稳定的贸易发展环境。

(三)环保理念急需加强

环保这一概念越来越多的被世人所讨论,它己成为与和平、发展并列的当今世界三大主题之一,可见它的重要程度。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是我国在这一过程中走的仍是传统发展的老路。一方面,先污染,后治理,视环境保护为经济建设的绊脚石,为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无视破坏和污染环境,使得能源、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一方面,一些跨国公司虽然来到中国投资,开办工厂,但是他们转移过来的都是些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生产环节,并且有些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处的领先地位设立绿色贸易壁垒,使得中国产品无法出口或出口都受到限制,以此来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从而造成各国贸易之间的不公平、不平衡。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举步维艰,很难打开局面。所以,中国要加强低碳环保意识,注重“量”到“质”的转变。

(四)受到亚洲相似阶段国家相似出口贸易结构的挑战

从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 亚洲国家普遍实行开放, 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均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参与分工, 从而使国际市场上资源形和劳动型加工产品的贸易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 基本上和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相似。目前,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构成激烈竞争的出口产业主要在纺织品、服装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业方面。东南亚国家有的凭借丰富而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有的凭借具有较高质量和附加值的产品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相反, 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劳动工资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其他一些政策因素而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不断攀升。

四、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由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转变, 进口由以工业消费品为主向消费品、技术、生产设备和资源产品为主的转变。但是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还主要依靠价格优势, 商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而且我国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比较弱加之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 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回升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造成了未来一段时期内, 我国必须面对外部需求放缓、国际投资降温、贸易和金融风险加大、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严峻形势, 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调整对外贸易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使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1.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比较优势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 我国要从现有的要素享赋和资源优势出发, 依托比较优势从而开发竞争优势, 这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正确路径选择。目前, 我国要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 将劳动密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 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着力提高生产工艺、设备改造、原材料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水平。要利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 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 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 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升级, 使其重获比较优势。

2.重点扶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明显, 而资本和技术比较优势匮乏。如果把劳动力优势同国内外资本或高新技术中的制造业相结合, 则优势明显。我国重化工业基础较好, 经过技术和装备改造, 潜力巨大。发达国家视其为夕阳产业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根据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的理论,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 这一时期应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并逐渐过渡到高加工化工产业。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低,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中的制造技术方面。按照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产品创新、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我国产品的优势主要处于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因此, 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优势, 如果抓住世界技术转移的机遇,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会使我国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造中心。

3.加强自主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

我国要加强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产品的出口, 大力促进信息产业走出国门。加强贸易、66 李志军. 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中国科技投资,2007 (5).

科技、产业的有机结合, 培育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扩大汽车、船舶、机床、电力设备、通信设备、工程机械等重点机电产品的出口。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集群, 并且在重点出口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日的重点骨干企业。推动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增强我国外贸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培育出口的自主品牌, 提高出口竞争力

增强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际营销能力, 扩大我国自主品牌的出口, 并培育自主品牌中的名牌, 全面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比如, 支持我国企业在境外进行商标注册, 开展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行业认证, 设立境外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 支持他们培育出口品牌。政府部门要在财政、税收、信贷、进出日配额、通关、信息服务等方面对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逐渐引导出口企业树立品牌经营的战略。

(二)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目前, 我国的加工贸易涉及国内的绝大部分行业, 可以说加工贸易直接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并且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引来了外商投资, 拉动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在未来发展中, 我国要大力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 着力提高加工贸易的层次和加工深度, 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推动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为主的低端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的制造以及物流等服务配套方向升级, 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从管理粗放型向管理集约型转变, 从规模扩张型向经济效益型和结构优化型转变。

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度, 延长产业链条。目前, 大多数跨国公司采用加工贸易的方式在华投资, 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我国作为廉价加工基地的优势可能在未来逐渐丧失, 如果外商投资企业的国内采购率有较大的提高, 就可以避免使这些企业变成所谓的“无根企业”。因此, 我国应逐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加大外资企业中间投入品的国内采购, 带动基础产业的发展, 使我国参与国际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长。同时使国内企业借加工贸易的东风, 尽快融入国际市场,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国际分工愈发明确与细化。不少跨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营进程中, 将制造生产转移给更具专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进行, 从而获取最大化利润口这种在技术、资源、生产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与联盟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树立中国企业的国家品牌, 实施全球化经营。可通过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垂直型投资, 把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境外进行加工贸易投资, 开拓国际市场, 带动原材料、技术及设备出口, 提高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同时, 应鼓励一些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向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甚至更高的国家进行水平型的跨国投资, 促使我国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三)大力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所以目前出口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要想大力开展自主创新,首先,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在符合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下,使企业能够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保持和增加盈利。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立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含量增加和提高附加价值的基础上。这意味着要形成一种市场拉动自主创新的新局面,如果这样的市场条件缺失,那么自主创新就可能在现在和将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其次,要大力促进大规模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条件的形成与改进。要形成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必然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但好在这些费用可以被有效分摊,这样就使得自主创新具备了成本上的可行性。而要形成较高水平的产业集群配套体系,则需要先突破一些技术难度系数大、零部件较多的产品的核心技术,之后再迅速产业化。最后,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全球优质的科技资源,积极与世界先进技术研发组织合作,实现开放性研究,增强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的进程。当然,在开放条件下进行和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自主创新是大不相同的,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开放条件下,技术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体系,不可能再从头开始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上先进的、成熟的科技成果,积极融入到国际科研体系中,搞好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生产出更多含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能力。

(四)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低碳型经济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自身付出的资源代价,发展了太多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产业,使得资源浪费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在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环境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人们的生活品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也期待实现绿色消费。在国际贸易领域,世界各国也都将绿色贸易作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点,因此生产绿色产品就很可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绿色产品也将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为了持续保持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保持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顺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这一发展观的号召下,我国就需要大大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努力增强各地区、各部门的环保意识,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具体到企业发展和产品制造的问题上,企业要根据国际先进环保法规的要求,加强对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包装到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再到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做到任何环节都尽量做到环保,大力生产绿色产品。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良好的环保观念,制定一定的环保目标,因为人们的意识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因此正确的环保理念将会引导企业主动改进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废物的利用,使产品在上市之前满足环保标准的要求。近年来,“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的提法比比皆是,它们的出现使国际市场的产品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应适应这一潮流,从产品研发阶段开始,就要为提高产品质量服务,顺应环保和绿色消费的要求。同时要积极开发研制能够满足国际环境保护标准的绿色产品、服务和技术,使“绿色产业”成为我国的导向型产业,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深入改革开放,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 30 多年,尤其在中国成为 WTO 成员后,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和政策则应该进行相应的变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自由贸易的大环境下做到公平竞争,应该认识到中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加大技术创新,为吸引更多的外资提供更好地保障性政策。二是,要转变在世界上的态度,要由过去比较被动的适应国际环境从而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环境的决策人;由过去主要是适应规则从而转向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和制定规则,做到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三是,中国企业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在摸索前行的初级阶段,因此应当继续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稳健发展,进而形成有效的对外投资机制。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建立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发挥政府作用, 完善外贸体制和政策体系

政府要深化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 完善对外贸易政策, 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更高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仁的保障。

1.构建质量效益导向型的贸易促进体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贸易促进政策,加强政府政策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导向性功能。政府要完善对出口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制度, 完善出日退税制度,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还要加大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可以考虑对弱势产业的中央财政补偿机制。加快外汇体制的改革, 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外汇运作制度。建设电子口岸, 完善进出口检验检疫制度, 为对外贸易创造便捷的运行环境。还要加强对外贸易相关信息服务, 建立关于市场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经济环境信息的外贸公共信息网络, 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2.完善外贸运行监测体系和约束机制

完善进出口监控预警体系, 加强我国对外贸运行的监测。强化进口损害预警制度, 有效地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积极应对我国产业安全遇到的进口风险。健全有关进出口贸易,促进、贸易救济等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关税配额和进出口许可商品的管理。完善环境、安全、质量的技术标准, 加快在农业、高科技业、服务业等领域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要建立外贸健康发展的约束机制, 对低价竞销、无序出口等不正当违规行为进行约束, 以维护公平有序的外贸环境、还要加大对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严惩侵权行为, 保护品牌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刘 力.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战略[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曙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徐海宁.经济学理论前沿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

[4]张曙宵, 张丽丽.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

[5]崔介何.物流学概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6]宋 华, 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7]张敦富,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8]徐晓玲.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的选择[J].经济问题,2005(12).

[9]张燕生.贸易结构调整出口效益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J].财贸经济,2007(2).

[10]魏浩, 毛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与优化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91一96.

[11]文凤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思考[J].天津经济,2006(l):29一31.

[12]张曙霄, 孙莉莉.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11(3):22一28.

[13]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周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14]Krugman Paul .Ine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eal Eeonomy,1991,99:483一499.

[15]Elhanan Helpman .Imperfeet Com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Evidenee from Fourteenlndus Countrie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eonomies,1987,1:62—81.

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贸易结构是一国对外贸易的基础, 贸易结构的变动, 不仅关系着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 同时也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 无论从贸易规模的扩展上还是在贸易结构的优化上,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中国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和变化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中国的对外贸易的结构入手, 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分析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发展历史,出口,结构特点,问题,对策分析

Abstract: Trade struc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 Trade structure is related with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 activities, and is also linked with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foreign trad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no matter from the expansion of trade scale or on the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China has now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trading nation.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trade. It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nd irreplaceable role.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 problem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analysis of its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Export;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目 录

一、绪论„„„„„„„„„„„„„„„„„„„„„„„„„3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3

(二) 贸易结构的文献综述„„„„„„„„„„„„„„„„„„3

1. 商品贸易结构的基本内涵„„„„„„„„„„„„„„„„3

2. 文献综述„„„„„„„„„„„„„„„„„„„„„„„3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现状与特点„„„„„„„„„„„4

(一)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现状„„„„„„„„„„„„„4

1. 我国商品出口的产品结构„„„„„„„„„„„„„„„„4

2. 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结构„„„„„„„„„„„„„„5

3. 我国商品出口来源地市场的结构„„„„„„„„„„„„„6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特点„„„„„„„„„„„„„7

1.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亮点„„„„„„„7

2. 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渐渐下降„„„„„7

3. 对外出口的商品已由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资本密集型为主„„7

三、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7

(一)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不合理„„„„„„„„„„„„„„7

(二)科技含量低以及附加值低„„„„„„„„„„„„„„„8

(三)环保理念急需加强„„„„„„„„„„„„„„„„„„8

(四)受到亚洲相似阶段国家相似出口贸易结构的挑战„„„„„8

四、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发展对策„„„„„„„„„„„„„„„9

(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9

(二)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10

(三)大力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1

(四)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低碳型经济„„„„„„„„„„„„11

(五)深入改革开放,建立市场运行机制„„„„„„„„„„„12

(六)发挥政府作用, 完善外贸体制和政策体系„„„„„„„„12 参考文献 „„„„„„„„„„„„„„„„„„„„„„„„13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尤其是自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 中国的贸易总量连年迅速增长, 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快速提高。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初级产品贸易占总贸易额比重逐年下降, 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持续上升; 加工贸易蓬勃发展, 是我国的出口贸易的主要力量; 产业内贸易不断深化, 是我国未来几年努力发展的贸易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继续扩大, 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国内贸易体的分布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正进行着历史性的改变。

在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令世界瞩目成绩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清醒的看到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当前,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下滑导致的世界性需求下降,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开始下滑, 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和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急剧下降, 西方国家贸易保护措施也相继推出, 而且很多保护措施都直接针对中国产品, 出口的外部条件呈逐渐恶化趋势, 己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贸易结构的文献综述

1. 对外商品贸易结构的基本内涵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这一指标能够反映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水平、技术状况、产业结构、资源的丰缺程度等状况。由于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商品种类繁多, 联合国为了方便统计因此制定了>(SITC),把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食品和活动物(0);饮料及烟草(1);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和蜡(4);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未另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9)。一般在国际贸易中把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 把5一9类称为工业制成品。

2. 文献综述

古典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结构形成的基础是各国相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这种差异决定了各国产业间绝对或相对的成本差, 进而决定了贸易产品的价格差, 由此形成各国内部的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大卫李嘉图(1817)1发展并形成了相对成本说, 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 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 只要专门生产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即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 便可以进行对外贸易, 并且同样能使贸易双方获利。

樊纲(2009)、刘力(2010)等人认为,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应借鉴斯密的地域分工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以要素享赋结构为基础, 实行以比较优势为理论依据的发展战略, 凭借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 促进资本要素的积累, 实现要素享赋的结构升级。并指出对于比较优势处于不利的国家, 可以战略性地在短期内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技术模仿、专业化生产等手1

223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 周洁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樊纲. 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建议. 中国外汇管理,2010

刘力. 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战略[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

段进行技术积累, 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 更应该强调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注重要素的优化积累和技术的引进使用。

二、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一)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

出口商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外贸结构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出口商品一般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一般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 附加值低且出口创汇能力低。而工业制成品的附加值则较高、出口创汇能力强。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劣。

1. 我国商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1)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主导地位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外贸出口中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年大幅度增加。1980年,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90.1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49.7%。到201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19507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95.6%(见图1) 。与此同时, 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4.4%。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出口比例接近95:5,已经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甚至超过发达国家80:20的平均水平。4由此可见, 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对外出口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日趋建立并巩固, 中国己经成长为世界工业品制造和出口中心之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www.stats.gov.cn

图1 2007年-2012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2)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在逐渐上升

从工业制成品的内部商品结构看, 把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6中的第5类化学品和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归类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 把第6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制品和第8类杂项制品归为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改革开放之初, 根据我国的要素享赋特点,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 出口一直以石油等矿物燃料及原料类为主, 直到1986年, 纺织4 张亚斌. 环境规制、FDI 与出口贸易结构升级[J].商业研究,2011 (6).

品类商品的出口取代了石油出口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第一大类出口商品, 实现了出口商品由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重大转变。到1995年, 机电产品又取代纺织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 实现了出口商品从以纺织品类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1978年我国机电类商品出口额为6.59亿美元,到2012年,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3229.3亿美元(见图2) 。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www.chinacustomsstat.com .

图2 2005一2013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2. 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结构

2012年, 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排名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 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78.3%(见图三) 。

数据来源:依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绘制

图3 我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 比重 (单位:%)

2001年-2012年, 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日本、美国、欧盟, 从2006年开始, 欧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我国与欧盟的进出口总值达到4255.8亿美元, 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6.6%,其中对欧盟出口额2928.8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9.5%,从欧盟进口额为1327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9.6%。以1997年为分界点, 之前我国对欧盟的贸易一直是逆差, 但是逆差的规模总体来看较小; 之后我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至今, 自我国加入WTO 以来,

顺差的规模在迅速扩大, 到2012年顺差高达1601.8亿美元, 可以说我国与欧盟贸易平衡关系的急剧变化也使得我国与欧盟间的贸易摩擦加剧。5目前,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但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轻纺产品和低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从欧盟进口的多为资本货物以及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工业原料、运输设备等。目前, 欧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美国一直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3337.4亿美元, 占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13%,比上一年度增长10.5%,增速是入世7年来的最低。中对美国贸易的地位也是逐年上升,1980年中国仅为美国的第24位贸易伙伴,2003年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 中美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在逐渐转变, 中国在继续保持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等传统商品对美出口的同时, 也在逐渐增加机电产品的出口; 中国从美国进口化工原料等原料型商品一直占很大的比重, 近年来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大部分属于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产品, 目前以加工贸易方式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占对美国出口总额的70%以上。目前, 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国, 第六大进口来源地。

3. 我国商品出口来源地的结构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率先发展, 逐步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994年, 东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1.2%, 2012年攀升至88.2%,这充分说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在对外开放中的领先发展。

(l)东部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地区

自2000年以来, 东部地区的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均占到全国总量的86%以上,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进出口总额28210.7亿美元, 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8.7%,在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三项排名当中, 前十位中均有9个省市属于东部地区, 可以说东部地区在出口、进口两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地位。

(2)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较落后

中部地区9个省份进出口总额2263.2亿美元, 占进出口总额的8.65%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进出口总额1142.3亿美元, 占进出口总额的4.5%。自我国入世以来,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我国出口和进口中所占的比重均有下降趋势, 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长期以来积累的贸易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大于中、西部地区, 加入WTO 使得东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实力和地缘优势都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展。

(二) 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特点

1. 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亮点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大大增加,其中计算机和通信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其他种类的产品比重较5 郭晓岩.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战略措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小。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有利之处在于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获得更高的收益,进而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和整个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2. 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渐渐下降

顺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以及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要求,我国的企业也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进而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在我国对外出口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3. 我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已由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资本密集型为主

在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虽然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很大比例,但随着中国企业技术改革步伐的加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逐渐降低。在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三、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有明显的改善, 出口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例由1980年的50.3:49.7调整到2013年的3.8:96.2,但是其中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仍然过高, 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整个货物出口额的比重达到95%左右, 但是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仍然较低, 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仍然以初级制成品为主, 即低附加值、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少的中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产品, 或者是半加工品和初级加工品, 来料加工或装配制成品。虽然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从1980年的75.9%大幅度下降到2013年的38.68%,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到2013年的45.13%,但是, 这一比例仍然不够合理,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世界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商品, 如纺织服装、玩具、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且这些产品大都进入产品成熟期, 供过于求,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在我国的增值的环节主要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只是外商投资企业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的结果。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二)科技含量低以及附加值低

我国的竞争力产品主要是传统的老的密集型产业(其中服装、纺织、鞋帽、日用消费品等占很大比重),这些产品附加值低,产品链条短。目前,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十类产品中有九类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如玩具、鞋和运动用品,以及服装和布料等)。

目前,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加快增长,但主要依靠贸易加工和外商来华投资的企业,而

我国机电产品一般档次比较低,技术含量低和附加价值不高,缺乏有强有力的支柱产品,支柱产业的出口水平还尚未形成规模。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世界十大出口国平均为40%左右),且多数还是由外资企业来实现的。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包括银行、电信、法律、保险,会计、资讯行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还必须指出,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加工贸易中,只要加工产品本身是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反映在统计中就是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实际上大量国内加工过程比较短暂,附加价值并不高。可见,建立在加工贸易基础上的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还不能说明我国的贸易出口结构已实现了高级化。

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间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不利方面。属于典型的建立在生产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我国很多地区只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生产环节变成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附加值增长并不明显,总体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较低。这也造成了产品利润率不高。在贸易竞争中就很容易受到国际汇率的影响,难以创造出稳定的贸易发展环境。

(三)环保理念急需加强

环保这一概念越来越多的被世人所讨论,它己成为与和平、发展并列的当今世界三大主题之一,可见它的重要程度。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是我国在这一过程中走的仍是传统发展的老路。一方面,先污染,后治理,视环境保护为经济建设的绊脚石,为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无视破坏和污染环境,使得能源、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一方面,一些跨国公司虽然来到中国投资,开办工厂,但是他们转移过来的都是些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生产环节,并且有些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处的领先地位设立绿色贸易壁垒,使得中国产品无法出口或出口都受到限制,以此来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从而造成各国贸易之间的不公平、不平衡。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举步维艰,很难打开局面。所以,中国要加强低碳环保意识,注重“量”到“质”的转变。

(四)受到亚洲相似阶段国家相似出口贸易结构的挑战

从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 亚洲国家普遍实行开放, 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均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参与分工, 从而使国际市场上资源形和劳动型加工产品的贸易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 基本上和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相似。目前,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构成激烈竞争的出口产业主要在纺织品、服装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业方面。东南亚国家有的凭借丰富而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有的凭借具有较高质量和附加值的产品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相反, 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劳动工资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其他一些政策因素而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不断攀升。

四、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由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转变, 进口由以工业消费品为主向消费品、技术、生产设备和资源产品为主的转变。但是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还主要依靠价格优势, 商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而且我国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比较弱加之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 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回升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造成了未来一段时期内, 我国必须面对外部需求放缓、国际投资降温、贸易和金融风险加大、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严峻形势, 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调整对外贸易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使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1.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比较优势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 我国要从现有的要素享赋和资源优势出发, 依托比较优势从而开发竞争优势, 这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正确路径选择。目前, 我国要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 将劳动密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 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着力提高生产工艺、设备改造、原材料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水平。要利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 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 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 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升级, 使其重获比较优势。

2.重点扶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明显, 而资本和技术比较优势匮乏。如果把劳动力优势同国内外资本或高新技术中的制造业相结合, 则优势明显。我国重化工业基础较好, 经过技术和装备改造, 潜力巨大。发达国家视其为夕阳产业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根据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的理论,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 这一时期应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并逐渐过渡到高加工化工产业。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低,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中的制造技术方面。按照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产品创新、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我国产品的优势主要处于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因此, 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优势, 如果抓住世界技术转移的机遇,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会使我国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造中心。

3.加强自主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

我国要加强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产品的出口, 大力促进信息产业走出国门。加强贸易、66 李志军. 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中国科技投资,2007 (5).

科技、产业的有机结合, 培育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扩大汽车、船舶、机床、电力设备、通信设备、工程机械等重点机电产品的出口。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集群, 并且在重点出口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日的重点骨干企业。推动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增强我国外贸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培育出口的自主品牌, 提高出口竞争力

增强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际营销能力, 扩大我国自主品牌的出口, 并培育自主品牌中的名牌, 全面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比如, 支持我国企业在境外进行商标注册, 开展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行业认证, 设立境外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 支持他们培育出口品牌。政府部门要在财政、税收、信贷、进出日配额、通关、信息服务等方面对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逐渐引导出口企业树立品牌经营的战略。

(二)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目前, 我国的加工贸易涉及国内的绝大部分行业, 可以说加工贸易直接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并且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引来了外商投资, 拉动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在未来发展中, 我国要大力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 着力提高加工贸易的层次和加工深度, 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推动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为主的低端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的制造以及物流等服务配套方向升级, 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从管理粗放型向管理集约型转变, 从规模扩张型向经济效益型和结构优化型转变。

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度, 延长产业链条。目前, 大多数跨国公司采用加工贸易的方式在华投资, 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我国作为廉价加工基地的优势可能在未来逐渐丧失, 如果外商投资企业的国内采购率有较大的提高, 就可以避免使这些企业变成所谓的“无根企业”。因此, 我国应逐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加大外资企业中间投入品的国内采购, 带动基础产业的发展, 使我国参与国际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长。同时使国内企业借加工贸易的东风, 尽快融入国际市场,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国际分工愈发明确与细化。不少跨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营进程中, 将制造生产转移给更具专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进行, 从而获取最大化利润口这种在技术、资源、生产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与联盟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树立中国企业的国家品牌, 实施全球化经营。可通过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垂直型投资, 把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境外进行加工贸易投资, 开拓国际市场, 带动原材料、技术及设备出口, 提高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同时, 应鼓励一些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向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甚至更高的国家进行水平型的跨国投资, 促使我国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三)大力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所以目前出口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要想大力开展自主创新,首先,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在符合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下,使企业能够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保持和增加盈利。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立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含量增加和提高附加价值的基础上。这意味着要形成一种市场拉动自主创新的新局面,如果这样的市场条件缺失,那么自主创新就可能在现在和将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其次,要大力促进大规模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条件的形成与改进。要形成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必然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但好在这些费用可以被有效分摊,这样就使得自主创新具备了成本上的可行性。而要形成较高水平的产业集群配套体系,则需要先突破一些技术难度系数大、零部件较多的产品的核心技术,之后再迅速产业化。最后,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全球优质的科技资源,积极与世界先进技术研发组织合作,实现开放性研究,增强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的进程。当然,在开放条件下进行和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自主创新是大不相同的,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开放条件下,技术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体系,不可能再从头开始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上先进的、成熟的科技成果,积极融入到国际科研体系中,搞好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生产出更多含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能力。

(四)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低碳型经济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自身付出的资源代价,发展了太多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产业,使得资源浪费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在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环境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人们的生活品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也期待实现绿色消费。在国际贸易领域,世界各国也都将绿色贸易作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点,因此生产绿色产品就很可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绿色产品也将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为了持续保持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保持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顺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这一发展观的号召下,我国就需要大大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努力增强各地区、各部门的环保意识,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具体到企业发展和产品制造的问题上,企业要根据国际先进环保法规的要求,加强对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包装到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再到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做到任何环节都尽量做到环保,大力生产绿色产品。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良好的环保观念,制定一定的环保目标,因为人们的意识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因此正确的环保理念将会引导企业主动改进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废物的利用,使产品在上市之前满足环保标准的要求。近年来,“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的提法比比皆是,它们的出现使国际市场的产品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应适应这一潮流,从产品研发阶段开始,就要为提高产品质量服务,顺应环保和绿色消费的要求。同时要积极开发研制能够满足国际环境保护标准的绿色产品、服务和技术,使“绿色产业”成为我国的导向型产业,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深入改革开放,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 30 多年,尤其在中国成为 WTO 成员后,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和政策则应该进行相应的变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自由贸易的大环境下做到公平竞争,应该认识到中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加大技术创新,为吸引更多的外资提供更好地保障性政策。二是,要转变在世界上的态度,要由过去比较被动的适应国际环境从而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环境的决策人;由过去主要是适应规则从而转向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和制定规则,做到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三是,中国企业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在摸索前行的初级阶段,因此应当继续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稳健发展,进而形成有效的对外投资机制。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建立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发挥政府作用, 完善外贸体制和政策体系

政府要深化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 完善对外贸易政策, 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更高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仁的保障。

1.构建质量效益导向型的贸易促进体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贸易促进政策,加强政府政策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导向性功能。政府要完善对出口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制度, 完善出日退税制度,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还要加大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可以考虑对弱势产业的中央财政补偿机制。加快外汇体制的改革, 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外汇运作制度。建设电子口岸, 完善进出口检验检疫制度, 为对外贸易创造便捷的运行环境。还要加强对外贸易相关信息服务, 建立关于市场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经济环境信息的外贸公共信息网络, 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2.完善外贸运行监测体系和约束机制

完善进出口监控预警体系, 加强我国对外贸运行的监测。强化进口损害预警制度, 有效地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积极应对我国产业安全遇到的进口风险。健全有关进出口贸易,促进、贸易救济等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关税配额和进出口许可商品的管理。完善环境、安全、质量的技术标准, 加快在农业、高科技业、服务业等领域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要建立外贸健康发展的约束机制, 对低价竞销、无序出口等不正当违规行为进行约束, 以维护公平有序的外贸环境、还要加大对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严惩侵权行为, 保护品牌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刘 力.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战略[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曙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徐海宁.经济学理论前沿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

[4]张曙宵, 张丽丽.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

[5]崔介何.物流学概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6]宋 华, 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7]张敦富,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8]徐晓玲.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的选择[J].经济问题,2005(12).

[9]张燕生.贸易结构调整出口效益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J].财贸经济,2007(2).

[10]魏浩, 毛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与优化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91一96.

[11]文凤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思考[J].天津经济,2006(l):29一31.

[12]张曙霄, 孙莉莉.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11(3):22一28.

[13]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周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14]Krugman Paul .Ine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eal Eeonomy,1991,99:483一499.

[15]Elhanan Helpman .Imperfeet Com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Evidenee from Fourteenlndus Countrie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eonomies,1987,1:62—81.


相关文章

  •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题目仅供参考,可以加以修改,也可以自拟) 1.WTO 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3.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4.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5.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6. ...查看


  • 国际贸易实务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贸易实务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各们知识综合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内容时就应去了解商品学科的知识;讲到商品的价格时,就应去了解价格学.国 ...查看


  • 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对策
  • 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对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19 12:40:06 e第-一M课 件]网> 内容摘要:近几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中国仍然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对此本文 ...查看


  • 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摘要 随着中国和韩国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 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以来呈上升的趋势, 假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两国之间在贸易方面的问题, 这无疑会对中国和韩国两国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产生障碍, 近而影响两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 ...查看


  • 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低
  • 经贸论坛<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2期 论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偏低的原因及对策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董蓉 摘要:目前,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外贸出口良性增长的主要原 因,如何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 ...查看


  •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为增强出口商品价格竞争能力,由税务部门将商品中所含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商,从而使出口商品以减免税收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一种政策制度.我国实行出口退税二十多年来,出口退税对于鼓励和 ...查看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查看


  •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班 方晓玲 摘 要:近几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额不断上升,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双边贸易开始受到明显冲击.2009年初,两国贸易额下降一度超过4 ...查看


  • 中俄贸易结构与贸易规模分析
  • 摘要 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经贸交往取得了巨大进步,并迎来 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虽然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两国贸 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出口商品较为集中: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缺乏长期竞争 力:中俄贸易结构失衡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