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班 方晓玲

摘 要:近几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额不断上升,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双边贸易开始受到明显冲击。2009年初,两国贸易额下降一度超过40%,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但应该看到,两国贸易额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互补格局没有变,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的整体趋势没有变。而且,危机使两国经贸中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当前,两国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贸易框架、人才交流、携手意识等方面,如能借“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健康发展,那么将能使中俄经贸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字:中俄贸易;贸易总量;商品结构;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邦——双方拥有的共同边界线达四千三百多千米,也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07年俄罗斯已发展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中俄边境贸易历史悠久,地缘便利性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互补性,为中俄边境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贸易关系中存在着固有的一些差异与问题,目前中俄中俄两国的贸易发展均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双方经贸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1. 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总量与关系变化

据俄海关统计,2008年双边贸易额为550.5亿美元,增长40%。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203.9亿美元,增长5.6%;自中国进口346.6亿美元,增长42.7%;俄方贸易逆差92.5亿美元,中国为俄最大的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2009年l一9月,双边贸易额为280.45亿美元,同比下降34.8%。2008年1—10月,中俄贸易增长超过40%,显示了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潜力正开始得到发挥。

但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趋势,自11月份起两国整体对外贸易和双边贸易都出现滑坡。双边贸易下滑幅度与俄整体外贸下滑速度一致(—40%左右),但大于中国对外贸易下降速度(—21%左右),显示中俄贸易的基础尚不够稳固。2009年2月,双边贸易滑到谷底,仅为20.74亿美元。虽然自三月底开始反弹,但是要恢复到08年月均水平仍需一段时间。、

2. 中俄双边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分析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2.1目前中俄贸易形式有三种: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和加工贸易,其中一般贸易占主体地位,约占中俄双边贸易额的70%;边境贸易约占20%左右的比重;加工贸易的比重在10%

[3]左右。中俄双边贸易产品结构多年来都比较稳定。由于有着鲜明的资源禀赋差异,双方长期以初级产品、轻工制品与资源性产品进行的贸易形式为主,极少存在相似产品的双向流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方面,机电、服装、纺织及零部件等中国的传统出口优势项目一直处于出口前列。其中,第50章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在07年以前一直是中国对俄出口最多的产品;近年来,第84章、85章的机电产品上升速度很快,09年已成为对俄出口最多的产品。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中,第33章(石油)上升很快,近年这一项的出口额超出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木材及各种初级原材料类产品出口比例很大。而运输设备和动力机械已由1994年占出口的第3位、第5位下降到第8位以外。

2.2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拳头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模式,高科技产品在我对俄的总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高科技产品尚未超过我2009对俄出口总额的1%,从这一点看,我对俄出口商品构成的低层次和初级化是十分严重的。

那么,我国的这种出口商品结构又是否符合俄罗斯的进口市场需求呢?从09年度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表中可以看出这种供需是不对等的。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落后于俄进口需求的变化。中国商品要想在俄罗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要对其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否则别无它途。

3.影响中俄贸易的固有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俄两国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俄贸易大都属于基于比较优势而发生的产业间贸易,而基于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等等原因的产业内贸易占的比重很小。可以说,中俄贸易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比较优势的存在。

[1]3.1贸易结构不够宽

俄对华出口能源占据半壁江山,木材、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大。2009年,双边贸易中矿物燃料类占俄对华出口的51.2%,木材及制品为12.3%,贱金属为9.5%。三者合计占对华出口商品的70%以上。俄经济发展部长纳比乌林娜表示,2008年中俄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俄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石油、木材、化肥、镍和纸浆等初级产品。中国对俄出口机电产品近半,纺织品等占重要地位,低附加值产品多。中国对俄出口品种相对较多,各种机电类产品占44.5%,鞋帽、服装、玩具为5.9%,运输设备为2.6%。但中国出口商品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支撑,附加值不高。 [1]

我们应改善贸易商品结构,大力促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了改善中俄双方的贸易结构,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应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在继续扩大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同时,中国应逐步扩大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鼓励国内企业向俄出口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

[2]3.2中俄企业间相互了解不够,缺乏品牌认同感,甚至对对方产品存在一些误区。

中俄两国都存在着一定的“媚”欧美产品的心态,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即使价格较高也容易接受。在旧的思维惯性下,两国企业在购买对方产品时出价较低,影响交易成功。 中俄企业都需要将自己的优势产品展示出来,来破除人们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产品形象,树立品牌。

[2]3.3相互投资较少,贸易规模小,贸易的商品并没有完全的开放。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出口俄罗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植物油、食品、饮料等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原木、纸浆、化工等产品占进口总额的70%,机电产品、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不高,双方之间的贸易层次较低,制约着贸易规模的发展。

我们应加强中俄贸易服务体系建设,信贷、货物运输以及贸易信息共享等多层面的贸易服务体系。

[5]3.4 双边贸易制度不完善,贸易秩序必须进一步的规范。

按照国际惯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制度与法规还不够健全。贸易秩序建设滞后于两国经贸的发展,不能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与有利的后盾是制约两国经贸发展的瓶颈所在。

我们应完善双方的贸易体制,保证贸易渠道畅通,加快推进中俄贸易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4.小结

中俄贸易中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是双方产品互补性明显。[6]中国高增长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俄罗斯作为世界资源最富饶的大国恰恰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出口;中国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而俄罗斯多年来人口都在缓慢减少,劳动力已经成为其经济增长的一大隐忧;中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产品的出口大国,而俄罗斯轻工及食品产业落后,需要大量进口;俄罗斯拥有大量优秀的高端技术人才,其人力资源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高于欧洲任何国家,航天、核技术、军事等具备世界一流水平,而毋庸置疑,中国在这些领域并不具有优势。

同时,中俄政治关系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些都是中俄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这样的经贸大背景的稳定性,未来中俄经贸的这种发展势头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

参考文献:

[1] 李自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经贸形势[J].国际问题研究,2010,(01)

[2] 包淑芝.中俄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前景[J].商业经济,2010,(02)

[3] 易芳芳.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北方经贸,2009,(06)

[4] 张英.中俄贸易的国际贸易理论实证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9,(08)

[5] 刘红雨.优化中俄贸易结构的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6] 石艾馨.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经济,2008,(04)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方晓玲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班科学时代KEXUE SHIDAI2012(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xsd201211219.aspx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班 方晓玲

摘 要:近几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额不断上升,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双边贸易开始受到明显冲击。2009年初,两国贸易额下降一度超过40%,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但应该看到,两国贸易额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互补格局没有变,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的整体趋势没有变。而且,危机使两国经贸中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当前,两国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贸易框架、人才交流、携手意识等方面,如能借“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健康发展,那么将能使中俄经贸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字:中俄贸易;贸易总量;商品结构;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邦——双方拥有的共同边界线达四千三百多千米,也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07年俄罗斯已发展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中俄边境贸易历史悠久,地缘便利性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互补性,为中俄边境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贸易关系中存在着固有的一些差异与问题,目前中俄中俄两国的贸易发展均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双方经贸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1. 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总量与关系变化

据俄海关统计,2008年双边贸易额为550.5亿美元,增长40%。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203.9亿美元,增长5.6%;自中国进口346.6亿美元,增长42.7%;俄方贸易逆差92.5亿美元,中国为俄最大的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2009年l一9月,双边贸易额为280.45亿美元,同比下降34.8%。2008年1—10月,中俄贸易增长超过40%,显示了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潜力正开始得到发挥。

但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趋势,自11月份起两国整体对外贸易和双边贸易都出现滑坡。双边贸易下滑幅度与俄整体外贸下滑速度一致(—40%左右),但大于中国对外贸易下降速度(—21%左右),显示中俄贸易的基础尚不够稳固。2009年2月,双边贸易滑到谷底,仅为20.74亿美元。虽然自三月底开始反弹,但是要恢复到08年月均水平仍需一段时间。、

2. 中俄双边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分析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2.1目前中俄贸易形式有三种: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和加工贸易,其中一般贸易占主体地位,约占中俄双边贸易额的70%;边境贸易约占20%左右的比重;加工贸易的比重在10%

[3]左右。中俄双边贸易产品结构多年来都比较稳定。由于有着鲜明的资源禀赋差异,双方长期以初级产品、轻工制品与资源性产品进行的贸易形式为主,极少存在相似产品的双向流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方面,机电、服装、纺织及零部件等中国的传统出口优势项目一直处于出口前列。其中,第50章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在07年以前一直是中国对俄出口最多的产品;近年来,第84章、85章的机电产品上升速度很快,09年已成为对俄出口最多的产品。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中,第33章(石油)上升很快,近年这一项的出口额超出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木材及各种初级原材料类产品出口比例很大。而运输设备和动力机械已由1994年占出口的第3位、第5位下降到第8位以外。

2.2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拳头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模式,高科技产品在我对俄的总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高科技产品尚未超过我2009对俄出口总额的1%,从这一点看,我对俄出口商品构成的低层次和初级化是十分严重的。

那么,我国的这种出口商品结构又是否符合俄罗斯的进口市场需求呢?从09年度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表中可以看出这种供需是不对等的。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落后于俄进口需求的变化。中国商品要想在俄罗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要对其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否则别无它途。

3.影响中俄贸易的固有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俄两国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俄贸易大都属于基于比较优势而发生的产业间贸易,而基于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等等原因的产业内贸易占的比重很小。可以说,中俄贸易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比较优势的存在。

[1]3.1贸易结构不够宽

俄对华出口能源占据半壁江山,木材、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大。2009年,双边贸易中矿物燃料类占俄对华出口的51.2%,木材及制品为12.3%,贱金属为9.5%。三者合计占对华出口商品的70%以上。俄经济发展部长纳比乌林娜表示,2008年中俄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俄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石油、木材、化肥、镍和纸浆等初级产品。中国对俄出口机电产品近半,纺织品等占重要地位,低附加值产品多。中国对俄出口品种相对较多,各种机电类产品占44.5%,鞋帽、服装、玩具为5.9%,运输设备为2.6%。但中国出口商品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支撑,附加值不高。 [1]

我们应改善贸易商品结构,大力促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了改善中俄双方的贸易结构,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应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在继续扩大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同时,中国应逐步扩大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鼓励国内企业向俄出口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

[2]3.2中俄企业间相互了解不够,缺乏品牌认同感,甚至对对方产品存在一些误区。

中俄两国都存在着一定的“媚”欧美产品的心态,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即使价格较高也容易接受。在旧的思维惯性下,两国企业在购买对方产品时出价较低,影响交易成功。 中俄企业都需要将自己的优势产品展示出来,来破除人们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产品形象,树立品牌。

[2]3.3相互投资较少,贸易规模小,贸易的商品并没有完全的开放。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出口俄罗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植物油、食品、饮料等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原木、纸浆、化工等产品占进口总额的70%,机电产品、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不高,双方之间的贸易层次较低,制约着贸易规模的发展。

我们应加强中俄贸易服务体系建设,信贷、货物运输以及贸易信息共享等多层面的贸易服务体系。

[5]3.4 双边贸易制度不完善,贸易秩序必须进一步的规范。

按照国际惯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制度与法规还不够健全。贸易秩序建设滞后于两国经贸的发展,不能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与有利的后盾是制约两国经贸发展的瓶颈所在。

我们应完善双方的贸易体制,保证贸易渠道畅通,加快推进中俄贸易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4.小结

中俄贸易中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是双方产品互补性明显。[6]中国高增长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俄罗斯作为世界资源最富饶的大国恰恰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出口;中国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而俄罗斯多年来人口都在缓慢减少,劳动力已经成为其经济增长的一大隐忧;中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产品的出口大国,而俄罗斯轻工及食品产业落后,需要大量进口;俄罗斯拥有大量优秀的高端技术人才,其人力资源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高于欧洲任何国家,航天、核技术、军事等具备世界一流水平,而毋庸置疑,中国在这些领域并不具有优势。

同时,中俄政治关系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些都是中俄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这样的经贸大背景的稳定性,未来中俄经贸的这种发展势头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

参考文献:

[1] 李自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经贸形势[J].国际问题研究,2010,(01)

[2] 包淑芝.中俄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前景[J].商业经济,2010,(02)

[3] 易芳芳.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北方经贸,2009,(06)

[4] 张英.中俄贸易的国际贸易理论实证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9,(08)

[5] 刘红雨.优化中俄贸易结构的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6] 石艾馨.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经济,2008,(04)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方晓玲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班科学时代KEXUE SHIDAI2012(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xsd201211219.aspx


相关文章

  •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分析
  •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现状 一.引言 在经历几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中国与东盟作为世界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于上世纪90年代开启了对话进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迈入了一个崭 ...查看


  • 浅析中日外贸问题与对策
  • 浅析中日外贸问题与对策 中文摘要 中国加入WTO 后的新形势及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进一步扩大中日双边贸易创造了机遇,但也存在制约因素.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中日之间的贸易争端也日渐增多.深究之,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政治与经 ...查看


  • 中日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 中日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摘 要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是两个有经贸关系的国家,为了获得各自利益或某种满意结果而对某一经贸问题发生的矛盾与纠纷,其极端表现是贸易战.在关贸总协定(GATT)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以来,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 ...查看


  • 中俄贸易结构与贸易规模分析
  • 摘要 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经贸交往取得了巨大进步,并迎来 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虽然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两国贸 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出口商品较为集中: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缺乏长期竞争 力:中俄贸易结构失衡造 ...查看


  • 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 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摘 要]中俄两国政治友好关系的发展,为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俄两国顺应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逐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层次.同时这也符合中俄两国各自的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 ...查看


  • 中日经济关系2
  • 一.中日经贸关系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按中国海关统计,1972年恢复邦交时双边贸易额仅有10.4亿美元,2005年达到1844.4亿美元,34年中增长184.4倍,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 ...查看


  • 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 2004年11月第13卷 第6期东北亚论坛NortheastAsiaForumNov.,2004Vol 13 No 6 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廉晓梅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1992年中韩建交以 ...查看


  • 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与趋势
  • 农业贸易展望 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与趋势 于爱芝 王文昕 刘 莹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 北京100081) 要:文章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G-L )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垂直型和水平 型产业内贸易指数, ...查看


  • 金砖国家经贸合作关系的定量分析_陈万灵
  • 2013年第1期总第165期2013年1月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omparative Economic &Social Systems No. 1,2013Jan. 2013 金砖国家经贸合作关系的定量分析 陈万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