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与评价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评价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到了近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急遽激化,使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前仆后继。但是,直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前,还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洪秀全做了天王,其实还是皇帝。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更只是“扶清灭洋”。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爱国救亡,介绍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政治制度到中国来,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可是,他们把忠君和爱国看作是一回事。康有为那些声泪俱下、处处不忘“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育数百年之恩”的话,是最能打动当时一般士大夫的心的。而那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法美两国外,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沙俄等等无一不保留着君主制度。所以,康有为提出以俄国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天皇的改革作为中国学习的榜样,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有理由的。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破天荒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在几次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见《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见《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明确地把“创立民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它在第二年冬颁布的

《革命方略》更是响亮地宣告:“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之论!比一比,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 是何等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

辛亥革命果真把“皇帝拉下马”了,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倒了。这一下,真是“把天捅了个大窟窿”。它带来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两条:

第一,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这以后,从袁世凯到蒋介石,象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却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不用说人民革命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就是反动阵营内部也无法再保持统一。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法抹煞的,它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第二,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夜写过一篇《偶像破坏论》说道:“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中国封建势力的统治,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推翻它,消灭它,决不是一两次革命运动的冲击所能完成的。辛亥革命诚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点,始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吗? 而过去长时期中,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确如林伯渠同志当年所说的那样,常常被过低估计了。这里,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还有时代的原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皇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革命尚未成功”。这是事实,因此,在我们党领导的民主革命阶段,许多同志着重强调的常常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点,来鼓舞人们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奋发向前,去夺取胜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强烈地感受到的也是这一点。这在当时是对的。可是这一来,对辛亥革命在历史上的巨大功绩,就常常来不及作出足够的估计,甚至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贬低了。到了林彪、“四人帮”横行

时期,极左思潮泛滥,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仿佛就成了替资产阶级涂脂抹粉的莫大罪过。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更谈不上对辛亥革命作出公正的评价。

现在该是时候了!辛亥革命离我们已经有七十年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已被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推倒了。我们完全应该也可以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作出更加实事求是的评价来!

关于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毛泽东文集》中,专门有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的文章。毛泽东说:“辛亥革命确实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几次性质不同的大的革命。”“第一次,是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类的生产和社会大进一步。”“第二次,是封建地主革掉奴隶主的命。这次革命,在中国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第三次,是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阶级的命,也就是民主主义革封建主义的命。在中国,就是辛亥革命。”“孙中山及其一派人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次。”“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

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和战友宋庆龄早年就这样讲过:“清帝逊位,是辛亥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它的意义,实极巨大,因为至少在形式上,中国已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使含有世界人类五分之一的国家的专制政体消灭,这真是世界史上进步的一个碑石。”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其意义不可低估,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大大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为以后革命斗争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所以说,辛亥革命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率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孙中山先生,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评价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到了近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急遽激化,使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前仆后继。但是,直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前,还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洪秀全做了天王,其实还是皇帝。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更只是“扶清灭洋”。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爱国救亡,介绍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政治制度到中国来,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可是,他们把忠君和爱国看作是一回事。康有为那些声泪俱下、处处不忘“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育数百年之恩”的话,是最能打动当时一般士大夫的心的。而那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法美两国外,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沙俄等等无一不保留着君主制度。所以,康有为提出以俄国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天皇的改革作为中国学习的榜样,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有理由的。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破天荒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在几次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见《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见《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明确地把“创立民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它在第二年冬颁布的

《革命方略》更是响亮地宣告:“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之论!比一比,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 是何等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

辛亥革命果真把“皇帝拉下马”了,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倒了。这一下,真是“把天捅了个大窟窿”。它带来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两条:

第一,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这以后,从袁世凯到蒋介石,象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却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不用说人民革命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就是反动阵营内部也无法再保持统一。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法抹煞的,它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第二,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夜写过一篇《偶像破坏论》说道:“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中国封建势力的统治,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推翻它,消灭它,决不是一两次革命运动的冲击所能完成的。辛亥革命诚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点,始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吗? 而过去长时期中,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确如林伯渠同志当年所说的那样,常常被过低估计了。这里,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还有时代的原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皇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革命尚未成功”。这是事实,因此,在我们党领导的民主革命阶段,许多同志着重强调的常常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点,来鼓舞人们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奋发向前,去夺取胜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强烈地感受到的也是这一点。这在当时是对的。可是这一来,对辛亥革命在历史上的巨大功绩,就常常来不及作出足够的估计,甚至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贬低了。到了林彪、“四人帮”横行

时期,极左思潮泛滥,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仿佛就成了替资产阶级涂脂抹粉的莫大罪过。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更谈不上对辛亥革命作出公正的评价。

现在该是时候了!辛亥革命离我们已经有七十年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已被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推倒了。我们完全应该也可以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作出更加实事求是的评价来!

关于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毛泽东文集》中,专门有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的文章。毛泽东说:“辛亥革命确实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几次性质不同的大的革命。”“第一次,是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类的生产和社会大进一步。”“第二次,是封建地主革掉奴隶主的命。这次革命,在中国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第三次,是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阶级的命,也就是民主主义革封建主义的命。在中国,就是辛亥革命。”“孙中山及其一派人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次。”“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

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和战友宋庆龄早年就这样讲过:“清帝逊位,是辛亥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它的意义,实极巨大,因为至少在形式上,中国已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使含有世界人类五分之一的国家的专制政体消灭,这真是世界史上进步的一个碑石。”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其意义不可低估,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大大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为以后革命斗争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所以说,辛亥革命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率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孙中山先生,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


相关文章

  • 历史说课模板
  • 各位老师好,我是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洋务运动>.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近代的侵略与反抗>,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 ...查看


  • 徐庆全:冲锋陷阵者吴江
  • 发布时间:2013-02-18 09:31 作者:徐庆全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4095次 以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看,当年引领思想解放大潮的人,譬如胡耀邦.譬如周扬.譬如本文的主人公吴江,大都既是冲锋者也是陷阵者 2012年11月13日 ...查看


  • 初中历史评课稿范文(共7篇)
  • 篇一:初中历史说课稿:<戊戌变法> 说课稿范文 初中历史说课稿:<戊戌变法> 各位评委专家: 我说课的题目是:"戊戌变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要 ...查看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全套)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全套)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公元前2 ...查看


  •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创新案例推荐表(师德师风)
  • 附件 2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创新案例推荐表 年 月 日 高校 案例名称 教师考核评价之师德师风案例 一.案例简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院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教 师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在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方面的提 ...查看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我是小小主人翁 主题一 爱护集体的温暖 1.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目标:感受集体的温暖,进一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准备:开展尊敬和感谢老师的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 ...查看


  • 说课内容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
  • 说课内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 <伟大的转折> 单位:阳城初中 姓名:杜丽 2013年5月25日 一.说教材 1.课程标准: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查看


  • [美国的诞生]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 课题 作者及 工作单位 基本信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 12 课<美国的 诞生>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讲述华盛顿的主要 ...查看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我将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