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报告语文

研究性学习报告

——青岛旅游文化

 前言

青岛是一个风光秀丽,经济发达的中大型城市,这里有丰富的资源、种类繁多的特产、世界闻名的景区,现在,我想大家介绍一些我去过的风景名胜,并且加以介绍。  简介

青岛是一个滨海的旅游城市,青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三面沧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又具有了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一年中八月份气温最高,平均在25.3摄氏度,但一年中超过30摄氏度的时间总共不超过一周,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在-0.9摄氏度,良好的气候使青岛非常适合度假,所以青岛又有“东方瑞士”的美誉。,这里几乎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特色建筑,除了曲折的海岸线,烟雾缭绕的海上名山,鎏金的沙滩外,还有多个国家的建筑。

 看点一 青岛八大关古建筑群

“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我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

八大关别墅区的特点之一是有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在解放前,这里曾是各国驻青岛领事馆所在地,因此这里集中了20多个国家200多个不同风格的建筑,如俄式(黄海路18号)、英式(太平角一路3号)、法式(山海关路1号)、德式(韶关路22号)、美式(山海关路9号)、丹麦式(太平角五路2号)、希腊式(函谷关路30号)、西班牙式(太平角一路1号)、日本式(山海关路5号)等。

八大关的另一特点就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

“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名异,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

一条道路都有一种不同的植物作为代表,有“一关一树、关关不同” 之说,例如韶

关路的碧桃,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紫荆关路的雪松等等,形成了四季有特色,路路花不同的景观特色。此外,八大关共有公共绿地40多处,面积约6万平方米。  看点二 海水浴场

(1)海水浴场掠影

青岛有亚洲最大的沙滩浴场—第一海水浴场,可同时容纳几万人游泳,第一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又称汇泉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是青岛众多海滨浴场中的佼佼者,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汇泉湾畔,向以坡缓沙细、水清浪静而著称。由于海浪的侵蚀、堆积作用,沿岸基岩不断被剥蚀成细小的砂砾,井在海湾的浅滩上沉积起来,形成了坡度为7度、东西长约580米、宽达40多米的细沙滩,并向海内延伸到极远处,由于汇泉岬角的阻隔使进入湾内的涌浪渐次衰减,因而形成了浪高仅为1米左右的平静海面,十分适合开展海上娱乐活动。第一海水浴场,其设施之完备,环境之优越,不仅居青岛各浴场之冠,即使在我国沿海各地海滨浴场中,也是首屈一指,恰如著名作家郁达夫所说,“恐怕在东亚,没有一处海水浴场能赶得上青岛”。青岛另外几处有名的海水浴场有位于八大关风景区的第二海水浴场,还有太平角东部、湛山湾畔的第三海水浴场。第三海水浴场虽然规模不大,但海水非常清澈。

(2)各海水浴场介绍

第一海水浴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又称汇泉海水浴场,位于青岛市汇泉湾内,可同时容纳几万人游泳,1984 年,青岛市政府对汇泉海水浴场进行了大规模改建。改建后,建筑面积由原来7000平方米扩展到20000平方米。新建造型各异,新颖别致、色彩斑斓的更衣室百余座,一时成为市民和游客瞩目的景观。沙滩面积由原来的1.18公顷扩大到2.4公顷。

百年以前,这里是当地渔民泊舟晒网之处。德占青岛后,开辟成海水浴场,建造木制更衣室数十间备有救护船和各种游戏设施,并于1904年在浴场后面修建

40年代由于日寇修筑工事和1949年台风影响使第一海水浴场接连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曾多次修建。为了适应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对浴场进行了大重规模的修和扩建,仅用102天的时间,就使第一浴场焕然一新。新建的浴场,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沙滩面积扩大了1倍。沿沙滩外侧是一幢幢造型新颖、风格多样的更衣室,有塔形、圆形、方形、多边形等,色彩艳丽明快,宛如一个童话世界。夏季,这里每天可接纳游泳者20万人次,是避暑消夏的极好去处。

第二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东侧的太平湾内。德占青岛之初,德国总督常骑马到此狩猎,下海游泳,以后辟为海水浴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定名为“第二海水浴场”,因地处太平湾,又称“太平角海水浴场” 。

浴场东面的这个小凉棚,木栏、木柱、瓦顶,似有不合时代之拍的感觉。但就是这个十分普通的小凉棚,却有着不平凡的历史。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曾在这里召开。1957年,毛泽东主席来青岛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扩大到各省、

市、自治区委书记参加。会前,毛主席来第二海水浴场游泳时,在这个凉棚休息。他见这个凉棚宽敞,摆着藤桌、藤椅,面对大海,环境清静,便决定会议在这座凉棚里举行。开会时,工作人员在四周挂上竹帘,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夏季形势的报告》,后收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这座凉棚,曾多次维修,现在基本保持了原样。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海水浴场只有在夏季才对外开放。浴场由宁武关路入口处分为东西两部分,采取封闭式管理,除夏季外,其它季节可自由出入。逢

黄岛金沙滩:位于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于2008年底被评为AAAA级景区。 金沙滩位于胶州湾西海岸,南濒黄海,与团岛隔海相望,其间距离仅2.26海里。东、南、北三面环海,海岸线54公里,古称“凤凰岛”。在开发区东南呈月牙形东西伸展,全长3500多米,宽300米。水清滩平,沙细如粉,沙质为金黄色。金沙滩是我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海水浴场之一,号称“亚洲第一滩”。

金沙滩蓝色的大海和蓝色的天空水天一色,看着广袤的沙滩,沙子软软的、细细的,赤脚踩在上面,别有一番滋味,踩着结实的木栈道,看看波涛汹涌的大海,享受大自然的别有洞天。抵达金沙滩后,漫长的海岸线就由你的脚下作主了!

金沙滩美轮美奂,气象万千,在金沙滩上,看如金的金沙滩铺向天边,赏如银的波浪急匆匆的亲吻金沙滩,听大海编织的交响乐声声入耳,整个人都陶醉在这仙境一般的世界里。金沙滩有青岛最美的海滩和波涛,金沙滩东侧临山,敞开的喇叭型让从黄海上吹来的强劲海风在这里掀起的浪涛总是三五成群涌上海滩,让狭长的3公里海滩显得格外壮观。夏天的时候去洗浴,其他时候也可以感受下浩瀚的大海情怀,和海天之恋的感觉。

在金沙滩冲浪,别忘了趁海上生明月的时候品尝海鲜。金沙滩有三宝,海参,鲍鱼和螃蟹。金沙滩的三宝个大肥美,营养高,据说,吃了之后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这种说法是否准确还待科学鉴定,但有一点是真实的,就是金沙滩周围的居民都长寿,80多岁以上的老人随处可见,而且体魄康健,耳聪目明。

 看点三 青山绿水

海上道教名山——崂山: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气舒神爽。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

秘的色彩。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1982年,崂山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崂山景区:

(1)太清宫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丛林。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间。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株古柏,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石。因此,太清宫一带就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太清宫附近名胜有:神水泉、龙头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宫,偶尔还可看到“海市蜃楼”奇景。崂山的上清宫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异石,古树清泉。崂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胜水是崂山一大特色,巨峰顶上的“天乙泉”、太清宫的“神水泉”、上清宫的“圣水洋”等都是崂山名泉。崂山的特产矿泉水,有人誉之“积年之疾,一饮而愈”。

(2)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崂,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龙潭喷雨”。周至元有诗赞曰:“凌空乱溅沫,疑是玉龙飞。白挂虹千仞,青山环一围。抛来珠落落,舞处雪霏霏。游客贪清赏,斜 阳不忍归。”

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

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3)主峰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

位于崂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为崂山九大风景游览区中最高最险峻的一个景区。有一线天,黑风口,五指峰比高崮,灵旗峰,自然碑等景观。巨峰极顶有一块几尺见方的岩石,名“盖顶”,又称“磕掌”,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势陡峭,攀登艰难。西从柳树台东上15公里。南从烟云涧行10余公里,西北由鱼鳞口向东南攀行约5-6公里,东由上清宫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涧均可抵达巨峰。

“云海奇观”、“旭照奇观”、“彩球奇观”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观。特别是“旭照奇观”,绮丽壮美,被列为崂山十二景之冠,称“巨峰旭照”。巨峰为中国观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观“日出海上”,则唯崂山独具。清代乾隆年间即墨知县尤淑孝有诗赞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发扶桑一线通。只有仙灵营窟宅,更无人迹惹天风。群山岳岳凭临外,大海茫茫隐现中。持较岱宗应特绝,碧天咫尺彩云红。”

(4)崂山十二景

1【巨峰旭照】即 “巨峰”

2【龙潭喷雨】即“龙潭瀑”

3【明霞散绮】从太清宫北上,行约3公里左右,在竹树葱笼、绿荫掩映中便是明霞洞。这里背后石峰耸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峦下伏,峭壑深邃,每当朝晖夕阳,霞光变幻无穷,因而被列为崂山十二景,称“明霞散绮”。清代高密文人孙风云有诗赞曰:“拾级不辞劳,松篁涨晚涛。岚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绝顶霞粘屐,精庭雪晕袍。三壶皆似削,俯势瞰灵鳌。”

4【太清水月】 在太清宫看海上月出,别有一番情趣。当万籁俱寂之时,光洁的月亮被一团金辉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倾洒海面,浮光潋滟,玉壶冰镜。岸边清风掠竹,细浪轻拍,景色幽奇绝伦。这便是崂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绍言有诗赞曰:“相约访仙界,今宵宿太清。烟澄山月小,夜静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叶惊。悄然成独坐,细数晓钟声。”

5【海峤仙墩】 海峤仙墩是指崂山头南部的八仙墩,崂山头距太清宫7公里,是由海蚀岩洞组成的奇特自然风貌。崂山头的南部,由于海浪多年冲击,崖岸断落如厦,崖下海中有十多块两米高的石墩,神话传说八仙过海时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处风劲浪高,波涛汹涌,极为惊险,被誉为“崂山第一奇景”,在崂山十二景中称“海峤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诗赞曰:“混沌何年凿,神功此地开。势吞沧海尽,潮压万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来。蓬莱应浪藉,身世重堪哀。”

6【那罗佛窟】 自华严寺沿山涧西上即达那罗延窟,这座天然的石洞宽7米,高、深各10余米,四壁如削,洞顶有一圆洞,颇似火山喷口,天光由此圆孔透入,

据僧人说那罗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炼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岗岩洞国内尚不多见,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那罗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黄玉瑚有诗赞曰:“荒山留佛骨,卓锡何年至?那罗延窟存,东来识大意。”

7【云洞蟠松】 白云洞在崂山东部,华严寺西北,太平宫西南3.5公里处,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风光之绮丽,则又别具一格。白云洞由巨石架成,左为青龙石,右为白虎石,前为朱雀石,后为玄武石。洞石岩顶上有一名为“华盖”的古松,势如腾龙,绿荫冉冉,覆盖全洞,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云洞蟠松”。蓝水有诗赞曰:“白云深处白云洞,日日洞口白云封。惊看云中龙出没,一株洞后百年松。”

8【狮岭横云】 狮子峰在太平宫东北,几块巨石相叠,侧看成岭,竖看成峰,状若雄狮,横卧在苍茫云雾中,海风吹来,白云宛若游龙,翩若惊鸿,在阳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绚丽。但狮子峰最壮美的景色是“狮峰观日”,人们在狮峰观罢日出,趁晓雾未开,方可尽情地领略“狮岭横云”的妙趣,因而列入崂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黄宗臣有《宿狮子峰》诗:“石上开樽有浊醪,海天东望月轮高。夜声时到秋山寺,半是风声半是涛。”

9【华楼叠石】华楼山位于崂山水库南岸,海拔408米。华楼峰是矗立山顶东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余米,由一层层岩石组成,宛如一座叠石高楼耸立晴空,故称“华楼”,又因异石突起,犹如华表,又名“华表峰”,崂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称聚仙台。在崂山十二景中称“华楼叠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诗赞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开名山第一峰。岚气蒸成金液水,海霞飞满石门秋。”。传说八仙过海途径崂山,何仙姑于聚仙台梳妆,又名“梳妆楼”。史载张三丰等名道皆与此峰有不解之缘,故成为海上名山之一。

10【九水明漪】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峡谷,一路群峰竟秀,万木争荣,佳景迭出,美不胜收,故有“九水画廊”之美誉。。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全长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峡谷地带。内外九水共有18道湾,涧水遇峰必折,折处旋成深潭,形成一处景观,各具特色,纷呈异景,《胶澳志》称北九水之景为:“水作龙吟,石同虎踞,音乐图画,文本天成。”在崂山十二景中,最为秀丽多姿的当数“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黄襀有诗赞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盘龙。溪边疑有胡麻饭,身在桃源第几重。”

北九水景区还有十八潭,统称为九水十八潭。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无隅潭”、“无极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虚潭”,五水有“有间潭”、“得鱼潭”,六水有“得意潭”、“无几潭”、“不滞潭”,七水有“餐霞潭”、“饮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点。游览区内建有旅游度假村和疗养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誉列崂山十二景之一。

11【岩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鱼鳞瀑或玉鳞瀑,因其声似潮涌,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尽头,四面峭壁环绕,东南高壁裂开如门,瀑布从此泻下,山谷轰鸣,声如澎湃怒潮。清代山东抚军崔应阶有诗赞曰:“何处

门开。盘空舞雪飞泉落,扑面银花细雨来。碧水澄潭湛洗涤,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尽游观兴,樵唱遥从天际回。”

12【蔚竹鸣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东北的凤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处,蔚竹成林,苍松竞茂,怪石奇秀,涧溪成韵,泉水汀咚,清新幽静,在崂山十二景中称“蔚竹鸣泉”。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有诗赞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寻樵客踪。履下泉声三十里,杖边山色一千重。深藏胜境疑无路,绿到仙宫遍是松。更喜道人闲似我,邀看万朵碧芙蓉。”

 看点四 仰口湾即仰口风景区

青岛崂山仰口湾,碧浪轻拍金沙滩。海底美玉绿如墨,白帆点点海云间。 仰口湾,长约2公里。这里金灿灿的沙滩平坦细软,坡度平缓。远处的海岛分别叫“大管岛”、“小管岛”和“兔子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宣战,1914年9月28日日军从这里登陆,不久攻占青岛。

崂山绿石享誉海内外,就蕴藏于仰口湾海底。这种被称为“海底玉”的绿石,呈墨绿色,色泽凝重,石质光滑细腻,表面挂翠多。因为这种玉石取自海底,所以被称为“崂山海底玉”,是崂山所独有。我国著名书画家刘海粟90寿辰时得到一方崂山绿石,高兴地说:“千金易得,一石难求!”由崂山绿石雕琢的工艺品很有收藏价值,深受中外游人的青睐。

如果有机缘的话,在这里还可观赏到奇异神秘的“海市蜃楼”自然景观。前人对这一奇异景观多有记述,其中清代著名翰林尹琳基曾有过这样的精彩描绘:“先是突起一峰,分为三峰,上插云际;顷之,群山绵亘数十里,所谓„衡山七十二峰‟、„嵩阳三十六峰‟悉览;又顷之,火光炯然,红云波荡,霄汉通明,光辉众山,如夕阳返照;已而,化为朦胧,烟树苍茫,城郭楼台,隐隐可睹,沿山村落、海岸居民依稀可见。”尹琳基妙笔生花,把显现于仰口湾的“海市”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

青岛崂山仰口湾,碧浪轻拍金沙滩。海底美玉绿如墨,白帆点点海云间。

游览仰口景区有两种方式:可以乘索道上山,下山步行,进行调整;也可以沿上山的石阶路登山游览。

华盖迎宾:朝阳劝客登山去,霞映华盖迎宾来。

沿着苍松翠竹掩映的石阶路缓缓上行,流水潺潺,鸟语啾啾。

道旁两块巨石,左侧刻有“疑是幻境”,右边刻有“华盖迎宾”。两侧各有一株古老的赤松,虬枝弯绕,相互交织,是明末清初重修太平宫时栽植的,树龄都在300年以上。松叶葱茏,山风吹来,随风摆动,就像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寿字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这座山峰因偌大的石壁上刻满大大小小的“寿”字,而被称为“寿字峰”。

中国人对寿的追求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从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到唐玄宗派孙昙来崂山采药炼丹,再到崂山一代代道人修道养生,直至今天人们祝福长辈健康长寿,可见“寿”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寿字峰上镌刻了我国古今书法大家用不同字体书写的“寿”字,有隶、篆、行、草、楷等多种字体,在偌大的岩壁上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百寿图,也是“寿”字的书法展览。我们可以在饱览奇峰幽谷的同时,尽情地欣赏书法艺术。其中那个十分抢眼、浑厚凝重的“寿”字,高20米,宽16米,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欣然命笔“天下第一寿”,堪称“华夏寿字之最”,寓意为“高寿、长寿、大寿、万寿”。不少游人来到这里,喜欢以“寿”字作背景,照照相,一是留作游览纪念,二是祈祷自己与“长寿”相伴。 仙桃石:大圣醉别蟠桃宴,仙桃不意落人间。

这块大石,多像一个巨大的桃子呀!它形象逼真、鲜活,是景区著名的象形石之

一。这里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据说当年孙悟空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吃仙桃时,其实并没全吃,只是咬一口扔一个,其中有一个不偏不倚落在这里,变成现在的“石桃”,又称“仙桃”。下面缺了一块,原来是被孙大圣咬去了一口。

盘古老人:道生阴阳传千秋,开天辟地说盘古。

索道上站东南方那座石崮,北面石壁平滑垂直,上部呈三角形,东边朝天,缺口处呈现人的眼睛、口和鼻子的轮廓,好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正安详地仰望云天,人称“盘古老人”。

传说亘古之初,开天辟地的盘古老人从混沌无形中走出来,为了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奋力劈开一个空间,用头顶着天,用脚踏着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顶天立地”。这时,清阳之气逐渐上升开为天,重浊之质逐渐下沉辟为地,从此阴阳分明。接着,盘古老人又在天上巧布日月星辰,在地上绘就山海河湖。后来,盘古老人又用泥土捏塑出万物形态,轻轻吹上一口气,万物全都有了生命。盘古老人感到疲惫之极,就选择了这方风水宝地,靠在山峰上睡着了,这一睡就是亿万年,至今还没有醒来。

这里是索道的中站,出站口不远,可游览著名的道教殿堂太平宫及其周围景观。如果继续乘索道上行到上站(终点站),一路“清风送我上青天”,便可到达高山奇洞——觅天洞。

觅天洞上苑山:峰顶洞接天,幽深奇趣险,登天洞为径,凭高心自宽。

走出索道终点站,沿着石阶路上山,就到了觅天洞。洞口附近山岩壁立、天地狭窄。游览这个奇洞,必须从下向上攀登,去寻觅广阔的天宇,因此取名“觅天洞”。 觅天洞由两个大峭壁夹缝中的好多块巨石叠架而成,看似人工,又并非人工所为,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天然奇洞。洞高100多米,构型奇特,别具一格,既不像石灰岩溶洞那样具有奇形怪状的石钟乳、石柱、石花等洞穴景观,也有别于景区内的其他花岗岩洞窟,能一目见底。觅天洞奇就奇在自下而上共分5层,洞内盘旋曲折、奇特古怪、惊险迷离,可谓集奇、幽、险趣等于一身。洞外“觅天洞”3个字为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先生所题。进洞之后,要施展钻、爬、挪、越等十八般武艺才行,否则进得来出不去。 出了洞口,就是上苑山,是一处难得的观景地。这座铁锁桥名“步云桥”。过了桥,似乎就近在咫尺了。用当地人的话说:站在上苑山峰顶,伸手就能把天戳得“吧嗒吧嗒”响。大家不妨试试看。

这块石刻——“洞幽不雨草常湿,山高无风暑自消”,为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题写。

这是郭沫若先生著名的“天上的街市”石刻。站在此处,放眼环视,但见群峰挺拔、松涛阵阵、巨石嶙峋、千姿百态、万顷碧波、海天一色;特别是到了夜晚,海上渔火点点,村舍灯光闪烁——真是一派“天上的街市”风光!

这块石刻——“咫尺天涯”为著名美术理论家蔡虹先生所题,意为上苑仙境近在眼前。

这块巨石很像一只巨大的乌龟,头部向东探出,聚精会神地凝望着大海。这道景观称“神龟探海”。另外,还有众多由花岗岩形成的景观,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游趣。 太平宫:松径深处是幽宫,幽人无声胜有声,回眸千年兴亡事,晨钟声声盼太平。 这座古朴静雅的道教宫殿就是崂山著名的道教殿堂——太平宫。

太平宫始建于宋代建隆元年(960),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后拨款修建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赵匡胤策划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做了皇帝。为了粉饰太平,他请修行有道的刘若拙进京谈玄论道,并想把他留下。由于刘若拙坚辞还山,宋太祖便敕封他为“华盖真人”,并拨巨款敕令回山重修太清宫,新建上清宫和上宛宫,并作为刘真人修道的馆院,连后面那座山也命名为“上苑山”,意为皇上所赐。太平宫竣工后,赵匡胤已驾崩,其弟赵光义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上苑宫也更名为“太平兴国院”。南宋末年,元军攻下杭州城,南宋皇帝两个爱妃谢丽、谢安化装从水路逃到太平兴国院后面塘子观出家修道,此后“太平兴国院”更名为“太平宫”,并一直沿用至今。

太平宫在历史上经过无数次修缮,选用建筑材料遵循宋代建筑凡格, 沿用明代以前黑色简瓦与板瓦组合的材料,基本上保留了原建筑的古朴典雅格调。宫中道士在全真七子来到崂山后皈依了郝太古创立的华山派。

走进宫院,首先看到的是“海上宫殿”4个大字,据说是修建太平宫时宋太祖敕封的,题字为清朝华世奎手书真迹。

太平宫整个建筑呈“品”字形,由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正殿供奉妈祖,东西偏殿分别供奉关圣和文昌帝君。

龙涎泉:西院中这口泉名叫“龙涎泉”,是崂山名泉之一,大旱3年水不涸,大涝3年水不溢,水质清冽甘醇,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成分。

眠龙石:这块巨石上有裂缝,把巨石一分为二。从上往下看,上面的一块宛如一条龙睡在石上,因此称“眠龙石”。传说这条“睡龙”偷喝了王母娘娘3坛美酒,因醉酒而眠。王母娘娘知道后,火冒三丈,把他贬到人间,龙涎泉是他酒醉未醒时从口中淌出来的口水。还传说这条睡龙每100年才醒一回。石壁上镌有两首五言诗,为明代山东提学邹善所书。

正殿院中这两株桂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株是金桂,一株是银桂,一般8至9月份开花。花开时节,金黄、银白色的桂花争相斗艳、馥郁芬芳。

太平晓钟:东院内这个亭子悬吊的仿古铜钟是清光绪十八年(1888)重铸的,四面分别铸刻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万古千秋”、“八方大吉”字样。下面画刻着八

卦图,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现象。每当清晨敲钟时,因山间寂静,空谷回音,清脆洪亮的钟声余音经久不息。这一景观称“太平晓钟”。

钟亭前是一座幽静的小花园。这株白玉兰和紫薇(痒痒挠)树龄都在百年以上。玉兰属于名贵花卉,紫薇却是宋代以来道教最为青睐的花卉,大概是为了纪念创立“紫薇斗教”的始祖陈抟而延续下来的。凡属华山派的道观院内都种植紫薇。

宫外石壁上镌有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1981年夏游太平宫时留下的墨宝:“黄金足赤从来少,白璧无瑕古来稀,魔道分明浓划线,是非不许半分毫。”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非不容混淆,原则问题更应泾渭分明。诗意令人回味无穷。 绵羊石:奇峰奇石天生成,异灵多愿寄此身。

太平宫身后右侧的这块巨石很像一只跪伏的绵羊,远看神形兼备,嘴、眼、鼻、头惟妙惟肖,因而被称为“绵羊石”。

关于绵羊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山下村舍里有一个青年男子,勇敢善良。有一次,他上山砍柴,发现两只大灰狼正在袭击一只老绵羊。老绵羊腹背受敌,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被两只恶狼置于死地。小伙子当即抽出砍柴刀狠狠砍向前边的那只狼,正中要害,那只狼一命呜呼。另一只狼一看不好,狼狈逃窜。小伙子紧追不舍,又是一刀砍去,结果只砍掉一条狼腿。原来,被救的老绵羊是来这里修炼的绵羊大仙。为了感激小伙子的救命之恩,绵羊大仙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他。从此绵羊大仙昼夜跪伏在这里,提防大灰狼再回来残害无辜,天长日久,竟变成了这只石头绵羊。

狮子峰:日出东海红似火,狮吼峰谷震怒涛。

与绵羊石相邻的这座山峰,犹如一只强悍威猛的雄狮傲视苍海,因而被称为“狮子峰”。狮子峰背山面海,凛然云表。“雄狮”张开的巨口中可以同时容纳十几个人。在狮口的上下颚间,由于风雨的削蚀,岩石颗粒参差,形成了历历可数的“牙齿”,十分逼真。从狮子的“肋下”穿过石洞,可以登上狮背。这里是观海上日出的理想之地,历来是文人墨客挥毫抒意的地方。指晓前,遥望东方的海面,海天相连处,渐渐泛起鱼白肚,周围的景物渐渐从黑暗中冒出了模糊的轮廓。随着时光的推移,白光越来越亮,逐渐由橘黄色、玫瑰紫色变成了丹红色……突然间,海面上露出了半轮火球,一点点上升,一点点扩大。当初升的太阳离开海面的一瞬间,好像把海水“提”起来一样,太阳和大海之间还形成了一个“把儿”。猛然一下,太阳向上轻轻一跳,“把儿”被挣脱了,太阳升出了海面。这时,海面万点金光随着波浪不停地闪耀跳动。再回头看,上苑山被染成了红色,群山层峦也都披上了绚丽的霞装,景象极为壮美。这一景观被称为“狮峰宾日”。如果清晨赶上云雾未开、白云缭绕,站在远处看狮子峰,则是另一番奇妙景象:云块飘逸在狮子峰山腰间,阵阵海风吹来,云块似流水行云、如波涛汹涌。再看那狮子,在波浪翻滚的云海中,像在奋爪欲跃,巨口洞开,吞云吐雾,仰天长啸。这一景观被称为“狮岭横云”,是“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

狮子峰顶部及其周边石壁还有明清时期古诗刻多处,也很有观赏价值。 犹龙洞与混元石:又一巨鳌寄身处,苍龙隐形有谁知。

沿太平宫后墙西行不远,大家看到的这块圆形巨石,由另外两块巨石支撑着。这3块巨石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钩的4个大字——“鳌老龙苍”。洞中深阔宽敞,可容纳20余人,祭台上供奉道教全真派始祖王重阳及其7位弟子。因为该洞明代以前供奉老子,所以称“老君洞”。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3),山东提学邹善数次来崂山游览,觉得洞名有点俗气,陪同前来的即墨县令杨方升根据《史记》中的“老君,犹龙也”的记述,改洞名为“犹龙洞”,沿用至今。洞额“云是老子曾过此,后有济北黄石公”为明末学者顾炎武诗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洞口右侧石壁上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书《道德经》第一章全文摩崖石刻,笔画流畅,功力深厚。

洞顶这块大圆石,上部刻有3组星座图,还刻有“混元石”3个字。传说1000多年前刘若拙独自一人在上面练功10年而不辍,才修炼成一代名道。

过去,这个圆石上并没有台阶,所以一般道士上不去。能轻松上去的道士则会按照上面的星座图指示的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

白龙洞:白龙由此飞天去,回头不忘果老恩。

狮子峰西北的这个石洞就是白龙洞。前面那条山涧称“白龙涧”,下边的水湾称“白龙湾”,架在湾上的弓形桥称“仙人桥”,不用说肯定是“白龙”与“仙人”有关联的一个地方。

传说从前在白龙湾中有条白鳝鱼,经常到上面石洞中苦修。有一天,张果老骑着毛驴来到这里,见其功力不凡,知其可成正果,便做了一番点化。白鳝果然变成了一条白龙飞天而去。后来人们把白鳝修炼的山洞称“白龙洞”,张果老经过的桥称“仙人桥”。有意思的是:张果老倒骑着的那头毛驴见这里风兴优美,便萌生了思凡之意,一不留神,蹄子踏进了桥边石头里,被张果老抽了一鞭子,急忙跳出来跑了。这不,“蹄印”还留着呢。

仙人桥上面就是白龙洞。白龙洞是由一块长约18米、宽约12米的椭圆形巨石扣压在5块鼓形的圆石上组合而成的天然石洞。洞内供奉的是十八罗汉。“白龙洞”3个字是明代山东武举周鲁题写。

白龙洞石刻 :

白龙洞石刻数量之多、艺术欣赏价值和考古价值之高,堪称“一绝”。古诗作者是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丘处机不仅修行有道,而且博学多才、能诗善画,当年来到崂山,曾在白龙洞修行过一段时间,并在洞口的石壁上留下了20首咏颂崂山风光的诗作。

前言是丘处机为20首诗所作的序:“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然僻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余自昌阳醮归,抵于三城永真观,南望烟雾之间,隐隐而见。道众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届,遂闲吟二十首,易为鳌山,因畅道风云耳。栖霞长春子书。”诗文朗朗上口、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崂山“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跃然于字里行间。

白云洞: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白云洞是崂山著名的道家殿堂。此洞海拔400余米,背依险峻石壁,而临深涧,自然奇特,巧夺天工,是崂山名洞之一。

白云洞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据史料记载,开元末(741),唐朝道士姜抚求药崂山,来到崂山后,选择了这处依山傍海的山洞修炼。当时没有进行过多的人工建筑,仅是将原来巨石下面的一些碎石泥土进行了清理而已。

宋代,江南道教内丹派第五祖白玉蟾来到崂山,对白云洞进行了增修,白云洞才形成了一座修道殿堂。

白玉蟾,又名“葛长庚”,字如晦,祖上为福州人,曾在海南为官,因仗义行侠杀了人,后来进武夷山入道修炼,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被敕封为“紫清真人”,一生游览了包括崂山在内的名山大川无数,传世之作有《白玉蟾全集》。

白云洞创建后,因为道路艰难,物资运输极不方便,主持白云洞的道士也时断时续。直到明末清初,在崂山道士田白云的主持下,此洞才真正建成为道教观院。 白云洞是由3块巨石叠架而成的洞,周围由石条砌筑,洞口朝南。洞内呈四方形,宽约7米,进深约7米,高约2米,洞顶平整,地面由石条铺就,可以同时站立数十人,原来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洞额“白云洞”3个字为清末翰林尹琳基题写。

围拢白云洞的3块巨石,左边一块称“青龙石”,右边一块称“白虎石”,前面一块称“朱雀石”。另外,后面还有块“玄武石”这4块巨石分别被视为四方之神的象征。 洞前院中这两株银杏树,也是一雄一雌,比肩而立,相伴而生,树龄都在1000年以上。

洞后有许多古松,葱郁苍翠,其中有一株形状很奇特,枝叶茂密,据说原来有一个枝杈斜出洞顶,伸向洞外,站在下面往上看,好像一条张牙舞爪的蛟龙在洞顶腾空舞动。这株古松被誉为“华盖松”。

这一由古树和白云洞交织而成的奇特景观,即“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云洞蟠松”。

东院墙下的这株白玉兰,树龄在200年以上,是崂山树龄最长的一株白玉兰。 青龙石下面这个洞穴称“卧风窟”,因这里地形条件比较特殊,山风吹到这里回旋不止,所以取名“卧风窟”。据说曾是坤道(女道士)修炼的地方。旁边洞穴称“菩萨洞”。

清乾隆年间(1736-1795),白云洞在道士赵体顺的主持下进行了一次重修,建起了以青龙阁为主体的殿房24间,计有400多平方米的人工建筑。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青龙阁,分上下两层,长约12米,共有6个门楼,主殿正前台阶11级,青龙阁门前台阶33级。

明末清初至民国期间,白云洞一直是道教全真金山派的殿堂。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自幼在太清宫出家修道的即墨道士王生本带领弟子在白云洞另搭一陋屋居住修炼。他生食五谷,从不去糠皮,虽已103岁高龄,但须发黑若浓墨。1770年农历正月初九,他忽然对弟子们说:“今日立春,吾将逝矣。”说完端坐而终。他的遗骨葬在白云洞东南方二仙山中间的逍遥谷,藏骨塔至今还在。

抗日战争时期,崂山道士积极支持抗日斗争,多次遭到日军“扫荡”。白云洞道士面对凶残的日军,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日军杀死了道长邹全阳和道士5人,烧毁了白云洞建筑。从那以后,白云洞便中断了道事活动。

在白云洞南侧还有两个洞,一个是清虚洞,一个是普照洞。清虚洞为一人工开凿的石洞,是供道士修炼用的。人坐在洞里,可以俯瞰下面的山海景色。普照油为一自然山洞。

游览白云洞附近景区,慢慢体味“藏园老人”傅浣叔的题诗:“夜月清皎,海气光寒,玩石抚松,飘然登仙”,可感悟“登仙”的意境。

 总结

总而言之,青岛的旅游文化和大自然的恩赐、人民的勤劳是分不开的,就是这些上天的礼物、人类的填补,造就了青岛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开辟了空前绝后的腾飞。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初一·九班

李俊豪

研究性学习报告

——青岛旅游文化

 前言

青岛是一个风光秀丽,经济发达的中大型城市,这里有丰富的资源、种类繁多的特产、世界闻名的景区,现在,我想大家介绍一些我去过的风景名胜,并且加以介绍。  简介

青岛是一个滨海的旅游城市,青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三面沧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又具有了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一年中八月份气温最高,平均在25.3摄氏度,但一年中超过30摄氏度的时间总共不超过一周,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在-0.9摄氏度,良好的气候使青岛非常适合度假,所以青岛又有“东方瑞士”的美誉。,这里几乎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特色建筑,除了曲折的海岸线,烟雾缭绕的海上名山,鎏金的沙滩外,还有多个国家的建筑。

 看点一 青岛八大关古建筑群

“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我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

八大关别墅区的特点之一是有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在解放前,这里曾是各国驻青岛领事馆所在地,因此这里集中了20多个国家200多个不同风格的建筑,如俄式(黄海路18号)、英式(太平角一路3号)、法式(山海关路1号)、德式(韶关路22号)、美式(山海关路9号)、丹麦式(太平角五路2号)、希腊式(函谷关路30号)、西班牙式(太平角一路1号)、日本式(山海关路5号)等。

八大关的另一特点就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

“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名异,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

一条道路都有一种不同的植物作为代表,有“一关一树、关关不同” 之说,例如韶

关路的碧桃,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紫荆关路的雪松等等,形成了四季有特色,路路花不同的景观特色。此外,八大关共有公共绿地40多处,面积约6万平方米。  看点二 海水浴场

(1)海水浴场掠影

青岛有亚洲最大的沙滩浴场—第一海水浴场,可同时容纳几万人游泳,第一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又称汇泉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是青岛众多海滨浴场中的佼佼者,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汇泉湾畔,向以坡缓沙细、水清浪静而著称。由于海浪的侵蚀、堆积作用,沿岸基岩不断被剥蚀成细小的砂砾,井在海湾的浅滩上沉积起来,形成了坡度为7度、东西长约580米、宽达40多米的细沙滩,并向海内延伸到极远处,由于汇泉岬角的阻隔使进入湾内的涌浪渐次衰减,因而形成了浪高仅为1米左右的平静海面,十分适合开展海上娱乐活动。第一海水浴场,其设施之完备,环境之优越,不仅居青岛各浴场之冠,即使在我国沿海各地海滨浴场中,也是首屈一指,恰如著名作家郁达夫所说,“恐怕在东亚,没有一处海水浴场能赶得上青岛”。青岛另外几处有名的海水浴场有位于八大关风景区的第二海水浴场,还有太平角东部、湛山湾畔的第三海水浴场。第三海水浴场虽然规模不大,但海水非常清澈。

(2)各海水浴场介绍

第一海水浴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又称汇泉海水浴场,位于青岛市汇泉湾内,可同时容纳几万人游泳,1984 年,青岛市政府对汇泉海水浴场进行了大规模改建。改建后,建筑面积由原来7000平方米扩展到20000平方米。新建造型各异,新颖别致、色彩斑斓的更衣室百余座,一时成为市民和游客瞩目的景观。沙滩面积由原来的1.18公顷扩大到2.4公顷。

百年以前,这里是当地渔民泊舟晒网之处。德占青岛后,开辟成海水浴场,建造木制更衣室数十间备有救护船和各种游戏设施,并于1904年在浴场后面修建

40年代由于日寇修筑工事和1949年台风影响使第一海水浴场接连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曾多次修建。为了适应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对浴场进行了大重规模的修和扩建,仅用102天的时间,就使第一浴场焕然一新。新建的浴场,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沙滩面积扩大了1倍。沿沙滩外侧是一幢幢造型新颖、风格多样的更衣室,有塔形、圆形、方形、多边形等,色彩艳丽明快,宛如一个童话世界。夏季,这里每天可接纳游泳者20万人次,是避暑消夏的极好去处。

第二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东侧的太平湾内。德占青岛之初,德国总督常骑马到此狩猎,下海游泳,以后辟为海水浴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定名为“第二海水浴场”,因地处太平湾,又称“太平角海水浴场” 。

浴场东面的这个小凉棚,木栏、木柱、瓦顶,似有不合时代之拍的感觉。但就是这个十分普通的小凉棚,却有着不平凡的历史。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曾在这里召开。1957年,毛泽东主席来青岛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扩大到各省、

市、自治区委书记参加。会前,毛主席来第二海水浴场游泳时,在这个凉棚休息。他见这个凉棚宽敞,摆着藤桌、藤椅,面对大海,环境清静,便决定会议在这座凉棚里举行。开会时,工作人员在四周挂上竹帘,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夏季形势的报告》,后收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这座凉棚,曾多次维修,现在基本保持了原样。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海水浴场只有在夏季才对外开放。浴场由宁武关路入口处分为东西两部分,采取封闭式管理,除夏季外,其它季节可自由出入。逢

黄岛金沙滩:位于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于2008年底被评为AAAA级景区。 金沙滩位于胶州湾西海岸,南濒黄海,与团岛隔海相望,其间距离仅2.26海里。东、南、北三面环海,海岸线54公里,古称“凤凰岛”。在开发区东南呈月牙形东西伸展,全长3500多米,宽300米。水清滩平,沙细如粉,沙质为金黄色。金沙滩是我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海水浴场之一,号称“亚洲第一滩”。

金沙滩蓝色的大海和蓝色的天空水天一色,看着广袤的沙滩,沙子软软的、细细的,赤脚踩在上面,别有一番滋味,踩着结实的木栈道,看看波涛汹涌的大海,享受大自然的别有洞天。抵达金沙滩后,漫长的海岸线就由你的脚下作主了!

金沙滩美轮美奂,气象万千,在金沙滩上,看如金的金沙滩铺向天边,赏如银的波浪急匆匆的亲吻金沙滩,听大海编织的交响乐声声入耳,整个人都陶醉在这仙境一般的世界里。金沙滩有青岛最美的海滩和波涛,金沙滩东侧临山,敞开的喇叭型让从黄海上吹来的强劲海风在这里掀起的浪涛总是三五成群涌上海滩,让狭长的3公里海滩显得格外壮观。夏天的时候去洗浴,其他时候也可以感受下浩瀚的大海情怀,和海天之恋的感觉。

在金沙滩冲浪,别忘了趁海上生明月的时候品尝海鲜。金沙滩有三宝,海参,鲍鱼和螃蟹。金沙滩的三宝个大肥美,营养高,据说,吃了之后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这种说法是否准确还待科学鉴定,但有一点是真实的,就是金沙滩周围的居民都长寿,80多岁以上的老人随处可见,而且体魄康健,耳聪目明。

 看点三 青山绿水

海上道教名山——崂山: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气舒神爽。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

秘的色彩。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1982年,崂山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崂山景区:

(1)太清宫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丛林。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间。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株古柏,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石。因此,太清宫一带就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太清宫附近名胜有:神水泉、龙头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宫,偶尔还可看到“海市蜃楼”奇景。崂山的上清宫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异石,古树清泉。崂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胜水是崂山一大特色,巨峰顶上的“天乙泉”、太清宫的“神水泉”、上清宫的“圣水洋”等都是崂山名泉。崂山的特产矿泉水,有人誉之“积年之疾,一饮而愈”。

(2)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崂,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龙潭喷雨”。周至元有诗赞曰:“凌空乱溅沫,疑是玉龙飞。白挂虹千仞,青山环一围。抛来珠落落,舞处雪霏霏。游客贪清赏,斜 阳不忍归。”

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

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3)主峰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

位于崂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为崂山九大风景游览区中最高最险峻的一个景区。有一线天,黑风口,五指峰比高崮,灵旗峰,自然碑等景观。巨峰极顶有一块几尺见方的岩石,名“盖顶”,又称“磕掌”,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势陡峭,攀登艰难。西从柳树台东上15公里。南从烟云涧行10余公里,西北由鱼鳞口向东南攀行约5-6公里,东由上清宫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涧均可抵达巨峰。

“云海奇观”、“旭照奇观”、“彩球奇观”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观。特别是“旭照奇观”,绮丽壮美,被列为崂山十二景之冠,称“巨峰旭照”。巨峰为中国观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观“日出海上”,则唯崂山独具。清代乾隆年间即墨知县尤淑孝有诗赞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发扶桑一线通。只有仙灵营窟宅,更无人迹惹天风。群山岳岳凭临外,大海茫茫隐现中。持较岱宗应特绝,碧天咫尺彩云红。”

(4)崂山十二景

1【巨峰旭照】即 “巨峰”

2【龙潭喷雨】即“龙潭瀑”

3【明霞散绮】从太清宫北上,行约3公里左右,在竹树葱笼、绿荫掩映中便是明霞洞。这里背后石峰耸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峦下伏,峭壑深邃,每当朝晖夕阳,霞光变幻无穷,因而被列为崂山十二景,称“明霞散绮”。清代高密文人孙风云有诗赞曰:“拾级不辞劳,松篁涨晚涛。岚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绝顶霞粘屐,精庭雪晕袍。三壶皆似削,俯势瞰灵鳌。”

4【太清水月】 在太清宫看海上月出,别有一番情趣。当万籁俱寂之时,光洁的月亮被一团金辉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倾洒海面,浮光潋滟,玉壶冰镜。岸边清风掠竹,细浪轻拍,景色幽奇绝伦。这便是崂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绍言有诗赞曰:“相约访仙界,今宵宿太清。烟澄山月小,夜静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叶惊。悄然成独坐,细数晓钟声。”

5【海峤仙墩】 海峤仙墩是指崂山头南部的八仙墩,崂山头距太清宫7公里,是由海蚀岩洞组成的奇特自然风貌。崂山头的南部,由于海浪多年冲击,崖岸断落如厦,崖下海中有十多块两米高的石墩,神话传说八仙过海时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处风劲浪高,波涛汹涌,极为惊险,被誉为“崂山第一奇景”,在崂山十二景中称“海峤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诗赞曰:“混沌何年凿,神功此地开。势吞沧海尽,潮压万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来。蓬莱应浪藉,身世重堪哀。”

6【那罗佛窟】 自华严寺沿山涧西上即达那罗延窟,这座天然的石洞宽7米,高、深各10余米,四壁如削,洞顶有一圆洞,颇似火山喷口,天光由此圆孔透入,

据僧人说那罗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炼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岗岩洞国内尚不多见,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那罗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黄玉瑚有诗赞曰:“荒山留佛骨,卓锡何年至?那罗延窟存,东来识大意。”

7【云洞蟠松】 白云洞在崂山东部,华严寺西北,太平宫西南3.5公里处,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风光之绮丽,则又别具一格。白云洞由巨石架成,左为青龙石,右为白虎石,前为朱雀石,后为玄武石。洞石岩顶上有一名为“华盖”的古松,势如腾龙,绿荫冉冉,覆盖全洞,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云洞蟠松”。蓝水有诗赞曰:“白云深处白云洞,日日洞口白云封。惊看云中龙出没,一株洞后百年松。”

8【狮岭横云】 狮子峰在太平宫东北,几块巨石相叠,侧看成岭,竖看成峰,状若雄狮,横卧在苍茫云雾中,海风吹来,白云宛若游龙,翩若惊鸿,在阳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绚丽。但狮子峰最壮美的景色是“狮峰观日”,人们在狮峰观罢日出,趁晓雾未开,方可尽情地领略“狮岭横云”的妙趣,因而列入崂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黄宗臣有《宿狮子峰》诗:“石上开樽有浊醪,海天东望月轮高。夜声时到秋山寺,半是风声半是涛。”

9【华楼叠石】华楼山位于崂山水库南岸,海拔408米。华楼峰是矗立山顶东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余米,由一层层岩石组成,宛如一座叠石高楼耸立晴空,故称“华楼”,又因异石突起,犹如华表,又名“华表峰”,崂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称聚仙台。在崂山十二景中称“华楼叠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诗赞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开名山第一峰。岚气蒸成金液水,海霞飞满石门秋。”。传说八仙过海途径崂山,何仙姑于聚仙台梳妆,又名“梳妆楼”。史载张三丰等名道皆与此峰有不解之缘,故成为海上名山之一。

10【九水明漪】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峡谷,一路群峰竟秀,万木争荣,佳景迭出,美不胜收,故有“九水画廊”之美誉。。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全长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峡谷地带。内外九水共有18道湾,涧水遇峰必折,折处旋成深潭,形成一处景观,各具特色,纷呈异景,《胶澳志》称北九水之景为:“水作龙吟,石同虎踞,音乐图画,文本天成。”在崂山十二景中,最为秀丽多姿的当数“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黄襀有诗赞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盘龙。溪边疑有胡麻饭,身在桃源第几重。”

北九水景区还有十八潭,统称为九水十八潭。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无隅潭”、“无极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虚潭”,五水有“有间潭”、“得鱼潭”,六水有“得意潭”、“无几潭”、“不滞潭”,七水有“餐霞潭”、“饮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点。游览区内建有旅游度假村和疗养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誉列崂山十二景之一。

11【岩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鱼鳞瀑或玉鳞瀑,因其声似潮涌,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尽头,四面峭壁环绕,东南高壁裂开如门,瀑布从此泻下,山谷轰鸣,声如澎湃怒潮。清代山东抚军崔应阶有诗赞曰:“何处

门开。盘空舞雪飞泉落,扑面银花细雨来。碧水澄潭湛洗涤,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尽游观兴,樵唱遥从天际回。”

12【蔚竹鸣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东北的凤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处,蔚竹成林,苍松竞茂,怪石奇秀,涧溪成韵,泉水汀咚,清新幽静,在崂山十二景中称“蔚竹鸣泉”。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有诗赞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寻樵客踪。履下泉声三十里,杖边山色一千重。深藏胜境疑无路,绿到仙宫遍是松。更喜道人闲似我,邀看万朵碧芙蓉。”

 看点四 仰口湾即仰口风景区

青岛崂山仰口湾,碧浪轻拍金沙滩。海底美玉绿如墨,白帆点点海云间。 仰口湾,长约2公里。这里金灿灿的沙滩平坦细软,坡度平缓。远处的海岛分别叫“大管岛”、“小管岛”和“兔子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宣战,1914年9月28日日军从这里登陆,不久攻占青岛。

崂山绿石享誉海内外,就蕴藏于仰口湾海底。这种被称为“海底玉”的绿石,呈墨绿色,色泽凝重,石质光滑细腻,表面挂翠多。因为这种玉石取自海底,所以被称为“崂山海底玉”,是崂山所独有。我国著名书画家刘海粟90寿辰时得到一方崂山绿石,高兴地说:“千金易得,一石难求!”由崂山绿石雕琢的工艺品很有收藏价值,深受中外游人的青睐。

如果有机缘的话,在这里还可观赏到奇异神秘的“海市蜃楼”自然景观。前人对这一奇异景观多有记述,其中清代著名翰林尹琳基曾有过这样的精彩描绘:“先是突起一峰,分为三峰,上插云际;顷之,群山绵亘数十里,所谓„衡山七十二峰‟、„嵩阳三十六峰‟悉览;又顷之,火光炯然,红云波荡,霄汉通明,光辉众山,如夕阳返照;已而,化为朦胧,烟树苍茫,城郭楼台,隐隐可睹,沿山村落、海岸居民依稀可见。”尹琳基妙笔生花,把显现于仰口湾的“海市”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

青岛崂山仰口湾,碧浪轻拍金沙滩。海底美玉绿如墨,白帆点点海云间。

游览仰口景区有两种方式:可以乘索道上山,下山步行,进行调整;也可以沿上山的石阶路登山游览。

华盖迎宾:朝阳劝客登山去,霞映华盖迎宾来。

沿着苍松翠竹掩映的石阶路缓缓上行,流水潺潺,鸟语啾啾。

道旁两块巨石,左侧刻有“疑是幻境”,右边刻有“华盖迎宾”。两侧各有一株古老的赤松,虬枝弯绕,相互交织,是明末清初重修太平宫时栽植的,树龄都在300年以上。松叶葱茏,山风吹来,随风摆动,就像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寿字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这座山峰因偌大的石壁上刻满大大小小的“寿”字,而被称为“寿字峰”。

中国人对寿的追求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从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到唐玄宗派孙昙来崂山采药炼丹,再到崂山一代代道人修道养生,直至今天人们祝福长辈健康长寿,可见“寿”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寿字峰上镌刻了我国古今书法大家用不同字体书写的“寿”字,有隶、篆、行、草、楷等多种字体,在偌大的岩壁上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百寿图,也是“寿”字的书法展览。我们可以在饱览奇峰幽谷的同时,尽情地欣赏书法艺术。其中那个十分抢眼、浑厚凝重的“寿”字,高20米,宽16米,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欣然命笔“天下第一寿”,堪称“华夏寿字之最”,寓意为“高寿、长寿、大寿、万寿”。不少游人来到这里,喜欢以“寿”字作背景,照照相,一是留作游览纪念,二是祈祷自己与“长寿”相伴。 仙桃石:大圣醉别蟠桃宴,仙桃不意落人间。

这块大石,多像一个巨大的桃子呀!它形象逼真、鲜活,是景区著名的象形石之

一。这里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据说当年孙悟空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吃仙桃时,其实并没全吃,只是咬一口扔一个,其中有一个不偏不倚落在这里,变成现在的“石桃”,又称“仙桃”。下面缺了一块,原来是被孙大圣咬去了一口。

盘古老人:道生阴阳传千秋,开天辟地说盘古。

索道上站东南方那座石崮,北面石壁平滑垂直,上部呈三角形,东边朝天,缺口处呈现人的眼睛、口和鼻子的轮廓,好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正安详地仰望云天,人称“盘古老人”。

传说亘古之初,开天辟地的盘古老人从混沌无形中走出来,为了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奋力劈开一个空间,用头顶着天,用脚踏着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顶天立地”。这时,清阳之气逐渐上升开为天,重浊之质逐渐下沉辟为地,从此阴阳分明。接着,盘古老人又在天上巧布日月星辰,在地上绘就山海河湖。后来,盘古老人又用泥土捏塑出万物形态,轻轻吹上一口气,万物全都有了生命。盘古老人感到疲惫之极,就选择了这方风水宝地,靠在山峰上睡着了,这一睡就是亿万年,至今还没有醒来。

这里是索道的中站,出站口不远,可游览著名的道教殿堂太平宫及其周围景观。如果继续乘索道上行到上站(终点站),一路“清风送我上青天”,便可到达高山奇洞——觅天洞。

觅天洞上苑山:峰顶洞接天,幽深奇趣险,登天洞为径,凭高心自宽。

走出索道终点站,沿着石阶路上山,就到了觅天洞。洞口附近山岩壁立、天地狭窄。游览这个奇洞,必须从下向上攀登,去寻觅广阔的天宇,因此取名“觅天洞”。 觅天洞由两个大峭壁夹缝中的好多块巨石叠架而成,看似人工,又并非人工所为,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天然奇洞。洞高100多米,构型奇特,别具一格,既不像石灰岩溶洞那样具有奇形怪状的石钟乳、石柱、石花等洞穴景观,也有别于景区内的其他花岗岩洞窟,能一目见底。觅天洞奇就奇在自下而上共分5层,洞内盘旋曲折、奇特古怪、惊险迷离,可谓集奇、幽、险趣等于一身。洞外“觅天洞”3个字为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先生所题。进洞之后,要施展钻、爬、挪、越等十八般武艺才行,否则进得来出不去。 出了洞口,就是上苑山,是一处难得的观景地。这座铁锁桥名“步云桥”。过了桥,似乎就近在咫尺了。用当地人的话说:站在上苑山峰顶,伸手就能把天戳得“吧嗒吧嗒”响。大家不妨试试看。

这块石刻——“洞幽不雨草常湿,山高无风暑自消”,为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题写。

这是郭沫若先生著名的“天上的街市”石刻。站在此处,放眼环视,但见群峰挺拔、松涛阵阵、巨石嶙峋、千姿百态、万顷碧波、海天一色;特别是到了夜晚,海上渔火点点,村舍灯光闪烁——真是一派“天上的街市”风光!

这块石刻——“咫尺天涯”为著名美术理论家蔡虹先生所题,意为上苑仙境近在眼前。

这块巨石很像一只巨大的乌龟,头部向东探出,聚精会神地凝望着大海。这道景观称“神龟探海”。另外,还有众多由花岗岩形成的景观,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游趣。 太平宫:松径深处是幽宫,幽人无声胜有声,回眸千年兴亡事,晨钟声声盼太平。 这座古朴静雅的道教宫殿就是崂山著名的道教殿堂——太平宫。

太平宫始建于宋代建隆元年(960),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后拨款修建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赵匡胤策划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做了皇帝。为了粉饰太平,他请修行有道的刘若拙进京谈玄论道,并想把他留下。由于刘若拙坚辞还山,宋太祖便敕封他为“华盖真人”,并拨巨款敕令回山重修太清宫,新建上清宫和上宛宫,并作为刘真人修道的馆院,连后面那座山也命名为“上苑山”,意为皇上所赐。太平宫竣工后,赵匡胤已驾崩,其弟赵光义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上苑宫也更名为“太平兴国院”。南宋末年,元军攻下杭州城,南宋皇帝两个爱妃谢丽、谢安化装从水路逃到太平兴国院后面塘子观出家修道,此后“太平兴国院”更名为“太平宫”,并一直沿用至今。

太平宫在历史上经过无数次修缮,选用建筑材料遵循宋代建筑凡格, 沿用明代以前黑色简瓦与板瓦组合的材料,基本上保留了原建筑的古朴典雅格调。宫中道士在全真七子来到崂山后皈依了郝太古创立的华山派。

走进宫院,首先看到的是“海上宫殿”4个大字,据说是修建太平宫时宋太祖敕封的,题字为清朝华世奎手书真迹。

太平宫整个建筑呈“品”字形,由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正殿供奉妈祖,东西偏殿分别供奉关圣和文昌帝君。

龙涎泉:西院中这口泉名叫“龙涎泉”,是崂山名泉之一,大旱3年水不涸,大涝3年水不溢,水质清冽甘醇,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成分。

眠龙石:这块巨石上有裂缝,把巨石一分为二。从上往下看,上面的一块宛如一条龙睡在石上,因此称“眠龙石”。传说这条“睡龙”偷喝了王母娘娘3坛美酒,因醉酒而眠。王母娘娘知道后,火冒三丈,把他贬到人间,龙涎泉是他酒醉未醒时从口中淌出来的口水。还传说这条睡龙每100年才醒一回。石壁上镌有两首五言诗,为明代山东提学邹善所书。

正殿院中这两株桂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株是金桂,一株是银桂,一般8至9月份开花。花开时节,金黄、银白色的桂花争相斗艳、馥郁芬芳。

太平晓钟:东院内这个亭子悬吊的仿古铜钟是清光绪十八年(1888)重铸的,四面分别铸刻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万古千秋”、“八方大吉”字样。下面画刻着八

卦图,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现象。每当清晨敲钟时,因山间寂静,空谷回音,清脆洪亮的钟声余音经久不息。这一景观称“太平晓钟”。

钟亭前是一座幽静的小花园。这株白玉兰和紫薇(痒痒挠)树龄都在百年以上。玉兰属于名贵花卉,紫薇却是宋代以来道教最为青睐的花卉,大概是为了纪念创立“紫薇斗教”的始祖陈抟而延续下来的。凡属华山派的道观院内都种植紫薇。

宫外石壁上镌有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1981年夏游太平宫时留下的墨宝:“黄金足赤从来少,白璧无瑕古来稀,魔道分明浓划线,是非不许半分毫。”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非不容混淆,原则问题更应泾渭分明。诗意令人回味无穷。 绵羊石:奇峰奇石天生成,异灵多愿寄此身。

太平宫身后右侧的这块巨石很像一只跪伏的绵羊,远看神形兼备,嘴、眼、鼻、头惟妙惟肖,因而被称为“绵羊石”。

关于绵羊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山下村舍里有一个青年男子,勇敢善良。有一次,他上山砍柴,发现两只大灰狼正在袭击一只老绵羊。老绵羊腹背受敌,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被两只恶狼置于死地。小伙子当即抽出砍柴刀狠狠砍向前边的那只狼,正中要害,那只狼一命呜呼。另一只狼一看不好,狼狈逃窜。小伙子紧追不舍,又是一刀砍去,结果只砍掉一条狼腿。原来,被救的老绵羊是来这里修炼的绵羊大仙。为了感激小伙子的救命之恩,绵羊大仙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他。从此绵羊大仙昼夜跪伏在这里,提防大灰狼再回来残害无辜,天长日久,竟变成了这只石头绵羊。

狮子峰:日出东海红似火,狮吼峰谷震怒涛。

与绵羊石相邻的这座山峰,犹如一只强悍威猛的雄狮傲视苍海,因而被称为“狮子峰”。狮子峰背山面海,凛然云表。“雄狮”张开的巨口中可以同时容纳十几个人。在狮口的上下颚间,由于风雨的削蚀,岩石颗粒参差,形成了历历可数的“牙齿”,十分逼真。从狮子的“肋下”穿过石洞,可以登上狮背。这里是观海上日出的理想之地,历来是文人墨客挥毫抒意的地方。指晓前,遥望东方的海面,海天相连处,渐渐泛起鱼白肚,周围的景物渐渐从黑暗中冒出了模糊的轮廓。随着时光的推移,白光越来越亮,逐渐由橘黄色、玫瑰紫色变成了丹红色……突然间,海面上露出了半轮火球,一点点上升,一点点扩大。当初升的太阳离开海面的一瞬间,好像把海水“提”起来一样,太阳和大海之间还形成了一个“把儿”。猛然一下,太阳向上轻轻一跳,“把儿”被挣脱了,太阳升出了海面。这时,海面万点金光随着波浪不停地闪耀跳动。再回头看,上苑山被染成了红色,群山层峦也都披上了绚丽的霞装,景象极为壮美。这一景观被称为“狮峰宾日”。如果清晨赶上云雾未开、白云缭绕,站在远处看狮子峰,则是另一番奇妙景象:云块飘逸在狮子峰山腰间,阵阵海风吹来,云块似流水行云、如波涛汹涌。再看那狮子,在波浪翻滚的云海中,像在奋爪欲跃,巨口洞开,吞云吐雾,仰天长啸。这一景观被称为“狮岭横云”,是“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

狮子峰顶部及其周边石壁还有明清时期古诗刻多处,也很有观赏价值。 犹龙洞与混元石:又一巨鳌寄身处,苍龙隐形有谁知。

沿太平宫后墙西行不远,大家看到的这块圆形巨石,由另外两块巨石支撑着。这3块巨石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钩的4个大字——“鳌老龙苍”。洞中深阔宽敞,可容纳20余人,祭台上供奉道教全真派始祖王重阳及其7位弟子。因为该洞明代以前供奉老子,所以称“老君洞”。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3),山东提学邹善数次来崂山游览,觉得洞名有点俗气,陪同前来的即墨县令杨方升根据《史记》中的“老君,犹龙也”的记述,改洞名为“犹龙洞”,沿用至今。洞额“云是老子曾过此,后有济北黄石公”为明末学者顾炎武诗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洞口右侧石壁上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书《道德经》第一章全文摩崖石刻,笔画流畅,功力深厚。

洞顶这块大圆石,上部刻有3组星座图,还刻有“混元石”3个字。传说1000多年前刘若拙独自一人在上面练功10年而不辍,才修炼成一代名道。

过去,这个圆石上并没有台阶,所以一般道士上不去。能轻松上去的道士则会按照上面的星座图指示的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

白龙洞:白龙由此飞天去,回头不忘果老恩。

狮子峰西北的这个石洞就是白龙洞。前面那条山涧称“白龙涧”,下边的水湾称“白龙湾”,架在湾上的弓形桥称“仙人桥”,不用说肯定是“白龙”与“仙人”有关联的一个地方。

传说从前在白龙湾中有条白鳝鱼,经常到上面石洞中苦修。有一天,张果老骑着毛驴来到这里,见其功力不凡,知其可成正果,便做了一番点化。白鳝果然变成了一条白龙飞天而去。后来人们把白鳝修炼的山洞称“白龙洞”,张果老经过的桥称“仙人桥”。有意思的是:张果老倒骑着的那头毛驴见这里风兴优美,便萌生了思凡之意,一不留神,蹄子踏进了桥边石头里,被张果老抽了一鞭子,急忙跳出来跑了。这不,“蹄印”还留着呢。

仙人桥上面就是白龙洞。白龙洞是由一块长约18米、宽约12米的椭圆形巨石扣压在5块鼓形的圆石上组合而成的天然石洞。洞内供奉的是十八罗汉。“白龙洞”3个字是明代山东武举周鲁题写。

白龙洞石刻 :

白龙洞石刻数量之多、艺术欣赏价值和考古价值之高,堪称“一绝”。古诗作者是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丘处机不仅修行有道,而且博学多才、能诗善画,当年来到崂山,曾在白龙洞修行过一段时间,并在洞口的石壁上留下了20首咏颂崂山风光的诗作。

前言是丘处机为20首诗所作的序:“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然僻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余自昌阳醮归,抵于三城永真观,南望烟雾之间,隐隐而见。道众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届,遂闲吟二十首,易为鳌山,因畅道风云耳。栖霞长春子书。”诗文朗朗上口、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崂山“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跃然于字里行间。

白云洞: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白云洞是崂山著名的道家殿堂。此洞海拔400余米,背依险峻石壁,而临深涧,自然奇特,巧夺天工,是崂山名洞之一。

白云洞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据史料记载,开元末(741),唐朝道士姜抚求药崂山,来到崂山后,选择了这处依山傍海的山洞修炼。当时没有进行过多的人工建筑,仅是将原来巨石下面的一些碎石泥土进行了清理而已。

宋代,江南道教内丹派第五祖白玉蟾来到崂山,对白云洞进行了增修,白云洞才形成了一座修道殿堂。

白玉蟾,又名“葛长庚”,字如晦,祖上为福州人,曾在海南为官,因仗义行侠杀了人,后来进武夷山入道修炼,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被敕封为“紫清真人”,一生游览了包括崂山在内的名山大川无数,传世之作有《白玉蟾全集》。

白云洞创建后,因为道路艰难,物资运输极不方便,主持白云洞的道士也时断时续。直到明末清初,在崂山道士田白云的主持下,此洞才真正建成为道教观院。 白云洞是由3块巨石叠架而成的洞,周围由石条砌筑,洞口朝南。洞内呈四方形,宽约7米,进深约7米,高约2米,洞顶平整,地面由石条铺就,可以同时站立数十人,原来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洞额“白云洞”3个字为清末翰林尹琳基题写。

围拢白云洞的3块巨石,左边一块称“青龙石”,右边一块称“白虎石”,前面一块称“朱雀石”。另外,后面还有块“玄武石”这4块巨石分别被视为四方之神的象征。 洞前院中这两株银杏树,也是一雄一雌,比肩而立,相伴而生,树龄都在1000年以上。

洞后有许多古松,葱郁苍翠,其中有一株形状很奇特,枝叶茂密,据说原来有一个枝杈斜出洞顶,伸向洞外,站在下面往上看,好像一条张牙舞爪的蛟龙在洞顶腾空舞动。这株古松被誉为“华盖松”。

这一由古树和白云洞交织而成的奇特景观,即“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云洞蟠松”。

东院墙下的这株白玉兰,树龄在200年以上,是崂山树龄最长的一株白玉兰。 青龙石下面这个洞穴称“卧风窟”,因这里地形条件比较特殊,山风吹到这里回旋不止,所以取名“卧风窟”。据说曾是坤道(女道士)修炼的地方。旁边洞穴称“菩萨洞”。

清乾隆年间(1736-1795),白云洞在道士赵体顺的主持下进行了一次重修,建起了以青龙阁为主体的殿房24间,计有400多平方米的人工建筑。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青龙阁,分上下两层,长约12米,共有6个门楼,主殿正前台阶11级,青龙阁门前台阶33级。

明末清初至民国期间,白云洞一直是道教全真金山派的殿堂。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自幼在太清宫出家修道的即墨道士王生本带领弟子在白云洞另搭一陋屋居住修炼。他生食五谷,从不去糠皮,虽已103岁高龄,但须发黑若浓墨。1770年农历正月初九,他忽然对弟子们说:“今日立春,吾将逝矣。”说完端坐而终。他的遗骨葬在白云洞东南方二仙山中间的逍遥谷,藏骨塔至今还在。

抗日战争时期,崂山道士积极支持抗日斗争,多次遭到日军“扫荡”。白云洞道士面对凶残的日军,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日军杀死了道长邹全阳和道士5人,烧毁了白云洞建筑。从那以后,白云洞便中断了道事活动。

在白云洞南侧还有两个洞,一个是清虚洞,一个是普照洞。清虚洞为一人工开凿的石洞,是供道士修炼用的。人坐在洞里,可以俯瞰下面的山海景色。普照油为一自然山洞。

游览白云洞附近景区,慢慢体味“藏园老人”傅浣叔的题诗:“夜月清皎,海气光寒,玩石抚松,飘然登仙”,可感悟“登仙”的意境。

 总结

总而言之,青岛的旅游文化和大自然的恩赐、人民的勤劳是分不开的,就是这些上天的礼物、人类的填补,造就了青岛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开辟了空前绝后的腾飞。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初一·九班

李俊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 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 ...查看


  •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报告
  •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报告 隆尧县北楼中学 冯广魁 一.研究目标 首先,本课题研究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乃至作为"人"的意义上的发展.在具有生命价值的教育研究实践和共同体生活中,能够促进语文教师形成自己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查看


  • 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 "任务单导学模式"下语文研究式学习的监控策略探讨 课 题 研 究 报告 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王永建 <"任务单导学模式"下语文研究式学习的监控策略探讨>是我校语文教研组为摸索任务单 ...查看


  • 小课题开题报告模板(共6篇)
  •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是重庆市"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06-38-001).经领导批准 ...查看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四练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四练法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一."四练法"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巴彦高勒镇是我旗人口最多的大镇,人民经济收入较高,全镇纯农业人口在90%以上.农民对对子女上学读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大多数是把子女放在学校就 ...查看


  • 关于综合性学习
  • 关于综合性学习 一.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与内容 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五个方面的内容,但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领域,它与其他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不在同一层面上,它不具备比较单一的内容目标.综合性特征体 ...查看


  •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 ...查看


  • 洞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江津区洞塘小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 ...查看


  • 小学语文进行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让"对话"在阅读教学的星空闪亮 --<小学语文进行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对话教学的兴起.当代,随着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教学交往理论的发展和逐步整合,一种基于上述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