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文化比较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 一种重要的事业应运而生——教育。教育,千百年 来,俨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文明的程度, 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目录

摘要

家庭的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总结摘要 1 5 8 10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水平已经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依据。在现今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羡慕西方国家,它们科技水平为什么那么高,生活条件为什么那么好,城市为什么那么美丽,国力为什么那么强盛。这一切接源自教育水平。正是因为有良好教育的国民,他们才能在城市,人文,法制,经济领先全世界,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都有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德国为什么两次大战都战败又奇迹般的恢复。正是有了几千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国民,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农村和城市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因为农民知识水平都

太低了,他们不知道如何改善生活,举个例子,你可以参观一个初中毕业水平人的家,和一个大学毕业水平的家,那绝对是有差距的,包括品味,装修等等,城市为什么那么好,因为有许许多多受过教育的人说,我住的地方应该是这样的,我出行的地方必须有好的马路,我住的小区必须有花园。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所以他们就去做了,这样一个漂亮城市就被建设起来了。因此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书海教育、现实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为自己国家奋斗的后续接班人,才能让这个国家强盛起来,才能让这个民族走入更好的发展前景,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归宿。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少显得有点窘破,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之下,改革也是一种必然,但如何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呢?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需要慎之又慎!今天我写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文章是想警醒国人,继续发挥中国上千年来最大的传统美德:学其精华、弃其糟粕;把西方好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方法引进来。希望咱们的改革能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今天我们从中西方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综合比较,看看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一、 学校的教育

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 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

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3、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异: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4、从知识层面来说,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 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

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

二、家庭的教育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

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

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而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

三、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 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 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 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 来看看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而在国内,又有谁把教育下一代国人视为自己的责任呢?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有不对的地方,又有谁会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呢?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员贪污腐、、、、这些问题的存在,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我,所有国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谁可免责?如果每人都确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

功。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相诚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西方的教育重在启蒙,发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性的发展。孩子在这三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多一份质疑,多一份

思考,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创造。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西方家长“鼓励创新”, 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

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

总结

总之,现在我们谈论的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几乎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最初的源头。难怪有学者说:“中西教育观的差异在其原初性文化那里便已初现端倪了。”尽管中西方教育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教育自身不断被丰富和完善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中西方教育在上述几方面的差异也不断得到强化。但从本质上看,几千年来中西教育差异的实质在总体上并无根本性的改变。由此可见,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造现象”。是按照人类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建构教育的。中西方教育在其发展之初是还处于相互隔离状态的两个独立存在,二者对教育的原初性理解作为教育发展的认识论基础,对教育的操作范式具有很强的规约性,充分反映出人类认识对自身实践的巨大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西方教育的原初性定义,已在思想上勾勒出了各自教育发展的“蓝

图”。并在随后的教育实践中逐步生成了中西方教育各

自的特点及差异。

物流131班孙志通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 一种重要的事业应运而生——教育。教育,千百年 来,俨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文明的程度, 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目录

摘要

家庭的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总结摘要 1 5 8 10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水平已经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依据。在现今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羡慕西方国家,它们科技水平为什么那么高,生活条件为什么那么好,城市为什么那么美丽,国力为什么那么强盛。这一切接源自教育水平。正是因为有良好教育的国民,他们才能在城市,人文,法制,经济领先全世界,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都有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德国为什么两次大战都战败又奇迹般的恢复。正是有了几千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国民,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农村和城市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因为农民知识水平都

太低了,他们不知道如何改善生活,举个例子,你可以参观一个初中毕业水平人的家,和一个大学毕业水平的家,那绝对是有差距的,包括品味,装修等等,城市为什么那么好,因为有许许多多受过教育的人说,我住的地方应该是这样的,我出行的地方必须有好的马路,我住的小区必须有花园。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所以他们就去做了,这样一个漂亮城市就被建设起来了。因此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书海教育、现实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为自己国家奋斗的后续接班人,才能让这个国家强盛起来,才能让这个民族走入更好的发展前景,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归宿。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少显得有点窘破,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之下,改革也是一种必然,但如何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呢?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需要慎之又慎!今天我写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文章是想警醒国人,继续发挥中国上千年来最大的传统美德:学其精华、弃其糟粕;把西方好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方法引进来。希望咱们的改革能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今天我们从中西方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综合比较,看看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一、 学校的教育

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 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

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3、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异: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4、从知识层面来说,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 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

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

二、家庭的教育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

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

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而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

三、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 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 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 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 来看看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而在国内,又有谁把教育下一代国人视为自己的责任呢?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有不对的地方,又有谁会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呢?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员贪污腐、、、、这些问题的存在,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我,所有国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谁可免责?如果每人都确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

功。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相诚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西方的教育重在启蒙,发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性的发展。孩子在这三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多一份质疑,多一份

思考,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创造。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西方家长“鼓励创新”, 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

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

总结

总之,现在我们谈论的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几乎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最初的源头。难怪有学者说:“中西教育观的差异在其原初性文化那里便已初现端倪了。”尽管中西方教育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教育自身不断被丰富和完善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中西方教育在上述几方面的差异也不断得到强化。但从本质上看,几千年来中西教育差异的实质在总体上并无根本性的改变。由此可见,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造现象”。是按照人类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建构教育的。中西方教育在其发展之初是还处于相互隔离状态的两个独立存在,二者对教育的原初性理解作为教育发展的认识论基础,对教育的操作范式具有很强的规约性,充分反映出人类认识对自身实践的巨大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西方教育的原初性定义,已在思想上勾勒出了各自教育发展的“蓝

图”。并在随后的教育实践中逐步生成了中西方教育各

自的特点及差异。

物流131班孙志通


相关文章

  • 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学校教育的差异
  • 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学校教育的差异 刘丽珠刘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湖北 松 襄樊441000)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日新月异,教育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形 ...查看


  •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学 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 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 ...查看


  • 中西酒文化差异比较
  • 2010年中西酒文化差异比较 □饶清清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扩大,世界汉语热的逐渐兴起,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前言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由于人们所生长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的 ...查看


  • 北师大教授曹顺庆老师谈博古通今中西融贯
  •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曹顺庆老师谈博古通今中西融贯 韩晓清: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论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能否结合您的治学经历简要谈一谈当下国内外文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曹顺庆: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愿意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文学是人学 ...查看


  • 中西文化差异
  • 中西文化差异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人类世界是由多民族复合而成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民族在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下生存.繁衍.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人类文化发生之初,生活在不同地理背景 ...查看


  • 第一章影响研究
  • 第一章影响研究 一.流传学 二.渊源学 三.媒介学 四.形象学 1. 钱林森:<法国作家与中国>,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北京:三联出版社1982年版 3. 赵毅衡: ...查看


  •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西文化 差异比较 原因分析 论文摘要: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讲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对中西文化差异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所以了 ...查看


  • 从孙子从美国来分析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
  • 三.碰撞与融合 3.1碰撞 3.1.1 语言碰撞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指人们进行沟通交流时使用的一系列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和处理规则的总和.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可以从不 ...查看


  •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