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议论文的答题公式,你会套用吗?

议论文阅读整理

一.论点

1. 概念: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指出的见解和主张

2.区分论点和论题:

n 1、论题:作者要议论的范围

n 2、论点:作者的观点

n 区别:

n 论题没有任何感情倾向、没有褒贬

n 论点有明确的感情倾向:褒或贬,即肯定或否定, 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动词)

n 谈和论都是文体的表示,不属于动词

n 注意:如果是论题,必须要在议论对象上加上作者的态度或观点,才是完整的论点。

(论题+作者的主张=论点)

n 3 寻找或归纳论点:

n (一)寻找论点的方法:

n 1、看题目:

n (1)题目可能就是论点(在文中寻找最完整的表述,一般在开头)

n (2)但题目还可能是论题(包括引用文中人物的某句话)

n 例如:“奥林匹克新格言”、“孩子,别哭”

2、看文章开头:

3、论点在文末:

n (1)第一段的议论范围小于最后一段的议论范围,那么论点在文末。

n (2)第一段讲现象,第二段开始是对分论点进行论证,末段提出总论点,那么论点在文末。

n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n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n 一般议论文的结论都具有总结性或号召性,与论点有着密切关系。

如:人生难得几精彩(初三语文议论文练习(二)第1题)

n (二)归纳论点的方法:

n 1、捕捉段落中心句

n 一般在某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n 2、散落在文中,在某个自然段中紧贴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前后的句子中。

n 注:关键是借助文章的论据去推断论点。

n (3)补充非完整句式的论点,还需注意与前文句式的统一性或相近性。

n 重点:“向前看齐”

二.论据

1、论据的分类

A.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史实、事例、数字等,什么人,什么事,它与论点的关系)

B.理论论据——引经据典(经典著作、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理论书上的话等)

如:测验卷议论文部分第3题

2、与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和根据。

n 3、论据的作用:

n (1)有的只证明文章的分论点、论述过程中的某一论点;不直接论证中心论点。

n 如测验卷议论文第三题:答案为:奋斗没有不能征服的困难

n 论点(分论点)+论据

n (2)有的是否定与论点相反的主张,从反面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n (3)有的论据要相互组合,增强广度(横向)和深度(纵向),还能体现观点的普遍性

n 4、论据的顺序:

n (1)结合文章上下文,联系分论点,把论据放入正确的段落。

n (2)许多文章有些论据是按照文中“古今中外”(明或暗)四个字来选择排列的。(但要具体结合文章)

n 例如《谈骨气》一文中“古人”、“文天祥”、“闻一多”针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涵盖了古、今、中。

n 议论文练习(一)第一篇第8题 答案为:居里的事例从“古今中外”的“外”这一角度论证的,如果改为陈景润的例子,就无法照应上文“古今中外”。

n 5、论据的补充:

n (1)原理同论据的顺序是一样的。

n (2)不同点:注意补充论据的限制性要求(国籍、时代、范围、历史事实、前文的语句等)。

n 议论文开头:

n A、开门见山

n B、用故事、新闻、传说……

n C、用名句、名言

n B、C开头的作用:

n A、使用了……论据

n B、引出论题……/论点……(结构上)

n C、内容上

n D、引起读者兴趣

三.论证

1、目的:

有利于多角度、多侧面地摆事实、讲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充实、丰富。

2、论证方法类型:

(1)例证法(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

(2)引证法(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了……

(3)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议论文:

1.分清议论文结构:开头有论点,不找结尾

结构:

矩形结构:开头等于结尾(论点在开头)

梯形结构:开头小于结尾(论点在结尾)

2.词语的表达作用:

A.解释词语

B.强调突出(矩形结构的开头——论点,强调突出论点的必要性)

3.概括:

用那个自己的话表述,不要完全照抄原文,但是依据来自于文章

分论点的概括相当于段落中心内容的概括,论据不作为答案

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

4.联系上下文解释:

A.词语字面意思

B.结合文本内容

5.引号作用: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的作用

6.注意关键词“因此”等,因果关系,找原因往前。

7.第一段:

1)名人名言

2)事例

3)排比,设问

A.引出论点,论题

B.引起读者深思

C.(论据)证明论点

8.论据的取舍:

1)论据要兼顾古今中外

2)论据要兼顾不同领域

3)兼顾正反对比

4)与上下文内容照应,使结构严谨

5)一定要证明论点或分论点

9..缩写

A.人名

B.事迹

C.语言表述

10.总分关系找总述部分

11.证明论点的论据是否恰当:

A.是否恰当

B.复述段落内容

C.论据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12.论证的方法:

A.例证(举例论证)

B.引证(引用论证)

C.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3.论证结构

1)层进式

2)对比式

3)并列式

4)总分式

议论文阅读整理

一.论点

1. 概念: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指出的见解和主张

2.区分论点和论题:

n 1、论题:作者要议论的范围

n 2、论点:作者的观点

n 区别:

n 论题没有任何感情倾向、没有褒贬

n 论点有明确的感情倾向:褒或贬,即肯定或否定, 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动词)

n 谈和论都是文体的表示,不属于动词

n 注意:如果是论题,必须要在议论对象上加上作者的态度或观点,才是完整的论点。

(论题+作者的主张=论点)

n 3 寻找或归纳论点:

n (一)寻找论点的方法:

n 1、看题目:

n (1)题目可能就是论点(在文中寻找最完整的表述,一般在开头)

n (2)但题目还可能是论题(包括引用文中人物的某句话)

n 例如:“奥林匹克新格言”、“孩子,别哭”

2、看文章开头:

3、论点在文末:

n (1)第一段的议论范围小于最后一段的议论范围,那么论点在文末。

n (2)第一段讲现象,第二段开始是对分论点进行论证,末段提出总论点,那么论点在文末。

n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n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n 一般议论文的结论都具有总结性或号召性,与论点有着密切关系。

如:人生难得几精彩(初三语文议论文练习(二)第1题)

n (二)归纳论点的方法:

n 1、捕捉段落中心句

n 一般在某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n 2、散落在文中,在某个自然段中紧贴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前后的句子中。

n 注:关键是借助文章的论据去推断论点。

n (3)补充非完整句式的论点,还需注意与前文句式的统一性或相近性。

n 重点:“向前看齐”

二.论据

1、论据的分类

A.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史实、事例、数字等,什么人,什么事,它与论点的关系)

B.理论论据——引经据典(经典著作、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理论书上的话等)

如:测验卷议论文部分第3题

2、与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和根据。

n 3、论据的作用:

n (1)有的只证明文章的分论点、论述过程中的某一论点;不直接论证中心论点。

n 如测验卷议论文第三题:答案为:奋斗没有不能征服的困难

n 论点(分论点)+论据

n (2)有的是否定与论点相反的主张,从反面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n (3)有的论据要相互组合,增强广度(横向)和深度(纵向),还能体现观点的普遍性

n 4、论据的顺序:

n (1)结合文章上下文,联系分论点,把论据放入正确的段落。

n (2)许多文章有些论据是按照文中“古今中外”(明或暗)四个字来选择排列的。(但要具体结合文章)

n 例如《谈骨气》一文中“古人”、“文天祥”、“闻一多”针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涵盖了古、今、中。

n 议论文练习(一)第一篇第8题 答案为:居里的事例从“古今中外”的“外”这一角度论证的,如果改为陈景润的例子,就无法照应上文“古今中外”。

n 5、论据的补充:

n (1)原理同论据的顺序是一样的。

n (2)不同点:注意补充论据的限制性要求(国籍、时代、范围、历史事实、前文的语句等)。

n 议论文开头:

n A、开门见山

n B、用故事、新闻、传说……

n C、用名句、名言

n B、C开头的作用:

n A、使用了……论据

n B、引出论题……/论点……(结构上)

n C、内容上

n D、引起读者兴趣

三.论证

1、目的:

有利于多角度、多侧面地摆事实、讲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充实、丰富。

2、论证方法类型:

(1)例证法(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

(2)引证法(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了……

(3)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议论文:

1.分清议论文结构:开头有论点,不找结尾

结构:

矩形结构:开头等于结尾(论点在开头)

梯形结构:开头小于结尾(论点在结尾)

2.词语的表达作用:

A.解释词语

B.强调突出(矩形结构的开头——论点,强调突出论点的必要性)

3.概括:

用那个自己的话表述,不要完全照抄原文,但是依据来自于文章

分论点的概括相当于段落中心内容的概括,论据不作为答案

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

4.联系上下文解释:

A.词语字面意思

B.结合文本内容

5.引号作用: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的作用

6.注意关键词“因此”等,因果关系,找原因往前。

7.第一段:

1)名人名言

2)事例

3)排比,设问

A.引出论点,论题

B.引起读者深思

C.(论据)证明论点

8.论据的取舍:

1)论据要兼顾古今中外

2)论据要兼顾不同领域

3)兼顾正反对比

4)与上下文内容照应,使结构严谨

5)一定要证明论点或分论点

9..缩写

A.人名

B.事迹

C.语言表述

10.总分关系找总述部分

11.证明论点的论据是否恰当:

A.是否恰当

B.复述段落内容

C.论据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12.论证的方法:

A.例证(举例论证)

B.引证(引用论证)

C.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3.论证结构

1)层进式

2)对比式

3)并列式

4)总分式


相关文章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 最近几年记叙文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 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 ...查看


  •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
  • 说明文 Ⅰ.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 ...查看


  • 初中议论文考点知识整理
  • 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 一.论点 考题:概括文章的总论点或分论点 答题思路:第一.找位置 (1)文题 (2)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3)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所以&qu ...查看


  • 初三语文教学的困惑
  • 初三语文教学的困惑 根据11月24日教研活动时问卷调查整理,也许能引发大家一些深思,也许我们能够共同寻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基础部分 1.学生在词语运用方面的能力普遍薄弱,丢失严重.教师不可能将所有词语逐词分析,这一类型题该怎样去抓 ...查看


  • 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
  • 篇一: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 篇二: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小题.(12分)理想的阶梯(节选)陈群①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②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九年级语文- ...查看


  •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 ...查看


  • 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
  • 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考试题型及解题思路.方法 一.中心论点.分论点考点: (一).考试题型: 1.问答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012年北京市中考议论文阅读) 2.填空题:阅读第二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帅全段的内容(海淀 ...查看


  • 中考议论文怎么写好?
  •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 驳论文二大类. ) 四.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 ...查看


  • 如何做好中考语言赏析题?
  • 作者:木乃伊770  时间:2007-4-26 21:14:3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1757 语言赏析类阅读题是指对阅读文段的语言进行赏析.品位的试题,这是中考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语言赏析的题型 中考语言赏析题的题型主要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