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怀有的伟大梦想。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背景下,人权业已成为中国梦的基本内容。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将全面推进人权建设,不断提高人权保障水平。中国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各种社会力量提供适当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使人民享有更加广泛的政治权利;充分保障个人权利,使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自由;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重点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人权,有着特殊的困难和挑战。为了实现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相适应的人权发展,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各类人权的发展。

人权是一个整体,各项人权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应当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实现人权的过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同时实现所有人权。每个国家都必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战略,确定人权发展的重点事项和先后次序,以便最终实现各类人权的全面发展。中国选择了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各类人权的发展战略。中国根据经济发展进程的客观需要,突出地发展经济社会权利。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社会政策,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经济发展成果。这样做的结果是,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民众的经济和社会权利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在此基础上,人民各项权利得以全面发展。

第二,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扩大个人和社会的自由。

社会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观人权的关键。实现人权离不开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没有社会稳定,经济就得不到发展,人权就难以实现。中国优先关心社会稳定,认为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同这种社会整体的利益相比,个人的自由和权利都是第二位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在扩

大社会的自由空间和个人自由权利的同时,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由于强调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发展人权,扩大自由,中国尽管把更大的自由空间给予了个人,但整个社会一直在平稳有序的状态下运行。随着中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择业自由、婚姻自由、信仰自由、表达自由等全面扩展,中国社会变得更有活力,也更加稳定。

第三,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各项人权。 中国的人权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人权发展由中央政府规划和推动,政府主导中国人权发展。通过借鉴国际的人权发展经验,中国可以清晰地树立人权发展目标,明确实现人权的途径,制定详细的人权发展计划,最终推动中国人权的跨越式发展。如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已如期完成并进行了终期评估,《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正在实施之中。当中国公众尚未充分掌握人权知识、形成人权意识时,中国政府已经凭借与国际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了人权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走在了社会的前列。这样,中国的人权发展就表现出与其他一些国家明显不同的特点:中国是由党和政府主动举起维护人权的旗帜,引

导人权发展。

第四,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渐进地发展中国人权。

中国努力从中国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扎实稳健地发展人权,不搞“人权大跃进”。例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不断增加扶贫资金,增强扶贫力度,提高贫困线标准。中国农村贫困标准,1985年为人均年纯收入206元,1995年提高到530元,2008年提高到786元,2009年提高到1196元,2011年提高到2300元。中国政府承诺,随着经济发展,今后将继续提高贫困线。在教育权利方面,中国针对1978年小学生升入初中的比例仅为57.7%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并在2000年前后实现。此后,中国又提出了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再如,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方面,2013年,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力推进等,都是符合国情,稳步推进的结果。

(作者李云龙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怀有的伟大梦想。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背景下,人权业已成为中国梦的基本内容。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将全面推进人权建设,不断提高人权保障水平。中国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各种社会力量提供适当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使人民享有更加广泛的政治权利;充分保障个人权利,使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自由;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重点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人权,有着特殊的困难和挑战。为了实现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相适应的人权发展,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各类人权的发展。

人权是一个整体,各项人权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应当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实现人权的过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同时实现所有人权。每个国家都必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战略,确定人权发展的重点事项和先后次序,以便最终实现各类人权的全面发展。中国选择了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各类人权的发展战略。中国根据经济发展进程的客观需要,突出地发展经济社会权利。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社会政策,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经济发展成果。这样做的结果是,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民众的经济和社会权利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在此基础上,人民各项权利得以全面发展。

第二,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扩大个人和社会的自由。

社会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观人权的关键。实现人权离不开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没有社会稳定,经济就得不到发展,人权就难以实现。中国优先关心社会稳定,认为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同这种社会整体的利益相比,个人的自由和权利都是第二位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在扩

大社会的自由空间和个人自由权利的同时,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由于强调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发展人权,扩大自由,中国尽管把更大的自由空间给予了个人,但整个社会一直在平稳有序的状态下运行。随着中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择业自由、婚姻自由、信仰自由、表达自由等全面扩展,中国社会变得更有活力,也更加稳定。

第三,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各项人权。 中国的人权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人权发展由中央政府规划和推动,政府主导中国人权发展。通过借鉴国际的人权发展经验,中国可以清晰地树立人权发展目标,明确实现人权的途径,制定详细的人权发展计划,最终推动中国人权的跨越式发展。如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已如期完成并进行了终期评估,《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正在实施之中。当中国公众尚未充分掌握人权知识、形成人权意识时,中国政府已经凭借与国际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了人权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走在了社会的前列。这样,中国的人权发展就表现出与其他一些国家明显不同的特点:中国是由党和政府主动举起维护人权的旗帜,引

导人权发展。

第四,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渐进地发展中国人权。

中国努力从中国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扎实稳健地发展人权,不搞“人权大跃进”。例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不断增加扶贫资金,增强扶贫力度,提高贫困线标准。中国农村贫困标准,1985年为人均年纯收入206元,1995年提高到530元,2008年提高到786元,2009年提高到1196元,2011年提高到2300元。中国政府承诺,随着经济发展,今后将继续提高贫困线。在教育权利方面,中国针对1978年小学生升入初中的比例仅为57.7%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并在2000年前后实现。此后,中国又提出了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再如,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方面,2013年,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力推进等,都是符合国情,稳步推进的结果。

(作者李云龙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相关文章

  •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与分析
  •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建国开始就非常关注社会保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第93条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 ...查看


  •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1
  •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與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嫌,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 ...查看


  • 第七章_树立法治观念__尊重法律权威
  •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 教学内容: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查看


  • 新司法改革方案令人振奋
  • 中央新司法改革方案令人振奋 高一飞 2008-12-14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最新的司法改革报告,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依照司法改革的草案,经后法院的经费将由中央财政 ...查看


  • 宪法修改和人权发展
  • 内容摘要:[摘 要]: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 中国 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 经济 人权条款有关,这种修改是必要而 ...查看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子轩 一. 名词解释: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 ...查看


  • 2012年形势与政策课论文十八大
  • 成绩 论文题目:道路与目标 --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的对比学习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 院 系:应用英语学院 年 级:2009级 姓 名: 学 号: 道路与目标 --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的对比学习 要学习十八大精神,仅仅看新闻 ...查看


  • 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
  • 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著名法学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形成的基本问题答问录 2011-03-21 21:40:28作者:佚名来源:北京日报浏览次数:354 网友评论 0 条 特邀嘉宾 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不应把中国特色社 ...查看


  •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中不能设置人格权编
  • 梁慧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所研究员. 摘要 人格权与人格有本质联系,与其他民事权利有本质区别.人格权不能依权利人的意思.行为而取得或处分,不适用民法总则编关于法律行为.代理.时效.期日.期间等的规定.如果人格权单独设编,就违反了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