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主题研修研成果一与二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研修研成果一与二

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一、道德教育不是说教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固然需要一定的“说教”,但是“说教”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

其理由有二:

第一,是学生个体情况是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道德不是自发形成的,道德行为是发自个人内心的自觉才能奏效。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的科学性、灵活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思想教育,规范道德行为,让学生真正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才能由理解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样道德氛围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见成效。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缺乏,对许多问题无法理解和认识。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内容不加选择、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方法上又实施大量的强输硬灌。这样极易造成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甚至不知错,更谈不上改错。

第二,不妨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

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要精心组织设计面向中学生的旅游、参观、考察等活动,丰富中学生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每年

二、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据着首要位置。道德教育方法与技巧是实现德育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道德教育方法与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及目前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我们在道德教育中 ,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关注道德教育方法与技巧的研究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这就需要改变过去说教式的道德教育方法,因为它不能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统一协调发展。那当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都存在的什么问题呢?

一是部分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的错位,言行举止的失范。

二是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

三是未成年人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且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显著,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法律意识,加之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影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群殴群盗,甚至暴力相残。一部分在校学生中出现抽烟、酣酒、结拜、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现象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新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改正面教育为主为全面教育;

学校教育导向偏差。一些学校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改知识灌输为培养能力;

学校德育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德育内容不能贴近现实生活,德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不强,直接向学生灌输相关道德知识,这反而

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使学生真正做人的能力没有树立起来。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欠缺,目前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也不多,心理健康知识未能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无法消除心理困惑,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非常差。

3.改道德说教为“聊天对话”;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改道德说教为“聊天对话”,多花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

4.用亲身体验代替空洞说教;

有位母亲哭诉说,买了18只大虾,孩子一口气吃了17只,剩下一只母亲想尝尝味道,可孩子居然大哭起来,质问母亲:你明明知道我爱吃,为什么不给我留着?我在教学生涯中,也时常感受到孩子的漠然。对孩子,我有足够的温情和母爱,但却常常感到寒心。“现在的许多孩子,为什么不会被感动?”所以要让学生或子女自己去亲身体验,学会换位思考。

5.利用讲故事进行道德教育;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而且,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

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6、建立良好的秩序和严格的纪律;

道德教育中不仅需要给儿童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而且还要对儿童进行纪律教育。之所以要进行纪律教育的原因在于:我们不可能谨慎到不让任何恶事得到一个进口,所以,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用来制止邪恶的倾向的。古代波希米亚的一句谚语能充分说明纪律的重要性,“学校没有纪律就犹如磨盘中没有水,没有水磨盘就会停止,学校中取消了纪律,就剥夺了它的发动力。”严格的纪律只是在道德问题遭到危险时才应用,而不是在学习的事情方面去用。因为,学习如果组织的合适,学习本身就有充分的吸引力,就可以利用它们本身具有的快感吸引一切人。在生活中应该对那些诸如“各种不信神的情形”、“顽梗和蓄意的恶行”、“骄傲与轻蔑”的行为施以严格的纪律教育,强调利用责备或惩罚、斥责或鞭笞来维护纪律的权威性。但是,纪律本身的目的不在于强迫儿童用功,不是单纯的为了惩罚;纪律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使儿童以后不在犯错,是为了保证澄清的德行。所以,教育者在执行纪律时应该对儿童心怀坦诚,使他们明白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是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并非是憎恶他们。如果儿童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造成他们轻视一切纪律,甚至是故意违反纪律。虽然强调纪律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反对教师对学生滥用体罚的。学校的道德教育中虽然需要纪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中充满着呼号和鞭挞的声音。可以说:“体罚这种极端的方法不能用的太

随便、太热心,因为倘若我们滥用了,那么责打应当对付的不服从的极端情形还没有发生,我们早已智穷力竭了。”

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法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思品教师在教学法律教育部分的内容时,应选择生活中的相关法律案例进行教学,将教学理论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与途径,巧设例巧设问,盘活思品课堂,激发学生思维。

一、教学案例选择要具典型性、代表性,并不是多多益善;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但教学案例选择要具典型性、代表性,并不是多多益善。

1.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 正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学会运用理论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较好地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所以,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 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已经经过实践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 的距离。

4.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 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知识。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

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 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具体步骤;

教学设计中没有统一的格式,主要以科学和实用为主。一般的教学设计主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步骤: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等。

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来讲,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首先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并且符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评价上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

1.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客观性。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不具有随意性。

(2)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

(3)要因材施教,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目标要有弹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创生性”中,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2)学生中普 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道德理论认识问题,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教学难点的确定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依据: (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理论认 识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3)

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3.选择教法

选择好教学方法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虽然“教无定法,乃为至法”,但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的教学方法却是有章可循、有共性、可 概括的。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如下问题:(1)选择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2)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 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3)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因为任何成功的教学方法都是有“个性特色”的,有的方法只适合 于某类教师而不适合于其他教师。(4)设计教学方法,要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 目的。 4.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的程序和步骤。把各个教学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衔接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作业布置等。

思想品德课改革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1)导入新课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主体为核心, 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欲望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时政热点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导入手段、方法和策 略。(2)新课的教学设计,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 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共识、共进。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组织学 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氛围。(3)课堂小结,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使学生把 所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形成正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课堂小结既是“句号”又是“问号”。在设计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又要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学习,运用“新知 识”联系自己身边的环境,简单分析身边的事情。(4)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教学有关的作业、课外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 少的途径。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而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课堂上教出

来的,而是在体 验中、感染中、践行中逐渐形成的。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生活、实践的课堂还在拓展、延伸。所以,作业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问答题、简答题,不是课本知识的复 制拷贝,而是需要学生的思考、理解、运用和实践。如理论联系实际,自编作业;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漫画等资料性的作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义 务宣传等实践性活动的作业;成语典故的思考作业等。

4.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的程序和步骤。把各个教学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衔接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作业布置等。 思想品德课改革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1)导入新课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主体为核心, 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欲望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时政热点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导入手段、方法和策 略。(2)新课的教学设计,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 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

的交往、互动、共识、共进。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组织学 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氛围。(3)课堂小结,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使学生把 所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形成正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课堂小结既是“句号”又是“问号”。在设计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又要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学习,运用“新知 识”联系自己身边的环境,简单分析身边的事情。

(4)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教学有关的作业、课外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 少的途径。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而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体 验中、感染中、践行中逐渐形成的。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生活、实践的课堂还在拓展、延伸。所以,作业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问答题、简答题,不是课本知识的复 制拷贝,而是需要学生的思考、理解、运用和实践。如理论联系实际,自编作业;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漫画等资料性的作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义 务宣传等实践性活动的作业;成语典故的思考作业等。

5.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是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书面语言,在黑板上或多媒体课件上进行的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创造性活动。板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它能够提纲挈领,指引目标;突出重点,深化理解;以一当十,启发思维;形象直观,强化记忆;以身示范,熏陶感染。教师设计板书时,一般应符合以下几项 要求:

(1)板书的目的要鲜明。任何板书的设计都是为了一定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设计要有鲜明的目的性。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板书设计。即使是同一内容,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同,板书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

(2)板书的体系要完整,概括地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要用简练的文字、标题式的语言把教学的知识体系、理论内容和知识点反映出来。

(3)板书的内容要有条理、有系统。教学内容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统一体,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板书要反映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层次,让学生通过板书就可概括地掌握教学内容。

(4)板书的书写要规范。一是要求字体规范,板书最好用规范的行

书字,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用正楷字,不要写草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二是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下面是浙江省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温岭中学实验学校张凌峰老师,在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展示会上执教《身边的诱惑》(人教版)这一节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份教学设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采用“五环探究递进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而教师则退居幕后“穿针引线”,通过相互情感的沟通完成教学流程。这份教学设计符合乡土化、整合化、学案化和弹性化的要求。

记得一份教育刊物曾有这么一则报道:某校特邀一位名师来给教师上一堂政治示范课。这位教师对授课内容稍做准备,便从容走上讲台。一堂课下来,听课的 教师无不赞叹。赞叹之余,有人问这位名师这堂课准备了多久,这位年过半百的长者慨然说:“可以说我只准备了一刻钟,也可以说我一生都在准备上好这堂政治课。”你从他的回答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三、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在一些新课程改革实验发现,一些教师依然采用老办法讲解新教材,课堂几乎与学生的真实成长关系不大,教学改革被简单地看成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基本功的转向,这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影响有关。 传统教学设计,注重知识层面,热衷于知识数量和知识体系,甚至就是大纲的压缩或翻版。课堂实施只见知识不见学生,只管“讲”了多少,不管“学”得好坏,教学设计成为课堂的“剧本”,老师机械地按照“剧本”化的“程序”轰炸学生,演绎出灌输知识的课堂“陷阱”。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设计是以教师的教和书本的知识为本位的,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侧重的是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尽管备课中也提出研究 学生的任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处于一个年级阶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只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怎么讲上,依 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思考学生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设计教学设计时,必须从人文意识、实践意识和课程意识出发,从学生成长的层面来思索,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进行有生命意识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设计要乡土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 课程管理使国家、地方和学校同时成为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主体。

而且,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为地方、学校甚至教师留出了较大的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空间。但 课程的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开发课程资源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校内外资源。教学设计的乡土化就是要释放老师的能量,激活学校细胞,用足、用好本地的乡土资 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这就使得教师要善于捕捉属于本校、本班学生的“兴趣”、“氛围”、“人际关系”、“生活经历”、“社会事件”等乡土信息,并 结合乡土信息创造性地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设计,努力做到“教”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学生的“学”,使乡土化教学设计发挥更大作用。 教学设计的乡土化使教学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由于筛选的资源大多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信服,使用起来,也有利于促使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2.教学设计要整合化。

课程论专家张华博士提出,课程是由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构成。那么,整合就是对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整理与重组,即进行物 性与活性的,静态与动态的,显性与隐性等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通过整合,让教材知识动态化,课堂情境人格化,把教学设计整合成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 文化,一种互动的文本,从而促使课堂活动的结构优化。

3.教学设计要学案化。

教学设计“学案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容纳更多样的学习方式,营造主体的学习地位,根据“学”的具体性实施“教”的方案,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去实现独立,通过合作学习弥补个人的有限,通过学法的习训想学、会学。

教学设计“学案化”植根于对学生独立生命的尊重,对学生具有的多重智慧优势的充分信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重情感体验,要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相关的体验,从内心感受中体会道理,而不是只记忆一些死的知识点;(2)要重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去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 质疑,引导学生反复尝试,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3)重合作,课堂上的合作体现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补上;(4)重方法和运用, 书上的许多理论知识,它们只是学习的载体,教学的目的应落实在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上。

4.教学设计要弹性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 实施过程中需要开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 生成的,在课程生活化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布 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课堂不能再是教学设计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 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 现代教学设计的“预设”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学设计”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 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动态方案”——弹性化的教学“预设”方案。只 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再做出详细的、适时的动态调整或调适,从而可以弥补在粗线条的“静态教学设计”中,原先设定的学习 难点可能不全成为学习难点或还有新的学习难点,原先设定的教学程序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程序等缺陷。所以,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 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进行调整,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即在“预设”基础上“生成”,在“生成”过 程中提升“预设”的层次、水平。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研修研成果一与二

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一、道德教育不是说教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固然需要一定的“说教”,但是“说教”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

其理由有二:

第一,是学生个体情况是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道德不是自发形成的,道德行为是发自个人内心的自觉才能奏效。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的科学性、灵活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思想教育,规范道德行为,让学生真正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才能由理解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样道德氛围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见成效。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缺乏,对许多问题无法理解和认识。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内容不加选择、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方法上又实施大量的强输硬灌。这样极易造成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甚至不知错,更谈不上改错。

第二,不妨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

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要精心组织设计面向中学生的旅游、参观、考察等活动,丰富中学生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每年

二、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据着首要位置。道德教育方法与技巧是实现德育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道德教育方法与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及目前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我们在道德教育中 ,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关注道德教育方法与技巧的研究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这就需要改变过去说教式的道德教育方法,因为它不能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统一协调发展。那当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都存在的什么问题呢?

一是部分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的错位,言行举止的失范。

二是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

三是未成年人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且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显著,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法律意识,加之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影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群殴群盗,甚至暴力相残。一部分在校学生中出现抽烟、酣酒、结拜、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现象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新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改正面教育为主为全面教育;

学校教育导向偏差。一些学校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改知识灌输为培养能力;

学校德育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德育内容不能贴近现实生活,德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不强,直接向学生灌输相关道德知识,这反而

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使学生真正做人的能力没有树立起来。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欠缺,目前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也不多,心理健康知识未能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无法消除心理困惑,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非常差。

3.改道德说教为“聊天对话”;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改道德说教为“聊天对话”,多花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

4.用亲身体验代替空洞说教;

有位母亲哭诉说,买了18只大虾,孩子一口气吃了17只,剩下一只母亲想尝尝味道,可孩子居然大哭起来,质问母亲:你明明知道我爱吃,为什么不给我留着?我在教学生涯中,也时常感受到孩子的漠然。对孩子,我有足够的温情和母爱,但却常常感到寒心。“现在的许多孩子,为什么不会被感动?”所以要让学生或子女自己去亲身体验,学会换位思考。

5.利用讲故事进行道德教育;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而且,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

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6、建立良好的秩序和严格的纪律;

道德教育中不仅需要给儿童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而且还要对儿童进行纪律教育。之所以要进行纪律教育的原因在于:我们不可能谨慎到不让任何恶事得到一个进口,所以,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用来制止邪恶的倾向的。古代波希米亚的一句谚语能充分说明纪律的重要性,“学校没有纪律就犹如磨盘中没有水,没有水磨盘就会停止,学校中取消了纪律,就剥夺了它的发动力。”严格的纪律只是在道德问题遭到危险时才应用,而不是在学习的事情方面去用。因为,学习如果组织的合适,学习本身就有充分的吸引力,就可以利用它们本身具有的快感吸引一切人。在生活中应该对那些诸如“各种不信神的情形”、“顽梗和蓄意的恶行”、“骄傲与轻蔑”的行为施以严格的纪律教育,强调利用责备或惩罚、斥责或鞭笞来维护纪律的权威性。但是,纪律本身的目的不在于强迫儿童用功,不是单纯的为了惩罚;纪律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使儿童以后不在犯错,是为了保证澄清的德行。所以,教育者在执行纪律时应该对儿童心怀坦诚,使他们明白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是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并非是憎恶他们。如果儿童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造成他们轻视一切纪律,甚至是故意违反纪律。虽然强调纪律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反对教师对学生滥用体罚的。学校的道德教育中虽然需要纪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中充满着呼号和鞭挞的声音。可以说:“体罚这种极端的方法不能用的太

随便、太热心,因为倘若我们滥用了,那么责打应当对付的不服从的极端情形还没有发生,我们早已智穷力竭了。”

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法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思品教师在教学法律教育部分的内容时,应选择生活中的相关法律案例进行教学,将教学理论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与途径,巧设例巧设问,盘活思品课堂,激发学生思维。

一、教学案例选择要具典型性、代表性,并不是多多益善;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但教学案例选择要具典型性、代表性,并不是多多益善。

1.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 正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学会运用理论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较好地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所以,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 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已经经过实践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 的距离。

4.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 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知识。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

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 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具体步骤;

教学设计中没有统一的格式,主要以科学和实用为主。一般的教学设计主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步骤: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等。

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来讲,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首先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并且符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评价上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

1.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客观性。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不具有随意性。

(2)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

(3)要因材施教,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目标要有弹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创生性”中,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2)学生中普 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道德理论认识问题,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教学难点的确定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依据: (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理论认 识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3)

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3.选择教法

选择好教学方法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虽然“教无定法,乃为至法”,但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的教学方法却是有章可循、有共性、可 概括的。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如下问题:(1)选择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2)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 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3)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因为任何成功的教学方法都是有“个性特色”的,有的方法只适合 于某类教师而不适合于其他教师。(4)设计教学方法,要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 目的。 4.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的程序和步骤。把各个教学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衔接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作业布置等。

思想品德课改革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1)导入新课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主体为核心, 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欲望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时政热点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导入手段、方法和策 略。(2)新课的教学设计,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 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共识、共进。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组织学 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氛围。(3)课堂小结,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使学生把 所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形成正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课堂小结既是“句号”又是“问号”。在设计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又要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学习,运用“新知 识”联系自己身边的环境,简单分析身边的事情。(4)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教学有关的作业、课外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 少的途径。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而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课堂上教出

来的,而是在体 验中、感染中、践行中逐渐形成的。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生活、实践的课堂还在拓展、延伸。所以,作业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问答题、简答题,不是课本知识的复 制拷贝,而是需要学生的思考、理解、运用和实践。如理论联系实际,自编作业;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漫画等资料性的作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义 务宣传等实践性活动的作业;成语典故的思考作业等。

4.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的程序和步骤。把各个教学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衔接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作业布置等。 思想品德课改革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1)导入新课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主体为核心, 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欲望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时政热点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导入手段、方法和策 略。(2)新课的教学设计,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 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

的交往、互动、共识、共进。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组织学 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氛围。(3)课堂小结,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使学生把 所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形成正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课堂小结既是“句号”又是“问号”。在设计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又要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学习,运用“新知 识”联系自己身边的环境,简单分析身边的事情。

(4)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教学有关的作业、课外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 少的途径。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而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体 验中、感染中、践行中逐渐形成的。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生活、实践的课堂还在拓展、延伸。所以,作业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问答题、简答题,不是课本知识的复 制拷贝,而是需要学生的思考、理解、运用和实践。如理论联系实际,自编作业;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漫画等资料性的作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义 务宣传等实践性活动的作业;成语典故的思考作业等。

5.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是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书面语言,在黑板上或多媒体课件上进行的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创造性活动。板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它能够提纲挈领,指引目标;突出重点,深化理解;以一当十,启发思维;形象直观,强化记忆;以身示范,熏陶感染。教师设计板书时,一般应符合以下几项 要求:

(1)板书的目的要鲜明。任何板书的设计都是为了一定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设计要有鲜明的目的性。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板书设计。即使是同一内容,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同,板书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

(2)板书的体系要完整,概括地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要用简练的文字、标题式的语言把教学的知识体系、理论内容和知识点反映出来。

(3)板书的内容要有条理、有系统。教学内容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统一体,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板书要反映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层次,让学生通过板书就可概括地掌握教学内容。

(4)板书的书写要规范。一是要求字体规范,板书最好用规范的行

书字,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用正楷字,不要写草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二是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下面是浙江省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温岭中学实验学校张凌峰老师,在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展示会上执教《身边的诱惑》(人教版)这一节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份教学设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采用“五环探究递进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而教师则退居幕后“穿针引线”,通过相互情感的沟通完成教学流程。这份教学设计符合乡土化、整合化、学案化和弹性化的要求。

记得一份教育刊物曾有这么一则报道:某校特邀一位名师来给教师上一堂政治示范课。这位教师对授课内容稍做准备,便从容走上讲台。一堂课下来,听课的 教师无不赞叹。赞叹之余,有人问这位名师这堂课准备了多久,这位年过半百的长者慨然说:“可以说我只准备了一刻钟,也可以说我一生都在准备上好这堂政治课。”你从他的回答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三、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在一些新课程改革实验发现,一些教师依然采用老办法讲解新教材,课堂几乎与学生的真实成长关系不大,教学改革被简单地看成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基本功的转向,这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影响有关。 传统教学设计,注重知识层面,热衷于知识数量和知识体系,甚至就是大纲的压缩或翻版。课堂实施只见知识不见学生,只管“讲”了多少,不管“学”得好坏,教学设计成为课堂的“剧本”,老师机械地按照“剧本”化的“程序”轰炸学生,演绎出灌输知识的课堂“陷阱”。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设计是以教师的教和书本的知识为本位的,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侧重的是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尽管备课中也提出研究 学生的任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处于一个年级阶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只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怎么讲上,依 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思考学生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设计教学设计时,必须从人文意识、实践意识和课程意识出发,从学生成长的层面来思索,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进行有生命意识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设计要乡土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 课程管理使国家、地方和学校同时成为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主体。

而且,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为地方、学校甚至教师留出了较大的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空间。但 课程的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开发课程资源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校内外资源。教学设计的乡土化就是要释放老师的能量,激活学校细胞,用足、用好本地的乡土资 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这就使得教师要善于捕捉属于本校、本班学生的“兴趣”、“氛围”、“人际关系”、“生活经历”、“社会事件”等乡土信息,并 结合乡土信息创造性地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设计,努力做到“教”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学生的“学”,使乡土化教学设计发挥更大作用。 教学设计的乡土化使教学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由于筛选的资源大多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信服,使用起来,也有利于促使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2.教学设计要整合化。

课程论专家张华博士提出,课程是由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构成。那么,整合就是对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整理与重组,即进行物 性与活性的,静态与动态的,显性与隐性等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通过整合,让教材知识动态化,课堂情境人格化,把教学设计整合成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 文化,一种互动的文本,从而促使课堂活动的结构优化。

3.教学设计要学案化。

教学设计“学案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容纳更多样的学习方式,营造主体的学习地位,根据“学”的具体性实施“教”的方案,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去实现独立,通过合作学习弥补个人的有限,通过学法的习训想学、会学。

教学设计“学案化”植根于对学生独立生命的尊重,对学生具有的多重智慧优势的充分信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重情感体验,要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相关的体验,从内心感受中体会道理,而不是只记忆一些死的知识点;(2)要重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去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 质疑,引导学生反复尝试,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3)重合作,课堂上的合作体现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补上;(4)重方法和运用, 书上的许多理论知识,它们只是学习的载体,教学的目的应落实在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上。

4.教学设计要弹性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 实施过程中需要开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 生成的,在课程生活化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布 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课堂不能再是教学设计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 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 现代教学设计的“预设”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学设计”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 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动态方案”——弹性化的教学“预设”方案。只 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再做出详细的、适时的动态调整或调适,从而可以弥补在粗线条的“静态教学设计”中,原先设定的学习 难点可能不全成为学习难点或还有新的学习难点,原先设定的教学程序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程序等缺陷。所以,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 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进行调整,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即在“预设”基础上“生成”,在“生成”过 程中提升“预设”的层次、水平。


相关文章

  • "十二五"课题研究工作指导意见
  • 关于做好省.市.县"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小课题 申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阳光学校: 为统筹.规范我县省.市.县"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小课题申报研究工作,做好课题管理,确保研究质量, ...查看


  • 2012年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天村教师研修导航]
  • 2012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工作计划 周村区教师进修学校  朱秀红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区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以学习新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契机,以高效课堂 ...查看


  •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
  • "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为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教育体系"的精神, ...查看


  • 教学评估1
  •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培训材料(三) 学校教学评估档案管理 与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 平山县教研室: 教学评估培训材料 教学管理 一.管理能力 校长访谈 1.请问校长是怎样培训的?他是否经常听课?他是如何指导你们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的? ...查看


  • 研修方案一
  • 大地基中学语文.英语组课例研修实施方案 (主题一) 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楚雄市培训中心的要求,结合学校<怎样做课例研修>实施方案的,依据<怎样做课例研修>的内容.特点及其我组教师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组课例研修活动实 ...查看


  • 2014年度石门二中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 2014年度校本研修工作方案 石门县第二中学 二〇一四年三月 2014年度校本研修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 化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特制定本方 案. 一.总体目标 以学科建 ...查看


  • 邱小鹰:享受成长的快乐
  • 作者:邱小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57    更新时间:6/10/2006 作者简介:邱小鹰,1969年12月出生,1987年毕业分配进入泉州师范附属小学任教至今,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首批学员(小学品德). ...查看


  • 教师全员培训自查报告
  • 教师全员培训工作自查报告 扶风初级中学 2013年12月 教师全员培训工作自查总结报告 扶风初级中学 我校是落实扶风县学校布局调整,于2011年秋季合并新建的一所县局直属学校.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254名教师,3586名学生.教师中有国家 ...查看


  • 2014信息技术研修总结初中全员培训
  • 2014 信息技术网络研修总结 个人 信息 姓名 市县 所在单位 任教学科 信息技术 初中 任教学段 请您对照下表中的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培训内容!(不需填写) 学习类 (1)课程总学习时间不少于 1200 分钟: (2)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