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二课时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组别 代码 评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先精读一遍教材P64-P65, 用红色笔对重点内容及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勾画;再针对导学案二次阅读并解决预习探究案中的问题;训练案在自习或自主时间完成。

2. 预习时可对合作探究部分认真审题,做不完或者不会的正课时再做,对于选做部分BC 层可以不做。

3. 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2. 能较熟练地运用对数运算法则解决对数计算问题。

【学习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的应用

【知识链接】

1.(1)对数定义:如果a x =N (a >0, a ≠1) ,那么数 x 叫做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a x =N ⇔;

2.幂的运算性质.

(1)a m a n = (2)(a m ) n =; (3)(ab ) n =

3.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

(1)设log a 2=m ,log a 3=n ,求a m +n ;

提示:由log a 2=m ,得a

m =2;由log a 3=n ,得 a m +n = ∙

(2)设log a M =m ,log a N =n ,试利用m 、n 表示log a (M ·N ) .

【预习探究案】

1. 对数运算性质及推导

问题:由a p a q =a p +q ,如何探讨log a MN 和log a M 、log a N 之间的关系?

问题:设log a M =p , log a N =q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M =a p ,N =a q

∴MN =a p a q =a p +q ,

∴log a MN =p +q ,即得log a MN =log a M + log a 根据上面的证明,能否得出以下式子?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则

(1)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

M (2)log a =log a M -log a N ; N

(3) log a M n =n log a M (n ∈R ) .

反思:

自然语言如何叙述三条性质? 性质的证明思路?(运用转化思想,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运算

例1用log a x , log a y , log a z 表示下列各式:

xy (1)log a ; (2)

log a . z

例2计算:

(1)log 525; (2)log 0.41; (3)log 2(47⨯25) ; (4)

【课堂小结】

我的疑问:(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今天我学会了什么?

【训练案】 (时间:10分钟)

1.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log 2(3÷5) =log 23-log 25 B .log 2(-10) 2=2log 2(-10)

C .log 2(3+5) =log 23 log 25 D .log 2(-5) 3=-log 253

2. 如果lgx =lga +3lgb -5lgc ,那么( )

ab 33ab A .x =a +3b -c B .x = C .x =5 c 5c D .x =a +b 3-c 3

3. 若2lg (y -2x )=lg x +lg y ,那么( )

A .y =x B .y =2x C .y =3x D .y =4x

4. 计算:(1)log 93+log 927= (2)log 2

15+lg = 231+log 12=. 225.

计算: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组别 代码 评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先精读一遍教材P64-P65, 用红色笔对重点内容及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勾画;再针对导学案二次阅读并解决预习探究案中的问题;训练案在自习或自主时间完成。

2. 预习时可对合作探究部分认真审题,做不完或者不会的正课时再做,对于选做部分BC 层可以不做。

3. 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2. 能较熟练地运用对数运算法则解决对数计算问题。

【学习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的应用

【知识链接】

1.(1)对数定义:如果a x =N (a >0, a ≠1) ,那么数 x 叫做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a x =N ⇔;

2.幂的运算性质.

(1)a m a n = (2)(a m ) n =; (3)(ab ) n =

3.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

(1)设log a 2=m ,log a 3=n ,求a m +n ;

提示:由log a 2=m ,得a

m =2;由log a 3=n ,得 a m +n = ∙

(2)设log a M =m ,log a N =n ,试利用m 、n 表示log a (M ·N ) .

【预习探究案】

1. 对数运算性质及推导

问题:由a p a q =a p +q ,如何探讨log a MN 和log a M 、log a N 之间的关系?

问题:设log a M =p , log a N =q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M =a p ,N =a q

∴MN =a p a q =a p +q ,

∴log a MN =p +q ,即得log a MN =log a M + log a 根据上面的证明,能否得出以下式子?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则

(1)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

M (2)log a =log a M -log a N ; N

(3) log a M n =n log a M (n ∈R ) .

反思:

自然语言如何叙述三条性质? 性质的证明思路?(运用转化思想,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运算

例1用log a x , log a y , log a z 表示下列各式:

xy (1)log a ; (2)

log a . z

例2计算:

(1)log 525; (2)log 0.41; (3)log 2(47⨯25) ; (4)

【课堂小结】

我的疑问:(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今天我学会了什么?

【训练案】 (时间:10分钟)

1.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log 2(3÷5) =log 23-log 25 B .log 2(-10) 2=2log 2(-10)

C .log 2(3+5) =log 23 log 25 D .log 2(-5) 3=-log 253

2. 如果lgx =lga +3lgb -5lgc ,那么( )

ab 33ab A .x =a +3b -c B .x = C .x =5 c 5c D .x =a +b 3-c 3

3. 若2lg (y -2x )=lg x +lg y ,那么( )

A .y =x B .y =2x C .y =3x D .y =4x

4. 计算:(1)log 93+log 927= (2)log 2

15+lg = 231+log 12=. 225.

计算:


相关文章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 ...查看


  • 必修1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 ...查看


  • 对数及运算
  • 2. 2. 1 对数与对数运算(2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并记忆对数的定义,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对数恒等式及对数的性质. 2.理解并掌握对数运算法则的内容及推导过程. 3.熟练运用对数的性质和对数运算法则解题. 4.对数的初步应用. 教学重 ...查看


  • 高中理科数学课时内容安排与目录
  • 高中理科数学课时内容安排与目录 必修1_必修4_必修5_必修2_必修3及选修2-1_2-2_2-3 必修1:(13+14+9 = 约36课时)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4+4+3+1+1= 约13课时) 1.1集合 (约4课时) 1.1.1 ...查看


  • 职教教学计划张
  • 数学教学计划(基础模块·上册) 张小娟 一.指导思想. 1.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基础. 2.进一步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通过对数学理论.思想.方法和运用的学习掌握,使学生逐步提高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空间想 ...查看


  • 对数运算法则教案
  •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2课时)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对数的运算法则,能灵活运用对数运算法则进行对数运算.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后进行的,它是上节内容的延续与深入, ...查看


  • 高中数学公式口诀
  • 高中数学公式口诀 一.<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 ...查看


  • 对数的运算性质
  • 2.7(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的: 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 2.能较熟练地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运算性质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对数的 ...查看


  •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数学部分 高一数学(新课标人教A 版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课时 单元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第01次 第 一 章 集 合 与 函 数 的 概 念 1.1.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