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学方法论

第26卷第1期2009年2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6No.1Feb.2009

古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学方法论

凌郁之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

摘 要:文献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作为一种学风,它是以崇实求真为特色的学风,对蹈虚浮薄的风气具有纠偏扶正的意义;作为一种治学精神,它具有实证精神和人文精神诸层面。古代文学研究应当在/实学求是0的精神原则下,既提倡严谨的学风,又鼓励自由的思想,其最高境界是诗性与理性、文艺学与文献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古典文学;文献学;学风;精神中图分类号:I2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95(2009)01-0047-05

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文献之学,源远流长。今天我们所说的古代文学学科,历史上甚至曾经一度只是文献之学的一个分支而已。近世以来,文献学一度被弱化而屈居古代文学之亚。今天则文献学与古代文学皆被当作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二级学科而分庭抗礼了。虽然被分成两个学科,但两者在历史上的/相依为命0注定着两者在今天的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对于古代文学研究而言,文献学则具有方法论意义。

发韧于北宋、鼎盛于乾嘉的考据之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学术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直至今日仍在传统的文史哲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巨大成绩,其中文献考据之学功不可没。在学术多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新学理/乱花渐欲迷人眼0的今天,重新审视文献考据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庶几有裨于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辨订,判断考证对象的真伪是非、厘清其相互关系及发展脉络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既表现为一种文献处理技能,又表现为通过考证获取充分证据以求得证解的研究过程。对于古典文学研究来说,它是/第一级根据0。

[1]319

在多层次性的古代文学研究中,文献学处于基础层面。文献考据系统的广泛展开,构成了本学科的基础工程。这个系统具体包括:古典文学基本资料的整理,如各类文学作品总集、别集的点校、笺注、辑佚、辨伪和新编;基本文学史料的整理研究,如作家传记资料的搜集、编纂、文学活动系年、作家年谱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考订和整理,以及相关工具书的编纂等。文献学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基础意义,在于它能不断地完善这项/基础工程0,/不但为深入研究奠定扎实的资料基础,而且有时还能影响研究方法或研究方向的开拓0。

[2]64

在具体操作时,应遵循必要的规范,袁行霈先生总结为四点:(一)对已有的全部资料加以系统的整理和通盘的考察,不以枝节害全体;(二)尽量使用可信度高的资料,不以次要的资料轻易否定重要的资料;(三)必须注意版本的选择,应使用最好的版本,可以理校,但不能擅

一、方法层面

作为一种治学方法,文献学是文史研究工作基本的和必要的方法。这一点几乎已成为广大

研究者的共识,前人之述已详,故兹从简。作为方法,文献考据就是通过对文献的稽考、推演或

*

收稿日期:2008-12-29

基金项目:苏州科技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骨干课课程群0项目(2008KJA-070810001)

作者简介:凌郁之(1968-),男,安徽舒城人,文学博士,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研究。

改;(四)以准确理解作品为基础,以对其作品的胜解求得考证的可信。

[3]18

现代化的快捷方式,电脑检索技术是考据方法的重要辅助。

在对待具体专题时,

则如傅璇琮先生所说:/要在这一专题所涉及的资料范围内,尽可能求全求实,同时在资料搜辑考辨的过程中,细心发现前人未曾注意的问题,抉隐发微,提出新见。0

[5]107

[4]459

二、风气层面

作为一种学风,文献之学是以求真崇实为特色的学风。章学诚所揭出的/实学求是0

[9]73

陈尚君先生从切身治

,最

学经验出发总结有三条:一通目录;二明史源;三不盲从前人结论。这些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实在在地去摸索,才能娴熟地掌握考据之法,并使之能为我所用,对古代文学研究才能起到辅翼的功能。对待文献考据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文献考据本身而言,它只是方法而非学问,但通过考据可以增益学问;视考据为学问,或以为考据不足以谈学问,都是错误的看法。陈垣说:/考证为史学方法之一,欲实事求是,非考证不可。彼毕生从事考证、以为尽史学之能事者固非;薄视考证以为不足道者,亦未必是也。0

[6]76

具概括性。当然,此乃学风之一种,并不具排他

性。文献考据作为学风的提出,有其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意义。当北宋考据之学始盛之际,程颐即把/今之学0归纳为/文章之学0、/训诂之学0和/儒者之学0三种。

[10]150

后来,清儒又有义理、

考据、辞章之说。既有分化,就有对立和论争。章学诚曾对把三者对立起来的看法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说:/学问成家,则发挥而为文辞,证实而为考据。比如人身:学问,其神智也;文辞,其肌肤也;考据,其骸骨也。三者备而后谓之著述。0

[9]202-203

这些话对今天治学仍有启发意义。

这话对于古

代文学研究者也同样适合。考据只是古代文学

研究方法之一,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它并非无所不能。比如,对于文学作品中思想情感及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分析,确非考据所长。对于古代文学学科来说,只有把考据的实证科学方法和精神,与美学、文艺学等人文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结出丰硕果实。所以,有学者号召要采取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两点论0,无疑是比较妥当的态度。

传统的文献处理技能,似乎越来越受到电脑技术的挑战,有人甚至怀疑在电脑时代从事考据的意义。实际上,电脑技术的运用,是文献考据方法的补充和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用电脑手段检索文献,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如5全唐诗6、5全宋词6乃至5四库全书6、5四部丛刊6等大型电子文本系统,检索极为快捷方便,远非传统索引之法所能企及。但正如一些学者所怀疑的那样,/新的科技手段的利用,是否一定能够代替和超过传统的阅读方式,还是存有疑问的0

[8]187

[7]

古典文学研究界也存在着侧重文献考据和侧重理论阐释两种偏向。我们认为,两者可以并存,最好兼融,不应主观地拔高一方以打压另一方,以免重蹈/文人相轻0的故辙。就古典文学研究者个人而言,确实某些人有时片面依仗理论而忽视考证基础,不辨真伪,曲解文本;也有人一味据考证为擅场,不闻风声雨声。而就古典文学研究学科而言,如刘扬忠先生所说,/我们的文史研究以广博搜集、精严辨校材料和注重文献整理为其优长,但由此而导致这个领域长期轻视义理阐释,并且排拒先进的西学理论,则是其一项重大欠缺0

[11]11

;另一方面,又如张伯伟先生所

说,/古代文学理论界始终保持着较为浓厚的理论热情,但是由于长期忽视了作为研究基础的文献学问题,这种热情就未能结出应有的果实,反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不良学风的堂而皇之的龟

[12]10

缩处,这就不能不引起学术界的高度警惕0。刘扬忠先生是就该学科传统研究手法而言的,张伯伟先生则是就近20多年来的情况而发,两者并不矛盾。

有人把文献考据称为微观研究,把理论建构称为宏观研究,于是又有宏观微观优劣论。若各执一偏之见,则无利于学术活动的正常开展。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今天的科学家,既能看到光年之遥,又看到纳米之微。所谓宏观与微观,实不可轻易轩轾。天文学家仰观宇宙寻找新

电脑检索系统的创建和利用,必须依赖其建立者和使用者对于相关专业知识和文献方法的掌握。古典文献电脑检索系统的开发研制,也必须要有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参与。如让仅具有电脑一技之长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显然是不可思议的。应该说,电脑的使用为传统文献整理带来了

星,就是在宏观的视野里进行微观搜索。被视为所谓/微观0的文献考据,实质上有着类似的宏观背景。文学史家从事考据时多以对文学史观的求索作为内驱力。而正确的理论建构,也应获得考证支持。而且,微观的不断发现和累积整理,也可能产生趋向宏观的质变。当然,被视为/微观0的考据,应做到缜密,而不应流于琐屑。我们既需要个案的考订,更需要整体梳理和宏观架构。杨义先生说,通过/对极其丰富的文学现象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考订和理论把握0,/可以比较充分地吸收和转化中国传统的考据学、版本学、文献学和注疏学等专门的学问,从而以比较深厚的功力,在本色的意义上展示与西方文学发展不同的中国文学历史过程,进而在宏观上建立中国文学源流学0观的动态辩证关系。

[13]14

发之覆的新见。0

[14]71

文学史研究要立足于深入

的文本研究,而/文本研究离不开细密的考证和严谨的训诂,也离不开研究者对文本的精鉴、深味和妙悟0

[3]18

。优秀的论文论著,往往是思辩、

鉴赏和考证兼容而相长。

当然,考据之学本身也需要端正学风,需要有学界共同遵守的规则,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对于良好学风的规范引导作用。梁启超总结乾嘉正统学风十条,其中如/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以臆度者,在所必摈0、/选择证据,以古为尚0、/孤证不为定说0、/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0、/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0、/所见不合,则相辨诘,虽弟子驳难本师,亦所不避0等,

[15]44

这些仍值得当今学者

,这就是宏观与微

承继和遵从。而诸如重复考订、好奇穿凿、曲解史料、孤证强说、凭空悬想等考据方面的偏失都宜矫正;

[16]20

就古典文学研究来说,最好的做法无疑应是考据、义理、辞章三者兼备,无考据则不信,无义理则不明,无辞章则不美。古典文学研究包括文

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等方面,考据擅长解决文学史料方面的问题,而文学评论、鉴赏则非所长,应求诸理性或诗性的探析。对于从事研究的学者个人来说,由于各人难免有所侧重,学有所专,或肆力于考据,或骋才于立论,应扬其所长,补其所短,自由发展其学术个性和研究方向。唯其如此,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才能百花齐放、盛开不败。对于一个专题来说,有的需要考据,有的适合论述。如对于司空图5二十四诗品6的真伪问题,无疑采取考辨方式比较合适。而对于5二十四诗品6与司空图诗学趣味的研究,则采取理论探析较为适宜。可见,考据与理论应当相互为用,而不应相互排斥、相互诋毁。文献整理,辑佚考据,是致力于所谓/硬件0建设;理论探讨,观念更新,乃从事/软件0开发。只一门心思专力考据而轻视理论批评的做法,则蔽于材料而学理得不到应有的揭示;或只倚重理论优势而忽视文献考据的倾向,则蔽于玄言而蹈空不稳,故皆难免拘墟之见。

在对文学史问题作理论探讨时,应注意防止/以论带史0的偏向。周勋初先生说:/一种理论,或许能够提供你新的观点、方法或视角,但不能帮你包办一切,我们必须从大量的原始材料中进行抉择、概括和提炼,才有可能得出发前人未

还要避免把考据视作终极目的的

[17]103

/考据至上0主义,戒除/为考据而考据0的/玩学术0式的/私人化0倾向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学术思潮的纷纷涌入,学术界一时出现过不少乱贴标签、生搬硬

套的论著。文艺理论圈子里所谓的/失语症0实际就是盲目学西的后遗症,这个教训必须记取。如何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我们认为,必须落实在/我0。我们的国学有着自己的学术品格、学术理路和学术统绪,西方的理论著作对于我们有所启迪,可以适当借鉴,但断不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90年代以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人家那一套并不完全适合我们,学风遂复趋于笃实,考据之风又获得了应有的学术空间。目今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已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考据作为一种学风,宜顺应并推动多元化的学科发展,不宜借口/文学0研究而轻视文献;也不能过分强调文献,过分突出实证主义和技术主义,不能让工具性的操作抑制理性的思维和诗性的创造。

三、精神层面

文献之学经过千年发展和20世纪以来学界的耕耘实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学术研究土壤中,且事实上已融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其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

积淀。我们今天讲文献学,就不能只把它当作方

法或学风之一种,还应当看到它作为治学精神的可贵之处。

文献学方法,或曰考据方法,符合科学的怀疑、探索和实证精神。乾嘉朴学已有科学的方法和缜密的思考,其科学精神近代以来就受到了重视,梁启超称其为/科学的古典学派0

[1]28

考据学风与开放宏通的治学格局的统一。正由于他们能够超越乾嘉学派繁琐饾饤之弊,而又汲取其精华,并与西学相融通,始能取得举世瞩目

的辉煌成就。在考证中思辩,在思辩中考证,学术识见能够在长期的考据中涵养证成。这既是内敛到外放的过程,也是内敛与外放的统一;既袭承了考据家法,又贯注了现代意识。

古典文学研究学科是人文学科,学者的历史意识与文化视角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有人批评文献考据忽视古代文学学科的人文性质,其实,从事过考据的学者都心知,文献考据首先必须要求学者对传统文化有深厚而系统的理解和把握,然后才是锲而不舍的用力过程。这既需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也需要执着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家园意识。我们经常看到,有不少长期从事重大文献整理工程的学者,称自己是/发愿0为之。正是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支持他们兀兀穷年、笔耕于斯。当然,由于考据工作的过程和成果并不能直接鲜明地体现为思想,所以局外人较难体会他们的精神世界了。

文学研究的终极关怀是人文精神。古典文学研究者一样在参与重铸新时代的人文精神。20世纪在古典文学领域取得重大建树的学者,如王国维、陈寅恪、胡适、鲁迅、闻一多、钱锺书等,他们对文献考据的重视,根本上源自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关怀。在他们那里,人文精神要远远超乎工具理性之上。比如闻一多的神话研究和唐诗研究,就是抉原于文献,而又有更多的感悟思辩和诗性创造。他既融通了现代学术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又深植于传统的文化土壤,所以他的研究才体现了求真求美、融理融情的统一。可以说,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之辨已被这些现代学人打通而浑化一体。就这些学术大师而言,考据的作用和意义,与其说是方法上的,毋宁说是一种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研究是一门开放的多元的学科,其研究应鼓励多种方法和风格的尝试与实践,拓展与其它学科包括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西方文艺理论等的联系和融通,而这都无法取代或贬低作为基础的文献考据工作和作为指导思想的文献朴学精神。古典文学研究应当在/实学求是0的精神原则下,既提倡严谨的学风,又鼓励自由的思想,其最高境界是理性

,其意

即在此。现代科学的哲学基础,就是通过演绎推理和事实获得新知,考据同样需要质疑、运思和推理,而不是机械的操作过程。陈垣说:/考证贵能疑,疑而后能致其思,思而后能得其理。0

[6]76

这正揭示出考据的内在运作机制。考

据的目的是为了文本的完善或理论的建立,其理与科学相一致。

文献考据虽是资料性的工作,但其辨伪的功能实际就是冷峻的、无言的批评。长篇大论,空言炫人,而一旦其证据被考为不足信,其所议论则皆不能成立。所以,文献学的批评风格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0。季羡林先生说文献考据的/精髓就是:无征不信,-拿证据来.,不容你

[18]8

胡思乱想,毫无根据0。乾嘉学风,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以臆度者,在所必摈。这就是考据作为批评的威力。

文献学貌似封闭而实际上具有分析性和建设性。文献考据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本身就体现为开放的气象。有的学者已看到乾嘉之学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而不是像某些人所批评的那样一潭死水。在其出现之初,恰恰是缘于/源头活水来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乾嘉考据之学已不完全是古典的了,而具有了近代性质。乾嘉之学的末流虽多囿于章句训诂而不能自拔,而其杰出代表如戴震、焦循、章学诚等巨擘,实际都有自己的思想而能超乎考据之外。

冯友兰说:/就整个的史学说,一个历史的完成,必须经过审查史料及融会贯通两阶段,而且必须到融会贯通的阶段,历史方能完成。0

[21]第六册序[19,20]

。近世学术大师如陈寅恪、钱锺书

等人的治学路数颇能说明问题。他们把这/两阶段0打通合一,既重视考据之方法,又重视考据之精神;咸能立足于传统,放眼于世界;既对于国学有着极为深湛的研究,又对西学有着极为广泛的涉猎;既能立足文本、烛照沉覆,又有/独立

[22]218

之精神,自由之思想0,体现了严谨笃实的

与诗性、文献学与文艺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惟其如此,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生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而长盛不衰。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

19961

[2]傅璇琮.文学古籍整理与古典文学研究[G]//文学遗产编

辑部1文学遗产纪念文集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64-68.

[3]袁行霈.文学史研究的前瞻[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18-20.

[4]傅璇琮.唐诗论学丛考[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5]陈尚君.传统考据与现代学术)))陈尚君教授访谈[J].学

术月刊,1999(9):106-1131

[6]陈垣.通鉴胡注表微[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7]程千帆.关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他[M]//巩本标.

程千帆沈祖棻学记1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16-124.

[8]傅刚.98汉学研究国际会议文学分会述要[J].中国社会科

学,1998(6):181-189.

[9]仓修良.文史通义新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0]程颐.二程遗书[M]//四库全书(册698)1景印文渊阁1[11]刘扬忠.传承、建构、展望)))关于21世纪词学研究的对

话[J].文学遗产,1999(3):1-12.

[12]张伯伟.中国诗学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13]杨义.文学研究走进21世纪[J]文学评论,2000(1):5-20:.

[14]周勋初.文献学与综合研究[G]//文学遗产编辑部1文学

遗产纪念文集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69-72.[1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16]陈尚君.问学纪程[J].中文自学指导,1996(5):14-20.[17]郭英德.论古典文学研究的/私人化0倾向[J].文学评论,

2000(4):101-105.

[18]季羡林.我的学术总结[J].文艺研究,1999(3):8-27.[19]漆永祥.论西学东渐与乾嘉学术之关系[J].传统文化与现

代化,1998(2):11-171

[20]李开1第一次西学东渐与乾嘉学派[J].传统文化与现代

化,1999(3):16-23.

[21]冯友兰.古史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责任编辑:政 梁)

TheMethodologyofLiteratureScienceinAncientLiteratureResearch

LINGYuzhi

(theSchoolofHumanities,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uzhou,Jiangsu,215009)

Abstract:Asaresearchmethod,literaturescienceplaysafundamentalrole,whichisirreplaceable,inthescienceofancientliteratureresearch;asanacademicatmosphere,literaturescienceisofgreatsignificanceasitaimsatseekingthetruthbyrec-tifyingtheatmosphereofpursuingthesuperficialandshowy;asaspiritofacademicresearch,

itcallsforbothpositivismand

humanism.Hence,ancientliteratureresearchshould,basedontheprincipleof/seekingthetruthfromfacts0,advocatearigorousacademicatmospherewhileencouragingtheexpressionofdifferentideas.Theidealrealmofancientliteratureresearchshouldbetheconsummatecombinationbetweenthepursuitofpoeticbeautyandreason,thescienceofliteratureandartandliteraturescience,andthespiritofhumanismandthespiritofscience.Keywords:ancientliterature;

literaturescience;academicatmosphere;spirit

第26卷第1期2009年2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6No.1Feb.2009

古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学方法论

凌郁之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

摘 要:文献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作为一种学风,它是以崇实求真为特色的学风,对蹈虚浮薄的风气具有纠偏扶正的意义;作为一种治学精神,它具有实证精神和人文精神诸层面。古代文学研究应当在/实学求是0的精神原则下,既提倡严谨的学风,又鼓励自由的思想,其最高境界是诗性与理性、文艺学与文献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古典文学;文献学;学风;精神中图分类号:I2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95(2009)01-0047-05

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文献之学,源远流长。今天我们所说的古代文学学科,历史上甚至曾经一度只是文献之学的一个分支而已。近世以来,文献学一度被弱化而屈居古代文学之亚。今天则文献学与古代文学皆被当作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二级学科而分庭抗礼了。虽然被分成两个学科,但两者在历史上的/相依为命0注定着两者在今天的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对于古代文学研究而言,文献学则具有方法论意义。

发韧于北宋、鼎盛于乾嘉的考据之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学术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直至今日仍在传统的文史哲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巨大成绩,其中文献考据之学功不可没。在学术多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新学理/乱花渐欲迷人眼0的今天,重新审视文献考据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庶几有裨于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辨订,判断考证对象的真伪是非、厘清其相互关系及发展脉络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既表现为一种文献处理技能,又表现为通过考证获取充分证据以求得证解的研究过程。对于古典文学研究来说,它是/第一级根据0。

[1]319

在多层次性的古代文学研究中,文献学处于基础层面。文献考据系统的广泛展开,构成了本学科的基础工程。这个系统具体包括:古典文学基本资料的整理,如各类文学作品总集、别集的点校、笺注、辑佚、辨伪和新编;基本文学史料的整理研究,如作家传记资料的搜集、编纂、文学活动系年、作家年谱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考订和整理,以及相关工具书的编纂等。文献学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基础意义,在于它能不断地完善这项/基础工程0,/不但为深入研究奠定扎实的资料基础,而且有时还能影响研究方法或研究方向的开拓0。

[2]64

在具体操作时,应遵循必要的规范,袁行霈先生总结为四点:(一)对已有的全部资料加以系统的整理和通盘的考察,不以枝节害全体;(二)尽量使用可信度高的资料,不以次要的资料轻易否定重要的资料;(三)必须注意版本的选择,应使用最好的版本,可以理校,但不能擅

一、方法层面

作为一种治学方法,文献学是文史研究工作基本的和必要的方法。这一点几乎已成为广大

研究者的共识,前人之述已详,故兹从简。作为方法,文献考据就是通过对文献的稽考、推演或

*

收稿日期:2008-12-29

基金项目:苏州科技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骨干课课程群0项目(2008KJA-070810001)

作者简介:凌郁之(1968-),男,安徽舒城人,文学博士,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研究。

改;(四)以准确理解作品为基础,以对其作品的胜解求得考证的可信。

[3]18

现代化的快捷方式,电脑检索技术是考据方法的重要辅助。

在对待具体专题时,

则如傅璇琮先生所说:/要在这一专题所涉及的资料范围内,尽可能求全求实,同时在资料搜辑考辨的过程中,细心发现前人未曾注意的问题,抉隐发微,提出新见。0

[5]107

[4]459

二、风气层面

作为一种学风,文献之学是以求真崇实为特色的学风。章学诚所揭出的/实学求是0

[9]73

陈尚君先生从切身治

,最

学经验出发总结有三条:一通目录;二明史源;三不盲从前人结论。这些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实在在地去摸索,才能娴熟地掌握考据之法,并使之能为我所用,对古代文学研究才能起到辅翼的功能。对待文献考据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文献考据本身而言,它只是方法而非学问,但通过考据可以增益学问;视考据为学问,或以为考据不足以谈学问,都是错误的看法。陈垣说:/考证为史学方法之一,欲实事求是,非考证不可。彼毕生从事考证、以为尽史学之能事者固非;薄视考证以为不足道者,亦未必是也。0

[6]76

具概括性。当然,此乃学风之一种,并不具排他

性。文献考据作为学风的提出,有其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意义。当北宋考据之学始盛之际,程颐即把/今之学0归纳为/文章之学0、/训诂之学0和/儒者之学0三种。

[10]150

后来,清儒又有义理、

考据、辞章之说。既有分化,就有对立和论争。章学诚曾对把三者对立起来的看法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说:/学问成家,则发挥而为文辞,证实而为考据。比如人身:学问,其神智也;文辞,其肌肤也;考据,其骸骨也。三者备而后谓之著述。0

[9]202-203

这些话对今天治学仍有启发意义。

这话对于古

代文学研究者也同样适合。考据只是古代文学

研究方法之一,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它并非无所不能。比如,对于文学作品中思想情感及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分析,确非考据所长。对于古代文学学科来说,只有把考据的实证科学方法和精神,与美学、文艺学等人文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结出丰硕果实。所以,有学者号召要采取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两点论0,无疑是比较妥当的态度。

传统的文献处理技能,似乎越来越受到电脑技术的挑战,有人甚至怀疑在电脑时代从事考据的意义。实际上,电脑技术的运用,是文献考据方法的补充和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用电脑手段检索文献,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如5全唐诗6、5全宋词6乃至5四库全书6、5四部丛刊6等大型电子文本系统,检索极为快捷方便,远非传统索引之法所能企及。但正如一些学者所怀疑的那样,/新的科技手段的利用,是否一定能够代替和超过传统的阅读方式,还是存有疑问的0

[8]187

[7]

古典文学研究界也存在着侧重文献考据和侧重理论阐释两种偏向。我们认为,两者可以并存,最好兼融,不应主观地拔高一方以打压另一方,以免重蹈/文人相轻0的故辙。就古典文学研究者个人而言,确实某些人有时片面依仗理论而忽视考证基础,不辨真伪,曲解文本;也有人一味据考证为擅场,不闻风声雨声。而就古典文学研究学科而言,如刘扬忠先生所说,/我们的文史研究以广博搜集、精严辨校材料和注重文献整理为其优长,但由此而导致这个领域长期轻视义理阐释,并且排拒先进的西学理论,则是其一项重大欠缺0

[11]11

;另一方面,又如张伯伟先生所

说,/古代文学理论界始终保持着较为浓厚的理论热情,但是由于长期忽视了作为研究基础的文献学问题,这种热情就未能结出应有的果实,反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不良学风的堂而皇之的龟

[12]10

缩处,这就不能不引起学术界的高度警惕0。刘扬忠先生是就该学科传统研究手法而言的,张伯伟先生则是就近20多年来的情况而发,两者并不矛盾。

有人把文献考据称为微观研究,把理论建构称为宏观研究,于是又有宏观微观优劣论。若各执一偏之见,则无利于学术活动的正常开展。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今天的科学家,既能看到光年之遥,又看到纳米之微。所谓宏观与微观,实不可轻易轩轾。天文学家仰观宇宙寻找新

电脑检索系统的创建和利用,必须依赖其建立者和使用者对于相关专业知识和文献方法的掌握。古典文献电脑检索系统的开发研制,也必须要有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参与。如让仅具有电脑一技之长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显然是不可思议的。应该说,电脑的使用为传统文献整理带来了

星,就是在宏观的视野里进行微观搜索。被视为所谓/微观0的文献考据,实质上有着类似的宏观背景。文学史家从事考据时多以对文学史观的求索作为内驱力。而正确的理论建构,也应获得考证支持。而且,微观的不断发现和累积整理,也可能产生趋向宏观的质变。当然,被视为/微观0的考据,应做到缜密,而不应流于琐屑。我们既需要个案的考订,更需要整体梳理和宏观架构。杨义先生说,通过/对极其丰富的文学现象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考订和理论把握0,/可以比较充分地吸收和转化中国传统的考据学、版本学、文献学和注疏学等专门的学问,从而以比较深厚的功力,在本色的意义上展示与西方文学发展不同的中国文学历史过程,进而在宏观上建立中国文学源流学0观的动态辩证关系。

[13]14

发之覆的新见。0

[14]71

文学史研究要立足于深入

的文本研究,而/文本研究离不开细密的考证和严谨的训诂,也离不开研究者对文本的精鉴、深味和妙悟0

[3]18

。优秀的论文论著,往往是思辩、

鉴赏和考证兼容而相长。

当然,考据之学本身也需要端正学风,需要有学界共同遵守的规则,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对于良好学风的规范引导作用。梁启超总结乾嘉正统学风十条,其中如/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以臆度者,在所必摈0、/选择证据,以古为尚0、/孤证不为定说0、/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0、/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0、/所见不合,则相辨诘,虽弟子驳难本师,亦所不避0等,

[15]44

这些仍值得当今学者

,这就是宏观与微

承继和遵从。而诸如重复考订、好奇穿凿、曲解史料、孤证强说、凭空悬想等考据方面的偏失都宜矫正;

[16]20

就古典文学研究来说,最好的做法无疑应是考据、义理、辞章三者兼备,无考据则不信,无义理则不明,无辞章则不美。古典文学研究包括文

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等方面,考据擅长解决文学史料方面的问题,而文学评论、鉴赏则非所长,应求诸理性或诗性的探析。对于从事研究的学者个人来说,由于各人难免有所侧重,学有所专,或肆力于考据,或骋才于立论,应扬其所长,补其所短,自由发展其学术个性和研究方向。唯其如此,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才能百花齐放、盛开不败。对于一个专题来说,有的需要考据,有的适合论述。如对于司空图5二十四诗品6的真伪问题,无疑采取考辨方式比较合适。而对于5二十四诗品6与司空图诗学趣味的研究,则采取理论探析较为适宜。可见,考据与理论应当相互为用,而不应相互排斥、相互诋毁。文献整理,辑佚考据,是致力于所谓/硬件0建设;理论探讨,观念更新,乃从事/软件0开发。只一门心思专力考据而轻视理论批评的做法,则蔽于材料而学理得不到应有的揭示;或只倚重理论优势而忽视文献考据的倾向,则蔽于玄言而蹈空不稳,故皆难免拘墟之见。

在对文学史问题作理论探讨时,应注意防止/以论带史0的偏向。周勋初先生说:/一种理论,或许能够提供你新的观点、方法或视角,但不能帮你包办一切,我们必须从大量的原始材料中进行抉择、概括和提炼,才有可能得出发前人未

还要避免把考据视作终极目的的

[17]103

/考据至上0主义,戒除/为考据而考据0的/玩学术0式的/私人化0倾向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学术思潮的纷纷涌入,学术界一时出现过不少乱贴标签、生搬硬

套的论著。文艺理论圈子里所谓的/失语症0实际就是盲目学西的后遗症,这个教训必须记取。如何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我们认为,必须落实在/我0。我们的国学有着自己的学术品格、学术理路和学术统绪,西方的理论著作对于我们有所启迪,可以适当借鉴,但断不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90年代以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人家那一套并不完全适合我们,学风遂复趋于笃实,考据之风又获得了应有的学术空间。目今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已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考据作为一种学风,宜顺应并推动多元化的学科发展,不宜借口/文学0研究而轻视文献;也不能过分强调文献,过分突出实证主义和技术主义,不能让工具性的操作抑制理性的思维和诗性的创造。

三、精神层面

文献之学经过千年发展和20世纪以来学界的耕耘实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学术研究土壤中,且事实上已融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其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

积淀。我们今天讲文献学,就不能只把它当作方

法或学风之一种,还应当看到它作为治学精神的可贵之处。

文献学方法,或曰考据方法,符合科学的怀疑、探索和实证精神。乾嘉朴学已有科学的方法和缜密的思考,其科学精神近代以来就受到了重视,梁启超称其为/科学的古典学派0

[1]28

考据学风与开放宏通的治学格局的统一。正由于他们能够超越乾嘉学派繁琐饾饤之弊,而又汲取其精华,并与西学相融通,始能取得举世瞩目

的辉煌成就。在考证中思辩,在思辩中考证,学术识见能够在长期的考据中涵养证成。这既是内敛到外放的过程,也是内敛与外放的统一;既袭承了考据家法,又贯注了现代意识。

古典文学研究学科是人文学科,学者的历史意识与文化视角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有人批评文献考据忽视古代文学学科的人文性质,其实,从事过考据的学者都心知,文献考据首先必须要求学者对传统文化有深厚而系统的理解和把握,然后才是锲而不舍的用力过程。这既需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也需要执着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家园意识。我们经常看到,有不少长期从事重大文献整理工程的学者,称自己是/发愿0为之。正是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支持他们兀兀穷年、笔耕于斯。当然,由于考据工作的过程和成果并不能直接鲜明地体现为思想,所以局外人较难体会他们的精神世界了。

文学研究的终极关怀是人文精神。古典文学研究者一样在参与重铸新时代的人文精神。20世纪在古典文学领域取得重大建树的学者,如王国维、陈寅恪、胡适、鲁迅、闻一多、钱锺书等,他们对文献考据的重视,根本上源自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关怀。在他们那里,人文精神要远远超乎工具理性之上。比如闻一多的神话研究和唐诗研究,就是抉原于文献,而又有更多的感悟思辩和诗性创造。他既融通了现代学术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又深植于传统的文化土壤,所以他的研究才体现了求真求美、融理融情的统一。可以说,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之辨已被这些现代学人打通而浑化一体。就这些学术大师而言,考据的作用和意义,与其说是方法上的,毋宁说是一种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研究是一门开放的多元的学科,其研究应鼓励多种方法和风格的尝试与实践,拓展与其它学科包括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西方文艺理论等的联系和融通,而这都无法取代或贬低作为基础的文献考据工作和作为指导思想的文献朴学精神。古典文学研究应当在/实学求是0的精神原则下,既提倡严谨的学风,又鼓励自由的思想,其最高境界是理性

,其意

即在此。现代科学的哲学基础,就是通过演绎推理和事实获得新知,考据同样需要质疑、运思和推理,而不是机械的操作过程。陈垣说:/考证贵能疑,疑而后能致其思,思而后能得其理。0

[6]76

这正揭示出考据的内在运作机制。考

据的目的是为了文本的完善或理论的建立,其理与科学相一致。

文献考据虽是资料性的工作,但其辨伪的功能实际就是冷峻的、无言的批评。长篇大论,空言炫人,而一旦其证据被考为不足信,其所议论则皆不能成立。所以,文献学的批评风格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0。季羡林先生说文献考据的/精髓就是:无征不信,-拿证据来.,不容你

[18]8

胡思乱想,毫无根据0。乾嘉学风,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以臆度者,在所必摈。这就是考据作为批评的威力。

文献学貌似封闭而实际上具有分析性和建设性。文献考据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本身就体现为开放的气象。有的学者已看到乾嘉之学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而不是像某些人所批评的那样一潭死水。在其出现之初,恰恰是缘于/源头活水来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乾嘉考据之学已不完全是古典的了,而具有了近代性质。乾嘉之学的末流虽多囿于章句训诂而不能自拔,而其杰出代表如戴震、焦循、章学诚等巨擘,实际都有自己的思想而能超乎考据之外。

冯友兰说:/就整个的史学说,一个历史的完成,必须经过审查史料及融会贯通两阶段,而且必须到融会贯通的阶段,历史方能完成。0

[21]第六册序[19,20]

。近世学术大师如陈寅恪、钱锺书

等人的治学路数颇能说明问题。他们把这/两阶段0打通合一,既重视考据之方法,又重视考据之精神;咸能立足于传统,放眼于世界;既对于国学有着极为深湛的研究,又对西学有着极为广泛的涉猎;既能立足文本、烛照沉覆,又有/独立

[22]218

之精神,自由之思想0,体现了严谨笃实的

与诗性、文献学与文艺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惟其如此,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生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而长盛不衰。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

19961

[2]傅璇琮.文学古籍整理与古典文学研究[G]//文学遗产编

辑部1文学遗产纪念文集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64-68.

[3]袁行霈.文学史研究的前瞻[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18-20.

[4]傅璇琮.唐诗论学丛考[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5]陈尚君.传统考据与现代学术)))陈尚君教授访谈[J].学

术月刊,1999(9):106-1131

[6]陈垣.通鉴胡注表微[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7]程千帆.关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他[M]//巩本标.

程千帆沈祖棻学记1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16-124.

[8]傅刚.98汉学研究国际会议文学分会述要[J].中国社会科

学,1998(6):181-189.

[9]仓修良.文史通义新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0]程颐.二程遗书[M]//四库全书(册698)1景印文渊阁1[11]刘扬忠.传承、建构、展望)))关于21世纪词学研究的对

话[J].文学遗产,1999(3):1-12.

[12]张伯伟.中国诗学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13]杨义.文学研究走进21世纪[J]文学评论,2000(1):5-20:.

[14]周勋初.文献学与综合研究[G]//文学遗产编辑部1文学

遗产纪念文集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69-72.[1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16]陈尚君.问学纪程[J].中文自学指导,1996(5):14-20.[17]郭英德.论古典文学研究的/私人化0倾向[J].文学评论,

2000(4):101-105.

[18]季羡林.我的学术总结[J].文艺研究,1999(3):8-27.[19]漆永祥.论西学东渐与乾嘉学术之关系[J].传统文化与现

代化,1998(2):11-171

[20]李开1第一次西学东渐与乾嘉学派[J].传统文化与现代

化,1999(3):16-23.

[21]冯友兰.古史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责任编辑:政 梁)

TheMethodologyofLiteratureScienceinAncientLiteratureResearch

LINGYuzhi

(theSchoolofHumanities,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uzhou,Jiangsu,215009)

Abstract:Asaresearchmethod,literaturescienceplaysafundamentalrole,whichisirreplaceable,inthescienceofancientliteratureresearch;asanacademicatmosphere,literaturescienceisofgreatsignificanceasitaimsatseekingthetruthbyrec-tifyingtheatmosphereofpursuingthesuperficialandshowy;asaspiritofacademicresearch,

itcallsforbothpositivismand

humanism.Hence,ancientliteratureresearchshould,basedontheprincipleof/seekingthetruthfromfacts0,advocatearigorousacademicatmospherewhileencouragingtheexpressionofdifferentideas.Theidealrealmofancientliteratureresearchshouldbetheconsummatecombinationbetweenthepursuitofpoeticbeautyandreason,thescienceofliteratureandartandliteraturescience,andthespiritofhumanismandthespiritofscience.Keywords:ancientliterature;

literaturescience;academicatmosphere;spirit


相关文章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
  •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0年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一览表 http://www.zwkao.com 2009年11月11日 05:43 中文考研网 备注: 一.大综合 1.含义:"大综合"特指50分的客观题(填空题.选择题).除 ...查看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古代文学书目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 上海 ...查看


  •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 笔谈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 编者按:佛教,主要是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因此,近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2006年11月25日-27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 ...查看


  • 论文综述要求及范文
  •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 ...查看


  • 论文综述要求及范文 1
  •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 ...查看


  • 2010-2011北大中文系第一学期课程表
  • 2010-2011北大中文系研究生课程表 课程名 课程类别 参考学 分 起止周 班号 专业 教师姓教师职名 称 上课时间 教室 备注 语言学及应用语 系统功能语法 任选 2.0 1-17 01 王洪君 教授 周一3-4 二教 语言学讨论班 ...查看


  • 如何写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专题讲座 一.概述 1.什么叫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校毕业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研究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分支 ...查看


  • 文学遗产--2011年总目录
  • ·156· 论 文 楚辞<九歌>屡遭改易的回顾 张元勋(1· 4) "礼乐争辉"与"辞藻竞骛" --关于秦汉文学发展的制度性考察 徐公持(1· 13) "文胜质则史" ...查看


  •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研究方向
  •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招标选题研究方向 1. 2. 3. 4. 5.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 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1978-2018)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