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伦理剧看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嬗变

  中国传统伦理提倡修、齐、治、平的统一,强调家齐是国治、天下平的必要前提,所谓“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张九龄语)。因而,和谐的家庭文化的形成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结构与强调“家和万事兴”的和谐稳定的家庭文化不无关系,考察家庭文化的变迁可以为建构新的和谐家庭文化提供参考。在家庭关系日益松动、家庭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功能日益削弱的现代社会,既有赞美传统家庭伦理,主张重建传统道德规范的力量,也有背离、贬低传统的力量,转而崇尚西方以个人自由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主义。就目前两种力量相互碰撞、妥协的结果来看,现代家庭文化融合了对传统家庭文化的修正、传承和重塑,同时也对西方的家庭文化进行了吸收、演绎和改造。近年来持续热播的家庭伦理剧是研究中国家庭文化的非常具象的文本,从中可以一窥传统家庭文化在现代社会嬗变的轨迹。

  一、从重家族延续转变为重自我发展

  传统社会人们重视血缘亲子关系,将男性世系的家名及香火一代代传下去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事。传统中国人最担心的是绝后,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将个人的短生命融入到家族的长生命中,以保持家族延续的观念几乎可以视为中国人的一种宗教安慰。在以家为本位、强调以家为中心的团体意识的文化背景下,个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家族的存在与延续,而不是以个人及其发展为目的。

  然而,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生活、大众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上述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婚恋家庭观,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婚恋家庭从主要满足个人的生理要求和传宗接代需要向主要满足个人的感情需求及自身利益的方向转变”①,现代青年更看重的是稳定发展的事业和良好的经济收入,如果婚姻家庭与这一目标发生冲突,被放弃的、居于第二位的往往是婚姻和家庭。现代社会个人是家族的延续的概念正在淡化,“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中国的城市人口(约占人口的20%)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许多人们,已经不再迷恋于各种‘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家庭、亲子关系、传宗接代、祖先崇拜等等),他们可以选择不结婚、不生育、同居、婚前性关系、同性恋之类的生活方式,而不致于招来太大的麻烦。”②无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包括不希望婚姻的模式,都是基于对个人权利、发展的认同和重视,个性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厚,同时,这些个性化的追求并非都是正当的,值得赞赏的,相反有很多是自我中心,是为不负责任寻找借口,这样的情节在许多电视剧中常常可见。

  电视剧《深度诱惑》的剧情发展就离不开主人公对事业的追求与家族延续传统之间的冲突。两个人的事业都正处于一个上升期,暂时无暇顾及生孩子的事。但老人是急于要孙子的,于是一急之下从老家赶来,亲自监督小两口要孩子。结果婆媳之间频繁产生摩擦,并因此给“第三者”提供了可趁之机,利用老人想抱孙子的心理,制造了怀孕的假象,迫使男女主人公离婚。《海棠依旧》里二女儿在结婚前写的“结婚合同”,其中的一条就是他们不要孩子,为哪天觉得过不下去了就分开做准备。作家王海�根据正在变化的社会人文环境而创作的《新结婚时代》,描写了几对“错位”的婚姻。60多岁的教授和家里30多岁保姆走在了一起。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儿和出身“寒门”的建国自由恋爱成婚。儿子跟谁结婚了?儿子跟一个比他大,而且跟别人同居过6年的的女人结婚了。她这么写的原因在于她想用这种极端的例子来阐述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社会越来越宽容,婚姻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事情。人们开始为自己结婚,不是说为面子,或者说为别人、为社会压力而结婚。她所要写的当然是典型的婚姻,但所传达的信息却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即人们正在变成为了自己而结婚(或不结婚),婚姻是个人的事情,关乎个人的幸福与否,家长意志、延续家族等都不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传统婚姻体现的往往是家族的利益、家长的意志,故有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说,至于婚姻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在这一过程中则常常是被忽略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家庭难以再统摄个人,个人有了自由发展的余地和空间,所以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的前途来安排生活、工作,而不再视个人利益从属于家庭利益为天经地义。相对于封闭、稳定的自然经济状态,开放、流动性大的市场经济社会向人们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人们必然不会再局限于一家一族甚至一城一市,而是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当然,即使在现代社会,家仍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是迎接各种挑战、困难的精神支柱和情感依托所在。只是“在选择的机会出现之时,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原先赋予家庭的价值,而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价值观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环境改变,或许是为了改变环境,人们可以放弃旧有的价值观念。”③

  二、家庭从重静态稳定转向重动态和谐

  过去人们评价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标准主要侧重于夫妻是否和睦,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是否融洽,家庭成员是否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等表面的认识,认为表面上婚姻很稳定就意味着过得幸福,很少有人想到高质量的婚姻不仅“看起来”是稳定的,也应该是尊重每个成员意愿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独立,能经常的进行思想交流。过去常常有对离婚进行集体干预、行政干预的事发生,不管当事人是否感觉幸福,只要能维持表面的稳定就行,这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截然对立的。传统婚姻看似稳定和谐的家庭其实是以弹压人的主观意愿为基础的,有时甚至是以忽视当事人的感受、牺牲当事人的幸福为代价,因此这种静态的稳定与和谐相去甚远。现代社会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只要当事人觉得适合就可以结婚,婚后觉得不适合也可以离婚,虽然表面看起来家庭动荡、矛盾、冲突激烈,但解除了不适合的婚姻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避免彼此的伤害,避免发生更多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当然,刚刚开始“独立自主”地掌握自己婚姻的国人难免会经历一个混乱的阶段,有人对婚姻缺乏耐心和宽容之心,稍不如意就劳燕分飞,影响着人们对于和谐家庭文化的认同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似乎已成了美丽的传说。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生活、感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婚姻的最高境界已不局限于追求“白头偕老”,而是更注重享受优质生活、高质量的婚姻。对家庭婚姻的要求提高了,满足起来自然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婚姻开始出现动荡。而且快速变动的社会令许多人的内心感到不安全,在情感领域也容易出现危机。家庭伦理剧中涉及男女情感的电视剧热播,就透露出现代人情感生活危机四伏的信息,在危机中人们依旧渴望着美满和谐的家庭婚姻。《海棠依旧》里父亲在二女儿结婚前,大女儿婚姻却亮红灯时,全家“最后”一次团圆饭上说:“老话儿说得好,祝你们白头偕老。老话儿都是话中有话,因为白头偕老不易。你大姐结婚我这么说的,老二结婚还是这么说,老三结婚也是这话。”如今,就连这最朴实、最基本的底线往往都守不住,可人们还是期望能满足更高标准的要求。

  近年来,各地电视台争相在黄金时段播出反映现代人婚姻、情感话题的电视连续剧,《结婚十年》、《浪漫的事》、《深度诱惑》、《危险真情》、《来来往往》、《走过幸福》、《中国式离婚》、《海棠依旧》等,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这些电视剧的剧情以反映出轨、婚外情的居多,反映出当今中国婚姻家庭中的种种矛盾和困惑,以及婚姻围城中现代人在忠诚与背叛、爱与恨的交织中难以言说的种种隐痛和重重危机。电视剧《来来往往》反映的就是变革的年代,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互相冲突,人们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情感生活故事。这部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正发生在许多家庭中的故事,特别是经济力量对家庭和情感的侵蚀,以及男性在现实社会中的生活困境等问题。正在变迁的社会是家庭婚姻走向动态和谐的重要社会背景,离开这个变革的时代,离开由此产生的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以及经济力量对人们生活的强大影响力,就无法解释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

  那些“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有自主意识的个人,他们才能把不幸福的婚姻‘凑合’下去,他们才会认为个人的快乐与幸福同家庭的稳定相比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他们也才能在个人的感受与家庭及婚姻的形式发生冲突之时,使个人的感觉屈从于家庭和婚姻的完整形式,并且认为这样做并不困难。而对于一个个人意识业已形成的个人来说,这样做就要困难得多。”④仅仅在二十几年前还被中国人视为“洪水猛兽”,影视剧“雷区”的婚外情、离婚等有悖于中国传统的婚变,如今已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人们平静地接纳了。轰动一时的电视剧《牵手》曾因正面塑造第三者迟迟未能开拍,拖了三年之久才拍出来,就是因为大环境发生了改变,社会逐渐认可、接受了这样的表达。

  无论是结婚、离婚、复婚还是再婚,每一步都会牵扯到更多的人和家庭,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就不能小视。电视剧题材上从大量描写离婚、婚外情,向再婚、复婚、言归于好等转变,为现代婚姻生活重动态和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情感、婚姻经历着变异的考验,离婚带给人们的动荡、不安、创伤、苦痛,最终需要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再一次慎重、宽容的婚姻来抚平、安慰和超越。家庭不再是以一成不变的稳定来表现出和谐,而是多了一种选择,由不和谐的婚姻到残缺的离婚,再到再婚,在动态的变化中表现出现代社会和谐所特有的复杂性。

  对现代社会日益走高的离婚率,就像看完了《中国式离婚》等以令人黯然神伤的离婚作为结局的电视剧一样,在与剧中人一起感到心力交瘁的同时,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畏惧感和疏离感,让人笼罩在灰色压抑的阴霾之中,似乎现代人对于家庭婚姻只能收获创伤,选择逃离。同时,也有像电视剧《半路夫妻》所展现的,在双方经历了“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以离婚收场后,由于有了前边的经验和教训,有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再婚重组的家庭更加懂得珍惜第二次婚姻,尽管彼此的磨合是必经阶段,磕磕碰碰仍是生活中的常客,但让人感到婚姻生活的阳光色彩,给人以希望和积极的动力。

  同时,也有些电视剧给人剑走偏锋的感觉,一味展现畸形、甚至变态的所谓恋情,情感泛滥、贬值,刻意编造情感混乱、过多渲染婚变,偏离了现实生活的情感轨道,一个又一个美满的家庭被泛滥的情感冲垮、破碎、毁灭。尽管影视剧对现实婚姻家庭生活的表现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对人们多有误导,近30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在婚姻自由、离婚自由、情感自由等口号的冲击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震荡,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主流道德观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大体上仍沿袭传统的维持家庭稳定追求和谐美满的基本理念。就多数情感剧而言,即便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在最终情节上仍基本坚守着传统道德规范,破镜重圆、重归于好的结局屡见不鲜。

  三、夫妻间男尊女卑的秩序转向男女平等的关系

  夫妇关系是“三纲五常”所强调的重大伦常关系之一。在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夫妻关系的调适是片面地遵照“夫为妻纲”、“男主女从”的准则进行的,甚至夫妻关系是要服从亲子关系的,妻子在家庭中只是充当生儿育女的工具。中国人常把人伦即缘于自然血缘、婚配和长幼等形成的亲属关系称为“天伦”,意指此为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纽带和最天然的本质关系。在中国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下,这种自然天性的人伦被改造成了宗法人伦。在宗法人伦中夫妇关系变为上下尊卑关系和支配顺从关系,形成了婚姻家庭中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普遍意识,和被认为天经地义的以男性长者为家长的父权家长制。

  建国以来,建立在森严的人伦宗法等级秩序下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秩序逐步被打破,向着婚姻中男女相互关爱、彼此宽容、共同分担的平等式关系发展,但这个发展非常艰难,不仅有来自男性、社会习惯等的阻力,也有女性自身的弱点。如果说前两个转变已被人接受并实践的话,那么男女平等的实现恐怕尚处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的阶段。许多电视剧中的女性都与男性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蒸蒸日上的事业,她们既有女性的温柔也不乏精明干练。但总的来说,电视剧在表现男女平等方面非常欠缺,如《好想好想谈恋爱》的四个女主角都是大龄女贵族,都有不菲的收入,都对男人挑三拣四,这些带有女权主义色彩的描述与男女平等相去甚远,没有树立起女性自强、自立的精神榜样,追求的是等同而非平等。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剧,婚外恋几乎成为破坏家庭第一杀手的代名词,而婚外恋的破坏者往往是女性,她们或因感情,或因金钱、权势而背负上背叛道德的枷锁。在绝大多数情感剧中,婚姻出现问题都是因为妻子是“女强人”忽视家庭和情感交流,或是青春已逝的贤妻良母,导致丈夫在遇到年轻、貌美、善解人意的“第三者”时“出轨”、“不忠”。虽然在《中国式离婚》里,并没有“第三者”,婚姻的问题也更多地出现在了女人身上。该剧试图从婚姻关系内部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描绘了由陈道明和蒋雯丽饰演的一对普通中年夫妻,即使在没有第三者介入的情况下,还是遭遇了婚姻本身带来的伤害和无奈。电视剧《金婚》也描写了模范丈夫佟志对从小被娇惯出各种毛病如洁癖、小心眼等的妻子文丽的忍让与宽容,50集中两人不停地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吵架,每次都是文丽在“没事找事”,两人吵了50集(50年),给人的感觉就是成功婚姻的经营主要在于男性的大度包容。

  婚姻需要男女双方共同摆正责任与情感,家庭与事业的位置,在这一点上如果没有男女平等,只要求一方付出,付出的一方常常是女性,其结果注定是对家庭、对婚姻和每个家庭成员的伤害。以女性为家庭的倾心付出来说,不能再简单地用符合传统美德来衡量,而要看是否反映了女性的一种自我迷失,一味地舍弃自己成全家庭未必会得到想要的回报,这样的例子在电视剧中屡见不鲜。电视剧《牵手》中的女主人公夏晓雪(蒋雯丽饰)本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女性,婚后为丈夫而放弃了事业,把精力全放在了家庭和儿子丁丁身上,她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丈夫更多的关爱和体贴。而丈夫钟锐却认为她越来越俗气,由于缺少沟通,两人的婚姻产生了危机。

  在《中国式离婚》里,妻子林小枫为了让努力改变家庭经济面貌的丈夫无后顾之忧,表示包下全部家务,在林小枫的无私奉献中,丈夫宋建平拼搏成功,而林小枫自己却屡屡因为家中琐事耽误了工作而下岗。两人的反差开始拉大。编剧王海�在《中国式离婚》里写的是一个望夫成龙的故事,她认为望夫成龙是女人们的普遍心态,这与夫贵妻荣的传统观念没有太大的区别。一如《中国式离婚》所着力演绎的,现代中国女性思想中“夫贵妻荣”的观点还很有市场,这样情况下已婚女性很容易迷失自己,沦为“怨妇”、“弃妇”。

  现代社会,女性的家庭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家庭妇女转变为兼负家庭重担的职业女性,家务劳动男女共同分担,经济来源也不只依靠男性,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工作。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夫妻角色不再固守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上崭露头角,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付家庭以外的社会。夫妻关系必然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尽管适应的幅度还很不够,但“新好男人”即那些没有“大男人主义”,而且多分担家务的丈夫已开始成为一种“时尚”。现代社会的夫妻关系更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互信基础上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婚姻家庭文化的变化才刚刚开始,还会存在着反复、回归。向“前”走多了人们又会发现过去的种种好,比如过去虽然不重个人的感受,但讲家庭责任,如今虽然人人强调自我感受,似乎尊重了个人的意志,但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少了温情多了冷漠。和谐社会需要建构,和谐的家庭需要经营,人们需要时间来适应社会对人们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带来的变化,应对现代生活与经济格局对中国家庭传统观念的碰撞。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现实之间不断的磨合中,才有可能逐步形成既有个人又有家庭,既允许不适合的婚姻解体,更追求每一次婚姻的美满,夫妻平等的新的家庭文化。

  

  注释:

  ①李银河.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197.

  ②刘达临,等.中国婚姻家庭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217.

  ③李银河.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198.

  ④李银河.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197-19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青年项目研究成果。

  中国传统伦理提倡修、齐、治、平的统一,强调家齐是国治、天下平的必要前提,所谓“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张九龄语)。因而,和谐的家庭文化的形成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结构与强调“家和万事兴”的和谐稳定的家庭文化不无关系,考察家庭文化的变迁可以为建构新的和谐家庭文化提供参考。在家庭关系日益松动、家庭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功能日益削弱的现代社会,既有赞美传统家庭伦理,主张重建传统道德规范的力量,也有背离、贬低传统的力量,转而崇尚西方以个人自由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主义。就目前两种力量相互碰撞、妥协的结果来看,现代家庭文化融合了对传统家庭文化的修正、传承和重塑,同时也对西方的家庭文化进行了吸收、演绎和改造。近年来持续热播的家庭伦理剧是研究中国家庭文化的非常具象的文本,从中可以一窥传统家庭文化在现代社会嬗变的轨迹。

  一、从重家族延续转变为重自我发展

  传统社会人们重视血缘亲子关系,将男性世系的家名及香火一代代传下去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事。传统中国人最担心的是绝后,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将个人的短生命融入到家族的长生命中,以保持家族延续的观念几乎可以视为中国人的一种宗教安慰。在以家为本位、强调以家为中心的团体意识的文化背景下,个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家族的存在与延续,而不是以个人及其发展为目的。

  然而,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生活、大众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上述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婚恋家庭观,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婚恋家庭从主要满足个人的生理要求和传宗接代需要向主要满足个人的感情需求及自身利益的方向转变”①,现代青年更看重的是稳定发展的事业和良好的经济收入,如果婚姻家庭与这一目标发生冲突,被放弃的、居于第二位的往往是婚姻和家庭。现代社会个人是家族的延续的概念正在淡化,“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中国的城市人口(约占人口的20%)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许多人们,已经不再迷恋于各种‘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家庭、亲子关系、传宗接代、祖先崇拜等等),他们可以选择不结婚、不生育、同居、婚前性关系、同性恋之类的生活方式,而不致于招来太大的麻烦。”②无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包括不希望婚姻的模式,都是基于对个人权利、发展的认同和重视,个性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厚,同时,这些个性化的追求并非都是正当的,值得赞赏的,相反有很多是自我中心,是为不负责任寻找借口,这样的情节在许多电视剧中常常可见。

  电视剧《深度诱惑》的剧情发展就离不开主人公对事业的追求与家族延续传统之间的冲突。两个人的事业都正处于一个上升期,暂时无暇顾及生孩子的事。但老人是急于要孙子的,于是一急之下从老家赶来,亲自监督小两口要孩子。结果婆媳之间频繁产生摩擦,并因此给“第三者”提供了可趁之机,利用老人想抱孙子的心理,制造了怀孕的假象,迫使男女主人公离婚。《海棠依旧》里二女儿在结婚前写的“结婚合同”,其中的一条就是他们不要孩子,为哪天觉得过不下去了就分开做准备。作家王海�根据正在变化的社会人文环境而创作的《新结婚时代》,描写了几对“错位”的婚姻。60多岁的教授和家里30多岁保姆走在了一起。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儿和出身“寒门”的建国自由恋爱成婚。儿子跟谁结婚了?儿子跟一个比他大,而且跟别人同居过6年的的女人结婚了。她这么写的原因在于她想用这种极端的例子来阐述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社会越来越宽容,婚姻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事情。人们开始为自己结婚,不是说为面子,或者说为别人、为社会压力而结婚。她所要写的当然是典型的婚姻,但所传达的信息却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即人们正在变成为了自己而结婚(或不结婚),婚姻是个人的事情,关乎个人的幸福与否,家长意志、延续家族等都不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传统婚姻体现的往往是家族的利益、家长的意志,故有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说,至于婚姻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在这一过程中则常常是被忽略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家庭难以再统摄个人,个人有了自由发展的余地和空间,所以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的前途来安排生活、工作,而不再视个人利益从属于家庭利益为天经地义。相对于封闭、稳定的自然经济状态,开放、流动性大的市场经济社会向人们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人们必然不会再局限于一家一族甚至一城一市,而是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当然,即使在现代社会,家仍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是迎接各种挑战、困难的精神支柱和情感依托所在。只是“在选择的机会出现之时,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原先赋予家庭的价值,而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价值观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环境改变,或许是为了改变环境,人们可以放弃旧有的价值观念。”③

  二、家庭从重静态稳定转向重动态和谐

  过去人们评价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标准主要侧重于夫妻是否和睦,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是否融洽,家庭成员是否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等表面的认识,认为表面上婚姻很稳定就意味着过得幸福,很少有人想到高质量的婚姻不仅“看起来”是稳定的,也应该是尊重每个成员意愿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独立,能经常的进行思想交流。过去常常有对离婚进行集体干预、行政干预的事发生,不管当事人是否感觉幸福,只要能维持表面的稳定就行,这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截然对立的。传统婚姻看似稳定和谐的家庭其实是以弹压人的主观意愿为基础的,有时甚至是以忽视当事人的感受、牺牲当事人的幸福为代价,因此这种静态的稳定与和谐相去甚远。现代社会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只要当事人觉得适合就可以结婚,婚后觉得不适合也可以离婚,虽然表面看起来家庭动荡、矛盾、冲突激烈,但解除了不适合的婚姻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避免彼此的伤害,避免发生更多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当然,刚刚开始“独立自主”地掌握自己婚姻的国人难免会经历一个混乱的阶段,有人对婚姻缺乏耐心和宽容之心,稍不如意就劳燕分飞,影响着人们对于和谐家庭文化的认同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似乎已成了美丽的传说。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生活、感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婚姻的最高境界已不局限于追求“白头偕老”,而是更注重享受优质生活、高质量的婚姻。对家庭婚姻的要求提高了,满足起来自然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婚姻开始出现动荡。而且快速变动的社会令许多人的内心感到不安全,在情感领域也容易出现危机。家庭伦理剧中涉及男女情感的电视剧热播,就透露出现代人情感生活危机四伏的信息,在危机中人们依旧渴望着美满和谐的家庭婚姻。《海棠依旧》里父亲在二女儿结婚前,大女儿婚姻却亮红灯时,全家“最后”一次团圆饭上说:“老话儿说得好,祝你们白头偕老。老话儿都是话中有话,因为白头偕老不易。你大姐结婚我这么说的,老二结婚还是这么说,老三结婚也是这话。”如今,就连这最朴实、最基本的底线往往都守不住,可人们还是期望能满足更高标准的要求。

  近年来,各地电视台争相在黄金时段播出反映现代人婚姻、情感话题的电视连续剧,《结婚十年》、《浪漫的事》、《深度诱惑》、《危险真情》、《来来往往》、《走过幸福》、《中国式离婚》、《海棠依旧》等,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这些电视剧的剧情以反映出轨、婚外情的居多,反映出当今中国婚姻家庭中的种种矛盾和困惑,以及婚姻围城中现代人在忠诚与背叛、爱与恨的交织中难以言说的种种隐痛和重重危机。电视剧《来来往往》反映的就是变革的年代,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互相冲突,人们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情感生活故事。这部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正发生在许多家庭中的故事,特别是经济力量对家庭和情感的侵蚀,以及男性在现实社会中的生活困境等问题。正在变迁的社会是家庭婚姻走向动态和谐的重要社会背景,离开这个变革的时代,离开由此产生的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以及经济力量对人们生活的强大影响力,就无法解释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

  那些“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有自主意识的个人,他们才能把不幸福的婚姻‘凑合’下去,他们才会认为个人的快乐与幸福同家庭的稳定相比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他们也才能在个人的感受与家庭及婚姻的形式发生冲突之时,使个人的感觉屈从于家庭和婚姻的完整形式,并且认为这样做并不困难。而对于一个个人意识业已形成的个人来说,这样做就要困难得多。”④仅仅在二十几年前还被中国人视为“洪水猛兽”,影视剧“雷区”的婚外情、离婚等有悖于中国传统的婚变,如今已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人们平静地接纳了。轰动一时的电视剧《牵手》曾因正面塑造第三者迟迟未能开拍,拖了三年之久才拍出来,就是因为大环境发生了改变,社会逐渐认可、接受了这样的表达。

  无论是结婚、离婚、复婚还是再婚,每一步都会牵扯到更多的人和家庭,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就不能小视。电视剧题材上从大量描写离婚、婚外情,向再婚、复婚、言归于好等转变,为现代婚姻生活重动态和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情感、婚姻经历着变异的考验,离婚带给人们的动荡、不安、创伤、苦痛,最终需要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再一次慎重、宽容的婚姻来抚平、安慰和超越。家庭不再是以一成不变的稳定来表现出和谐,而是多了一种选择,由不和谐的婚姻到残缺的离婚,再到再婚,在动态的变化中表现出现代社会和谐所特有的复杂性。

  对现代社会日益走高的离婚率,就像看完了《中国式离婚》等以令人黯然神伤的离婚作为结局的电视剧一样,在与剧中人一起感到心力交瘁的同时,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畏惧感和疏离感,让人笼罩在灰色压抑的阴霾之中,似乎现代人对于家庭婚姻只能收获创伤,选择逃离。同时,也有像电视剧《半路夫妻》所展现的,在双方经历了“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以离婚收场后,由于有了前边的经验和教训,有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再婚重组的家庭更加懂得珍惜第二次婚姻,尽管彼此的磨合是必经阶段,磕磕碰碰仍是生活中的常客,但让人感到婚姻生活的阳光色彩,给人以希望和积极的动力。

  同时,也有些电视剧给人剑走偏锋的感觉,一味展现畸形、甚至变态的所谓恋情,情感泛滥、贬值,刻意编造情感混乱、过多渲染婚变,偏离了现实生活的情感轨道,一个又一个美满的家庭被泛滥的情感冲垮、破碎、毁灭。尽管影视剧对现实婚姻家庭生活的表现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对人们多有误导,近30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在婚姻自由、离婚自由、情感自由等口号的冲击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震荡,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主流道德观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大体上仍沿袭传统的维持家庭稳定追求和谐美满的基本理念。就多数情感剧而言,即便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在最终情节上仍基本坚守着传统道德规范,破镜重圆、重归于好的结局屡见不鲜。

  三、夫妻间男尊女卑的秩序转向男女平等的关系

  夫妇关系是“三纲五常”所强调的重大伦常关系之一。在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夫妻关系的调适是片面地遵照“夫为妻纲”、“男主女从”的准则进行的,甚至夫妻关系是要服从亲子关系的,妻子在家庭中只是充当生儿育女的工具。中国人常把人伦即缘于自然血缘、婚配和长幼等形成的亲属关系称为“天伦”,意指此为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纽带和最天然的本质关系。在中国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下,这种自然天性的人伦被改造成了宗法人伦。在宗法人伦中夫妇关系变为上下尊卑关系和支配顺从关系,形成了婚姻家庭中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普遍意识,和被认为天经地义的以男性长者为家长的父权家长制。

  建国以来,建立在森严的人伦宗法等级秩序下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秩序逐步被打破,向着婚姻中男女相互关爱、彼此宽容、共同分担的平等式关系发展,但这个发展非常艰难,不仅有来自男性、社会习惯等的阻力,也有女性自身的弱点。如果说前两个转变已被人接受并实践的话,那么男女平等的实现恐怕尚处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的阶段。许多电视剧中的女性都与男性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蒸蒸日上的事业,她们既有女性的温柔也不乏精明干练。但总的来说,电视剧在表现男女平等方面非常欠缺,如《好想好想谈恋爱》的四个女主角都是大龄女贵族,都有不菲的收入,都对男人挑三拣四,这些带有女权主义色彩的描述与男女平等相去甚远,没有树立起女性自强、自立的精神榜样,追求的是等同而非平等。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剧,婚外恋几乎成为破坏家庭第一杀手的代名词,而婚外恋的破坏者往往是女性,她们或因感情,或因金钱、权势而背负上背叛道德的枷锁。在绝大多数情感剧中,婚姻出现问题都是因为妻子是“女强人”忽视家庭和情感交流,或是青春已逝的贤妻良母,导致丈夫在遇到年轻、貌美、善解人意的“第三者”时“出轨”、“不忠”。虽然在《中国式离婚》里,并没有“第三者”,婚姻的问题也更多地出现在了女人身上。该剧试图从婚姻关系内部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描绘了由陈道明和蒋雯丽饰演的一对普通中年夫妻,即使在没有第三者介入的情况下,还是遭遇了婚姻本身带来的伤害和无奈。电视剧《金婚》也描写了模范丈夫佟志对从小被娇惯出各种毛病如洁癖、小心眼等的妻子文丽的忍让与宽容,50集中两人不停地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吵架,每次都是文丽在“没事找事”,两人吵了50集(50年),给人的感觉就是成功婚姻的经营主要在于男性的大度包容。

  婚姻需要男女双方共同摆正责任与情感,家庭与事业的位置,在这一点上如果没有男女平等,只要求一方付出,付出的一方常常是女性,其结果注定是对家庭、对婚姻和每个家庭成员的伤害。以女性为家庭的倾心付出来说,不能再简单地用符合传统美德来衡量,而要看是否反映了女性的一种自我迷失,一味地舍弃自己成全家庭未必会得到想要的回报,这样的例子在电视剧中屡见不鲜。电视剧《牵手》中的女主人公夏晓雪(蒋雯丽饰)本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女性,婚后为丈夫而放弃了事业,把精力全放在了家庭和儿子丁丁身上,她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丈夫更多的关爱和体贴。而丈夫钟锐却认为她越来越俗气,由于缺少沟通,两人的婚姻产生了危机。

  在《中国式离婚》里,妻子林小枫为了让努力改变家庭经济面貌的丈夫无后顾之忧,表示包下全部家务,在林小枫的无私奉献中,丈夫宋建平拼搏成功,而林小枫自己却屡屡因为家中琐事耽误了工作而下岗。两人的反差开始拉大。编剧王海�在《中国式离婚》里写的是一个望夫成龙的故事,她认为望夫成龙是女人们的普遍心态,这与夫贵妻荣的传统观念没有太大的区别。一如《中国式离婚》所着力演绎的,现代中国女性思想中“夫贵妻荣”的观点还很有市场,这样情况下已婚女性很容易迷失自己,沦为“怨妇”、“弃妇”。

  现代社会,女性的家庭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家庭妇女转变为兼负家庭重担的职业女性,家务劳动男女共同分担,经济来源也不只依靠男性,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工作。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夫妻角色不再固守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上崭露头角,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付家庭以外的社会。夫妻关系必然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尽管适应的幅度还很不够,但“新好男人”即那些没有“大男人主义”,而且多分担家务的丈夫已开始成为一种“时尚”。现代社会的夫妻关系更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互信基础上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婚姻家庭文化的变化才刚刚开始,还会存在着反复、回归。向“前”走多了人们又会发现过去的种种好,比如过去虽然不重个人的感受,但讲家庭责任,如今虽然人人强调自我感受,似乎尊重了个人的意志,但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少了温情多了冷漠。和谐社会需要建构,和谐的家庭需要经营,人们需要时间来适应社会对人们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带来的变化,应对现代生活与经济格局对中国家庭传统观念的碰撞。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现实之间不断的磨合中,才有可能逐步形成既有个人又有家庭,既允许不适合的婚姻解体,更追求每一次婚姻的美满,夫妻平等的新的家庭文化。

  

  注释:

  ①李银河.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197.

  ②刘达临,等.中国婚姻家庭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217.

  ③李银河.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198.

  ④李银河.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197-19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青年项目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2008年3月(总第85期)今日南国 THESOUTHOFCHINATODAYNO.3,2008(Cumulatively,NO.85)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潘文晋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婚礼 ...查看


  • 中国文化的命运论文
  • 浅谈中西文化 摘 要:<中国文化的命运>一书是梁漱溟先生的遗稿,由其子梁培宽整理并编辑出版的,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布于世,时隔数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现在广大的读者面前.此书从中西方文化的视角观察它们的根本不同点,主要议论的是,中 ...查看


  • 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影响与嬗变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2005年第6期(总第129期) 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影响与嬗变 叶松青 (三明学院中文系,福建三明 365004) 摘要:娜拉形象自引入中国后,迅速在中国形成/娜拉热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知识阶 ...查看


  • 关于明朝妇女的综述
  • 关于明朝妇女的综述 摘要:妇女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总体是低下的,但她是中国古代社会比不缺少的一部分,妇女的权利与地位的变化则在一定程度反应出社会的政策,思想开放程度.因此,近几十年俩,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妇女的重视起来,并且取得重大成果.本论述 ...查看


  • 由舜的角色冲突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国同构"
  • 由舜的角色冲突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国同构" [摘 要]文章从舜的角色冲突出发, 通过揭示"贤君"与"孝子"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来呈现作为人的自然情感的"孝"的意 ...查看


  • 论"孝"文化的历史价值及其对促进当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 摘要:"孝道"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对古代中国这个以家族为根本的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孝"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 ...查看


  • %ba%8c月花]在茅盾小说创作中的独特意义
  • 妙在将红未红时 ---论<霜叶红似二月花>在茅盾小说创作中的独特意义 何希凡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 摘要:茅盾的未竟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在受到长期冷遇之后,终于获得了学术界的重新衡估,但这 种衡估尚未 ...查看


  • 被遗忘的墨子-从墨子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被遗忘的墨子 --从墨子看中国优秀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时期,正在经历社会大变革的各诸侯国,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 这个时期,被我们熟知的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孔 ...查看


  •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重构
  •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重构 摘 要: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在其产生与发展的几千年中形成了独有的特点, 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运行, 传统伦理道德显示出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 面临着现代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