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矗丰碑

作者:山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发展论坛 2001年12期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全面总结了党的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长期困惑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澄清了党的建设问题上许多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思想深刻,意义重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通篇体现了面向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是我们党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以来的又一篇激励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近十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理论创新问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郑重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他要求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工作,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这次“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坚持了这一重要思想,并把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首要目标提了出来,进一步强调:“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要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党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80年。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结合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树立新的不朽的理论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近10年来,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的各项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说这也是一次历史性飞跃,而作为这次飞跃的突出理论成果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展望未来,面对21世纪世界和中国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矛盾,只有坚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二,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和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实践,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是从抽象的理论原则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还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当前,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青春和旺盛活力, 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坚持独立思考,不懈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做出重大贡献并取得丰硕成果。“七一”重要讲话,就是这种创新精神的大发扬,创新贡献和创新成果的大展示。

  ——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论述。在中国共产党走过80年奋斗历程,执政50年,肩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的情况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为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攸关我们党的生存发展。世界上一些共产党在执政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解决好这个课题,而导致瓦解消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解决这一课题作为头等大事来研究解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其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最重大的成果。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篇,总结了全党一年多来对“三个代表”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与丰富内容,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怎样当好“三个代表”等一系列问题,并且特别强调“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强调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标志着江泽民同志关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全面揭示了党的正确领导与发展先进生产力、繁荣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鲜明地反映了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充分地体现了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本质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它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认识,是我们党在跨进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把我党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为“三个代表”,从而揭示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的历史依据。讲话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根本的价值追求的高度,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地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话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和新世纪三大任务结合起来,明确提出在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三大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从而赋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具体内容,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讲话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深刻阐述,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透彻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国家学说、政党学说、社会主义本质学说和战略策略等根本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把“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重要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并且对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和个人财产作了精辟的阐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前提。在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19世纪中后期,大机器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但第三产业很不发达;劳动的形态以体力劳动为主,科技发展也没有今天这样异常迅猛;资本对劳动的剥削非常残酷,甚至存在食利者阶层。现在许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成为创造和增进财富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运行变数增多,从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愈加重要;第三产业劳动的重要性日见突出;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观点需要给予理论上的解释。面对新世纪、新时代、新实践和新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认识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切实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维护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或通过资金、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先富起来的人的正当利益;有助于正确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关于如何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论述。如何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把坚持党的阶级性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统一起来,等等,都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为人们所越来越关注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这次重要讲话中对此都作了科学的明确的回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为繁荣经济与文化事业,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都作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社会上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个人财产也会逐渐增加。尤其是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的知识分子以及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技术人员,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大大地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做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支配和使用的情况,看他们是否以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就应该吸收除产业工人以外的其他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入党。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而且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建党之初,中国的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要建设一个既有广泛群众性又有工人阶级先进性政党的任务十分艰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把党的阶级基础牢牢地定位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工人阶级,同时又不拒绝其他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加入自己的组织,通过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带动群众向着先进标准和我们的奋斗目标前进。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瓦窑堡会议决议》,明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即在以工人阶级为骨干的基础上,把其他阶级的优秀分子集中到自己的旗帜下。事实说明,这一建党原则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在,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人员作为发展党员的来源,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举措。

  ——关于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早在100多年前, 他就把人的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理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同上书,第243页)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同上书,第119页)。 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这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要努力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虽然人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过去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具体地提出或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所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且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有效途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实践说明,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和竞争中,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体现在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而且也要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上。因此,即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最终就是为了使人类摆脱社会的枷锁和自然的束缚,得到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又不拘泥于其个别的结论,除了提出上述几条全新的论述和思想外,还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重要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论述;关于党的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论述;关于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的论述;关于我国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的论述;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的论述;关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论述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关系的论述,其中“文化利益”在我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是首次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的论述;关于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的论述;关于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动力的论述;等等,这些都是在对历史经验总结、对时代特征思考和对党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认识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新思路,体现了一种新的认识方法和新的理论导向,充分显示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精神和勇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又结合新的时代、新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它启示我们:

  第一,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坚持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丰富和发展,在丰富和发展中做到真正和更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毫不动摇。否则,我们党就会失去正确的理论基础,我们的事业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但是,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僵死的教条,必须结合活生生的现实应用它,必须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否则,就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就不可能把我们党建设成勇立时代潮头、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工人阶级执政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一种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后者是惟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结果只能是理论脱离实际,误党误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害。8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冲破艰难险阻,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从中国国情和改革建设的实际出发,大胆进行探索,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指导实践不断深入,从而指明了怎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100 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创立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国家、与诞生列宁主义的俄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现在的中国与50多年前甚至20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状况等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这都迫切要求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好地同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勇于和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第三,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理论建设和创新要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总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我们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总结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正是成功地总结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又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才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要建立在广大群众的思想要求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现实情况,掌握实践脉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抓住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开掘和探索,形成新认识,创造新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党的优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四,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创新的过程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才能破除旧观念、旧思想、旧模式,才能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发现事物的新规律、新特点、新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实现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思想解放永无止境,实事求是一以贯之,这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回答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

  第五,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适应和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着力研究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世界发展的全局上把握其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进而作出新的回答,形成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科学分析世界发展总体趋势和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面貌。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充满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是面对世界大转折研究和回答理论与现实问题的重要文献,是把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以讲话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科学地对待国外经验和发展模式,站在世界的高度,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把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推向新的阶段。

  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肩负人民希望、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应该自觉地担当起这一时代重任。80年的历史证明,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本,是我们党的一个巨大政治优势。理论上的成熟,是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前提和标志。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应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研究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从而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

作者介绍:执笔:刘相 魏焕信 朱健

作者:山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发展论坛 2001年12期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全面总结了党的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长期困惑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澄清了党的建设问题上许多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思想深刻,意义重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通篇体现了面向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是我们党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以来的又一篇激励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近十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理论创新问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郑重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他要求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工作,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这次“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坚持了这一重要思想,并把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首要目标提了出来,进一步强调:“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要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党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80年。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结合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树立新的不朽的理论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近10年来,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的各项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说这也是一次历史性飞跃,而作为这次飞跃的突出理论成果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展望未来,面对21世纪世界和中国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矛盾,只有坚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二,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和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实践,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是从抽象的理论原则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还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当前,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青春和旺盛活力, 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坚持独立思考,不懈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做出重大贡献并取得丰硕成果。“七一”重要讲话,就是这种创新精神的大发扬,创新贡献和创新成果的大展示。

  ——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论述。在中国共产党走过80年奋斗历程,执政50年,肩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的情况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为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攸关我们党的生存发展。世界上一些共产党在执政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解决好这个课题,而导致瓦解消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解决这一课题作为头等大事来研究解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其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最重大的成果。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篇,总结了全党一年多来对“三个代表”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与丰富内容,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怎样当好“三个代表”等一系列问题,并且特别强调“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强调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标志着江泽民同志关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全面揭示了党的正确领导与发展先进生产力、繁荣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鲜明地反映了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充分地体现了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本质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它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认识,是我们党在跨进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把我党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为“三个代表”,从而揭示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的历史依据。讲话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根本的价值追求的高度,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地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话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和新世纪三大任务结合起来,明确提出在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三大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从而赋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具体内容,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讲话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深刻阐述,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透彻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国家学说、政党学说、社会主义本质学说和战略策略等根本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把“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重要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并且对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和个人财产作了精辟的阐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前提。在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19世纪中后期,大机器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但第三产业很不发达;劳动的形态以体力劳动为主,科技发展也没有今天这样异常迅猛;资本对劳动的剥削非常残酷,甚至存在食利者阶层。现在许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成为创造和增进财富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运行变数增多,从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愈加重要;第三产业劳动的重要性日见突出;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观点需要给予理论上的解释。面对新世纪、新时代、新实践和新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认识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切实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维护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或通过资金、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先富起来的人的正当利益;有助于正确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关于如何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论述。如何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把坚持党的阶级性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统一起来,等等,都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为人们所越来越关注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这次重要讲话中对此都作了科学的明确的回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为繁荣经济与文化事业,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都作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社会上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个人财产也会逐渐增加。尤其是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的知识分子以及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技术人员,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大大地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做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支配和使用的情况,看他们是否以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就应该吸收除产业工人以外的其他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入党。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而且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建党之初,中国的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要建设一个既有广泛群众性又有工人阶级先进性政党的任务十分艰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把党的阶级基础牢牢地定位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工人阶级,同时又不拒绝其他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加入自己的组织,通过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带动群众向着先进标准和我们的奋斗目标前进。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瓦窑堡会议决议》,明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即在以工人阶级为骨干的基础上,把其他阶级的优秀分子集中到自己的旗帜下。事实说明,这一建党原则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在,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人员作为发展党员的来源,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举措。

  ——关于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早在100多年前, 他就把人的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理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同上书,第243页)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同上书,第119页)。 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这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要努力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虽然人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过去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具体地提出或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所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且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有效途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实践说明,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和竞争中,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体现在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而且也要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上。因此,即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最终就是为了使人类摆脱社会的枷锁和自然的束缚,得到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又不拘泥于其个别的结论,除了提出上述几条全新的论述和思想外,还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重要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论述;关于党的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论述;关于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的论述;关于我国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的论述;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的论述;关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论述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关系的论述,其中“文化利益”在我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是首次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的论述;关于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的论述;关于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动力的论述;等等,这些都是在对历史经验总结、对时代特征思考和对党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认识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新思路,体现了一种新的认识方法和新的理论导向,充分显示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精神和勇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又结合新的时代、新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它启示我们:

  第一,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坚持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丰富和发展,在丰富和发展中做到真正和更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毫不动摇。否则,我们党就会失去正确的理论基础,我们的事业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但是,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僵死的教条,必须结合活生生的现实应用它,必须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否则,就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就不可能把我们党建设成勇立时代潮头、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工人阶级执政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一种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后者是惟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结果只能是理论脱离实际,误党误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害。8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冲破艰难险阻,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从中国国情和改革建设的实际出发,大胆进行探索,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指导实践不断深入,从而指明了怎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100 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创立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国家、与诞生列宁主义的俄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现在的中国与50多年前甚至20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状况等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这都迫切要求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好地同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勇于和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第三,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理论建设和创新要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总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我们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总结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正是成功地总结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又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才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要建立在广大群众的思想要求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现实情况,掌握实践脉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抓住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开掘和探索,形成新认识,创造新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党的优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四,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创新的过程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才能破除旧观念、旧思想、旧模式,才能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发现事物的新规律、新特点、新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实现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思想解放永无止境,实事求是一以贯之,这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回答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

  第五,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适应和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着力研究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世界发展的全局上把握其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进而作出新的回答,形成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科学分析世界发展总体趋势和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面貌。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充满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是面对世界大转折研究和回答理论与现实问题的重要文献,是把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以讲话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科学地对待国外经验和发展模式,站在世界的高度,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把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推向新的阶段。

  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肩负人民希望、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应该自觉地担当起这一时代重任。80年的历史证明,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本,是我们党的一个巨大政治优势。理论上的成熟,是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前提和标志。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应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研究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从而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

作者介绍:执笔:刘相 魏焕信 朱健


相关文章

  • 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
  • 栏目:[名师工作室]  发表日期:2011年3月31日  共浏览340 次 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转载) --昌乐二中理想教师的标准 昌乐二中的十大理念里,其中有一条是要求教师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 ...查看


  • 热血丹心铸丰碑
  • 热血丹心铸丰碑 --来自新化十四中的报道 肖红德 梅山腹地,资水之滨,一所历史悠久而又青春勃发的县属初中-- 新化十四中,有如破石惊雷,孕育了一个个令世人啧叹的教育奇迹,其骄人的业绩犹如一座座雄伟的丰碑耸立在古老的梅山大地,与巍巍北塔交相辉 ...查看


  • 溯源耗散结构理论
  • 在物理学史上,继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三座丰碑之后,另一块丰碑傲然挺立,它就是耗散结构理论.作为该理论的建立者,比利时物理学家伊利亚·普利高津(IlyaPrigogine)存疑坚持,不懈努力,创造性地构建该理论,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学 ...查看


  • 父亲,我心中的一座丰碑!
  • 2014年的父亲节又到了! 看微信群,看到同学发来的"[韶城30年]见证韶 关发展与变迁(图集)",当我看到"60年代西河大桥通车"相片时,相片上第三辆车,便是当年我父亲,参加"西河大桥通车 ...查看


  • 读[历史的丰碑]有感
  • 暑假,我读了<历史的丰碑>这本书,深受启发和教育.该书追溯了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清王朝的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人民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但也唤醒 ...查看


  • 读[历史的丰碑]有感_1200字
  •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暑假,我读了<历史的丰碑>这本书,深受启发和教育.该书追溯了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清王朝的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人民饱尝了"落后就要挨 ...查看


  • 破解"李约瑟之问"
  •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李约瑟之问" ■柯大文 国防科技水平彰显军事文化水准.它支撑强军伟业,事关民族尊严. 2013年2月,习主席视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深情勉励大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查看


  • 我为祖国献石油
  • --来自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产油10亿吨的报道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10日   11 版)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坚持做到钻井施工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同步进行,油区始终保持"油州加绿洲". 中国石化胜利 ...查看


  • 读了历史的丰碑有感
  • 读了<历史的丰碑>有感_1100字 暑假,我读了<历史的丰碑>这本书,深受启发和教育.该书追溯了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清王朝的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人民饱尝了&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