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 电商|深度解读移动社交的互动式电商

社交+电商,是互联网永不落幕的话题,两者分别代表互联网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用户和成交。一直以来,国内外不同类型的IT企业,尝试着以各种业务模型来统一社交网络和电商,有导购社区、分销聚合、团购等形态。本文就基于移动社交的互动式电商进行产品和业务逻辑上的分析。

何谓互动式社交电商

移动社交为用户流量基础,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卖场为电商交易终点,关键点是互动和传播的机制。从而形成从1到∞的倍增扩散机制,而且基于关系链的传播也相对更加精准。

互动是核心竞争点,不再是单纯的搜索浏览买卖路径,而是话题传播互动冲动消费,卖的是关系和情怀,当然一切是以好货为基础。

从业务场景来看,互动式社交电商主要可以分成下面三个产品模块:

互动式电商产品,业务关键还是落在电商上,况且能拥有足够的用户和流量的社交平台,国内范围来去就微信和微博。世界范围内也是集中在FB、TT等寡头上。

值得关注的是互动传播的机制和电商卖场的组织。

互动传播机制上

或以荣誉引诱,或以利益驱动:

荣誉追逐:自身关系链;兴趣群组;地域种族都是很好的题材;不过这类型需要项目团队能精确把握荣誉的刺激点,才能得到和利益驱动一样的效果。就目前笔者看到的案例来说,荣誉驱动更多是一种外壳,本质还是利益为先。

利益驱动:分享获利型,集赞兑换、抽奖等邀请好友助力型,CPS分销型等

电商卖场组织形态上

直接导向卖场页:将交易页面同样放到社交平台上,传播互动后紧接就是下单交易。转化率相对较高,但是对于电商各个环节要求很高,最主要就是解决H5页面的体验和交易安全问题。稍有设计不当,就会把好不容易引来的流量因为糟糕的页面体验而流失掉。

获取购买资格、优惠码(券)等交易中间态产物:经过一轮互动传播后,用户获得一些优惠券(码),可以在对应的PC站点、app内使用。因为互动传播到成交,中间并不连贯,如果不是高频场景,如何及时唤醒用户使用,是个问题。但这样设计也可以简化整个互动电商产品的逻辑,专注传播即可,将交易回归到客户端,此外,因为不是直接导向交易,这个中间产物可能会产生2次传播,例如赠送优惠券等。

抽象的概念或许比较难以理解,下面可以看一些常见的例子:

荣誉驱动+直接导向卖场:

京东微信购物的一个酒水类目的活动:以地域空间划分传播用户并直接与优惠抽奖结果挂钩,最后导向的直接卖场页面。

利益驱动(分享获利)+优惠券:

滴滴、大众点评的优惠券。分享一个“券包”到社交圈,自己和好友都可以获利。不要求立即消费,在结算时自动抵用。

利益驱动(分销变形)+优惠码:

UBER的邀请机制虽不是首创,却是运营得最成功的一个案例。这里将UBER的邀请机制划为分销,主要看其“无库存、消费导向和人头累计”。“新用户注册输入我的码,有优惠哦,你我都受益”,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其本质可以追溯到传统电商中的CPS返利模型。

互动式社交电商的业务与产品逻辑

从概念和案例入手了解之后,从业务上看,决定一款互动电商产品的四个要素如下:

在商言商,所有电商行为无非都是直接、间接地促进交易产生。确定产品的业务目标是第一步。

侧重用户业务的,选择逻辑简单的优惠裂变扩散模型,重点关注利益驱动用户自发传播(发展下线)。

侧重成交业务的,组织适当的“爆款”商品和营销氛围和话题,配合有趣的玩法。

除了业务目标之外,产品的运营资源也是决定互动式电商产品形态的重要原因。公司提供多少预算,什么类型的预算,这些预算需要完成多少KPI,这都是项目团队需要面对的问题。

例如:

预算少时,集中资源,做少量高额度的利益引爆点,依赖用户“博好运,赌运气”的心理去自发扩散。早些时间常见的集赞送、幸运抽奖,伴随而来是关注XX微博、公众号、新app推广。也有一分支付抽奖类活动,支付产品的推广。

预算充足时:“薄利多销”,以优惠券的形式+群礼包的形式海量传播,分享使用之后又产生裂变。一轮洗一轮,在用户面前刷足存在感。优惠券的额度和门槛还能灵活变化,以应对不同业务和预算下的运营需求。

上面是重商的因素,关系到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契机和品牌”,或者说氛围营造。众所周知,社交网络上传播最快最受关注的是“情感”最丰富的内容。社交电商也少不了此。从最早期的“XX同款”,到如今随处可以的营销活动,打车服务的强调“安全出行,避免黑车”,实物电商的“夏日精选家电狂欢”,智硬的各种“情怀式众筹”。动人文案背后,就是想让商业气息少些。

以实物电商为例,对互动式社交模式的探讨

互动式社交电商的题材其实很宽泛,像上文说道,一切利用社交平台作商业目的间接或直接产生交易的行为都可归类。因为笔者工作原因,更侧重实物电商这一块的业务,就以此作下一步的探讨。

既然确定大前提是实物电商,那基本可以定性为一个以GMV为目标的产品。而GMW的两个因子中,能由社交平台海量提供的就是“用户”。

基于此,可以罗列出来基本的销售形态:

团购:牺牲部分利润,来换取更多成交量。不可持续的断点式售卖,需要较深的SKU支撑。多见于营造冲动消费,适合社交传播。

社交+电商,是互联网永不落幕的话题,两者分别代表互联网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用户和成交。一直以来,国内外不同类型的IT企业,尝试着以各种业务模型来统一社交网络和电商,有导购社区、分销聚合、团购等形态。本文就基于移动社交的互动式电商进行产品和业务逻辑上的分析。

何谓互动式社交电商

移动社交为用户流量基础,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卖场为电商交易终点,关键点是互动和传播的机制。从而形成从1到∞的倍增扩散机制,而且基于关系链的传播也相对更加精准。

互动是核心竞争点,不再是单纯的搜索浏览买卖路径,而是话题传播互动冲动消费,卖的是关系和情怀,当然一切是以好货为基础。

从业务场景来看,互动式社交电商主要可以分成下面三个产品模块:

互动式电商产品,业务关键还是落在电商上,况且能拥有足够的用户和流量的社交平台,国内范围来去就微信和微博。世界范围内也是集中在FB、TT等寡头上。

值得关注的是互动传播的机制和电商卖场的组织。

互动传播机制上

或以荣誉引诱,或以利益驱动:

荣誉追逐:自身关系链;兴趣群组;地域种族都是很好的题材;不过这类型需要项目团队能精确把握荣誉的刺激点,才能得到和利益驱动一样的效果。就目前笔者看到的案例来说,荣誉驱动更多是一种外壳,本质还是利益为先。

利益驱动:分享获利型,集赞兑换、抽奖等邀请好友助力型,CPS分销型等

电商卖场组织形态上

直接导向卖场页:将交易页面同样放到社交平台上,传播互动后紧接就是下单交易。转化率相对较高,但是对于电商各个环节要求很高,最主要就是解决H5页面的体验和交易安全问题。稍有设计不当,就会把好不容易引来的流量因为糟糕的页面体验而流失掉。

获取购买资格、优惠码(券)等交易中间态产物:经过一轮互动传播后,用户获得一些优惠券(码),可以在对应的PC站点、app内使用。因为互动传播到成交,中间并不连贯,如果不是高频场景,如何及时唤醒用户使用,是个问题。但这样设计也可以简化整个互动电商产品的逻辑,专注传播即可,将交易回归到客户端,此外,因为不是直接导向交易,这个中间产物可能会产生2次传播,例如赠送优惠券等。

抽象的概念或许比较难以理解,下面可以看一些常见的例子:

荣誉驱动+直接导向卖场:

京东微信购物的一个酒水类目的活动:以地域空间划分传播用户并直接与优惠抽奖结果挂钩,最后导向的直接卖场页面。

利益驱动(分享获利)+优惠券:

滴滴、大众点评的优惠券。分享一个“券包”到社交圈,自己和好友都可以获利。不要求立即消费,在结算时自动抵用。

利益驱动(分销变形)+优惠码:

UBER的邀请机制虽不是首创,却是运营得最成功的一个案例。这里将UBER的邀请机制划为分销,主要看其“无库存、消费导向和人头累计”。“新用户注册输入我的码,有优惠哦,你我都受益”,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其本质可以追溯到传统电商中的CPS返利模型。

互动式社交电商的业务与产品逻辑

从概念和案例入手了解之后,从业务上看,决定一款互动电商产品的四个要素如下:

在商言商,所有电商行为无非都是直接、间接地促进交易产生。确定产品的业务目标是第一步。

侧重用户业务的,选择逻辑简单的优惠裂变扩散模型,重点关注利益驱动用户自发传播(发展下线)。

侧重成交业务的,组织适当的“爆款”商品和营销氛围和话题,配合有趣的玩法。

除了业务目标之外,产品的运营资源也是决定互动式电商产品形态的重要原因。公司提供多少预算,什么类型的预算,这些预算需要完成多少KPI,这都是项目团队需要面对的问题。

例如:

预算少时,集中资源,做少量高额度的利益引爆点,依赖用户“博好运,赌运气”的心理去自发扩散。早些时间常见的集赞送、幸运抽奖,伴随而来是关注XX微博、公众号、新app推广。也有一分支付抽奖类活动,支付产品的推广。

预算充足时:“薄利多销”,以优惠券的形式+群礼包的形式海量传播,分享使用之后又产生裂变。一轮洗一轮,在用户面前刷足存在感。优惠券的额度和门槛还能灵活变化,以应对不同业务和预算下的运营需求。

上面是重商的因素,关系到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契机和品牌”,或者说氛围营造。众所周知,社交网络上传播最快最受关注的是“情感”最丰富的内容。社交电商也少不了此。从最早期的“XX同款”,到如今随处可以的营销活动,打车服务的强调“安全出行,避免黑车”,实物电商的“夏日精选家电狂欢”,智硬的各种“情怀式众筹”。动人文案背后,就是想让商业气息少些。

以实物电商为例,对互动式社交模式的探讨

互动式社交电商的题材其实很宽泛,像上文说道,一切利用社交平台作商业目的间接或直接产生交易的行为都可归类。因为笔者工作原因,更侧重实物电商这一块的业务,就以此作下一步的探讨。

既然确定大前提是实物电商,那基本可以定性为一个以GMV为目标的产品。而GMW的两个因子中,能由社交平台海量提供的就是“用户”。

基于此,可以罗列出来基本的销售形态:

团购:牺牲部分利润,来换取更多成交量。不可持续的断点式售卖,需要较深的SKU支撑。多见于营造冲动消费,适合社交传播。


相关文章

  • 社交电商转型之路
  • ---------------------------------------------------www.ecmoban.com -------------------------- 社交电商转型之路 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覆盖的今天, ...查看


  • 室内定位-驯鹿与寻宝游戏
  • 室内定位-驯鹿与寻宝游戏 2009年之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从线上天猫.京东.易迅.当当.国美网上商城.苏宁易购等,到线下家电连锁卖场.商场,均为正面 ...查看


  • 中国电商市场的调研报告
  • 中国电商市场的调研报告 前言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依托于互联网的电商与网购也同时改变着世界的消费习惯,这种改变是全球性的.网购突破了空间限制,降低了门店成本,其便利性令消费者迅速上瘾.尤其是近几年,以百货公司为首的实体零售店受到极大冲击,有网 ...查看


  • 2017-202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需求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 2017-202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 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查看


  • 视听新媒体蓝皮书解读:视听+成新动力
  • [导语]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15视听新媒体蓝皮书>,通过对2014年视听新媒体市场的发展梳理及分析,用数据.实例展现了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新亮点,并就2015年行业发展总体趋势作出判断,对趋势性话题进行 ...查看


  • 2015-2020年中国食品电商行业深度调研与战略咨询报告
  • 食品电商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 ...查看


  • 地产微信营销进入3.0时代
  • 短短的两年时间,地产微信营销快速迭代深化,应用深度和价值定位发生了较为本质的变化,进入到第三个时代. 微信营销1.0时代,微楼书为主要表现形式,只是起到项目展示的作用,微信平台被当成短平快的营销推广工具.房企多了一个投放广告和项目展示的新平 ...查看


  • 网红经济专题研究报告
  • 本文来源:易观智库 研究范畴: "网红"一般指"网络红人",即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某个行为,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在网红打造过程中,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和互动平台所起到的放大作用功不可 ...查看


  • 电商营销之微商运营策略
  • ---------------------------------------------------www.ecmoban.com-------------------------- 电商营销之微商运营策略 ecshop模板堂汇集最新电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