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专业建设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处于中心地位。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面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特色专业稀缺的问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理念,高职专业建设应从专业供给端的有效性、综合性、高水平性入手,实施基于市场需求的、突出质量要求的、引导需求的专业改革,推动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专业建设。要优化专业结构,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抓好专业群建设。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28-02

  【作者简介】陈春艳,湖南师范大学(长沙,410000)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一、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专业结构不合理的倾向:一是高职院校盲目扩大专业规模,增加专业数量,人才培养成效低、无特色,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出现“结构性浪费”;二是高职院校忽视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不能增加劳动力市场上急需的专业种类及数量,而对于处于市场边缘即将被淘汰的专业,不能及时停办,专业结构比例不协调,出现“结构性缺失”。

  (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较难满足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不重视对社会需求的调研,没有形成与地方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专业发展规划,仅仅从有利于获得生源的角度出发,盲目争办一些“热门”专业,而这些专业在经历了一定热度后进入专业倦怠期,继而遭到搁置。这样盲目地设置专业,致使高职院校输送的人才无法与当前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匹配,也使未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研制与开发的要求。

  (三)特色专业稀缺,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专业带头人短缺、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不足、资金短缺、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校、市、省、国家级特色专业与社会认同特色专业极度匮乏,导致高职校出现“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发挥,还使专业建设脱离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难以打造区域特色经济。

  二、高职院校适应供给侧改革专业建设的重点与关键

  (一)要树立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有效供给观

  当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作为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支配下,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经济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专业种类与结构,开发市场所需的专业,提高人才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切实做到以市场化带动专业建设的有效化,提高人才有效供给的水平,做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二)要树立突出质量要求的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观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时,掌控数量的同时还要严把质量关,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评价建设等方面。同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涉及范围广,只有在每个方面把握好改革质量关,才会产生“1+1>2”的综合效果,才能够设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劳动力。

  (三)要树立加强引导需求的高水平专业建设观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既要重视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又不能忽视超越现实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未来人才储备。此外,还要在空白领域积极开发新专业,做到“人无我有”,引领新的人才需求,注重产需对接,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减少供需不对称。只有这样,高职专业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服务的作用。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加强高职专业建设的�Σ�

  (一)高职院校要优化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升级与新兴职业需求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专业目录的新要求,对专业进行精简、整合、调整,敏锐地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精准建设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专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增一批新兴专业,如顺应“互联网+”增设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移动应用开发等新兴专业,构建适应产业升级的专业体系。同时,在专业结构的指引下,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提高他们对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新兴职业的需要,填补劳动力市场的人才空缺。

  (二)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突出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之初应该做好充分的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专业建设目标。目标定位一般要比学术型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更具体、更贴近实际需求,推进以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战略,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此外,高职院校要紧贴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高技能人才结构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填补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促进高职人才供给链与社会经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三)高职院校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专业设置紧跟市场步伐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信息化平台做好与用人单位的专业交流工作,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机制,在加强主干专业、长线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辅以短线专业、热门专业、新兴专业开发,跟踪经济社会发展对岗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向,加强对高职专业设置、标准制订、课程开发的动态研究,构建专业开设、课程实施与招生就业的协调机制,在学校和产业行业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四)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需要,实行重点专业突破战略,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特色专业,积极建设一批满足当地行业产业发展要求的特色专业,既有利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全力把特色专业打造成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知名品牌专业,以品牌求生存,再通过这些品牌的衍生、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高职院校要秉承资源共享的理念,精心抓好专业群建设

  通过与其他高职院校、企业的合作办学,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打破地区、部门、学校、专业的限制,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资源并在专业群内进行交互共享,降低教育成本,提升教育质量,使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根据产业链的变化趋势,科学地规划专业布局,将分散的专业有机联系在一起,以原有优势专业为基础,把基础相同或者相近的几个专业进行整合,同时衍生和开发周边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的集群优势,提高资源的整合质量,打造开放的教育资源环境。这样可以减少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的投入,降低专业建设的成本,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专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摘要】专业建设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处于中心地位。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面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特色专业稀缺的问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理念,高职专业建设应从专业供给端的有效性、综合性、高水平性入手,实施基于市场需求的、突出质量要求的、引导需求的专业改革,推动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专业建设。要优化专业结构,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抓好专业群建设。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28-02

  【作者简介】陈春艳,湖南师范大学(长沙,410000)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一、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专业结构不合理的倾向:一是高职院校盲目扩大专业规模,增加专业数量,人才培养成效低、无特色,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出现“结构性浪费”;二是高职院校忽视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不能增加劳动力市场上急需的专业种类及数量,而对于处于市场边缘即将被淘汰的专业,不能及时停办,专业结构比例不协调,出现“结构性缺失”。

  (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较难满足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不重视对社会需求的调研,没有形成与地方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专业发展规划,仅仅从有利于获得生源的角度出发,盲目争办一些“热门”专业,而这些专业在经历了一定热度后进入专业倦怠期,继而遭到搁置。这样盲目地设置专业,致使高职院校输送的人才无法与当前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匹配,也使未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研制与开发的要求。

  (三)特色专业稀缺,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专业带头人短缺、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不足、资金短缺、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校、市、省、国家级特色专业与社会认同特色专业极度匮乏,导致高职校出现“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发挥,还使专业建设脱离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难以打造区域特色经济。

  二、高职院校适应供给侧改革专业建设的重点与关键

  (一)要树立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有效供给观

  当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作为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支配下,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经济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专业种类与结构,开发市场所需的专业,提高人才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切实做到以市场化带动专业建设的有效化,提高人才有效供给的水平,做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二)要树立突出质量要求的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观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时,掌控数量的同时还要严把质量关,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评价建设等方面。同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涉及范围广,只有在每个方面把握好改革质量关,才会产生“1+1>2”的综合效果,才能够设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劳动力。

  (三)要树立加强引导需求的高水平专业建设观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既要重视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又不能忽视超越现实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未来人才储备。此外,还要在空白领域积极开发新专业,做到“人无我有”,引领新的人才需求,注重产需对接,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减少供需不对称。只有这样,高职专业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服务的作用。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加强高职专业建设的�Σ�

  (一)高职院校要优化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升级与新兴职业需求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专业目录的新要求,对专业进行精简、整合、调整,敏锐地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精准建设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专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增一批新兴专业,如顺应“互联网+”增设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移动应用开发等新兴专业,构建适应产业升级的专业体系。同时,在专业结构的指引下,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提高他们对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新兴职业的需要,填补劳动力市场的人才空缺。

  (二)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突出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之初应该做好充分的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专业建设目标。目标定位一般要比学术型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更具体、更贴近实际需求,推进以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战略,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此外,高职院校要紧贴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高技能人才结构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填补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促进高职人才供给链与社会经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三)高职院校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专业设置紧跟市场步伐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信息化平台做好与用人单位的专业交流工作,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机制,在加强主干专业、长线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辅以短线专业、热门专业、新兴专业开发,跟踪经济社会发展对岗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向,加强对高职专业设置、标准制订、课程开发的动态研究,构建专业开设、课程实施与招生就业的协调机制,在学校和产业行业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四)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需要,实行重点专业突破战略,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特色专业,积极建设一批满足当地行业产业发展要求的特色专业,既有利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全力把特色专业打造成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知名品牌专业,以品牌求生存,再通过这些品牌的衍生、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高职院校要秉承资源共享的理念,精心抓好专业群建设

  通过与其他高职院校、企业的合作办学,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打破地区、部门、学校、专业的限制,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资源并在专业群内进行交互共享,降低教育成本,提升教育质量,使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根据产业链的变化趋势,科学地规划专业布局,将分散的专业有机联系在一起,以原有优势专业为基础,把基础相同或者相近的几个专业进行整合,同时衍生和开发周边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的集群优势,提高资源的整合质量,打造开放的教育资源环境。这样可以减少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的投入,降低专业建设的成本,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专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高职生职业能力认知差异现状研究及对策
  •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高职生对职业能力要素重要性的认知与用人单位之间差异,分析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高职生职业能力认知差异一.高职生职业能力认知调查设计.组织 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基本条件, ...查看


  • 综合报告格式 1
  •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一.研究主题的确立与分析 1.需求分析 根据5W法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首先是外部特征的分析: (1)全面性/专深性:全面地查找介绍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的文献. (2)本课题的目的:完成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的综述文章. ( ...查看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新建本科院校
  •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的过程中从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它们大多是由现有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出身比较复杂,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有着职业大学或行业专科学校的办学背景,它们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当前提升职业教育层次有着重要意 ...查看


  •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调适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第6期 2009年12月 Journal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SocialScienceEdition) VoL ll No.62009 Decemb ...查看


  • "互联网 "背景下英语教学有效性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
  •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相继颁布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究制 ...查看


  • 营销调研方案
  •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实际需求,推动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在管理系统一部署下,进行了走访调研.首先我们去了一下太原人才市场去进行了一番调研.同时,结合学院历届毕业生调查反馈信息进行了广泛分 ...查看


  • 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选题(146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