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趣的发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①简介达尔文,
②板书课题,解题.
"有趣"是什么意思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一、导入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不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 (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我们用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聪慧的大脑,发现了这些昆虫的不同之处,真了不起!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和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
(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 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3) 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
(1)、自已读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文”“反”“研”都是前鼻音,“存”读平舌音,“容"”声母是“r”
"易"","研":读整体认读音节.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 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出示二类生字词)
有趣 著名 考察 因为 淹死 而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理解意思
运用词串,说出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2)齐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回答提出的问题。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再说说达尔文是个什么人?说说著名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4、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交----较 穷-----究 在-----存 开----研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扩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你读懂了什么?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讲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质疑问难(如):(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学生提不出,教师可问学生)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许多、反复、终于)
(1)“许多”
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生答(师述: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 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反复”一词说明了什么?(师述: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
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师述: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8、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呢?请小朋友继续读第三自然段。
9、答案是什么?有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10、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1、讨论:小朋友,从达尔文的发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1、课文第三小节第2-4句。
(1)学生自读
(2)指名学生说一说。
屏幕出示: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刮到海里,便逐渐地消失了。
(3)思考:为什么岛上经常刮大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你来猜想一下。
(4)表演帮助理解:下面请第一、二组的小朋友演没有翅膀的昆虫,第二组的小朋友演翅膀特别大的昆虫,第三组的小朋友演翅膀小的昆虫。 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三种昆虫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展示课件“狂风音效”。学生在课件的感染下,自发地做出了各种动作。 ①没有翅膀的昆虫
A师:谁先来演示一下,再告诉大家,大风来的时候,你都遭遇到了什么? B请学生在站在座位上一边演一边说
(预设学生的回答:我是一只没有翅膀的昆虫,大风来了,我就躲在岩石下、
草丛中,仍然可以继续爬行。)
C指导读:是啊,真不容易,你终于在岛上活下来。
请你来读读你战胜大风的情景。
②翅膀大的昆虫、翅膀小的昆虫。
A演:指名两位学生分别演大翅膀的昆虫和小翅膀的昆虫;大风来的时候,这两种昆虫分别是怎样的情况呢?你们来演一演
预设1学生的表演:(一边说,一边用两只小手不停到煽动)我最自在。没有风的时候,我自由地飞翔;大风来的时候,我就飞到安全的地方
预设2学生的表演:我的翅膀太小了,狂风一吹,我的小命就难保了,(说着往旁边一倒,面带恐慌的神情)想不到掉进海里,淹死了。
B评:请学生评价演的情况,相机读悟:顶住、顶不住
大翅膀的昆虫是怎样战胜大风的?(板书:顶住)
小翅膀昆虫又是怎么做的?(顶不住)
(5)指导读:请你把他们战胜大风的样子读出来,也把这种小昆虫软弱无力、可怜的样子读出来。
(6)引读:看板书:小朋友们,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就——;而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就——;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但是因为——,就——。 ——齐读。
(7)小结:生活在这样的小岛上,只有适应环境的小昆虫才能活下来,而不能适应小岛的环境的昆虫就只能淘汰,最后全部消失。达尔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的得出了这个结论。
(8)过渡:这个岛上的奇怪现象也许不只被达尔文一个人看到,那为什么只有达尔文能发现里面的奥秘呢?课文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2、出示: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找到了答案。
(1)指名读第三小节第一句。
(2)师:小朋友,达尔文是怎样做研究的呢?他要用三种昆虫做观察比较,可是,岛上只有翅膀大的和没翅膀的昆虫这两种昆虫,他会怎么做? 学生想象说,相机点出:许多、反复、终于
思考:达尔文找到这个答案容易吗?——指导朗读这段话
(3)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回归课题:正是达尔文有着这样一种认真钻研的科学态度,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齐读:有趣的发现)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3、教师简介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了解《物种起源》:通过多年的研究,达尔文通过研究积累,出版了《物种起源》。屏幕出示图片。简介《物种起源》
三、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
板书:
7、有趣的发现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7、有趣的发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①简介达尔文,
②板书课题,解题.
"有趣"是什么意思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一、导入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不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 (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我们用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聪慧的大脑,发现了这些昆虫的不同之处,真了不起!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和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
(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 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3) 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
(1)、自已读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文”“反”“研”都是前鼻音,“存”读平舌音,“容"”声母是“r”
"易"","研":读整体认读音节.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 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出示二类生字词)
有趣 著名 考察 因为 淹死 而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理解意思
运用词串,说出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2)齐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回答提出的问题。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再说说达尔文是个什么人?说说著名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4、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交----较 穷-----究 在-----存 开----研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扩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你读懂了什么?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讲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质疑问难(如):(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学生提不出,教师可问学生)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许多、反复、终于)
(1)“许多”
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生答(师述: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 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反复”一词说明了什么?(师述: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
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师述: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8、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呢?请小朋友继续读第三自然段。
9、答案是什么?有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10、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1、讨论:小朋友,从达尔文的发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1、课文第三小节第2-4句。
(1)学生自读
(2)指名学生说一说。
屏幕出示: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刮到海里,便逐渐地消失了。
(3)思考:为什么岛上经常刮大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你来猜想一下。
(4)表演帮助理解:下面请第一、二组的小朋友演没有翅膀的昆虫,第二组的小朋友演翅膀特别大的昆虫,第三组的小朋友演翅膀小的昆虫。 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三种昆虫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展示课件“狂风音效”。学生在课件的感染下,自发地做出了各种动作。 ①没有翅膀的昆虫
A师:谁先来演示一下,再告诉大家,大风来的时候,你都遭遇到了什么? B请学生在站在座位上一边演一边说
(预设学生的回答:我是一只没有翅膀的昆虫,大风来了,我就躲在岩石下、
草丛中,仍然可以继续爬行。)
C指导读:是啊,真不容易,你终于在岛上活下来。
请你来读读你战胜大风的情景。
②翅膀大的昆虫、翅膀小的昆虫。
A演:指名两位学生分别演大翅膀的昆虫和小翅膀的昆虫;大风来的时候,这两种昆虫分别是怎样的情况呢?你们来演一演
预设1学生的表演:(一边说,一边用两只小手不停到煽动)我最自在。没有风的时候,我自由地飞翔;大风来的时候,我就飞到安全的地方
预设2学生的表演:我的翅膀太小了,狂风一吹,我的小命就难保了,(说着往旁边一倒,面带恐慌的神情)想不到掉进海里,淹死了。
B评:请学生评价演的情况,相机读悟:顶住、顶不住
大翅膀的昆虫是怎样战胜大风的?(板书:顶住)
小翅膀昆虫又是怎么做的?(顶不住)
(5)指导读:请你把他们战胜大风的样子读出来,也把这种小昆虫软弱无力、可怜的样子读出来。
(6)引读:看板书:小朋友们,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就——;而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就——;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但是因为——,就——。 ——齐读。
(7)小结:生活在这样的小岛上,只有适应环境的小昆虫才能活下来,而不能适应小岛的环境的昆虫就只能淘汰,最后全部消失。达尔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的得出了这个结论。
(8)过渡:这个岛上的奇怪现象也许不只被达尔文一个人看到,那为什么只有达尔文能发现里面的奥秘呢?课文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2、出示: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找到了答案。
(1)指名读第三小节第一句。
(2)师:小朋友,达尔文是怎样做研究的呢?他要用三种昆虫做观察比较,可是,岛上只有翅膀大的和没翅膀的昆虫这两种昆虫,他会怎么做? 学生想象说,相机点出:许多、反复、终于
思考:达尔文找到这个答案容易吗?——指导朗读这段话
(3)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回归课题:正是达尔文有着这样一种认真钻研的科学态度,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齐读:有趣的发现)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3、教师简介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了解《物种起源》:通过多年的研究,达尔文通过研究积累,出版了《物种起源》。屏幕出示图片。简介《物种起源》
三、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
板书:
7、有趣的发现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