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范例

设计任务

设计题目:管壳式油冷却器

设计任务:润滑油处理量: 16Kg/s 润滑油入口温度: 90℃ 润滑油出口温度: 45℃ 冷却水流量: 40Kg/s 冷却水入口温度: 28℃

冷却水工作压力: P = 0.1 Mpa (表压) 允许最大压力降: 油侧

设计内容:热力计算,阻力计算以及应力计算校核。 图纸要求:(1)装配图一张; (2)管板零件图一张

1、选型:

由于介质无腐蚀,无特殊工艺和结构要求,故可以选用通用易得,便宜的固定管板式管壳换热器,根据管、壳壁温是否超过30~50°C,再决定是否采用膨胀节。

2、两种介质谁在管内

由于二流体温差小,而由于水的结垢性强,工作压力较高故使其在管程流动;而润滑较 洁净,所以其在壳程流动。

1—12

3、热力计算

热力计算表

序号

123

原始数据

4

计算项目 冷却水进口温度

冷却水出口温度

冷却水工作压力

冷却水允许压降

符号t'2 t”2 p2

单位 ℃ ℃ bar

计算公式或图表

给定 先假定再校核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t’2+t”2)/2 查物性表

t”1+Fc(t'1-t”1)=45+0.3(90-45)

数值 28

40/37.93/37.931

表压力

0.6 40 90 45 16 0.8 34/32.965 4.174/4.174 58.5

出入口温差不大

备注

物性参数计

[p2] bar G2

Kg/s

5冷却水流量 润滑油进口温6度

润滑油出口温7度

8润滑油流量 润滑油允许压9降

10水的定性温度 11水的比热

润滑油的定性12温度

t'1 ℃ t”1 G1 [p1] t2 cp2 t1

℃ kg/s bar ℃ kJ/kg℃ ℃

2—12

13润滑油的比热 14换热器效率 15校核t”2 16水的密度 17水的导热系数 18水的粘度 19水的柏朗特数 20润滑油的密度

润滑油的导热21系数 22润滑油的粘度

润滑油的柏朗23特数

计算

cp1 η — ρ2 k2 μ2 pr2 ρ1 k1 ν1 pr1

kJ/kg℃ — — kg/m3 W/m℃Pa.s — kg/m W/m℃ —

3

查物性表 取用

ηG1c1(t'1-t”1)=G2c2(t”2-t'2)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ηG1c1(t'1-t"1)×1000=0.98×16×2.256×

(90-45)×1000

2.256 0.98

— 994.7 0.623 754.0×10-6 5.09 852.2 0.136 19.1×10-6 230

24设计传热量

有效平均温差

Q0 W 1591833.6

25逆流平均温差 26

参数

Δtn P

°C —

(Δt大-Δt小)/ln(Δt大/Δt小-(45-28)]/ln[(90-37.93)/(45-28)] 31.34 (t”2-t'/(t'=(37.93-28)/0.16 2)1-t'2)

3—12

27

28温差校正系数 29有效平均温差 30试选传热系数 31323334

管程换热系数

初选传热面积 管子外径 管子内径 管子长度

R φ Δtm K0 F0 d0 di l NL a2 w2 Re2

— (t'/(t”2-t'=(90-45)/1-t”1)2)— 换热器设计手册图1-3-6(按照1-2型查取) °C φΔtn W/m2℃换热器设计手册附录2(P105~107)可参考 m2 m m m — m m/s —

Q0/2K0Δtm=1591833.6/(2×250×30.71) 选φ25×2.5无缝钢管 d0-(2×2.5/1000)

取换热器管标准长度 F0/πd0l=103.67/(3.14×0.025×3)=440.2 (NL/2)πdi2/4=3.14×442×0.02×0.02/8 G2/ρ2a2=40/(994.7×0.0694)

ρ2w2di/μ2=994.7×0.579×0.02/754.0×10-6

4.53 0.98 30.71 350 103.67 0.025 0.02 3 442 0.0694 0.579 15277

35总管子数 36管程流通截面 37管程流速 38管程雷诺数

实际取用442根 按2管程计算

39管程换热系数

结构 40管排列方式 41管间距

h2 W/m℃

3605(1+0.15t2)w20.8/(100di)0.2=3605(1+0.015

0.80.2

3030.4 ×32.965)×0.579/(100×0.02)

分程隔板,二侧正方形,其余正三角形

取 1.25 d=1.25×0.025 组合排列

0.032正三角形边长

4—12

5—12

56管外壁温度

壁温下润滑油57粘度 58粘度修正系数 59壳程换热系数 60水侧污垢热阻

润滑油侧污垢61热阻 62管壁热阻

t’w1 °C μw1 φ1 h1 r2 r1 r

Pa.s —

假定后复核 查物性表

(μ1/μw1)0.14=(16.28/34.7)0.14

45 34.7×10 0.8995

-3

河水

W/m℃k1/dePr11/3φ1js=0.136/0.0329×2301/3×0.8995×18410 m2℃/W换热器设计手册附录1(P103~105)可参考 0.000344 m2℃/Wm2℃/W

换热器设计手册附录1(P103~105)可参考

忽略

0.000172 0

传热系数

63总传热热阻 64传热系数 65传热系数比值

管外壁热流密66度

67管外壁温度 68误差校核

1/h1+r1+r2dO/di+dO/h2di=1/410+0.000172+0.000344

r∑ m2℃/W×0.025/(3030.4×0.02) 0.002611 Ki W/m2℃1/r∑ 382.97 Ki/Ko — 382.97/350 1.094

QO/2NLπdOl=1591833.6/(2×442×3.14×0.025×

3)

合适

q1 tw1

W/m2℃℃

7646

误差很小,不再重算

t’1-q1(1/h1+r1)=90-7646(1/410+0.000172) 43.7

tw1-t’w1=43.7-45

-1.7

Δtw ℃

6—12

壁温下水的粘69度

管程粘度修正70系数

71管程摩擦系数

μw2 φ2 ξi

Pa.s —

查物性表

(μ2/μw2)0.14=(754/625)0.14

图1-3-17

625×10-6 1.02 0.037

按式(5-47)计得t=42.8计算

管程压降

72管子沿程压降 73回弯压降

进出口管外质74量流速

进出口管处压75降

管程结垢校正76系数 77管程压降

Δpi Pa Δpr Pa Wn2

kg/ms

2

(ln1/di)(ξi/φ2)=[(W2/2ρ2)

2

/(2×994.7)](3×2/0.02)(0.037/1.02) 1814.4

4nlW22/(2ρ2) 500.2

2

ρw2

1800

Δpn2 Pa

φd2 Δp2 — Pa

1.5Wn22/2ρ2 2243

2

当管程污垢热阻r2(0.000344~0.000516m•℃/W)和

管外径φ:φ19×2:φd2=1.5

φ25×2.5:φd2=1.4 1.4

(Δpi+Δpr)φd2+ΔpN2 5483.44 (Ds2-NLdO2)/(Ds+NLdO)=(0.64-442×0.0252)/(0.8+442×0.025)

w1dO’/ν1=0.402×0.0307/19.1×10-6

图1-3-19

壳程压降

78当量直径 79雷诺数 80壳程摩擦数

dO’ Rel’ξ0

m — —

0.0307 646 0.7

7—12

81管束压降

管嘴处质量流82速

进出口管板压83降

导流板阻力系84数

85导流板压降

壳程结垢修正86系数 87壳程压降 88压降校核

Δp0 Wn1

N/m2 kg/ms

2

W12/(2ρ1)Ds(Nb+1)/ dO’ξ0/φ1 15360.8 1200 1267.31 6 5069 1.38 27534.214

ρw2

1.5Wn12/2ρ1 推荐5~10 Wn12/2ρ1ξip 可查下表

Δp0φd。+Δpip+Δpn1=15360.8×

1.38+5069+1267.31 Δp1〈[Δp1], Δp2〈[Δp2]

Δpn1 Pa ξip — Δpip Pa φd。— Δp1 —

Pa —

壳程压降结垢影响校正系数

Ds/B 层流(Re

rdo 2

m•℃/W ≥过渡(Re=10~100)及湍流(Re≥100)

8—12

rdo

m2•℃/W

4、结构设计

(1)换热流程设计

采用壳方单程,管方双程的1-2型换热器,采用二台串联工作。管程分程隔板采取(a)的2管程

9—12

U形管 直管

(2)管子和传热面积

采用φ25×2.5的无缝钢管,材质20号钢,长3m,管长和管径都是换热器的标准管子尺寸(外径表1-6-15,长度规格有1.5、2.0、3.0、4.5、6.0、7.5、9.0、12.0m)。

管子总数为442根,其传热面积为:

F=πd0LNl=π×0.025×4.5×442=156.17m2

(3)管子排列方式

双管程不需要装设分程隔板,共有446个管孔,其中4个孔为装设拉杆用。 (4)壳体

壳体内径:Ds=800mm;材质A3R钢; 壳体壁厚(参考锅炉原理强度计算章节):

δ=

pDs

+c t

σ2[]φ-p

[σ]t=1245.88 bar········tw

c=2mm;p=1.2p1;因p1设计条件未给定,取定p1=1bar 则 δ=

1×1.2×800

+2=2.551mm

2×1245.88×0.7-1.2×1

实取δs=6mm(最小厚度,表1-6-1~3)

10—12

(5)管板

固定管板式,兼作法兰。图1-6-6~8和1-6-9~1-6-14:D=930mm,b=40mm的碳钢板。

管板上开孔数与孔间距与管排列应一致。

(6)折流板

因为无相变,采用通用的弓形折流板。A3钢板。

拱高:h=160mm;

板间距:B=230mm;

板数:nB=10块;

板厚:δB=6mm····(换热器设计手册P181表1-3-26);卧式布置,水平切口流动方向。

(7)拉杆:

A3F钢,φ12,共4根(换热器设计手册P189表1-3-36~38)

(8)封头(可参考锅炉原理强度计算章节)

根据压力容器设计规范采用材质为A3R的标准形状椭圆封头。在满足强度要求条件下,取壁厚δ=δi=6mm;曲面高度:

hDDs+δ800+

1=44=6

4mm

D为封头的平均直径;直边高度h0=25mm

(9)进、出口管

1) 管程进、出口管:

按照ρ2

2wN2

a2

N2=Gw=40m2

N2ρ21800

11—12

进出口管道内径:

DN20.168m

取用φ168×4mm的热轧钢管或水输送管

2)壳程进出口管:

按ρ1wN12

aN1=G116=m2 wN11200ρ1

进出口管内径为:

DN10.130m

取用φ130×4mm 的热轧钢管或煤气输送管

其中的φ值应选用标准值,而资料中为涉及标准值,所以φ168×4mm和φ130×4mm有可能并不是标准值,需查询标准表格校正。

12—12

设计任务

设计题目:管壳式油冷却器

设计任务:润滑油处理量: 16Kg/s 润滑油入口温度: 90℃ 润滑油出口温度: 45℃ 冷却水流量: 40Kg/s 冷却水入口温度: 28℃

冷却水工作压力: P = 0.1 Mpa (表压) 允许最大压力降: 油侧

设计内容:热力计算,阻力计算以及应力计算校核。 图纸要求:(1)装配图一张; (2)管板零件图一张

1、选型:

由于介质无腐蚀,无特殊工艺和结构要求,故可以选用通用易得,便宜的固定管板式管壳换热器,根据管、壳壁温是否超过30~50°C,再决定是否采用膨胀节。

2、两种介质谁在管内

由于二流体温差小,而由于水的结垢性强,工作压力较高故使其在管程流动;而润滑较 洁净,所以其在壳程流动。

1—12

3、热力计算

热力计算表

序号

123

原始数据

4

计算项目 冷却水进口温度

冷却水出口温度

冷却水工作压力

冷却水允许压降

符号t'2 t”2 p2

单位 ℃ ℃ bar

计算公式或图表

给定 先假定再校核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t’2+t”2)/2 查物性表

t”1+Fc(t'1-t”1)=45+0.3(90-45)

数值 28

40/37.93/37.931

表压力

0.6 40 90 45 16 0.8 34/32.965 4.174/4.174 58.5

出入口温差不大

备注

物性参数计

[p2] bar G2

Kg/s

5冷却水流量 润滑油进口温6度

润滑油出口温7度

8润滑油流量 润滑油允许压9降

10水的定性温度 11水的比热

润滑油的定性12温度

t'1 ℃ t”1 G1 [p1] t2 cp2 t1

℃ kg/s bar ℃ kJ/kg℃ ℃

2—12

13润滑油的比热 14换热器效率 15校核t”2 16水的密度 17水的导热系数 18水的粘度 19水的柏朗特数 20润滑油的密度

润滑油的导热21系数 22润滑油的粘度

润滑油的柏朗23特数

计算

cp1 η — ρ2 k2 μ2 pr2 ρ1 k1 ν1 pr1

kJ/kg℃ — — kg/m3 W/m℃Pa.s — kg/m W/m℃ —

3

查物性表 取用

ηG1c1(t'1-t”1)=G2c2(t”2-t'2)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查物性表

ηG1c1(t'1-t"1)×1000=0.98×16×2.256×

(90-45)×1000

2.256 0.98

— 994.7 0.623 754.0×10-6 5.09 852.2 0.136 19.1×10-6 230

24设计传热量

有效平均温差

Q0 W 1591833.6

25逆流平均温差 26

参数

Δtn P

°C —

(Δt大-Δt小)/ln(Δt大/Δt小-(45-28)]/ln[(90-37.93)/(45-28)] 31.34 (t”2-t'/(t'=(37.93-28)/0.16 2)1-t'2)

3—12

27

28温差校正系数 29有效平均温差 30试选传热系数 31323334

管程换热系数

初选传热面积 管子外径 管子内径 管子长度

R φ Δtm K0 F0 d0 di l NL a2 w2 Re2

— (t'/(t”2-t'=(90-45)/1-t”1)2)— 换热器设计手册图1-3-6(按照1-2型查取) °C φΔtn W/m2℃换热器设计手册附录2(P105~107)可参考 m2 m m m — m m/s —

Q0/2K0Δtm=1591833.6/(2×250×30.71) 选φ25×2.5无缝钢管 d0-(2×2.5/1000)

取换热器管标准长度 F0/πd0l=103.67/(3.14×0.025×3)=440.2 (NL/2)πdi2/4=3.14×442×0.02×0.02/8 G2/ρ2a2=40/(994.7×0.0694)

ρ2w2di/μ2=994.7×0.579×0.02/754.0×10-6

4.53 0.98 30.71 350 103.67 0.025 0.02 3 442 0.0694 0.579 15277

35总管子数 36管程流通截面 37管程流速 38管程雷诺数

实际取用442根 按2管程计算

39管程换热系数

结构 40管排列方式 41管间距

h2 W/m℃

3605(1+0.15t2)w20.8/(100di)0.2=3605(1+0.015

0.80.2

3030.4 ×32.965)×0.579/(100×0.02)

分程隔板,二侧正方形,其余正三角形

取 1.25 d=1.25×0.025 组合排列

0.032正三角形边长

4—12

5—12

56管外壁温度

壁温下润滑油57粘度 58粘度修正系数 59壳程换热系数 60水侧污垢热阻

润滑油侧污垢61热阻 62管壁热阻

t’w1 °C μw1 φ1 h1 r2 r1 r

Pa.s —

假定后复核 查物性表

(μ1/μw1)0.14=(16.28/34.7)0.14

45 34.7×10 0.8995

-3

河水

W/m℃k1/dePr11/3φ1js=0.136/0.0329×2301/3×0.8995×18410 m2℃/W换热器设计手册附录1(P103~105)可参考 0.000344 m2℃/Wm2℃/W

换热器设计手册附录1(P103~105)可参考

忽略

0.000172 0

传热系数

63总传热热阻 64传热系数 65传热系数比值

管外壁热流密66度

67管外壁温度 68误差校核

1/h1+r1+r2dO/di+dO/h2di=1/410+0.000172+0.000344

r∑ m2℃/W×0.025/(3030.4×0.02) 0.002611 Ki W/m2℃1/r∑ 382.97 Ki/Ko — 382.97/350 1.094

QO/2NLπdOl=1591833.6/(2×442×3.14×0.025×

3)

合适

q1 tw1

W/m2℃℃

7646

误差很小,不再重算

t’1-q1(1/h1+r1)=90-7646(1/410+0.000172) 43.7

tw1-t’w1=43.7-45

-1.7

Δtw ℃

6—12

壁温下水的粘69度

管程粘度修正70系数

71管程摩擦系数

μw2 φ2 ξi

Pa.s —

查物性表

(μ2/μw2)0.14=(754/625)0.14

图1-3-17

625×10-6 1.02 0.037

按式(5-47)计得t=42.8计算

管程压降

72管子沿程压降 73回弯压降

进出口管外质74量流速

进出口管处压75降

管程结垢校正76系数 77管程压降

Δpi Pa Δpr Pa Wn2

kg/ms

2

(ln1/di)(ξi/φ2)=[(W2/2ρ2)

2

/(2×994.7)](3×2/0.02)(0.037/1.02) 1814.4

4nlW22/(2ρ2) 500.2

2

ρw2

1800

Δpn2 Pa

φd2 Δp2 — Pa

1.5Wn22/2ρ2 2243

2

当管程污垢热阻r2(0.000344~0.000516m•℃/W)和

管外径φ:φ19×2:φd2=1.5

φ25×2.5:φd2=1.4 1.4

(Δpi+Δpr)φd2+ΔpN2 5483.44 (Ds2-NLdO2)/(Ds+NLdO)=(0.64-442×0.0252)/(0.8+442×0.025)

w1dO’/ν1=0.402×0.0307/19.1×10-6

图1-3-19

壳程压降

78当量直径 79雷诺数 80壳程摩擦数

dO’ Rel’ξ0

m — —

0.0307 646 0.7

7—12

81管束压降

管嘴处质量流82速

进出口管板压83降

导流板阻力系84数

85导流板压降

壳程结垢修正86系数 87壳程压降 88压降校核

Δp0 Wn1

N/m2 kg/ms

2

W12/(2ρ1)Ds(Nb+1)/ dO’ξ0/φ1 15360.8 1200 1267.31 6 5069 1.38 27534.214

ρw2

1.5Wn12/2ρ1 推荐5~10 Wn12/2ρ1ξip 可查下表

Δp0φd。+Δpip+Δpn1=15360.8×

1.38+5069+1267.31 Δp1〈[Δp1], Δp2〈[Δp2]

Δpn1 Pa ξip — Δpip Pa φd。— Δp1 —

Pa —

壳程压降结垢影响校正系数

Ds/B 层流(Re

rdo 2

m•℃/W ≥过渡(Re=10~100)及湍流(Re≥100)

8—12

rdo

m2•℃/W

4、结构设计

(1)换热流程设计

采用壳方单程,管方双程的1-2型换热器,采用二台串联工作。管程分程隔板采取(a)的2管程

9—12

U形管 直管

(2)管子和传热面积

采用φ25×2.5的无缝钢管,材质20号钢,长3m,管长和管径都是换热器的标准管子尺寸(外径表1-6-15,长度规格有1.5、2.0、3.0、4.5、6.0、7.5、9.0、12.0m)。

管子总数为442根,其传热面积为:

F=πd0LNl=π×0.025×4.5×442=156.17m2

(3)管子排列方式

双管程不需要装设分程隔板,共有446个管孔,其中4个孔为装设拉杆用。 (4)壳体

壳体内径:Ds=800mm;材质A3R钢; 壳体壁厚(参考锅炉原理强度计算章节):

δ=

pDs

+c t

σ2[]φ-p

[σ]t=1245.88 bar········tw

c=2mm;p=1.2p1;因p1设计条件未给定,取定p1=1bar 则 δ=

1×1.2×800

+2=2.551mm

2×1245.88×0.7-1.2×1

实取δs=6mm(最小厚度,表1-6-1~3)

10—12

(5)管板

固定管板式,兼作法兰。图1-6-6~8和1-6-9~1-6-14:D=930mm,b=40mm的碳钢板。

管板上开孔数与孔间距与管排列应一致。

(6)折流板

因为无相变,采用通用的弓形折流板。A3钢板。

拱高:h=160mm;

板间距:B=230mm;

板数:nB=10块;

板厚:δB=6mm····(换热器设计手册P181表1-3-26);卧式布置,水平切口流动方向。

(7)拉杆:

A3F钢,φ12,共4根(换热器设计手册P189表1-3-36~38)

(8)封头(可参考锅炉原理强度计算章节)

根据压力容器设计规范采用材质为A3R的标准形状椭圆封头。在满足强度要求条件下,取壁厚δ=δi=6mm;曲面高度:

hDDs+δ800+

1=44=6

4mm

D为封头的平均直径;直边高度h0=25mm

(9)进、出口管

1) 管程进、出口管:

按照ρ2

2wN2

a2

N2=Gw=40m2

N2ρ21800

11—12

进出口管道内径:

DN20.168m

取用φ168×4mm的热轧钢管或水输送管

2)壳程进出口管:

按ρ1wN12

aN1=G116=m2 wN11200ρ1

进出口管内径为:

DN10.130m

取用φ130×4mm 的热轧钢管或煤气输送管

其中的φ值应选用标准值,而资料中为涉及标准值,所以φ168×4mm和φ130×4mm有可能并不是标准值,需查询标准表格校正。

12—12


相关文章

  •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开发
  • 冶 金 能 源Vol 129 No 13 May 12010 E NERGY F OR MET ALLURGI CAL I N DUST RY 23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开发 王 坤 于庆波 赵 曜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摘 要 ...查看


  • 换热器工艺设计规定
  • 换热器工艺设计规定 SDEP-SPT-PE2004-2006 1 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和设计的工艺要求. 本规定(程序)适用于新建石油化工工艺装置的工艺设计,改建.扩建的工艺装置的设计可参照执行.适用于单台传热面积大于0.5 ...查看


  • 05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
  • 换热器的设计 和选型 王 勇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换热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 再沸器设计要点 冷凝器设计要点 计算 2011年12月18日 第2页 „ 1. 换热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换热器分类 管式 板式 扩展表面式 蓄 ...查看


  • 套管式列管换热器_赵文阁
  • 第37卷 增刊 石 油 化 工 设 备 V o l 37Supplement 2008年8月 P ET RO -CH EM ICAL EQ U IPM EN T A ug. 2008 文章编号:1000-7466(2008) 增刊-0062 ...查看


  •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
  • 管壳式换热器 一.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 (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1-封头:2-法兰:3-排气口:4-壳体:5-换热管:6-波形膨胀节:7-折流板(或支持板):8-防冲板:9-壳程接管:10-管板:11-管程接管:12-隔板: ...查看


  •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换热器已广泛应用国内各个生产领域,换热器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换热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热交换的机械设备.换热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换热设备,能够把热量从一种介质传递给另一种介质,在各种工业领域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化工.能 ...查看


  •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学 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 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班 级:11-02班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目录 第一章 设计任务书 .......................... ...查看


  •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芮胜波李峥王克立李彩艳 兖矿鲁南化肥厂 芮胜波:(1974-),山东枣庄人,工程师,工程硕士,从事煤化工项目研发及建设工作.第一作者联系方式:山东滕州木石兖矿鲁南化肥厂项目办(277527),电话:0632-2363 ...查看


  • 闭式水系统
  • 闭式水系统 概述 闭式冷却水系统的作用是向汽轮机.锅炉.发电机的辅助设备提供冷却水,该系统为闭式回路,由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 闭式冷却水系统采用化学除盐水作为系统工质,用除盐水向闭式水膨胀水箱及其系统的管道充水,然后通过闭式冷却水泵升压后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