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共财政基本职能的体现

新时期公共财政基本职能的体现

作者:肖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4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开始进入转轨、转制和转型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意义深远的历史转型期, 公共财政应该是为了公共目的, 提供公共产品,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理财的过程, 公共财政的职能应定位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关键词:转型 公共财政 财政职能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b)-0189-0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开始进入转轨、转制和转型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社会经济发展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 党的十四大以来,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并将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旨在实现“和谐发展”的转型期。公共财政理论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以" 公共产品" 理论为依据, 弥补" 市场缺陷" 和实现政府职能为目的的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因此, 在这一意义深远的历史转型期, 公共财政应该是为了公共目的, 提供公共产品,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理财的过程, 公共财政的职能应定位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1 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公共财政的内在含义是:取之用民、用之于民, 产生人民期望的结果; 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导向, 确保政府得自人民的资源, 按照人民的意愿使用, 并产生人民期望的结果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实施机制。这一内涵反映了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 公共性, 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必要条件的需要。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相比, 社会公共需要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为了维持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 为了向全体国民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环境, 一部分社会职能必须

由国家集中组织和执行, 如国防、外交、公安司法、行政管理、基础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 这些都是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财政作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经济活动形式, 必须承担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对市场机制而言, 政府的职能是弥补市场的缺陷,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则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但是, 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 表现在不能提供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和经济大起大落。这些市场失灵的地方正是政府发挥作用的地方。因而, 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就是弥补市场缺陷, 提供公共服务, 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相对于带有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特点的“生产建设财政”的职能范围而言, 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的。所谓社会公共需要, 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 它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提出的需要。相比之下, 其突出的特征在于:整体性和集中性。社会公共需要实质就是不能通过市场得到满足或者通过市场解决不能令人满意的需要。

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全体杜会成员必须无差别地共同享用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是社会成员享用公共产品和服务, 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或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耗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2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通过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秩序,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通过收入调节或再分配, 促进社会公众福利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和效率性经济。市场经济的效率性, 是通过各市场活动主体的等价交换、公平竞争活动来实现的。要做到等价交换, 必须具有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由此决定了政府及其财政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市场活动主休。如果政府以其非市场的手段, 直接介入和干预了市场的正常经济活动, 就会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要求, 从而否定市场活动主体的市场交换等价性, 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因此, 政府必须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 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市场活动主体,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政府活动对市场公平竞争条件的破坏, 而“一视同仁”的服务, 也就是“公共”服务。从公共收入来看, 政府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纳税人, 对待一切市场主体适用同一法律和制度, 不能针对不同的社会集团、阶层和个人, 针对不同经济成分, 也不能针对同样的市场行为制定不同的税收法律制度。从对市场的规范作用来看, 政府必须为正常和正当的市场竞争建立起应有的规则法律法规和制度。政府所建立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制度等, 对于所有的市场主体都应“一视同仁”,以确保所有的市场主体能够依据同一的规则和标准, 去开展公平的市场竞争, 即政府只能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为全体居民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是公共财政分配职能的重要体现,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途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让全体社会成员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从而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等于公共服务的平均化, 而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全国统一的制度安排;

新时期公共财政基本职能的体现

作者:肖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4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开始进入转轨、转制和转型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意义深远的历史转型期, 公共财政应该是为了公共目的, 提供公共产品,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理财的过程, 公共财政的职能应定位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关键词:转型 公共财政 财政职能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b)-0189-0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开始进入转轨、转制和转型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社会经济发展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 党的十四大以来,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并将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旨在实现“和谐发展”的转型期。公共财政理论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以" 公共产品" 理论为依据, 弥补" 市场缺陷" 和实现政府职能为目的的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因此, 在这一意义深远的历史转型期, 公共财政应该是为了公共目的, 提供公共产品,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理财的过程, 公共财政的职能应定位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1 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公共财政的内在含义是:取之用民、用之于民, 产生人民期望的结果; 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导向, 确保政府得自人民的资源, 按照人民的意愿使用, 并产生人民期望的结果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实施机制。这一内涵反映了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 公共性, 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必要条件的需要。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相比, 社会公共需要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为了维持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 为了向全体国民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环境, 一部分社会职能必须

由国家集中组织和执行, 如国防、外交、公安司法、行政管理、基础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 这些都是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财政作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经济活动形式, 必须承担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对市场机制而言, 政府的职能是弥补市场的缺陷,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则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但是, 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 表现在不能提供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和经济大起大落。这些市场失灵的地方正是政府发挥作用的地方。因而, 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就是弥补市场缺陷, 提供公共服务, 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相对于带有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特点的“生产建设财政”的职能范围而言, 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的。所谓社会公共需要, 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 它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提出的需要。相比之下, 其突出的特征在于:整体性和集中性。社会公共需要实质就是不能通过市场得到满足或者通过市场解决不能令人满意的需要。

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全体杜会成员必须无差别地共同享用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是社会成员享用公共产品和服务, 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或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耗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2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通过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秩序,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通过收入调节或再分配, 促进社会公众福利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和效率性经济。市场经济的效率性, 是通过各市场活动主体的等价交换、公平竞争活动来实现的。要做到等价交换, 必须具有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由此决定了政府及其财政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市场活动主休。如果政府以其非市场的手段, 直接介入和干预了市场的正常经济活动, 就会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要求, 从而否定市场活动主体的市场交换等价性, 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因此, 政府必须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 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市场活动主体,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政府活动对市场公平竞争条件的破坏, 而“一视同仁”的服务, 也就是“公共”服务。从公共收入来看, 政府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纳税人, 对待一切市场主体适用同一法律和制度, 不能针对不同的社会集团、阶层和个人, 针对不同经济成分, 也不能针对同样的市场行为制定不同的税收法律制度。从对市场的规范作用来看, 政府必须为正常和正当的市场竞争建立起应有的规则法律法规和制度。政府所建立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制度等, 对于所有的市场主体都应“一视同仁”,以确保所有的市场主体能够依据同一的规则和标准, 去开展公平的市场竞争, 即政府只能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为全体居民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是公共财政分配职能的重要体现,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途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让全体社会成员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从而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等于公共服务的平均化, 而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全国统一的制度安排;


相关文章

  •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效率研究
  • 作者:吴胜泽 经济研究参考 2009年03期 一.对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效率的初步探索 经济学对制度效率分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的绩效,另一方面是制度的实施效率.考察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绩效,就是要分析实现政府间转移支付目标的效能状况: ...查看


  • 新时期财税法核心范畴的研究
  • 新时期财税法核心范畴的研究 作者:李若琳 马颍华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5期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中,而我国东西部地区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协调的因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财税政策将要如何调整, ...查看


  • 法律毕业论文范文
  •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摘要:在现代国家,财政首先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政治的或法律的制度,研究公共财政的模式构建,离不开对法律结构的考察.人类社会的法律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一元法律结构.二元法律结构和三元法律结构. ...查看


  • 公共预算的本质
  • 公共预算的本质:政治过程 摘 要 公共预算既有技术属性的一面,亦有政治属性的一面,在本质上,公共预算是利益之权威分配的政治过程.这一政治过程主要具有三层内涵:从流程来看,公共预算构成政府过程与职能实现的首要环节:从内涵来看,公共预算是民主法 ...查看


  • 我看公共财政
  • 我看公共财政 院系: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专业:工程管理 学号:[1**********] 姓名:李峰龙 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 ...查看


  • 公共支出原则
  • 公共支出原则及案例分析 公共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公共支出就其实质而言,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是弥补市场失灵.实现社会公平.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公共支出有如下原 ...查看


  •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徐 进 (2008年10月16日) 这次会议是在全党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每年财政工作进入关键时刻召开的.因此,会议很及时,很有必要.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今年1-9月财 ...查看


  • [财政学]第一章到第三章
  • 财政学大纲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1. 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条件性市场缺陷包括:竞争失灵.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和偏好不合理. 原生性市场缺陷包括 ...查看


  • 上海市财政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上海市财政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实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