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班级走廊文化的育人功能”
经验文章
“环境造就人”是众所周之的真理,因为环境对人的成长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功效。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司马迁在史记里也写道“非其地,树木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都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在自主性差,易受其身边事物影响的年龄阶段,他们生活在校园中,学校的文化环境对其发展是十分有影响的,特别是在校生活身处时间较多的班级走廊空间,如果能创造符合学生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的走廊文化,让这些无形的“软环境”在小学生不经意中和举手投足间受到感染、熏陶、暗示、同化、激励,就能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近几年,我们通过创设校园班级走廊文化,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了提升,充分发挥了班级走廊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 正确引领 积极导向的功能
学生的成长需要引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学生成长的奠基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是学生成长的舵手。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模仿性强、自主意识薄弱,所以,通过班级走廊文化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墙壁说话,指明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和行为模式,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把他们引导到教育目标的正确方向上来。同时,对学生也起到了文化渗透、制约行为、自然调节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班级走廊墙上,张贴“班规”、“班训”、“班级奋斗目标”、“小学生规范要求”、“温馨提示语”、“文明礼仪图片”,学生手抄报“安全小报”、“环保小报”等,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自我约束、自主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优秀的人格品质。
二、 榜样示范 潜移默化的功能
优美的班级走廊文化本身就充满教育,置身其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内心的郁闷、浮躁、消极、迷茫都会随之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愉悦、和谐、奋发向上的心理效应。所以,在创设班级走廊文化时,将强烈的具有感召力的典型人物事迹融入其中,使学生耳濡目染,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人性的美、艺术的美、语言的美无不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心中。比如,在走廊文化创设中专栏展示学生课外搜集的英雄事迹,开辟班级学生成果园,展示学生作品,通过感染来同化、激励学生的成功感、自豪感、班级荣誉感和使命感,形成班级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浓厚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 课外延伸 桥梁纽带的功能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搜集整理、分析理解、运用记忆的过程。学生在校学习多学科知识,仅凭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课内学习课外延伸达到学习积累运用知识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课外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班级走廊空间,交流展示学
生课外所得,形成努力学习资源共享的良好势头。比如,学科知识小报,手工艺制品等,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长了学科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四、 促进和谐 团结凝聚的功能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熏陶出学生共同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班级目标、班规的认同以及作为班集体中一员的责任感、自豪感、使命感,形成班集体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从而产生一个和谐融洽,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整合的群体。
健康的班级走廊文化可以催人奋进,鞭策人进步。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级走廊文化建设在注重育人功能的同时还得注入情感,感人中育人并唤醒人,使班级走廊文化富有生命、彰显人文、赏心悦目,激发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健康心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育人功能。
小课题“班级走廊文化的育人功能”
经验文章
“环境造就人”是众所周之的真理,因为环境对人的成长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功效。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司马迁在史记里也写道“非其地,树木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都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在自主性差,易受其身边事物影响的年龄阶段,他们生活在校园中,学校的文化环境对其发展是十分有影响的,特别是在校生活身处时间较多的班级走廊空间,如果能创造符合学生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的走廊文化,让这些无形的“软环境”在小学生不经意中和举手投足间受到感染、熏陶、暗示、同化、激励,就能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近几年,我们通过创设校园班级走廊文化,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了提升,充分发挥了班级走廊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 正确引领 积极导向的功能
学生的成长需要引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学生成长的奠基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是学生成长的舵手。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模仿性强、自主意识薄弱,所以,通过班级走廊文化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墙壁说话,指明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和行为模式,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把他们引导到教育目标的正确方向上来。同时,对学生也起到了文化渗透、制约行为、自然调节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班级走廊墙上,张贴“班规”、“班训”、“班级奋斗目标”、“小学生规范要求”、“温馨提示语”、“文明礼仪图片”,学生手抄报“安全小报”、“环保小报”等,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自我约束、自主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优秀的人格品质。
二、 榜样示范 潜移默化的功能
优美的班级走廊文化本身就充满教育,置身其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内心的郁闷、浮躁、消极、迷茫都会随之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愉悦、和谐、奋发向上的心理效应。所以,在创设班级走廊文化时,将强烈的具有感召力的典型人物事迹融入其中,使学生耳濡目染,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人性的美、艺术的美、语言的美无不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心中。比如,在走廊文化创设中专栏展示学生课外搜集的英雄事迹,开辟班级学生成果园,展示学生作品,通过感染来同化、激励学生的成功感、自豪感、班级荣誉感和使命感,形成班级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浓厚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 课外延伸 桥梁纽带的功能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搜集整理、分析理解、运用记忆的过程。学生在校学习多学科知识,仅凭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课内学习课外延伸达到学习积累运用知识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课外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班级走廊空间,交流展示学
生课外所得,形成努力学习资源共享的良好势头。比如,学科知识小报,手工艺制品等,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长了学科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四、 促进和谐 团结凝聚的功能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熏陶出学生共同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班级目标、班规的认同以及作为班集体中一员的责任感、自豪感、使命感,形成班集体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从而产生一个和谐融洽,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整合的群体。
健康的班级走廊文化可以催人奋进,鞭策人进步。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级走廊文化建设在注重育人功能的同时还得注入情感,感人中育人并唤醒人,使班级走廊文化富有生命、彰显人文、赏心悦目,激发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健康心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