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人格和独立的审美追求

  杨明义

  江苏苏州人,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8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1992年毕业于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艺术中心研究员,苏州大学客座教授。

  首创新风格水墨水乡中国画,创造性地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并把周庄介绍给世人,被评论界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诸多中外美术馆、美术学院和美国前总统布什等社会名人、私人收藏家收藏。2008年《姑苏瑞雪夜》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经法国美术家协会严格评选荣获特别独立艺术家大奖。

  杨明义出名很早,“文革”后期就以杰出的水印木刻版画作品受到画界的关注。80年代初期和中期,人们在谈论江苏水印木刻艺术时,没有不提到杨明义的名字的。不久,他逐渐转入中国画创作,成为大家关注的很有成就的水墨画家。他的画之所以能在一般画家的作品中跳出来,一是形式感强,二是感情真切。这两点都很重要,画家敢于而又善于用形式美感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这说明,杨明义是有艺术天赋的,这种天赋来自他的遗传基因与家庭教养。不过对画家来说,天赋仅仅是艺术成长的有利条件,而不是成功的关键,仅有天赋而不勤奋,往往是少年得志和风光一时,因后力不足成不了气候。

  杨明义不以自己有才而稍许懈怠,他勤奋好学,古今中外上下求索,广为结交良师益友,切磋技艺,开阔胸襟。他到美国求学多年,异国学院对他的艺术发展所起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而世界各国博物馆中历代大师的典范作品,却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他在敬佩、赞赏中暗暗体悟艺术创造的规律和原理。同时,中外美术表现语言的相同和差异,也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正是在对中西艺术的考察中,加深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对当今中国美术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

  比较杨明义出国前后的艺术创作,可以明显看到发生的变化,他对水墨艺术的兴趣更浓厚,更注重笔墨的情调、韵味以及作品的意境,也更注重形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了。也有不变的地方,他仍然那样重视对自然的观察和忠实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仍执迷于绘画的手艺。也许正是这两点,他觉得,他的艺术发展空间在养育了自己的故土,而不是在以行为、观念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西方国家。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能。

  江南山水是他作品的主要题材内容,生于斯长于斯,从最早拿起画笔开始,他便痴迷于水乡的景色之中。河塘星罗棋布,柳树成荫,小桥流水……这里的人民的勤劳、智慧既表现在阡陌水田的耕耘和房舍、园林的建设上,更体现在跨越河界的桥梁设计和建筑之中。南方的桥,各种材质,形式多样,大都建于古代,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然有强健的生命力,不仅至今为人们日常交通所必需,更以其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质朴形式,显示出一种特有的力和美。桥,是江南历史和人文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江南人和自然“气质”的形象化符号。它似乎是忍耐、宽容、大度和联结四面八方、广交朋友的象征。苏州家乡的桥,早就在杨明义的艺术视野之中。他早期的作品常有桥的图像出现。可是集中以桥为主题进行带有规模性的系列创作,则是在他回国之后的2004年,他画遍了苏南、苏北的桥,跨过省界画浙江的桥……他的这一题材选择已经具有独一无二性,可是真正能显示其系列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不是题材内容,而是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构思和形式语言。

  有古今中外艺术修养的杨明义,坚持自己对水墨艺术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重视笔墨语言,但不亦步亦趋沿袭文人画的套路;关注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又不为形似所拘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艺术语言上别出心裁。在国内外画界都强调艺术个性的声浪中,他以沉静的心情画他自己喜欢的画,似乎对艺术个性的问题漠然视之。因为他懂得,艺术个性是艺术家个人综合修养的自然流露,有什么样的艺术家,便有什么样的个性艺术,艺术的个性面貌是做不出来的。杨明义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使人觉得率真、自然,便是因为他借助桥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矫饰。他把水墨和色彩当作表现感情的艺术手段,没有先入为主的框框,不受文人画模式的束缚。他深知,每一个画种的艺术语言,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程式,后人应当尊重和学习,可是这种程式又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所谓中国画,便是随着时代不断变革和不断更新的艺术体系,具有很大的包容度,不应当仅仅狭隘地理解为文人画的代名词。在杨明义的水墨作品中,既有文人画笔墨、章法的影响,也有西画的素描造型和写生的痕迹,还有水印木刻和水彩画的技法。这些技巧、技法在他的艺术创作里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可称之为杨明义画风。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他的作品不是纯粹的中国画,而另一些人又认为不够当代……而依我看来,这却却是杨明义艺术创作的特色所在,也是当今中国画走向多元观念和多样形式不可或缺的一条探索与创新之路。

  回顾20世纪中国画的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支撑它发扬光大的力量来自两方面:广泛的历史传统意识和开放的现代观念。所谓广泛的传统观念,是指中国画多方面地吸收民间艺术、金石碑学以及其它艺术的营养,而不拘泥于文人画本身的传统;所谓开放的现代意识,则是指中国画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的观念与技艺,要关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杨明义不但不以自己的水墨画不是所谓“正统文人画”而苦恼,相反,他满怀信心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在浇灌自己的艺术之花。

  杨明义擅长大画,小品也得心应手。因大幅水墨投射广阔空间,他十分注意画面物象描写与空白之间关系的处理,实与虚、密与疏、黑与白、浓与淡在平面空间中相互转换,墨与色彩或重叠或并置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造成画面的游动感,形成韵律与节奏。杨明义的画很少用浓墨重彩,笔力在柔中求刚,墨与色以淡雅、素净见长,画面不以“气势”取胜,而以构架宏大、布局严谨、有整体感和不乏精妙细节,形成自己的特点。杨明义的画,语言雅致,一看便知作者是南方人气质,但是并没有南画中柔弱的一面,其原因是他不仅在北方受过教育,更由于他有眼光,有胸襟,善于吸收各派之长为我所用。他眷恋南方文化艺术的清雅、淡静,又赞佩北方的粗犷、浑雄,但他毕竟是南方画家。他在自己的格局中,将两者糅合,自成一体。

  杨明义尊重对自然的感受,他重视从生活获得灵感,不论走到哪里,都认真发现和寻找可入画的素材,或写生或摄影,捕捉动人的情景,而当落笔嫌素、形诸画面时,则反复推敲点、线、面、色彩的组合,凭着修养和感觉的驱使,以形写意,传达客观对象与自己心灵世界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感情。这既是我行我素,又是暗合艺术创造原理的艺术创造。这是杨明义对自我艺术意识的确信,也是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审美追求艺术家应有的品质。

  杨明义

  江苏苏州人,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8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1992年毕业于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艺术中心研究员,苏州大学客座教授。

  首创新风格水墨水乡中国画,创造性地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并把周庄介绍给世人,被评论界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诸多中外美术馆、美术学院和美国前总统布什等社会名人、私人收藏家收藏。2008年《姑苏瑞雪夜》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经法国美术家协会严格评选荣获特别独立艺术家大奖。

  杨明义出名很早,“文革”后期就以杰出的水印木刻版画作品受到画界的关注。80年代初期和中期,人们在谈论江苏水印木刻艺术时,没有不提到杨明义的名字的。不久,他逐渐转入中国画创作,成为大家关注的很有成就的水墨画家。他的画之所以能在一般画家的作品中跳出来,一是形式感强,二是感情真切。这两点都很重要,画家敢于而又善于用形式美感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这说明,杨明义是有艺术天赋的,这种天赋来自他的遗传基因与家庭教养。不过对画家来说,天赋仅仅是艺术成长的有利条件,而不是成功的关键,仅有天赋而不勤奋,往往是少年得志和风光一时,因后力不足成不了气候。

  杨明义不以自己有才而稍许懈怠,他勤奋好学,古今中外上下求索,广为结交良师益友,切磋技艺,开阔胸襟。他到美国求学多年,异国学院对他的艺术发展所起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而世界各国博物馆中历代大师的典范作品,却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他在敬佩、赞赏中暗暗体悟艺术创造的规律和原理。同时,中外美术表现语言的相同和差异,也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正是在对中西艺术的考察中,加深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对当今中国美术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

  比较杨明义出国前后的艺术创作,可以明显看到发生的变化,他对水墨艺术的兴趣更浓厚,更注重笔墨的情调、韵味以及作品的意境,也更注重形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了。也有不变的地方,他仍然那样重视对自然的观察和忠实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仍执迷于绘画的手艺。也许正是这两点,他觉得,他的艺术发展空间在养育了自己的故土,而不是在以行为、观念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西方国家。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能。

  江南山水是他作品的主要题材内容,生于斯长于斯,从最早拿起画笔开始,他便痴迷于水乡的景色之中。河塘星罗棋布,柳树成荫,小桥流水……这里的人民的勤劳、智慧既表现在阡陌水田的耕耘和房舍、园林的建设上,更体现在跨越河界的桥梁设计和建筑之中。南方的桥,各种材质,形式多样,大都建于古代,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然有强健的生命力,不仅至今为人们日常交通所必需,更以其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质朴形式,显示出一种特有的力和美。桥,是江南历史和人文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江南人和自然“气质”的形象化符号。它似乎是忍耐、宽容、大度和联结四面八方、广交朋友的象征。苏州家乡的桥,早就在杨明义的艺术视野之中。他早期的作品常有桥的图像出现。可是集中以桥为主题进行带有规模性的系列创作,则是在他回国之后的2004年,他画遍了苏南、苏北的桥,跨过省界画浙江的桥……他的这一题材选择已经具有独一无二性,可是真正能显示其系列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不是题材内容,而是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构思和形式语言。

  有古今中外艺术修养的杨明义,坚持自己对水墨艺术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重视笔墨语言,但不亦步亦趋沿袭文人画的套路;关注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又不为形似所拘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艺术语言上别出心裁。在国内外画界都强调艺术个性的声浪中,他以沉静的心情画他自己喜欢的画,似乎对艺术个性的问题漠然视之。因为他懂得,艺术个性是艺术家个人综合修养的自然流露,有什么样的艺术家,便有什么样的个性艺术,艺术的个性面貌是做不出来的。杨明义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使人觉得率真、自然,便是因为他借助桥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矫饰。他把水墨和色彩当作表现感情的艺术手段,没有先入为主的框框,不受文人画模式的束缚。他深知,每一个画种的艺术语言,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程式,后人应当尊重和学习,可是这种程式又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所谓中国画,便是随着时代不断变革和不断更新的艺术体系,具有很大的包容度,不应当仅仅狭隘地理解为文人画的代名词。在杨明义的水墨作品中,既有文人画笔墨、章法的影响,也有西画的素描造型和写生的痕迹,还有水印木刻和水彩画的技法。这些技巧、技法在他的艺术创作里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可称之为杨明义画风。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他的作品不是纯粹的中国画,而另一些人又认为不够当代……而依我看来,这却却是杨明义艺术创作的特色所在,也是当今中国画走向多元观念和多样形式不可或缺的一条探索与创新之路。

  回顾20世纪中国画的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支撑它发扬光大的力量来自两方面:广泛的历史传统意识和开放的现代观念。所谓广泛的传统观念,是指中国画多方面地吸收民间艺术、金石碑学以及其它艺术的营养,而不拘泥于文人画本身的传统;所谓开放的现代意识,则是指中国画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的观念与技艺,要关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杨明义不但不以自己的水墨画不是所谓“正统文人画”而苦恼,相反,他满怀信心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在浇灌自己的艺术之花。

  杨明义擅长大画,小品也得心应手。因大幅水墨投射广阔空间,他十分注意画面物象描写与空白之间关系的处理,实与虚、密与疏、黑与白、浓与淡在平面空间中相互转换,墨与色彩或重叠或并置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造成画面的游动感,形成韵律与节奏。杨明义的画很少用浓墨重彩,笔力在柔中求刚,墨与色以淡雅、素净见长,画面不以“气势”取胜,而以构架宏大、布局严谨、有整体感和不乏精妙细节,形成自己的特点。杨明义的画,语言雅致,一看便知作者是南方人气质,但是并没有南画中柔弱的一面,其原因是他不仅在北方受过教育,更由于他有眼光,有胸襟,善于吸收各派之长为我所用。他眷恋南方文化艺术的清雅、淡静,又赞佩北方的粗犷、浑雄,但他毕竟是南方画家。他在自己的格局中,将两者糅合,自成一体。

  杨明义尊重对自然的感受,他重视从生活获得灵感,不论走到哪里,都认真发现和寻找可入画的素材,或写生或摄影,捕捉动人的情景,而当落笔嫌素、形诸画面时,则反复推敲点、线、面、色彩的组合,凭着修养和感觉的驱使,以形写意,传达客观对象与自己心灵世界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感情。这既是我行我素,又是暗合艺术创造原理的艺术创造。这是杨明义对自我艺术意识的确信,也是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审美追求艺术家应有的品质。


相关文章

  • 诸子百家人格美
  • 先秦是我国文化走出摇篮.迅速成熟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诸子并峙,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界,群星灿烂,成就辉煌.先贤们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铸造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魂.先秦的思想家 ...查看


  • 诗人的审美角色阅读答案
  • 诗人的审美角色 莱 笙 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陷入后现代语境之中的非史诗遭遇.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是理想界的生物,是现实中的怪物.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以审丑取代审美, ...查看


  • 穿越时空的奇葩
  • 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简·爱>中的简·爱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及女性主义三个方面来对比这两位生活于不同时空的女性形象,解密经典人物的魅力,探讨女性主义在中西文学 ...查看


  • 浅析魏晋审美特征
  • 综述 自然科学 2015年7期 ·297· 浅析魏晋审美特征 苏卫校 蒋会娟 1. 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实业公司,河北 迁安 064404 2. 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公司烧结厂,河北 迁安 064404 摘要: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乱 ...查看


  • 淄博市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复习题单选题2013教师继续教育复习题
  • 淄博市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复习题单选题 1. 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单选 ) B.斯腾豪斯 2. 如果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内容这种学习称为. (单选 ) B.上 ...查看


  • 魏晋风度(复习)[1][1]
  • 一.魏晋风度的性质: 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它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首先,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放达出格,有悖常理. 再次 ...查看


  • 变幻的自然万象
  •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 教学案例: 湘美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 教学设计与主讲:刘明谆,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 ...查看


  • 从_世说新语_看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
  • 第22卷 第4期 Vol.22 No.4广东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EducationInstitute2002年11月 Nov.2002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 熊国华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查看


  • 越名教而任自然
  •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观 一.嵇康崇尚自然人生观形成的原因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一个时代,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