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审美角色阅读答案

诗人的审美角色

莱 笙

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陷入后现代语境之中的非史诗遭遇。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是理想界的生物,是现实中的怪物。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以审丑取代审美,从口号诗的极端走向口水诗的极端。诗坛上的所有美学纷争都可以从诗人角色问题上找到根源,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从解决诗人自身问题入手。树立恰当的诗人角色成为当前诗歌发展的重要课题。

  鉴此,我提倡诗人要充当“禅师式”的审美角色。

  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由于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倒是很能沟通,所以诗歌出禅意,禅师也作诗。但大多时候,诗人仅仅停留在以禅喻诗,而没有深入达到以禅师喻诗人,诗人没有注意到引入禅师的处世方式来升华自己。

  禅宗是儒释道三家的融汇,既是宗教,又不是宗教。一般宗教普渡众生,认为自己在岸上,众生在海里,伸手或以其它方法从海里把众生救起来;而禅宗不这样认为,禅师自己就在海里,禅师与众生同在,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伸手拯救,禅师通过与众生打成一片,从而潜移默化感化、点化众生,使之立地成佛。

  显然,这样一种禅师处世方式更容易被众生接受,诗人吸收禅师的这种处世方式没什么坏处。这意味着,一方面自己要成佛,也就是说诗人自身要有极高的涵养;另一方面要与众生一体,感悟和点化众生,也就是说诗人要融入到公众生活中、读者心灵里,在融入中使人接受你的作品。

  诗人的禅师式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素养上的三种追求:

面对现实,感化大众,这是“禅师”似的素养追求。面对现实,不能消极面对,而必须积极面对。诗人不是救世主,也不可能成为救世主,但是诗人应当用救世主般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从这个高度来处理现实生活内容,从而使之“诗化”,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  

品行要正,充满正气。品行不正,何以为人?更何以为诗人?诗人是传播精神之人,自身要正,要弘扬正气,培养 “独立不迁”的人格。

  诗人的境界提高逐步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为此,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天人合一”是灵气的根源,更应是当下诗人人格素养的境界追求。 “对立统一”是灵气的体现和运用,是诗人智慧世界的生态。 “始终如一”既指诗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又指诗人精神升华的成果,返璞归真,使审美集中化、简约化。

诗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禅师式的审美角色是一种比较高的定位,引导我们跨越崇高与卑微的界限、宏大与琐屑的隔阂、传统与未来的栅栏,使自己的话语解放与时代的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获取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1.下列关于诗人“‘禅师式’的审美角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要求诗人有极高的涵养,并与众生一体,作众生的榜样,引导众生立地成佛。

B.“禅师式”的审美角色借鉴和吸收了禅宗中禅师的处世方式,众生都能接受。

C.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在人格素养上,强调诗人要有三种追求。

D.禅师式”的审美角色属较高定位,让诗人获得了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这是因为两者有不少相同之处,容易沟通。

B.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因而使得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大为减弱。

C.诗人追求境界提高要逐步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达到一种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

D.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

3.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诗坛上所有的美学纷争,其根源都在于诗人角色问题,要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先解决诗人自身的问题。

B.说禅宗“是宗教”,是因为它和一般宗教一样都普渡众生;说它“不是宗教”,是因为它普渡众生的方式不同。

C.诗人要达到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

D.诗人只要用救世主般的眼光来看待现实,就能使现实生活内容“诗化”,从而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

阅读答案: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A“作众生的榜样, 引导众生立地成佛”对应第⑤段应是“感悟和点化众生”   B“众生都能接受”对应第⑤段应是“更容易被众生接受”  D “让诗人获得了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对应第最后一段应是 “引导诗人获得了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

2.(因果倒置)

3.(“只要……就”过于绝对)

诗人的审美角色

莱 笙

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陷入后现代语境之中的非史诗遭遇。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是理想界的生物,是现实中的怪物。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以审丑取代审美,从口号诗的极端走向口水诗的极端。诗坛上的所有美学纷争都可以从诗人角色问题上找到根源,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从解决诗人自身问题入手。树立恰当的诗人角色成为当前诗歌发展的重要课题。

  鉴此,我提倡诗人要充当“禅师式”的审美角色。

  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由于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倒是很能沟通,所以诗歌出禅意,禅师也作诗。但大多时候,诗人仅仅停留在以禅喻诗,而没有深入达到以禅师喻诗人,诗人没有注意到引入禅师的处世方式来升华自己。

  禅宗是儒释道三家的融汇,既是宗教,又不是宗教。一般宗教普渡众生,认为自己在岸上,众生在海里,伸手或以其它方法从海里把众生救起来;而禅宗不这样认为,禅师自己就在海里,禅师与众生同在,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伸手拯救,禅师通过与众生打成一片,从而潜移默化感化、点化众生,使之立地成佛。

  显然,这样一种禅师处世方式更容易被众生接受,诗人吸收禅师的这种处世方式没什么坏处。这意味着,一方面自己要成佛,也就是说诗人自身要有极高的涵养;另一方面要与众生一体,感悟和点化众生,也就是说诗人要融入到公众生活中、读者心灵里,在融入中使人接受你的作品。

  诗人的禅师式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素养上的三种追求:

面对现实,感化大众,这是“禅师”似的素养追求。面对现实,不能消极面对,而必须积极面对。诗人不是救世主,也不可能成为救世主,但是诗人应当用救世主般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从这个高度来处理现实生活内容,从而使之“诗化”,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  

品行要正,充满正气。品行不正,何以为人?更何以为诗人?诗人是传播精神之人,自身要正,要弘扬正气,培养 “独立不迁”的人格。

  诗人的境界提高逐步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为此,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天人合一”是灵气的根源,更应是当下诗人人格素养的境界追求。 “对立统一”是灵气的体现和运用,是诗人智慧世界的生态。 “始终如一”既指诗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又指诗人精神升华的成果,返璞归真,使审美集中化、简约化。

诗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禅师式的审美角色是一种比较高的定位,引导我们跨越崇高与卑微的界限、宏大与琐屑的隔阂、传统与未来的栅栏,使自己的话语解放与时代的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获取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1.下列关于诗人“‘禅师式’的审美角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要求诗人有极高的涵养,并与众生一体,作众生的榜样,引导众生立地成佛。

B.“禅师式”的审美角色借鉴和吸收了禅宗中禅师的处世方式,众生都能接受。

C.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在人格素养上,强调诗人要有三种追求。

D.禅师式”的审美角色属较高定位,让诗人获得了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这是因为两者有不少相同之处,容易沟通。

B.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因而使得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大为减弱。

C.诗人追求境界提高要逐步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达到一种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

D.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

3.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诗坛上所有的美学纷争,其根源都在于诗人角色问题,要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先解决诗人自身的问题。

B.说禅宗“是宗教”,是因为它和一般宗教一样都普渡众生;说它“不是宗教”,是因为它普渡众生的方式不同。

C.诗人要达到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

D.诗人只要用救世主般的眼光来看待现实,就能使现实生活内容“诗化”,从而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

阅读答案: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A“作众生的榜样, 引导众生立地成佛”对应第⑤段应是“感悟和点化众生”   B“众生都能接受”对应第⑤段应是“更容易被众生接受”  D “让诗人获得了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对应第最后一段应是 “引导诗人获得了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

2.(因果倒置)

3.(“只要……就”过于绝对)


相关文章

  • 论诗歌的审美化教学
  • 论诗歌的审美化教学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除了在形式上具有特定的声韵.节奏.格律等要求外,好的诗歌还必然表现出其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高度创造性的特征.正是诗歌的这些特征,它非常适宜作为现代人个性.情感的涵养和 ...查看


  • 走向大自然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各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走向大自然 王充闾 "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这句诗因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发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在海德格尔那里, "诗意"已远不只是一种艺术追求 ...查看


  • 电大[文学概论]试题2013年1月
  • 电大<文学概论>试题 2013 年1 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 1.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 ...查看


  •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1
  •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 ...查看


  •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和2单元复习测试题 姓名: 一.诗文阅读(60分) (一)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 , .(戴望舒<雨 ...查看


  •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卷
  • 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精品与市场 张 晶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quo ...查看


  • 教学设计[蒹葭]
  • <蒹葭>(详案) 备教策略 一.教材分析  作品阅读价值 <诗经>古老歌谣的简朴悠远.朦胧凄清,引人遐思.<蒹葭>反复咏唱.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委婉动人."可望而不可即"是引人遐思与 ...查看


  • 摘编自范曾[中国画刍议]阅读答案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首先所关注并强调的,乃是艺术家 主观情怀和客观世界的统一,这种统一往往超越了一般的反映论,而是主客观的彻底融合. 然而,艺术的创造还不仅于此,中国画家进一步强调在物我一如的过程中&quo ...查看


  • [致橡树]说课稿[1]
  • <致橡树>说课稿 开江职中 易江伶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职高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诵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时代.题材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也比较明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