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活动单"使用情况分析

五年级数学“活动单导学”使用情况分析

执笔:李桂梅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远市也涌入了教改的大潮,我校也不例外,“导学案教学”、“活动单导学”陆续进入我校的课堂,去年我校针对有关“导学案”的课题,对导学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对“活动单”的导学教学相对用得少,可以说知之甚少。对如何开展和进行“活动单导学”,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甚至片面的认为活动单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讨论、自学的形式进行教学。所以,本组教师开学初,只有在上学期李正芳老师尝试过一节《小数点的移动》和胡丽琴老师执教过一节《商的变化规律》两节活动单导学课。其余老师从未尝试过活动单的教学。

一、本学期使用活动单情况

本学期,在教研组和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活动单导学”的尝试之路。首先,五年级组的教师都各自通过网络、书籍、看视频对“活动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其次,通过本校几位老师的示范课和郑劲华老师的讲座,我们再次深入认识了“活动单”, ,对“活动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用活动单教学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活动, 郑老师的讲座课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使我们心中有了底,其实活动不是一味放给学生,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不能让“活动”在课堂中泛滥是大忌。第三,以“开远市举行的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为契机,挤时间、调课去听课,从中使我们学到了一些活动单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引领学生开展活动。总之,这些竞赛课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些“活动单”导学的误区,为我们的“活动单导学”提

供了前车之鉴。本学期备课组主要开展了以“活动单”为主的集体备课。已经开展了的“活动单”集体备课有:由胡丽琴老师担任主备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植树问题》;李桂梅老师担任主备人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和《列方程解相遇问题》;何媛老师担任主备人的《等式的性质》;李正芳老师担任主备人的《解方程例

3、例4》。李桂梅老师、胡丽琴老师先后在教研组内上了用活动单执教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节课,虽然问题不少,但是我们教研组的教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使我们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改进的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使用活动单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尝试、改进实施,我们老师走近“活动单”,学生认识活动单,知道活动单。我们借鉴着别人的经验,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互帮互学,组内交流,展示汇报,无不在悄悄地改变着学生,学生的这些改变虽然稚嫩,但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至少这也是可喜的一步。我们老师也在改变教学方式,穿新鞋走新路,没有一味地排斥“活动单”,虽然困难不少,但还是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线的教师,尝试也是一种进步,不断的尝试,使老师们会做更多的思考,进行更有益的尝试。李正芳老师就在小组建设这块做了思考和尝试。每个小组人员分工明确: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2名、补充发言人1名、噪音管理员一名。组长负责带领本组的同学开展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的结果,发言人要积极参与发

言并汇总本组同学的发言,本组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充当补充发言人,噪音管理员负责讨论、交流等活动时的纪律维持,总之实施下来,发现学生各负其责,人人有事做,为了本组的荣誉,还能秩序井然,团结协作开展活动,活动的效率高,能互帮互学,学生不在只顾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不少。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优生带着差生,中等生跟着优生,大家一起学,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以增强。

三、使用活动单的困惑

通过尝试,我们也有诸多的困惑:第一,用活动单上课,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时间不够用,由于要让学生开展活动,学生活动后没有达到预设目标,教师又要去讲,致使经常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反馈练习经常不能做,甚至做不了几题,下课时间到。第二,什么时候使用活动单,到底以怎样的方式开展活动。现在我们采用的方式就是自学、学生尝试做题、动手操作等形式开展活动,但用下来效果不尽人意,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关键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很好的在小组里开展活动,学生不知怎样活动,各管各,不会交流,互帮互学的风气不浓,一句话,小组建设不到位。第三,开展活动单的评价机制措施不到位,致使学生积极性不高,如何评价激励学生有序开展活动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内容。第四,课前如何编活动单,课中如何使用活动单?如何进行反馈练习?都是困扰我们的几个大问题。另外,我个人认为,要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单干是行不通的,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由备课组成员在集体备课会议上讨论活动单初稿,再有主备人整理出相应的活动单和课件,备课组成员听取主备

人的汇报后,再次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由主备人听取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修订优化初稿;并最终完善、定稿。集体使用后,写出教学反思,为日后教学的继续完善提供依据和借鉴。

总之,活动单使用后,老师们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积极尝试活动单的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得以转变,不再是老师牵着学,而是在“活动单”的指引下自己主动学,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先学后教的转变。虽然实施后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但我们仍然会在“活动单”的尝试之路上继续前行,融入课改的前沿,再次和学生走入“活动单”一起经历,一起成长。

五年级数学“活动单导学”使用情况分析

执笔:李桂梅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远市也涌入了教改的大潮,我校也不例外,“导学案教学”、“活动单导学”陆续进入我校的课堂,去年我校针对有关“导学案”的课题,对导学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对“活动单”的导学教学相对用得少,可以说知之甚少。对如何开展和进行“活动单导学”,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甚至片面的认为活动单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讨论、自学的形式进行教学。所以,本组教师开学初,只有在上学期李正芳老师尝试过一节《小数点的移动》和胡丽琴老师执教过一节《商的变化规律》两节活动单导学课。其余老师从未尝试过活动单的教学。

一、本学期使用活动单情况

本学期,在教研组和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活动单导学”的尝试之路。首先,五年级组的教师都各自通过网络、书籍、看视频对“活动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其次,通过本校几位老师的示范课和郑劲华老师的讲座,我们再次深入认识了“活动单”, ,对“活动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用活动单教学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活动, 郑老师的讲座课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使我们心中有了底,其实活动不是一味放给学生,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不能让“活动”在课堂中泛滥是大忌。第三,以“开远市举行的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为契机,挤时间、调课去听课,从中使我们学到了一些活动单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引领学生开展活动。总之,这些竞赛课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些“活动单”导学的误区,为我们的“活动单导学”提

供了前车之鉴。本学期备课组主要开展了以“活动单”为主的集体备课。已经开展了的“活动单”集体备课有:由胡丽琴老师担任主备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植树问题》;李桂梅老师担任主备人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和《列方程解相遇问题》;何媛老师担任主备人的《等式的性质》;李正芳老师担任主备人的《解方程例

3、例4》。李桂梅老师、胡丽琴老师先后在教研组内上了用活动单执教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节课,虽然问题不少,但是我们教研组的教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使我们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改进的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使用活动单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尝试、改进实施,我们老师走近“活动单”,学生认识活动单,知道活动单。我们借鉴着别人的经验,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互帮互学,组内交流,展示汇报,无不在悄悄地改变着学生,学生的这些改变虽然稚嫩,但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至少这也是可喜的一步。我们老师也在改变教学方式,穿新鞋走新路,没有一味地排斥“活动单”,虽然困难不少,但还是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线的教师,尝试也是一种进步,不断的尝试,使老师们会做更多的思考,进行更有益的尝试。李正芳老师就在小组建设这块做了思考和尝试。每个小组人员分工明确: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2名、补充发言人1名、噪音管理员一名。组长负责带领本组的同学开展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的结果,发言人要积极参与发

言并汇总本组同学的发言,本组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充当补充发言人,噪音管理员负责讨论、交流等活动时的纪律维持,总之实施下来,发现学生各负其责,人人有事做,为了本组的荣誉,还能秩序井然,团结协作开展活动,活动的效率高,能互帮互学,学生不在只顾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不少。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优生带着差生,中等生跟着优生,大家一起学,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以增强。

三、使用活动单的困惑

通过尝试,我们也有诸多的困惑:第一,用活动单上课,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时间不够用,由于要让学生开展活动,学生活动后没有达到预设目标,教师又要去讲,致使经常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反馈练习经常不能做,甚至做不了几题,下课时间到。第二,什么时候使用活动单,到底以怎样的方式开展活动。现在我们采用的方式就是自学、学生尝试做题、动手操作等形式开展活动,但用下来效果不尽人意,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关键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很好的在小组里开展活动,学生不知怎样活动,各管各,不会交流,互帮互学的风气不浓,一句话,小组建设不到位。第三,开展活动单的评价机制措施不到位,致使学生积极性不高,如何评价激励学生有序开展活动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内容。第四,课前如何编活动单,课中如何使用活动单?如何进行反馈练习?都是困扰我们的几个大问题。另外,我个人认为,要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单干是行不通的,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由备课组成员在集体备课会议上讨论活动单初稿,再有主备人整理出相应的活动单和课件,备课组成员听取主备

人的汇报后,再次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由主备人听取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修订优化初稿;并最终完善、定稿。集体使用后,写出教学反思,为日后教学的继续完善提供依据和借鉴。

总之,活动单使用后,老师们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积极尝试活动单的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得以转变,不再是老师牵着学,而是在“活动单”的指引下自己主动学,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先学后教的转变。虽然实施后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但我们仍然会在“活动单”的尝试之路上继续前行,融入课改的前沿,再次和学生走入“活动单”一起经历,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 襄城区2016年初中常规教学检查情况汇报(第一组)
  • 2016年秋襄城区初中常规教学检查情况汇报 (第一组) 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2016年12月5日至8日,在区教研室组织下,第一检查小组郭蕾.王慧敏.王三忠.姜前桢.李文春.罗文和沈顺军一行7人,对法龙中学.杨威中学.七中和四十中这四所学校进 ...查看


  • 小 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 小 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连云港市朱曹中心小学娄荣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目的.意义):1. 社会背景: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 基础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及个:2. 现实情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带有应试教育味的课内 ...查看


  • 单成英六年级数学[互联网的普及]教学设计
  • <互联网的普及>教学设计 单位:宿豫区仰化中心小学 姓名:单成英 邮编:223842 课题 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 互联网的普及 教材简解 使用互联网能查找资料.学习知识.了解国家大事,能聊天.互动.广泛合作交流,能下载. ...查看


  • 二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 二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一:2014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 ...查看


  • 地方课程 计划
  •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5-2016 上学期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 ...查看


  •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为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规范教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区教委<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及<XX 中心小学教师工作考核方案>精神,结合我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小学的办学 ...查看


  • 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北师大版
  • 教材 发言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版)数学六年级第四单元第一类. [分析] 生命的比例是知识的比较单位的起点,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分裂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和分割之间的关系的意义.比在数学上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经验的意义 ...查看


  • "平均数"教材比较研究
  • "平均数"教材比较研究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材也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小学数学教材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也是基础教育转型的重要标志. 本文以"平均数"这个知识点 ...查看


  • 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爱劳动,能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手工制作能力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十课教学任务,内容涉及很广.包括有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