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能训练》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 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这种教学法对于教师提高学生兴趣,加强课堂效果,促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背景
《钳工技能训练》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是在《机械制图》,《计算机二维绘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测量》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不仅为学生继续提升专业技能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考取钳工上岗证、中、高级钳工资格证书做准备。课程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设计,学习任务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知识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综合能力培养层三个层面来规划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不改变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学习,怎么样做到即让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钳工技能训练综合性训练》教学时,进行了新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与思考
中职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原有的基础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将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该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钳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工作任务; (2)熟悉钳工的工作性质、范围; (3)钳工的操作技能; (4)熟悉钳工工作的程序; (5)熟悉钳工的技能操作;
(6)能够开展产生产品废品原因的调查;
(7)能够进行机械零件制作、鉗加工及工艺的设计。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掌握钳工工作范围;
(2)具有查找钳工有关资料,获取理论信息的能力; (3)具有正确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4)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了解钳工所用设备的规格、性能、掌握其使用技能;
(5)具有逻辑、严谨、缜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6)具有自学新技术、新知识、积累经验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7)培养学生效率观念;
(8)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4、证书目标 (1)普通钳工中级 (2)普通钳工高级 (3)装配钳工中级
四、教学过程片段
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
“模块化项目”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 充分利用好教师自身的案例
任课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之一,也是学生最信赖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应充分加以利用。教师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才能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教师自己热爱生活, 热爱工作, 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热爱专业; 只有自己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 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 2. 灵活组织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行之有效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一般是:呈现案例、问题导引、任务提出、资讯、任务分配与计划编制、任务实施、任务检查、编写工作报告、展示与评估。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为了使案例教学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并就他们的讨论结果在各组同学间展开比较, 让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碰撞。然后,通过对学生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取得了不错的总体效果。
总之, 在《钳工技能训练》课程总开展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对于提高课程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更新知识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还需要做完善和做大量的工作。
《钳工技能训练》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 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这种教学法对于教师提高学生兴趣,加强课堂效果,促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背景
《钳工技能训练》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是在《机械制图》,《计算机二维绘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测量》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不仅为学生继续提升专业技能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考取钳工上岗证、中、高级钳工资格证书做准备。课程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设计,学习任务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知识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综合能力培养层三个层面来规划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不改变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学习,怎么样做到即让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钳工技能训练综合性训练》教学时,进行了新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与思考
中职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原有的基础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将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该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钳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工作任务; (2)熟悉钳工的工作性质、范围; (3)钳工的操作技能; (4)熟悉钳工工作的程序; (5)熟悉钳工的技能操作;
(6)能够开展产生产品废品原因的调查;
(7)能够进行机械零件制作、鉗加工及工艺的设计。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掌握钳工工作范围;
(2)具有查找钳工有关资料,获取理论信息的能力; (3)具有正确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4)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了解钳工所用设备的规格、性能、掌握其使用技能;
(5)具有逻辑、严谨、缜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6)具有自学新技术、新知识、积累经验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7)培养学生效率观念;
(8)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4、证书目标 (1)普通钳工中级 (2)普通钳工高级 (3)装配钳工中级
四、教学过程片段
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
“模块化项目”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 充分利用好教师自身的案例
任课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之一,也是学生最信赖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应充分加以利用。教师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才能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教师自己热爱生活, 热爱工作, 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热爱专业; 只有自己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 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 2. 灵活组织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行之有效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一般是:呈现案例、问题导引、任务提出、资讯、任务分配与计划编制、任务实施、任务检查、编写工作报告、展示与评估。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为了使案例教学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并就他们的讨论结果在各组同学间展开比较, 让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碰撞。然后,通过对学生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取得了不错的总体效果。
总之, 在《钳工技能训练》课程总开展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对于提高课程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更新知识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还需要做完善和做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