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

白血病(leukemia)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为白血病细胞呈现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可危及生命。

白血病融合基因(fusion gene),是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白血病细胞分子遗传学改变的了解也不断深入。迄今报道白血病涉及至少数十种融合基因。已经认识到大部分的白血病中存在着染色体结构畸变,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导致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结构变异,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产生新的融合基因,编码融合蛋白。有些基因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转录因子,当基因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了下游信号传递途径,导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凋亡障碍,分化障碍等,产生白血病表型。

一些典型的白血病融合基因是某种白血病的特异性分子诊断标志,如BCR-ABL融合基因,可出现在95%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预后效果的好坏,与融合基因的类型有一定关系,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有的PML-RARa融合基因,对APL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其预后非常好,复发率低。而有些基因,如MLL相关融合基因,预后差,死亡率高。

1.融合基因检测对白血病诊断的意义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单纯细胞形态学分型,检测者的主观成分较大,相互间的符合率及正确率有一定限制,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到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基因和表型变化对各类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了白血病MICM分型。近两年白血病分子特征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对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有一些已作为诊断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和确定诊断的唯一依据,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t(15;17)(q21;q2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4Eo:CBFB/MYH11,inv(16)(p13;q2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或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R/ABL,t (9;22)(q34;q11);AML-M2:AML1/ETO,t(8;21)(q22;q22);ALL-L3:MYC/IgH,t(8;14) (q24;q32);AML-M4/M5:11q23MLL异常等。白血病融合基因可以通过逆转录PCR(RT-PCR)技术加以检出,有助于评价白血病的急性程度、克隆特性及分型,使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其中有要求利用RT-PCR或real-time PCR技术的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查,主要涉及6种融合基因的检查,包括BCR/ABL、PML/RARA、AML1/MPSI/EVI1、DEK/CAN、AML1/MTG8、E2A/PBX1。RT-PCR可比传统的细胞学方法及临床症状出现早5~8个月,可检出1×106个有核细胞中的一个白血病细胞,在白血病的早期诊断方面有着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2.融合基因检测对白血病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

细胞遗传学分型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对于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性白血病有PML/RARA,

CBFB/MYH11,AML1/ETO融合基因预后较好,化疗完全,缓解率高,可长期

缓解或治愈,不主张早期做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对于有MLL异常、MYC/IgH融合基因的AML,BCR/ABL融合基因的ALL对化疗反应差,复发率高,建议其有条件积极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了融合基因的检测,初治时可指导科学合理选择长期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

3.融合基因检测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监测的意义

随着白血病化疗方案的改善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白血病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提高,然而仍有许多CR患者在数年内复发,其主要原因是血液学CR后体内仍残留106~109白血病细胞,称为微小残留病(MRD)。有学者认为MRD是血液学CR乃至持续完全缓解(CCR)期间白血病复发的根源,如何早期准确地诊断MRD是防治白血病复发的前提,MRD的监测也是指导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的实验室指标。目前已用于检测MRD的技术主要有流式细胞计数法和PCR技术,敏感性都可达到10-3-10-5(103-5细胞中有1个肿瘤细胞)以上,应用最广的是PCR技术。目前用于PCR检测的靶基因主要是白血病特异性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基因,白血病患者体内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拷贝数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并且早于细胞遗传学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定期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很有必要。临床上通过检测微小残留病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可更早预测白血病的复发;指导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根据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多少,决定是否继续化疗;有利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是否耐药,并依此指导临床更换治疗方案;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净化效果。。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

白血病(leukemia)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为白血病细胞呈现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可危及生命。

白血病融合基因(fusion gene),是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白血病细胞分子遗传学改变的了解也不断深入。迄今报道白血病涉及至少数十种融合基因。已经认识到大部分的白血病中存在着染色体结构畸变,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导致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结构变异,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产生新的融合基因,编码融合蛋白。有些基因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转录因子,当基因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了下游信号传递途径,导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凋亡障碍,分化障碍等,产生白血病表型。

一些典型的白血病融合基因是某种白血病的特异性分子诊断标志,如BCR-ABL融合基因,可出现在95%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预后效果的好坏,与融合基因的类型有一定关系,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有的PML-RARa融合基因,对APL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其预后非常好,复发率低。而有些基因,如MLL相关融合基因,预后差,死亡率高。

1.融合基因检测对白血病诊断的意义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单纯细胞形态学分型,检测者的主观成分较大,相互间的符合率及正确率有一定限制,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到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基因和表型变化对各类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了白血病MICM分型。近两年白血病分子特征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对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有一些已作为诊断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和确定诊断的唯一依据,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t(15;17)(q21;q2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4Eo:CBFB/MYH11,inv(16)(p13;q2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或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R/ABL,t (9;22)(q34;q11);AML-M2:AML1/ETO,t(8;21)(q22;q22);ALL-L3:MYC/IgH,t(8;14) (q24;q32);AML-M4/M5:11q23MLL异常等。白血病融合基因可以通过逆转录PCR(RT-PCR)技术加以检出,有助于评价白血病的急性程度、克隆特性及分型,使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其中有要求利用RT-PCR或real-time PCR技术的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查,主要涉及6种融合基因的检查,包括BCR/ABL、PML/RARA、AML1/MPSI/EVI1、DEK/CAN、AML1/MTG8、E2A/PBX1。RT-PCR可比传统的细胞学方法及临床症状出现早5~8个月,可检出1×106个有核细胞中的一个白血病细胞,在白血病的早期诊断方面有着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2.融合基因检测对白血病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

细胞遗传学分型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对于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性白血病有PML/RARA,

CBFB/MYH11,AML1/ETO融合基因预后较好,化疗完全,缓解率高,可长期

缓解或治愈,不主张早期做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对于有MLL异常、MYC/IgH融合基因的AML,BCR/ABL融合基因的ALL对化疗反应差,复发率高,建议其有条件积极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了融合基因的检测,初治时可指导科学合理选择长期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

3.融合基因检测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监测的意义

随着白血病化疗方案的改善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白血病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提高,然而仍有许多CR患者在数年内复发,其主要原因是血液学CR后体内仍残留106~109白血病细胞,称为微小残留病(MRD)。有学者认为MRD是血液学CR乃至持续完全缓解(CCR)期间白血病复发的根源,如何早期准确地诊断MRD是防治白血病复发的前提,MRD的监测也是指导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的实验室指标。目前已用于检测MRD的技术主要有流式细胞计数法和PCR技术,敏感性都可达到10-3-10-5(103-5细胞中有1个肿瘤细胞)以上,应用最广的是PCR技术。目前用于PCR检测的靶基因主要是白血病特异性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基因,白血病患者体内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拷贝数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并且早于细胞遗传学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定期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很有必要。临床上通过检测微小残留病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可更早预测白血病的复发;指导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根据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多少,决定是否继续化疗;有利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是否耐药,并依此指导临床更换治疗方案;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净化效果。。


相关文章

  •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
  •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05-25 发表评论 分享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APL ...查看


  • 实验二动物细胞融合
  • 实验二 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目的] 1. 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 学习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 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 ...查看


  • 实用临床医学检验形态学之血液系统疾病与血细胞图谱
  • 典型的M2a 颗粒粗大,密集,染深紫红,内外浆和"材捆细胞"明显 临床特点:1常见于成人 2纤维蛋白原减低及出血发生率高 3对全反式维A 酸治疗反应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占AML 的5-8%.其中98%以上 ...查看


  • 荧光定量PCR中探针法与染料法的区别
  • 荧光定量PCR 中探针法与染料法的区别: 一.荧光定量PCR 中探针法与染料法的描述: 1. 荧光定量PCR 探针法:探针法即除了引物外另外设置一个探针,在探针的两端分别带上发光集团和淬灭集团,这个时候,两个平衡不发光,但是当DNA 通过引 ...查看


  • 再生医学-中国研究进展
  • 再生医学在中国:必要性与研究成果 中国拥有超过13亿人口,迫切需要开展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疗技术研究,服务于广大民众卫生保健的需求.据国家卫生部报道,在城镇地区因机体损伤.意外事故或者其它因素导致的人数占住院治疗人数的9%,该比例仅次于呼吸道疾 ...查看


  •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1. 断裂基因 ( split gene):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程序被非编码基因所分割所呈现出断裂状的 2. 基因表达 (gene expression):mRNA链上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被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查看


  • 临床医学频道:点石成金-2010年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考试试题-案例题
  • [血液病科-副高题] 患者女,35岁.乏力.腹胀.消瘦半年.查体:贫血貌,肝于右肋下1cm,脾于左肋下5cm:Hb90g/L,WBC152×109/L,分类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BPC400×109/L,NAP积分降低. 第l问 根据以上资 ...查看


  • 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8年第20卷第1期ModeicalEquipmentandApplication Feb.2008.Vol20.No.1 49 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沈二霞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利 ...查看


  • 生物信息学在精准医疗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 生物信息学在精准医疗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刘雨晴 (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关键词:精准医疗:生物信息学:出生缺陷:肿瘤:靶向治疗 摘要: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精准医疗产业迅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