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导学案

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二·五”游艺课堂七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 (6) 平行线的判定(第 2 节)主备人:符艳红 班级: 小组: 姓名: 1.能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导平行线的判定的 另外两种方法。 2.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并能根据它们做简单的推理证明 导 学 流 程 一、目标导学(课前抽测、了解学情) 如图,当∠1=∠5 时,试说明直线 a , b 是否平行?为什么? 课前准备: 用纸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ABC 和 A′B′C′ 学习行为提示及方法指导学习目标二、自学自研 【 初读文本】 专题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1、已知:如下图,两条直线 a、b 被第三条直线 c 所截,有一对内 错角相等, 即∠1=∠2,那么 a 与 b 平行吗? 解:∵ ∠1=∠2 ( ) 又 ∵∠__=∠____ (对顶角相等) ∴ ∠2=∠3 ( ) ∴ a∥b ( )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成: 。 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2、如下图,两条直线 a、b 被第三条直线 c 所截,有一对同旁内角互 补,即∠1+∠2=180°,那么 a 与 b 平行吗? 解:∵ ∠1+∠2=180°( 已知) ∠1+∠3=180°( ) ∴ ∠2=∠3 ( ) ∴ a∥b ( ) 对子间说说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和判定方法 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 果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成: 【深入探究】自主 自治 自由 自信 -1-随堂笔记: 几何推理中, 用符号 “∵” 代替“因为” , “∴ ” 代替“所以”更简洁。

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二·五”游艺课堂 专题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用纸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ABC 和 A'B'C',如左下图,拼接成一个图 形,你认为 AC∥A'C', BC∥B'C'吗?为什么?C A B′七年级数学导学案B A′C′【同类演练】 1、如右图,点 A 在直线 l 上,如果∠B=75º, ∠C=43º ,则 (1)当∠1=________时,直线 l//BC (2)当∠2=_________时,直线 l//BC; (3)若 l//BC,∠BAC=________. 2.( 2012•梧 州 )如 图 ,点 E 在 AC 的 延 长 线 上 ,下 列 条 件 中 能 判 断AB∥ CD 的 是 ( A .∠ 3=∠ 4 C .∠ 1=∠ 2 ) B . ∠ D=∠ DCE D .∠ D+∠ ACD=180°三.交流展示 四、巩固提升 【基础题】 (你一定能过关! )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 a∥b 的是 ( ) A.∠1=∠3 B.∠2=∠3 C.∠4=∠5 D. ∠2+∠4=180° 【发展题】 (相信你能行! ! ) 2. 如图,点 B 是△ADC 的边 AD 的延长线上一点,若∠C=50°, ∠BDE=60°,∠ADC=70°.那么 DE∥AC 吗?自我评定: 对子评价等级: 五、学后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还存在的疑惑是:自主自治自由自信-2-

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二·五”游艺课堂七年级数学导学案自主自治自由自信-3-

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二·五”游艺课堂七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 (6) 平行线的判定(第 2 节)主备人:符艳红 班级: 小组: 姓名: 1.能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导平行线的判定的 另外两种方法。 2.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并能根据它们做简单的推理证明 导 学 流 程 一、目标导学(课前抽测、了解学情) 如图,当∠1=∠5 时,试说明直线 a , b 是否平行?为什么? 课前准备: 用纸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ABC 和 A′B′C′ 学习行为提示及方法指导学习目标二、自学自研 【 初读文本】 专题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1、已知:如下图,两条直线 a、b 被第三条直线 c 所截,有一对内 错角相等, 即∠1=∠2,那么 a 与 b 平行吗? 解:∵ ∠1=∠2 ( ) 又 ∵∠__=∠____ (对顶角相等) ∴ ∠2=∠3 ( ) ∴ a∥b ( )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成: 。 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2、如下图,两条直线 a、b 被第三条直线 c 所截,有一对同旁内角互 补,即∠1+∠2=180°,那么 a 与 b 平行吗? 解:∵ ∠1+∠2=180°( 已知) ∠1+∠3=180°( ) ∴ ∠2=∠3 ( ) ∴ a∥b ( ) 对子间说说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和判定方法 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 果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成: 【深入探究】自主 自治 自由 自信 -1-随堂笔记: 几何推理中, 用符号 “∵” 代替“因为” , “∴ ” 代替“所以”更简洁。

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二·五”游艺课堂 专题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用纸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ABC 和 A'B'C',如左下图,拼接成一个图 形,你认为 AC∥A'C', BC∥B'C'吗?为什么?C A B′七年级数学导学案B A′C′【同类演练】 1、如右图,点 A 在直线 l 上,如果∠B=75º, ∠C=43º ,则 (1)当∠1=________时,直线 l//BC (2)当∠2=_________时,直线 l//BC; (3)若 l//BC,∠BAC=________. 2.( 2012•梧 州 )如 图 ,点 E 在 AC 的 延 长 线 上 ,下 列 条 件 中 能 判 断AB∥ CD 的 是 ( A .∠ 3=∠ 4 C .∠ 1=∠ 2 ) B . ∠ D=∠ DCE D .∠ D+∠ ACD=180°三.交流展示 四、巩固提升 【基础题】 (你一定能过关! )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 a∥b 的是 ( ) A.∠1=∠3 B.∠2=∠3 C.∠4=∠5 D. ∠2+∠4=180° 【发展题】 (相信你能行! ! ) 2. 如图,点 B 是△ADC 的边 AD 的延长线上一点,若∠C=50°, ∠BDE=60°,∠ADC=70°.那么 DE∥AC 吗?自我评定: 对子评价等级: 五、学后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还存在的疑惑是:自主自治自由自信-2-

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二·五”游艺课堂七年级数学导学案自主自治自由自信-3-


相关文章

  •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案
  •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在学生认识直线以后学习的直线与直线间的一种位置关系,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基础.教材从斑马线.停车位和路灯等现实场景中抽象出平面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通过观察.对比引导 ...查看


  • 平行与垂直教案
  •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 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 ...查看


  •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 苏教版四年级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说课老师:李敏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 ...查看


  • 认识平行线
  • 认识平行线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页 信息窗1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会辨析平行现象,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通过观察.分类.总结认识平行线,感知生活中的平 ...查看


  • [垂直与平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 <垂直与平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学生通过画一画.分一分.小组讨论.合作初步 ...查看


  •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说课稿 诸城密州街道大华学校 陶金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下面,我将重点从课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 ...查看


  •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1
  •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说课稿 诸城密州街道大华学校 陶金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下面,我将重点从课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 ...查看


  • 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1
  •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 二.探索 ...查看


  • 青岛版[平行与相交]教案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56---57.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章平行与相交第一个信息窗第二个小红点标示的问 ...查看


  • 5.1.1相交线doc--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 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 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