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 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记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记时法吗?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记时法,24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 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

师:钟面上是从2:00到3:001小时)从3:00到4: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2

明确:从14:00到=经

16-14=2(时)

2. 间。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8:108:40结束)

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8: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教师演示从8:10到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8:10到8: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40-10=30(分)

三、反馈完善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12=1(时) 17-15=2(时) 1+2=3(时)

2. 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

3. 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时记时法再计算。

4. 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

(2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方法二:先想晚上8812小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四、反思总结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 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记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记时法吗?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记时法,24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 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

师:钟面上是从2:00到3:001小时)从3:00到4: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2

明确:从14:00到=经

16-14=2(时)

2. 间。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8:108:40结束)

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8: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教师演示从8:10到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8:10到8: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40-10=30(分)

三、反馈完善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12=1(时) 17-15=2(时) 1+2=3(时)

2. 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

3. 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时记时法再计算。

4. 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

(2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方法二:先想晚上8812小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四、反思总结


相关文章

  • 12.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 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始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指出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说出该节目开始播放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4 ...查看


  •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 反思一: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 ...查看


  • 经过时间的计算
  • 东台创新学校小学导学案(教师版)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课题:经过时间的计算 第5课时 主备人:崔磊 审核:丁志安 2015-5-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计算同一天内两个时间间的经过时间,能口答隔天两个时间间 的经过时间,能通过计算 ...查看


  • 三年级时间的计算定稿
  • 时间的计算 三年级数学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技能: 1. 使学生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学会时 ...查看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四)
  • 简单的时间计算(四)教学内容:P54第3题以及补充教学目标:1.能区分要求的时间是在前面的时间还是在后面的时间或经过时间,能正确列式计算.2.能区分钟面时间还是经过时间,用合适的单位表示.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 ...查看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5单元时分秒教案及反思
  • 第五单元 时分秒 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59-6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 ...查看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
  • 2016-2017学年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一课时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 ...查看


  • 关于"摆钟"由于地理位置的变化而造成相同时间内计时误差的计算
  • 关于"摆钟"由于地理位置的变化而造成相同时间内计时误差的计算 河北省 张家口市 宣化第一中学 魏 江 ( 邮编 075100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2πL ...查看


  • 供电课程设计
  • 题目1某加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一.负荷情况 某厂变电所担负三个车间.一个办公楼和一个食堂的供电任务,负荷均为380/220V负荷.各部门电气设备.负荷情况如下: (一)一号车间 二号车间接有下表所列用电设备 三号车间接有下表所列用电设备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