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导学案

三河九中导学案

课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科: 语文 课型:展示课 主备人:刘平 年级:八年级 校审:李清红 班级: 上课时间:2011.11 小主人:

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 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 、自主学习 1.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 “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在书中 做批注。 自主学习, 学后探究

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 论。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环节预设 1、导入并明确目标(2) 3、展示提升(15) 2、自主预习、交流备展(20) 4、检测(8)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4.对于 6500 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 依据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四) 、合作探究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 ?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 好吗? 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 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五) 、拓展延伸: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 认为?

小组交流,分 组展示。

学习过程 一、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新疆域 》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 ,美国著名的科普作 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 300 多部,是 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二、【漫步课文】自主预习、交流备展 (一) 、预习检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 hái ( 劫( )难 2、解释词语 劫难: 天衣无缝: 追溯 致密: ) 骨 gé ( 蟾蜍( ) ) zhě ( ) 皱 陨( )石 追 sù ( 携( ) )带

学法指导

自学基础知识 点。 自主学习后展 示,请独立完 成,相信自己!

三、展示提升 四、达标检测 (一) 、基础知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遗骸( 了 子”的反思,证明 ) 褶皱( ) 追溯( ) 鸟臀目( ) 两栖动物( ) 2. 《 阿 西 莫 夫 短 文 两 篇 》 一 篇 依 据 在 南 极 发 现 恐 龙 化 石 的 事 实 , 佐 证 ;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

(二) 、整体阅读:

三河九中导学案

角度不同,

也不同。 同学们,本课 的学习任务结 束了,你对自 己评价一下 吧! 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7.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8. ② ③ ④ 段 文 字 说 明 了 造 成 恐 龙 灭 绝 的 原 因 有 两 条 : ① 其依据分别是 9. 第④ 段 文字 中引 号 的作 用是 是 通过反馈完成 自我检测和提 升。 11.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答案 预习检测: 1、骸 来。 3、美 科学幻想 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 骼 褶 溯 jié chán yǔn xié 2、劫难 :灾难。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 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 整体感知 。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 第 ⑤ 段 文字 中 括 号的 作 用 ;② ;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 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 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 “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 ”但由于广告 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 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在过去的 9 年里, 科学家们一直对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 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 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 6500 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 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 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 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 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 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 ,发生过一次“大 劫难” 。 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 1987 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 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

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 灾难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 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 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5.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潮汐( ) 大劫难( ) 6.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10.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 “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 响。 ”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 自主学习 1.1986 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 ?” “恐龙是如何越过 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 带到了南极” 。 (3)略 4.科学界对于恐龙在 6500 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 “撞击说”和“火山说” 。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 6500 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 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

三河九中导学案

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 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 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 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5.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合作探究: 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 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 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 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尤处不有, 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 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3、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

,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 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 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 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4、学生明确:1.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 想不起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 ,是因为它 们“人人皆知” 。 “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 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同属两栖动物。 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 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 3.这一句看起来有调侃的意味,但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 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 究的现实意义。 4.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易 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化硅” ,

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5. 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 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 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表现 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教师总结: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化严密的 科学论证为幽默诙谐的类比说明,表现了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 默风趣的特点。同学们应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拓展延伸: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 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 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 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hái zhě sù tún qī 2.大陆漂移假说 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得出的结论 3.然而 由于 所以 从而 4.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 二、课内阅读 5.xī jié 6.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7.①‖②③④‖⑤ 层意略 8.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9.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 10.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 只能用“可能” 、 “也许” 。 11.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

引起的

三河九中导学案

课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科: 语文 课型:展示课 主备人:刘平 年级:八年级 校审:李清红 班级: 上课时间:2011.11 小主人:

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 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 、自主学习 1.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 “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在书中 做批注。 自主学习, 学后探究

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 论。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环节预设 1、导入并明确目标(2) 3、展示提升(15) 2、自主预习、交流备展(20) 4、检测(8)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4.对于 6500 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 依据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四) 、合作探究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 ?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 好吗? 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 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五) 、拓展延伸: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 认为?

小组交流,分 组展示。

学习过程 一、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新疆域 》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 ,美国著名的科普作 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 300 多部,是 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二、【漫步课文】自主预习、交流备展 (一) 、预习检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 hái ( 劫( )难 2、解释词语 劫难: 天衣无缝: 追溯 致密: ) 骨 gé ( 蟾蜍( ) ) zhě ( ) 皱 陨( )石 追 sù ( 携( ) )带

学法指导

自学基础知识 点。 自主学习后展 示,请独立完 成,相信自己!

三、展示提升 四、达标检测 (一) 、基础知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遗骸( 了 子”的反思,证明 ) 褶皱( ) 追溯( ) 鸟臀目( ) 两栖动物( ) 2. 《 阿 西 莫 夫 短 文 两 篇 》 一 篇 依 据 在 南 极 发 现 恐 龙 化 石 的 事 实 , 佐 证 ;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

(二) 、整体阅读:

三河九中导学案

角度不同,

也不同。 同学们,本课 的学习任务结 束了,你对自 己评价一下 吧! 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7.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8. ② ③ ④ 段 文 字 说 明 了 造 成 恐 龙 灭 绝 的 原 因 有 两 条 : ① 其依据分别是 9. 第④ 段 文字 中引 号 的作 用是 是 通过反馈完成 自我检测和提 升。 11.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答案 预习检测: 1、骸 来。 3、美 科学幻想 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 骼 褶 溯 jié chán yǔn xié 2、劫难 :灾难。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 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 整体感知 。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 第 ⑤ 段 文字 中 括 号的 作 用 ;② ;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 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 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 “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 ”但由于广告 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 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在过去的 9 年里, 科学家们一直对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 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 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 6500 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 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 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 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 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 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 ,发生过一次“大 劫难” 。 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 1987 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 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

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 灾难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 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 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5.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潮汐( ) 大劫难( ) 6.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10.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 “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 响。 ”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 自主学习 1.1986 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 ?” “恐龙是如何越过 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 带到了南极” 。 (3)略 4.科学界对于恐龙在 6500 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 “撞击说”和“火山说” 。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 6500 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 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

三河九中导学案

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 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 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 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5.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合作探究: 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 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 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 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尤处不有, 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 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3、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

,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 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 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 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4、学生明确:1.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 想不起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 ,是因为它 们“人人皆知” 。 “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 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同属两栖动物。 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 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 3.这一句看起来有调侃的意味,但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 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 究的现实意义。 4.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易 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化硅” ,

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5. 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 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 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表现 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教师总结: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化严密的 科学论证为幽默诙谐的类比说明,表现了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 默风趣的特点。同学们应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拓展延伸: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 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 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 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hái zhě sù tún qī 2.大陆漂移假说 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得出的结论 3.然而 由于 所以 从而 4.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 二、课内阅读 5.xī jié 6.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7.①‖②③④‖⑤ 层意略 8.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9.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 10.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 只能用“可能” 、 “也许” 。 11.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

引起的


相关文章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 这是两篇科普短文,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让学生把握各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 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反 ...查看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1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学习目标 ]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 ...查看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 ...查看


  • 被压扁的沙子
  • 易博洋 幻灯片1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幻灯片2 在这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星球--地球 有一群动物,它们生存在6500万年前. --恐龙. 然而,它们已经灭绝!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它们是怎么灭绝的!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阿西莫夫所撰写的说明 ...查看


  • 2015最新人教版语文目录
  • 2015最新人教版语文目录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第一单元 1 散步 (莫怀戚) 2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3* 羚羊木雕 (张之路) 4*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荷叶母亲 (冰心) 5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查看


  • 六年级语文听力
  • 听力一 学会聆听:同学们,请 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短文,完成练习: 1.这段话说明的对象是 ,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 有 和 . . 2.这段话采用了先 后 的说明顺序. 3.人类区别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是 . . 听力二 学会聆听:同学们,请 认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目录课件
  •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 新闻阅读 1.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2.外国消息二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3. "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总复习(听力)
  •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听力) (一) (3)听了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 听短文<美丽的吻>,完成练习. (1).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九个孩子在百米速跑,突然一个男 孩 .其他八个 ,其中有一个男孩 ,然后,九个孩子 . (2)这件事告 ...查看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 初中语文第一册目录 第-单元 阅读 1<短文两篇>教案及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课件及音频朗读 2<背影>教案及同步练习 <背影>课件及音频朗读 3&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