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布依族.傣族

  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总人口约2545059人,其中以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据《布依族简史》载,布依源于“骆越”,属“百越”的一支。布依族曾被称为“越”,“俚”,“仲家”,“夷家”等。在解放以后,于1953年11月3日正式认定为“布依族”。   秦、汉时代的布依族地区,已经产生世袭的王或侯。西汉以后,布依族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接触逐渐增多。随着秦汉封建势力的深入,客观上促进了布依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唐代,中原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一些羁縻州县,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世袭其地。五代时,增设了“八蕃”土司。明代的土司制度趋于完备,一直到清雍正年间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以后,统治布依族地区达一千多年的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才逐步结束。元、明、清土司制度统治的时候,布依族地区社会形态,基本上仍停留在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土司、土官占有领地内的全部土地,并不完全占有依附的土民(农民、农奴)。大约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布依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   布依族地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他们几个户、上百户聚居一起,村寨依山傍水,寨前田畴纵横、河溪环绕。这里有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花溪、驰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安顺“龙宫”、兴义“马岭峡谷”、荔波“小七孔、章江大峡谷”、镇宁的“犀牛洞”、清镇的“红枫湖、百花湖”、普定的“夜郎湖”、安龙的“招提”等等。这些名胜古迹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中外友人和旅游者考察观光的胜地。   布依族地区属中、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基本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增温度为16~C,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无霜期270―35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坝子土地肥沃,气温及水利条件好。他们自古以来都以经营水稻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其次为旱稻、小米、高梁、红稗、荞麦、薯类、豆类等。   布依族地区地下矿藏丰富,尤以煤矿、金矿、锑矿、磷矿著名。分布在黔南“瓮福磷矿区”的磷矿蕴藏量约8亿吨,品位在24―38%之间,居全国第一。      傣族      傣族人口约有1025402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部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这些地区的傣族人口占全省傣族总人口的60%以上。其余散居在澜沧江以东的景谷、景东、普洱等地,以西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澜沧等县份;红河沿岸的新平、元江、元阳、红河、金平等县;金沙江畔的华坪、大姚、禄劝等地及与越南交界的马关县也有分布。   从地理位置上看,90%以上的傣族都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海拔500―1300米以内的低纬度低海拔的河谷平坝地区。境内江河纵横,山川秀丽,怒江、澜沧江、把边江、元江由北向南流经傣族地区,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带类型,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终年无雪,轻霜期30余天,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60―1965毫米,80%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年蒸发量1409―1815毫米,雾日100余B,年日照时数为:1790―2340小时。在德宏州一带,由于低纬度高原地带太阳入射的高度角大,空气透明度好,是全国光照高质区。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经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的节庆多与宗教活动有关,最主要的节庆是傣历新年,即“泼水节”,时间在公历4月中旬,每年都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届时国内外宾客云集,热闹非凡。另外还有关门节、开门节等。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傣族有文字,傣文为传统的拼音式文字。属汉藏语系:隆侗语族的壮傣语支。傣文分新、老两种。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傣族文化,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尤以长篇叙事诗为代表作,据传有500余部。《召树屯》已改编成电影《孑L雀公主》。傣族能歌善舞,音乐、舞蹈独具特色,傣族群众极喜爱民族歌手“赞哈”演唱。壁画、傣锦、黑陶等手工艺品极富特色。   (晓英供稿)

  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总人口约2545059人,其中以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据《布依族简史》载,布依源于“骆越”,属“百越”的一支。布依族曾被称为“越”,“俚”,“仲家”,“夷家”等。在解放以后,于1953年11月3日正式认定为“布依族”。   秦、汉时代的布依族地区,已经产生世袭的王或侯。西汉以后,布依族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接触逐渐增多。随着秦汉封建势力的深入,客观上促进了布依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唐代,中原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一些羁縻州县,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世袭其地。五代时,增设了“八蕃”土司。明代的土司制度趋于完备,一直到清雍正年间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以后,统治布依族地区达一千多年的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才逐步结束。元、明、清土司制度统治的时候,布依族地区社会形态,基本上仍停留在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土司、土官占有领地内的全部土地,并不完全占有依附的土民(农民、农奴)。大约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布依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   布依族地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他们几个户、上百户聚居一起,村寨依山傍水,寨前田畴纵横、河溪环绕。这里有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花溪、驰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安顺“龙宫”、兴义“马岭峡谷”、荔波“小七孔、章江大峡谷”、镇宁的“犀牛洞”、清镇的“红枫湖、百花湖”、普定的“夜郎湖”、安龙的“招提”等等。这些名胜古迹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中外友人和旅游者考察观光的胜地。   布依族地区属中、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基本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增温度为16~C,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无霜期270―35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坝子土地肥沃,气温及水利条件好。他们自古以来都以经营水稻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其次为旱稻、小米、高梁、红稗、荞麦、薯类、豆类等。   布依族地区地下矿藏丰富,尤以煤矿、金矿、锑矿、磷矿著名。分布在黔南“瓮福磷矿区”的磷矿蕴藏量约8亿吨,品位在24―38%之间,居全国第一。      傣族      傣族人口约有1025402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部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这些地区的傣族人口占全省傣族总人口的60%以上。其余散居在澜沧江以东的景谷、景东、普洱等地,以西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澜沧等县份;红河沿岸的新平、元江、元阳、红河、金平等县;金沙江畔的华坪、大姚、禄劝等地及与越南交界的马关县也有分布。   从地理位置上看,90%以上的傣族都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海拔500―1300米以内的低纬度低海拔的河谷平坝地区。境内江河纵横,山川秀丽,怒江、澜沧江、把边江、元江由北向南流经傣族地区,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带类型,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终年无雪,轻霜期30余天,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60―1965毫米,80%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年蒸发量1409―1815毫米,雾日100余B,年日照时数为:1790―2340小时。在德宏州一带,由于低纬度高原地带太阳入射的高度角大,空气透明度好,是全国光照高质区。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经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的节庆多与宗教活动有关,最主要的节庆是傣历新年,即“泼水节”,时间在公历4月中旬,每年都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届时国内外宾客云集,热闹非凡。另外还有关门节、开门节等。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傣族有文字,傣文为传统的拼音式文字。属汉藏语系:隆侗语族的壮傣语支。傣文分新、老两种。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傣族文化,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尤以长篇叙事诗为代表作,据传有500余部。《召树屯》已改编成电影《孑L雀公主》。傣族能歌善舞,音乐、舞蹈独具特色,傣族群众极喜爱民族歌手“赞哈”演唱。壁画、傣锦、黑陶等手工艺品极富特色。   (晓英供稿)


相关文章

  • 五年级上册品社知识点(冀教版)
  • 第一单元 可爱的中国 第一课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排名(第三位). 2.东西跨5个时区,时间上差4个小时. 3.东西距离(5000千米): 东西极点(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 ...查看


  • 中国各民族简介及民族服装
  • 中国各民族简介及民族服装 汉族104 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有将近 ...查看


  • 中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
  • 中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 中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 截至到 2003 年底, 我国有 5 个自治区. 个自治州. 个自治县和 3 个自治旗, 30 117 1147 个民族乡.2 个民族苏木. 自治区(5 个)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 ...查看


  •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分布及禁忌
  •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 民族 人口总数 主要分布地区 壮族 16178811人 两广等地 满族 10682263人 东北华北 回族 9816802人 全中国大陆均居 苗族 8940116人 云贵四川等地 维吾尔族 8399393人 新疆.湖南 ...查看


  • 西南民族服饰
  •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特征综述 班级:服设21001 学号:1014031008 姓名:余佳慧 我国各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高山.丛林或江河水边,由于种种原因,对外交往过少,生产力也普遍低下,而且发展缓慢.但弊中有利,他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查看


  • 56个民族资料
  • 56个民族资料 一.阿昌族 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7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冲县.人口为27708人.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 ...查看


  • 傣族历史人文地理
  • 傣族历史人文地理 傣族是红河州10个世居民族之一,也是红河州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红河州傣族共有98164人.居住区域呈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弥勒.元阳.红河.石屏.建水.泸西.个旧.河口.绿春等市县,蒙自.开远. ...查看


  •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
  • 我国的少数民族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从分布来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查看


  •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知识点
  • 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 第一课 我的祖国 1. 祖国疆域真辽阔,不同季节同时过,国土九百六十万,位居世界第三位,东西时间各不同,南北冷暖有强弱. 2. 最北端在漠河(有"中国北极村"之称):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