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凤凰

因为慕“沈从文”之名,我去了湘西凤凰城。沈老笔下那个充满着浪漫情怀和宗教情绪的小城早已不复存在,只有沱江水仍在匆匆流淌。不过,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信步倘佯在小城清幽的小巷中,听着鞋跟敲打在红石板上的声音,任思绪无羁地飘荡,还是令人非常惬意的。

那天,当我风尘仆仆地踏上小城略显冷清的街道时,秋阳的余辉正将它涂抹得明暗有致。我在江边一家客栈住了下来,那家客栈的吊脚楼与凤凰有名的“虹桥”遥遥相望。我选择这里是为了有幸欣赏到凤凰古八景之一的“溪桥夜月”。据《凤凰厅志》记载“桥跨沱江水,长五十余丈,川平风静,皓魄当空,清光满漾,近则两岸烟林,远则千山云树,皆入琉璃世界中,桥上徘徊,仿佛置身蓬岛”。

那该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美景哟!

然而,当夜幕降临时,我的梦想便破灭了。

凭栏望去,虹桥上灯火通明,人影匆匆,昔日风情万种的“溪桥”,早已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哪还有什么“烟林”、“云树”?只剩那弯冷月寂寞地挂在夜空中!

顿时,我失去了去桥上逛逛的兴趣。

那弯清澈的江水载走了小城的过去,载不走的只有江边悠悠吊脚楼和楼下洗衣妇的捣衣声。

还有永远的沈从文!

据说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曾给予凤凰很高的评价,他说“凤凰是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可我对“最美”的评价却有所质疑。路易 .艾黎于一九六六年来到凤凰,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疯狂的年代,中华大地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几乎被破坏殆尽。所幸的是,当时那场灾难还没有波及到这个偏远的小城,路易在这里看到的依然是一派天高云淡、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一种与世无争、其乐融融的人文环境。所以他陶陶然地说:“凤凰是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

外来和尚念的经也有不灵的时候,凤凰却是因了沈从文的重新崛起而闻名于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尘封了三十多年的沈从文重新亮相中国文坛。他作品中所彰显的“生命的庄严、人性的朴厚、人情的纯美”这个永恒的主题,以及他独有的“牧歌式的诗意和弥散其间的凄然美感”的文学风格,又一次震动了中国文坛,名声日隆。至九十年代,他被海内外学者、作家奉为二十世纪中国仅次于鲁迅的文学大师。在被尘封的岁月里,沈先生致力于文物研究。他深厚的文学积淀和弥久不衰的创作激情,在文物研究的过程中给了他丰厚的营养和无穷的动力,使他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

有人说,沈从文一笔挥就两昆仑!

是故乡山水的氤氲,生活阅历的滋养,还有毕生追求美的性格,成就了这位大师。所以他对故乡这片土地的感情,厚重得刻骨铭心;他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使他不计成败地写出了他们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不在乎生前拥有什么样的高堂华屋,只要这曲巷仍有他的一座旧居就行;不在乎一生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要这红尘仍有他的文字飘香就行。”如今,这曲巷中他的故居仍在;他的文字,早已香溢红尘!

在凤凰老城的一条小巷中,有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那就是“沈从文故居”。八十年前,沈从文怀着“自己掌握命运”的梦想,从这里出发,只身去了“完全陌生的北京,从此进到一个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习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在故居,我仿佛闻到了那久远的书香气息,我这颗在都市里已经浮躁了的心,在经过一个个雕花的窗棂后,慢慢归复平静。

说是故居,其实已没有多少旧物。这座小院曾经几易其主,1982年沈从文返乡时,旧宅依然不姓沈。直到1988年,当地政府才将其收回,加以维修后成为现在的沈从文故居,但此时,大师已阖然长逝。

在没有多少旧物的故居里,却处处能感受到沈从文睿智的目光。他生命中各个时期的相片,几乎挂满了故居的每个房间。我发现,镜框里的他总在冲着我微笑,那是一种平静而温柔的微笑,一种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妩媚的微笑”。真的,无论你换成哪一种角度,他的微笑始终妩媚着你。谁能相信,这微笑发自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一个永不安份的灵魂!面对这样的微笑,谁也无法平静,谁也不能无动于衷!沈老,您一生遭遇了那么多的不公,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您却如何能做到如此的笃定?如此的从容?那些因嫉妒您的才华而打击您,压制您的人,在这样的微笑面前是应该跪地忏悔的!

离故居大约十几分钟路程,有一座听涛山。听涛山下的野菊兰蕙之间,长眠着寂寞一生却又无怨无悔的沈从文。一条曲折的山径把我从江边带往沈从文墓地,想象中这墓地应该格外庄严肃穆。然而却没有!我几乎不能相信那是一个墓地,没有坟墓,没有围栏,甚至没有一个盛放祭品的祭台!在一块小小的、稍加平整的土坪上,随意地搁置着一块未加雕饰的石块。如果没有阅读过资料,我不会想到那是一块从南华山上采来的天然五彩玛瑙石。如果石块上没有刻上沈先生《抽象的抒情》一书的开篇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我更不会想到这就是一代文学大师的墓碑!碑的阴面,刻着一段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寥寥数语,概括了沈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文学造诣,是他的姨妹,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女士所题。离墓地不远处的路旁有一石碑,碑上刻着“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从文以一个士兵的身份离开故乡,在看不见硝烟的沙场上战斗了一生,以一介文学大师和文物研究专家的身份回到故乡,永不离去……

在这个简朴得让人伤感的墓地,我把一束怒放着的菊花捧在沈老的墓碑前,和洒落在那里的那些或干枯,或凋零 ,或鲜艳的花草一道,寄托我的哀思……

我是从阅读中认识这位大师的,许多年前第一次读《边城》时,我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随着阅读的增加,我渐渐走近了这位大师。我感到,他的作品就像一幅幅灵动的国画,画着人性的美和人间的幽怨。他那看似轻淡的笔墨,却点出了一个个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后来,我又陆续读了一些有关他的文章,他小学文凭而大学教授的传奇人生,他三十年炼狱般的生活,尤其是他在文革中所遭受的磨难,都让人唏嘘不已。文革中他曾被发配去打扫女厕所,面对这样的屈辱,他在给亲友的信中却说道:“……一、充满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二、摔倒了,赶快爬起来往前走,莫欣赏摔倒的地方,耽误事,莫停下来哀叹;三、永远地、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

大师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可他总是温柔地微笑着,或者沉默,但却永不屈服!

精彩的人生,简朴的墓地,至今我都无法描述那一切带给我的震撼。

下山的路上,我又一次看到了那个卖花的小姑娘,小姑娘迎了上来“阿姨,你去看了老先生了吗?”。刚才也是这样,“阿姨,买束花吧,送给老先生。”小姑娘那稚嫩的脸上满是热情。

哦,老先生,老先生,您是凤凰的骄傲!

凤凰因您而美丽!

因为慕“沈从文”之名,我去了湘西凤凰城。沈老笔下那个充满着浪漫情怀和宗教情绪的小城早已不复存在,只有沱江水仍在匆匆流淌。不过,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信步倘佯在小城清幽的小巷中,听着鞋跟敲打在红石板上的声音,任思绪无羁地飘荡,还是令人非常惬意的。

那天,当我风尘仆仆地踏上小城略显冷清的街道时,秋阳的余辉正将它涂抹得明暗有致。我在江边一家客栈住了下来,那家客栈的吊脚楼与凤凰有名的“虹桥”遥遥相望。我选择这里是为了有幸欣赏到凤凰古八景之一的“溪桥夜月”。据《凤凰厅志》记载“桥跨沱江水,长五十余丈,川平风静,皓魄当空,清光满漾,近则两岸烟林,远则千山云树,皆入琉璃世界中,桥上徘徊,仿佛置身蓬岛”。

那该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美景哟!

然而,当夜幕降临时,我的梦想便破灭了。

凭栏望去,虹桥上灯火通明,人影匆匆,昔日风情万种的“溪桥”,早已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哪还有什么“烟林”、“云树”?只剩那弯冷月寂寞地挂在夜空中!

顿时,我失去了去桥上逛逛的兴趣。

那弯清澈的江水载走了小城的过去,载不走的只有江边悠悠吊脚楼和楼下洗衣妇的捣衣声。

还有永远的沈从文!

据说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曾给予凤凰很高的评价,他说“凤凰是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可我对“最美”的评价却有所质疑。路易 .艾黎于一九六六年来到凤凰,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疯狂的年代,中华大地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几乎被破坏殆尽。所幸的是,当时那场灾难还没有波及到这个偏远的小城,路易在这里看到的依然是一派天高云淡、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一种与世无争、其乐融融的人文环境。所以他陶陶然地说:“凤凰是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

外来和尚念的经也有不灵的时候,凤凰却是因了沈从文的重新崛起而闻名于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尘封了三十多年的沈从文重新亮相中国文坛。他作品中所彰显的“生命的庄严、人性的朴厚、人情的纯美”这个永恒的主题,以及他独有的“牧歌式的诗意和弥散其间的凄然美感”的文学风格,又一次震动了中国文坛,名声日隆。至九十年代,他被海内外学者、作家奉为二十世纪中国仅次于鲁迅的文学大师。在被尘封的岁月里,沈先生致力于文物研究。他深厚的文学积淀和弥久不衰的创作激情,在文物研究的过程中给了他丰厚的营养和无穷的动力,使他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

有人说,沈从文一笔挥就两昆仑!

是故乡山水的氤氲,生活阅历的滋养,还有毕生追求美的性格,成就了这位大师。所以他对故乡这片土地的感情,厚重得刻骨铭心;他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使他不计成败地写出了他们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不在乎生前拥有什么样的高堂华屋,只要这曲巷仍有他的一座旧居就行;不在乎一生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要这红尘仍有他的文字飘香就行。”如今,这曲巷中他的故居仍在;他的文字,早已香溢红尘!

在凤凰老城的一条小巷中,有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那就是“沈从文故居”。八十年前,沈从文怀着“自己掌握命运”的梦想,从这里出发,只身去了“完全陌生的北京,从此进到一个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习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在故居,我仿佛闻到了那久远的书香气息,我这颗在都市里已经浮躁了的心,在经过一个个雕花的窗棂后,慢慢归复平静。

说是故居,其实已没有多少旧物。这座小院曾经几易其主,1982年沈从文返乡时,旧宅依然不姓沈。直到1988年,当地政府才将其收回,加以维修后成为现在的沈从文故居,但此时,大师已阖然长逝。

在没有多少旧物的故居里,却处处能感受到沈从文睿智的目光。他生命中各个时期的相片,几乎挂满了故居的每个房间。我发现,镜框里的他总在冲着我微笑,那是一种平静而温柔的微笑,一种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妩媚的微笑”。真的,无论你换成哪一种角度,他的微笑始终妩媚着你。谁能相信,这微笑发自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一个永不安份的灵魂!面对这样的微笑,谁也无法平静,谁也不能无动于衷!沈老,您一生遭遇了那么多的不公,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您却如何能做到如此的笃定?如此的从容?那些因嫉妒您的才华而打击您,压制您的人,在这样的微笑面前是应该跪地忏悔的!

离故居大约十几分钟路程,有一座听涛山。听涛山下的野菊兰蕙之间,长眠着寂寞一生却又无怨无悔的沈从文。一条曲折的山径把我从江边带往沈从文墓地,想象中这墓地应该格外庄严肃穆。然而却没有!我几乎不能相信那是一个墓地,没有坟墓,没有围栏,甚至没有一个盛放祭品的祭台!在一块小小的、稍加平整的土坪上,随意地搁置着一块未加雕饰的石块。如果没有阅读过资料,我不会想到那是一块从南华山上采来的天然五彩玛瑙石。如果石块上没有刻上沈先生《抽象的抒情》一书的开篇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我更不会想到这就是一代文学大师的墓碑!碑的阴面,刻着一段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寥寥数语,概括了沈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文学造诣,是他的姨妹,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女士所题。离墓地不远处的路旁有一石碑,碑上刻着“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从文以一个士兵的身份离开故乡,在看不见硝烟的沙场上战斗了一生,以一介文学大师和文物研究专家的身份回到故乡,永不离去……

在这个简朴得让人伤感的墓地,我把一束怒放着的菊花捧在沈老的墓碑前,和洒落在那里的那些或干枯,或凋零 ,或鲜艳的花草一道,寄托我的哀思……

我是从阅读中认识这位大师的,许多年前第一次读《边城》时,我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随着阅读的增加,我渐渐走近了这位大师。我感到,他的作品就像一幅幅灵动的国画,画着人性的美和人间的幽怨。他那看似轻淡的笔墨,却点出了一个个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后来,我又陆续读了一些有关他的文章,他小学文凭而大学教授的传奇人生,他三十年炼狱般的生活,尤其是他在文革中所遭受的磨难,都让人唏嘘不已。文革中他曾被发配去打扫女厕所,面对这样的屈辱,他在给亲友的信中却说道:“……一、充满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二、摔倒了,赶快爬起来往前走,莫欣赏摔倒的地方,耽误事,莫停下来哀叹;三、永远地、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

大师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可他总是温柔地微笑着,或者沉默,但却永不屈服!

精彩的人生,简朴的墓地,至今我都无法描述那一切带给我的震撼。

下山的路上,我又一次看到了那个卖花的小姑娘,小姑娘迎了上来“阿姨,你去看了老先生了吗?”。刚才也是这样,“阿姨,买束花吧,送给老先生。”小姑娘那稚嫩的脸上满是热情。

哦,老先生,老先生,您是凤凰的骄傲!

凤凰因您而美丽!


相关文章

  • 生命的约誓 :亲历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
  • 生命的约誓 亲历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 http://travel.sina.com.cn  2011年03月28日11:47  <中国旅游> 编者按: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十七 ...查看


  • 水?凤凰?沈从文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 ...查看


  •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因为凤凰是沈从文.黄永玉浓墨重彩的凤凰,文人墨客 的凤凰.所以来游凤凰的人都要到沈从文故居游览,看 看是不是可以沾点大师的灵气. 1902 年 12 月 28 日我国著名作家. 历史学家. 考古 ...查看


  • 从陈渠珍.沈从文到黄永玉:凤凰的武功与文脉
  • 作者简介芳菲,本名周毅,四川泸州人,复旦大学文艺学硕士,上海文汇报记者.现任<文汇报>"笔会"副刊主编.已出版随笔集<私心与天籁><过去心>,即将出版新闻作品集<风雨雪雾回故乡: ...查看


  • 水·凤凰·沈从文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且不说1 ...查看


  • 关于湘西凤凰的社会实践报告
  • 关于湘西凤凰的实践报告 前言 在沈从文的书里能读到的,在黄永玉的画里能看到的,在宋祖英的歌里能听到的,便是湘西凤凰,中国最美的小城.小城历史悠久.风景秀美.历代名人辈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古迹星罗棋布,建筑古朴典雅,人文和民族气息浓郁.凤凰 ...查看


  • 凤凰导游词
  •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一名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 菲尼克司" 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 ...查看


  • 重游湘西凤凰 怀念挥之不去的吊脚楼情节
  • 2011年07月26日 09:12 来源:时尚论坛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据说许多来凤凰古城旅游的人都有吊脚楼情结,千里迢迢到凤凰古城一游,为的是吊脚楼,凤凰情节就是吊脚楼情节. 我相信,苗族人有吊脚楼情结,凤凰人有吊脚楼 ...查看


  • [凤凰女子]阅读答案
  • 凤凰女子 彭荆风 山峦.树林,村庄全被白茫茫的浓雾遮没了,我们的汽车穿行于雾中,只隐约听见鸡的啼声.河水搅动水车的吱嘎响声,还有洗衣少妇时缓时急的捣衣声和轻柔的笑语声,她们笑得那样甜而开朗,我仿佛见到了一群"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