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凤凰·沈从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留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剌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

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正是拥有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京派文人的重镇”。

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下游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的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

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

[注]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

【小题1】 文章开篇引用沈从文的话“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极大关系”,请说明其作用?(4分)

答:

【小题2】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6分)

  答:

【小题3】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 (6分)

  答:

【小题4】文中偈语和诔辞印证了沈从文的性格特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

阅读答案:

【小题1】一方面揭示出水对于沈从文“有极大关系”,开宗明义,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点出了全篇行文的线索。

【小题1】(1)亲近自然 (2)爱思索爱幻想 (3)倔强、自主、从容

【小题1】①从小倾心自然②自然对沈从文的品性影响很大③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④死后魂归自然

【小题1】偈语是沈从文的自我评价,反映出沈从文的刚强,极为坚定极为自信。诔辞是沈从文妻妹对他的评价,揭示出沈从文一生让人,默默地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

解析【小题1】这句话放在开头,从内容上表达了水与沈从文的关系,从结构上分析,开头的作用一般有线索作用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题1】可从他与水的联系中整合答案,例如自然对他性格的影响,对他文章的影响,对他人生的影响。

【小题1】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说明他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筛选答案时要从头至尾筛选水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自然的倾心。

【小题1】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偈语中突出一个我字,可见其极为自信与刚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留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剌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

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正是拥有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京派文人的重镇”。

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下游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的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

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

[注]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

【小题1】 文章开篇引用沈从文的话“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极大关系”,请说明其作用?(4分)

答:

【小题2】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6分)

  答:

【小题3】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 (6分)

  答:

【小题4】文中偈语和诔辞印证了沈从文的性格特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

阅读答案:

【小题1】一方面揭示出水对于沈从文“有极大关系”,开宗明义,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点出了全篇行文的线索。

【小题1】(1)亲近自然 (2)爱思索爱幻想 (3)倔强、自主、从容

【小题1】①从小倾心自然②自然对沈从文的品性影响很大③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④死后魂归自然

【小题1】偈语是沈从文的自我评价,反映出沈从文的刚强,极为坚定极为自信。诔辞是沈从文妻妹对他的评价,揭示出沈从文一生让人,默默地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

解析【小题1】这句话放在开头,从内容上表达了水与沈从文的关系,从结构上分析,开头的作用一般有线索作用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题1】可从他与水的联系中整合答案,例如自然对他性格的影响,对他文章的影响,对他人生的影响。

【小题1】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说明他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筛选答案时要从头至尾筛选水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自然的倾心。

【小题1】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偈语中突出一个我字,可见其极为自信与刚强。


相关文章

  • 水?凤凰?沈从文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 ...查看


  • [凤凰女子]阅读答案
  • 凤凰女子 彭荆风 山峦.树林,村庄全被白茫茫的浓雾遮没了,我们的汽车穿行于雾中,只隐约听见鸡的啼声.河水搅动水车的吱嘎响声,还有洗衣少妇时缓时急的捣衣声和轻柔的笑语声,她们笑得那样甜而开朗,我仿佛见到了一群"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 ...查看


  • 2015届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15届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11 一.基础-运用(共 23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 ...查看


  • "另一种纪念碑"阅读试题及答案
  • 另一种纪念碑 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 ...查看


  • 湿湿的想念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忆,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 ...查看


  • 沈从文的凤凰
  • 因为慕"沈从文"之名,我去了湘西凤凰城.沈老笔下那个充满着浪漫情怀和宗教情绪的小城早已不复存在,只有沱江水仍在匆匆流淌.不过,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信步倘佯在小城清幽的小巷中,听着鞋跟敲打在红石板上的声音,任思绪无羁地飘荡, ...查看


  • 2015顺义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题. [材料一]<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取字原属贵族特权,后来成为知识阶层的事.宋代还 ...查看


  • 天津今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答案解析
  • 答案(2012年天津卷)五.(21分) > 完成16--21题. 1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结构.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场景描写 ...查看


  • 云南之云阅读答案
  • 阅读理解 云南之云 ①云南之云,写得最好的要数从凤凰小城走来的沈从文,他独具慧眼地写到"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海南长年的热风,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②当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