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意义上的易学思考

http://bbs.mihongbin.com/

连载:大易识阶   作者:米鸿宾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我们既要尊重传统,也要创造未来。

《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学就是道器合一的学问。道器合一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定位。

观念系统包括信仰、理性、价值三个主导方面。一些现代思想家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但是,绝对不能用现代科技思想作为标尺去诠释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因为语境、气象、社会精神等等都时过境迁了。自然环境变了,人、地环境变了,但辩证思维却未变,这一点对于治学来说,是需要警醒的。

传统是创造新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 传统文化的共性,体现在《易经》里面。《易传》中所阐发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为进一步发展和演化中国文化的核心主题奠定了基础。天地境界是人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观点不但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而且也是中国哲学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易经》收纳了当时整个时代的思考方法,亦深深影响着几千年后的人类思维。易学的社会化程度远远高于古代的多元化价值。春秋战国时代的智者,他们判断是非、建构思想理论的依据,从未超出《易》所建构出来的范围。孔子如此,老子亦然。

孔子赞《易》而作《易传》,使《易》呈现出浓厚的儒家色彩。尤其在汉代注重经学、经释的传统下,《易》学的传授一直是以儒家为主流。司马迁所记载的传《易》诸师谱系,便是以孔子开头而单传下来的。《易》学的传授直到汉宣帝时出现了孟喜,才让解《易》的方法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孔子的易学思想虽然是目前解易的主流,但并不是唯一解法。事实上还有老子《易》、庄子《易》、董仲舒《易》、扬雄《易》、医家《易》等诸家易解,相当丰富。建立一套完整的易学体系是项伟大的工程,而清代易学家焦循却凭借其天才智慧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详见焦循《易图略》)。

易学博大精深,曲成万物而不遗,其理论体系涵容量大,叙述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内涵。《易经》只是易学的主体之一。易学还包括奇门、太乙、六壬等其它应用易学流派。世人所说六壬、六爻等易术是易学的旁枝末流,实乃妄语。实际上,这些均为大宗之法,都是组成易学的中坚体系。无论从其组成结构或是功能上看,都体现着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象数思想。而且,奇门、太乙、六壬等应用易学流派的产生时间不但与《易经》不相上下,甚或有超前之势。

孔子晚而喜《易》,他的态度是“不占而已矣”。孔子通过对“以德代占”思想的发挥来阐发《易》中的道德和义理,强调以“观其德义”的途径来探讨《易》中的“天之道”、“民之故”以及“物之情”的易理思想,并由此开创了儒门解易的先河,将易学引入哲理化的研习之路。自孔以后,易学分为两大学派——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使人思维更加清晰,义理使人观谋更加清明。义理与象数的有机结合使得易学有了更大的发展。及至后世,凡所谓大宗之法,皆以象数为宗,杂以五行与外应。自古以来,大宗之法多择人而授。孔门纵有三千弟子,而通其艺者不过七十二贤。圣人之道传于圣人之才,得传承者皆有定数。

中国人的主体信仰其实就是《易》的思想,只不过一如孔子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天人合一,天地一太极,万变不离其宗,尘世万物无不与我相关。

而且,中国的“神仙”也都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

《易》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由此可见,易学对现代人的启示,并不仅仅在于对个人人生节律的探究,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全面深入认知世界的方法。如果大多数中国人能够明白人生和世界的变化规律,那么就会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古之先圣既知方法(有为之法),又知圆法(无为之法)。即虽治《易》,但深究其理而不为此技术。因为他们明白,还有更高更接近生命本质的文化内涵,那才是人生真正未来之路。所以三教圣人中,老子讲“道”——性命双修,孔子讲“仁”——穷理以尽性,佛陀讲“法”——明心见性,并以此贯通乾坤,周流六虚。

研究易学,《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庄子》、《左传》、《淮南子》、《吕氏春秋》等书是不能错过的。

文化永远领先于固化。古之研易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者比比皆是;而现在只有背诵者、注解者、诠释者,没有超越者,没有思想重建者,不但整体素质不够高,而且还有摧毁者,形成了很多特别坚硬的僵化的东西。这些都成了易学发展进程中的滞碍。

另外,文化的传承需要精神传承作支撑,需要感恩与推崇,究易亦当如此。

http://bbs.mihongbin.com/

连载:大易识阶   作者:米鸿宾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我们既要尊重传统,也要创造未来。

《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学就是道器合一的学问。道器合一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定位。

观念系统包括信仰、理性、价值三个主导方面。一些现代思想家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但是,绝对不能用现代科技思想作为标尺去诠释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因为语境、气象、社会精神等等都时过境迁了。自然环境变了,人、地环境变了,但辩证思维却未变,这一点对于治学来说,是需要警醒的。

传统是创造新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 传统文化的共性,体现在《易经》里面。《易传》中所阐发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为进一步发展和演化中国文化的核心主题奠定了基础。天地境界是人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观点不但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而且也是中国哲学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易经》收纳了当时整个时代的思考方法,亦深深影响着几千年后的人类思维。易学的社会化程度远远高于古代的多元化价值。春秋战国时代的智者,他们判断是非、建构思想理论的依据,从未超出《易》所建构出来的范围。孔子如此,老子亦然。

孔子赞《易》而作《易传》,使《易》呈现出浓厚的儒家色彩。尤其在汉代注重经学、经释的传统下,《易》学的传授一直是以儒家为主流。司马迁所记载的传《易》诸师谱系,便是以孔子开头而单传下来的。《易》学的传授直到汉宣帝时出现了孟喜,才让解《易》的方法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孔子的易学思想虽然是目前解易的主流,但并不是唯一解法。事实上还有老子《易》、庄子《易》、董仲舒《易》、扬雄《易》、医家《易》等诸家易解,相当丰富。建立一套完整的易学体系是项伟大的工程,而清代易学家焦循却凭借其天才智慧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详见焦循《易图略》)。

易学博大精深,曲成万物而不遗,其理论体系涵容量大,叙述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内涵。《易经》只是易学的主体之一。易学还包括奇门、太乙、六壬等其它应用易学流派。世人所说六壬、六爻等易术是易学的旁枝末流,实乃妄语。实际上,这些均为大宗之法,都是组成易学的中坚体系。无论从其组成结构或是功能上看,都体现着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象数思想。而且,奇门、太乙、六壬等应用易学流派的产生时间不但与《易经》不相上下,甚或有超前之势。

孔子晚而喜《易》,他的态度是“不占而已矣”。孔子通过对“以德代占”思想的发挥来阐发《易》中的道德和义理,强调以“观其德义”的途径来探讨《易》中的“天之道”、“民之故”以及“物之情”的易理思想,并由此开创了儒门解易的先河,将易学引入哲理化的研习之路。自孔以后,易学分为两大学派——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使人思维更加清晰,义理使人观谋更加清明。义理与象数的有机结合使得易学有了更大的发展。及至后世,凡所谓大宗之法,皆以象数为宗,杂以五行与外应。自古以来,大宗之法多择人而授。孔门纵有三千弟子,而通其艺者不过七十二贤。圣人之道传于圣人之才,得传承者皆有定数。

中国人的主体信仰其实就是《易》的思想,只不过一如孔子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天人合一,天地一太极,万变不离其宗,尘世万物无不与我相关。

而且,中国的“神仙”也都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

《易》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由此可见,易学对现代人的启示,并不仅仅在于对个人人生节律的探究,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全面深入认知世界的方法。如果大多数中国人能够明白人生和世界的变化规律,那么就会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古之先圣既知方法(有为之法),又知圆法(无为之法)。即虽治《易》,但深究其理而不为此技术。因为他们明白,还有更高更接近生命本质的文化内涵,那才是人生真正未来之路。所以三教圣人中,老子讲“道”——性命双修,孔子讲“仁”——穷理以尽性,佛陀讲“法”——明心见性,并以此贯通乾坤,周流六虚。

研究易学,《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庄子》、《左传》、《淮南子》、《吕氏春秋》等书是不能错过的。

文化永远领先于固化。古之研易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者比比皆是;而现在只有背诵者、注解者、诠释者,没有超越者,没有思想重建者,不但整体素质不够高,而且还有摧毁者,形成了很多特别坚硬的僵化的东西。这些都成了易学发展进程中的滞碍。

另外,文化的传承需要精神传承作支撑,需要感恩与推崇,究易亦当如此。


相关文章

  • 21世纪易经文献学研究展2
  • 21世纪易经文献学研究展望 邓 声 国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山东 济南250100) 摘要:易学研究是当代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世纪里,易经文献整理如何发展和继续,这是从事易学研究的文献学者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学科的走向 ...查看


  • 易文化研究之现状
  • 作者:王振复 上海文化 1995年04期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中,很难找出一部像<周易>这样具有如此独异的思想和学术品格的书来.当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大致沿袭传统易学,试图拓展研究思路与方法,成果颇丰.本文作者认为,当代中国易 ...查看


  • 姓名演八卦预测一生
  • 姓名演八卦预测一生 易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伏羲八卦为先天八卦,文王八卦为后天八卦.先天有体有用,后天有用无体.先天指规律,后天指现象.先天指未成,后天指既成.未成可以改变,既成不可改变.未来可以改变,过去不可改变.先天与后天,在时间上仅有一线 ...查看


  • 浅谈易学风水与环境心理
  • 浅谈易学风水与环境心理 摘要:一个和谐社会具备自然环境和谐以及人文环境和谐两个条件.风水学和环 境心理学以不同的方式对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诠释,正确处理传统易学风水思想和 环境心理之间的关系,使其为人类创造美好家园服务很有必要. 关键字: 建筑 ...查看


  • [易经]研读报告
  • 中国语言文学系 <易经>研读报告 一.作品简介 <易经>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在<易经>中,没有"批八字","看手相"的内容,有的却是对中 ...查看


  •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 ...查看


  •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
  •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2009-07-14 21:21:18) 我们现在提出一个"和谐社会",这种思想正合<易>理,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人际和谐,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圣经"<易经> ...查看


  • 周易与生命科学
  • 周易与生命科学 摘要:周易是怎样诞生的,周易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贡献,为什么周易会破译生命的秘密,为什么说周易是沟通人体和宇宙信息场的工具,命运会改变吗,本文将对此进行剖析和解说. 关键词:易经渊源 周易贡献 破解命理 神秘现象 信息同步 改 ...查看


  • 中国六爻预测学
  • 中 国 六 爻 预 测 学 六爻围解新天地 "庖丁解牛"式的<六爻快速推断法> 著书的作者总喜欢介绍一番自已,最好是由祖上秘传,经高人指点,有十几二十年的学究经验,就象行医人总爱吹嘘自已是18代嫡传,以示家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