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上,我校态度一直是审慎的:一方面我们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21世纪基础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和亮点,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形成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我们也理智地认识到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盲目开发,将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耗费,不仅无助于教改进程,而且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2002年起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以“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为试点,进行了前期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反复思考和论证:我们需要开发怎样的课程?如何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如何减少课程开发成本?随着研究与学习的深入,逐渐在课程开发取向问题上形成了清晰的认识:1、与学校教育目标的整合,为师生可持性发展服务;2、在课程开发总目标的统领下,与地方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现有学科教学的整合;3、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现有的资源、家长资源和地方资源。

在统一认识后,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对学校课程开发的需要和资源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合理规划,决定在下阶段尝试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着力点”的板块式校本课程体系。现将本课程体系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课程开发需要评估

1、学校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应该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即育人目标和办学宗旨),开发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个性和凸现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我校的教育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明晰:开展“生命教育”,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阳光校园。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使我校的教育观深入实践,发挥更大的育人效果,使学校的“生命教育”更趋系统化和科学化。

近几年来国内部分学校开始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但总体上集中在高校学者的理论分析层面,缺乏广大一线学校、教师的实践探索。如何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站在全面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和为其终身生活负责的高度,来拓展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并实施中学阶段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系统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目前,在国内的中学教育中尚不多见。因而我校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极有实践价值的。

2、学生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教育更加关注“人”的教育,因为教育首先是人——生命体的集合,教育应当充满生命力。对中学的学生而言,其生命更具生长性,更需要引导和培养。目前的中学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面临种种尴尬,关键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中学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生命。所谓人的“生命的整体发展”是指人的生命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整合体;生命有各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等等。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将提供学生个性张扬的积淀基础,采用个性化组织形式和专题性校本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生命空间用以发展自我,形成个性。

3、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程开发的需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校本课程成为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是任何课程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而且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故道德与人文教育应是我国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取向。

二、课程开发的依据和基础

(一)理论依据

1、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台湾中小学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我校课程的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2005年3月14日,上海市正式公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也对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实践基础

1、我校自2002年起着手“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随着课题《初中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研究的进展,安全教育在我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该课题于2002年10月结题,并获“2003年湖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2、“孝敬教育”是我校的传统德育项目,在以往活动开展的基础上,于2004年9月申报校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该课题已于2005年8月结题。故已具备了开发“孝敬教育校本活动课程”的基础。

3、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于2002年开始起步,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开展,富有成效,教育水平位于湖州市前列,于2004年获得“健康杯”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先进学校。

4、我校自2004年起开展以“带你走进湖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研究成果十分可观;教师也掌握了一定的乡土资源,为进一步的校本活动课程开发积累了实践经验。

三、生命教育的内涵及课程开发理念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内涵,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共识。综观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本文所讲的生命教育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

(二)课程开发理念

1、生命教育为主线

以人为本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基本思想,而生命教育更是“本中之本”。生命教育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2、凸显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其实就是三级管理体系中“学校”一级的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走的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

3、地域资源教育化

教育与社会是在联动中共同发展的,在校本的开发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湖州本土的地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这不断能使课程贴近学生,向学生传递我们的地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生命价值的内涵,让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家乡,培养社会责任感。

4、多方互动生成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传统的国家课程的开发不同,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关心学校发展

的社会人员都可以成为校本开发的有生力量。课程内容的开发是在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中生成的。在多方力量中,教师是核心力量。

四、课程预设总体目标与结构板块

(一)预设总体目标

第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在探索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常规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与学生生命互动的校本课程。

第三、通过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过程调控、效果评估以及保障措施等相关问题,形成共识,推进学校课程的改革与调整。

第四、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师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体验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使整个学校充满生命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程内容的六大板块:

1、“生命家园 ”系列 引领学生关注个体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本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对家乡、学校和家庭在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增进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对家园的热爱之情,树立建设家园的强烈责任感。初期计划开发《带你走进湖州》校本活动教材。

2、“生命美德 ”系列 引领学生开展生命美德的自我养成教育。初期计划开发《孝敬教育》校本活动教材。

3、“生命课堂”系列 本系列主要建构课堂教学的生命观,改变课堂教学评价观,通过学科渗透和拓展来完成,围绕“生命教育”这一专题,各学科的拓展和渗透可以各有侧重:如生物——自然生命;体育——运动生命;音美——艺术生命;文科——价值生命;理科——智慧生命。

4、“珍爱生命”系列 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追求生命质量。完善“安全教育”校本活动课程,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生命质量”系列 引导学生学会呵护生命,追求生命质量。开发“心理教育”校本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悦纳自己,学会宽容对待其他生命。

6、“灿烂生命”系列 采用个性化组织形式和专题性校本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和舞台用以展现自我,体验生命的价值。本系列主要研究学校传统的“艺术节”、“读书节”和“运动会”,如何在“生命教育”中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五、课程开发和实施预设阶段。

(一)初步酝酿阶段(2005年7月至10月)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对学校和地方教育资源进行分析,确立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板块。

(二)骨干子课题先行阶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完善“安全教育”校本活动课程,着手“带你走进湖州”和“孝敬教育”两门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积累案例,并编著操作文本。

(三)研究全面启动阶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骨干子课题成果汇总,经验推广,启动其他板块的开发研究。

(四)完善校本化体系,改进应用(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整理和分析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聘请专家审核和校本教材,在修改的基础上,印发教材,正式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诚然会遇到人力、经费、技术、评价、资料等诸方面的困难,但是,只要群策群力,相信一定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树立起坚实、丰厚的生长点,开拓出一条富有实效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2005年10月6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命教育论纲》 王学风 《教书育人》2003年第1期。

2、《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冯建军 (网上下载)。

3、《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 许世平 《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4期。

4、《课程改革在北仑•校本课程开发》 胡小伟 俞斌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5.《校本课程开发》 四川人民出版社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上,我校态度一直是审慎的:一方面我们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21世纪基础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和亮点,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形成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我们也理智地认识到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盲目开发,将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耗费,不仅无助于教改进程,而且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2002年起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以“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为试点,进行了前期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反复思考和论证:我们需要开发怎样的课程?如何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如何减少课程开发成本?随着研究与学习的深入,逐渐在课程开发取向问题上形成了清晰的认识:1、与学校教育目标的整合,为师生可持性发展服务;2、在课程开发总目标的统领下,与地方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现有学科教学的整合;3、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现有的资源、家长资源和地方资源。

在统一认识后,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对学校课程开发的需要和资源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合理规划,决定在下阶段尝试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着力点”的板块式校本课程体系。现将本课程体系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课程开发需要评估

1、学校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应该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即育人目标和办学宗旨),开发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个性和凸现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我校的教育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明晰:开展“生命教育”,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阳光校园。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使我校的教育观深入实践,发挥更大的育人效果,使学校的“生命教育”更趋系统化和科学化。

近几年来国内部分学校开始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但总体上集中在高校学者的理论分析层面,缺乏广大一线学校、教师的实践探索。如何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站在全面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和为其终身生活负责的高度,来拓展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并实施中学阶段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系统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目前,在国内的中学教育中尚不多见。因而我校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极有实践价值的。

2、学生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教育更加关注“人”的教育,因为教育首先是人——生命体的集合,教育应当充满生命力。对中学的学生而言,其生命更具生长性,更需要引导和培养。目前的中学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面临种种尴尬,关键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中学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生命。所谓人的“生命的整体发展”是指人的生命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整合体;生命有各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等等。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将提供学生个性张扬的积淀基础,采用个性化组织形式和专题性校本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生命空间用以发展自我,形成个性。

3、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程开发的需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校本课程成为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是任何课程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而且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故道德与人文教育应是我国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取向。

二、课程开发的依据和基础

(一)理论依据

1、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台湾中小学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我校课程的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2005年3月14日,上海市正式公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也对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实践基础

1、我校自2002年起着手“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随着课题《初中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研究的进展,安全教育在我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该课题于2002年10月结题,并获“2003年湖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2、“孝敬教育”是我校的传统德育项目,在以往活动开展的基础上,于2004年9月申报校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该课题已于2005年8月结题。故已具备了开发“孝敬教育校本活动课程”的基础。

3、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于2002年开始起步,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开展,富有成效,教育水平位于湖州市前列,于2004年获得“健康杯”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先进学校。

4、我校自2004年起开展以“带你走进湖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研究成果十分可观;教师也掌握了一定的乡土资源,为进一步的校本活动课程开发积累了实践经验。

三、生命教育的内涵及课程开发理念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内涵,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共识。综观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本文所讲的生命教育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

(二)课程开发理念

1、生命教育为主线

以人为本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基本思想,而生命教育更是“本中之本”。生命教育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2、凸显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其实就是三级管理体系中“学校”一级的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走的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

3、地域资源教育化

教育与社会是在联动中共同发展的,在校本的开发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湖州本土的地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这不断能使课程贴近学生,向学生传递我们的地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生命价值的内涵,让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家乡,培养社会责任感。

4、多方互动生成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传统的国家课程的开发不同,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关心学校发展

的社会人员都可以成为校本开发的有生力量。课程内容的开发是在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中生成的。在多方力量中,教师是核心力量。

四、课程预设总体目标与结构板块

(一)预设总体目标

第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在探索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常规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与学生生命互动的校本课程。

第三、通过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过程调控、效果评估以及保障措施等相关问题,形成共识,推进学校课程的改革与调整。

第四、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师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体验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使整个学校充满生命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程内容的六大板块:

1、“生命家园 ”系列 引领学生关注个体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本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对家乡、学校和家庭在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增进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对家园的热爱之情,树立建设家园的强烈责任感。初期计划开发《带你走进湖州》校本活动教材。

2、“生命美德 ”系列 引领学生开展生命美德的自我养成教育。初期计划开发《孝敬教育》校本活动教材。

3、“生命课堂”系列 本系列主要建构课堂教学的生命观,改变课堂教学评价观,通过学科渗透和拓展来完成,围绕“生命教育”这一专题,各学科的拓展和渗透可以各有侧重:如生物——自然生命;体育——运动生命;音美——艺术生命;文科——价值生命;理科——智慧生命。

4、“珍爱生命”系列 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追求生命质量。完善“安全教育”校本活动课程,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生命质量”系列 引导学生学会呵护生命,追求生命质量。开发“心理教育”校本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悦纳自己,学会宽容对待其他生命。

6、“灿烂生命”系列 采用个性化组织形式和专题性校本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和舞台用以展现自我,体验生命的价值。本系列主要研究学校传统的“艺术节”、“读书节”和“运动会”,如何在“生命教育”中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五、课程开发和实施预设阶段。

(一)初步酝酿阶段(2005年7月至10月)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对学校和地方教育资源进行分析,确立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板块。

(二)骨干子课题先行阶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完善“安全教育”校本活动课程,着手“带你走进湖州”和“孝敬教育”两门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积累案例,并编著操作文本。

(三)研究全面启动阶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骨干子课题成果汇总,经验推广,启动其他板块的开发研究。

(四)完善校本化体系,改进应用(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整理和分析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聘请专家审核和校本教材,在修改的基础上,印发教材,正式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诚然会遇到人力、经费、技术、评价、资料等诸方面的困难,但是,只要群策群力,相信一定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树立起坚实、丰厚的生长点,开拓出一条富有实效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2005年10月6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命教育论纲》 王学风 《教书育人》2003年第1期。

2、《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冯建军 (网上下载)。

3、《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 许世平 《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4期。

4、《课程改革在北仑•校本课程开发》 胡小伟 俞斌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5.《校本课程开发》 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章

  • 利用乡土文化进行,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探究
  • 利用乡土文化进行,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探究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的全面开展,课程资源日益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高度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我国 ...查看


  • [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参考--教学篇
  • <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参考--教学篇 <新世纪教师素养>教学篇 第一章 有关课程定义的解读 1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习者的课程观念应逐步实现从"课程是预设的"向"课程是不断生成的& ...查看


  • 艺术学科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艺术学科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石狮市实验小学艺术组 吴旭华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艺术学科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的关键词:"艺术学科" ."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3-37)是上海市中小学 德育研究协会的规划课题.该课题自2010年5月被正式批准立项以来,课题组严格按照上级课题管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
  • 附: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名录 一.规划课题:153 项 序号 单位全称 1 海门市东洲小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


  •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校本研修个案
  • 数字社区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研修作为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其有效性得到了认可.这一期"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出"思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