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探讨

课程名称:《人口科学》

论文题目: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探讨

姓 名 ##

学 号 200#01510###

年 级 200#

专 业 数学教育

学 院 理学院

20##年 # 月 # 日

题目:

摘要:

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上并不富裕,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对老年人实行普遍的高福利的老龄政策,而只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保障措施和公共服务。并且人口老龄化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着差别,因此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城乡、地域差别,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状况 对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是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为13.06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160.7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3.4%,1990年为993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1%。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后果》提出对人口年龄类型的划分标准,在这套标准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是划分人口年龄类型的常用指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属于老年型人口;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根据该标准,中国在2000年成为老龄

型国家。

联合国和人口学家对我国未来人口走势作了预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联合国在2002年发布的对世界各国人口预测中的中国部分,另外,杜鹏(2005)等人对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过测算。预测结果在数值上有略微差异,但大体趋势是一致的:未来100年内,我国人口总量依然庞大,但由于生育率和出生率长期持续地下降,人口增长惯性大为减弱,预计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之后人口总量将逐步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继续加快,二十一世纪中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迅速增加;二十一世纪中叶以后人口老龄化速度放慢;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比例将开始下降。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人口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国家类似,但也有不同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中国在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发达国家晚了许多,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显现出比发达国家更为迅猛的特点。据联合国统计和预测,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

176%,中国增长217%;2000—2025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90%,中国增长111%。中国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到14%预计要用26—27年,而相比其他国家,如法国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到14%用了115年(1865—1980年),瑞典用了85年(1890—1975年),德国和英国用了45年(1930—1975年),中国老龄化速度要快得多。

第二,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已经进入发达时期才出现的,此时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已具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还不发达时人口已经开始老龄化。世界银行曾对人口年龄指标相近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过比较,1999年中国、韩国、智利三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同为10%,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韩国为8490美元,智利为4740美元,中国仅为780美元,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人口快速老龄化给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带来挑战,1964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6.3%,相当于15.9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1982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到7.97%,相当于12.5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2005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2.71%,相当于7.9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短短几十年间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增加,无疑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严峻挑战。

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进程不平衡。总体上看,中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城市人口老龄化程

度较农村更为严重,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内陆地区更为严重。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城市为18.45%,比同期农村低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为6.3%,比农村高1个百分点。《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5年以来,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如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进程不平衡也可以通过观察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一指标得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未来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趋势。《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如西藏、青海、甘肃、宁夏、贵州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迅猛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决策的改变。应当强调的是,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中国即使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遵循世界人口发展趋

势而下降,只是这一过程会漫长得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会漫长得多。

中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962年到1970年是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阶段,国务院正式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城市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开展起来,然而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开展计划生育。这一时期由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人口开始猛增,从1962年起出现了长达8年之久的全国性的生育高峰,到1970年,全国总人口达8亿,总和生育率高达5.8,人口增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1971年至1978年是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的阶段,计划生育在这一时期被写入《宪法》,同期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78年的18.25‰。1979年到1990年,中国政府对人口增长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显著下降,总和生育率由1979年的2.75下降到1990年的2.17,接近更替水平,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降至14.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接近70岁。1991年以后,中国继续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生育水平稳定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率首次降到10‰以下。计划生育政策执行30多年来,少生了3亿人,相当于少生了一个欧洲的人口。联合国曾指出,与60年代后期同中国生育率水平相近的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是生育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这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意愿的改变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原因。养育孩子可以使家庭的劳动力增加,从而提高家庭的总收入水平,父母会倾向于多生孩子,但是养育孩子是有成本的,当养育孩子的教育、保健等成本上升,以及由于父母工作的收入水平提高从而使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上升时,生育意愿就普遍下降了。改革开放一方面使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导转向以二、三产业为主导。农业社会中劳动力的数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工业社会中更加强调劳动力的质量,劳动力的数量退居次要位置,这样,在家庭中孩子作为劳动力的作用下降了。另一方面,改革导致原来由政府负担的生育福利项目削减了,由家庭承担的养育孩子的成本上升了,加之劳动效率较改革前大为提高,使人们工资收入和闲暇成本上升,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因而也不断上涨,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之下,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则表明(2004),近20年来,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有较大的变化:在数量上表现为子女数随年代更替而下降;而在理想子女数上城乡及地区差异显著,城市居民以1孩和2孩为主,农村居民中则有较大差异,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基本接近,欠发达地区有较多农民希望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第一,实行差别的老龄政策。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上并不富裕,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对老年人实行普遍的高福利的老龄政策,而只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保障措施和公共服务。并且人口老龄化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着差别,因此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城乡、地域差别,因地制宜,协调发展。针对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严格执行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这些地区的覆盖面;而对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可考虑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适当提高人口新老更替的水平,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倡导家庭养老,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建设社会养老机构,通过政府、社会以及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加重的问题。

第二,加大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队伍建设。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医疗卫生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需要逐步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经费投入,合理安排医疗卫生资源,完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队伍建设,为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保证老年人口健康生存。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持续下去,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随之下降,老年人口负担将加重。面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向以丰富而廉价劳动力为竞争

优势的中国必须考虑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改善供给结构,为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提供更多更多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6 0316_402310923.htm,2006-03-16.

[2] 郑真真: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5).

[3] 杜鹏、瞿振开、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2005(6).

[4] 陈卫、宋健: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J].人口研究,2006

(2).

[5] 南亮进、薛进军:1949—1999年中国人口和劳动力推算

[J].中国人口科学,2002(3).

课程名称:《人口科学》

论文题目: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探讨

姓 名 ##

学 号 200#01510###

年 级 200#

专 业 数学教育

学 院 理学院

20##年 # 月 # 日

题目:

摘要:

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上并不富裕,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对老年人实行普遍的高福利的老龄政策,而只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保障措施和公共服务。并且人口老龄化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着差别,因此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城乡、地域差别,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状况 对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是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为13.06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160.7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3.4%,1990年为993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1%。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后果》提出对人口年龄类型的划分标准,在这套标准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是划分人口年龄类型的常用指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属于老年型人口;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根据该标准,中国在2000年成为老龄

型国家。

联合国和人口学家对我国未来人口走势作了预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联合国在2002年发布的对世界各国人口预测中的中国部分,另外,杜鹏(2005)等人对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过测算。预测结果在数值上有略微差异,但大体趋势是一致的:未来100年内,我国人口总量依然庞大,但由于生育率和出生率长期持续地下降,人口增长惯性大为减弱,预计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之后人口总量将逐步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继续加快,二十一世纪中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迅速增加;二十一世纪中叶以后人口老龄化速度放慢;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比例将开始下降。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人口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国家类似,但也有不同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中国在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发达国家晚了许多,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显现出比发达国家更为迅猛的特点。据联合国统计和预测,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

176%,中国增长217%;2000—2025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90%,中国增长111%。中国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到14%预计要用26—27年,而相比其他国家,如法国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到14%用了115年(1865—1980年),瑞典用了85年(1890—1975年),德国和英国用了45年(1930—1975年),中国老龄化速度要快得多。

第二,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已经进入发达时期才出现的,此时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已具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还不发达时人口已经开始老龄化。世界银行曾对人口年龄指标相近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过比较,1999年中国、韩国、智利三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同为10%,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韩国为8490美元,智利为4740美元,中国仅为780美元,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人口快速老龄化给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带来挑战,1964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6.3%,相当于15.9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1982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到7.97%,相当于12.5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2005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2.71%,相当于7.9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短短几十年间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增加,无疑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严峻挑战。

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进程不平衡。总体上看,中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城市人口老龄化程

度较农村更为严重,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内陆地区更为严重。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城市为18.45%,比同期农村低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为6.3%,比农村高1个百分点。《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5年以来,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如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进程不平衡也可以通过观察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一指标得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未来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趋势。《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如西藏、青海、甘肃、宁夏、贵州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迅猛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决策的改变。应当强调的是,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中国即使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遵循世界人口发展趋

势而下降,只是这一过程会漫长得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会漫长得多。

中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962年到1970年是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阶段,国务院正式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城市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开展起来,然而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开展计划生育。这一时期由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人口开始猛增,从1962年起出现了长达8年之久的全国性的生育高峰,到1970年,全国总人口达8亿,总和生育率高达5.8,人口增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1971年至1978年是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的阶段,计划生育在这一时期被写入《宪法》,同期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78年的18.25‰。1979年到1990年,中国政府对人口增长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显著下降,总和生育率由1979年的2.75下降到1990年的2.17,接近更替水平,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降至14.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接近70岁。1991年以后,中国继续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生育水平稳定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率首次降到10‰以下。计划生育政策执行30多年来,少生了3亿人,相当于少生了一个欧洲的人口。联合国曾指出,与60年代后期同中国生育率水平相近的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是生育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这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意愿的改变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原因。养育孩子可以使家庭的劳动力增加,从而提高家庭的总收入水平,父母会倾向于多生孩子,但是养育孩子是有成本的,当养育孩子的教育、保健等成本上升,以及由于父母工作的收入水平提高从而使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上升时,生育意愿就普遍下降了。改革开放一方面使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导转向以二、三产业为主导。农业社会中劳动力的数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工业社会中更加强调劳动力的质量,劳动力的数量退居次要位置,这样,在家庭中孩子作为劳动力的作用下降了。另一方面,改革导致原来由政府负担的生育福利项目削减了,由家庭承担的养育孩子的成本上升了,加之劳动效率较改革前大为提高,使人们工资收入和闲暇成本上升,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因而也不断上涨,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之下,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则表明(2004),近20年来,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有较大的变化:在数量上表现为子女数随年代更替而下降;而在理想子女数上城乡及地区差异显著,城市居民以1孩和2孩为主,农村居民中则有较大差异,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基本接近,欠发达地区有较多农民希望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第一,实行差别的老龄政策。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上并不富裕,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对老年人实行普遍的高福利的老龄政策,而只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保障措施和公共服务。并且人口老龄化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着差别,因此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城乡、地域差别,因地制宜,协调发展。针对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严格执行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这些地区的覆盖面;而对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可考虑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适当提高人口新老更替的水平,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倡导家庭养老,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建设社会养老机构,通过政府、社会以及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加重的问题。

第二,加大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队伍建设。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医疗卫生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需要逐步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经费投入,合理安排医疗卫生资源,完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队伍建设,为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保证老年人口健康生存。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持续下去,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随之下降,老年人口负担将加重。面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向以丰富而廉价劳动力为竞争

优势的中国必须考虑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改善供给结构,为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提供更多更多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6 0316_402310923.htm,2006-03-16.

[2] 郑真真: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5).

[3] 杜鹏、瞿振开、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2005(6).

[4] 陈卫、宋健: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J].人口研究,2006

(2).

[5] 南亮进、薛进军:1949—1999年中国人口和劳动力推算

[J].中国人口科学,2002(3).


相关文章

  • 10论文选题2
  • 管理系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参考题 目 一.学年论文工作说明: 为提高论文质量,管理系实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同一导师指导的方式.总结以往导师分配中的弊端,本届毕业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采取随机抽取的原则(班长进行抽签) ...查看


  •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80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 ...查看


  • 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 工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为了增强论文的现实性和说服力,也培养同学们在调查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习惯和能力,建议同学们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和前端的社会实践统一考虑,保持连贯性. 第一部分 题目指南 以下选题仅做指南使用,学员完全 ...查看


  • 经济学系论文选题
  • 2012年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成协祥: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当前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成因和影响 3.WTO"蓝箱政策"改革对中国农业支持的影响 4.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5.泉州市劳动 ...查看


  • 流动人口社区健康管理问题探讨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加强流动人口社区健康管理,促进社区流动人口健康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流动人口的社区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社区健康 ...查看


  • 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淄博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淄博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二是创新产业支撑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提高对贫困人口的服务水平;三是创新金融扶贫 ...查看


  •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体系探讨
  •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体系探讨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已不再适应计划生育家庭的需求.本文从政治.经济.人口和文化方面对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以下对策:选择适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农村养老保障的基 ...查看


  •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
  • ・& ・健康老龄化专题论坛・ !![编者按]!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其对社会和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卫生服务提供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福利.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本刊在连续介绍了澳大 ...查看


  • 三亚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三亚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薪假期的实行,城市 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接待的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 方面,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三亚作为中国唯一的热 带滨海城市,其发展城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