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日本和东盟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力量,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然而领导者缺位以及中日关系冷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把东盟作为平台联合中日两国,不断推进三方互动进而实现东亚范围内的合作。   关键词:东亚 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 日本 东盟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收益已是众人瞩目。尽管与欧洲和北美相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仍很落后,但东亚各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以“10+1”、“10+3”、中日韩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推进,必将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乃至整个国际格局的关键性因素。      东亚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做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多年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其在东亚乃至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1%;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高达11547.4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崛起,为东亚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作为东亚地区中的大国,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加速器的作用。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其经济总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日本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且资本雄厚。根据日本财务省2005年1月11日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12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达到8445亿美元,在全球各国家和地区中已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出现了衰退现象,但经济实力仍为亚洲最强。   东盟自1993年正式启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已逐渐显露出来。东盟区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从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扩大,并且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区内投资的大幅增长。2003年10月,东盟决定在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充分展现了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由此看来,中国、日本和东盟可以视为东亚的三大支柱,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该地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而,他们自身经济的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必然会对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及基于此的整个亚洲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东亚区域内三方的经济互动关系      中国与日本   贸易关系 贸易是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2004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相对萧条,中日两国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对日贸易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反之日本对中贸易的依赖程度则上升。两国经济相互之间的依存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从表1中可知,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1991年增幅为17.52%,l992年达到22.04%。中日贸易增长更快,1991年和199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2.24%和25%,都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并且连续三年,日本在中国进出口总额这项指标中位居第二位。进入本世纪以后,贸易量有了一个大的跃进,对外贸易逐年增长;与此同时,中日间贸易额也迅速增长,在2002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中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日本一直是处于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   表2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有很大变化。尽管日本开始进入经济萧条期,但进出口依然增长强劲。如表2所示,1991年日本进出口总额增幅为6.8%。相比之下,日本对华贸易增长更快,并且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增长速度比出口增长速度还快,1992年达到12%。 进入本世纪后势头更是不可阻挡。从2001年到2003年中日间贸易总额增长了42.43%,到2003年中国更是超过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对华出口从2001年到2003年增长了76.36%,近年来日本对华出口的急剧增加可以说是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直接投资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尽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对华投资却大幅增长。1991年到1994年每年增幅都在5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之一。不过,这段时期的直接投资主要是单方面的,即只有日本对华投资,而没有中国对日投资。日本投入的大量资金,对形成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并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的经济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减少,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持平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竞争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开始向外拓展,中日之间的投资渐渐由单向变成双向。为了获得日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中国企业也进驻日本,通过合作、合并、收购等方式对日本投资。   由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到,中日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并且中日经济关系逐渐开始由昔日的中国对日本的单项依赖转变为中国与日本的相互依存,近两年日本经济复苏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中国的经济增长。   中日在东亚经济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两国在今后东亚合作中必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不仅对两国自身来说是双赢,同时对于极大程度上带动整个东亚地区的发展、维护东亚地区的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与东盟   从中国与东盟两者的经济关系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比较相似。在出口贸易上,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在吸引外资方面,双方存在着互争外来资金的局面,这势必会使得两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   但是,中国与东盟存在很强的贸易互补关系。东盟国家经济的产业水平层次不等:新加坡主导产业是电力机械、运输设备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马来西亚、泰国以橡胶、纺织、采矿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菲律宾主要生产椰子加工、金属矿产的开采和冶炼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印尼则以木材、燃料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层次复杂,既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迅速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结构上,不仅有完整的基础技术,正在大量发展的中间技术,而且在高新技术的某些领域也有相当的水平。这就使得中国可以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东盟各国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内进行广泛的合作。因此,尽管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相似,但存在着多层次的不同程度互补,这无疑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当年突破了5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如表3所示,到2004年中国从东盟进口630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出口东盟5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8.7%。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0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1%,比2002年的548亿美元,仅仅两年时间即增加了一倍。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既存在着竞争性又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而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不仅将促进双方经济的增长,还将推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各种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关系的加强,为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联合作出良好的示范效用。

     日本与东盟   日本和东盟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参与亚洲构想的实施使双方关系更为紧密。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贸易、投资与援助等方面。   2002年,日本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070亿美元,占当年日本对外贸易总额7500亿美元的14.2%,超过与欧盟的13.9% 和与中国的13.5%,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从东盟来看,2001年双方贸易额为1133亿美元,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20.2%,仅次于与美国的贸易额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21.0%,相当于欧盟17.5%、中国6.9%来说,成为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投资方面,多年来东盟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投资对象。东盟各国不仅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区域内各国自身也强化了引进外资、促进出口的战略,因此,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比重大。1997年,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东亚地区所占比重为20.7%,其中东盟四国占了10.7%,中国仅占3.7%。虽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相对比重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例如1995-2001年间,日本对外投资总额为600亿美元,其中344亿美元投向东盟,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57.1%;对中国投资居第二位,仅占日对外投资总额的21.5%。与此同时,这段时间内东盟共吸收外资2290亿美元,其中日本位居首位占总额的21.6%,欧盟和美国分别以16.8%、14.5%的比例列第二和第三。   从对外援助来看,从20世纪50年代起,东盟就成为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重点地区。其原因一方面是战争赔偿,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要占领东南亚投资及其贸易市场的考虑。日本通过进口贷款、兴建出口加工区等方式将日本商品快速的输入,从而推动对东盟的投资活动。2001年,日本对外援助总额为75亿美元,其中援助东盟的数额为21亿美元,占总额的28.3%,中国占9.2%。从东盟一方看来,2001年,东盟共接受外来援助35亿美元,其中60.1%来自日本。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挑战      领导者的缺位   要构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首先需要一个领导者。从东亚区域内的三大实体即中国、日本和东盟来看,首先东盟难以担当此任。尽管东亚区域合作一直是以东盟为主要推动力量的,但是从东盟各方面的力量来讲,不仅规模都偏小,且自身组织制度上都存在缺陷,对内没有能力为平衡相关各方利益做出应有的牺牲,对外更没有实力去充当各国抵御外部冲击的中流砥柱,这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就强烈地反应出来。因而笔者认为,东盟不适合领导东亚经济合作。   再看中国,虽然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但中国目前尚不具备统领东亚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不及日本的四分之一,人均GDP差距更大,甚至低于一些东盟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科学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没有能力向东盟投资或是转移先进的生产技术。此外,中国自身的开放程度也达不到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比如中国的人民币还不能完全地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存在较多管制等等。   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经济体系完善,被视为东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据统计显示,1990年至2000年间,日本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银行系统危机迭起、经济停滞、通货紧缩、国际竞争力下降。再加上日本多次表现出来的“脱亚”倾向以及对战争责任的推卸,难以获取东亚各国的信任,因此也难以担当东亚经济合作的领袖。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经济合作体的领导者,既要有强劲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又要有较大的凝聚力和容量。因此,在一个独立的国家和地区无法担当此任的情况下,势必需要两个或三个少数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承担责任。正如欧盟内的领导者法德联合一样,中国和日本的联合,很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中日联合既能够为东亚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强区域外对东亚的投资信心;又可以提升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分量,使东亚有足够的力量自立于世界。其次,日本的资金与技术再加上中国的广阔市场,能够为包括东盟的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进而带动和促进整个东亚的经济发展。再者,中日联合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有着极为紧密的经贸联系,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在不断加深,相互联合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双赢的事业。      在东盟平台上建立区域合作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日联合对于整个东亚地区的重要性。然而,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由于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分歧,并且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日本带来的恐慌以及中国对于日本政治、军事方面的担忧等等问题的存在,两个国家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因而,有必要发挥东盟的中介作用。   东盟作为东亚相对弱小国家的联合体,给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中日两个大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跨越障碍,加强交流与合作,三方互动,共同促进东亚一体化的发展。   2001年11月,东盟与中国达成协议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将打开一个人口达17 亿、国内生产总值为115 万至2 万亿美元、双边贸易额达112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2002年,中国总理朱�基与东盟首脑签署了《关于一揽子经济合作的框架协定》,双方商定在2015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与此同时,日本也不甘落后,调整其对东盟政策开始不断推进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l0月8日在“l0+l”会议上,日本与东盟正式签署了《日本一东盟经济合作的基本框架》,双方就实现框架性经济合作的措施、先期实施措施、最惠国待遇、时间表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这样,以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基础,让东盟扮演地区联络枢纽和区内大国对话中介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大国平衡术的力量,通过大力地推进“10+1”的模式,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开始,深化日本-东盟以及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同时,不断柔化和改善中日关系,使得中日两国在东盟这个平台上得以充分地施展,进而促成三方的积极互动,形成融洽而稳定的经济合作,并最终通过中国、日本、东盟的三方联合带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中国、日本和东盟三方互动可以说是东亚地区区域合作中的新特征,它使得东亚地区的各国联系更为紧密,关系更为均衡。中日之间相互制约但又相互联系,东盟居于中日两国之间作为间接联系的桥梁,中日分别与东盟保持着直接的关系。现在,中国-东盟和日本-东盟彼此的关系都比较稳固,唯独中日关系有些微妙。但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也将会在三方的互动中循序渐进,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乔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2.王振锁,李钢哲.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与日本[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3.陆建人.东盟的今天与明天: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亚太的地位[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程绍海.东亚一体化经济合作及其特征[J].和平与发展, 2005(2)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日本和东盟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力量,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然而领导者缺位以及中日关系冷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把东盟作为平台联合中日两国,不断推进三方互动进而实现东亚范围内的合作。   关键词:东亚 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 日本 东盟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收益已是众人瞩目。尽管与欧洲和北美相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仍很落后,但东亚各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以“10+1”、“10+3”、中日韩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推进,必将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乃至整个国际格局的关键性因素。      东亚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做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多年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其在东亚乃至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1%;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高达11547.4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崛起,为东亚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作为东亚地区中的大国,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加速器的作用。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其经济总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日本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且资本雄厚。根据日本财务省2005年1月11日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12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达到8445亿美元,在全球各国家和地区中已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出现了衰退现象,但经济实力仍为亚洲最强。   东盟自1993年正式启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已逐渐显露出来。东盟区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从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扩大,并且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区内投资的大幅增长。2003年10月,东盟决定在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充分展现了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由此看来,中国、日本和东盟可以视为东亚的三大支柱,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该地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而,他们自身经济的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必然会对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及基于此的整个亚洲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东亚区域内三方的经济互动关系      中国与日本   贸易关系 贸易是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2004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相对萧条,中日两国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对日贸易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反之日本对中贸易的依赖程度则上升。两国经济相互之间的依存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从表1中可知,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1991年增幅为17.52%,l992年达到22.04%。中日贸易增长更快,1991年和199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2.24%和25%,都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并且连续三年,日本在中国进出口总额这项指标中位居第二位。进入本世纪以后,贸易量有了一个大的跃进,对外贸易逐年增长;与此同时,中日间贸易额也迅速增长,在2002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中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日本一直是处于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   表2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有很大变化。尽管日本开始进入经济萧条期,但进出口依然增长强劲。如表2所示,1991年日本进出口总额增幅为6.8%。相比之下,日本对华贸易增长更快,并且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增长速度比出口增长速度还快,1992年达到12%。 进入本世纪后势头更是不可阻挡。从2001年到2003年中日间贸易总额增长了42.43%,到2003年中国更是超过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对华出口从2001年到2003年增长了76.36%,近年来日本对华出口的急剧增加可以说是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直接投资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尽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对华投资却大幅增长。1991年到1994年每年增幅都在5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之一。不过,这段时期的直接投资主要是单方面的,即只有日本对华投资,而没有中国对日投资。日本投入的大量资金,对形成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并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的经济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减少,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持平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竞争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开始向外拓展,中日之间的投资渐渐由单向变成双向。为了获得日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中国企业也进驻日本,通过合作、合并、收购等方式对日本投资。   由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到,中日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并且中日经济关系逐渐开始由昔日的中国对日本的单项依赖转变为中国与日本的相互依存,近两年日本经济复苏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中国的经济增长。   中日在东亚经济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两国在今后东亚合作中必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不仅对两国自身来说是双赢,同时对于极大程度上带动整个东亚地区的发展、维护东亚地区的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与东盟   从中国与东盟两者的经济关系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比较相似。在出口贸易上,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在吸引外资方面,双方存在着互争外来资金的局面,这势必会使得两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   但是,中国与东盟存在很强的贸易互补关系。东盟国家经济的产业水平层次不等:新加坡主导产业是电力机械、运输设备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马来西亚、泰国以橡胶、纺织、采矿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菲律宾主要生产椰子加工、金属矿产的开采和冶炼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印尼则以木材、燃料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层次复杂,既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迅速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结构上,不仅有完整的基础技术,正在大量发展的中间技术,而且在高新技术的某些领域也有相当的水平。这就使得中国可以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东盟各国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内进行广泛的合作。因此,尽管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相似,但存在着多层次的不同程度互补,这无疑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当年突破了5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如表3所示,到2004年中国从东盟进口630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出口东盟5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8.7%。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0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1%,比2002年的548亿美元,仅仅两年时间即增加了一倍。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既存在着竞争性又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而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不仅将促进双方经济的增长,还将推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各种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关系的加强,为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联合作出良好的示范效用。

     日本与东盟   日本和东盟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参与亚洲构想的实施使双方关系更为紧密。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贸易、投资与援助等方面。   2002年,日本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070亿美元,占当年日本对外贸易总额7500亿美元的14.2%,超过与欧盟的13.9% 和与中国的13.5%,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从东盟来看,2001年双方贸易额为1133亿美元,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20.2%,仅次于与美国的贸易额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21.0%,相当于欧盟17.5%、中国6.9%来说,成为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投资方面,多年来东盟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投资对象。东盟各国不仅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区域内各国自身也强化了引进外资、促进出口的战略,因此,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比重大。1997年,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东亚地区所占比重为20.7%,其中东盟四国占了10.7%,中国仅占3.7%。虽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相对比重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例如1995-2001年间,日本对外投资总额为600亿美元,其中344亿美元投向东盟,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57.1%;对中国投资居第二位,仅占日对外投资总额的21.5%。与此同时,这段时间内东盟共吸收外资2290亿美元,其中日本位居首位占总额的21.6%,欧盟和美国分别以16.8%、14.5%的比例列第二和第三。   从对外援助来看,从20世纪50年代起,东盟就成为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重点地区。其原因一方面是战争赔偿,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要占领东南亚投资及其贸易市场的考虑。日本通过进口贷款、兴建出口加工区等方式将日本商品快速的输入,从而推动对东盟的投资活动。2001年,日本对外援助总额为75亿美元,其中援助东盟的数额为21亿美元,占总额的28.3%,中国占9.2%。从东盟一方看来,2001年,东盟共接受外来援助35亿美元,其中60.1%来自日本。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挑战      领导者的缺位   要构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首先需要一个领导者。从东亚区域内的三大实体即中国、日本和东盟来看,首先东盟难以担当此任。尽管东亚区域合作一直是以东盟为主要推动力量的,但是从东盟各方面的力量来讲,不仅规模都偏小,且自身组织制度上都存在缺陷,对内没有能力为平衡相关各方利益做出应有的牺牲,对外更没有实力去充当各国抵御外部冲击的中流砥柱,这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就强烈地反应出来。因而笔者认为,东盟不适合领导东亚经济合作。   再看中国,虽然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但中国目前尚不具备统领东亚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不及日本的四分之一,人均GDP差距更大,甚至低于一些东盟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科学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没有能力向东盟投资或是转移先进的生产技术。此外,中国自身的开放程度也达不到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比如中国的人民币还不能完全地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存在较多管制等等。   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经济体系完善,被视为东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据统计显示,1990年至2000年间,日本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银行系统危机迭起、经济停滞、通货紧缩、国际竞争力下降。再加上日本多次表现出来的“脱亚”倾向以及对战争责任的推卸,难以获取东亚各国的信任,因此也难以担当东亚经济合作的领袖。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经济合作体的领导者,既要有强劲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又要有较大的凝聚力和容量。因此,在一个独立的国家和地区无法担当此任的情况下,势必需要两个或三个少数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承担责任。正如欧盟内的领导者法德联合一样,中国和日本的联合,很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中日联合既能够为东亚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强区域外对东亚的投资信心;又可以提升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分量,使东亚有足够的力量自立于世界。其次,日本的资金与技术再加上中国的广阔市场,能够为包括东盟的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进而带动和促进整个东亚的经济发展。再者,中日联合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有着极为紧密的经贸联系,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在不断加深,相互联合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双赢的事业。      在东盟平台上建立区域合作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日联合对于整个东亚地区的重要性。然而,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由于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分歧,并且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日本带来的恐慌以及中国对于日本政治、军事方面的担忧等等问题的存在,两个国家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因而,有必要发挥东盟的中介作用。   东盟作为东亚相对弱小国家的联合体,给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中日两个大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跨越障碍,加强交流与合作,三方互动,共同促进东亚一体化的发展。   2001年11月,东盟与中国达成协议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将打开一个人口达17 亿、国内生产总值为115 万至2 万亿美元、双边贸易额达112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2002年,中国总理朱�基与东盟首脑签署了《关于一揽子经济合作的框架协定》,双方商定在2015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与此同时,日本也不甘落后,调整其对东盟政策开始不断推进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l0月8日在“l0+l”会议上,日本与东盟正式签署了《日本一东盟经济合作的基本框架》,双方就实现框架性经济合作的措施、先期实施措施、最惠国待遇、时间表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这样,以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基础,让东盟扮演地区联络枢纽和区内大国对话中介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大国平衡术的力量,通过大力地推进“10+1”的模式,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开始,深化日本-东盟以及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同时,不断柔化和改善中日关系,使得中日两国在东盟这个平台上得以充分地施展,进而促成三方的积极互动,形成融洽而稳定的经济合作,并最终通过中国、日本、东盟的三方联合带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中国、日本和东盟三方互动可以说是东亚地区区域合作中的新特征,它使得东亚地区的各国联系更为紧密,关系更为均衡。中日之间相互制约但又相互联系,东盟居于中日两国之间作为间接联系的桥梁,中日分别与东盟保持着直接的关系。现在,中国-东盟和日本-东盟彼此的关系都比较稳固,唯独中日关系有些微妙。但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也将会在三方的互动中循序渐进,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乔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2.王振锁,李钢哲.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与日本[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3.陆建人.东盟的今天与明天: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亚太的地位[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程绍海.东亚一体化经济合作及其特征[J].和平与发展, 2005(2)


相关文章

  •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与问题
  • 2013年01月29日 来源:<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邵惟楠(商务部信息化司办公室副主任 一.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 当前,世界350个国家中有300多个处于区域经济中.在号称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中 ...查看


  • 东亚共同体的构建
  • 东亚共同体的构建 13336213 谢科宇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要分析构建东亚共同体所需的条件和路径,以及各种障碍,解决方法,就必须从源头开始研究. 首先,东亚共同体目标的提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qu ...查看


  • 东亚货币秩序的政治基础
  • 作者:李巍 当代亚太 2013年03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地区主义开始全面启动,并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进展.相比于政治.安全.贸易.环境和投资等领域,东亚地区主义最明显的成就体现在金融和货币领域.这与其他 ...查看


  • 东亚区域经济
  •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日本和东盟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力量,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然而领导者缺位以及中日关系冷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把东盟作为平 ...查看


  • 论东亚奇迹成功的宏观经济因素
  • 作者:郭振林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6年10期 东亚包括1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1)东盟4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2)新兴工业地区(NIES):韩国.香港. 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3)两个大国:中国和日本.此外, 东亚 ...查看


  • 全球化与东亚金融危机
  • 全球化与东亚金融危机一.全球化的概念.表现及成因 近年来,"全球化"已经成为 各种传播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且也是迄今为止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人们对此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关的学术著作更是数不胜数,时至今日也没 ...查看


  • 东南亚国家联盟研究课题
  • 东南亚国家联盟研究 东盟是在中国的南部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组织.我们这次课主要讲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我们介绍一下东盟的概况:第二个内容我们要东盟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第三个内容,东盟与中国的关系. 一.东盟概况 (一)东盟的成立 我们先介绍一下 ...查看


  • 泉州成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六大当选理由
  • 泉州成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六大当选理由解读 泉州新闻泉州网2013-08-27 16:06 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68 转播此图到微博 新功能 幻灯观看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 ...查看


  • 东亚经济与后工业时代
  • 作者:王鸿 <经济问题> 2001年02期 中图分类号:F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0)11-0050-04 东亚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人们普遍把过去的那场危机归咎于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和国际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