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冯颜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五中全会重点研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措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毫无疑问,会议公报强调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基本路线中,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也要落实到以人为本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不断解决民生问题就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新世纪新阶段,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些年来,民生问题不仅被党和国家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成为人民群众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们在民生问题的解决方面有“欠账”,且已成为不得不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从社会主义本质来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体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从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看,大家都牢记于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本上说,也就是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政兴国的“硬道理”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了,经济发展的方式改变了,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更体现以人为本了,社会制度体制进一步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了,危害公平正义的行为得到遏制和惩戒了,社会公平正义才可能真正变成人们体会得到、感受得到、真正享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而非愿望与理想。

前线2010/11

7

不同阶段对“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指向是有一定侧重的。以往的发展往往更多地强调经济的发展,强调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虽然也强调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强调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一枝独秀,保持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即便在经济最困难的年份,也保持了8%的经济发展速度。据统计,2002年至2007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年、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

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继续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都不是无目标的,相反,都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实现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价值标准。从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看,经济发展始终是实现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经济的发展,不仅公平正义不能推进,而且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没有物质基础。因为,经济不发展,不仅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将更加突出,政府解决问题的难度就更大。当前,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问题,务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注重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按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力度,切实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惩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庆悦

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12.7%和14.2%。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更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社会与生态问题,除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的破坏这些有目共睹的问题之外,社会发展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社会公平正义未能得到很好的彰显。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了,但并非人民群众都受益了,特别是贫困人口受益较少,社会救济和司法体制不健全或未被很好执行,公平正义无论从人的思想观念层面,还是在制度的保障方面以及实践举措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社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财产分配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都比较突出。针对这种不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

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更不等于社会进步。只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只有让人民群众更“体面”地生活,只有让公平正义从应然变为实然,我们的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才能不断彰显。就当前的形势和“十二五”期间的任务来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政兴国的“硬道理”。近年来,党和政府不仅在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出对民生问题的更加关注,而且通过许多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十二五”期间,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

荩8

2010/11前线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冯颜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五中全会重点研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措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毫无疑问,会议公报强调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基本路线中,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也要落实到以人为本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不断解决民生问题就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新世纪新阶段,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些年来,民生问题不仅被党和国家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成为人民群众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们在民生问题的解决方面有“欠账”,且已成为不得不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从社会主义本质来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体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从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看,大家都牢记于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本上说,也就是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政兴国的“硬道理”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了,经济发展的方式改变了,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更体现以人为本了,社会制度体制进一步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了,危害公平正义的行为得到遏制和惩戒了,社会公平正义才可能真正变成人们体会得到、感受得到、真正享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而非愿望与理想。

前线2010/11

7

不同阶段对“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指向是有一定侧重的。以往的发展往往更多地强调经济的发展,强调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虽然也强调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强调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一枝独秀,保持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即便在经济最困难的年份,也保持了8%的经济发展速度。据统计,2002年至2007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年、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

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继续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都不是无目标的,相反,都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实现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价值标准。从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看,经济发展始终是实现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经济的发展,不仅公平正义不能推进,而且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没有物质基础。因为,经济不发展,不仅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将更加突出,政府解决问题的难度就更大。当前,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问题,务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注重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按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力度,切实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惩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庆悦

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12.7%和14.2%。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更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社会与生态问题,除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的破坏这些有目共睹的问题之外,社会发展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社会公平正义未能得到很好的彰显。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了,但并非人民群众都受益了,特别是贫困人口受益较少,社会救济和司法体制不健全或未被很好执行,公平正义无论从人的思想观念层面,还是在制度的保障方面以及实践举措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社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财产分配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都比较突出。针对这种不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

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更不等于社会进步。只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只有让人民群众更“体面”地生活,只有让公平正义从应然变为实然,我们的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才能不断彰显。就当前的形势和“十二五”期间的任务来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政兴国的“硬道理”。近年来,党和政府不仅在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出对民生问题的更加关注,而且通过许多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十二五”期间,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

荩8

2010/11前线


相关文章

  • 十七届五中全会全文
  • 十七届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大会首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即指导思想,加入十六 ...查看


  • 申论范文十六篇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 ...查看


  • 民生问题20120510
  • 专题六 关注民生 推动和谐 一. 背景材料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林建:"'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的投入(支出增幅)每年不低于16%,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的保障更加充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应该讲更加完备,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完善 ...查看


  •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翻开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就是这个题目,在整个报告中占用了十二分之一的篇幅,它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十七大将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反映执政党把工作立足点定位在人民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查看


  • 重视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公平
  • 重视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公平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查看


  • _第7课_个人收入的分配1
  •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 1.(2011·江苏单科)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C.效率是公 ...查看


  •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
  •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 机械E14 陈涛 41404024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 ...查看


  • 第六课[心中的天平]
  • 第六课 < 心中的天平>导学案 第一课时 < 什么是公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公平的含义,了解公平的意义在于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拥有选择的权利. 能力目标:认识到公平与权利.义务.责任. ...查看


  • 浅谈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 2014 - 2015 学年第 二 学期 期末考查 毛泽东思想和 课 程 名 称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系(专业) 外国语言文学系 年级 2013级1班 学号 [1**********]4 姓名 杨 敏 教 师 朱 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