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刮宫产的变化趋势,探讨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端州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住院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每年以l%—2%增加,平均为40.86%,2005年社会因素剖宫产占近一半;②社会因素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77:1,与总体1.34:1比较,P

【关键词】 社会因素 剖宫产 医学 非医学

目前剖宫产作为可供选择的分娩方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社会因素作为无手术指征的“手术指征”的存在一直受到质疑.其中来自医师心理倾向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社会因素剖宫产的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本院病案室记录的1999—2005年完整原始病历。医师心理倾向为访问所得。。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判断条件:①无手术指征记录;②未临产或未经充分试产或已临产且产程进展顺利,但产妇坚决要求手术者。

1.2 方法

对历年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性别比等进行分析。术中出血量采用容量法加目测法估算;24 h出血量采用计血量纸的称重法。医师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心理倾向采用问卷和访问。统计学处理采用,检验法。

2.结果

2.1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变化趋势

7年里本院剖官产率逐年上升,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比例上升迅速,以2004年增幅最大,较5年前增加了2.33倍,社会因素剖宫产2005年与2003年比较增加了2.5倍。

2.2新生儿性别比

本院新生儿性别比平均为1.34:1(7159:5342)。社会因素剖宫产新生儿性别比1.77:1(907:510);男性新生儿各占57.27%和“.O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3.73,P

2.3术中出血情况

剖宫产和社会因素剖官产术中出血无差别,平均为(203.73±92.93)ml,与阴道分娩出血量相似。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32%和1.2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5.49,P0.05)。腹部伤口甲级愈合率99.80%。

2.4 社会因素

剖宫产率变化趋势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呈现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所下降,2004—2005年社会因素剖宫产率>4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了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2.5 调查情况

32名医务人员参加了调查,其中医师16人,麻醉师2人。余为护士。7成以上的医师选择对孕妇提出的社会因素剖宫产尽量劝阻。2成人选择不会劝阻。对问题:“若是你自己或你的妻子你会选择社会因素剖宫产吗?”回答是的占56.25%,其中未婚育的7名年轻医师100%选择是,而被调查的5名助产士却有4人选择否。

3.讨论

剖宫产手术指征的理念已由医学因素即母胎因素转变为医学与非医学因素并重。而这些理念的转变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我院在7年间剖宫产率每年增加1%—2%,平均40.86%,剖宫产率仍处于中等水平,有些医院已超过70%。个别更高达90%以上。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自2004年起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比例急剧增加.2005年更是接近50%。原因主要来自于非医学因素的影响:①社会对剖宫产的认同;②孕产妇的主观因素;③医护人员的心理倾向。

作者以为。社会的认同是源于产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麻醉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术后的有效镇痛,较低的并发症风险和良好的腹部伤口愈合率。本组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17%,均低于各地报道的1.6%—6.4%产后出血率和3%—10%的新生儿窒息率。

孕产妇的主观因素诸如:恐惧、怕痛、择时、珍贵儿等,还有来自家庭、同事和亲朋好友的影响,有不少同办公室、同一学校或妯娌间的孕妇先后选择剖宫产的比例也相当大,也有不少第2胎。因计划生育需结扎而选择剖宫产的。重男轻女还有一定的市场。地下B超的存在,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庆幸的是此种现象已明显好转。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医务人员的心理趋向.以上问卷便是很好的证明。这种直接“指导”和间接的“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孕产妇及其家人的选择。有以下几个环节:①产检过程被医生告知骨盆偏小、胎头较大及胎头衔接不良等。②B超检查过程中B超医生的态度,特别是当出现脐带绕颈、羊水偏少或双顶径偏大、胎盘成熟度Ⅲ的情况下,B超医生的暗示或“建议”。③接诊医生对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胎儿不利和其他意外的表述,会加剧孕产妇和家人的恐惧。④上级医师对出现胎动过多或过少、胎儿监护显示变异欠理想、骨盆相对狭窄以及合并有小肌瘤小囊肿情况时。情愿避开风险.放弃给予试产的机会,如果谈话时带有自身的倾向性.则孕妇选择剖宫产的机会大大增加。个别医师甚至在产妇宫口开全又无头盆不称、产妇疼痛难忍的情况下,改为剖宫产。之所以医师们如此小心翼翼与目前医疗市场,医疗体制不完善。动辄要求赔偿有关。

至于产后出血发生率低可能与术中严谨操作及对出血量的估计、术后预防和护理方面严密观察有关。可见产后出血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而新生儿窒息率低。作者认为是剖宫产避免了脐带因素、胎盘因素及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尽管如此,医师们大多数并不赞同社会因素剖宫产。75%选择会尽量劝阻。我院曾有l例孕36周。但B超提示胎儿双项径已足月,孕妇及家属强烈要求手术,反复劝解无效后实施了剖宫产术,早产男儿体重3.1kg,外观无异常,但第2天开始出现呼吸问题,直至上呼吸机,辗转多家医院,历时1个多月,耗资20余万元,最终未能挽救该先天性呼吸功能异常患儿的生命。另有l例剖宫产后发生硬膜外麻醉并发“脊髓腰骶丛损伤”已2年.患者至今一侧肢体运动功能仍未能恢复正常。

有报道剖宫产后远期并发症如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儿综合征、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机率增大,从婴儿生长发育角度看,社会因素剖宫产并不优予自然产。很有可能对婴儿的运动发育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引导孕妇及家属客观地看待剖宫产,明示其利弊,尤其是强调远期并发症,不可盲目轻易选择剖宫产,让分娩回归自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医师们的努力。

【摘要】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刮宫产的变化趋势,探讨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端州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住院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每年以l%—2%增加,平均为40.86%,2005年社会因素剖宫产占近一半;②社会因素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77:1,与总体1.34:1比较,P

【关键词】 社会因素 剖宫产 医学 非医学

目前剖宫产作为可供选择的分娩方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社会因素作为无手术指征的“手术指征”的存在一直受到质疑.其中来自医师心理倾向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社会因素剖宫产的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本院病案室记录的1999—2005年完整原始病历。医师心理倾向为访问所得。。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判断条件:①无手术指征记录;②未临产或未经充分试产或已临产且产程进展顺利,但产妇坚决要求手术者。

1.2 方法

对历年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性别比等进行分析。术中出血量采用容量法加目测法估算;24 h出血量采用计血量纸的称重法。医师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心理倾向采用问卷和访问。统计学处理采用,检验法。

2.结果

2.1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变化趋势

7年里本院剖官产率逐年上升,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比例上升迅速,以2004年增幅最大,较5年前增加了2.33倍,社会因素剖宫产2005年与2003年比较增加了2.5倍。

2.2新生儿性别比

本院新生儿性别比平均为1.34:1(7159:5342)。社会因素剖宫产新生儿性别比1.77:1(907:510);男性新生儿各占57.27%和“.O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3.73,P

2.3术中出血情况

剖宫产和社会因素剖官产术中出血无差别,平均为(203.73±92.93)ml,与阴道分娩出血量相似。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32%和1.2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5.49,P0.05)。腹部伤口甲级愈合率99.80%。

2.4 社会因素

剖宫产率变化趋势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呈现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所下降,2004—2005年社会因素剖宫产率>4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了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2.5 调查情况

32名医务人员参加了调查,其中医师16人,麻醉师2人。余为护士。7成以上的医师选择对孕妇提出的社会因素剖宫产尽量劝阻。2成人选择不会劝阻。对问题:“若是你自己或你的妻子你会选择社会因素剖宫产吗?”回答是的占56.25%,其中未婚育的7名年轻医师100%选择是,而被调查的5名助产士却有4人选择否。

3.讨论

剖宫产手术指征的理念已由医学因素即母胎因素转变为医学与非医学因素并重。而这些理念的转变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我院在7年间剖宫产率每年增加1%—2%,平均40.86%,剖宫产率仍处于中等水平,有些医院已超过70%。个别更高达90%以上。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自2004年起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比例急剧增加.2005年更是接近50%。原因主要来自于非医学因素的影响:①社会对剖宫产的认同;②孕产妇的主观因素;③医护人员的心理倾向。

作者以为。社会的认同是源于产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麻醉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术后的有效镇痛,较低的并发症风险和良好的腹部伤口愈合率。本组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17%,均低于各地报道的1.6%—6.4%产后出血率和3%—10%的新生儿窒息率。

孕产妇的主观因素诸如:恐惧、怕痛、择时、珍贵儿等,还有来自家庭、同事和亲朋好友的影响,有不少同办公室、同一学校或妯娌间的孕妇先后选择剖宫产的比例也相当大,也有不少第2胎。因计划生育需结扎而选择剖宫产的。重男轻女还有一定的市场。地下B超的存在,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庆幸的是此种现象已明显好转。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医务人员的心理趋向.以上问卷便是很好的证明。这种直接“指导”和间接的“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孕产妇及其家人的选择。有以下几个环节:①产检过程被医生告知骨盆偏小、胎头较大及胎头衔接不良等。②B超检查过程中B超医生的态度,特别是当出现脐带绕颈、羊水偏少或双顶径偏大、胎盘成熟度Ⅲ的情况下,B超医生的暗示或“建议”。③接诊医生对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胎儿不利和其他意外的表述,会加剧孕产妇和家人的恐惧。④上级医师对出现胎动过多或过少、胎儿监护显示变异欠理想、骨盆相对狭窄以及合并有小肌瘤小囊肿情况时。情愿避开风险.放弃给予试产的机会,如果谈话时带有自身的倾向性.则孕妇选择剖宫产的机会大大增加。个别医师甚至在产妇宫口开全又无头盆不称、产妇疼痛难忍的情况下,改为剖宫产。之所以医师们如此小心翼翼与目前医疗市场,医疗体制不完善。动辄要求赔偿有关。

至于产后出血发生率低可能与术中严谨操作及对出血量的估计、术后预防和护理方面严密观察有关。可见产后出血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而新生儿窒息率低。作者认为是剖宫产避免了脐带因素、胎盘因素及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尽管如此,医师们大多数并不赞同社会因素剖宫产。75%选择会尽量劝阻。我院曾有l例孕36周。但B超提示胎儿双项径已足月,孕妇及家属强烈要求手术,反复劝解无效后实施了剖宫产术,早产男儿体重3.1kg,外观无异常,但第2天开始出现呼吸问题,直至上呼吸机,辗转多家医院,历时1个多月,耗资20余万元,最终未能挽救该先天性呼吸功能异常患儿的生命。另有l例剖宫产后发生硬膜外麻醉并发“脊髓腰骶丛损伤”已2年.患者至今一侧肢体运动功能仍未能恢复正常。

有报道剖宫产后远期并发症如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儿综合征、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机率增大,从婴儿生长发育角度看,社会因素剖宫产并不优予自然产。很有可能对婴儿的运动发育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引导孕妇及家属客观地看待剖宫产,明示其利弊,尤其是强调远期并发症,不可盲目轻易选择剖宫产,让分娩回归自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医师们的努力。


相关文章

  • 妇产科实习总结
  •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而妇产科对护生来说不是一门重点学科,在校学的知识可能印象不深.老师应特别注意对护理实习生的能力培养,这就需要取得病人的谅解和配合.要达到这个目的,带教老师和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 ...查看


  • 剖宫产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分析
  • 临床与实践 异常12例占26.1%,其中单纯性镜下血尿6例,单纯性蛋白尿4例,镜下血尿+蛋白尿2例:肾功能异常6例占13%,10例检测24h 尿蛋白定量,>0.2g/L5例,其中4例尿常规阴性:大便隐血阳性6例占13%:抗链" ...查看


  • 无痛分娩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无痛分娩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分娩时间将产妇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6).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分娩,观察组产妇在 ...查看


  • 护理工作者在孕产妇中所起的作用
  • [摘要]我们地处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优生优育的要求不段提高,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妇产科护理对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护士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此时,护士如何担当此任,让我们结合 ...查看


  • 剖宫产手术指征612例回顾性分析
  •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方法:通过对2005-2006年住院行剖宫产手术的612例产妇的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会因素的剖宫产为主要原因,占26.96%,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剖宫产毕竟是开腹手术,经阴道分娩 ...查看


  • 24-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 中华护理杂志2005年3月第40卷第3期 223 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沈曲 李峥 术后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手术后8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大于600mlu],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 ...查看


  • 产科因素所致子宫切除21例分析
  •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因素导致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手术指征及母婴预后, 分析如何降低产科因素致子宫切除发生率, 为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因产科因素致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率为0.063 ...查看


  • 剖宫产术后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剖宫产术后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发生寒战的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将42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220例) 和对照组(208例) ,研究组在寒战发生前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保温.胎儿娩出后心理安 ...查看


  • 降低非指证剖宫产管理制度
  • 降低非指证剖宫产管理制度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省.市妇幼卫生工作部署要求,结合爱婴医院复审考核标准,有效控制影响剖宫产的医源因素.社会因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助产技术,实现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目标: 2.非医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