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论文

朴枳香砂煎治疗胃痛30例体会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胃痛的发病机理,对胃痛患者30例,用健脾理气为主的朴枳香沙煎随证加减治疗。结果:显效2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0%。)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证的常见的一种病证。现在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多属本病范畴。

笔者根据胃痛的发病机理,用健脾理气为主的朴枳香砂煎,随证加减变通,效果良好,现将点滴体会简述如下:

一、 朴枳香沙煎组成

处方:川厚朴、木香、防风、白术、炙甘草各10克,枳壳10~15克,砂仁、法半夏个8~10克,防党20~30克,陈皮8克,茯苓15克。

二、 临床应用

治疗主要症候:胃脘隐隐作痛,缠绵不断,饭后常觉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嗳气,大便溏或干,舌质淡、苔薄白或微腻,脉弱或弦细或弦无力。若饿是痛剧或伴嗳气、吐酸者加海螵蛸15克;胁痛或胸闷烦者加柴胡8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气短懒言者加黄芪30克;偏寒者加肉桂5克(冲服),熟附子15克;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各15克,大便干燥者加当归15克,火麻仁15~20克;胃阴不足者,以淮山药易白术,加生地15~20克,麦冬、白芍、山楂个15克;经胃镜检查为表浅性(或糜烂性)胃炎,或有胃溃疡形成者加白芨10克,海螵蛸15克。

三、 疗效观察与结果

经本方治疗三天后疼痛基本消失者为显效,计20例;4~7天症状减轻者为好转,计7例;7天后未能止痛者为无效,计3例。总有效率大90%。

四、 典型病例

例一:陈XX,女,68岁,农民,港头镇潼沟村。2009年3月27号初诊:上腹部隐痛1个月,伴嗳气,纳呆,饭后上腹部饱胀,大便小条状日1次,经服中药四剂未见好转来诊。面色苍黄无华,舌淡、苔微腻,脉弦而无力,即投上方加减。处方:白术、木香、川厚朴、枳壳、防风、炙甘草各10克,茯苓15克,党参30克,砂仁、法半夏各8克.。3剂,水煎服,日1剂,复渣分2次服。服后疼痛消失,胃纳好转,2个多月未发作。

例二:付XX,女,25岁,农民,港头镇付庄村。2009年11月5号来诊;上腹部胀痛2个多月,饭后尤甚,伴嗳气吐酸,大便干燥,2~3日1行,精神疲乏有所苦状。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予上方化裁。处方:淮山药、海螵蛸、当归、茯苓各15克,党参30克,陈皮6克,砂仁8克,木香、防风、川厚朴各10克,火麻仁20克。3剂水煎,复渣分3次服。药后,上腹痛基本消失,大便好转,未再服药治疗。复诊,按上方3剂症状基本消失。

四、体会:

一、 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主要由于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

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纳化功能受损,气血运行受阻所致,且与精神和饮食关系密切。由于饮食不节可致脾胃虚弱,纳化功能受损,气血运行受阻所致,且与精神和饮食关系密切。由于饮食不节可导致脾胃虚弱,纳化功能失职,

气滞不通产生胃痛。情志不畅,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木横土虚亦气滞不通,可致胃痛发作。本病的病在胃,丹以肝脾两脏关系甚密。肝属木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肝气横逆,木旺乘土。脾胃为后天之本,在生理上互为表里,病理上相互影响,饮食失常,每多脾胃同病。清高士宗云“通则不痛,理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者,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方中健脾理气,亦是助之使通之意。遵循古训,李东恒立胃脘痛一门(见兰室秘藏卷二),处方药味虽多,而实有规律可循,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胃,朴枳香砂煎具有补脾益气,理气止痛的作用,故临床加减,适用于脾虚气滞的胃痛患者。

二、 笔者在临床中观察,辩证属脾胃虚弱型的胃痛患者一部分有大便溏或软的症

状,还有一部分可出现大便干结症状,系阳哪个损及阴,故治宜健脾为主,佐以滋阴润通法,笔者习惯在此方中加用养血润肠之当归,火麻仁之类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 朴枳香砂煎虽是健脾和胃的六君子汤化裁而来,笔者临床应用过程体会,单

用原方治疗胃痛其理气止痛效果不够理想,再加川厚朴、枳壳、防风能明显增强其行气消胀、解痉止痛的作用。

四、 胃痛一病的特点是病情缠绵和反复发作,本方治疗近期疗效比较满意,此外,

避免精神紧张和注意饮食至为重要。对本病的远期疗效以及对胃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朴枳香砂煎治疗胃痛30例体会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胃痛的发病机理,对胃痛患者30例,用健脾理气为主的朴枳香沙煎随证加减治疗。结果:显效2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0%。)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证的常见的一种病证。现在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多属本病范畴。

笔者根据胃痛的发病机理,用健脾理气为主的朴枳香砂煎,随证加减变通,效果良好,现将点滴体会简述如下:

一、 朴枳香沙煎组成

处方:川厚朴、木香、防风、白术、炙甘草各10克,枳壳10~15克,砂仁、法半夏个8~10克,防党20~30克,陈皮8克,茯苓15克。

二、 临床应用

治疗主要症候:胃脘隐隐作痛,缠绵不断,饭后常觉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嗳气,大便溏或干,舌质淡、苔薄白或微腻,脉弱或弦细或弦无力。若饿是痛剧或伴嗳气、吐酸者加海螵蛸15克;胁痛或胸闷烦者加柴胡8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气短懒言者加黄芪30克;偏寒者加肉桂5克(冲服),熟附子15克;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各15克,大便干燥者加当归15克,火麻仁15~20克;胃阴不足者,以淮山药易白术,加生地15~20克,麦冬、白芍、山楂个15克;经胃镜检查为表浅性(或糜烂性)胃炎,或有胃溃疡形成者加白芨10克,海螵蛸15克。

三、 疗效观察与结果

经本方治疗三天后疼痛基本消失者为显效,计20例;4~7天症状减轻者为好转,计7例;7天后未能止痛者为无效,计3例。总有效率大90%。

四、 典型病例

例一:陈XX,女,68岁,农民,港头镇潼沟村。2009年3月27号初诊:上腹部隐痛1个月,伴嗳气,纳呆,饭后上腹部饱胀,大便小条状日1次,经服中药四剂未见好转来诊。面色苍黄无华,舌淡、苔微腻,脉弦而无力,即投上方加减。处方:白术、木香、川厚朴、枳壳、防风、炙甘草各10克,茯苓15克,党参30克,砂仁、法半夏各8克.。3剂,水煎服,日1剂,复渣分2次服。服后疼痛消失,胃纳好转,2个多月未发作。

例二:付XX,女,25岁,农民,港头镇付庄村。2009年11月5号来诊;上腹部胀痛2个多月,饭后尤甚,伴嗳气吐酸,大便干燥,2~3日1行,精神疲乏有所苦状。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予上方化裁。处方:淮山药、海螵蛸、当归、茯苓各15克,党参30克,陈皮6克,砂仁8克,木香、防风、川厚朴各10克,火麻仁20克。3剂水煎,复渣分3次服。药后,上腹痛基本消失,大便好转,未再服药治疗。复诊,按上方3剂症状基本消失。

四、体会:

一、 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主要由于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

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纳化功能受损,气血运行受阻所致,且与精神和饮食关系密切。由于饮食不节可致脾胃虚弱,纳化功能受损,气血运行受阻所致,且与精神和饮食关系密切。由于饮食不节可导致脾胃虚弱,纳化功能失职,

气滞不通产生胃痛。情志不畅,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木横土虚亦气滞不通,可致胃痛发作。本病的病在胃,丹以肝脾两脏关系甚密。肝属木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肝气横逆,木旺乘土。脾胃为后天之本,在生理上互为表里,病理上相互影响,饮食失常,每多脾胃同病。清高士宗云“通则不痛,理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者,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方中健脾理气,亦是助之使通之意。遵循古训,李东恒立胃脘痛一门(见兰室秘藏卷二),处方药味虽多,而实有规律可循,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胃,朴枳香砂煎具有补脾益气,理气止痛的作用,故临床加减,适用于脾虚气滞的胃痛患者。

二、 笔者在临床中观察,辩证属脾胃虚弱型的胃痛患者一部分有大便溏或软的症

状,还有一部分可出现大便干结症状,系阳哪个损及阴,故治宜健脾为主,佐以滋阴润通法,笔者习惯在此方中加用养血润肠之当归,火麻仁之类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 朴枳香砂煎虽是健脾和胃的六君子汤化裁而来,笔者临床应用过程体会,单

用原方治疗胃痛其理气止痛效果不够理想,再加川厚朴、枳壳、防风能明显增强其行气消胀、解痉止痛的作用。

四、 胃痛一病的特点是病情缠绵和反复发作,本方治疗近期疗效比较满意,此外,

避免精神紧张和注意饮食至为重要。对本病的远期疗效以及对胃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文章

  • 中医药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 中医药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论文系指中医药学术论文,有广义狭义之分,作为一篇真正高质量的中医药论文,最根本的一条应该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土壤上的,这不仅仅是其特色而且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目前之所以出现中医药论文八股化这一严峻局面, ...查看


  • 中医学术流派
  • 浅论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与发扬 邹勇 邵丽 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 恩格斯曾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中医药学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创新发展离不开高质 ...查看


  • 名医经验传承与院士工作站建设
  • 重要小贴士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016年第三期线下培训班已经开始报名了,将于2016年9月24日-25日举办,详细信息请查看平台功能栏[培训报名]或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 ⊙作者:刘宝琴,徐学功,王丽萍,于婧,石果,高艳红,杨宁,吴鹭青 ...查看


  •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mal 2000年9月第23卷第5期 S印teITIber2000,V01.23,No.5 0f蹦jiI.gUniversityofTCM ・诊疗标准・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 田金洲1韩明向2涂晋文3 ...查看


  • 刍议中医古籍整理的师承教育
  • 刍议中医古籍整理的师承教育 吕有强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摘 要: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以探讨师承教育对中医古籍的影响与作用,探讨新的师承模式下中医古籍整理方式的转变.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分析中医古籍整理中的师承关系.结果:中医学术史上几次大 ...查看


  • 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附件1: 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根据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中关于开展"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 ...查看


  •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
  • 胃肠病学2006年第11卷第12期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 罗马委员会 A.功能性食管病 A1.功能性烧心诊断标准术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1.烧灼样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2.没有胃食管酸反流引起症状的证据:3.没有伴组织病理学异常的食管动 ...查看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社区分会四年工作计划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社区分会 第一届委员会工作计划(2014-2018)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上海市基层中医 ...查看


  • 中医外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 年 三月 二十 日 中医外科毕业论文选题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 ...查看


  • 医学核心方法论关系及研究意义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44 ChineseJournalofBasic・MIl(m-ine in 2008年第14卷增刊 2008.Vol 14 TraditionafChineseMfldieineSuppl 3.1藏象 五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