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对话教学 必要性 策略
论文摘要:“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平日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更多的关注了词句,忽略了对话的运用和整体性的引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策略。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正在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情景对话和语篇阅读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对话内容都是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因此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喜爱。通过对问好,问路,买东西,等语言材料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因此,对话教学在整个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1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特点
英语对话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最终习得并自如地驾驭语言的能力的过程。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以及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情景,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生活化对话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入对话主题,很自然地融入进英语的对话教学。
2实施英语对话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欲望,增强了口语表达的自信,培养了他们自如运用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
3实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创设真实的情景呈现对话,构建有意义的交流平台
在对话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即通过教师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中感知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的能力。因此,课堂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对话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感悟对话、习得语言。
越是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学生越是能够积极有效的开展对话学习。如,在《AtChristmas}-课时,课前播放有关圣诞的歌曲,老师扮演圣诞老人,教室里摆放圣诞树,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也纷纷被这一场景所吸引,积极而愉快的进入到与圣诞老人的对话当中。DoyouoftengetChristmaspresents?Whatarethey?Whoaretheyfrom?,师生之间在真实情境的交流中进入了本课的主题。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如在呈现“hungry,thirsty,il”等词时,通过CAI播放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视频,让学生真实感知小女孩的处境。接着学生通过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虚拟对话,激起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
3.2围绕对话操练词句,体现整体教学理念
英语教学中提侣“词不离句,句不离景”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应
孤立地操练对话中的词汇和句型,而应罔绕对话来操练主要句型和词汇,为对话教学做好语言铺垫。在三四年级的对话教学中,我们也应像高年级关注语篇的整体性教学一样,关注每篇对话教学的整体理解和完整情节。通过话题这一主线,将对话中的知识点一一串连起来,使学生整体感悟对话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练巩固,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如:在教授(Myschoolbag}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创设了去参观好朋友的书房这一情景,通过播放在书房里的对话,让学生整体感知话题内容,然后将新单词“knifepencilstorybookcopybookcrayon”放在对话中进行操练,并通过游戏《what’sinmyschoolbag?}对单词和句型开展巩固练习这样,同时操练了词句,也操练了对话。
3.3重视对话的拓展操练,提炼升华知识运用
小学英语教学在遵循“源于教材,尊重教材”理念的同时,还应关注如何拓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丰富语言材料,站在更高处运用教材上的知识,将学习到的内容转化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授(thePlanningfortheweekend}这一课的对话后,我设计了对“talkaboutyourfavouriteweekend”这一开放性话题的讨论,又通过doasurvey环节,让学生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形式了解亲朋好友的周末计划,从而将课堂中的对话内容延伸至实际生活,使本节课的语言知识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教学为培养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语言交际能力提供了展示与操练的平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引领学生走进
英语对话的课堂,使他们在对话中不断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侧重听说能力,培养交际意识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因此,英语课应该是技能课和实践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用英语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从而大大地促进学习。
一、听是进行交际的前提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听的训练,使其不但听见,而且听懂。我在课上做到: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同时用我的表情、手、臂、脚的动作,以及身边所有可用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我所说的话和我的意图。 在上四年级的第一节课时,我做了以下尝试:上课铃响了,我精神饱满的走入教室,以笑容面对学生,以丰富的表情开始上课。“Hello! 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Lily Liu.”同时把我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意思——我在做自我介绍。我继续说:“You can call me Miss Liu.刘老师Miss Liu,
刘老师,understand? 明白吗?”学生点点头,“Please read after me, 跟我读,Miss Liu.”通过我的动作和一点中文提示,学生听懂了我所说的话,并说出了第一个英语单词。“OK!”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再次自我介绍说:“Hello! I am Miss Liu.”重复几遍之后,我鼓励学生尝试介绍自己,一个、两个„„学生活跃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里来,这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刺激,又简单上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之后,我点名并伴以手势(双手掌心向上)说,“„„, stanp up, please.”“Hello! „„”引导他回答,“Hello! Miss Liu.”然后示意他坐下,并说:“Sit down, please.”接着我就和学生探讨了为什么学英语以及英语应该怎样学等问题,使学生明白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重要性。最后让他们欣赏了英语歌曲《ABC song》。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氛围中,“洗”了一遍耳朵,他们感觉到英语并不难学。他们在第一节英语课上,就听懂了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和老师配合得很好,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使今后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以后的每节课前,我都认真准备。而且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解、操练,并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音等直观手段,给学生以启发,使他们在视觉、听觉方面得到统一,帮助他们理解,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掌握新知识。
二、说是进行交际的关键
许多专家早以认为,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在学习外语的第一天就须进行。因为只有能听能说,才能与人交流,才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而要做到你说的英语别人能听懂,必须首先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随着学生对字母的认识、词汇的理解,音标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单调的音标教学会使活泼好动、情感易变、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如果以生动的词句形式出现,则更能体现学习的乐趣。
例如:讲元音字母a在重读闭音节中读[?],先给学生一些单词: at、cat、fat、hat、dad、sad、has、bag、black等,然后呈现出句子:The fat cat has a black bad. The fat cat is sad. 并附以图片展示句意,学生边读边击掌,兴致很高,效果不错。
其次,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以教带学,以讲带练的主旨,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进行巩固练习;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敢于大胆开口讲英语,并且做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如两两对话、情景表演、课堂游戏等。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充分地练习,才更有安全感、更具信心地给大家表演。全班同学的赞扬和教师发的“真棒”卡片,更给做对话表演的同学以极大的鼓励,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卡壳”了,我用适当的词汇或表情提示,使学生得以继续的进行。对学生的错误,在其发言后再予以纠正,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绪,也避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讲《Happy New Year!》时,时间上正好临近元旦的到来,班级里已经有了过年的气氛,在学生掌握了课文主要句型后,通过两两对话、情景表演他们已经可以进行交际,并且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学之间见面用英语问候新年快乐。
三、英语背景常识是进行交际的必要补充
非语言知识因素——英语背景知识,对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起着很大作用,也是英语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才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才能根据你所在的场合和你所面对的人进行得体的交际。如注意尊重西方人的隐私权;中、西方各种手势表达的不同意思;圣诞节、感恩节的来历等。因此,英语课文中的“交际窗”“英语背景小常识”等系列知识得到学生们的喜爱。由此他们知道了一些交际中的常识:西方人的喜好、禁忌、主要节日及庆祝方式等等,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以便他们能更准确、地道地应用英语。
所以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交际意识,应该从初学英语开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不同情景,增强他们的交际意识;以先进的视听手段,促进他们的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
Unit1 Our classroom (The third period)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教师逐渐在改变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创造各种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语言,应用语言,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教学热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兴趣和创新思维尝试的一则教学案例。
一、设计说明:
1. 话题:Our classroom
2. 课题说明:
本案例以《新起点》(PEP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为蓝本,以复习本单元的教学为出发设计的活动课案例。
3.课时说明: 本案例所需时间为40分钟。
4.学生情况说明:,
本案例中的对象是刚接触英语的小学一年级(4)班的学生,根据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爱模仿、爱唱 、爱跳的特征,案例中安排了五个教学步骤,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听、说、唱、玩、演、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得到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生的观察、思维、创造和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在本案例提供的情景中会读并能辨认 出10个单词:desk、chair、 blackboard、 window、 door、 classroom、wall、in、 on、 under。
(2)能够用介词 in、on、under正确的表达物品的位置。
(3)能够在本案例涉及的情景下学会使用本单元的句
型:What is this? It is …. Where is the ruler? It is on/in/under…?
2.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
(1) 使学生能熟练而流利的说出与教室有关的单词及用介词正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并能在句型中灵活的应用。
(2) 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
3.文化策略:
让学生了解教室的公共财物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片与实物说出单词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根据情景需要用所学的英语作对话。
教学难点:“desk、blackboard”单词中 k 、d发音较难,教师要多示范,多带读。
四、教学用具准备:
1. 教师准备的desk, chair, blackboard, window, door, classroom, wall单词卡片。
2. 教师准备课件、书、铅笔、尺子、盒子以及给学生奖励用的自制福娃。
3. 学生准备文具盒以及书。
4. 教材相配套的本课时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up)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ello,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ello, Mrs. Jin.
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通过简单的日常问候,融洽师生间的关系。] Step2 导入(Leading-in)
"猜一猜" 的游戏。
T:将准备好的福娃放在盒子里,让学生猜一猜盒子里究竟会是什么(眼神诡秘的样子),以便让学生在神秘的感觉中发挥想象,用自己知道的英语单词抢答,最后在学生的期待的目光下拿出福娃,告诉同学们,老师带来的福娃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可是,福娃有一个条件,让同学们闯一闯英语关,谁闯的关多,就和
谁交朋友。
[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激发课堂气氛接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Step3 新授课(Presentation)
(1) 出示课题: Our classroom
(2) 闯关活动 (Activity)
第一关:单词游戏
T:教师展示出单词卡片(wall,window, door, blackboard, desk, chair ,classroom,in, on, under)让学生认读,边认边贴在小黑板上,并再次强调单词desk, blackboard中字母“k, d”的发音。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这一环节,以抢答的方式复习单词,对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个小福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课堂气氛。]
第二关:句型游戏
A T:(1)将所学的句型写在黒板上(What is this? It is … . Where is it? It is…)。教师指着教室中的实物与学生作对话示范。
T:(2)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片,问:“what is this?”在学生回答完之后,边说边出示课件:“It is desk, It is chair…”之后让学生模仿句型看图作对话,给表现好的同样奖励一个福娃。如:T: Wha
t is this? S: It is desk.
[在这一环节,能让学生把所学的单词灵活的应用到交际中去,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而美丽的画面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 T:(1)教师拿起学生的铅笔盒以及一根铅笔,分别做铅笔放在铅笔盒上的动作,放在铅笔盒里面的动作及放在铅笔盒下面的动作(此过程教师面带笑容,但保持沉默),然后问:“老师刚才做的动作代表什么意思呢?顺着学生的回答,引导出介词in, on ,under。边领读边做相应的动作。
(2)连一连
T: 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屏幕上的图片,然后把介词和相对应的图
片搭配起来。
[此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把所学的介词能正确的应用,为后面拓展练习Where is it? It is …做铺垫。]
C 唱一唱,找一找
T(S): (1) 教师和学生一起边拍手边有节奏的唱儿歌(desk,desk ,desk,for you and for me; chair, chair, chair, for you and for me. … 老师悄悄的把准备好的铅笔,尺子,书放在不同学生的桌子
上,桌子下,桌子里)。
T(S):(2) 唱完儿歌,教师问学生:“老师的铅笔,尺子,书哪儿去了?”(老师作出找不到东西的样子,摸摸口袋,眼睛四处寻找。)在学生的回答中,导入下一环节。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耐力有限,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节拍中唱唱儿歌,能让学生记住新学的单词及句子,调整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Step 4 趣味练习(Practice)
A T(S): 捉迷藏:老师叫2-3名学生到教室前和老师捉迷藏,学生用红领巾蒙上老师的眼睛 把老师准备的文具放在不同的位置,然后取下红领巾,学生问:“Where is your ruler?” 老师答:“ It is on/in/under…”依次重复相同的句型。
B (S&S):小组互动
(1)教师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小组互动练习句型:Where is it? It is in/on/under…
(2)每小组选出2名优秀的学生,代表本组成员到讲台前表演句型和其他的小组进行比赛,那一组说得好,给那一组奖一个福娃。
C T: 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 部分
的单词及句型,边听边读,边认读边指图,做到眼、 手、口、耳、心的结合。
D T: 出示课件(Let’s practice),让学生根据图作对话(老师提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又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及团结合作意识,而且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很强烈,竟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Step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把学会的单词、儿歌说给父母听。
2、看看家中桌子,门,窗子等说给父母听。
[小学生有表演欲望,在父母面前表演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附 :板书设计
Unit 1 our classroom
ⅠWords
desk chair blackboard door in
on under window classroom
ⅡStructures
What is this? It is …
Where is it? It is on/in/under…
教学反思:
1、完全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采用“导
演-引导”的模式,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与教师之间配合默契。
2、学生由原来的客体变为主体,在创设的真实与模拟情景中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中,90%的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表现自我的欲望强烈,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明显的被调动起来。
3、灵活的安排教学环节,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使学生在老师“导演--指引”中学会在发散思维中学习,在娱乐演练中学习,在注意力有效集中中学习。
4、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设计的猜一猜,连一连,唱一唱,找一找等活动及捉迷藏的游戏,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通过以上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只有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只要我们留心各个教学环节,保护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保护学生上课时愉悦的心情,学生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不受限制地发挥想象力,
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一石数鸟的意外收获。希望广大英语老师努力创新和探索,大胆的改革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大方光彩。
总之,只要大家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去反思,就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路子。
论文关键词:对话教学 必要性 策略
论文摘要:“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平日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更多的关注了词句,忽略了对话的运用和整体性的引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策略。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正在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情景对话和语篇阅读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对话内容都是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因此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喜爱。通过对问好,问路,买东西,等语言材料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因此,对话教学在整个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1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特点
英语对话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最终习得并自如地驾驭语言的能力的过程。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以及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情景,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生活化对话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入对话主题,很自然地融入进英语的对话教学。
2实施英语对话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欲望,增强了口语表达的自信,培养了他们自如运用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
3实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创设真实的情景呈现对话,构建有意义的交流平台
在对话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即通过教师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中感知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的能力。因此,课堂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对话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感悟对话、习得语言。
越是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学生越是能够积极有效的开展对话学习。如,在《AtChristmas}-课时,课前播放有关圣诞的歌曲,老师扮演圣诞老人,教室里摆放圣诞树,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也纷纷被这一场景所吸引,积极而愉快的进入到与圣诞老人的对话当中。DoyouoftengetChristmaspresents?Whatarethey?Whoaretheyfrom?,师生之间在真实情境的交流中进入了本课的主题。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如在呈现“hungry,thirsty,il”等词时,通过CAI播放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视频,让学生真实感知小女孩的处境。接着学生通过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虚拟对话,激起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
3.2围绕对话操练词句,体现整体教学理念
英语教学中提侣“词不离句,句不离景”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应
孤立地操练对话中的词汇和句型,而应罔绕对话来操练主要句型和词汇,为对话教学做好语言铺垫。在三四年级的对话教学中,我们也应像高年级关注语篇的整体性教学一样,关注每篇对话教学的整体理解和完整情节。通过话题这一主线,将对话中的知识点一一串连起来,使学生整体感悟对话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练巩固,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如:在教授(Myschoolbag}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创设了去参观好朋友的书房这一情景,通过播放在书房里的对话,让学生整体感知话题内容,然后将新单词“knifepencilstorybookcopybookcrayon”放在对话中进行操练,并通过游戏《what’sinmyschoolbag?}对单词和句型开展巩固练习这样,同时操练了词句,也操练了对话。
3.3重视对话的拓展操练,提炼升华知识运用
小学英语教学在遵循“源于教材,尊重教材”理念的同时,还应关注如何拓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丰富语言材料,站在更高处运用教材上的知识,将学习到的内容转化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授(thePlanningfortheweekend}这一课的对话后,我设计了对“talkaboutyourfavouriteweekend”这一开放性话题的讨论,又通过doasurvey环节,让学生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形式了解亲朋好友的周末计划,从而将课堂中的对话内容延伸至实际生活,使本节课的语言知识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教学为培养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语言交际能力提供了展示与操练的平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引领学生走进
英语对话的课堂,使他们在对话中不断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侧重听说能力,培养交际意识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因此,英语课应该是技能课和实践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用英语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从而大大地促进学习。
一、听是进行交际的前提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听的训练,使其不但听见,而且听懂。我在课上做到: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同时用我的表情、手、臂、脚的动作,以及身边所有可用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我所说的话和我的意图。 在上四年级的第一节课时,我做了以下尝试:上课铃响了,我精神饱满的走入教室,以笑容面对学生,以丰富的表情开始上课。“Hello! 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Lily Liu.”同时把我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意思——我在做自我介绍。我继续说:“You can call me Miss Liu.刘老师Miss Liu,
刘老师,understand? 明白吗?”学生点点头,“Please read after me, 跟我读,Miss Liu.”通过我的动作和一点中文提示,学生听懂了我所说的话,并说出了第一个英语单词。“OK!”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再次自我介绍说:“Hello! I am Miss Liu.”重复几遍之后,我鼓励学生尝试介绍自己,一个、两个„„学生活跃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里来,这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刺激,又简单上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之后,我点名并伴以手势(双手掌心向上)说,“„„, stanp up, please.”“Hello! „„”引导他回答,“Hello! Miss Liu.”然后示意他坐下,并说:“Sit down, please.”接着我就和学生探讨了为什么学英语以及英语应该怎样学等问题,使学生明白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重要性。最后让他们欣赏了英语歌曲《ABC song》。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氛围中,“洗”了一遍耳朵,他们感觉到英语并不难学。他们在第一节英语课上,就听懂了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和老师配合得很好,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使今后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以后的每节课前,我都认真准备。而且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解、操练,并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音等直观手段,给学生以启发,使他们在视觉、听觉方面得到统一,帮助他们理解,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掌握新知识。
二、说是进行交际的关键
许多专家早以认为,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在学习外语的第一天就须进行。因为只有能听能说,才能与人交流,才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而要做到你说的英语别人能听懂,必须首先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随着学生对字母的认识、词汇的理解,音标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单调的音标教学会使活泼好动、情感易变、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如果以生动的词句形式出现,则更能体现学习的乐趣。
例如:讲元音字母a在重读闭音节中读[?],先给学生一些单词: at、cat、fat、hat、dad、sad、has、bag、black等,然后呈现出句子:The fat cat has a black bad. The fat cat is sad. 并附以图片展示句意,学生边读边击掌,兴致很高,效果不错。
其次,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以教带学,以讲带练的主旨,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进行巩固练习;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敢于大胆开口讲英语,并且做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如两两对话、情景表演、课堂游戏等。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充分地练习,才更有安全感、更具信心地给大家表演。全班同学的赞扬和教师发的“真棒”卡片,更给做对话表演的同学以极大的鼓励,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卡壳”了,我用适当的词汇或表情提示,使学生得以继续的进行。对学生的错误,在其发言后再予以纠正,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绪,也避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讲《Happy New Year!》时,时间上正好临近元旦的到来,班级里已经有了过年的气氛,在学生掌握了课文主要句型后,通过两两对话、情景表演他们已经可以进行交际,并且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学之间见面用英语问候新年快乐。
三、英语背景常识是进行交际的必要补充
非语言知识因素——英语背景知识,对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起着很大作用,也是英语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才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才能根据你所在的场合和你所面对的人进行得体的交际。如注意尊重西方人的隐私权;中、西方各种手势表达的不同意思;圣诞节、感恩节的来历等。因此,英语课文中的“交际窗”“英语背景小常识”等系列知识得到学生们的喜爱。由此他们知道了一些交际中的常识:西方人的喜好、禁忌、主要节日及庆祝方式等等,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以便他们能更准确、地道地应用英语。
所以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交际意识,应该从初学英语开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不同情景,增强他们的交际意识;以先进的视听手段,促进他们的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
Unit1 Our classroom (The third period)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教师逐渐在改变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创造各种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语言,应用语言,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教学热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兴趣和创新思维尝试的一则教学案例。
一、设计说明:
1. 话题:Our classroom
2. 课题说明:
本案例以《新起点》(PEP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为蓝本,以复习本单元的教学为出发设计的活动课案例。
3.课时说明: 本案例所需时间为40分钟。
4.学生情况说明:,
本案例中的对象是刚接触英语的小学一年级(4)班的学生,根据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爱模仿、爱唱 、爱跳的特征,案例中安排了五个教学步骤,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听、说、唱、玩、演、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得到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生的观察、思维、创造和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在本案例提供的情景中会读并能辨认 出10个单词:desk、chair、 blackboard、 window、 door、 classroom、wall、in、 on、 under。
(2)能够用介词 in、on、under正确的表达物品的位置。
(3)能够在本案例涉及的情景下学会使用本单元的句
型:What is this? It is …. Where is the ruler? It is on/in/under…?
2.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
(1) 使学生能熟练而流利的说出与教室有关的单词及用介词正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并能在句型中灵活的应用。
(2) 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
3.文化策略:
让学生了解教室的公共财物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片与实物说出单词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根据情景需要用所学的英语作对话。
教学难点:“desk、blackboard”单词中 k 、d发音较难,教师要多示范,多带读。
四、教学用具准备:
1. 教师准备的desk, chair, blackboard, window, door, classroom, wall单词卡片。
2. 教师准备课件、书、铅笔、尺子、盒子以及给学生奖励用的自制福娃。
3. 学生准备文具盒以及书。
4. 教材相配套的本课时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up)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ello,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ello, Mrs. Jin.
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通过简单的日常问候,融洽师生间的关系。] Step2 导入(Leading-in)
"猜一猜" 的游戏。
T:将准备好的福娃放在盒子里,让学生猜一猜盒子里究竟会是什么(眼神诡秘的样子),以便让学生在神秘的感觉中发挥想象,用自己知道的英语单词抢答,最后在学生的期待的目光下拿出福娃,告诉同学们,老师带来的福娃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可是,福娃有一个条件,让同学们闯一闯英语关,谁闯的关多,就和
谁交朋友。
[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激发课堂气氛接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Step3 新授课(Presentation)
(1) 出示课题: Our classroom
(2) 闯关活动 (Activity)
第一关:单词游戏
T:教师展示出单词卡片(wall,window, door, blackboard, desk, chair ,classroom,in, on, under)让学生认读,边认边贴在小黑板上,并再次强调单词desk, blackboard中字母“k, d”的发音。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这一环节,以抢答的方式复习单词,对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个小福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课堂气氛。]
第二关:句型游戏
A T:(1)将所学的句型写在黒板上(What is this? It is … . Where is it? It is…)。教师指着教室中的实物与学生作对话示范。
T:(2)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片,问:“what is this?”在学生回答完之后,边说边出示课件:“It is desk, It is chair…”之后让学生模仿句型看图作对话,给表现好的同样奖励一个福娃。如:T: Wha
t is this? S: It is desk.
[在这一环节,能让学生把所学的单词灵活的应用到交际中去,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而美丽的画面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 T:(1)教师拿起学生的铅笔盒以及一根铅笔,分别做铅笔放在铅笔盒上的动作,放在铅笔盒里面的动作及放在铅笔盒下面的动作(此过程教师面带笑容,但保持沉默),然后问:“老师刚才做的动作代表什么意思呢?顺着学生的回答,引导出介词in, on ,under。边领读边做相应的动作。
(2)连一连
T: 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屏幕上的图片,然后把介词和相对应的图
片搭配起来。
[此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把所学的介词能正确的应用,为后面拓展练习Where is it? It is …做铺垫。]
C 唱一唱,找一找
T(S): (1) 教师和学生一起边拍手边有节奏的唱儿歌(desk,desk ,desk,for you and for me; chair, chair, chair, for you and for me. … 老师悄悄的把准备好的铅笔,尺子,书放在不同学生的桌子
上,桌子下,桌子里)。
T(S):(2) 唱完儿歌,教师问学生:“老师的铅笔,尺子,书哪儿去了?”(老师作出找不到东西的样子,摸摸口袋,眼睛四处寻找。)在学生的回答中,导入下一环节。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耐力有限,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节拍中唱唱儿歌,能让学生记住新学的单词及句子,调整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Step 4 趣味练习(Practice)
A T(S): 捉迷藏:老师叫2-3名学生到教室前和老师捉迷藏,学生用红领巾蒙上老师的眼睛 把老师准备的文具放在不同的位置,然后取下红领巾,学生问:“Where is your ruler?” 老师答:“ It is on/in/under…”依次重复相同的句型。
B (S&S):小组互动
(1)教师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小组互动练习句型:Where is it? It is in/on/under…
(2)每小组选出2名优秀的学生,代表本组成员到讲台前表演句型和其他的小组进行比赛,那一组说得好,给那一组奖一个福娃。
C T: 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 部分
的单词及句型,边听边读,边认读边指图,做到眼、 手、口、耳、心的结合。
D T: 出示课件(Let’s practice),让学生根据图作对话(老师提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又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及团结合作意识,而且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很强烈,竟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Step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把学会的单词、儿歌说给父母听。
2、看看家中桌子,门,窗子等说给父母听。
[小学生有表演欲望,在父母面前表演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附 :板书设计
Unit 1 our classroom
ⅠWords
desk chair blackboard door in
on under window classroom
ⅡStructures
What is this? It is …
Where is it? It is on/in/under…
教学反思:
1、完全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采用“导
演-引导”的模式,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与教师之间配合默契。
2、学生由原来的客体变为主体,在创设的真实与模拟情景中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中,90%的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表现自我的欲望强烈,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明显的被调动起来。
3、灵活的安排教学环节,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使学生在老师“导演--指引”中学会在发散思维中学习,在娱乐演练中学习,在注意力有效集中中学习。
4、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设计的猜一猜,连一连,唱一唱,找一找等活动及捉迷藏的游戏,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通过以上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只有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只要我们留心各个教学环节,保护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保护学生上课时愉悦的心情,学生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不受限制地发挥想象力,
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一石数鸟的意外收获。希望广大英语老师努力创新和探索,大胆的改革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大方光彩。
总之,只要大家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去反思,就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