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只和自己有关

那,我是怎么理解哲学的,我的哲学又是什么?说实话我之前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很可能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才能得到我对哲学的定义。但我知道我的处事方式,简单来说:对于生命,我的处事方式是“体验痛苦”;对于工作,我的处事方式是“最优选择”;对于情感,我的处事方式是“和我无关”。讲到这里,我们可能又需要进行很多的更深层次的讨论。生命,事业,情感对我而言是什么,怎么区分是否痛苦,怎么算是最优选择,怎么看才知道这和我有没有关系。这些,很可能你的理解跟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那你对我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有偏差的。所以,我需要解释,我需要在你的脑海中重新进行定义他们。如果你不认同,即便是有一个字不认同,那我的观点,在你那里就等于是一种谬论。

争论,就是这样开始的。最初,我们依旧在理性的界限中,试图让对方去接受自己的思想,达成共识,然后你快乐我也快乐的去做事情。但是越争论,两个人理解偏差就越大,我们需要相互认同的概念就越来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民主是没有效率和没有预期的,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讨论,可以慢慢的商量和聚合它,可这是需要时间的。人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了,然而,人最觉得缺少的,也是时间。时间有限,我和你耗不起,如果你依旧不认同我的观点,那我的选择只有一个,要么离开你,要么打死你。

我离开你,你要么哄我,要么就失去了我。

我打死你,你要么向我求饶,要么你就真的会被我打死的噢。

说来有些奇怪,我觉得自己是个很喜欢思考的人,但我并不怎么看哲学方面的书籍,也不喜欢听别人跟我说我是什么享乐、存在或虚无主义。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在否定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我也很欣赏诸如“存在先于本质”或“我思故我在”这些散发着智慧光芒的语句,我会学习这些名人思想来丰富自己的认识,并且和别人在聊哲学话题的时候频繁引用它们。但实际上,这些话的原作者真的和我们现在理解是一致的么?

笛卡尔是法国人,他的作品要么是法语,要么是拉丁语,“我思故我在”的原文我查了下是“Je pense, donc je suis”,这句话出自他的《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用法语写的,直译过来应该是《方法论》,但中译本的译者认为“Discours”的词感不是很正式,于是就翻译成了《谈谈方法》。“方法论”很严谨和高冷,你会认为是一本富有哲学性质的书,“谈谈方法”则就更平易近人了些,你就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本跟某些做事方法相关的书籍。再说他这句“Je pense, donc je suis”,直译成“我思考,所以我是”似乎也没什么问题,虽然和“我思考,因此我就存在”大同小异,但要是一较真儿,其实我还是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理解:

“我思考了,我才是我,我不是别人或其他。”

“我思考了,我就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主观存在),无所谓世界和其他人的认同。”

“我思考了我才存在,那我不思考的时候呢,我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我没仔细研究笛卡尔到底想说什么,也没办法问他,真问到他他可能自己也回答不了我,但不管哪个理解都没问题,都很有哲理。我突然想到了夫妻之间的拌嘴吵架,诸多战争的导火索,都是因为理解不一致所导致的,但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也是文明进步的唯一途径,有思想冲突,我才有动力去完善和强大我的思想,它驱动着我开始行动,努力变革。至于这句话,你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吧。毕竟你所理解的意思,和我无关。

有人说,你的想法不是什么新的想法,你的哲学早就有别人总结过了。我觉得这没什么问题,但你只能说我们的哲学立场是一致的,而不能说,我在遵循着他的哲学理念或在重复他的哲学观点,因为这个哲学观点,是我通过思考与经历得出来的,或许以后还会变化,但这目前就是我的观点,只和我自己有关,无关于他人。

可又有人说,你那不是主义,那只是一种不成熟的想法,未经过历史沉淀,也没人拥护和研究,你的主义,是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妄想出来的。可不是,我还真觉得哲学不就是因为我们遇到了非理性的问题,还非要理性的头脑去思考它,从而在妄想中产生的一种解决方案么。

哲学,哲学就是一种情怀,是生命对待自身和外界的一厢情愿,你问我哲学是什么,不如问我我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我本该去好好定义他们的,可从感性层面上来讲,这似乎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只有喜欢或是讨厌,但这也并不影响你对它的看法。

而我的哲学,也只和我自己有关而已。

1984

思想·自由·进化

警惕乌托邦意识形态

提高集体思考能力

对没有期待的生活说不

搜索“we_1984”

那,我是怎么理解哲学的,我的哲学又是什么?说实话我之前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很可能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才能得到我对哲学的定义。但我知道我的处事方式,简单来说:对于生命,我的处事方式是“体验痛苦”;对于工作,我的处事方式是“最优选择”;对于情感,我的处事方式是“和我无关”。讲到这里,我们可能又需要进行很多的更深层次的讨论。生命,事业,情感对我而言是什么,怎么区分是否痛苦,怎么算是最优选择,怎么看才知道这和我有没有关系。这些,很可能你的理解跟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那你对我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有偏差的。所以,我需要解释,我需要在你的脑海中重新进行定义他们。如果你不认同,即便是有一个字不认同,那我的观点,在你那里就等于是一种谬论。

争论,就是这样开始的。最初,我们依旧在理性的界限中,试图让对方去接受自己的思想,达成共识,然后你快乐我也快乐的去做事情。但是越争论,两个人理解偏差就越大,我们需要相互认同的概念就越来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民主是没有效率和没有预期的,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讨论,可以慢慢的商量和聚合它,可这是需要时间的。人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了,然而,人最觉得缺少的,也是时间。时间有限,我和你耗不起,如果你依旧不认同我的观点,那我的选择只有一个,要么离开你,要么打死你。

我离开你,你要么哄我,要么就失去了我。

我打死你,你要么向我求饶,要么你就真的会被我打死的噢。

说来有些奇怪,我觉得自己是个很喜欢思考的人,但我并不怎么看哲学方面的书籍,也不喜欢听别人跟我说我是什么享乐、存在或虚无主义。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在否定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我也很欣赏诸如“存在先于本质”或“我思故我在”这些散发着智慧光芒的语句,我会学习这些名人思想来丰富自己的认识,并且和别人在聊哲学话题的时候频繁引用它们。但实际上,这些话的原作者真的和我们现在理解是一致的么?

笛卡尔是法国人,他的作品要么是法语,要么是拉丁语,“我思故我在”的原文我查了下是“Je pense, donc je suis”,这句话出自他的《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用法语写的,直译过来应该是《方法论》,但中译本的译者认为“Discours”的词感不是很正式,于是就翻译成了《谈谈方法》。“方法论”很严谨和高冷,你会认为是一本富有哲学性质的书,“谈谈方法”则就更平易近人了些,你就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本跟某些做事方法相关的书籍。再说他这句“Je pense, donc je suis”,直译成“我思考,所以我是”似乎也没什么问题,虽然和“我思考,因此我就存在”大同小异,但要是一较真儿,其实我还是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理解:

“我思考了,我才是我,我不是别人或其他。”

“我思考了,我就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主观存在),无所谓世界和其他人的认同。”

“我思考了我才存在,那我不思考的时候呢,我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我没仔细研究笛卡尔到底想说什么,也没办法问他,真问到他他可能自己也回答不了我,但不管哪个理解都没问题,都很有哲理。我突然想到了夫妻之间的拌嘴吵架,诸多战争的导火索,都是因为理解不一致所导致的,但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也是文明进步的唯一途径,有思想冲突,我才有动力去完善和强大我的思想,它驱动着我开始行动,努力变革。至于这句话,你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吧。毕竟你所理解的意思,和我无关。

有人说,你的想法不是什么新的想法,你的哲学早就有别人总结过了。我觉得这没什么问题,但你只能说我们的哲学立场是一致的,而不能说,我在遵循着他的哲学理念或在重复他的哲学观点,因为这个哲学观点,是我通过思考与经历得出来的,或许以后还会变化,但这目前就是我的观点,只和我自己有关,无关于他人。

可又有人说,你那不是主义,那只是一种不成熟的想法,未经过历史沉淀,也没人拥护和研究,你的主义,是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妄想出来的。可不是,我还真觉得哲学不就是因为我们遇到了非理性的问题,还非要理性的头脑去思考它,从而在妄想中产生的一种解决方案么。

哲学,哲学就是一种情怀,是生命对待自身和外界的一厢情愿,你问我哲学是什么,不如问我我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我本该去好好定义他们的,可从感性层面上来讲,这似乎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只有喜欢或是讨厌,但这也并不影响你对它的看法。

而我的哲学,也只和我自己有关而已。

1984

思想·自由·进化

警惕乌托邦意识形态

提高集体思考能力

对没有期待的生活说不

搜索“we_1984”


相关文章

  • 重提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性理论
  • 作者:高清海 学术月刊 2002年12期 顾名思义,"古典哲学"这个称呼本身似乎就表明:这种哲学已经终结了,它已经完 成它的历史使命,它的功绩业已记录在哲学史上,在人们关注的当代哲学问题中它已经 不再起作用:如果说今天的 ...查看


  • 如何理解哲学--哲学导论第一次讨论课
  • 如何理解哲学 --哲学与宗教学的异同 关于哲学,我本是是并不了解的,郑老师课上给出了哲学的简要定义:哲学是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目的在于使我们自己更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查看


  • 马哲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 著作名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作者:恩格斯 主要内容概括:第一章 黑格尔派系哲学的主要观点以及其发展的简要过程 第二章 介绍德意志哲学的发展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念 第三章 反驳黑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念 第四 ...查看


  • 哲学创新的意义第二讲
  • 再谈哲学创新的意义 (刘立群2016年3月19日20:30-22:00微信群"全球未来论坛") 各位朋友晚上好! 谢谢微信群的管理人员和主持人徐先生.很高兴再次和大家通过微信群进行学术交流.我报告题目是"再谈哲 ...查看


  • 生活处处有哲学
  • 第一课 第一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沂水二中 张建美 一.内容标准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本义 2.理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 ...查看


  • 费希特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共性
  • 费希特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共性――从胡适论费希特说起. 费希特和康德: 德国人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在康德的影响下,走上了哲学研究的道路.1791年,费希特因其书稿< ...查看


  • 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人学理论的深刻革命
  • 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人学理论的深刻革命 一 在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诞生之前,哲学家们围绕着人自身的"对象.现实.感性"进行过长期不懈的思考,留下过难以计数的有关人的自我认识的"自画像 ...查看


  •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阅读答案
  •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王锟 ①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 )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 )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 ...查看


  • [人生与哲学]教学大纲
  • <人生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生哲学 课程编码:13154006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