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沪教版历史学习方法

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1)三大战役:1948年秋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战机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②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南京、上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③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2)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结束的标志

①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1000多里的战线上,兵分三路,一举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沿江防线,跨越了长江天堑。

②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开始:1927年4月12日)

解放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崭新的发展道路,宣告新民主主义胜利。

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等国陆续召开一系列大国会议,围绕战争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主要大国首脑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参加国及政府首脑

会议内容

开罗会议

1943.11.22—26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中(蒋介石)

对日作战及远东问题,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

1943.11.28—12.1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苏(斯大林)

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未来的国际组织、战后处理德国、波兰疆界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发表《德黑兰宣言》

雅尔塔会议

1945.2.4—11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苏(斯大林)

战后德国处置、波兰政府与疆界、对日作战等问题,发表《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波茨坦会议

1945.7.17—8.2

美(杜鲁门)

英(丘吉尔、艾德礼)

苏(斯大林)

占领德国之原则、波兰问题、对日作战问题,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签署《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着重讨论欧洲领土变动、成立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2)联合国:

由来: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②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共同宣布,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通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③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上决定,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United Nation),并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以及会员国资格等条文。随后举行的雅尔塔会议通过协商,

解决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④1945年4月25日,50各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5日,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这一天后来被定名为“联合国日”。

成立:宗旨:和平、友好、合作、协商。总部:美国纽约。下设六个主要机构,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

(3)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工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根据美国方案,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按照该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②美国原本还打算组建“国际贸易组织“,但未能成功。1947年,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23个国家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作为未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第8课 美苏冷战的开始

(1)讯号:【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2)开始:【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的目标。这篇咨文宣布的美国对外政策被称作“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3)表现:

政治

杜鲁门主义

经济

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

莫洛托夫计划

苏联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1947年,在苏联主导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同年,苏联为阻止东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成立。】

军事

北约

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后,北约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 华约

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4)激化:【第一次柏林危机】二战借宿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1948年春夏之交,西方占领当局宣布在西占区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苏联随即以保护苏占区经济为由,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由此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但双方都不想诉诸武力,经过秘密谈判,苏联于1949年5月结束封锁。

53.南北朝是佛教大发展的时期?

是的。因为战乱下的民众往往寄托来世信仰,而且可以逃避兵役和赋税;不少非汉族政权则拉外来传入的佛教来神化政权;同时,佛教典籍是长期的持续的传入和翻译过程,至隋唐方基本完成。在此期间,佛道多次展开教义论辩,应该说佛教占据上风,但佛经的翻译和演变过程,也可以看作是道学/道教化过程,最终的禅宗甚至可以理解为佛教的道学化产物,而后来禅宗又催生道教内丹说。

54.那为何也有毁佛事件发生?

信众争夺,兵源和赋税就要减少,贡佛皇帝还往往花费大量财富,同时,当政方和造反方往往拉上道教或者佛教相互抵消神圣感,这就会发生毁佛事件。

55.隋炀帝是因远征高丽亡国吗?

是导火索,但绝非主要原因,还是劳民过剧,而民心未安。

56.高丽当时很能打仗?

如果真能打,那就不会有隋炀帝远征高丽,而是高丽统一中原了,呵呵~~

战争失败的原因很多,隋炀帝调集兵力过多,后方空虚,粮草周济困难,疫病流行,临阵指挥失误,是主要原因。

57.科举在何时产生?

隋代。个人认为是受佛教道教的“众生平等,修炼成仙”的教义影响,并且当时为“氏族大洗牌”阶段,也急需凝聚全国优秀人才,增强皇权凝聚力。逐步完善后,终于成为“护卫者”机制(“选拔”全国贤良辅帝治国)的最重要的体制保证。

58.李世民是“被迫”杀兄长吗?

他“全副武装”的“被迫”杀,呵呵~~

59.唐代的官方宗教是佛教吗?

不是,是道教。因为唐政权一直努力弱化自身的鲜卑特征(也因此被后世汉人推崇),道教是中原本土宗教,而且因唐皇帝和李耳同姓,借以扯上关系,取得政权的正当合法性和民众效忠。但武则天当朝时倡佛教,借以和李唐道教相抵消。

60.唐代大兴科举了吗?

还没有。唐代的宗教地位是,道——佛——儒,儒教还没能占据统治地位,大兴科举要等到宋代。

61.唐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各地军政大员们的武装割据和谋反。

62.唐为何没有采取之后宋明那样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

隋唐是中华帝国的扩张时期,地域辽阔,且正在扩张运动,因当时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以及体制水平,中央政权难以有效控制,就只能采取对地方高度授权的管理体制。当中央政权试图改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时,安禄山之类就叛变了。

63.为何御林军那么不堪一击?

长期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斗志,战斗素养远不如边防军,而且唐都一直存在给养问题,也难以驻扎太多的军队。

64.唐末为何佛教开始势弱?

武周时期崇佛,被后世李唐皇帝忌惮;崇佛皇帝一般耗费大量资金修缮寺院,造成政府收支不平衡严重,其后代就往往有毁佛行为;唐末乱世,宗教组织结构被破坏。等等原因,造成唐末佛教开始示弱。

65.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有什么区别?

佛教来自印度,后经西域传入中原,由于翻译的一些误区、个人理解和中原本土宗教影响,就发生了一些变异,而政权直接介入了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组织的形成过程,“消灭”了其有战斗力趋势和过于与中原本土宗教相抵触的派别,逐步演变为汉传佛教,在某种意义上讲,汉传佛教也可看作是“印度佛教道教化”的产物,尤其是禅宗。

66.佛道在唐末五代有了合一趋势吗?

佛教禅宗在某些观点下,可以看作是“佛教道教化”的产物,并达到佛教极深的辩证观。而道教由外丹转为内丹,也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很大影响。应该说,道教和儒教很早提出三教合一,但当时佛教在教义辩证和信众总数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并不接受。等待宋代儒教科举制度完善,儒教的信仰力大大增强后,三教合一才成为一个主流的认识。

67.中国为何能形成三教合一的趋势?

因为儒释道三教都是“层次教”,“众生平等,修炼成仙”,根本教义无太大冲突;由于政权势力很强,道教和佛教为了生存也得神化政权统治,皇帝可以化身道教或佛教的神“降世”,

进行精神统治。

而在信仰结构上,宋后的很多官员都是科举选来,自然都信仰儒教;儒教敬天,孔子曾问道于老子,皇帝就往往就崇道,化身道教大仙,获得儒教的信仰指向;佛教在平民中普及,让民众安于“层次”,而且汉传佛教基本都是政教分离的派别,也不会对政权构成什么威胁。这也是“内用黄老,外用科举”的原因。

68.三教合一的优缺点是什么?

有点是避免了宗教冲突和地方割据的信仰依据,形成宽广包容的思想架构,形成普善的道德观念;缺点是由于本身演变和翻译误区形成的庞大神仙体系的佛教,又催生了道教的庞大神仙体系,加上中国原始的多神崇拜,民众宗教信仰反而有从一神倒退回多神的趋势,信仰不够“坚定”和“纯洁”,容易陷入虚无化和极端的现实功利主义当中。其优点成就了中国宋明的文化巅峰,和内部的长久安定;其缺点将在义和团和之后集中爆发。

69.真的是“黄袍(强)加身”吗?

如此犯禁之物(黄袍)出现在军营是非常奇怪的,呵呵~~其实是在学后周太祖

郭威的先例,也算“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了,哈哈~~

70.宋代几乎没杀过文人?

应该说基本没杀过“士大夫”“大臣”级别的文官。据说是宋太祖遗训,以此体现“重文轻武”的国策。

71.为何要重文轻武?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宋太祖本身就是武将篡位,重文轻武对皇权本身是“安全”的。而且中国文人信仰早已统一为“大一统”意识,不必担心有分离主义倾向。

72.宋代是科举正式完善的时期?

是的。宋代不仅道教转为内丹说,也引起了儒教理学和气运说,也即儒教吸收了道教的神秘主义成分,以此获得普通民众的信仰。宋代为了避免前朝的地方割据,在政策上重文轻武,并积极灌输信仰指向天子儒教观念,而科举也就成为几乎最重要的国家体制,其选拔(注意,不是选举)全国贤能治理国家的政治理念成为儒教“护卫者机制”的基石,并以此获得民众的信仰感、信赖感,获得正当性、正义感。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科举就逐渐变得教条起来。

73.宋代禁军比唐御林军如何?

宋禁军为皇帝亲兵,也可认为是嫡系部队或中央军,不仅卫戍京城,也执行定期到地方换防的制度,装备和训练都可认为是全国第一的。有了这支强大武装,地方才不敢有不臣子心。

74.宋为何定都汴梁?

因长安即使有运河运粮(但不能直接抵达),但仍无法供养朝廷、卫戍部队和老百姓,而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军团和一定数量的百姓,又可能引起地方武装割据甚至直接威胁中央政权。开封交通运输方便,粮草容易调集,是个“就食之地”。但赵匡胤仍想定都陕西,但众大臣反对,被迫妥协。

75.北宋有无进攻北方?

宋初两次大举北伐。

76.宋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唐末五代的长期战乱和自然灾害,北宋初年的人口和兵力并不占多少优势,而又非常缺乏骑兵,这样北方骑兵就可先逐此抵抗,拉长宋军补给线,待宋兵攻城力尽时,实施反包围,宋兵必溃,再发挥骑兵的速度优势,就可几乎全歼宋兵了。应该说,从军队数量和战斗力上看,只有北方起内讧时,北宋才可能有机会。

77.宋一直是屈辱求和吗?

北宋初年,宋对北方采取攻势,后进入相持阶段,南宋时可认为是长期求和保命,称北方皇帝为“叔”。有观点认为,北宋纳岁币也算权宜之计,并战争支出要少得多,可以修养生息养兵蓄锐,待北方内乱时反攻。但北宋很早就失去了对良马产地的控制权,一直难以和北方进行平原野战,最终被北方骑兵长驱直入突破都城;到南方后,更难以蓄养马匹和训练骑兵,就更难反攻北方。

78.岳飞为何被杀?

比较经得住推敲的观点:是为了防止岳飞成为割据军阀,不受朝廷制约,这和杨家将“战死”,以及明袁崇焕被杀的原因基本相同。其他观点都有牵强之处。

79.为何南宋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高潮期?

可能有如下原因:南宋依然采取保护文人的态度;南宋时期三教合一趋势明显,教派辩挣较少,而趋于相互印证参照;南北方的军事竞争引发文化竞争;长期的军事失败引发的颓废思想;地处粮食高产区和海上贸易获利,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等等。

80.伊斯兰教何时正式传入中国?

唐代。

81.伊斯兰教在唐宋时期的发展如何?

由西北陆路和东南海路两个方向传入,在宋代通过贸易获得很大发展,信众包括外来伊斯兰教信徒、本地信徒和其后代等。因伊斯兰教往往要求教徒婚姻的对方也要信仰伊斯兰教(在少数地区则无此要求),也成为信众增加的一大原因。

82.当时的伊斯兰徒对中国起了什么作用?

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海上贸易利益,带来了西方部分相对先进的科技,促进了中国航海技术的进步。

83.为何中国历史把元等少数民族政权也纳入正朔朝代?

因为所谓中国人的信仰是优越的体制和骄傲的文化,只要统治者能够采用汉制和表现出积极接受汉化的意愿,符合“圣贤”所延,并主动承认对中原政权的继承关系,就可以得到汉人的承认。

84.为何全真教会“投靠”元朝廷?

全真教是道教丹鼎派的一支,政治上持政教分离观念,教义较为普善,没有强烈

的民族或地域界限,也没有强烈的政权诉求。政教分离的宗教一般试图去“劝导”统治者,而不是暴动,其本身一般也无更先进的政治体制主张,只是尽可能让当政者仁慈善意一些,而当它获得普遍民众支持后,当权者也必须考虑到它的意见,也就具备了监督机制。所以全真教看到蒙古兴起的大势后,主动去找元统治者,试图尽早介入其统治思想之中,而元试图得到汉人归顺,也对全真教表现出尊重。全真道教在元代获得很大发展。

85.元朝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元将中国境内的民众分为四等,即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值得注意的是,色目人包括西域和海路来的阿拉伯和欧洲人,也包括部分皈依伊斯兰教的中原信徒;汉人泛指先于南宋归顺的北方族群,除了现代汉人外,还包括契丹、女真等汉化北方人;南人特指南宋境内民众。

86.元代为何重用“色目”人?

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1)三大战役:1948年秋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战机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②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南京、上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③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2)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结束的标志

①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1000多里的战线上,兵分三路,一举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沿江防线,跨越了长江天堑。

②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开始:1927年4月12日)

解放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崭新的发展道路,宣告新民主主义胜利。

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等国陆续召开一系列大国会议,围绕战争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主要大国首脑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参加国及政府首脑

会议内容

开罗会议

1943.11.22—26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中(蒋介石)

对日作战及远东问题,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

1943.11.28—12.1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苏(斯大林)

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未来的国际组织、战后处理德国、波兰疆界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发表《德黑兰宣言》

雅尔塔会议

1945.2.4—11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苏(斯大林)

战后德国处置、波兰政府与疆界、对日作战等问题,发表《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波茨坦会议

1945.7.17—8.2

美(杜鲁门)

英(丘吉尔、艾德礼)

苏(斯大林)

占领德国之原则、波兰问题、对日作战问题,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签署《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着重讨论欧洲领土变动、成立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2)联合国:

由来: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②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共同宣布,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通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③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上决定,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United Nation),并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以及会员国资格等条文。随后举行的雅尔塔会议通过协商,

解决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④1945年4月25日,50各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5日,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这一天后来被定名为“联合国日”。

成立:宗旨:和平、友好、合作、协商。总部:美国纽约。下设六个主要机构,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

(3)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工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根据美国方案,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按照该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②美国原本还打算组建“国际贸易组织“,但未能成功。1947年,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23个国家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作为未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第8课 美苏冷战的开始

(1)讯号:【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2)开始:【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的目标。这篇咨文宣布的美国对外政策被称作“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3)表现:

政治

杜鲁门主义

经济

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

莫洛托夫计划

苏联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1947年,在苏联主导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同年,苏联为阻止东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成立。】

军事

北约

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后,北约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 华约

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4)激化:【第一次柏林危机】二战借宿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1948年春夏之交,西方占领当局宣布在西占区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苏联随即以保护苏占区经济为由,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由此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但双方都不想诉诸武力,经过秘密谈判,苏联于1949年5月结束封锁。

53.南北朝是佛教大发展的时期?

是的。因为战乱下的民众往往寄托来世信仰,而且可以逃避兵役和赋税;不少非汉族政权则拉外来传入的佛教来神化政权;同时,佛教典籍是长期的持续的传入和翻译过程,至隋唐方基本完成。在此期间,佛道多次展开教义论辩,应该说佛教占据上风,但佛经的翻译和演变过程,也可以看作是道学/道教化过程,最终的禅宗甚至可以理解为佛教的道学化产物,而后来禅宗又催生道教内丹说。

54.那为何也有毁佛事件发生?

信众争夺,兵源和赋税就要减少,贡佛皇帝还往往花费大量财富,同时,当政方和造反方往往拉上道教或者佛教相互抵消神圣感,这就会发生毁佛事件。

55.隋炀帝是因远征高丽亡国吗?

是导火索,但绝非主要原因,还是劳民过剧,而民心未安。

56.高丽当时很能打仗?

如果真能打,那就不会有隋炀帝远征高丽,而是高丽统一中原了,呵呵~~

战争失败的原因很多,隋炀帝调集兵力过多,后方空虚,粮草周济困难,疫病流行,临阵指挥失误,是主要原因。

57.科举在何时产生?

隋代。个人认为是受佛教道教的“众生平等,修炼成仙”的教义影响,并且当时为“氏族大洗牌”阶段,也急需凝聚全国优秀人才,增强皇权凝聚力。逐步完善后,终于成为“护卫者”机制(“选拔”全国贤良辅帝治国)的最重要的体制保证。

58.李世民是“被迫”杀兄长吗?

他“全副武装”的“被迫”杀,呵呵~~

59.唐代的官方宗教是佛教吗?

不是,是道教。因为唐政权一直努力弱化自身的鲜卑特征(也因此被后世汉人推崇),道教是中原本土宗教,而且因唐皇帝和李耳同姓,借以扯上关系,取得政权的正当合法性和民众效忠。但武则天当朝时倡佛教,借以和李唐道教相抵消。

60.唐代大兴科举了吗?

还没有。唐代的宗教地位是,道——佛——儒,儒教还没能占据统治地位,大兴科举要等到宋代。

61.唐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各地军政大员们的武装割据和谋反。

62.唐为何没有采取之后宋明那样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

隋唐是中华帝国的扩张时期,地域辽阔,且正在扩张运动,因当时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以及体制水平,中央政权难以有效控制,就只能采取对地方高度授权的管理体制。当中央政权试图改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时,安禄山之类就叛变了。

63.为何御林军那么不堪一击?

长期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斗志,战斗素养远不如边防军,而且唐都一直存在给养问题,也难以驻扎太多的军队。

64.唐末为何佛教开始势弱?

武周时期崇佛,被后世李唐皇帝忌惮;崇佛皇帝一般耗费大量资金修缮寺院,造成政府收支不平衡严重,其后代就往往有毁佛行为;唐末乱世,宗教组织结构被破坏。等等原因,造成唐末佛教开始示弱。

65.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有什么区别?

佛教来自印度,后经西域传入中原,由于翻译的一些误区、个人理解和中原本土宗教影响,就发生了一些变异,而政权直接介入了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组织的形成过程,“消灭”了其有战斗力趋势和过于与中原本土宗教相抵触的派别,逐步演变为汉传佛教,在某种意义上讲,汉传佛教也可看作是“印度佛教道教化”的产物,尤其是禅宗。

66.佛道在唐末五代有了合一趋势吗?

佛教禅宗在某些观点下,可以看作是“佛教道教化”的产物,并达到佛教极深的辩证观。而道教由外丹转为内丹,也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很大影响。应该说,道教和儒教很早提出三教合一,但当时佛教在教义辩证和信众总数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并不接受。等待宋代儒教科举制度完善,儒教的信仰力大大增强后,三教合一才成为一个主流的认识。

67.中国为何能形成三教合一的趋势?

因为儒释道三教都是“层次教”,“众生平等,修炼成仙”,根本教义无太大冲突;由于政权势力很强,道教和佛教为了生存也得神化政权统治,皇帝可以化身道教或佛教的神“降世”,

进行精神统治。

而在信仰结构上,宋后的很多官员都是科举选来,自然都信仰儒教;儒教敬天,孔子曾问道于老子,皇帝就往往就崇道,化身道教大仙,获得儒教的信仰指向;佛教在平民中普及,让民众安于“层次”,而且汉传佛教基本都是政教分离的派别,也不会对政权构成什么威胁。这也是“内用黄老,外用科举”的原因。

68.三教合一的优缺点是什么?

有点是避免了宗教冲突和地方割据的信仰依据,形成宽广包容的思想架构,形成普善的道德观念;缺点是由于本身演变和翻译误区形成的庞大神仙体系的佛教,又催生了道教的庞大神仙体系,加上中国原始的多神崇拜,民众宗教信仰反而有从一神倒退回多神的趋势,信仰不够“坚定”和“纯洁”,容易陷入虚无化和极端的现实功利主义当中。其优点成就了中国宋明的文化巅峰,和内部的长久安定;其缺点将在义和团和之后集中爆发。

69.真的是“黄袍(强)加身”吗?

如此犯禁之物(黄袍)出现在军营是非常奇怪的,呵呵~~其实是在学后周太祖

郭威的先例,也算“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了,哈哈~~

70.宋代几乎没杀过文人?

应该说基本没杀过“士大夫”“大臣”级别的文官。据说是宋太祖遗训,以此体现“重文轻武”的国策。

71.为何要重文轻武?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宋太祖本身就是武将篡位,重文轻武对皇权本身是“安全”的。而且中国文人信仰早已统一为“大一统”意识,不必担心有分离主义倾向。

72.宋代是科举正式完善的时期?

是的。宋代不仅道教转为内丹说,也引起了儒教理学和气运说,也即儒教吸收了道教的神秘主义成分,以此获得普通民众的信仰。宋代为了避免前朝的地方割据,在政策上重文轻武,并积极灌输信仰指向天子儒教观念,而科举也就成为几乎最重要的国家体制,其选拔(注意,不是选举)全国贤能治理国家的政治理念成为儒教“护卫者机制”的基石,并以此获得民众的信仰感、信赖感,获得正当性、正义感。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科举就逐渐变得教条起来。

73.宋代禁军比唐御林军如何?

宋禁军为皇帝亲兵,也可认为是嫡系部队或中央军,不仅卫戍京城,也执行定期到地方换防的制度,装备和训练都可认为是全国第一的。有了这支强大武装,地方才不敢有不臣子心。

74.宋为何定都汴梁?

因长安即使有运河运粮(但不能直接抵达),但仍无法供养朝廷、卫戍部队和老百姓,而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军团和一定数量的百姓,又可能引起地方武装割据甚至直接威胁中央政权。开封交通运输方便,粮草容易调集,是个“就食之地”。但赵匡胤仍想定都陕西,但众大臣反对,被迫妥协。

75.北宋有无进攻北方?

宋初两次大举北伐。

76.宋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唐末五代的长期战乱和自然灾害,北宋初年的人口和兵力并不占多少优势,而又非常缺乏骑兵,这样北方骑兵就可先逐此抵抗,拉长宋军补给线,待宋兵攻城力尽时,实施反包围,宋兵必溃,再发挥骑兵的速度优势,就可几乎全歼宋兵了。应该说,从军队数量和战斗力上看,只有北方起内讧时,北宋才可能有机会。

77.宋一直是屈辱求和吗?

北宋初年,宋对北方采取攻势,后进入相持阶段,南宋时可认为是长期求和保命,称北方皇帝为“叔”。有观点认为,北宋纳岁币也算权宜之计,并战争支出要少得多,可以修养生息养兵蓄锐,待北方内乱时反攻。但北宋很早就失去了对良马产地的控制权,一直难以和北方进行平原野战,最终被北方骑兵长驱直入突破都城;到南方后,更难以蓄养马匹和训练骑兵,就更难反攻北方。

78.岳飞为何被杀?

比较经得住推敲的观点:是为了防止岳飞成为割据军阀,不受朝廷制约,这和杨家将“战死”,以及明袁崇焕被杀的原因基本相同。其他观点都有牵强之处。

79.为何南宋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高潮期?

可能有如下原因:南宋依然采取保护文人的态度;南宋时期三教合一趋势明显,教派辩挣较少,而趋于相互印证参照;南北方的军事竞争引发文化竞争;长期的军事失败引发的颓废思想;地处粮食高产区和海上贸易获利,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等等。

80.伊斯兰教何时正式传入中国?

唐代。

81.伊斯兰教在唐宋时期的发展如何?

由西北陆路和东南海路两个方向传入,在宋代通过贸易获得很大发展,信众包括外来伊斯兰教信徒、本地信徒和其后代等。因伊斯兰教往往要求教徒婚姻的对方也要信仰伊斯兰教(在少数地区则无此要求),也成为信众增加的一大原因。

82.当时的伊斯兰徒对中国起了什么作用?

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海上贸易利益,带来了西方部分相对先进的科技,促进了中国航海技术的进步。

83.为何中国历史把元等少数民族政权也纳入正朔朝代?

因为所谓中国人的信仰是优越的体制和骄傲的文化,只要统治者能够采用汉制和表现出积极接受汉化的意愿,符合“圣贤”所延,并主动承认对中原政权的继承关系,就可以得到汉人的承认。

84.为何全真教会“投靠”元朝廷?

全真教是道教丹鼎派的一支,政治上持政教分离观念,教义较为普善,没有强烈

的民族或地域界限,也没有强烈的政权诉求。政教分离的宗教一般试图去“劝导”统治者,而不是暴动,其本身一般也无更先进的政治体制主张,只是尽可能让当政者仁慈善意一些,而当它获得普遍民众支持后,当权者也必须考虑到它的意见,也就具备了监督机制。所以全真教看到蒙古兴起的大势后,主动去找元统治者,试图尽早介入其统治思想之中,而元试图得到汉人归顺,也对全真教表现出尊重。全真道教在元代获得很大发展。

85.元朝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元将中国境内的民众分为四等,即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值得注意的是,色目人包括西域和海路来的阿拉伯和欧洲人,也包括部分皈依伊斯兰教的中原信徒;汉人泛指先于南宋归顺的北方族群,除了现代汉人外,还包括契丹、女真等汉化北方人;南人特指南宋境内民众。

86.元代为何重用“色目”人?


相关文章

  • 计划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阶段总结
  • 计划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阶段总结 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初中‛--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学段和群体,即义务教育阶段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初中学生.‚历史‛--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属性.范围,即历史学科.‚复习‛--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是学生在常规 ...查看


  • 2014年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赵守东 唐丽英 2014.2 一.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贯彻2014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河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努 力提高个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做好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夯实基础,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设计 编写者: 2015年8月28日 目 录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教学计划 ...................................... ...查看


  • 11-12(1)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柴集职高 王士尧 2011年8月20日 九年级历史(上)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教师职业素质,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促进 ...查看


  •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姬家一中 郝国富 一.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七年级参加考试269人,及格210人,其中80分以上91人,70-79分71人,60-69分68人,不及格69人,年级平均分70.8,合格率74.4%,优良率33.8%,不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教学计划
  •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 ...查看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在师生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对本期世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 ...查看


  • 九年级历史教学总结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教育局和学校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严于律己,踏实工作,向45分钟要质量,使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并圆满完成.为了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查看


  • 2015-2016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 ...查看


  • 历史八年级下教学计划
  • 历史八年级(下)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