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心理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是由许多心理成份共同协调统一而成。既有心理过程的知、情、意,又有个性心理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和自我意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并进行专门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为使在教育过程中有章可循,依据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一)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认识到自己重要的社会角色,并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

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特征、活动特征及性别。初步认识自己与教师、父母、同伴的关系,知道被人爱和爱人。

会借助别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2 学习方面。

认识到学习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为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

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会听课、做作业、积极参加考试等。

喜欢探究事物间的联系,好发问。

爱护学习用品。

每天能够在家里自觉学习20-30分钟,注意养成自学习惯。

3 交往方面。

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喜欢交往,积极主动与父母、老师尤其是同学进行交往。

懂得如何同陌生人交往。

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言行符合群体规范,有班集体的归属感。

(二)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优点及缺点。

认识到身体的变化,如身高、体重等。

悦纳自己,积极接受自己。

自我评价接近同伴评价。

初步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

2.学习方面。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

以教师表扬、父母夸奖、同学羡慕等精神奖励为学习动力。

有相对稳定的学习兴趣。

3.交往方面。

喜欢与同性别同学交往,是同伴团体中的一员。

具有团队精神,有集体荣誉感。

积极参与有组织的游戏活动。

具有非言语交往的技能。

学会原谅,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三)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及人缘关系。

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对未来有所考虑。

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 有羞愧感、委屈感、自尊感。

2.学习方面。

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

懂得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

正确对待考试,有应试能力,知道分数的意义。 喜欢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读物。

3.交往方面。

学会倾听,别人讲话时不插话,并给予反馈信息。 能够组织班集体活动。

会利用书面言语进行交往。

懂得如何消除交往中的障碍,如嫉妒、猜疑、误会等。 能够进行恰如其份的自我介绍。

尊重、喜欢交往对象。

交往场合能够做到仪表整洁,姿态端庄大方。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心理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是由许多心理成份共同协调统一而成。既有心理过程的知、情、意,又有个性心理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和自我意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并进行专门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为使在教育过程中有章可循,依据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一)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认识到自己重要的社会角色,并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

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特征、活动特征及性别。初步认识自己与教师、父母、同伴的关系,知道被人爱和爱人。

会借助别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2 学习方面。

认识到学习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为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

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会听课、做作业、积极参加考试等。

喜欢探究事物间的联系,好发问。

爱护学习用品。

每天能够在家里自觉学习20-30分钟,注意养成自学习惯。

3 交往方面。

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喜欢交往,积极主动与父母、老师尤其是同学进行交往。

懂得如何同陌生人交往。

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言行符合群体规范,有班集体的归属感。

(二)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优点及缺点。

认识到身体的变化,如身高、体重等。

悦纳自己,积极接受自己。

自我评价接近同伴评价。

初步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

2.学习方面。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

以教师表扬、父母夸奖、同学羡慕等精神奖励为学习动力。

有相对稳定的学习兴趣。

3.交往方面。

喜欢与同性别同学交往,是同伴团体中的一员。

具有团队精神,有集体荣誉感。

积极参与有组织的游戏活动。

具有非言语交往的技能。

学会原谅,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三)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及人缘关系。

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对未来有所考虑。

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 有羞愧感、委屈感、自尊感。

2.学习方面。

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

懂得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

正确对待考试,有应试能力,知道分数的意义。 喜欢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读物。

3.交往方面。

学会倾听,别人讲话时不插话,并给予反馈信息。 能够组织班集体活动。

会利用书面言语进行交往。

懂得如何消除交往中的障碍,如嫉妒、猜疑、误会等。 能够进行恰如其份的自我介绍。

尊重、喜欢交往对象。

交往场合能够做到仪表整洁,姿态端庄大方。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健康教育方案
  • 篇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方案 (一)课程的定位 1.课程的界定-- 以0-6岁婴幼儿"健康教育"为主要抓手,以促进婴幼儿"健康生活"为落点,以婴幼儿"健康人格"初始构建为目标的主题式综 ...查看


  • 课程教学论 简答论述题
  • 简答题部分: ●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 (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 ...查看


  •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笔记_自考笔记
  •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张华 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C ]出版<课程>一书,该书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A .施瓦布B .卢梭C .博比特D ...查看


  •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 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 ...查看


  •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 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 ...查看


  • 电大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答案
  • 一.填空题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_.课程即经验_.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 ...查看


  • 比较历史教育学
  • <新课标>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域教学目标探究 台州市椒江区育英学校 雷玲玲 [摘要]为顺应社会发展.学生心理发展和国际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q ...查看


  • 幼儿园课程论基础知识点
  • 一.基础知识点: 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他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的维度来下的. 2.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 ...查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与评价
  • 摘要:南通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以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贯穿职业生涯理论:授课方式上吸收了心理教育中团体辅导的技术,以活动体验结合知识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在广泛参与.积极体验中获得感悟.掌握知识,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