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修段考试卷孙丽君

高二语文复习迎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所怙(hù) 徜徉(cháng)(yáng) 初谪(zhé) 萧飒(sà) .....

B、尚飨(xiǎng) 橐驼(tuó) 夙愿(sù) 砭人肌骨(biān) ....

C、旗旄(máo) 勖尔植(mào) 骸骨(hái) 颢气(jǐng) ....

D、渥然(wò) 黜陟(chù)(zhì) 悚然(sǒng) 僇人(lù)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布署 出类拔粹 筹码 备受青睐

B. 呕气 众口铄金 蝉连 感恩戴德

C. 修缮 委屈求全 嬗变 冒然行事

D. 胡诌 文恬武嬉 寒暄 名门望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B.在美丽的天山脚下,随处可以听到牧民动听的歌声,不用说那些即兴哼唱的小调,就是那些出类拔萃的民歌,也能给人充分的艺术享受。

C.张库三说,航空母舰之所以广受各国青睐,就在于航母编队巨大的打击力和防护力所致,它在海战中几乎所向披靡。

D.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经验,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宋代散文充分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文学遗产,它的笔法和布局很有特色, , , 。 , , 。总之,宋代散文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它的风格特征。

①还善于发挥虚字的作用 ②儒雅舒缓而曲尽其妙 ③平易自然而流畅婉转 ④如《醉翁亭记》就将“也”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⑤它的语言以明白如画见长⑥常通过洋洋洒洒的铺叙来呈现对象

A. ④①⑥③②⑤ B. ②③⑤⑥①④

C. ③②⑥⑤①④ D. ③①④⑥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2分)

A、自余为僇人

B、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D、皆不幸早世

6、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意义同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2分)

A、游于是乎始 ..

B、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

C、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

D、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

7、下列加点词与示例中的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示例:旦视而暮抚 ..

A、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

B、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C、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

D、卧而梦 .

8、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 )(2分)

A、是岁元和四年也

B、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C、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

D、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9、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2分)

A、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B、而为外廷所笑

C、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D、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10、下列各句中与示例倒装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示例:惟兄嫂是依

A、六一,何谓也

B、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C、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1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

王安石、曾巩。

B、欧阳修,字永叔,号“香山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

之一。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

名篇,如《放鹤亭记》、《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C、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

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

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D、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于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

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

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

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

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

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

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

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

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12、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寿,长寿,活得长 B.实,果实

C.若,如果 D.爱,吝啬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故乡人号之“驼” .

②乃号令于三军曰 .

B.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②不抑耗其实而已 .

C.①他植者则不然 .

②填然鼓之 .

D.①其乡曰丰乐乡 .

②其真无马邪? .

14、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B.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C.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D.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

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

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

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

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

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

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5.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

B.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

C.呼余宿其家。 宿:住 .

D.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因谓之方山子”的“之”含义完全一样的是( )(2分)

A.余谪居于黄,过岐,适见焉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

C.而岂山中之人哉 D.方山子傥见之与 ..

17.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

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2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18.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

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

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

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3分) 译文: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

译文:

二、默写。(8分)

1、

2、盘盘焉,囷囷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4、,苒苒物华休。

5、,到黄昏、点点滴滴。

6、遥想公瑾当年,。

7、其色惨淡,,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8、,与万物冥合。

三、诗歌鉴赏。(5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

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四、文化经典阅读。(6分)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

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①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

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

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信蓰而无算者,

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

[注]①才:质性、人的本性。

1、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孟子“性本善”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①性无善无不善也 ②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③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④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⑤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②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2)有人表现的不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而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对于这一现象,孟子是怎样来解释的?(3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4分)

1、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

六、 现代文阅读。(15分)

冰 湖

陈彦斌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漂浮的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来:“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

(2)“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3)绷得紧紧的网犁着湖面吱吱地响。一串气泡过后,一个阴影从湖底浮上来。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

(4)“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来,扔进舱里。

(5)“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6)“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

(7)“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8)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来。乌云越集越密,阴沉沉地徐徐往这面移过来,他才觉出不妙,忙招呼儿子起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刚把渔网起完拽到船上,划出还没有一里地远,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下沉,很快就覆盖住了整个天空,纷纷扬扬的大雪随着飘下来,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9)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刚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10)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船被风刮得一个劲儿往后退,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都是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怕大浪把船掀翻了,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一直往东南方向漂去„„

(11)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12)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蔓延过来,眼睁睁地看着涌动着的浪,几乎在瞬间就凝固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来,拿起另一只桨朝冰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13)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管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14)中午的时候,他终于看见有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5)“咔嚓”一声,桨断了。胳膊粗的船桨斜着劈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

(16)“他妈的!”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看,隐隐约约看得出那片深黑颜色的柳树林,而他家住的村子就在那片树林的后面。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掉进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7)“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在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

(18)“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19)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他的身上,儿子也哆嗦起来。可他还是用力地向爹点点头。

(20)湖岸那边有船过了,爹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只有露在外面的左手更紧地抠住船帮,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第(8)段中有关天空、湖面的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生动,暗示了暴风雪即将来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故事创设了背景。

B.小说的主人公为父亲,小说描写了父子俩在湖上与暴风雪及湖冰搏斗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紧张,人物形象典型鲜活,个性鲜明。

C.小说中父亲的语言内涵极为丰富,如第(16)段中父亲骂人的语言“他妈的!”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暗示了其身份及文化程度。

D.小说详略安排独具匠心,父亲一人压碎冰面,奋力拖船的过程写得很简略,父子俩奋力划船回去、与风雪搏斗的过程写得极为详细,这更能突显父亲的形象。

E.小说第(19)段中“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儿子也哆嗦起来”,“哆嗦”这一细节描写只是在暗示环境寒冷。

2.小说的最后一段对表现父亲形象有何作用?作者没有明确交待出父子俩是否获救,这样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4分)

3.弗罗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爱,父爱是有条件的爱。”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6分)

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欧洲有一个说法:如果你想从马路上一大堆欧洲人中准确地分辨出德国人来,有一个最容易的,也是准确度最高的办法,那就是如果在马路上没有汽车的情况下,还有人老老实实地等红绿灯,那么这人百分之百是德国人。对于德国人的这一行为,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看的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36分)

1、C (勖.xù 颢.hào)

2、D (A、部署 出类拔萃 B、怄气 蝉联 C、委曲求全 贸然行事)

3、D (A.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B.语序不当,“那些即兴哼唱的小调”与“那些出类拔萃的民歌”互换位置。C.句式杂糅,去掉“所致”。)

4、C

5、B (A、自余为僇人通“戮”,译为:刑罚;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译为:鲜果佳肴;

D、皆不幸早世 通“逝”,译为:去世)

6、D (A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B古义:过多的,超越职位的 今义: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C古义:清朗明秀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条理)

7、B (示例中为名作状 旦:在早晨 暮:在晚上 A病,名作动,生病B名作状每天,一天天地C名作动 实, 结果实D名作动 梦,入睡,入梦)

8、C(C省略句,“以”后省略代词“之”)

9、C(A“见”表被动的被动句B“为„„所„„”式的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D“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10、A (A与示例都是宾语前置,B为定语后置C为状语后置D为定语后置)

11、B(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香山居士”是白居易;《放鹤亭记》应该是苏轼的作品。)

12、D(应为喜爱。)

13、B(解析:A项“号”:称呼/号召。B项“其”:代词,相当于“它的”。C项“然”:代词,相当于“这样”/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D项“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副词,相当于“难道”。)

14、A (解析:A项应为“养民治国”而不是“以德治国”。)

15、B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16、A (题目中的之是代词,指方山子。B中的其是代词,指他的。C中的之是助词,“的”。D中的之是

代词,但指代的是“他们”,光、黄间异人。)

17、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18、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翻译。(6分)

1、其它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仿效他的方法,也没有谁能够赶得上他。(踩分点:“虽”:即使; “窥伺效慕”:暗中观察和仿效;“莫”:没有人。)

2、(他的家里)四壁空荡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踩分点:“环堵”:四壁; “萧然”:萧条的样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默写。(8分)

1、云销雨霁 2、蜂房水涡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是处红衰翠减

5、梧桐更兼细雨 6、小乔初嫁了 7、烟霏云敛 8、心凝形释

诗歌鉴赏。(5分)

拟人。(1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2分)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2分)

文化经典(6分)

1、C(有①②的排除,①说的是人性无所谓善良,②是说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不善良的一面)(3分)

2、盂子认为从天生的资质看,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它们都属于仁义礼智,之所以会有人表现是丑恶的一面,不是这些人的本性丑恶,而是他们没有去探求仁........义礼智,而是放弃了仁义礼智。(3分) .............

语言文字运用(4分)

【答案示例】:

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方法点拨】作答本题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拟人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所选话题要相关,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

现代文阅读。(15分)

1.D E(D.应该是:父子俩奋力划船回去、与风雪搏斗的过程写得很简略,父亲一人压碎冰面,奋力拖船的过程写得极为详细,E.“儿子也哆嗦起来”并不暗示环境寒冷,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担心,害怕父亲死亡。)

2.表现出父亲的坚毅顽强,突出伟大的父爱。小说结尾,作者没有明确交待故事的最后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激发读者的思考,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意思相近即可)

3.①父爱与母爱一样是无条件的(或爱子女是父亲的义务)。小说中的父子遇到暴风雪,湖面封冻,父亲不惧严寒,下到冰封的湖中,用自己的身体压碎湖冰拖船前行,用自己的生命和意志,将儿子送上岸去,父亲将生的希望全部给予了儿子。②教导子女是父亲的责任,小说中的父亲要儿子打完这次鱼,回去上学;到最后还不忘“爹送你回去上学”,至死都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责任。(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作文(70分)

评分请参考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描述了一个现象:德国人在马路上没有汽车来往的情况下,仍然老老实实地等红绿灯。材料中明确指出,人们对这一现象看法不一。很明显,我们审题的出发点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难看出,所谓不同看法无非两大类:一、德国人遵守规则,严于自律;二、德国人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从理论上说,从这两个方面来立意皆可。但根据主流价值观,选择第一种来写更为合适一些。我们再关注一下材料中“马路上没有汽车来往”这一信息,不难得出,“自律”、“慎独”是本题的最佳立意。如果单纯从“要遵守规则”角度立意(关注的是材料表层的含意),也符合题意,但比“自律”、“慎独”略逊一筹。

【“闪亮”标题参考】

种一棵自律之树

我心有主

上帝是望远镜

心中的道德准则

“慎独”乃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在做,天在看

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难得“慎独”

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

千金难买是慎独 „„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11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12

高二语文复习迎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所怙(hù) 徜徉(cháng)(yáng) 初谪(zhé) 萧飒(sà) .....

B、尚飨(xiǎng) 橐驼(tuó) 夙愿(sù) 砭人肌骨(biān) ....

C、旗旄(máo) 勖尔植(mào) 骸骨(hái) 颢气(jǐng) ....

D、渥然(wò) 黜陟(chù)(zhì) 悚然(sǒng) 僇人(lù)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布署 出类拔粹 筹码 备受青睐

B. 呕气 众口铄金 蝉连 感恩戴德

C. 修缮 委屈求全 嬗变 冒然行事

D. 胡诌 文恬武嬉 寒暄 名门望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B.在美丽的天山脚下,随处可以听到牧民动听的歌声,不用说那些即兴哼唱的小调,就是那些出类拔萃的民歌,也能给人充分的艺术享受。

C.张库三说,航空母舰之所以广受各国青睐,就在于航母编队巨大的打击力和防护力所致,它在海战中几乎所向披靡。

D.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经验,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宋代散文充分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文学遗产,它的笔法和布局很有特色, , , 。 , , 。总之,宋代散文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它的风格特征。

①还善于发挥虚字的作用 ②儒雅舒缓而曲尽其妙 ③平易自然而流畅婉转 ④如《醉翁亭记》就将“也”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⑤它的语言以明白如画见长⑥常通过洋洋洒洒的铺叙来呈现对象

A. ④①⑥③②⑤ B. ②③⑤⑥①④

C. ③②⑥⑤①④ D. ③①④⑥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2分)

A、自余为僇人

B、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D、皆不幸早世

6、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意义同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2分)

A、游于是乎始 ..

B、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

C、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

D、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

7、下列加点词与示例中的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示例:旦视而暮抚 ..

A、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

B、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C、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

D、卧而梦 .

8、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 )(2分)

A、是岁元和四年也

B、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C、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

D、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9、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2分)

A、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B、而为外廷所笑

C、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D、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10、下列各句中与示例倒装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示例:惟兄嫂是依

A、六一,何谓也

B、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C、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1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

王安石、曾巩。

B、欧阳修,字永叔,号“香山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

之一。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

名篇,如《放鹤亭记》、《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C、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

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

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D、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于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

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

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

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

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

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

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

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

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12、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寿,长寿,活得长 B.实,果实

C.若,如果 D.爱,吝啬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故乡人号之“驼” .

②乃号令于三军曰 .

B.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②不抑耗其实而已 .

C.①他植者则不然 .

②填然鼓之 .

D.①其乡曰丰乐乡 .

②其真无马邪? .

14、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B.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C.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D.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

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

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

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

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

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

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5.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

B.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

C.呼余宿其家。 宿:住 .

D.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因谓之方山子”的“之”含义完全一样的是( )(2分)

A.余谪居于黄,过岐,适见焉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

C.而岂山中之人哉 D.方山子傥见之与 ..

17.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

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2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18.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

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

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

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3分) 译文: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

译文:

二、默写。(8分)

1、

2、盘盘焉,囷囷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4、,苒苒物华休。

5、,到黄昏、点点滴滴。

6、遥想公瑾当年,。

7、其色惨淡,,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8、,与万物冥合。

三、诗歌鉴赏。(5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

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四、文化经典阅读。(6分)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

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①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

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

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信蓰而无算者,

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

[注]①才:质性、人的本性。

1、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孟子“性本善”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①性无善无不善也 ②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③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④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⑤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②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2)有人表现的不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而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对于这一现象,孟子是怎样来解释的?(3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4分)

1、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

六、 现代文阅读。(15分)

冰 湖

陈彦斌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漂浮的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来:“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

(2)“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3)绷得紧紧的网犁着湖面吱吱地响。一串气泡过后,一个阴影从湖底浮上来。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

(4)“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来,扔进舱里。

(5)“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6)“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

(7)“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8)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来。乌云越集越密,阴沉沉地徐徐往这面移过来,他才觉出不妙,忙招呼儿子起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刚把渔网起完拽到船上,划出还没有一里地远,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下沉,很快就覆盖住了整个天空,纷纷扬扬的大雪随着飘下来,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9)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刚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10)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船被风刮得一个劲儿往后退,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都是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怕大浪把船掀翻了,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一直往东南方向漂去„„

(11)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12)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蔓延过来,眼睁睁地看着涌动着的浪,几乎在瞬间就凝固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来,拿起另一只桨朝冰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13)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管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14)中午的时候,他终于看见有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5)“咔嚓”一声,桨断了。胳膊粗的船桨斜着劈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

(16)“他妈的!”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看,隐隐约约看得出那片深黑颜色的柳树林,而他家住的村子就在那片树林的后面。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掉进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7)“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在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

(18)“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19)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他的身上,儿子也哆嗦起来。可他还是用力地向爹点点头。

(20)湖岸那边有船过了,爹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只有露在外面的左手更紧地抠住船帮,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第(8)段中有关天空、湖面的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生动,暗示了暴风雪即将来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故事创设了背景。

B.小说的主人公为父亲,小说描写了父子俩在湖上与暴风雪及湖冰搏斗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紧张,人物形象典型鲜活,个性鲜明。

C.小说中父亲的语言内涵极为丰富,如第(16)段中父亲骂人的语言“他妈的!”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暗示了其身份及文化程度。

D.小说详略安排独具匠心,父亲一人压碎冰面,奋力拖船的过程写得很简略,父子俩奋力划船回去、与风雪搏斗的过程写得极为详细,这更能突显父亲的形象。

E.小说第(19)段中“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儿子也哆嗦起来”,“哆嗦”这一细节描写只是在暗示环境寒冷。

2.小说的最后一段对表现父亲形象有何作用?作者没有明确交待出父子俩是否获救,这样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4分)

3.弗罗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爱,父爱是有条件的爱。”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6分)

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欧洲有一个说法:如果你想从马路上一大堆欧洲人中准确地分辨出德国人来,有一个最容易的,也是准确度最高的办法,那就是如果在马路上没有汽车的情况下,还有人老老实实地等红绿灯,那么这人百分之百是德国人。对于德国人的这一行为,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看的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36分)

1、C (勖.xù 颢.hào)

2、D (A、部署 出类拔萃 B、怄气 蝉联 C、委曲求全 贸然行事)

3、D (A.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B.语序不当,“那些即兴哼唱的小调”与“那些出类拔萃的民歌”互换位置。C.句式杂糅,去掉“所致”。)

4、C

5、B (A、自余为僇人通“戮”,译为:刑罚;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译为:鲜果佳肴;

D、皆不幸早世 通“逝”,译为:去世)

6、D (A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B古义:过多的,超越职位的 今义: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C古义:清朗明秀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条理)

7、B (示例中为名作状 旦:在早晨 暮:在晚上 A病,名作动,生病B名作状每天,一天天地C名作动 实, 结果实D名作动 梦,入睡,入梦)

8、C(C省略句,“以”后省略代词“之”)

9、C(A“见”表被动的被动句B“为„„所„„”式的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D“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10、A (A与示例都是宾语前置,B为定语后置C为状语后置D为定语后置)

11、B(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香山居士”是白居易;《放鹤亭记》应该是苏轼的作品。)

12、D(应为喜爱。)

13、B(解析:A项“号”:称呼/号召。B项“其”:代词,相当于“它的”。C项“然”:代词,相当于“这样”/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D项“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副词,相当于“难道”。)

14、A (解析:A项应为“养民治国”而不是“以德治国”。)

15、B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16、A (题目中的之是代词,指方山子。B中的其是代词,指他的。C中的之是助词,“的”。D中的之是

代词,但指代的是“他们”,光、黄间异人。)

17、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18、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翻译。(6分)

1、其它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仿效他的方法,也没有谁能够赶得上他。(踩分点:“虽”:即使; “窥伺效慕”:暗中观察和仿效;“莫”:没有人。)

2、(他的家里)四壁空荡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踩分点:“环堵”:四壁; “萧然”:萧条的样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默写。(8分)

1、云销雨霁 2、蜂房水涡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是处红衰翠减

5、梧桐更兼细雨 6、小乔初嫁了 7、烟霏云敛 8、心凝形释

诗歌鉴赏。(5分)

拟人。(1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2分)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2分)

文化经典(6分)

1、C(有①②的排除,①说的是人性无所谓善良,②是说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不善良的一面)(3分)

2、盂子认为从天生的资质看,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它们都属于仁义礼智,之所以会有人表现是丑恶的一面,不是这些人的本性丑恶,而是他们没有去探求仁........义礼智,而是放弃了仁义礼智。(3分) .............

语言文字运用(4分)

【答案示例】:

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方法点拨】作答本题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拟人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所选话题要相关,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

现代文阅读。(15分)

1.D E(D.应该是:父子俩奋力划船回去、与风雪搏斗的过程写得很简略,父亲一人压碎冰面,奋力拖船的过程写得极为详细,E.“儿子也哆嗦起来”并不暗示环境寒冷,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担心,害怕父亲死亡。)

2.表现出父亲的坚毅顽强,突出伟大的父爱。小说结尾,作者没有明确交待故事的最后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激发读者的思考,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意思相近即可)

3.①父爱与母爱一样是无条件的(或爱子女是父亲的义务)。小说中的父子遇到暴风雪,湖面封冻,父亲不惧严寒,下到冰封的湖中,用自己的身体压碎湖冰拖船前行,用自己的生命和意志,将儿子送上岸去,父亲将生的希望全部给予了儿子。②教导子女是父亲的责任,小说中的父亲要儿子打完这次鱼,回去上学;到最后还不忘“爹送你回去上学”,至死都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责任。(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作文(70分)

评分请参考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描述了一个现象:德国人在马路上没有汽车来往的情况下,仍然老老实实地等红绿灯。材料中明确指出,人们对这一现象看法不一。很明显,我们审题的出发点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难看出,所谓不同看法无非两大类:一、德国人遵守规则,严于自律;二、德国人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从理论上说,从这两个方面来立意皆可。但根据主流价值观,选择第一种来写更为合适一些。我们再关注一下材料中“马路上没有汽车来往”这一信息,不难得出,“自律”、“慎独”是本题的最佳立意。如果单纯从“要遵守规则”角度立意(关注的是材料表层的含意),也符合题意,但比“自律”、“慎独”略逊一筹。

【“闪亮”标题参考】

种一棵自律之树

我心有主

上帝是望远镜

心中的道德准则

“慎独”乃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在做,天在看

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难得“慎独”

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

千金难买是慎独 „„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11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12


相关文章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 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二.教材特点,三.教法建议, 去年咱们福州市的一些老师曾到珠海.绍兴等地看了看,了解外地新课程的进展情况.当时感到广东的一些学校对高中语文的五个选修系列一般都不是平均用力的,选择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 ...查看


  • 浅论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教材
  • [摘要]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知道上什么:分析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知道时间怎么安排:分析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明确老师指导和以学生自学为主相结合的教学过程,知道怎么上:分析评价机制,巩固所学内 ...查看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诗歌与散文 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 ...查看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摘要:2012年高考尘埃已定,终于静下心来认真地把高考题看了一遍,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今年的高考试题比较稳定,所有的题型我们都带着学生反复练习过,答题技巧和方法也都强化训练过.应该说我们在复习备考的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纵观新课改以来的 ...查看


  • 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2016年九月份,我们迎来了新学年,迎来了高二上学期.今年我担任高二年级九班和十班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下面我将这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常规工作,夯 ...查看


  • 推荐:书摘:2010年高考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 书摘:2010年高考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五章(节选) 一.试题概况分析 从测试材料的角度而言,人物传记类文章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有8套试卷从<二十四史>中选择了测试材料,这在 ...查看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查看


热门内容